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pdf_第1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pdf_第2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pdf_第3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pdf_第4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 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 姓名:梁业梅 导师:唐荣德 专业:教育学原理 研究方向:教育哲学 年级:2005 级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巨大威力,推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强化了 人们对科学教育价值的推崇,人们的价值观也逐渐趋向功利性与实用性。人们在盲目追求 物质文明的同时,却忘记了关心自己的灵魂,忘记了追寻人生的意义和理想。基于这样的 现实背景,本研究提出了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以促使他们的 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最终达到人的和谐发展。而本文把独立学院的学生做为研 究对象,是因为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多地注重发展学生的科学素 养和专业技能,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与当代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和谐 发展的教育目标相违背。为了能使独立学院学生在技能和人文方面更好地协调发展,本文 特地对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 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对人文素养的理解各有千秋,在分析和借鉴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本 文中的人文素养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等知识的习得而形成一种人之为人的稳定的修养和品 质。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 在观察访谈和对大量材料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独立学院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现状主要通 过他们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等表现出来。在人文知识的积淀情况上,独立学 院学生主要表现出他们远离经典人文著作,崇尚潮流作品、偏爱故事性较强的人文学科, 冷落哲理性人文学科、理科学生掌握的人文知识“先天不足后天不补”等特点;在人文精 神上,独立学院学生呈现出人生理想的务实化、道德观多元化、人生价值观功利化、心理 素质脆弱化等特点;在人文行为上,独立学院学生主要表现在他们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 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独立学院学生的人文素养呈现多元化,主要是独立学院营利性的办学机制、不平衡的 师资结构、狭窄和功利的人文课程体系、滞后的教学模式、薄弱的人文底蕴等在某个程度 上限制了学生人文素养的陶冶。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养凸显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来提升独立学院学生的 人文素养是相当必要的。本研究主要通过保障大学的公益性,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师 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人文素养、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创设以人为本的教 学模式、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关键词:独立学院 人文素养 人的和谐发展 ii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of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post-graduate :liang yemei, grade:2005, major :theory of education orientationg:philosophy of education , supervisor:tang rongde abstract in modern society,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enormous pow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society,strengthen peoples respect for the value of scientific education as well as utilitarianism and practicalism towards peoples concepts of valuein the blind pursuit of material,the care for the soul and the seach for the meaning and the good of life has been gradually ignored,basing on that reflective thinking of the background, the research in this dissentation tries to propose a way to lead to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between technological ability and humanism educ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harmonious relation between people by improving students quality in literaturethe reason that the anthor categonizes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into research subjects lies in that the goal which the college strive for and the type of person which the college raises cater to the needs of this modern society,which emphasizes more on the trainning of scisentific ability and speciality with the ignorance of humanistic develepmentthat goes against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rasing the students to be with all-round develeped skills and with high humanistic quality taking all these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paper made an overal and systematic cultivation so as to get the develepment between skills and humanistic quality balanced having overviewed the different ideas of humanistic quality proposed by different scholars in every period of time,the author generates her own understanding toward humanistic quaity, that is,forming a relectively mature and well-educated quality of being a person through the acquisition of extensive literature readingthree aspects should be comprised in humanistic quality:literary knowledge,humanistic spirit,and humanistic behavior on the basis of observation,interview and data analysis,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aspects of literary knowledge, humanist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behavior, etc in tents of literary accumulation, its found that popular moods, plotted storives are more favonred by students, while classtic works, philosophic readings and such like that are far less preferred students majoring in science tend to be featured “inherent deficienly”and “insufficient diligence”regarding to humanistic spirit,students are found to be more materialism in the pursuit of life ideals,multiplized in moral values, iii utilitarianism in looks on life, vulnerable in psychological diatheisy ets the way that humanistic behavior performance is predicted by the way they deal with the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 people and society, people and nature the reason for unsatisfied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 is attributed to its operational mechanism,narroow curriculum design,laggde teaching modes,unbalanced ranks of teacher, weak literature basis, which all combine to restrain the develepment of students humanistic education in the circumstances of situation,some feasible approaches to adderss the issues of humanistic edification are necessar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measures to enhance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 in humanistic quality,which are guaranteeing the commonweal system of university,developing the training system for talents,perfe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system,improving the teachers quality in literature,constucting rearonable curriculum design,creating humman-centred teaching mode,optimizing humanistic climate and cultural atmosphere of college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s; humanistic quality; humans harmonious development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 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 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 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 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 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导 师签名: 日期: 1 一、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1科技对人的异化导致人们精神家园的失落 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军事科技对人类造成的 威胁,经济逻辑与法则对人性的扭曲等,都成为人类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于是,20 世纪后半期以来,人类如何与自然友好相处,如何克制自己的行为,如何在市场法则面前 保持应有的道德操守、人格尊严和人文情感,成为人类文化发展的主题,这就是我们这个 时代倡导的人文教育的主题。而现代人所生活的世界又是如何的呢?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石中英所说: “现代人文世界支离破碎、日益萎缩。其结果是,我们所经历的社会是一个 比较富裕但是无论如何却不能算是幸福的社会,我们所过的是一种整天忙碌但却不知道为 何忙碌的生活,我们所获得的是越来越多的自主性和权利,但却从开始内心里就懒于应用 它们,我们所体验的是一种越来越孤独、越来越寂寞却因此越来越冒险甚至疯狂的感觉。 当意义失落的时候,人们如何为自己的价值与价值生活提供依据?没有合理依据的价值及 价值生活是社会世界种种病态和荒谬的总根源。 ”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巨大威力,推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强化了 人们对科学教育价值的推崇,使人们变得急功近利、纸醉金迷, “人为物役”成为普遍的 现象。科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的物质 需求,但新世纪的经济市场又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强调人的学习能力与获取信息 的能力之外,也更多地强调人生的价值与理想。而人的生存与发展除了物质需求,还必须 有精神需求,必须去超越现实利益寻求生活的意义、理想、信仰与终极关怀。而精神需求 的获得和精神家园的重建必须通过人文教育来实现,越是人的物质极大丰富的时候,人文 教育的作用就越明显。只有当人的物质条件满足的同时又充分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时候,生 命的意义才真正的存在。 2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和谐的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和谐发展。社会要和谐,作为和谐社会主体的人首先必须 是和谐发展的人。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是和谐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离开具备和谐人格 的人,和谐社会就失去了起始源泉、根本动力和目标归宿。人的和谐发展包括人的身心和 谐发展、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的和谐发展 离不开人文素养的形成。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人虽然具备强健的体魄、出色的聪明才 智与娴熟的技能,但并不意味着就拥有健康的心态、高尚的道德情感、健全的人格。同样, 一个人如果缺乏诚心与爱心,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不懂得维护他人的尊严,缺 乏团队合作精神与职业道德,没有形成对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也没 石中英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6) 2 有环保和维护整个地球与生态平衡的意识,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简 直就成了扯谈。和谐的社会是由和谐的个体组成的,缺少和谐发展的人,和谐的社会也只 能成为泡影。因此,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人的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 要。 3独立学院学生需要人文素养熏陶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教育理论界开始一场大学人文教育的大讨论,并在理论和 实践中取得相当的成效。但学者对人文教育的探讨研究基本上局限于普通的高等院校,而 在新兴的独立学院中关于学生人文教育的研究则是少之又少。独立学院从 20 世纪末开始, 以新兴的办学体制和培养模式崛起,它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了迎合市场的 需求,从培养目标,到专业和课程设置,到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 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技能,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当现代教育的另一半人文素养备 受冷落之时,必然会出现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严重失调的现象,这与当代教育培养学生全 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相违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调发展,是人生存与发展本质的 要求,缺一不可。没有扎实的人文基础知识,没有一定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人是难以全面 和谐发展的。英国教育家埃里克爵士(ericahsby)说: “文化之路应贯穿于学生之中,而不是 绕过一个人的专业一个能够把自己学到的技术融合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学生,可以说 是受到了人文主义的教育,而做不到这一点的学生,甚至连一个好的技术专家也配不上。 ” 因此,大学的教育,除了教会学生“谋生之发展”以外,还要教会学生“个性之发展” 。 知识技能要掌握,做人之根本更不可丢。独立学院作为重点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高校, 加强人文教育,重视人文课程,提高人文素养,把学生作为一个“人”来培养,这是非常 有必要的。 (二)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 本文旨在从理论上明确独立学院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人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 分析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养的特殊性与现状,探讨多种行之有效的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方 法和途径,以促进独立学院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和谐发展,最后争取把学生培养成和谐发 展的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加强人文教育,无论是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研究,目前还 处于探索尝试的阶段。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人文素养问题探讨对现行高校的教 育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方面提出了重大的挑战。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 完善和实现人文教育的职能,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目前高校教学理论 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新兴的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更是需要谨慎 对待。因此,本研究除了可以丰富和完善人文教育的研究成果,扩大人教育研究的领域, 有利于学者进一步有效地探讨和研究学生人文教育的进行之外,研究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 美国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二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243 3 养的培养还有以下意义: 1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新时代呼唤高质量的人才,人的培养和发展是 21 世纪教育的主题。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慎重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从这四 个“学”中可以看出,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人才的培养更注重优良素质, 特别是人文素养。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教授指出: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爱 国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格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拥有学科、专业知 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由此可见,人文素养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具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独立学院不是培养单纯的专业人,更不是培养单纯的职业人,而是要培养 技能和素养和谐发展的人。 2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许多毕业生面临着失业或多次跳槽 的境遇。究其原因,除了某些就业单位本身的原因之外,毕业生自身的因素占了很大一部 分。最近,“上海某高校向 80 多家用人单位发放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敬业精神、团 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软实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反倒是 计算机、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等传统指标逐渐退居二线了。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也表 示,现在毕业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代,平常都被家里人当宝贝呵护着,工作中往往 一碰到困难就退缩,缺乏把工作进行到底的恒心。此外,有近 8 成(73.9)的企业认为, 应该加强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建设。企业对高校毕业生频频违约备感头疼,如此不诚信的行 为不仅大大浪费了企业资源, 也是大学生缺乏责任感的体现。 某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说, 遵 守合同规定,保守商业秘密,这是大学生应有的职业道德”。 中国的现代就业市场, 除了需要求职者的专业技能外,更需要他们的创新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 的人文素养。由此可见,对于比较注重学生职能发展的独立学院来说,学生是否具备有良 好的人文素养也是极其重要的。 3提高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 我国的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条件不够,经验欠缺,社会上也有很多人和单位对独立 学院都不太了解。特别是在这两年来很多独立学院在连连扩招的情况下,人们更是为独立 学院的教育质量担忧。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是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教育上倾向于学 生技能的掌握和发展,而对学生人文这一块领域关注得比较少。如果能完善独立学院的办 学定位,将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到人才培养目标里,这对于提高独立学院的整体竞争 能力和自身的生存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徐兰芳毕业生需要创新能力、敬业精神和人文素养n新闻晨报,2004(11) :20 4 (三)文献综述 (三)文献综述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人学研究的兴起,学者关注的焦点开始转移到作为主体的“人” 的发展。关于人文教育、人文素质、人文素养的相关理论研究也长久不衰。本文主要围绕 着人文教育和人文素养等中心论题进行理论研究。关于人文素养的理论研究,目前在国内 外都比较重视且取得一定的成果,其中研究的重点有以下几点: 1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研究 在现代的教育理论界,关于人文素养相关理论研究比较多,特别是从 20 世纪 90 年代 以来,很多学者和专家从人文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在这 个问题上,很多学者和专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持肯定的态度。他们都认为我们目前的教育现 状应重视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如杨叔子院士在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中论述了加强人 文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顾明远教授也认为目前高校应该加强人文教育。杨德广也提 出应该加强学生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 张培、邬志辉也论述了人文教育在现代化进 程中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使他们的身 心达到全面和谐发展,这是很多教育理论者所达成的共识。 有学者认为: “面对知识经济和高技术的挑战,传统的科学教育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 现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面对当代国际教育的广阔背景,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和 教育成果,我们不得不承认,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的高素质人才,乃是当前教育 的共同目标。 ” 面对知识经济和高技术的挑战,很多学者专家提出要重视人文教育,他们 从教育的目标出发,应该赋予人文素质教育应有的地位。 还有学者提出: “培养人文素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是大学生全面和谐发 展的需要。 ” “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的客观要求。 ”这些学者从 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和谐发展来论述了人文素质的重要性。人要全面和谐的发展,离 不开人文素质的提高。人文素养的培养,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也是社会进步与发展 的内容,也是人的其他方面如专业能力与业务素质发展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 这些学者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研究, 都含有每个学者不同的价值取向。 但很多学者都是基于现代科技的滥用与当代教育的功利性等大前提下提出来的,通过培养 大学生技能与人文素质的协调发展,来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发展。 2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途径研究 随着人们高度认识到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之后,很多学者专家针对当今大学生人文 杨叔子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9 顾明远人文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1995 杨德广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j教育研究,1999(2) 张培、邬志辉现代化进程中人文教育的现实意义j东北师大学报,1998(6) 董华、桑宁霞科学人文教育及其实现途径j教育研究,2001(12) 谢定国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5 刘平国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5 素养的现状与出现的问题,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文素养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提出了建议,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关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方面,有学者提出: “建立科学人文教育观。 坚持科学人文教育,即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价值和目的,促进人和社会在 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和谐发展,并在基础上不断实现人的自身解放,达到人、自然和社会 的和谐共存。 ” 还有学者认为: “要推进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必须树立大学 教育是全人教育以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统一的理念,惟其如此,两者的结合才能落到 使处,否则就会落空。 ” 这些学者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的角度来论述了人文素养 培养的途径。 (2)在学校管理体制方面,有学者提出, “在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建立以校长和行 政系统为主的管理体制,并明确责任。通过行政手段,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在学校教学的 全过程,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保证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学校应根据党和国家对人 文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因地制宜的有关规章制度,包括教学活动中开 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制度和措施;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有关制度和措施; 两课教师工作规 则、业绩考评、职称评审奖励制度等。 ” 学者侧重学校的体制建设,通过重视并加强对人 文素质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领导体制、专门的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和必要的物质 保障来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 (3)在教学模式方面,有学者提出“在实践教学中打破旧的教学体制,从侧重于教师 之教转向注重学生之学,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发展学生的智能、道德、观念、精神、美 学价值认知能力为目的,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才能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不断自我发展、善于创新和建树的能力。 ” 还有学者提出: “人 文课程宜采用讨论课的形式;需要建立一个真诚、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在教学环 节中应包括体验 、 移情 、 理解 、 对话 、 反思 。 ” (4)在课程设置方面,有学者提出, “坚持专业课渗透,增设人文必修课和人文选修 课。 ” 还有学者提出, “增设人文课程时,在量上要适当,在内容上要精心选择,比如至 少应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最基本的人文课程。同时还应注重在理工学科中渗透 人文内容,努力挖掘专业课程的人文内涵,把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 还有学者 提出: “一是要注意搜集和开发新的人文课程素材,建立选择的、适应的课程机制;二是 要注意人文课程多样的接受方式,尤其是隐性课程的接受方式,建立发展的、创新的课程 机制;三是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建立多样的、开放的课程机制。 ” 董华,桑宁霞科学人文教育及其实现途径j教育研究,2001(12) 张金福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259 何翔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内容及对策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 何翔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内容及对策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 侯丽君大学人文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何翔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内容及对策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 侯丽君大学人文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谭伟平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课程d华中科技大学,2005 6 (5)在师资队伍方面,有学者提出“要从转变观念入手,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人文素质教育摆到应有的地位。 ” 还有学者提 出, “教师要有人文情怀、责任意识,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 养,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努力以自己 的高尚人格、良好师德去熏陶、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 诸如品性学识、举止言谈、性格志趣、气质修养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崇高的敬业精神等人 格魅力对学生有着不可忽视影响;专业课的教师同样也肩负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 能力的重任。 ”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理论界开始对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进行反思与研究,很多学者 和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由于各自价值取向的差异,论述的重点 各有侧重点,都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3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理论研究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国高等院校对人文教育 理论探讨和实践不断深入, 取得了实效, 对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主流。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 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母体”相比,人文教育是比较落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素质 教育的开展和人才质量的培养。 关于独立学院人文教育, 有学者论述了独立学院人文素质教育滞后的原因有: “人文视 野狭窄,人文精神缺失,人文素质教育滞后等。 ” 有学者论述了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人文素 质教育的必要性主要有: “配合市场经济对人才需要的要求;配合世界各国在人才方面的 竞争的要求;配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人文素质教育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配合教 育改革中的培养目标实现等。他还论述了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路有:更新 教育教学观念;增设素质教育课程;提高教师文化修养;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等。 ” 上述研 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独立学院学生人文教育的进行和人文素养的形成提供了必要和 丰富的理论依据。 独立学院由于其办学体制和培养模式的特殊性,所以比较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 在实现和谐教育的目标过程中,培养人文素养和培养科学素养一样都是很重要。有学者曾 谈到: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陶冶人的情操,升华人的境界,教导学生如何做人, 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协调自身的意愿、情绪、心态 等方面的问题。人文素养的缺失,学生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不可能有所成就。 ” 上述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教育提供了必要和丰 李玲芳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理论审视d华中科技大学,2004 李莉试论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7 吴学兵独立学院人文素质教育出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6(1) 胡志华论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吴学兵独立学院人文素质教育出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6(1) 7 富的理论依据。但在某些方面也有很大的不足。第一,独立学院人文素养教育没有得到足 够的重视。 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 发现对于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理论研究没有权 威的教育专家与学者参与, 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养研究没有形成系统性、 全面性与深刻性。 第二, 对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缺乏实证研究, 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与成因缺乏 全面系统的分析。第三,已有的理论缺乏实践价值。提出的理论虽多,但真正有很强的可 操作性,并用以作为学生人文教育的指导原则不是太多。 本文针对以上不足,力求对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研究 和论述,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力图有所创新,并提出一些可操作性强的理论原则 和具体方法,为独立学院的教育工作及学生的自我教育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四)概念阐释(四)概念阐释 1独立学院 本文所称的独立学院,按照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 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 (教发20038 号)文件的规定,是一种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利 用社会投资、按民营机制运作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的本科层次的二级院校。一些普通的 本科高校按公办机制和模式建立的二级学院、 “分校”或其它类似的二级办学机构不属此 类范畴。独立学院有以下特征:一是一律采用民办机制,所需经费投入及其他相关支出, 均由合作方承担或以民办机制共同筹措,学校收费标准也按国家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政 策制定;二是实行新的办学模式,重点突出一个“独”字。独立学院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 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 进行财务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三是独立学院能够集中学校和 社会力量双方的优势资源办学。独立学院所具有的混合所有制性质使其既能集中普通公办 高校的品牌资源、教师资源和一定的政策资源,又可集中社会力量的物质资源和一定的管 理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四是独立学院比较容易得到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独立学院的产 生和发展与政府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相契合,既减轻了政府财政的高等教育投入压 力,又盘活了普通公办高校存量教育资源,还扩大了增量教育资源,同时为政府改革高等 教育办学机制和模式提供了一种有益探索,因而比较容易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 2人文素养 一些学者认为“人文素养指的是人的基本修养,是一个人在长期生活、学习中不断获 取人文科学知识,逐步形成的人文知识结构,以及在实践有关人文知识内涵的行为能力的 综合表现。 ” 本学者对人文素养的界定主要突出了人文知识和行为能力的表现,却忽视了 素养这一方面的内容。 周丽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及语文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 8 还有学者认为“人文素养即人文精神,就其核心来说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内容包括人生的意义、追求、理想、信念、道德、价值等。它是人类文化的灵魂,是做人 的基本原则,其意义在于它始终不渝地强调人是目的这一最高价值判断。人文素养是 人类精神家园的宿主,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心理机制、情感世界、意志能力、价值取向、 审美体验、意识形态和理想模式都具有决定作用。 ” 还有学者认为: “人文素养,从其内 涵看,它包括人文知识的修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人文知识的修养通过学习文、史、哲和 艺术等人文学科而获得。人文精神的修养则是在获得人文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人生观、价 值观、道德观等。 ” 这两位学者主要从人文素养的核心人文精神来界定人文素养的含义, 从某一种程度上突出了人文素养的内涵与本质,但人文素养不是静态的概念,它是一个变 化的过程,它的外在表现是人文行为。而这两位学者忽视了这方面的内容。 还有学者认为“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养 和品质。一个人人文素养的高低,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理想追求、价值取向、思维方 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 ” 这位学者主要抓住了人文素养的主要内涵是素养和 品质,外延也概论得比较全面。因此笔者也比较倾向于他对人文素养的理解。 很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人文素养下了定义,角度不同侧重点也不同,通过以上分析, 本文中的人文素养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等知识的习得而形成一种人之为人的稳定的修养和 品质。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 本文中的人文素养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等知识的习得而形成一种人之为人的稳定的修养和 品质。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人文素养从根 本上说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种基本特征,而不是可有可无的或口号式的人生点缀。人文素 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而言,是基本前提。 3人的和谐发展 根据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和谐即“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和谐发展并不是一个新 的命题,关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由来已久。 “天人合一”的观点出自于我国古老的一部 文化典籍易经里。其基本含义是“人物交融,主客浑一,人与自然融合” 。 强调的是 “人道”和“天道”的和谐协调关系。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 。孟子提出“天时不如 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在西方思想史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指 出,要构建一个理想国,需要哲学王、军人、手工业者和农民等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守 其本分、分工合作构成一个完整的、理想的、正义的、和谐的社会。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 夸美纽斯强调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必要性,认为教育要培养的人应是身体、智慧、德行与 信仰几方面和谐发展的人。爱因斯坦也认为和谐发展的内涵是指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成为 和谐发展的人,即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而且必须有道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 在当代的理论界,有学者认为: “人的和谐发展的本质是追求人的自由的实现,追求 范志华人文素养在当代教育中的缺失和重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徐捷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影响及思考广西师范大学,2004 龚光军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重构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转引杨豪良略论中国现代教育哲学的发展j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2000(9) 9 人的主体性的实现,使人真正成为人,让实然之人与应然之人自由融合。 ” 学者从人的和 谐发展的本质出发,揭示了人的和谐发展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终极目标。 还有学者认为: “人的和谐发展的涵义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人的内部各因素之间 的协调发展,即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二是人与外部关系的协调发展,即人与自然环境、 人与社会、 人与其他个体的协调发展。 ” 学者主要突出了社会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的关系, 侧重点在人的和谐发展的外延上。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人的和谐发展是指人与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 然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并获得超越与自由的最佳状态。 人的和谐发展是指人与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 然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并获得超越与自由的最佳状态。在和谐社会的背景 下,人的和谐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人的 和谐发展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个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就是个人的客观身体与主观精 神、物质和意识、生理和心理、体质与心智等两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在此过程 中实现人的完美的人格理想;个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是社会的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与自 然的和谐发展就是建立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确立生态意识,建立生态文明。人与人的和 谐发展就是以诚心和爱心为纽带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它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 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就是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以及其他共同体的利益关系,以人权、 公平和正义为基础构建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和谐互济的关系。 (五)研究方法 (五)研究方法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以及问卷调查法, 在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养进行现实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上进行尝试性的分析。 1文献分析法 本研究的展开,首先是建立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在研究的开始,查阅了近 十年来公开发表的与独立学院相关的人文教育、人文素质、人文主义、人文精神与人文素 养的文章,为了便于实地调查研究,本文最后把研究的内容定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查阅 文献的过程中,对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力求做到材料分析,批判与继承相结合,并且借鉴 其中的相关思想和方法。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大概了解了所要研究领域的历史以及现实状 况,并对人文素养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原因、现状和途径进 行整体、多维的思考,以此来推动独立学院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发展。在查阅文献 的过程中,具体方法的运作上,还注意跟踪法的运用,即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 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线索,进一步深入、拓展查找与本研究有关的资料。所掌握的丰富、 全面的参考文献资料,为本研究的理论思维、文字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实地调查法 笔者深入到桂林两所独立高校进行实地调查,对独立学院学生在校生活现实情况进行 秦廷国人的和谐发展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邓德强论大学精神与人的和谐发展d吉林大学,2007 10 了解,把握现状,收集第一手资料。之所以把这两所独立学院的学生做为研究对象,是因 为这两所学院的母体高校分别集中了文科和理科的办学优势。2007 年 9 月,笔者进到了广 西桂林某独立学院的教务处实习,收集到了某独立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 设、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学生工作汇报、教学指导书等相关 的文件与资料,通过阅读这些文件与材料,笔者进一步了解到了独立学院的发展历程、发 展定位、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办学规模、学科与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学生特点等情 况。2007 年 12 月,在笔者的论文完成大部分的时候,笔者再次到某独立学院的高教研究 处实习,更深入与全面去收集材料、观察调查,然后对自己的论文进行补充和修改。在实 地调查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了访谈和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访谈法是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是研究者通过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 究者那里收集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与被访者的交流,了解被访 者对一些基本问题的真实看法和感受,从而获得对研究有用的材料。本研究主要采取开放 式的访谈与非正式访谈,笔者在实习过程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如在老师办公室、 在教室、在学生宿舍、在饭堂、在路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