(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国物流业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pdf_第1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国物流业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pdf_第2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国物流业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pdf_第3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国物流业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pdf_第4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国物流业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物流业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董伟 2 0 0 6 年4 月 内容摘要 物流产业涵盖了全部社会产品在社会上与企业中的运动过程,涉及到第一产 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全部社会再生产过程,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和基础产业。中国物流业起步较晚,相对于其它产业的发展,出现了物流“瓶颈” 现象,表现为物流规模化成本居高不下,物流的有效供应不足,物流市场发展滞 后。本文基于2 0 0 4 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对物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用 聚类分析方法指出中国物流业在世界上的地位。然后通过与发达国家的物流业比 较,对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并在文章的最后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物流,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i i e m p i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o nl o g i s t i c si n d u s t r yd e v e l o p m e n tl e v e l o f c h i n a w e i d o n g a p r i l ,2 0 0 6 a b s t i 墨“ l d 酉s t i c si n d u s t r yh a sc o m a i n e dt h em o v e m e n tc o u r s eo fa l ls o c i a lp r o d u c t si n t h es o c i e t ya n di ne n t e r p r i s e s ,i i l v o l v i n gp f i m a r yi n d u s t r y c h es e c o n d a r yi n d u s r y t h e t e n i a r yi n d u s t r ya n dp r o d u c t i o np r o c e s so fs o c i e t i e s ,c o n s i d e r e dt ob et h ea r t e r yo f n a t i o n a i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ma n db a s i ci n d u s t r y 而ec h i n e s el o 酉s t i c si n d u s t r y d e v e l o p e dl a t e rt h a no t h e r si n d u s t r i e s ,a i l dm e r ei s ab o t t i e n e c ki nt h i sp r o c e s s ,w h i c h i sd e m o n s t r a t e db yt h ef a c t t h a tt l l el o g i s t i c ss c a l ec o s “sv e r yh i 曲,t h ee 牖c t i v e s u 即l yi sn o te n o u g h ,t h e1 0 酉s t i c sm a r k e fl a g sf a rb e h i n do t h e r si n d u s t e s b a s e do n t h er e l a t e d2 0 0 4s t a t i s t i c sd a t a ,_ 【l l e p a p 钉p u t sf 盯w a r dan e ws e to fi n d e xf o r e v a l u a c i a g f h ei o g 酗c si n d u s f r ya 玎da n a l y z e sf h ep o s i t j o no fc h i n e s el o g i s t i c s i n d u s t r yi nt h ew o r l d a n dt h e nt h ep a p e r 垂v e ss o m es u g g e s t i o n so nt h cc h i i l e s e l o 酉s t i c si n d u s 田c o m p a r e dw j t hd e v e l o p e dc o u n t r i e s l o g i s t i c si n 血s tr y f i n a l l y ,t h e p 印e rp o i i l t so u tt h er e s e a r c hd i r e c t i o ni nt h ef u t u r e i 【e y w o r d s :l 0 9 i s t i c s ,f a c t o ra n a l y s i s ,c l u s t e ra n a l y s i s i 致谢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我的导师刘树林教授的很多帮助和指导。在写作初 期,他对文章的整体布局、量化分析等方面提出了不少疑问及建议。在文章成型 后,他还一一指出了文章中表述和格式方面存在的闯题。刘老师严谨的学术研究 作风让我受益匪浅,在这里我向他表示深深的谢意。另外王强老师帮助我解答了 数据结果上的几个疑问,我谨借此机会对也谢谢他对我的指导。 1 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一章绪论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称之为物流。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 兴的产业部门,物流服务产业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已得到世界各国的公认。美国、 日本和欧洲等先进国家和地区早已将物流作为一种产业纳入国民经济的发展之 中,通过法规、大纲、规划等政策形式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扶持。随着我国经济实 力的不断提升以及经济体制与世界经济模式日益接轨,物流产业正在悄然升温, 各地的大小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在2 0 0 4 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额就达 3 8 4 万亿元,增幅达3 0 左右,远远高于当年g d p 的增幅;社会物流增加值增长 8 4 左右,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增加2 4 3 1 。然而,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速度尽 管很快,但仍停留在粗放式经营的层面上,质量和效益还不够理想。管理体制条 块分割,导致地方保护主义与区域封锁还比较严重:相关法律、规则不够系统、 完善,导致竞争不规范、竞争不公平;诚信缺失导致合作不和谐、服务质量差; 企业和资源整合还没到位,导致地区和行业发展不平衡,物流企业“小、散、差” 的问题尚未解决。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物流业正在全 球范围内兴起并加速形成。但面对全球化市场竞争,各国物流业的发展将直接面 对来自国际竞争的挑战和生存危机的压力,决定生存和发展的因素只有一个,即 培育并加快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 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给中国物流业巨大的需求。然而中国物流业 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其发展出现了瓶颈,没能跟上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物流业 虽然发展很快,但起步晚、规模小、竞争优势不突出,面对物流业全面对外资开 放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物流业如何发挥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已变得刻不容缓。 因此分析我国物流业在世界上的地位,提出我国物流业如何发展的对策就十分有 意义。 1 2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本文首先通过构建物流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统计方法通 过对国际统计年鉴数据的分析,来得出中国物流业在国际上的发展水平的横向比 较,进而得出中国物流业与中国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对称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 丁俊发,中国物流年鉴2 0 0 4 ,中国社会出版社,2 0 0 4 ,第5 页。 1 对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建议。这就是整篇论文的思路与方法。 1 3 论文的结构与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分析了所研究问题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 要研究的问题和及其研究意义。第二章正文部分先提出了统计资料的选择方法, 然后列出统计分析结果并加以诠释其经济意义,第三章结论和建议,在第二章的 基础上得出结论和建议。最后一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建议了未来可研究的内 容或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第二章文献回顾 w b o d ( 1 9 9 5 ) 提出了物流系统等级划分的标准( 见表1 ) ,并根据这一标准 对当时各国的物流系统进行了评价,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盟等1 2 个国家属 于先进国家,泰国、中国、巴西、阿根廷等属于发展国家,苏丹、阿富汗、海地 等国家属于落后国家。 表1物流系统的特征 先进国后起的发展国落后国 基础设施 高度发达建设中无法支持先进的 物流活动 供货商服务标准高度统一不完全统一根本不具备标准 信息系统基本具备不完全具备 根本不具备 人力资源容易获得 基本可获得很难获得 这种方法采取的是先提出各项物流系统的各项指针,并加以定义其特征,然后由 作者根据主观来提出各国的各项得分,然后根据各级指标的权重来加以得分评 价。 g o h 和a n g ( 2 0 0 0 ) 对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地区物流现状进行研究, 发现该地区物流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其不充足的运输网络和不完善的基本物料处 理设施将对想进入这一领域的物流公司、跨国公司的战略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不 调整战略,印度支那地区物流设旌不完善的现状,会影响这些企业长期的发展, 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j a m e s 和c h r i s ( 2 0 0 3 ) 比较了亚洲与欧洲的物流体系,然后再根据其各 国物流体系的完善性划分了级别。该论文首先分析了亚洲与欧洲的物流运输的大 环境,然后,提出了在世界范围内比较物流体系的一系列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 亚洲与欧洲的物流体系客观地划分为三个等级。 p o l l i t ( 1 9 9 8 ) 在论文中把中国与n 本作为远东地区物流的代表,描述了这 两个地方的物流状况。 围内南开大学现代研究物流中心的陈仕娜在亚欧物流发展比较研究论文 中此基础r 加入了两项指标商业环境和政治环境,并对特征加以细化,但分析 方法仍然继承了、枷o d 的分析思路。但对物流业发展的聚类分析还比较少,未发 现相应文章。但是,聚类方法对经济的研究已经在国内有所应用。漆莉莉( 2 0 0 5 ) 从物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了系列统计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 方法计算h i 同省份各物流指标的因子得分,从因子得分角度对我国东部地区物流 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与测评。唐中赋、顾培亮、任学锋( 2 0 0 5 ) 构造了港口物流 发展的系统模型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得分对我国上海、天津、广州、 深圳等八个港口的物流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给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裘炜毅( 2 0 0 4 ) 在对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和r 本等发达国家在社会物流领 域已建立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和归纳,并提出我国社会物流评价体系指标的建 议。 张志俊( 2 0 0 5 ) 提出了物流统计指标的选择原则:1 、目的性原则2 、科学性 原则3 、可操作原则4 、突出本质原则5 、可比性原则6 、继承性与创新性原则,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的统计指标体系( 见图1 ) 。 李红启,刘凯,李电牛( 2 0 0 4 ) 通过使用不同的分类标准构造一个宏观物流 指标体系,这些分类标准包括:宏观内部活动与宏观物流外部环境,量与质,计 量形式,等等。能够对宏观物流的多方面特征进行刻画和对各种经济统计指标进 行合理定位是该指标体系的主要优势( 见图2 ) 。 3 1 数据的选取与分析 第三章实证分析结果 从物流属性和形态上柬看,现代物流表现为企业物流与社会物流两种类型。 企业物流是指一家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社会物流则是从宏观角度提出的,社会 物流是极其广泛的,是从一般的“社会现象”上认识物流的,我们一般把企业物 流之外的所有其它物流形惫统称为社会物流。宏观物流主要足从国民经济角度研 究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物流,“业政策与法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设 施布局、物流结构、物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2 。 现代物流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并且现代物流尚未形成一个独立成熟的产业部 现代物流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并且现代物流尚未形成一个独赢成熟的产业部 2 丁俊拄中国物流,中国物_ 矗版社,2 d 0 2 ,第5 0 2 贞。 门,其广泛渗透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各种联系错综复杂。所以迄今为止没有一 个完善实用的物流指标体系出现。构造或选取宏观物流指标时,既要将宏观物流 的特征完整地刻画出来,又要特别注意既有统计指针和历史统计资料的利用,否 则,即使构造出主观认为合适的指标也往往难以在研究实践中发挥作用。物流业 的发展与很多方面相关,因此对国家物流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是一个模糊、综 合的复杂问题。对于物流业来说,尤其是中国的物流业,其统计指标体系没有一 个统一的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物流产业的界定是物流产业统计研究的基础。 溅 商 簸 蟪 毒l 藕 螈 棒 蔫 社舞蜘添恩礁 钰套约溉慧戚宣 镪嚣随产豫增搠壤 躐产躲嘲瞎髓严授骥 磐钧霭辙蕾 lz :嚣嬲巍教鬻教燕 l 。嚣蜘潍髓髓数燕 钧 巍产挑城髓 雏 i 。嬷赫蜘添毡值 衷:产t 赫绚瓣总缎 避娜赞姆蜘嘏总艘 溉 晦敬特谶齄假 透攮缄皋 槔瞥艘霉 肾撙浅奉 意镛 拖敷镰褥流礴翻甑 配送肺。l 乜装髑魂产龇增捆瞧 揶域嫩,麴穰壤绷值 变邂灌输翻谳产瓣绶瓷赖 恬樯将镳p 妣艇鞴 蚍黢耪谶产般投瓷糯 髓邂船包濑蜘溉产蚺掇赣糊 邴敞翻濂产被控瓷赣 铣龉、豁路,糍迓、髋燮、瞥邋鼗蜘绣输噩 麓嘲盟遮汽霉。耥舱。饿路煎零摊钠箍 蠛踊、衢略、海河虢瀣。航窆,蔫谧熹稳教 姆漉p 髓警均m 髓疋默 帮叠疗钧瀛 兜煳率l 一 缆闭幕一:育锄潍鹩惫潍线铡 图l 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3 3 资料来源:张志俊“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方法”,统计与抉策,2 0 0 5 ,第5 期,3 3 3 4 。 4 图2 宏观物流指标体系4 通过对以上文献所提供的数据体系,再加上数据统计指针遵循的原则:1 、 目的性原则2 、科学性原则3 、可获得性原则4 、系统性原则。从国家物流业的 基础设施,规模和潜力出发,建立本文的物流业评价体系指标( 见图3 ) 。 第卷第 惦 寻 报学学大通交尿北究研系体 5 标指流物现宏 生 电车跚启 磊 料,惯期 图3 物流业指标评价体系 这些指标基本上概括了基础设施,教育科研,从业比率等物流相关方面,能 比较客观的说明一国物流业发展的水平。本文选择的国家为日本、美国、德国、 英国、韩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马来西亚、中国、墨西哥、泰国、阿根廷。 这些国家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状况分布比较均匀,能 够体现世界上国家经济发展的格局,这为下一步的论述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指标 体系。同时在进行数据分析前,对指标进行了进一步的归一化处理,这主要是防 止就是消除不同指标由于量纲不同而引起的不可公度性。本文选择的方法为各国 的绝对指标占世界的总量的百分比。 3 2 统计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研究多要素事物分类问题 的数量方法。基本原理是根据样本自身的属性,用数学方法按照某种相似性或差 异性指标,定量地确定样本之间的亲疏关系,并按这种亲疏关系程度对样本进行 聚类。常见的聚类分析方法有系统聚类法、动态聚类法和模糊聚类法等。在对数 据处理时使用的是系统聚类法中的w a r d 法5 。 3 - 3 统计分析的结果 本文对这1 3 个国家2 0 0 4 年的1 0 个指标数据6 ( 见附表) ,采用因子分析法 进行分析,提取主成分因子。按照s a s 统计分析软件,根据累积方差贡献率大 于8 5 的原则,累计贡献率为9 1 1 2 ,得到四个主因子。其结果如下。 表2 前四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15 2 0 7 6 52 7 4 7 9 4 50 5 2 0 80 5 2 0 8 22 4 5 9 7 0 51 6 2 0 2 0 90 2 4 60 7 6 6 7 3o 8 3 9 4 9 6 o 2 3 4 5 0 4 0 0 8 3 9o 8 5 0 7 40 6 0 4 9 9 10 1 2 5 8 2 1o 0 6 0 50 9 1 1 2 表3 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 f a c t o r lf a c t o r 2f a c t o r 3f a c t o r 4 x 2 货物进出口总额( 亿美 o 8 0 0 7 8 o 2 2 0 1 o 2 0 5 6 80 4 3 5 9 8 元) g d p x 3 物流总行业产值g d p 0 3 2 9 3 7一o 2 8 5 7一o 0 3 4 0 5o 8 0 8 7 5 x 4 国际海运装货量比重o 1 5 8 5 一o 4 7 1 5 8 一o 6 9 6 8 2一o 4 1 8 2 9 x 5 空运货物总量比重0 0 1 3 1o 8 9 2 3 30 3 1 5 3 80 1 8 1 5 4 x 6 铁路运输密度 o 2 2 9 3 8o 3 6 8 4 2o 7 7 8 2 6一o 3 3 9 8 5 x 7 商船吨位比重 o 8 9 5 8 l一0 1 9 3 9 80 0 3 0 3 8一o 0 3 1 2 4 x 8 公路运输密度 0 3 0 7 3o 8 8 6 3 7 0 1 8 5 9 40 1 9 5 3 6 x 9 研发费用g d p o 7 6 7 7 6o 3 8 0 5 6 一o 4 2 6 0 lo 1 9 8 9 3 x l o 从业人口比重 o 7 5 8 5 8o 4 1 2 3 3 0 。3 7 6 5 2一o 1 3 0 9 l x l l 因特网用户比重 o 9 1 1 8 4o 1 4 8 0 80 0 3 7 3 4一o 2 9 7 8 4 ( 旋转方法:v a r i m a x 法) 为了提高各因子的经济意义,用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进行旋转。因子旋转后各 因子的经济意义为: 第一主成分因子f 1 与x 2 ( 货物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g d p ) ,x 7 ( 商船吨位 5 其主要思想是:如果类分得正确,那么同类内的样品之间的离差平方和应当较小,丽类与类之间的离差下 方和应当较大。 6 根据2 0 0 4 年国际统计年鉴整理。 比重) ,x 9 ( 研发费用g d p ) ,x 1 0 ( 从业人口比重) ,x 1 1 ( 因特网用户比重) 等指标有 较强的正相关。f 1 是一个反映货物进出口,国家商船运输业,研发费用g d p , 从业人口比重,因特网用户比重的综合因子。这一因子占五个主成分因子的5 2 。 第二主成分因子f 2 与x 5 ( 空运货物总量比重) ,x 8 ( 公路运输密度) 因子有较 大的正相关。它可以看成一个反映一国空运,公路运输水平的因子。这一因子的 贡献率为2 5 。 第三主成分因子f 3 与x 6 r 铁路运输密度1 有较大的相关。它可以看成一个反 映一国铁路运输水平的因子。这一因子的贡献率为8 。 第四主成分因子f 4 与x 3 f 物流总行业产值g d p ) 。它可以看成反映一国物流 总行业水平的因子。这一因子的贡献率为6 。 聚类的结果见表4 。 4 。1 结论 表4 聚类结果 国家结果 日本a 类国家 美国 德国 英国b 类国家 韩国 法国 意大利c 类国家 西班牙 马来西亚 中国 墨西哥d 类国家 泰国 阿根廷 第四章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从统计分析结果来看,这一结果能比较好的解释现在世界物流发展水平:同 本和美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欧洲是引进“物流”概念最早的地区之一,欧洲各 国在物流业的发展方面一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德、英,法又是其中的代表,加上 韩国这样以对外贸易为经济导向的国家物流业的水平自然处于第二集团军。意大 利和西班牙的经济发展状况与物流业与这些国家相比又有着一定差距。剩下的发 展中国家,由于国内经济水平不高、自身的基础设施等物流业发展的必须条件匮 乏,故处于第四类的位置,中国也列在其中。尽管中国2 0 0 5 年g d p 的总量超过 法国,逼近英国,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但是中国的物流业水平由于种种原 因与经济水平的发展仍有着较大的差距。这也成为了阻碍中国经济水平进一步发 展的重要原因。 在西方发达国家,现代物流业已高度发达,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目 前美国物流产业规模为9 0 0 0 亿美元,其中最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第三方物流合 同金额达4 6 0 亿美元,专家预计三年内还将一年平均2 3 的速度增长7 。在日本, 物流现代化和生产现代化,在某种意义上已被视为日本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从 目前国内物流行业的情况看,国内物流的发展仍处于传统阶段,物流成本居高不 下,物流企业数量和质量都很欠缺,给国内外有意介入物流行业的企业和商家提 供了极大的机会。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统计,2 0 0 3 年全社会物流成本占g d p 总值的2 1 4 ,这一比例比美国、日本等物流发达国家高出1 倍多8 。如果通过 发展现代物流使得物流成本占g d p 的比例下降5 个百分点,按2 0 0 3 年我国 g d p i l 6 7 万亿元9 ,至少可以节省5 8 0 0 亿元。同时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在 当前商品市场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下,能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地动 力。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国内的物流发展水平,减少我国经济的发展成本。 根据本文的上述,中国物流业发展水平还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物 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存在着物流市场需 求约束较大、专业化物流服务和经营管理水平有限、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低 水平、行业与区域割据的制度约束、物流研究相对落后和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等不 汞j 因素。 4 2 对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本文针对相关的分析给出以下建议: 1 、加强对物流基础设施统筹规划的指导,特别是港口建设和物流园区的建 设。我国现在已经形成了天津、大连、青岛、宁波、上海、深圳、厦门、广州八 大港口为代表的大型集装箱港口格局。但是由于地方建设盲目,不管自身发展特 7 徐剑:世界各国物流概犹,管理世界网,h 鲰;幽型曼b 艘煎鲤婴应i 业l ! 也i 觋搬必3 :b 地,2 0 0 4 年7 月1 4 旧。 叮俊发:2 0 0 3 年中国物流业的按展特点与加0 4 年展望,中国大物流网, h 如;应憋熙! 1 5 垂艘n 趔i s i q :曲p 2 地i 堕三璺8 笪,2 0 0 2 年2 月2 | j 。 9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摘要2 0 0 3 ,第9 页。 9 点和大局,重复建设现象十分严重。物流园区更是如此,许多园区根本没有目标 定位,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2 、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在市场准入制度和管理条块分割方面需要进行调 整,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3 、规范和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由于物流业在中国的兴起,物流培训机构 也随之而生,但是由于缺乏规范管理,市场上物流培训机构在教育水平方面参差 不齐。同时在大学的教育方面没能形成统一的教学体系和指标,也导致了教育的 盲目性。 4 、加强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物流业的落后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方面,同 时也体现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较晚,导致了物流企业 没有统一的信息软件。同时电子商务平台也没能搭建起来,这就使得信息的流通 遭到了阻碍。 5 、规范物流市场,培育物流市场。我国的物流企业发展的时间还不长,没 能形成统一的市场标准,这就使得物流市场极其混乱。这极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 展。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的大型物流企业,他们规范的管理使得他们牢牢 占据着中国物流的高端市场,也是最大的市场,国内企业所能分到的蛋糕极其有 限。只有通过规范和统一市场,通过良性竞争或者其他手段,使我国的物流企业 做大做强,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4 3 不足之处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从国内物流业的兴起入手,通过数据分析来阐述中国物流业在世界上的 大体地位,然后得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落后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分析阻碍 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建议。文章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很多限制导致 很多统计资料不能够获得,在统计分析方面有着一定的缺陷,比如说缺乏物流教 育方面的资料等等。将来的研究方向一是可以丰富数据、构建不同的指标体系, 比如说增加物流专业大专毕业人数等指标,增加国家的物流发展指标,加强结论 的可信度。在增加指标的情况下,通过结合因子分析和因子得分的结果,从定量 的角度分析中国物流业的不足之处,进而给出更加合理的解释。 1 0 参考文献 1 】j a m e sh b 0 0 k b i n d e ra n dc l l r i ss t a n ,“c 响p a r i s o no f 缸洫a n de u m p e a n l o 舀s t i c ss y s t e m s ”,历纪m 口砌 讲如“埘n z 。,鼬声i c 口fd 打f ,f 6 h 泐l 姆括缸 缸n 口占啪跏f ,v b l 3 3 1 ,3 6 5 8 ,2 伽b 【2 】l a a r h o v e np ,b e 唱l u n dm 趾dp e t e r sm ,“t h i r d - p a n yl o 西s t i c si ne u r o p e 埴v e 了e a i s 协e f ,i 仡t e r n n t 洒托越j o u r n a l 研p h y s i c n ld i s t r i b u t 毛0 n l o g t s t i c s 胁n 裙绑鲫t ,v 0 1 2 9n o 5 ,4 2 5 - 4 4 2 ,2 0 0 0 3 】g o h ,m a n da n g ,a ,“s o m el o 垂s t i c sr e a l i t i e si h l d o c h i n a ”,觑把m n f f d 加, 而“r 珂4 z 。,p 声f 删fd 括护曲“砌n p 妒f f 胁厅昭硎删,v 0 1 3 0 1 0 , 8 8 7 9 1 1 2 0 0 0 【4 p o l l i t t ,d ,“l o 百s t i c sm a n a g e m e n ta t t h et h r e s h o l do ft h en e wm i l l e n n i u m ”, 如把肌口f 拓帆n f 乃“聊耐d ,肼驴 加,d 妇押曲h “册工d g 括矗 如咒口弘m e 玎f ,v 0 1 2 8 3 ,1 7 3 1 7 8 ,1 9 9 8 【5 】w o o d ,d o n a l df ,而耙,摊口f 渤讲五d g 西矗岱,n c wy o r k :c h a p m 锄& h a i l ,1 9 9 5 【6 】r o m e s b u r g h c ,s 6 盯爿h 口舾豇加,胁阳,曲邯, “f e t i m e k a m i n g p u b l i c a t i o n s ,b e l m o n t ,c a 1 9 8 4 【7 陈仕娜,“欧亚物流发展比较研究”,物流技术,2 0 0 5 ,第1 2 期,7 6 7 9 。 8 裘炜毅,杨东援,“社会物流系统的绩效衡量”,城市规划汇刊,2 0 0 3 ,第 3 期,6 1 6 4 。 【9 】漆莉莉,“我国地区物流的发展状况与测评”,江苏商论,2 0 0 5 ,第4 期, 4 3 4 5 。 1 0 高惠璇,实用统计方法与s a s 系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1 。 1 1 王之泰,沈慧民,王伟,物流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5 。 【1 2 】张志俊,“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方法”,统计与决策, 2 0 0 5 ,第5 期,3 3 3 4 。 【1 3 李红启,刘凯,李电生,“宏观物流指标体系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 0 0 5 ,第4 卷第3 期,2 2 2 5 。 【1 4 】李莉,胡志宽,张建华,“物流产业发展与国家( 或地区) 竞争力提升的铡 评体系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 0 0 3 ,第1 4 卷第6 期,5 3 4 5 3 6 。 1 5 丁俊发,中国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2 0 0 2 。 【1 6 】邓祖新,s a s 系统和数据分析,电子工业出版社,2 0 0 2 。 【1 7 唐中赋,顾培亮,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