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研究生毕业论文ppt课件_第1页
影像研究生毕业论文ppt课件_第2页
影像研究生毕业论文ppt课件_第3页
影像研究生毕业论文ppt课件_第4页
影像研究生毕业论文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迷路动脉轴的多模式影像学研究,MultimodalImagingResearchofVertebral-Basilar-InternalAuditoryArteryAxisinCervicalVertigoPatients,2,研究背景,颈性眩晕(CervicalVertigo,CV)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目前CV的研究多以应用超声技术测量椎-基底动脉流速为主,而对CV的供血动脉轴:椎-基底-迷路动脉研究甚少,研究背景,目前国内对于CV的影像学研究多集中在椎动脉形态学方面,而对导致CV的高级责任血管:基底动脉、迷路动脉尚未见相关的影像学报道目前国外研究较多的是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颈椎退变程度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相关性方面,且研究结果不一致,4,存在问题,CV发病机理复杂,尽管目前对此病有较多研究,但仍不明确,且近年来发病呈年青化趋势,应继续探索CV发生机制,寻找CV的影像学相关因素,5,研究目的,分析CV患者椎-基底-迷路动脉轴异常率及异常血管特点,并探讨其与CV相关性评价椎动脉邻近结构在CV发病中的作用,6,研究对象,采用分组设计:随机收集53例临床诊断为颈性眩晕患者纳入病例组,并与单纯颈椎病患者(n=37)及健康志愿者(n=20)进行对照研究,7,入组标准,与头颈活动相关的发作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诸如头痛、头晕、视觉障碍、耳鸣,转颈试验阳性颈部症状:颈部肌肉痉挛、僵硬疼痛、活动受限、压痛,有时出现上肢麻痛,牵拉试验阳性征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恶心、呕吐、出汗、胸闷、心悸严重者可出现发作性猝倒,一般在头后仰、侧屈或旋转时发生,倒地时一般无意识丧失,因体位改变,随着颈部位置的复位而缓解伴发症状:可同时伴有一系列脑干缺血的症状和体征X线表现:常见寰枢、寰齿关节两侧不对称,椎体棘突偏歪,椎体增生,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变形,韧带钙化,骨桥形成等排除标准:梅尼埃病、位置性眩晕、迷路炎、耳硬化、肿瘤等其他导致眩晕的疾病引自:冯世庆.颈性眩晕.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2005,5(5):313-314.,8,技术路线,颈部CTA颈部CE-MRA联合颈椎MRI,头部3DTOFMRA迷路动脉T2W-3D-TSE,颈性眩晕组单纯颈椎病组正常对照组,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9,评价步骤,椎-基底-迷路动脉轴病变与CV相关性,动脉轴病变好发部位,病变类型,血管邻近结构,10,颈部CTA检查方法,采用ToshibaAquilion64排螺旋CT扫描机碘普罗胺370mgI/ml(4.5ml/s的流率,60ml)扫描范围由主动脉弓至头顶扫描参数:120KV,mAs机器自动调节,准直宽度1280.5,层厚0.5mm,螺距0.83,扫描时间6-8s经血管分析软件处理后,获得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等重组图像,并配合旋转、切割、阈值去除技术,使血管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清晰显示,11,颈部CE-MRA检查方法,采用PHILIPSAchieva1.5TMR扫描机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0.2ml/kg)14ml,流率2.5ml/s扫描范围由主动脉弓至头顶扫描参数:TR5.1ms,TE1.81ms,翻转角25,视野200200mm,矩阵204256,单个3D层块,层厚7.0mm,扫描时间为1min,12,迷路动脉T2W-3D-TSE检查方法,采用PHILIPSAchieva1.5TMR扫描机扫描参数:TR4000ms,TE250ms,FOV200mm180mm50mm,矩阵400*300,层厚0.3mm,激励次数2.0,翻转角90。相位编码方向为左右采集,采集层数为60层,采集时间为543原始图像经PHILIPSEWS2.6工作站后处理,使用3DMIP及VR软件包分析,13,图像分析与评价,全组病例均采用双盲法血管轴异常判断标准: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迷路动脉任一环节出现改变,即判定为异常血管异常改变情况包括:硬化性狭窄,发育异常、骨质增生压迫、迂曲、纤细及未见显示椎动脉纤细管腔全程变细直径小于2.5mm或为对侧的1/4-1/3基底动动脉迂曲偏离中线4mm,14,图像分析与评价,椎动脉邻近结构评价方法颈椎失稳判定:采用White的标准,椎间过屈和过伸位滑移之和3.5mm、过屈或过伸角位移110钩椎关节增生:评价仅限于有无关节增生,不考虑增生程度横突孔狭窄:两侧比较,不论有无骨质增生,横突孔直径差值1mm,直径较小侧定义为患侧,15,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经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2检验;分类变量用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结果,表1三组间血管轴血管异常发生率,病例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病例组与正常组=0.003,P病例组与颈椎病组=0.000)正常组与颈椎病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893),结果,53例CV中46例血管轴异常单一血管病变椎动脉异常最多见5/53例(9.43%)复合血管病变椎动脉合并迷路动脉异常最多见17/53例(32.10%),结果,表2病例组异常血管形态分布情况表,注:VA-椎动脉,BA-基底动脉,AICA-小脑前下动脉,IAA-迷路动脉,结果,表3病例组血管轴中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三组间统计分析发现:血管轴中VA硬化性狭窄、VA发育不良、BA形态异常、AICA形态异常、IAA形态异常具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回归分析,结果,表4病例组与颈椎病组邻近结构比较,结果,正常迷路动脉示意图,A,D,女性,16岁间断眩晕3月余,病例1,23,病例2,A,B,C,D,男性,31岁间断眩晕一年余渐进加重,24,病例2,E,F,H,同一患者,25,病例3,A,男性,55岁突发眩晕、伴呕吐,26,病例3,E,F,G,H,同一患者4天后复查,27,讨论,椎-基底-迷路动脉轴与CV血管轴作用点:前庭感受器供血不足椎动脉合并迷路动脉异常最多见,28,讨论,异常血管形态与CV椎动脉硬化性狭窄与该病相关性最强异常的IAA表现为迂曲、纤细或两种形式共存椎动脉邻近结构与CV颈椎失稳具有统计学差异:交感神经,29,结论,CTA、MRA、T2W-3D-TSE技术能够全面评价椎-基底-迷路动脉轴形态特点以及与邻近结构关系椎-基底-迷路动脉轴异常是颈性眩晕发病的重要形态学因素;颈椎失稳是其发病的动力性因素椎-基底-迷路动脉轴可能通过前庭感受器供血不足途径导致眩晕发生,30,创新之处,首次提出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迷路血管轴概念,并对其进行影像学研究,分析各自形态改变在颈性眩晕发病中影响作用首次分析了迷路动脉在颈性眩晕中的作用,31,致谢,首先向我的恩师刘筠主任致以最真诚的感谢衷心感谢答辩委员会诸位专家在百忙之中给予的悉心指导衷心感谢许亮主任在论文撰写及修改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衷心感谢贺莉、王荣仁、张治国、钟进、华锐等各位主任的支持及帮助衷心感谢刘振兴、杨筠、朱淼、王斌、李昕、麻智慧等核磁室老师及神经内科张春生主任、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