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基于TDM的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策略研究.pdf_第1页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基于TDM的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策略研究.pdf_第2页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基于TDM的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策略研究.pdf_第3页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基于TDM的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策略研究.pdf_第4页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基于TDM的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策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动脉系统,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的高 速、迅猛发展,交通需求不断增加,城市交通问题也日趋严峻。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通 常做法是进行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但许多国家的发展实践证明,单纯依靠交通 供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从源头上寻找对策,由此交通需求管理理论 应运而生,并在许多国家广泛实施。实践证明,交通需求管理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一 条有效途径。 本文在综合研究交通需求管理与城市客运交通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交通 需求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经济学原理、操作机理与作用机理及其对城市居民出行的影响。 通过分析我国城市客运交通现状,论证了我国城市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 性,并分析总结国内外城市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经验以及对我国城市的借鉴意义。在以 上研究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客运交通实施需求管理的对策:首先,从实施要旨、原则、 层次、战略、手段五个方面分析并提出我国城市客运交通实施需求管理的总体要求;其 次,从不同层面提出了我国城市客运交通实施需求管理的政策与具体措施;最后,提出 我国城市客运交通实施需求管理的相关保障措施。 关键词:城市客运交通、交通需求管理、机理、对策 a b s t r a c t u r b a nt r a n s p o r ti st h ea o r t as y s t e ma n d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s e r v i c eo fac i t y i nr e c e n ty e a r s , w i t ht h eh i g h - s p e e da n df a s t - b r e a k i n g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i t i e si nc h i n a , t r a f f i cd e m a n d i n c r e a s e sc o n t i n u o u s l y , a n dt h et r a f f i cp r o b l e m sa r ei n c r e a s i n g l ys e v e r e i no r d e rt os o l v e t h e s ep r o b l e m s ,w eu s u a l l yb u i l dl a r g e s c a l et r a f f i c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b u tt h ep r a c t i c eo fm a n y c o u n t r i e sp r o v e st h a ti ti si m p o s s i b l et os o l v et h et r a f f i cp r o b l e m sf u n d a m e n t a l l yb yb u i l d i n g t r a f f i c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w eh a v et ol o o kf o rs t r a t e g yf r o mt h eo r i g i n b e c a u s eo ft h a t ,t d m e m e r g e d ,a n dh a sb e e ni m p l e m e n t e dw i d e l yi nl o t so fc o u n t r i e s p r a c t i c eh a sp r o v e dt h a tt d m i sae f f e c t i v ew a yt os o l v et h et r a f f i cp r o b l e m si nt h ec i t i e s b a s e do nt h es t u d yo fr e l a t i v et h e o r yo ft d ma n du r b a np a s s e n g e rt r a n s p o r t ,b a s i c p r i n c i p l e so ft d ma n dm e c h a n i s m ,a n dt h ei m p a c to nr e s i d e n t st r a v e lh a v eb e e ns t u d i e di n t h i st h e s i s t h i st h e s i sd e m o n s t r a t e st h ef e a s i b i l i t yo ft h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t d mi nc h i n ab y a n a l y z i n gt h ep r e s e n tc o n d i t i o no fu r b a np a s s e n g e rt r a n s p o r t ,a n ds u m m a r i z e st h ep r a c t i c eo f i m p l e m e n t i n gt d m a th o m ea n da b r o a d ,a n dr e f e r e n c et oc i t i e si nc h i n a b a s e do nt h ea b o v e s t u d i e s ,t h i st h e s i sp o i n t so u tt h es t r a t e g yf o rt h ei m p l e m e n t i n gt d m i nc h i n a f i r s t ,t h i s t h e s i sp o i n t so u tt h eg e n e r a lr e q u i r e m e n t sf o rt h ei m p l e m e n t i n gt d mi nc h i n af r o mf i v e r e s p e c t sj u s t a s t h et h r u s t ,t h ep r i n c i p l e ,t h el e v e l ,t h es t r a t e g ya n dt h em e a n sf o rt h e i m p l e m e n t i n gt d m s e c o n d ,t h i st h e s i sp o i n t s o u tt h ep o l i c ya n dm e a s u r e sf o rt h e i m p l e m e n t i n gt d mi nc h i n af r o md i f f e r e n tr e s p e c t s f i n a l ,t h i st h e s i sp o i n t so u tt h e s a f e g u a r d sf o rt h ei m p l e m e n t i n gt d m i nc h i n a k e yw o r d s :u r b a np a s s e n g e rt r a n s p o r t ;t d m ;m e c h a n i s m ;s t r a t e g y i i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 作所取得的成果。除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对论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论文中不包含任何 未加明确注明的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的成果。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同瑚为。( 7 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年f 月ige l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学 校。学校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 利。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 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长安大学。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闰) # 旭卅年,月厂莎日 导师签名:当之上 c 7 年厂月咫e t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第一章绪论 1 1 1 论文研究的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各大城市机动化进程势不可当。如北京市,截至2 0 0 8 年1 2 月,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3 5 0 万辆,并以每天1 0 0 0 辆的速度递增,北京市机动 车保有量从3 0 0 万到3 5 0 万仅用了1 年的时间【l 】:与北京一样,上海市近三年内机动车 总保有量增长过猛,几乎增长一倍,已达3 0 0 多万辆;截至目前,昆明市机动车已经突 破1 0 0 万辆大关,是继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杭州、青岛、天津后,我国第 九个机动车超过百万辆的城市。综观全国,截至2 0 0 8 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 6 9 8 8 万多辆,比2 0 0 7 年增加了1 0 1 1 万多辆,机动车数量保持增长,汽车和摩托车是机动车 的构成主体,载客汽车增长较快,比2 0 0 7 年增长了2 0 9 7 ,其中私人机动车保有量为 1 2 9 3 4 万多辆,占机动车总量的7 6 1 4 t 2 1 。 尽管机动化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了方便,但也随之带来了交通拥堵、交通噪音、大 气污染等一系列城市交通问题,且愈演愈烈,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而且交通拥 堵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测算,仅2 0 0 3 年,我国因交通拥堵带来的损失高达2 5 0 0 亿元,约占当年g d p 的2 i 3 1 。 交通问题是大多数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共性问题。尽管每个城市由于所处 的历史背景以及社会经济环境不同,致使表现出来问题的焦点与程度也不尽相同,但究 其产生根源主要是城市交通系统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而这种情况在我国大城市中普遍 存在。为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城市加大了交通设施的修建力度,但却陷入如图1 1 所示的恶性循环。 这说明单纯依靠增加交通供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因为交通供给的增 加无法满足交通需求的无限增长。要使一个交通系统能够有效、平稳地运行,就必须保 证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达到相对均衡。因此,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在于,采取有效 的措施调节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使二者趋于均衡。交通需求管理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而 产生的,是近年来世界各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一大法宝,其效果已被很多城市有效的 交通条件改善成果所证明。 第一章绪论 图1 1 城市交通魔鬼循环图 1 1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城市交通的重点在于客运交通,它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最能反映城市交 通的总体特征。城市客运交通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其发 展应始终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一直以来,对于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普遍采用加大交 通设施的修建力度以满足不断增长着的交通需求从而解决交通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现 状,然而,受环境容量、土地、能源所限,道路的增长始终滞后于机动车的增长速度, 使得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而交通需求管理与传统方法不同,它从宏观上 对交通需求进行调节、控制,使交通供给与需求达到相对均衡,从而实现城市交通的可 持续发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保障。本文通过对基于交通需求管理的城市客 运交通发展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为我国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提供思路与方向。 本文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 ( 1 ) 满足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增长,同时又由于城市道路空间的供给限制,不可避免地引发 了交通拥堵等问题。交通拥堵引发了更高的交通运营成本,带来了城市大量内耗,严重 地制约了城市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功能的发挥,甚至使其不能正常运转。显 2 长安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而易见,交通拥堵增加了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耗以及出行费用,并且导致了环境污染;交 通拥堵带来的间接危害是导致交通事故增多,而交通事故的发生又加剧了交通拥堵,由 此形成恶性循环。城市客运交通实施需求管理,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 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2 ) 改善城市交通质量的需要 尽管多年来,许多城市都不断加大对道路建设与交通管理的投入力度,但事实上,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交通结构不合理,交通需求与供给不平衡, 从而导致了日趋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城市客运交通实施需求管理,是改善城市交通质 量的需要。 ( 3 ) 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居民对城市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渴望得到一个良好的生活、 工作环境,尤其是能够享受方便、快捷、高可达性的城市客运交通服务。因此,城市客 运交通实施需求管理,也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 2 1 国外研究现状 交通需求管理的理念产生于2 0 世纪7 0 年代,并且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 区得到了研究与应用,实施效果较为显著,它们的一些具体措施( 如道路拥挤收费等) 已经在很多国家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而交通需求管理的要领则起源于城市通勤中汽车使 用率最高的国家美国。为解决城市交通中供小于求而引发的一系列交通问题,美国 于1 9 7 3 年设立了城市圈规划机构( m p o ) ,负责制定交通改善规划。2 0 世纪8 0 年代 末期,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得到广泛认同,交通需求管理的地位也得以确立。1 9 9 0 年美 国修正的大气净化法( c a a a ) 中涉及到了交通运营与需求管理政策。1 9 9 8 年在面向 2 1 世纪的运输公平法( t e a 2 1 ) 中美国将交通需求管理、改善公共交通、开发智能交通 系统、限制道路容量等作为最重要的拥挤管理政策,至此,交通需求管理的思想基本形 成【4 1 。美国的交通需求管理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逐渐完善并形成体系,截至目前, 日本、新加坡以及欧洲许多国家( 如英国、法国、德国、荷兰) 等已经实施了交通需求 管理策略,这些策略大致可以分为土地利用策略、改变出行时间策略、改变出行方式策 略、增加出行成本策略等几个方面,分类与具体实施策略如表1 1 所示。 第一章绪论 表1 1国外交通需求管理实施策略 实施策略分类具体的实施策略 面向公交的土地利用模式( 美国) 、a b c 区位政策( 荷兰) 、公共 土地利用策略 交通社区( 新加坡) 、倡导沿公交轴线开发土地( 巴西库里蒂巴) 改变出行时间策略错时上下班、弹性上班制、减少每周工作日等 居家办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车辆合乘( c a r p 0 0 1 ) 、单位通勤小 改变出行方式策略 组( v a n p 0 0 1 ) 等 增加出行成本策略道路拥挤收费、征收燃油税、级差停车收费、车公里收费等 1 2 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交通需求管理实施策略的研究主要有:周鹤龙、徐吉谦在大城市交通 需求管理研究【5 】中将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分为四个阶段,在分析具体实施策略时将前两 个阶段与后两个阶段分别合并,并给出了相应措施。杜华兵、陈金川等在北京市交通 需求管理政策实施分析 6 1 q 丁,通过概括总结国内外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经验,将交通 需求管理措施分为土地利用管理、替代出行等五个方面。同济大学陈跃在其硕士学位论 文引入交通需求管理化解温州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7 】中,参照交通需求管理在国 内外应用实效,并结合温州实际,提出温州市交通需求管理的主要措施。 由于交通需求管理在我国研究起步较晚,只有少数城市如香港、北京、上海、广州、 温州、深圳等已经实施了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其中,除香港以外,其他城市均处于初步 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交通需求管理体系。 1 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1 3 1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本文以系统分析相关基本理论以及交通需求管理原理与机理为铺垫,通过分析我国 城市客运交通现状,论证了我国城市客运交通实施需求管理的必要行与可行性,并总结 国内外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客运交通实施需求管理的 对策,具体技术路线如图1 2 所示。 4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1 2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2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以理论研究为主,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运用经济学分析手段对交通需求管理 进行分析,并采用对比手段对国内外城市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经验进行分析总结。 1 3 2 本文的研究内容 各章节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包括论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思路与内容,并 综述国内外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交通需求管理与城市客运交通理论研究。概述了交通需求管理与城市客运 交通基础理论,并从内部与外部两个角度分析了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交通需求管理原理与机理分析。首先,分别从城市客运交通供给与需求特 性、城市客运交通需求的二重性以及动静态交通角度分析了交通需求管理的基本原理; 其次,从城市客运交通供需关系与外部效应角度分析了交通需求管理的经济学原理;最 后,分析了交通需求管理的操作机理与作用机理以及其对居民出行的影响。 第四章:我国城市客运交通现状与实施需求管理的可行性分析。总结了我国城市客 运交通发展历程,并分析了我国城市客运交通的现状,指出目前我国城市客运交通存在 的普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客运交通实施需求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五章:国内外城市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经验借鉴。通过研究总结与对比分析国内 外城市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经验,总结其对我国城市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借鉴意义。 第六章:城市客运交通实施需求管理的对策。首先,从实施要旨、原则、层次、战 略、手段五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城市客运交通实施需求管理的总体要求;其次,依据以上 总体要求提出了我国城市客运交通实施需求管理的政策与措施:最后,从立法、居民交 通素质、宣传、人才培养、技术研究、以及经验交流等角度提出我国城市实施交通需求 管理的保障措施。 6 长安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交通需求管理与城市客运交通理论研究 2 1 交通需求管理概述 2 1 1 交通需求管理的涵义 由于交通需求管理( t d m ) 起源于国外,因此,在研究其涵义之前,首先了解与其 对应的英文单词:t r a v e ld e m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d e m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 t r a f f i cd e m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将上述词汇的中文释义加以综合,即可得知其涵义。交通 需求管理也称为出行需求管理,它与通过修建道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加交通 供给是相对的,是从宏观上对交通需求进行调节、管理、控制的策略措施。 本文所指的交通需求管理,是对城市客运交通实施的需求管理,它的主要作用对象 是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它是指为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保障城市客运交通 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均衡,从而实现城市客运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影 响、引导城市居民出行行为的各种政策与具体措施所构成的策略的总称。 2 1 2 交通需求管理的特点与优点 1 、交通需求管理的特点 交通需求管理与传统的、根据需求来调整供给的思想是截然不同的,其基本思想为 从问题产生的根源上采取措施,方面防止当前存在的交通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 面积极地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当前交通问题。即从交通需求的源头着手,做好前期规划, 采取合理的措施适当引导、调节交通需求,并结合后期管理,从而使得当前的交通系统 通畅运转。交通需求管理是一种“源流并重”的综合性管理体系,其主要特点为: ( 1 ) 交通需求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是“引导”,是对交通参与者及其出行方式的选 择进行有益的政策性导向并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是对交通流的流量、流向、流速等进 行有效的组织,从而对交通流进行客观、合理的调节,而不是一味的限制。 ( 2 ) 交通需求管理强调对现实交通需求进行调控的同时,更注重对潜在交通需求 进行管理,即从源头开始,对交通需求实施全过程的主动控制。其中,现实交通需求指 的是已经发生的、并且对城市道路以及静态交通设施造成压力的日常交通流或交通量; 而潜在交通需求指的是居民由于经济、文化活动的需要而可能发生的未知交通流或交通 量。 ( 3 ) 交通需求管理的内容应与交通需求质与量的变动相适应,并与交通拥堵控制 7 第二章交通需求管理与城市客运交通理论研究 的供给政策相配合,以减少单纯需求管理产生的负面影响【8 1 。 ( 4 ) 在城市范围内,交通需求的分布随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不同,即交通需求具 有时空特性。因此,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的出台与使用,必须与交通需求的时空特性相衔 接,并据此确定具体的交通需求管理制度与手段。 2 、交通需求管理的优点 交通需求管理与其他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法相比有以下几个优点: ( 1 ) 交通需求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道路交通系统的潜在效能; ( 2 ) 交通需求管理能够避免或延缓交通拥堵的发生; ( 3 ) 交通需求管理投资少,但见效快; ( 4 ) 交通需求管理有利于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2 1 3 交通需求管理的目的与目标 交通需求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实施改变运输时空分布与改变居民出行观念及行为、调 整城市用地布局、控制土地开发强度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影响、引导出行者行为,削减 不合理的交通需求以减少交通出行量,转移相对集中的交通需求使其在时空上分布趋于 均衡,从而使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达到相对均衡,以保证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效运行,最 终达到消除或减缓城市交通拥堵,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目的。 为达到以上目的,我们必须实现以下三个具体目标:通过减少产生出行的活动而减 少出行总量,即减少交通源的发生;通过改变出行方式选择与合理、有效地使用机动车 以减少无效交通量;将交通流在时间与空间上进行分散,避免其过度集中。 2 2 城市客运交通概述 2 2 1 城市客运交通的主体内容 目前我国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由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两大体系组成,具体分类如图 2 1 所示。 2 0 0 4 年在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中,对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进 行如下定义:“城市公共交通是由公共汽车、电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轮渡等交通 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 业。公共交通按其承担客运量的大小可分为大众公共交通方式与个别公共交通方式。 其中,大众公共交通方式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多数人的出行需求,根据实际客流情况 长安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与道路条件制定专门的线路,实行定点、定线、定时运行。出租车是一种个别公共交通 方式,是对大众公共交通方式的有效和必要补充1 9 。在城市里,各种公共交通方式之间 相互配合,为乘客在速度、价格以及舒适程度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更好地满足了 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交通需求。因此,我们可以说,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客运交通系统 的主体,沟通着城市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维系着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 而私人交通是与公共交通相对的一种城市客运交通体系,与公共交通相比,它有着 方便、自由、灵活、舒适等特征,但除步行外其他的交通方式都将对城市交通环境有所 影响,尤其是小汽车的过度发展,将对城市交通以及城市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 图2 1 城市客运交通构成图 2 - 2 2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是指城市中某一时期居民出行采用步行、骑车、乘公共交通、出 租车等交通方式,由这些交通方式分别承担的出行量在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我们也称 其为居民出行方式结构,它是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最本质的特征,是关系城市客运交通系 统发展方向的核心问剐1 0 l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这种方式构成反映了城市客运交通需求 9 第二章交通需求管理与城市客运交通理论研究 的特点以及不同层次、不同性质对出行的交通服务水平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地变化发展。交通工具从古代的马、马车 到现代社会的公共汽车、电车、小汽车和采用独轨、双轨、导轨、磁悬浮轨道等的各类 列车,交通网络从地面道路网扩展到地下轨道网络、地上高架道路、高架轨道,形成了 立体、综合的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典型的城市客运交通模式如图2 2 所示。 速 度 图2 2 典型的城市客运交通模式图1 n 1 可达性 尽管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客运交通结构,但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两大类型: 第一类是以大运量的公共交通作为城市主要客运交通工具的类型,公共交通在这类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一般来讲,这一类型的城市建设密度都比较大。如 莫斯科、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城市客运均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又如日本的8 个主要城市 的公交客运量占总客运量的一半以上。 第二类是以私人小汽车作为城市主要客运交通工具的类型,这一类型的城市建设密 度小,公交运营费用昂贵,并且效率很低。如美国的旧金山、洛杉矶、底特律等城市公 交出行比例均不到1 0 ,而小汽车出行大多占总出行量的7 0 以上1 9 j 。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建设尚在发展中,并未形成合理客运交通结构。 1 0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2 3 城市客运交通方式构成与特点 城市居民是城市活动的主体,城市客运交通的主要功能就是实现人在空间上的移 动,而这种空间上的位移必须依靠城市客运交通方式来实现,其分类与特点分别如图2 3 与表2 1 所示。 图2 3 城市客运交通方式构成 表2 1 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特点对比分析表 方式优点缺点发展政策 绿色、环保、健身,适合短距 消耗体能较大,不适合长 鼓励短距离出行 步行 离距离 不适合长距离,过多无序骑乘系统、短距离、合理规划 自行车 路线可随意选择,“门到门” 会导致交通混乱车道 常规公交投资少、机动性加速性好服务水平不高、效能较低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大城市发 大运量、高速、污染少、占地 轨道交通投资大投资期长、成本高 展大运量轨道交通 少 舒适、实用、机动、灵活、经不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大城 摩托车 安全低、污染高、效能低 济 市严格限制其使用 单位车为单位员工提供方便使用效率比较低不鼓励其发展、合理改制 空驶率较高,容易造成道应坚持宏观调控、稳定发展方 出租车 快速、方便、舒适、。门到门” 路拥堵与环境污染针,降低空驶率,提高效能 快速、舒适、交通可达性高高污染、高能耗、占用车控制增长速度、限制其使用、 小汽车 ( “门到门”服务)道面积大、道路利用率低合理适度发展 第二章交通需求管理与城市客运交通理论研究 通过以上对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在城市客运 交通系统中,每一种交通方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也不可避免地具有缺点,这就决 定了它们有着各不相同的适用范围,而各种交通方式共同作用完成城市居民出行需求任 务。 2 3 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的影响因素 本节主要从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角度考虑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的影响因素。通常来讲,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2 3 1 内部影响因素 1 、出行特性 ( 1 ) 出行目的 居民的出行目的是多样化的,它是出行产生的根本原因,可分为刚性与弹性两种。 刚性出行由于其在时间上具有规律性,一般要求快速、方便、规律的交通方式,如公共 汽车;而弹性出行由于其在时间上具有随机性,最好是“门对门”服务的交通方式,如 自行车、小汽车等,具体情况如表2 2 所示。 表2 2出行方式分担率随出行目的变化统计表1 1 2 i 步行自行车常规公交地铁小汽车其他 出行目的 ( )( )( )( )( )( ) 刚性出行 2 0 1 52 7 5 6 2 2 5 43 5 82 1 4 22 0 7 弹性出行2 5 5 2 2 1 4 3 2 0 0 03 1 32 5 7 01 9 l ( 2 ) 出行距离 出行距离对出行者交通方式的选择影响很大。出行方式分担率随出行距离的变化如 表2 3 、图2 4 所示。而一般来讲,出行距离主要受城市用地规模及布局的影响。 表2 3出行方式分担率随出行距离的变化统计表1 1 2 l 步行自行车常规公交地铁小汽车其他 出行距离c l a n ) ( )( )( ) ( ) ( )( ) 2 001 2 32 1 4 31 5 3 26 3 7 92 6 6 1 2 摹 v 赫 器 隶 、, 一。, 一y 、 一 ! 、一一一、1 + 步 i 一自行车1 常规公交 一地铁 + 小汽_ _ f = 一其他 出行距离( f a n ) 图2 4 出行方式分担率随出行距离变化圈 ( 3 ) 出行时间 居民出行大多集中在早晨6 点至夜晚1 l 点,还有部分出行分散于其他时间,主要 可归为高峰期和非高峰期两类。 2 、出行者特性 ( i ) 车辆拥有状况 如图2 5 所示,城市居民车辆拥有状况对其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很大。 圈2 5 出行方式分担率随车辆拥有状况变化图 ( 2 ) 出行者自身特性 主要指的是出行者的年龄、性别、收入水平等,其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居民的 出行选择有所影响。 3 、交通设施服务水平 1 3 加帅加仲0 第二章交通需求管理与城市客运交通理论研究 ( 1 ) 出行费用 对公共交通来讲,出行费用指的是车票花费;对私人交通来讲,出行费用指燃料费、 车耗、停车费用等。 ( 2 ) 出行时耗 出行时耗是指一次出行从起点至终点所花费的总的时间。 ( 3 ) 准点性 ( 4 ) 舒适性与安全性。 2 3 2 外部影响因素 尽管内部影响因素从根本上决定了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但是,外部影响因素的作用 也不容忽视,下面从城市特性和城市政策两个角度来分析影响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主要 外部因素。 1 、城市特性 ( 1 ) 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主要指的是城市土地面积的大小与城市人口的多少,其决定着城市客运交 通量的大小与分布。 ( 2 ) 城市用地形态 我国城市用地形态可概括为以下几种,具体分类如表2 4 所示。 表2 4 我国城市用地形态分类表 分类单中心团状多中心组团式多中心带状带状轴向式 代表城市北京、天津、广州、南京、郑州武汉重庆 大谇、兰州 ( 3 ) 城市经济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有着紧密的联系。 ( 4 ) 城市土地利用与布局 城市土地利用与布局,对出行量的大小、出行距离长短与空间分布有着明显影响。 ( 5 ) 城市定位 城市定位在不同高度对其客运交通结构的影响也不相同。 2 、城市政策 城市政策对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影响很大,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客运交通的发 展方向。 ( 1 ) 城市经济发展政策 1 4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城市经济发展政策是指城市有关部门为更好地发展本市经济而制定的相关政策的 总称,它从间接角度影响着城市客运交通结构。 ( 2 ) 城市交通政策 城市交通政策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它从直接角度影响着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 1 ) 国家的宏观控制政策 国家的宏观控制政策是指国家制定对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方向的指令性条文或某 些规定。如我国1 9 8 5 年就曾规定:大城市应以公共交通为主,有条件的城市要逐步建 立快速轨道交通,发展多样化的公共汽车、电车与出租汽车。对自行车的发展适当控制 并限制社会团体客车与公务车的发展。 2 ) 地方政府或市政府的政策 地方政府或市政府的政策是指当地政府制定的适合当地交通发展的相关战略,为城 市客运交通结构的发展提出了某种目标( 如发展或限制性的要求) 。如我国各地政府对 公共交通给予补贴,使得许多城市的公交公司在经常亏损的情况下仍继续营运,起到了 保持一定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的作用。又如许多国外城市对中心区采取道路拥挤收费政 策,控制了私人小汽车的交通量,从而提高了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 第三章交通需求管理原理与机理分析 第三章交通需求管理原理与机理分析 3 1 交通需求管理基本原理 3 1 1 城市客运交通供需特性分析 城市客运交通需求是指出于各种目的的人在社会公共空间中以各种交通方式实现 位移的要求,具有以下特点: ( 1 ) 交通需求的差异性。由于出行目的的不同,交通需求的必要性与满足程度也 不同。 ( 2 ) 交通需求的时空特性。由于交通需求具有时空特性,由此产生了交通高峰时 段与非高峰时段,也产生了交通拥挤地区( 中心区) 与非拥挤地区。 ( 3 ) 实现交通需求的各种方式的差异性。各种交通方式在成本、速度、便利性、 自主性与舒适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出行者来讲,在选择交通方式时,受到交 通方式的可获得性与价格的约束;而对于道路交通系统,各种交通方式的使用效率与成 本效益的差别也很大。 城市客运交通供给是指满足各种交通需求所进行的基础设施与服务的提供,具有以 下特征【1 3 】: ( 1 ) 交通供给的目的性。所有的交通供给都有相应的需求对象,交通供给总量可 以抑制或者刺激需求总量,某种交通方式的供给不足可将对该方式的需求转向另一种方 式,相反的也可刺激该方式的潜在需求。 ( 2 ) 交通供给资源的约束性。交通供给所需的资金与技术,显然受到经济与技术 发展水平的制约;交通供给所需的土地与空间更是受到严格制约的不可再生资源。因此, 交通供给不可能是无限的。 ( 3 ) 交通供给有时还表现出滞后性。由于新建交通设施的供给通常需要一段时间 才可以完成,这样就造成交通供给经常滞后于交通需求。 如上所述,根据以上特点分析,我们了解到需求的可调节性与供给的有限性,交通 需求管理概念的形成,正是基于这一理念。 3 1 2 城市客运交通需求的二重性 通常来讲,我们将城市客运交通需求分为强制性需求与非强制性需求两类。其中, 强制性客运交通需求是指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必须发生的居民的出行需求,因此,为保障 1 6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城市正常功能,应对强制性需求给予满足。非强制性客运交通需求是指生产和生活过程 中具有一定弹性或灵活性的出行需求。 由于城市客运交通强制性需求即为居民的出行需求,其生成总量与出行频率及人口 总量成正比,相对来讲比较稳定。而与强制性需求相比,非强制性需求的变化规律较难 把握,但相对来讲就更为容易控制,因此,对非强制性需求的调节与控制是交通需求管 理中最常用与见效最快的手段。 综上所述,不论是强制性需求,还是非强制性需求都具有二重性,即随机性与可控 性,通过实施需求管理对其进行调控,从而使交通供需达到相对均衡,以保证城市客运 交通系统的有效运行。 3 1 3 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 一个完善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由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两个子系统组成,其中,动态 交通是指车辆与人的流动,而静态交通则指车辆的停泊。这两个子系统在城市客运交通 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1 4 】。 1 、动态交通对静态交通的影响 当某个区域机动车交通可达性很高( 即在可接受的时间限制内,完成出行目标的能 力很高) 的时候,一方面会吸引很多车流与人流,另一方面可能导致更多的停车需求。 反之,当某个区域内机动车交通可达性较低的时候,部分车流与人流会分散到其他区域, 同时降低了对该地区的停车需求。 2 、静态交通对动态交通的影响 一方面,当停车场供给充分且停车不受限制时,会吸引更多的车流,也会吸引人们 使用私人交通工具到达此区域,从而导致动态交通的拥挤,而当停车场供给不足停车受 各种因素限制的时候,自然会影响人们出行方式的选择选择不占用停车空间的公共 交通方式,从而降低停车需求。另一方面机动车的无序停泊和挤占道路,也会影响动态 交通的有效进行;如果静态交通管理得当,还能够减少部分车辆由于找不到停车空间而 在路上往复行驶的情况,从而减少道路的时空消耗。 由此可见,通过实施良好的静态交通管理措施( 主要是停车需求管理) ,可以同时 改善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的现状,从而有效缓解城市交通过度拥堵的现象。 1 7 第三章交通需求管理原理与机理分析 3 2 交通需求管理的经济学原理 3 2 1 城市客运交通供需关系分析 若要研究一个系统的运行机理,必须首先为这个系统定位,即明确该系统的内在属 性。实际上,尽管城市客运交通产业经营有其特殊性,但是,从总体上讲,城市客运交 通是具有一定社会公益性的社会产业,需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供需平衡关系【15 1 。 我们下面就运用经济学手段对城市客运交通供需关系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通过分析 城市客运交通需求的影响因素,从而构建城市客运交通需求函数表示出行需求量与其影 响因素间的关系,并据此绘制出城市客运交通需求曲线,如图3 1 所示,表示客运交通 市场上所有车辆在每个价格上所需求的出行总量。对其分析可知,出行需求取决于出行 费用,但它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收入、气候等。 费 用 p 交通量q 图3 1 城市客运交通需求曲线m 同理,我们将交通量与其出行所需费用间构建交通供给函数关系,并据此绘制出城 市客运交通供给曲线,如图3 2 ( a ) 所示,表示相关部门在每个价格上愿意提供的通行 能力。然后,将两条曲线画在同一坐标系内,两条曲线相交于h 点,如图3 2 ( b ) 所示, h 点对应的是均衡的价格与交通量。由图可知,h 点以上,交通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不 会出现交通拥堵;h 点以下,交通供给量小于需求量,将出现交通拥堵。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费 用 p 交通量q ( a ) 供给曲线 费 用 p 求曲线 交通量q ( b ) 供给与需求均衡曲线 图3 2 供给曲线、供给与需求均衡曲线1 7 1 通过以上对城市客运交通系统进行需求与供给分析,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它们之间的 关系,即双向互动、相互依存,它们在一种“不平衡平衡不平衡”循环往复中 螺旋式上升发展,而每一次新的循环都将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平衡i l5 1 。 3 2 2 城市客运交通的外部效应分析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其著作中对外部性的定义如下:“当生产或消 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效益时,外部性或外部效应就发生了,就是说,成本或效 益被施加于他人身上,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人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为此获得报酬。更确 切地说,外部效应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 种福利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 城市客运交通作为一种社会产业,也是具有外部性的,其外部性主要是指城市居民 出行活动所产生的外部性,即外部成本,如图3 3 所示。长期以来,我们对城市居民出 行的各种交通方式所产生的外部效应认识不充分,并且没有采取相应的交通需求管理措 施控制具有高外部效应的私人机动交通的出行,致使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不合理,导致城 市客运交通供需不平衡,造成城市交通拥堵。 1 9 第三章交通需求管理原理与机理分析 图3 3 城市客运交通外部成本组成图1 1 6 1 国日a 日圉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城市客运交通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满足城市资源、环境条件 下,使交通需求与供给相对均衡,以保证客运交通系统的有效运行,实现城市客运交通 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个角度,我们将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分为:交通供给( s ) 、交通 需求( d ) 、相关制度框架( i f ) 。d 由社会经济活动等决定,s 在相关制度框架下由 交通系统提供,i f 的目的即是为了平衡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s o 和d o 分别为有效制度 框架( i f o ) 下原始平衡状态时的交通供给与需求【i 7 1 。 c a ) 传统解决方法( b ) t d m 解决方法 图3 5 交通需求管理操作机理示意图0 1 7 1 图3 3 ( a ) 所示的是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供需关系的传统解决方案。在现有状况下, 随着经济增长,d l 也飞快增长,尽管加大交通建设投入的“以供跟需 手段在短期内有 效,但随着城市化与机动化发展,s l 并未得到相应改善,这不仅导致了对环境的破坏, 而且d l 与s l 发展不平衡导致交通问题的产生。 而图3 3 ( b ) 所示的是交通需求管理的解决方法,它是在一定的资源( 环境容量、 土地、能源) 限制范围内,在修正的制度性框架( i f l ) 指导下,运用各种需求管理手段 调节供给s 2 来平缓需求d 2 ,使供需达到相对均衡,从而使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有效运 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3 3 2 交通需求管理的作用机理 所谓作用机理是指交通需求管理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影响、引导城市居民的出行行 为,将潜在的交通需求进行转化使其变为现实的被削减的需求,保证交通系统的供需平 2 l 第三章交通需求管理原理与机理分析 衡,达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目的,如图3 6 所示【1 8 1 。 采用非交通手段( 如居家办公) 来完成出行目的 通过合理的土地使用规划以减少出行距离与促 使出行向公共交通模式转移 为出行者提供一个或多个可以选择的交通模式 ( 包括出行时间与方式) ,从而获得机动车更高 的乘载率或削减高峰出行 调整机动车出行的时空分布,提高道路使用率, 促使交通流分布均衡 鼓励或限制措施减少小汽车拥挤与使用,或促 使出行向非高峰与非拥挤道路的转移 图3 6 交通需求管理作用机理图 而交通需求管理的具体措施种类繁多,我们只能大致总结概述如表3 1 所示。 表3 1 交通需求管理措施 分类项目交通需求管理措施 减少发生量 居家办公、远程办公、带薪休假、停办 发生源调整 大型活动 道路拥挤收费、征收环境税、燃料税、 限制机动车拥有和使用 停车管理收费、车辆限制增加审批程序 时间调整 错时上下班( 上下学) 、弹性上班制、 调整机动车 压缩勤务 时空分布利用先进通讯技术的交通交通信息发布、智能交通控制诱导和调 诱导实现空间调整度、部分区域或道路分车种分时段限行 多种方式组合停车换乘、骑车换乘 出行方 公交走行条件改善公交专用线、交叉口公交优先方案 式变更 公交车辆车站改善、票价调整、公交车 公交服务改善 辆信息提供 机动车高 机动车利用效率化合乘 效利片j 率 限制机动车使用单叔号行驶、公车私用限制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另外,我们必须明确的是,交通需求管理的各项措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 联系、相互补充的,根据国内外经验,仅仅一项措施很难得到满意的效果,一般需要多 项措施配套使用,而这些措施共同作用从整体角度对居民的出行决策进行影响。 3 3 3 交通需求管理对居民出行的影响分析 通过仔细分析上面的交通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