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自行车标准汇总对照表.doc_第1页
各国自行车标准汇总对照表.doc_第2页
各国自行车标准汇总对照表.doc_第3页
各国自行车标准汇总对照表.doc_第4页
各国自行车标准汇总对照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国自行车标准汇总对照表项目美国CPSC中国CNS日本JIS澳洲AS英国BS德国DIN加拿大CAN1定义1-1自行车1-2童车1-3座高1-1仅借人力驱动后轮,有两个轮子的交通工具。1-2鞍座高度调整到最高位置时,其高度仍未超过635mm的自行车。1-3当自行车两轮成一直线并与地面垂直时,鞍管的中心线与鞍座面的交点至地面的距离。1-1仅借人力驱动后轮,有两个轮子的交通工具。1-2鞍座高度调整到最高位置时,其高度仍未超过635mm的自行车。1-3当自行车两轮成一直线并与地面垂直时,鞍管的中心线与鞍座面的交点至地面的距离。1-3跑车:成人用850mm孩童用635850mm1-3迷你车:成人用750mm孩童用650750mm1-3轻快车:成人用750mm孩童用650750mm1-3实用车普通用750mm,20kg搬运车750mm,20kg1-1为一种双轮且全由人力驱动的车辆1-2轮距在640mm及750mm(含)间之自行车1-3当自行车两轮成一直线并与地面垂直时,鞍管的中心线与鞍座面的交点至地面的距离。1-1CYCLE:是指至少具有两个轮子且仅以人力经脚踏传动的车辆。1-2BICYCLE:是指仅有两个轮子的CYCLE。1-3当自行车两轮成一直线并与地面垂直时,鞍管的中心线与鞍座面的交点至地面的距离。1-1为一种两轮或三轮且由人力经机械方式驱动前进,以作为人员及物品输送的工具1-3为一种车辆直径达450mm、限制最高体重50kg、单人骑驶的自行车。1-1为一种以人类肌肉力量推进的两轮、单轨迹的车辆。1-3正规自行车座高必须大于635mm的自行车。1-4正常骑驶状态1-4指骑乘者坐在车上双脚踩脚踏,双手扶握把,鞍座与车把均调整至骑乘者最舒适位置。(如有手闸装置,双手应处于随时可以制闸的位置)1-4指骑乘者坐在车上双脚踩脚踏,双手扶握把,鞍座与车把均调整至骑乘者最舒适位置。(如有手闸装置,双手应处于随时可以制闸的位置)1-4在正常骑乘状态下车把转动角度须60以上,且把手套煞车把手位置不得高于骑者之肩并须易于操纵。1-4指骑乘者坐于车上双脚踩脚踏,双手扶握把,鞍座与车把均调整至骑乘者最舒适位置。(如有手闸装置,双手应处于随时可以制闸的位置)2机械性能要求2-1装配2-1凡由消费者自行装配的自行车,其所需的技能,应以不超过一般成年人所具有的知识能力为原则。2-1凡由消费者自行装配的自行车,其所需的技能,应以不超过一般成年人所具有的知识能力为原则。2-1必须确保牢固,不得有脱落、松动等现象。2-1凡由消费者自行装配的自行车,其所需的技能,应以不超过一般成年人所具有的知识能力为原则。项目美国CPSC中国CNS日本JIS澳洲AS英国BS德国DIN加拿大CAN2-2锐边2-2凡骑乘者四肢有可能碰触到的地方,不能有未经修剪的金属毛刺或尖锐部分;冲剪金属材料应予以卷边,冲剪过程中形成的快口.毛刺和飞边等均需修光。2-2凡骑乘者四肢有可能碰触到的地方,不能有未经修剪的金属毛刺或尖锐部分;冲剪金属材料应予以卷边,冲剪过程中形成的快口.毛刺和飞边等均需修光。2-2不得有尖锐毛边.突出物等骑驶时易刺伤人体的物体存在。2-2凡骑乘者四肢有可能碰触到的地方,不能有未经修剪的金属毛刺或尖锐部分;冲剪金属材料应予以卷边,冲剪过程中形成的快口.毛刺和飞边等均需修光。2-2在正常骑乘操纵及保养易被四肢接触的地方,不得有暴露的尖锐边缘。2-2自行车上所有暴露边缘均须加倒角,卷边或用其他方法使其成为钝口。2-2暴露之边缘不得尖锐或粗糙。2-3坚固性2-3自行车车架.车把.车轮.脚踏.曲柄以及车闸等零件,经载荷.刹车.路试等试验之后,均不得有脆裂之现象.2-3自行车车架.车把.车轮.脚踏.曲柄以及车闸等零件,经载荷.刹车.路试等试验之后.均不得有脆裂之现象.2-3各部螺丝均须有足够长度及强度,且于骑乘中不得有松脱现象.2-3自行车车架.车把.车轮.脚踏.曲柄以及车闸等零件,经载荷.刹车.路试等试验之后,均不得有脆裂之现象.2-4五金件2-4所有用以连接或紧固的螺栓.螺丝或螺帽,在进行各项试验中均不应破裂.松脱或失去其连接或紧固的功能.2-4所有用以连接或紧固的螺栓.螺丝或螺帽,在进行各项试验中均不应破裂.松脱或失去其连接或紧固的功能.2-4螺丝锁紧后,突出尾端长度不得大于螺丝直径,但有尾套尾塞则不在此限.2-4所有用以连接或紧固的螺栓.螺丝或螺帽,在进行各项试验中均不应破裂.松脱或失去其连接或紧固的功能.2-5突出物2-5凡能与直径83mm.长250mm的圆筒状试验器中间长75mm部分接触者,为暴露突出物2-5以圆筒状试具找出高于8mm的突出物须符合下列规定T3.2mmW12.7mm2-5以圆筒状试具83mm找出高于7.9mm的突出物。2-5突出物部分须符合下列规定T3.2mmW12.7mmR6.3mm2-5刹车把手.车把.停车架尾端须倒圆角或以尾塞套管等保护,且不得轻易脱落.2-5凡能与直径83mm.长250mm的圆筒状试验器中间长75mm部分接触者,为暴露突出物.2-5以圆筒状试具找出高于8mm的突出物须符合下列规定T3.2mmW12.7mm2-5凡能与直径83mm长250mm之圆筒状试验器中间长75mm部分接触者,为暴露突出物2-5以圆筒状试具找出高于8mm之突出物须符合下列规定T3.2mmW12.7mmR6.3mm2-5突出之零件及构件如操纵杆端螺钉末端突出达8mm以上而未用护盖遮住者,其突出物部分之末端最大为25mm2-5倒角之R3mm项目美国CPSC中国CNS日本JIS澳洲AS英国BS德国DIN加拿大CAN2-6护盖2-6用来遮盖突出物使其不外露,其应能承受6.8kg之力而不脱落.2-6用来遮盖突出物使其不外露,其应能承受7.0kg之力而不脱落.2-6车把尾端须以把手套或类似之物包裹.2-6使用把手套拉脱力不得小于7kg且不得回旋使用尾塞脱力不得小于3kg.2-6用来遮盖突出物使其不外露,其应能承受7.1kg之力而不脱落.2-7限制区域2-7在自行车车架上管的上方,由鞍座起至其前方30mm不得有突出物,但钢绳直径等于或小于6.4mm,钢绳夹的材料厚度等于或小于4.8mm者可安装于上管.2-7在自行车车架上管的上方,由鞍座起至其前方30mm不得有突出物,但钢绳直径等于或小于6.4mm,钢绳夹的材料厚度等于或小于4.8mm者可安装于上管.2-7在车身垂直面两侧各3mm距离之平行面;把立管平行线后90mm;鞍座前端相切线及上管上面5mm平行线;由鞍座前端至把接头的连接线,称限制区域,不得有任何突出物.2-7在自行车车架上管的上方,由鞍座起至其前方30mm不得有突出物,但钢绳直径等于或小于6.4mm,钢绳夹的材料厚度等于或小于4.8mm者可安装于上管.2-8螺丝长度2-8螺丝露出螺母之长度必须受小于螺丝的限制.2-8结合后突出的螺丝长度须小于螺丝之直径.2-8身体可触及处须小于3.2mm2-8用于调整的螺丝未暴露于正常骑乘状态者不受此限。2-8螺丝锁紧后突出尾端长度不得大于螺丝直径,但有尾套尾塞则不在此限.2-8螺丝牙纹必须符合JIS规定,且精度须符合6H6G或3级配合。2-8锁紧长度须大于螺丝长度,且突出长度不得大于螺丝外径的1.5倍。2-8骑乘者身体可能触及之处除非加护盖外,突出长度不得3mm。2-8螺丝超出螺母之长度应小于螺丝本身之直径.项目美国CPSC中国CNS日本JIS澳洲AS英国BS德国DIN加拿大CAN2-9钢绳尾端2-9钢绳尾端均应加护盖或特殊处理,以防止丝股分散,护盖应夹紧且须承受0.9kg拉脱力不得松脱.2-9钢绳尾端均应加护盖或特殊处理,以防止丝股分散,护盖应夹紧且须承受1kg拉脱力不得松脱.2-9钢绳尾端均应加护盖或特殊处理,以防止丝股分散,护盖应夹紧且须承受1kg拉脱力不得松脱.2-9钢绳尾端均应加护盖或特殊处理,以防止丝股分散,护盖应夹紧且须承受0.9kg拉脱力不得松脱.2-9钢绳尾端均应加护盖或特殊处理,以防止丝股分散,护盖应夹紧且须承受0.9kg拉脱力不得松脱.2-9钢绳尾端均应加护盖或特殊处理,以防止丝股分散,护盖应夹紧且须承受0.9kg拉脱力不得松脱.2-9钢绳尾端均应加护盖或特殊处理,以防止丝股分散,护盖应夹紧且须承受0.9kg拉脱力不得松脱.2-10钢绳擦伤2-10钢绳不可擦碰固定的车体零件,且应沿着鞘管方向进出,以免发生擦伤.2-10钢绳不可擦碰固定的车体零件,且应沿着鞘管方向进出,以免发生擦伤.2-10不得有多余松弛现象,余长依各客户需求另定.2-10钢绳的安装,应保证其被擦伤的影响最小.3制动系统3-1手闸握距自行车应装备前后轮制动装置,或单装后轮制动装置.3-1自闸把销轴至闸把中心,其间各点的握距须89mm童车须76mm3-1从中点向开口端之握距可略增大,最大增大量须12.7mm3-1由开口端向内12.7mm之间不受此限制.3-1自闸把销轴至闸把中心,其间各点的握距须89mm童车须76mm3-1从中点向开口端之握距可略增大,最大增大量须12.7mm3-1由开口端向内12.7mm之间不受此限制.3-1座高330mm-470mm握距70mm3-1座高470mm-550mm握距80mm3-1座高500mm以上握距95mm(闸把尾端外缘算起40mm处,把手套与闸把两端外缘宽度)3-1轮距760mm的自行车握距90mm,一般童车握距75mm3-1从中点向开口断之握距可略增大,最大增大量须12mm.3-1由开口端向内12.7mm之间不受此限制.(前刹车线装右侧,后刹车线装左侧)3-1自闸把销轴至闸把中心,其间各点间的握距须90mm童车须76mm3-1从中点向开口端之握距可略增大,但除了尾部20mm处之外不得超过100mm(前刹车线装右侧,后刹车线装左侧)3-1手闸握距不得75mm童车握距不得62mm.3-1自闸把销轴至闸把中心,其间各点之握距须90mm童车须76mm3-1从中点向开口端之握距可略增大,但除了尾部20mm处之外不得超过100mm.(前刹车线装右侧,后刹车线装左侧)项目美国CPSC中国CNS日本JIS澳洲BS英国BS德国DIN加拿大CAN3-2制闸力3-2手闸制闸力:在离闸把开口端25mm处,施加握力4.5kgf,应能使闸皮触及轮辋表面.3-2脚闸制闸力:于脚踏处加力制动,制动力与与脚蹬力相反,制动力与脚蹬力间差应60,同时应能独立运转不受驱动机械位置及调整影响。3-2手闸制闸力:在离闸把开口端25mm处,施加握力4.5kgf,应能使闸皮触及轮辋表面.3-2脚闸制闸力:于脚踏处加力制动,制动力与与脚蹬力相反,制动力与脚蹬力间差应60,同时应能独立运转不受驱动机械位置及调整影响。3-2手闸制闸力:在离闸把开口端25mm处,施加握力(童车4.5kgf,成车6kg)应能使闸皮触及轮辋表面.3-2手闸制闸力:在离闸把开口端25mm处,施加握力4.6kgf,应能使闸皮触及轮辋表面.3-2闸皮在1203C预热30分钟不得融化起泡.3-2手闸制闸力:在离闸把开口端25mm处,施加握力4.6kgf,应能使闸皮触及轮辋表面.3-2闸皮在1203C预热30分钟不得融化起泡.3-2手闸制闸力:在离闸把开口端25mm处,施加握力4.6kgf,应能使闸皮触及轮辋表面.3-2闸皮在1203C预热30分钟不的丧失刹车功能.3-3载荷试验3-3自行车整车在确定制动系统正确调整后,于闸把尾端25mm处正对把手套的平面方向施力45.5Kgf,至少10次(如所施力尚未达到45.5kg,闸把就已碰到车把,载荷到此为止),制动系统不得失去功能.3-33-3自行车整车在确定制动系统正确调整后,于闸把尾端25mm处正对把手套的平面方向施力45.5Kgf,至少10次(如所施力尚未达到45.5kg,闸把就已碰到车把,载荷到此为止),制动系统不得失去功能3-3自行车整车在确定制动系统正确调整后,于闸把尾端25mm处正对把手套的平面方向施力45.9Kgf,至少10次(如所施力尚未达到45.9kg,闸把就已碰到车把,载荷到此为止),制动系统不得失去功能3-3自行车整车在确定制动系统正确调整后,于闸把尾端25mm处正对把手套的平面方向施力45.9Kgf,至少10次(如所施力尚未达到45.9kg,闸把就已碰到车把,载荷到此为止),制动系统不得失去功能3-3自行车整车在确定制动系统正确调整后,于闸把尾端25mm处正对把手套的平面方向施力45.9Kgf,至少10次(如所施力尚未达到45.9kg,闸把就已碰到车把,载荷到此为止),制动系统不得失去功能3-3自行车整车在确定制动系统正确调整后,于闸把尾端25mm处正对把手套的平面方向施力45.9Kgf,至少10次(如所施力尚未达到45.9kg,闸把就已碰到车把,载荷到此为止),制动系统不得失去功能项目美国CPSC中国CNS日本JIS澳洲AS英国BS德国DIN加拿大CAN3-4推拉试验3-4在自行车鞍座上加重至少68.1kg,加力使闸把碰到车把,或施力45.5kgf,向前后推拉,每次向前或向后推拉距离至少77mm,共推拉6次,任何具有制动功能的组件均不可松动。3-4在自行车鞍座上加重至少68.1kg,加力使闸把碰到车把,或施力45.5kgf,向前后推拉,每次向前或向后推拉距离至少77mm,共推拉6次,任何具有制动功能的组件均不可松动。3-4在自行车鞍座上加重至少60.0kg,闸把尾端25mm处作刹车状施力35kgf,向前后推拉,每次向前或向后推拉距离至少80mm,共推拉6次.任何具有刹车功能的组件均不可松动。3-4在自行车鞍座上加重至少68.1kg,加力使闸把碰到车把,或施力45.5kgf,向前后推拉,每次向前或向后推拉距离至少77mm,共推拉6次,任何具有制动功能的组件均不可松动。3-4在自行车鞍座上加重至少70.0kg,加力使闸把碰到车把,或施力18.4kgf,向前后推拉,每次向前或向后推拉距离至少75mm,共推拉10次,任何具有制动功能的组件均不可松动。3-5手闸性能试验3-5由一体重68.1kg但全重不超过91kg的骑乘者,在摩擦系数1,斜度1%,风速11km/h条件下,于G.D.5以24km/h时速;G.D.5以16km/h时速,其制停距离须4.57m.3-5制停距离取4次平均值计算,施力点应在闸把尾部25mm内,施力不超过80kg为准,体重每增加4.5kg可增长制停距离0.3m.3-5由一体重68.1kg但全重不超过91kg的骑乘者,在摩擦系数1,斜度1%,风速11km/h条件下,于G.D.5以24km/h时速;G.D.5以16km/h时速,其制停距离须4.57m.3-5制停距离取4次平均值计算,施力点应在闸把尾部25mm内,施力不超过80kg为准,体重每增加4.5kg可增长制停距离0.3m.3-5由一体重70-85kg之骑乘者,在摩擦系数1,斜度1%,风速3m/s条件下,于C.D.5以24km/h时速;G.D.5以16km/h时速.其制停距离钳式5.5m;捏式15m3.5制停距离取5次平均值计算,施力点应在闸把尾部25mm内施力G.D.5以18kg;G.D.5以10kgf为准,速度体重增加另以公式计算.3-5捏式出水量为4ml/s.3-5由一体重70.0kg但全重不超过91kg之骑乘者,在摩擦系数0.5,斜度0.5%,风速3m/s条件下,于G.D.5以24km/h时速;G.D.5以16km/h时速,其制停距离须5.57m.3-5制停距离取4次平均值计算,施力点应在闸把尾部25mm内,施力不超过80kg为准,体重每增加1.0kg可增长刹停距离0.7m.3-5由一体重70.0kg但全重不超过91kg之骑乘者,在摩擦系数0.5,斜度0.5%,风速3m/s于C.D.5以24km/h时速;G.D.5以10km/h时速,其刹停距离钳式5.5mm,捏式15m3.5刹停距离取5次平均值计算,施力点应在闸把尾部25mm内,施力不超过80kg为准,体重每增加1.0Kg可增长刹停距离0.7m.3-5捏式出水量为4ml/s.3-5由一体重70.0kg但全重不超过91kg之骑者在摩擦系数0.5,斜度0.5%,风速3m/s,于G.D.5以24km/h时速,G.D.5以16km/h时速其刹停距离须5.57m.3-5刹停距离取4次平均值计算,施力点应在操纵杆尾部25mm内施力不超过80kg为准,体重每增加1.0kg可增长刹停距离0.7m.项目美国CPSC中国CNS日本JIS澳洲AS英国BS德国DIN加拿大CAN3-6脚闸性能试验3-6将车轮向前转动半至一圈时,沿其切线方向于脚踏施力,随着脚蹬力由9.1kg逐渐增至32kg,其所产生的制闸力至少须18kg.3-6制停距离取4次平均值,应4.57m3-6将车轮向前转动半至一圈时,沿其切线方向于脚踏施力,随着脚蹬力由9.0kg逐渐增至32kg,其所产生的制闸力至少须18.5kg.3-6制停距离取4次平均值,应4.57mC.V.最大齿速比=FR.V.最大齿CD=2.54*速比*车轮直径3-6将车轮向前转动半至一圈时,沿其切线方向于脚踏施力,随着脚蹬力由9.2kg逐渐增至31.6kg,其所产生的制闸力至少须18.4kg,3-6制停距离取4次平均值,应5.5m3-6将车轮向前转动半至一圈时,沿其切线方向于脚踏施力,随着脚蹬力由15.3kg逐渐增至30.6kg,其所产生的制闸力至少须15.3kg,3-6制停距离取4次平均值,应5.5m3-6在脚踏中心点施力15.3kg,呈刹车状态15秒,重复10次,刹车系统不得损坏.3-6将车轮向前转动半至一圈时,沿其切线方向于脚踏施力,随着脚蹬力由10.2kg逐渐增至30.6kg,其间制闸力线性变化差异应在20%以内,施力达30.6kg,时刹车力须15.3kg3-6制停距离取4次平均值,应5.5m3-6当施以14.3kg/km驱动扭距时其驱动与刹停间角度需603-7童车脚闸性能试验3-7随着脚蹬力由4.5kg逐渐增加到23kg时,脚蹬力与制闸力之比应不得大于2:1.3-7随着脚蹬力由4.5kg逐渐增加到23kg时,脚蹬力与制闸力之比应不得大于2:1.4转向系统4-1把立管插入标记4-1把立管插入标记为一永久性标示,应距离把立管的最下端(不含乌司),至少为其直径之2.5倍距离.4-1把立管标记下端一倍直径的长度上应保持与上端同强度.4-1把立管插入标记为一永久性标示,应距离把立管的最下端(不含乌司),至少为其直径之2.5倍距离.4-1把立管标记下端一倍直径的长度上应保持与上端同强度.4-1把立管插入标记为一永久性标示,应距离把立管的最下端(不含乌司)至少为60mm以上.4-1把立管标记下端一倍直径的长度上应保持与上端同强度.4-1把立管插入标记为一永久性标示,应距离把立管的最下端(不含乌司),至少为其直径之2.5倍距离.4-1把立管标记下端一倍直径的长度上应保持与上端同强度.4-1把立管插入标记为一永久性标示,应距离把立管的最下端(不含乌司),至少为其直径之2.5倍距离.4-1把立管标记下端一倍直径的长度上应保持与上端同强度.4-1把立管插入标记为一永久性标示,应距离把立管的最下端(不含乌司),至少为其直径之65mm以上4-1把立管标记下端一倍直径的长度上应保持与上端同强度.项目美国CPSC中国CNS日本JIS澳洲AS英国BS德国DIN加拿大CAN4-2把横管4-2车把两端内侧连线距离应大于350mm小于700mm.4-2车把两末端位置须与自行车纵向轴对称,当鞍座处于最低位置而车把处于最高位置时,车把末端不可高出鞍座面400mm.4-2车把两末端须加覆盖物且须能承受7kg的拉脱力.4-2车把之旋转左右角度不得小于60.4-2车把须能承受成车506kg-cm,童车235kg-cm之扭距(锁紧扭距不得高于185kg-cm)无滑动或损坏现象.4-2车把两端内侧连线距离应大于350mm小于700mm.4-2车把两末端位置须与自行车纵向轴对称,当鞍座处于最低位置而车把处于最高位置时,车把末端不可高出鞍座面400mm.4-2车把两末端须加覆盖物且须能承受7kg之拉脱力.4-2车把之旋转左右角度不得小于60.4-2车手须能承受成车450kg-cm,童车230kg-cm之扭距(锁紧扭距不得高于167kg-m)无滑动或损坏现象.4-2车把两端内侧连线距离应大于450mm小于600mm.4-2车把两末端位置须与自行车纵向轴对称,当鞍座处于最低位置而车车把处于最高位置时,车把末端不可高出鞍座面400mm.4-2车把两末端须加覆盖物且须能承受7kg之拉脱力.4-2车把之旋转左右角度不得小于60大于180.4-2车把须能承受成车500kg-cm之扭距(锁紧扭距不得高于200kg-m)无滑动或损坏现象.4-2车把两端内侧连线距离应大于400mm小于660mm.4-2车把两末端位置须与自行车纵向轴对称,当鞍座处于最低位置而车把处于最高位置时,车把末端不可高出鞍座面400mm.4-2车把两末端须加覆盖物且须能承受7kg之拉脱力.4-2车把之旋转左右角度不得小于60.4-2车把须能承受成车506kg-cm童车235kg-cm之扭距(锁紧扭距不得高于185kg-m)无滑动或损坏现象.4-2车把两端内侧连线距离应大于350mm小于700mm.4-2车把两末端位置须与自行车纵向轴对称,当鞍座处于最低位置而车把处于最高位置时,车把末端不可高出座垫面400mm.4-2车把两末端须加覆盖物且须能承受7kg之拉脱力.4-2车把之旋转左右角度不得小于60.4-2车把须能承受成车506kg-cm童车235kg-cm之扭距(锁紧扭距不得高于185kg-m)无滑动或损坏现象.4-2车把两端内侧连线距离应大于350mm小于700mm.4-2车把两末端位置须与自行车纵向轴对称,当鞍座处于最低位置而车把处于最高位置时,车把末端不可高出座垫面400mm.4-2车把两末端须加覆盖物且须能承受7kg之拉脱力.4-2车把之旋转左右角度不得小于60.4-2车把须能承受成车506kg-cm童车235kg-cm之扭距(锁紧扭距不得高于185kg-m)无滑动或损坏现象.4-2车把两端内侧连线距离应大于350mm小于700mm.4-2车把两末端位置须与自行车纵向轴对称,当鞍座处于最低位置而车把处于最高位置时,车把末端不可高出座垫面400mm.项目美国CPSC中国CNS日本JIS澳洲AS英国BS德国DIN加拿大CAN5脚踏构造5脚踏应左右各一且对称,左踏左牙纹,右踏右牙纹.无法作固定面则须具有双踏面及止滑装置,单踏面须有随时向的之功能.5脚踏前后须装反光器(装有定趾器者可单面),其颜色为无色或琥珀色,童车可不装脚踏反光器.5脚踏应左右各一且对称,左踏左牙纹,右踏右牙纹.无法作固定面则须具有双踏面及止滑装置,单踏面须有随时向上之功能。5脚踏前后须装反光器(装有定址器者可单面),其颜色为琥珀色.5脚踏应左右各一且对称,左踏左牙纹,右踏右牙纹.无法作固定面则须具有双踏面及止滑装置,单踏单面须有随时向上之功能。5脚踏前后须装反光器(装有定趾器者可单面),其颜色为琥珀色且须为嵌入型.5脚踏应左右各一且对称左踏左牙纹右踏右牙纹无法作固定面则须具有双踏面及止滑装置,单踏单面须有随时向上之功能。5脚踏前后须装反光器(装有定趾器者可单面)其颜色为琥珀色且须有ASMARK标示.5脚踏应左右各一且对称左踏左牙纹右踏右牙纹无法作固定面则须具有双踏面及止滑装置,单踏单面须有随时向上之功能。5脚踏前后须装反光器(装有定趾器者可单面)其颜色为琥珀色且须有BSMARK标示.5脚踏应左右各一且对称,左踏左牙纹,右踏右牙纹.无法作固定面则须具有双踏面及止滑装置,单踏单面须有随时向上之功能。5脚踏前后须装反光器(装有定趾器者可单面),其颜色为琥珀色6定趾器6定趾器应牢固的固定在脚踏上,此种脚踏可无须装踏面;可装或不可装定趾器的脚踏则须踏面与止滑装置.6定趾器应牢固的固定在脚踏上,此种脚踏可无须装踏面;可装或不可装定趾器的脚踏则须踏面与止滑装置6定趾器应牢固的固定在脚踏上,此种脚踏可无须装踏面;可装或不可装定趾器的脚踏则须踏面与止滑装置6定趾器应牢固的固定在脚踏上,此种脚踏可无须装踏面;可装或不可装定趾器的脚踏则须踏面与止滑装置6定趾器应牢固的固定在脚踏上,此种脚踏可无须装踏面;可装或不可装定趾器的脚踏则须踏面与止滑装置6定趾器应牢固的固定在脚踏上,此种脚踏可无须装踏面;可装或不可装定趾器的脚踏则须踏面与止滑装置7传动链条7链条在链轮上传动时,不应卡住或咬合,其抗拉强度在817kg以上,童车636kg以上.7链条在链轮上传动时,不应卡住或咬合,其抗拉强度在817kg以上.7链条在链轮上传动时,不应卡住或咬合,其抗拉强度在820kg以上,也不可太松太紧,必要时得装调链7链条在链轮上传动时,不应卡住或咬合,其抗拉强度在816kg以上.7链条在链轮上传动时,不应卡住或咬合,其抗拉强度在817kg以上.7链条在链轮上传动时,不应卡住或咬合,其抗拉强度在817kg以上.项目美国CPSC中国CNS日本JIS澳洲AS英国BS德国DIN加拿大CAN8链罩8单速自行车应装有链罩,且前端覆盖须90,链罩应向后伸展到距后轮轴8mm处,后轮前宽为链宽2倍,尾端为链宽1/2,并能防止9.4mmL76mm圆棒,从自行车装链条的一侧,在与链轮法线45范围内的任何方向上卡如链轮与链条的上部啮合处.8单速自行车应装有链罩,且前端覆盖须90,链罩应向后伸展到距后轮轴8mm处,后轮前宽为链宽2倍,尾端为链宽1/2,并能防止9.4mmL76mm圆棒,从自行车装链条的一侧,在与链轮法线45范围内的任何方向上卡如链轮与链条的上部啮合处.8单速自行车应装有链罩,且前端覆盖须90,链轮装外变速器或弹簧张力盖(DISC)者不受此限.8单速自行车应装有链罩,且前端覆盖须90,链轮装外变速器或弹簧张力盖(DISC)者不受此限.8单速自行车应装有链罩,且前端覆盖须90,链轮装外变速器或弹簧张力盖(DISC)者不受此限.链条与链轮交点至链罩距离至少须25mm.8单速自行车应装有链罩,且前端覆盖须90,并能防止9.5mmL75mm圆棒自链罩外侧任何点试靠均不被带入.9拔链挡盘9多级飞轮应装有挡盘,防止因调速不当或拔链器损坏时,造成传动链条嵌入或卡住后轮.9多级飞轮应装有挡盘,防止因调速不当或拔链器损坏时,造成传动链条嵌入或卡住后轮.9多级飞轮应装有挡盘,防止因调速不当或拔链器损坏时,造成传动链条嵌入或卡住后轮.9多级飞轮应装有挡盘,防止因调速不当或拔链器损坏时,造成传动链条嵌入或卡住后轮.9多级飞轮应装有挡盘,防止因调速不当或拔链器损坏时,造成传动链条嵌入或卡住后轮.9多级飞轮应装有挡盘,防止因调速不当或拔链器损坏时,造成传动链条嵌入或卡住后轮.挡盖直径须大于后轮最大齿外径20mm以上.9多级飞轮应装有挡盘,防止因调速不当或拔链器损坏时,造成传动链条嵌入或卡住后轮.10车胎10须以高3.2mm字体塑上建议压力,并充气达建议压力110%再进行车圈试验,须承受205kg车胎不得变形.10须以高3.2mm字体塑上建议压力,并充气达建议压力110%再进行车圈试验,须承受205kg车胎不得变形.10将车轮充气至指定胎压,水平放置,然后对车轮轴施加200kgf垂直负荷,经30秒后,车胎与钢圈结合不得脱离.10充气至指定胎压放置48小时不得漏气.10使用者必须可由气嘴直接量侧气压.10轮胎的建议充气压力必须模塑在侧壁且入胎后仍很容易识别.10充气至指定胎压110%,放置5分钟后车胎在钢圈上要保持原状.10依轮圈宽不同,须符合下列压力32mm以下,4.5BAR32-37mm,4.0BAR37-44mm,3.5BAR44-47mm,3.5BAR47mm以上,2.5BAR10轮胎的建议充气压力必须模塑在侧壁且入胎后仍很容易识别.项目美国CPSC中国CNS日本JIS澳洲AS英国BS德国DIN加拿大CAN11车轮11-1两轮对准11-1前后轮直线容许偏差2711mm2610mm11-1车轮转至任何位置时,车胎与前叉或车架上任何部件之间的间隙须1.6mm11-1车轮偏摆:1.5mm以内.11-1前后轮直线容许偏差2711mm2610mm11-1车轮转至任何位置时,车胎与前叉或车架上任何部件之间的间隙须1.6mm11-1车轮偏摆:1.5mm以内(结合点不算)11-1前后轮胎与前后叉骨内侧的间隙须3mm,与钢圈边缘间隙须5mm.11-1车轮偏摆:1.5mm以内11-1车轮偏摆1.5mm11-1车轮转至任何位置时,车胎与前叉或车架上任何部件之间的间隙须2mm.11-1车轮偏摆1.5mm11-1有装置钢圈刹车的,上下左右偏摆须2mm;无装置钢圈刹车的,上下左右偏摆须4mm11-1车轮偏摆1.5mm11-1上下左右偏摆4mm11-1车轮偏摆1.5mm11-1上下左右偏摆4mm.11-2钢圈11-2施力204kgf保持30秒,除去负荷装在车架上运转应顺适,无粗糙感.11-2施力204kgf保持30秒,除去负荷装在车架上运转应顺适,无粗糙感.11-2施力204kgf保持30秒,不得变形11-2施力18.2kgf于钢圈之一点1分钟,其变形量不可超过1.5mm.11-2施力204kgf保持30秒,除去负荷装在车架上运转应顺适,无粗糙感.11-2施力204kgf保持30秒除去负荷,装在车架上运转应顺适,无粗糙感.11-2施力18.2kgf于钢圈之一点1分钟,其变形量不可超过1.5mm.12花鼓12-1锁紧装置12-1后轮:锁至280-320kg-cm之规定扭力,沿轮轴移出方向对称地施加一个181kg的力,为时30秒,后轮轴与车架间不得有相对位移.12-1前轮:锁至240kg-cm之规定扭力,须能承受173kg-cm之拆卸力矩.12-1后轮:锁至280-320kg-cm之规定扭力,沿轮轴移出方向对称地施加一个181kg的力,为时30秒,后轮轴与车架间不得有相对位移.12-1前轮:锁至240kg-cm之规定扭力,须能承受173kg-cm之拆卸力矩.12-1后轮:锁紧扭力须能承受280kg-cm以上.12-1前轮:锁紧扭力在200kg-cm内于无安全华司之状态下,沿花鼓轴取出方向施加50kg的力,前轮固定位置不可位移.12-1后轮:锁紧螺冒或螺丝轮轴由手紧到全部锁紧至少须转动180以上12-1前轮:锁至240kg-cm之规定扭力须能承受173kg-cm之后退扭力.项目美国CPSC中国CNS日本JIS澳洲AS英国BS德国DIN加拿大CAN12-2快卸装置(Q/RHUBPIN及Q/RSEATPIN)12-2快卸装置应可由调整杠杆位置而锁紧,且须有指示杠杆是否锁紧之标示,其锁紧力量应能于勾爪或接头压出花印.12-2快速装卸装置应可由调整杠杆位置而锁紧,且须有指示杠杆是否锁紧之标示,其锁紧力量应能于勾爪或接头压出花印.12-2快速装卸装置应可由调整杠杆位置而锁紧,且须有指示杠杆是否锁紧之标示,其锁紧力量应能于勾爪或接头压出花印.12-2快速装卸装置应可由调整杠杆位置而锁紧,且须有指示杠杆是否锁紧之标示,其锁紧力量应能于勾爪或接头压出花印.12-2快速装卸装置应可由调整杠杆位置而锁紧且须有指示杠杆是否锁紧之标示,其锁紧力量应能于勾爪或接头压出花印.12-2快速装卸装置应可由调整杠杆位置而锁紧且须有指示杠杆是否锁紧,之标示,其锁紧力量应能于勾爪或接头压出花印.12-2快速装卸装置应可由调整杠杆位置而锁紧,且须有指示杠杆是否锁紧之标示,其锁紧力量应能于勾爪或接头压出花印.12-3前轮毂拴牢试验12-3先松开前轮毂锁紧装置螺冒,应在手指旋紧的情形下再转松360,此时沿平行前叉开槽方向施力11.3kg,前轮毂不得脱离前叉,Q/RPIN不受此限.12-3先松开前轮毂锁紧装置螺冒,应在手指旋紧的情形下再转松360,此时沿平行前叉开槽方向施力11.3kg前轮毂不得脱离前叉,Q/RPIN不受此限.12-3先松开前轮毂锁紧装置螺冒,应在手指旋紧的情形下再转松360此时沿平行前叉开槽方向施力11.3kg前轮毂不得脱离前叉,Q/RPIN不受此限.12-3先松开前轮毂锁紧装置螺冒,应在手指旋紧的情形下再转松360,此时沿平行前叉开槽方向施力11.3kg前轮毂不得脱离前叉,Q/RPIN不受此限.12-3先松开前轮毂锁紧装置螺冒,应在手指旋紧的情形下再转松360,此时沿平行前叉开槽方向施力11.3kg前轮毂不得脱离前叉,Q/RPIN不受此限.12-3先松开前轮毂锁紧装置螺冒,应在手指旋紧的情形下再转松360,此时沿平行前叉开槽方向施力11.3kg前轮毂不得脱离前叉,Q/RPIN不受此限.13鞍座13-1限制尺寸13-1以鞍座面与鞍管中心线为基准,鞍座.鞍座支架或鞍座附件等任何零件均不应超出鞍座面以上125mm.13-1以鞍座面与鞍管中心线为基准,鞍座.鞍座支架或鞍座附件等任何零件均不应超出鞍座面以上125mm.13-113-1以鞍座面与鞍管中心线为基准,鞍座.鞍座支架或鞍座附件等任何零件均不应超出鞍座面以上170mm.13-1座垫须为但座且其长度不得350mm13-1以鞍座面与鞍管中心线为基准,鞍座.鞍座支架或鞍座附件等任何零件均不应超出鞍座面以上125mm.13-1以鞍座面与鞍管中心线为基准,鞍座.鞍座支架或鞍座附件等任何零件均不应超出鞍座面以上125mm.项目美国CPSC中国CNS日本JIS澳洲AS英国BS德国DIN加拿大CAN13-2鞍管13-2鞍管插入标记位置应与鞍管的最低端至少有其直径的二倍距离.13-2鞍管插入标记位置应与鞍管的最低端至少有其直径的二倍距离.13-2鞍管插入标记距鞍管的最低端应不得少于60mm.13-2鞍管插入标记位置应与鞍管的最低端至少有其直径的二倍距离.13-213-2鞍管插入标记位置应与鞍管的最低端至少有其直径的二倍距离.(由竖杆全圆处底部往上量起,且须为永久不可磨灭记号)13-2鞍管插入标记距鞍管的最低端应不得少于65mm13-2鞍夹头水平向伸臂不得超过130mm13-2鞍管插入标记距鞍管的最低端应至少为其直径的2.5倍,最小高度应不少于50mm.13-3鞍夹头调整及载荷试验13-3鞍夹头应能将鞍座固定于任何位置,并能调整鞍座,使在正常情况下均不得移动.锁紧扭力一般型为185kg-cmSTINGRAY型240kg-cmSEATPOSTCLAMP185kg-cm.13-3在鞍座前端或后端25mm向下施加67.5kg(童车22.5kg)垂直力或22.5kg(童车7.5kg)水平力,座垫均不得歪斜或位移(锁紧扭力如上)13-3鞍夹头应能将鞍座固定于任何位置,并能调整鞍座,使在正常情况下均不得移动.锁紧扭力一般型为185kg-cmSTINGRAY型240kg-cmSEATPOSTCLAMP185kg-cm.13-3在鞍座前端或后端25mm向下施加67.5kg(童车22.5kg)垂直力或22.5kg(童车7.5kg)水平力,座垫均不得歪斜或位移(锁紧扭力如上)13-3各部螺丝须能承受至少200kg-cm之扭力.13-3鞍座须能承受300kg-cm的水平力不得位移(锁紧扭力不得大于200kg-cm)13-3在鞍座前端或后端25mm向下施加68.4kg(童车22.4kg)垂直力或23.0kg(童车11kg)水平力,鞍座均不得歪斜或位移(锁紧扭力不得大于185kg-cm)13-3鞍夹头应能将鞍座固定于任何位置,并能调整鞍座,使在正常情况下均不得移动.锁紧扭力一般型为185kg-cmSTINGRAY型240kg-cmSEATPOSTCLAMP185kg-cm.13-3在鞍座前端或后端25mm向下施67.5kg(童车22.5kg)垂直力或22.5kg(童车7.5kg)水平力,座垫均不得歪斜或位移(锁紧扭力如上)项目美国CPSC中国CNS日本JIS澳洲AS英国BS德国DIN加拿大CAN14反光器14-1反光器的一般要求14-1前为无色,后为红色,脚踏为无色或琥珀色,侧边前轮为无色或琥珀色,侧边后轮为无色或红色.14-1以任意方向将自行车卧至地面,反光器及反光器架均不可与地面接触,前反光器位置须高于车轮,后反光器位置底部须高于轮轴上端距座垫面中心须75mm,侧反光器位置其中心应离车圈内线76mm以内.14-1如利用反光胎替代侧反光器,该反光胎须圈成一连续圆周.14-1反光器角度为90514-1反光器及反光器架固定力锁于车架上为7kg30秒,其他部分为5kg30秒不得松动变形.14-1在鞍管后方应装有红色反光器,鞍座于最低位置时,反光器上缘距鞍座面中心距离不得小于76mm,投射角度不得超过90514-1脚踏应装黄色反光器,除固定踏面可只装后方外,余则应前后都装.14-1前可装前白色反光器以增,安全投射角度不得超过90514-1鞍管后方应装有红色反光器,鞍座于最低位置时反光器上缘距鞍座面中心距离不得小于76mm,投射角度不得超过90514-1脚踏应装黄色反光器,除固定踏面可只装后方外,余则前后都装.14-1前可装前白色反光器以增安全,投射角度不得超过90514-1反光器及反光器架固定力锁于车架上为7kg30秒,其他部分为5kg30秒,不得有10以上的变形.14-1在鞍管后方应装有红色反光器,鞍座于最低位置时反光器上缘距座垫面中心距离不得小于76mm,投射角度不得超过90514-1每一车轮应装侧反光器,前轮为琥珀色,后轮为红色,其中心距轮圈内缘应在76mm以内.14-1脚踏应装黄色反光器,除固定踏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