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论文)米多霉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和原生质体的融合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新型核苷类农用抗生素米多霉素( m i l d i o m y e i n ,m i l ) 对各种植物的粉 状霉菌有强烈的拮抗作用,著具有很低的毒性。本文对米多霉素生产菌的诱 变育种和原生质体融合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其中包括米多霉素筛选方法、 诱变育种、原生质体制各、融合和再生工艺以及原生质体诱变育种的研究。 l 、建立了米多霉素产生菌的初筛和复筛方法,采用了以红酵母为敏感菌的 琼脂块法生物测定法,并与高效液相色谱的精确测定法进行了对比。 2 ) 开展了米多霉素高产菌的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化学诱变,根据米多霉素 生物合成途径选用代谢类似物抗性筛选,进行米多霉素高产菌的选育。 最终筛选到高产菌d 一6 2 2 和z d 5 1 9 ,在较优化工艺条件下米多霉素的摇 瓶发酵产量达到了1 0 3 4m g l ,z d 5 1 9 则达到了6 9 8m g l ,分别比原始 菌株提高了2 7 5 和1 9 倍。 3 ) 完成了米多霉素产生菌的原生质体制各和再生工艺研究,制备浓度达到1 10 8 个m l ,再生率达5 7 4 。 4 ) 进行了米多霉素产生菌的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研究,其中双亲热灭活和 紫外火活的原生质体融合,融合率达到5 2 。筛选得到的米多霉素高产 菌5 1 1 9 在较优化工艺条件下摇瓶发酵产量达到1 0 3 5m g l ,比出发菌株 z d 5 1 9 提高了4 5 。 5 1 初步进行了米多霉素产生菌原生质体诱变育种的研究,筛选得到的米多 霉素高产菌5 1 1 9 在较优化工艺条件下摇瓶发酵产量达到1 3 9 5m e i 。 关键词:米多霉素,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 a b s t r a c t m i l d i o m y c i n ,an e wn u c l e o s i d ea n t i b i o t i c ,s h o w e dr e m a r k a b l eb i o l o g i c a l a c t i v i t ya g a i n s tp o w d e r ym i l d e w so fm a n yp l a n t sw i t hl o wt o x i c i t y as y s t e m a t i c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w a sc a r r i e do u tt oi m p r o v et h em i l d i o m y c i n p r o d u c i n gs t r a i nb y u s i n go fm u t a t i o nb r e e d i n g ,p r o t o p l a s tf u s i o nt e c h n i q u e ,i nw h i c h ,m u t a t i o n b r e e d i n g ,p r e s c r e e n i n g a n dr e s c r e e n i n g m e t h o d s ,p r o t o p l a s tp r e p a r a t i o na n d r e g e n e r a t i o n p r o t o p l a s tf u s i o na n dp r o t o p l a s tm u t a t i o nw e r ea d o p t e df o rh i 曲 m i l d i o m y c i n - p r o d u c i n gs t r a i n sb r e e d i n g 1 ) p r e s c r e e n i n ga n dr e s c r e e n i n gm e t h o d so fm i l d i o m y c i nw e r ed e v e l o p e d t h e r a p i d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m e t h o dc a l l e da g a r - b l o c kw a sa d o p t e dw i t hr h o d o t o r u l a s p a st h et e s tm i c r o o r g a n i s ma n dt h ec o m p a r i s o n so ft h i sm e t h o dw i t h c o n v e n t i o n a lh p l cm e t h o ds h o w e dt h ec o n s i s t e n tr e s u l t s 2 ) a m u t a n tb r e e d i n gp r o c e d u r eo f m i l d i o m y c i n p r o d u i c n gs t r a i nw a sd e v e l o p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s u g g e s t e db i o s y n t h e s i s p a t h w a yo fm i l d i o m y c i n h i g h p r o d u c i n gm u t a n t sw e r es e l e c t e dw i t ht h er a t i o n a lb r e e d i n gt e c h n o q u ea f t e r p h y s i c a la n dc h e m i c a lm u t a t i o n t w os t r a i n s ,d 6 2 2a n dz d 519 ,w e r e o b t a i n e dw h i c hc o u l dp r o d u c e10 3 4m g la n d6 9 8m g lm i l d i o m y c i n ,w h i c h w e r ef o u ra n dt w ot i m e sh i g h e rt h a nt h a to ft h e o r i g i n s t r a i nz d 615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3 ) p r o t o p l a s ts e p a r a t i o n a n dr e g e n e r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w a se s t a b l i s h e d a n d p r o t o p l a s tf o r m a t i o n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w a sr e a c h e dt o1 10 8 m la n d5 7 4 p r o t o p l a s tr e g e n e r a t i o nw a so b t a i n e d 4 ) t h ef u s i o no f b i p a r e n t a li n a c t i v a t e dp r o t o p l a s t sw a ss t u d i e d a n d5 2 f u s i o n r a t i ow a sa c h i e v e d o n eh i g h e s tp r o d u c e r , 5 1 1 9 ,c o u l dp r o d u c e1 0 3 5m g l m i l d i o m y c i n ,a b o u t4 5 h i g h e rt h a nt h a to f t h eo r i g i ns t r a i n , 5 ) w i t h p r e l i m i n a r ys t u d y o n p r o t o p l a s t m u t a t i o n b r e e d i n g o f m i l d i o m y c i n p r o d u c i n gs t r a i n ,o n eh i g h e s tp r o d u c e r , 5 1 - 1 9 + w a so b t a i n e dt h e m i l d i o m y c i np r o d u c t i v i t yo f13 9 5m g m k e y w o r d s :m i l d i l m y c i n ,m u t a t i o nb r e e d i n g ,p r o t o p l a s t ,f u s i o n i i 第一章文献综述 1 1 前言 第一章文献综述 t a k a s h i1 w a s a 等人于1 9 7 3 年从新几内亚的土壤中分离出的放线菌 s t r e p t o v e r t i c i l l i u mr i m o f l t c i e n sb 9 8 8 9 1 的培养液中提取到一种新型的核苷类抗 生素。试验表明,这种物质能够强烈抑制白粉菌,对大麦白粉病有显著的药 效。源于这一特殊的生物学特性,科研人员把它命名为m i l d i o m y c i n ( 米多霉 素,m i l ) l l j 。 除了米多霉素外,仅多氧菌素对粉霉病也有根治作用。米多霉素对环境 污染小,制备条件温和,能耗低,是一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抗 生素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 2 米多霉素的研究概况和市场前景 1 2 1 米多霉素的生物功效 米多霉素对格兰氏阳性及阴性菌,致植物病真菌和一些酵母显示弱的抑 制活性,而对各种粉霉的q i 长具有强烈的抑制活性,在3 1 2 6 2 5 p p m 浓度 下在温室栽培实验中它能很好地控制大麦粉霉病( 如表1 1 ) ,同时对动物的 急性毒性实验表明米多霉素是低毒性的,因此被用作抗粉霉剂与除虫剂。 嵌1 1 米多霉素对大麦白粉病的作用【2 】 t a b l e1 1i n h i b i t o r ye f f e c to fm i l d i o m y c i no np o w d e r ym i l d e w so fb a r l e y c h e m i c a l s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p e r c e n ta r e ao fl e s i o n s ( ) ( a i p p m )6 t h l e a r9 t h l e a f a $bcbc m i l d i o m y c i n 15 60 42 10 82 31 0 5 3 1 2 0 32 o 1 3 0 31 3 6 2 5o 10 100 50 4 b e n o m v lw p $ $ 1 2 5o 3 0 4 o _ 21 31 6 c o n t r 0 18 41 0 01 0 06 8 51 0 0 + a :i od a y sa f t e rt h ef i r s ts p r a yw h i c hw a sc a r d e do u to n6 - l e a f s t a g eb a r l e yp l a n t s 第一章文献综述 1 1 前言 第一章文献综述 t a k a s h i1 w a s a 等人于1 9 7 3 年从新几内亚的土壤中分离出的放线菌 s t r e p t a v e r t i c i l l i u mr i m o f a e i e n sb 9 8 8 9 1 的培养液中提取到一种新型的核苷类抗 生素。试验表明,这种物质能够强烈抑制白粉菌,对人麦白粉病有显著的药 效。源于这一特殊的生物学特性,科研人员把它命名为m i l d i o m y c i n ( 米多霉 素,m i i ) 忆 除了米多霉素外,仅多氰菌素对粉霉病也有根治作用。米多霉素刘环境 污染小,制各条什温和,能耗低,是一种符合我国可持绩发展战略要求的抗 牛素产品,具有广词的一丁场前景 1 2 米多霉素的研究概况和市场前景 l - 2 1 米多霉素的牛物功效 米多霉素对格兰氏阳性及阴性菌,致植物病真菌和一些酵母显不弱的抑 制活性,而对各种粉霉的生长具有强烈的抑制活性,在3 i 2 6 2 5 p p m 浓度 下在温室裁培文验中它能很好地控制大麦粉霉病( 如表1 i ) ,同时对动物的 急性毒性实验表明米多霉素是低毒性的,因此被用作抗粉霉剂与除虫剂。 急性毒性实验表明米多霉素是低毒性的,因此被用作抗粉霉剂与除虫荆。 嵌1 1 米多霉素对大壶白粉病的作用【2 1 t a b l e l 1 i n h i b i t o r ye f f e c t o f m i l d i o m y c i no n p o w d e r y m i l d e w ao f b a r l e y c h e m j e a l sc o n c c n t r a t i o np e r c e n ta r e ao f l e s i o n s ( ) ( a i p p m )6 t h l e a f9 t h l e a f a 丰bcbc m i l d i o m y c i n 1 5 60 42 10 g231 0 5 3 1 20 32 o1 3 o _ 31 3 6 2501010 05o 4 b e n o m v 】w p 幸幸1 2 5030402131 6 c o n t r 0 1841 0 01 0 06 8 51 0 0 4 a :1 0d a y sa 1 1 e r t h e f i r s ls p r a y w h i c h w a sc a r r i e d o u t o i l6 - l e a f s t a g eb a r l e yp l a n t s 第一章文献综述 b :1 0d a y sa f t e rt h es e c o n ds p r a y c :1 0d a y sa f t e rt h et h i r ds p r a y 4 + b e n o m y l m e t h y l1 - ( b u t y l c a r b a m o y l ) - 2 一b e n z i m i d a z o l e c a r b a m a t e ) w e t t a b l ep o w d e r 1 2 2 米多霉素的市场分析 白粉病是由粉状霉菌引起的一种植物叶面疾病,在世界范围分布很广, 对多种植物有极大的危害,是农业及林业生产中重点控制病种口1 。白粉病主 要发生在植物的叶、茎和果实上,造成叶面破裂、坏死,引起落叶,降低光 合作用,使果实变小;在花期感染病菌可造成落果、果实锈病( 褐斑) 或作 物大量减产( 可高达5 0 ) 。在我国小麦白粉病现象比较普遍( 如图1 1 ) , 从7 0 年代以来小麦白粉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对我国农业造成的减 产损失很大。 图1 1 中国小麦白粉病气候分区图 f i g 1 1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w h e a tp o w d e r ym i l d e w si nc h i n a 另外白粉病的发生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很大,如风、温度、湿度、叶片活 动情况和日照时间等,其中温度的影响最大【4 】。因此,当环境条件适宜时, 有可能大面积集中爆发,此时危害更大。目前普遍使用的控制方法是使用硫 和其他化学农药杀菌剂( 脱甲基抑制剂,苯并眯脞类内吸杀菌剂 b e n z i m i d a z o l e s ,固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等) 5 1o 重复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一是 第一章文献综述 因为化学农药不是环境相容性的,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二是使得白粉菌 已经产生抗性,而且大多数抗性菌株可存活几年,继续使用同样的药剂会进 一步加强耐药性。因此,需要新的作用方式,开发新品种来控制自粉病。 米多霉素是一种新型的农用抗生素,能够安全高效地控制和根治植物白 粉病的发生。与化学农药相比,米多霉素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它的 作用浓度小,对人畜安全,对各种植物的粉状霉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用 作高效抗粉霉剂与除虫剂。其次,米多霉素作为新发现的抗生素,粉状霉菌 尚未对它产生抗性,且米多霉素的很多衍生物具有更高药效和抵抗致病菌抗 药性的潜力。因此,米多霉素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将非常广阔。 1 3 米多霉素的性质 1 3 1 米多霉素结构性质【6 1 一般名:米多霉素( m i l d i o m y c i n ) 。 化学名:( 2 r ,4 r ) 一2 - ( 2 r ,5 s ,6 s ) 一2 一( 4 - a m i n o 一1 ,2 一d i h y d r o - 5 一h y d r o x y m e t h y l 一2 - o x o p y r i m i d i n 一1 一y 1 ) 一5 ,6 一d i h y d r o - 5 一l - s e r y l a m i n o 一2 h - p y r a n - 6 一y 1 一5 - g u a n i d i n o 一2 ,4 一d i h y o x y v a l e r i ca c i d 。 结构式:米多霉素的结构式如图1 2 所示。 o h “2 7 - - n h 2i n h - - c h i c - - c h2 ii h i h o c c o o h n h 2 f h o c h cc h g o 也一n n m 、 c h2 0 h 图1 2 米多霉素结构式 f i g 1 2m o l e c u l a rs t r u c t u r eo f m i l d i o m y c i n 分了式:c 1 9 h 3 0 n 8 0 9 分子量: 5 1 4 5 0 外观:白色吸湿性粉末 第幸文献综述 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甲醇、乙醇,略溶于吡啶、二甲基亚砜、二 甲基乙酰胺、二氧六环及四氢呋喃,不溶于乙酸乙酯、( 二) 乙醚。 稳定性: 基本特征 弱酸性一中性中稳定,强酸及强碱下不稳定,常光下稳定:用 2 n 的h c l 水解米多霉素2 小时得到5 一羟甲基胞嘧啶和l 一丝氨 酸:用o 2 n 的n a o h 水解2 小时得到氨和一种含脲基化合物。 熔点3 0 0o cd a j k ,比旋光度为 a 召= + 1 0 0 。,各基团p k a 值 分别为2 8 ( - c o o 一) 、4 2 ( 3 - n h + = ) 、7 2 ( 2 _ n h 3 + ) 、 1 2 ( 胍基) 。 特征颜色反应:米多霉素显示阳性的反应有s a k a g u c h i ( 坂口反应) , g r e i b l e a b a c k ,k m n 0 4 和茚三酮试剂等。 米多霉素是。种水溶性的碱性抗生素。结构式中嘧啶环上的r 基团可以 是氢、卤素、小分子的烷基或羟甲基,构成了一系列米多霉素衍生物盯l 。通 常,r 基为羟甲基时,称为米多霉素( 如图1 2 ) 。米多霉素含有5 一羟甲基胞 嘧啶( 5 一h y d r o x y m e t h l c y o i n e ,h m c ) 结构,含一个胍基基团,因而具有强 碱性【8 】。 1 3 2 米多霉素的毒理性质 将米多霉素对大白鼠( r a t ) 和小白鼠( m o u s e ) 分别进行静脉注射和皮 下注射,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皮下和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剂量( l d 5 0 ) 为 5 0 0 1 0 0 0 m g k g :经u 的半数致死剂量为2 5 - 5 0 9 k g 。在为期1 0 天的观测期 间,浓度为1 ,0 0 0 p p m 的米多霉素浴液对大白兔的角膜和皮肤均无刺激现象; 在7 天时间内,2 0 p p m 的米多霉素对鲻鱼无明显的毒性效应【8 l 。进一步利用 大白鼠及小白鼠作米多霉素粉剂及5 5 水溶液各种途经下的急性毒性实验。 实验表明,使用米多霉素粉剂时,自鼠在经口、皮下、腹腔及静脉内注入等 情况下自发运输能力低下,在蹲着及伏卧等姿势下呈现中毒症状,另外白鼠 在除经口投入以外的注入方式下均出现血尿现象,但未见其它的中毒现象, 而经皮注入方式下几乎未见任何异常。以上各种方式下的实验动物不论死亡 还是生存经解剖均未见器官异常;使用米多霉素5 5 溶液情况下,白鼠的经 第一章文献综述 口及经皮投入方式下均未见中毒症状,解剖也未见异常6 | 。根据实验结果发 现,米多霉素水溶剂对人体及动物的毒副作用非常小,因而米多霉素是一种 绿色环保的生物农药。 1 4 米多霉素产生茵的诱变育种和突变株筛选 1 4 1 米多霉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方法 野生菌株积累产物的能力往往很低,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因而必 须对野生菌进行遗传育种,获得高产的突变菌株,以达到工业生产的目的。 工业微生物遗传育种的基本方法有: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 代谢控制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 从工业育种发展史上,可以看出,诱变育种是最主要和最基础的育种手 段,但它仍有一定的盲目性。在关于米多霉素高产菌株选育的文献报道中, 主要仍采取诱变育种的方法得到米多霉素高产菌株。 1 4 1 1 紫外线诱变法9 1 紫外线诱变法足微生物育种中最常用和比较有效的诱变剂之一。其诱发 突变的机理是:引起d n a 的移码及染色体的畸变:引起d n a 与蛋白质交联; 引起胞嘧啶与尿嘧啶之间的水合作用;使d n a 链断裂;形成嘧啶二聚体。 紫外线的有效光谱为2 0 0 3 0 0 n m ,最有效的是2 5 3 7 n m 。因为d n a 强烈 吸收2 5 3 7 n m 光谱而引起突变。就紫外灯而言,3 0 w 的光谱分布范围广,诱 变效率差;1 5 w 紫外灯,8 0 集中在2 5 3 7 r i m ,诱变效应好。 在紫外诱变处理后,必须经过避光处理。因为d n a 经紫外线照射后形 成嘧啶二聚体,光复活酶和二聚体结合形成一复合物。当复合物暴露在可见 光下,酶即活化并将二聚体分解成单体,酶被释放,使d n a 链的缺口修复 而恢复正常的d n a 双链结构。该种现象称为光修复。文献报道最适紫外线 剂量为:紫外灯1 5 w ,距离3 0 c m ,照射8 0 s 。 1 4 1 2n t g 诱变法9 3 e 第一章义献综述 n 一甲基一n 一硝基一n 一亚硝基胍( n t g ) 是一种烷化剂,由于其突出 的诱变效果,被称为“超诱变剂”。其作用机制为:通过烷化基团使d n a 分 子。卜的碱基或磷酸部分发生烷化作用,d n a 复制时导致碱基配对错误而引起 突变;引起d n a 分子中磷酸和糖之间的共价键发生断裂;使两个鸟嘌呤n 一7 位点形成共价键:一般双功能烷化剂易引起d n a 双链间的交联,形成变异 或死亡;可能造成染色体畸变。 n t g 的化学性质活泼,不太稳定,水溶液中易水解,半衰期短。应用棕 色瓶盛药,并放在干燥器中,冰箱保存。配制时要用一定范围的缓冲液,现 配现用。 n t g 杀菌率低、诱变效应高,实际使用时可以低浓度较长时间处理,从 而获得较高的突变率。文献报道的最适n t g 处理量为1 0 m g m l ,2 8 。c ,9 0 r a i n 。 1 4 1 3d e s 诱变法9 】 与n t g 一样,硫酸二乙酯( d e s ) 也是一种烷化剂。它有两个不稳定的 烷基( c z h 5 ) ,这些烷基能移到电子密度较高的其他分子中去,这种通过烷基 置换其它分子的氢原子的作用,叫做烷化作用。d e s 就是通过这种烷化作用 而改变基凶的分子结构,从而造成基因突变。 1 4 2 突变菌株筛选方法 文献【】报导采取使用选择性培养条件从随机突变株中筛选优化菌株的方 法。 米多霉素含有5 一羟甲基胞嘧啶( h m c ) 结构,而h m c 是米多霉素生物 合成的限制性前体,因此,培养过程中强化h m c 的生物合成将可能促进米 多霉素产量提高。 氨基喋呤( a m i n o p t e r i n ) 对米多霉素的组成部分5 一羟甲基胞嘧啶( h m c ) 的生成有抑制作用,但对s t r e p t o v e r t i c i l l i u mr i m o f a c i e n s 菌株的生长无影响。 这特性可用在高产菌的筛选上。不受h m c 生物合成抑制剂氨基喋呤影响 的菌株就可能是米多霉素的高产菌株。高产菌株能在h m c 生物合成抑制剂 第一章文献综述 氨基喋呤存在时仍能正常生长并生产米多霉素。 将氨基喋呤抗性菌株分离纯化,即词得到所需的目标菌株。 最大的h m c 合成活性发生在发酵3 天时,然后急剧下降。米多霉素的 生物合成与酶的开始合成同步。用坂口反应测得的发酵后期米多霉素量比用 高效液相色谱( h p l c ) 大。说明发酵后期可能有米多霉素类似物生成。 氨基喋呤在1 0i ag m l 时对米多霉素的生产有极大的抑制作用,但对菌种 生长无影响。如同时加入h m c 则抑制作用会减弱。这说明了氨基喋呤抑制 米多霉素的合成主要通过抑制h m c 的合成来实现。氨基喋呤也有可能由其 它途径对米多霉素的生成有轻微的抑制,因为即使在h m c 存在时仍有部分 抑制。 具体操作为:将诱变后的菌种涂布到含氨基喋呤( 1 0 u g m 1 ) 培养基上, 长出菌落后,用打孔器取出,移植到敏感菌红酵母检测培养基上,观察抑菌 圈的大小,判断米多霉素的产量。 另外,文献还报道了用药物抗性菌落富集突变株的方法。检测碱基类似 物,氨基酸类似物,抗生素对菌株的最小抑制浓度。结果发现,低浓度的环 丝氨酸抑制菌体生长,并导致高频的形态突变。这些菌落表现出小同的形念, 甚至菌株移植在不含环丝氨酸斜面培养基上形态也不会改变,不同形态菌落 的米多霉素产量有很大的彳i 同。因此,可以用环丝氨酸筛选突变株。用诱变 剂处理菌株后,将合适的孢子接种到含环丝氨酸( 3 0 4 0ug m 1 ) 的斜面培养 基上。经过两星期,2 8 的培养,培养基上出现了为数不多的菌落,大部分 菌落不生成气丝与孢子。环丝氨酸本身能使d n a 裂解随后d n a 在生长过程 中进行修复。在3 0l - tg m l 的环丝氨酸浓度下仍有约1 0 0 个能产气丝菌落生长。 这些用环丝氨酸筛选的菌株米多霉素产量在1 0 u g m l 氨基喋呤存在下用琼脂 块法测定。结果,c 。r 一1 8 突变株被筛选出来了。它能在氨基喋呤存在时高 产米多霉素,且米多霉素的产量达到了5 1 m d m l 。 然后,用l 一刀豆氨酸抗性菌株继续筛选以提高米多霉素类精氨酸部分的 生物合成活性。用同样的方法,在含1 8 0 pg m l 的刀豆氨酸培养基上得到了 第一章文献综述 火约1 0 0 个菌落,最高的米多霉素产量达到了8 m g m l 。最终得到的一株优秀 菌株,c v r - 4 8 ,米多霉素产量为出发菌株的2 6 倍。 1 5 米多霉素发酵工艺研究 1 5 1 米多霉素生物合成机理 日本的k a t s u m i t s u 等人研究推测了米多霉素的生物合成机理( 如 图1 - 3 ) ,发现细胞内丝氨酸( s e r i n e ) 、精氨酸( a r g i n i n e ) 和5 一羟甲基胞嘧啶 的含量能够促进米多霉素的产量,通过深入的实验研究,推测出米多霉素在 生物体内的合成途径。 a u c o s e p e p :p h o s p h o e n o l p y r u v a t e ;o a a :o x a l o a c e t a t e ;2 k g :2 - k e t c x :j l u t a r a t e ;r 5 p :r i b o s e - 5 - p h o s p h a t e ; p r p p :p h o s p h o r i b o s y l p y r o p h o s p h a t e ;c a r b a r n o y i - p :c a r b o m o y l p h o s p h a t e ( 1 ) g l u t a m a t ed e h y d r o g e n a s e ;( 2 ) a s p a r t a t ea m i n o t r a n s f e r a s e ;( 3 ) g l u t a m i n es y n t h a s e 图1 3 可能的米多霉素生物合成途径 f i g 1 3p o s s i b l es y n t h e t i cp a t h w a yo f m i l d i o m y c i n 1 5 2 米多霉素发酵过程影响因素研究 1 , 5 2 1f e “对米多霉素发酵的影响 h 3 2 使用不i 司的有机氮源( 玉米浆、黄豆粉、棉籽粉、蛋白胨、麦麸粉) 发 酵米多霉素,发现所有氮源都能大大促进细胞生长,但仅玉米浆加入基本培 养基时中能显著提高米多霉素的产量。通过对玉米浆四种主要成分核酸、金 属离子、维生素和氨基酸的研究,发现促进米多霉素合成的有效成分主要是 第一章文献综述 圈一、 、 图1 4f e 2 + 对米多霉素生物合成作用的町能机理 f i g 1 4m e c h a n i s mo f f 一+ o nt h es y n t h e s i so f m i l d i o m y c i n 比较含f e 2 + 与不含f e 2 + 基本培养基中细胞生长与米多霉素的产量,发现 亚铁离子对细胞生长与葡萄糖消耗几乎无影响。然而,比较可见,含f e ”基 本培养基与不含f e 2 + 基本培养基在米多霉素生产与氨基氮消耗上有显著不 同。在含f e 2 + 的例子中,氨基氮的消耗量非常大,并伴随米多霉素的大量生 成,其米多霉素产量是不含f e ”的4 倍。 卜述现象可以作如卜解释: 因为氨基氮的消耗往往与氨基酸的合成有关,如在g l u 、g l n 、a l a 等氨 基酸的生产中均有氨基氮大量消耗的现象。在米多霉素的生产中,也有此现 象,说明米多霉素的产生可能伴随着氨基酸的代谢。在含f e 2 + 环境中,胞外 肽酶活力在4 天时达到最大,随后迅速下降,而蛋白酶活力持续上升,在1 0 天时达到最大。在不含f e 2 + 环境中,胞外肽酶活力与蛋白酶活力维持在低水 平上,几乎不随时间变化。这些酶活的变化可能可以解释含f e 2 + 时氨基氮快 速消耗的原因。 f e 2 + 只影响米多霉素的生物合成。在f e 2 + 为8ug m l 时获得最高的米多霉 素浓度,但f e ”存在与否儿乎不影响细胞浓度。 f e 2 + 的加入时间对米多霉素的发酵有明显的影响。只有在发酵2 4 h 时加 入f e ”才有明显的作用,此时的细胞正处于对数生长期的早期,米多霉素尚 第一幸文献综述 未开始合成。然而,9 6 h 后加入亚铁离子不会再对合成米多霉素产生促进作 用。上述发现说明f e 2 + 离子摄入与米多霉素产量之问有密切的联系。经过对 数生长期,细胞几乎摄入了所有的f e ”。 培养基中的f e 2 + 总量在4 天时达到最低。这一周期分别与对数生长期后 期及细胞停止生长时间一致。因此,f e 2 + 的摄取与细胞生长有关。仅当种子 有强烈的f e 2 + 摄取能力时加入亚铁离子,才能提高氨基氮的消耗与实现米多 霉素产量的大幅提高。 1 5 2 2p 0 4 * 离子对米多霉素发酵的影n l a j 1 2 p 0 4 3 + 在米多霉素发酵生产中主要与f e 2 + 协同作用。在f e 2 + 存在时,加入 适量的无机磷会提高胞外的a t p 量,但在不加f e 2 + 时,无此现象。在f e 2 + 存 在时,磷酸酶活力明显上升。在f e 2 + 浓度为8 1 0 “g m l 时,磷酸酶活力最人。 在f e 2 + 浓度同定为1 0 1 1g m l 时,作7 5 ,1 0 0 ,1 5 0 u g m l 的磷酸盐浓度梯度, 发现1 0 0ug m l 为最适量,此时米多霉素的产量为7 5 m g m 1 因为磷酸盐在一天内消耗完毕而氨基氮不再消耗,所以,采用流加p o 。3 + 的方法,在4 天时开始流加,流加速率为1 0 l ag m l h r 。此时米多霉素的产量 达到了9 m g m l 。采用上述方法,胞外a t p 的浓度比未加p 0 。3 + 时提高了一倍 多,而胞外a t p 的浓度将直接影响氨基氮的耗量。f e 2 + 与p 0 4 3 + 存米多霉素发 酵中的作用如图1 5 所示。 n 了夕4 3 。 提高胞外a t p 量 氨基氮消耗 + 米多霉素的生物合成 图1 5f e “与p 0 4 3 + 在米多霉素发酵中的作用 f i g 1 5e f f e c to ff e 2 + a n dp 0 4 3 + o nm i l d i o m y e i nf e r m e n t a t i o n 1 5 2 3 前体对米多霉素发酵的影响 在培养基中添加n 甲基化合物能大大提高米多霉素的产量。n 一甲基化合 物是指那些至少含有1 个氮原子,其分子中替代了1 4 个甲基团。其中三甲 第一章文献综述 胺、卵磷脂、胆碱、甜菜碱和四甲铵这些物质作为前体加入培养基中对米多 霉素的产量有较好的提高。 表1 2 前体对米多霉素产量的影响 t a b l e1 2e f f e c to f p r e c u r s o r so rm i l d i o m y c i np r o d u c t i v i t y 前体二甲基 无胆碱甜菜碱卵磷脂三甲胺四甲胺 ( 7 m m ) 二丙稀 m i l 产量 1 0 01 8 71 8 61 6 11 7 51 8 71 7 0 相对值 表1 3 胆碱对米多霉素产量的影响 t a b l e1 3e f f e c to f c h o l i n eo i lm i l d i o m y c i np r o d u c t i v i t y 胆碱加入量( m m ) 0o3 51 4 03 51 403 5 07 00 m i l 产量相对值 1 0 01 1 31 3 31 8 01 9 32 0 02 0 0 培养基中n 甲基化合物的浓度范围最高不应超过其能抑制所选微生物 生长的浓度,最低一般高于3 m m 。浓度范围易在4m m 2 0 0m m ,如在7m m 一5 0 m m 范围内则更好。 1 5 3 小型发酵罐上米多霉素发酵研究 根据摇瓶发酵的结果,k a t s u m i t s uk i s h i m o t o 等人于1 9 9 7 年对米多霉素 工业化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与摇瓶发酵情况相比,使用5 l 的发 酵罐( 装液量2 5 l ) 进行米多霉素发酵生产过程中,糖的消耗速度更快,米 多霉素的产量约为摇瓶条件下的6 0 。在摇瓶培养过程中,菌体多以菌丝球 形式存在,其中直径o 3 0 7 m m 的菌丝球约占总数的7 0 ;与此相对,发酵 罐中0 3 0 7 m m 的菌丝球只有8 。菌体粒径不同,培养液的流动特性、溶氧 浓度也有所不同,进而影响到葡萄糖的消耗速度,最终导致米多霉素产量的 偏差。 为了在摇瓶中再现通氧搅拌培养的菌体特性,研究人员在2 0 0 m l 的摇瓶 中投入个玻璃球( 巾4 9 m m ) 、经回转振荡培养,结果出现了培养出的菌体 第一章文献综述 特征及培养特性与5 l 发酵罐中的相似。摄氧速度及好氧性与发酵罐中培养情 况下相似,米多霉素的生产量也减少了约6 0 ,与发酵罐中的产量几乎一样 【l4 1 。说明米多霉素产生菌对剪切力十分敏感。 通气搅拌培养的另一个特征是氨基氮消耗率低,米多霉素产量低下。通 气搅拌培养虽然促进了糖的消耗,但氨基氮消耗的停滞可能是因为糖代谢后 的菌体内能量产生效率比烧瓶中的低,从而导致氨基氮化合所需的体内能量 不足。实验事实证明注入磷酸能增加菌体内a t p 从而加速氨基氮消耗【i “。向 投入玻璃球的摇瓶中注入磷酸盐能够促进氨基氮的消耗,提高米多霉素的生 产率。在注入磷酸盐为前提下使用5 l 发酵罐判定大量生产所需的最适宜条 件,磷酸最适宜的注入速度为1 0ug m l d 。以搅拌动力及溶氧浓度为指标, 实现了由5 l 发酵罐到2 0 0 l 、6 m 3 、1 2 0 m 3 发酵罐的规模扩大。1 2 0 m 3 罐中培 养的米多霉素的产率为7 2 m g m l 。 f3 0 l 发酵液陋呓王型l 坐塑虹旦迎旦墨业笪号- i ! 划4 5 l 滤液毕l 适堂! 芰驾。 絮凝“ 2 0 l a 骘3 1 生! 墅垦! 壁选堕,l 洗脱液 尘业塑堡堕王堕! 生! 罐垫! 攀 或同体积同浓度j 醇洗脱l o 或a m b e r l i t ec g 5 0 ( 6 l ,h + ) 翌堡i ! ! 选l 洗脱液l 型! 垄笪- jo 4 l 浓缩液p 型坐盟三塾二至二墼翌一沉淀 。过滤。过滤“ 图l 6 米多霉素提取流程 f i g , 1 6s e p a r a t i o na n dp u r i f i c a t i o np r o c e s so f m i l d i o m y c i n 1 6 米多霉素分离纯化的研究 日本学者在他们报道的的专利中1 7 3 6 ,建立了比较可行的提取流程。该流 程较初始的提取方法而苦比较简化,省略了好几步过程,有利于提高产品的 收率。本实验室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米多霉素的提取工艺( 见 图1 6 ) ,使得米多霉素经过吸附,洗脱和脱色,总收率为7 0 左右,粗品纯 度约8 0 1 7 。 第一章文献综述 1 7 米多霉素检测方法 文献报道的米多霉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坂口反应法、生物效价检测法、 i 奇效液相色谱( h p l c ) 法三种。 1 7 1 坂口反应法 坂口反应原是精氨酸的特征反应,由胍基与c 【一萘酚、n a c i o 生成红色物 质。它由日本人坂口于1 9 2 5 年发现。由于米多霉素中含有胍基,因而能用坂 口反应对它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 坂口反应显色很慢,且对胍基有破坏。但用次溴酸钠代替次氯酸钠后, 显色儿乎在瞬间进行,但褪色很快( 1 0 分钟内褪尽) 。然而,显色后立即加 尿素能稳定颜色。它能使精氨酸,甲基胍显色,但对肌氨酸肌氨酸酐,胍, 尿素等无反应。 改进的坂口反应操作方法为: 1 1 耿5 m l m i l 待测样置于冰浴中,稳定。 2 1 依次加入l m l1 0 的n a o h 和l m lo 0 2 c t 萘酚,稳定2 3 分钟。 3 ) 加入2 0 0 u l 新鲜配制的次溴酸钠,快速摇匀,使显色充分,快速加入l m l 4 0 的尿素,摇匀。 4 ) 1 0 分钟内,在5 0 0 n m 下测其吸光值。 1 7 2 米多霉素的生物效价检测法 因为米多霉素具有抑制真菌的特性,因此可以利用该特点来进行生物活 性测定。 米多霉素仅对少数的真菌及细菌有抑制作用。而对绝大多数g r a m + 、 g r a m 一细菌,酵母,腐生真菌,和皮霉藓菌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对1 4 0 0 株不唰菌株的米多霉素敏感性实验中,发现了2 l 株红酵母对米多霉素有较高 的敏感性( 米多霉索浓度为1 0 8 0j a g m 1 ) ,其抑菌圈直径均达到了2 0 m m 以上。 第章文献综述 其中,r h o d o t o r u l ar u b r ai f o0 8 7 0 在米多霉素浓度为5 0ug m l 时抑菌圈直径 达8 0 n u n r ”1 。 1 7 3 米多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赳2 0 因为发酵液中精氨酸的干扰,坂口反应法很可能存在相当的误差。因此, 必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检测手段作为精确测定的方法。与坂口反应比较, h p l c 法有耗时多,对仪器要求高的缺点。但其精确度高,可以排除干扰, 分析可靠。在实验中,可用作最终对米多霉素定量的方法。 文献报道米多霉素可用h p l c 分析,先由阳离子交换树脂2 6 1 0 ( 2 1 m m x 4 1 5 m m ) 预处理,除去大部分的色素与培养残液。采用的色谱条件: 流速o 7 m l m i n ,压力1 2 0 k g c m 2 g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寻找合适的h p l c 体系分析米多霉素、米多霉素衍 生物及米多霉素母核的前体物质5 一羟甲基胞嘧啶,发现含2 5 柠檬酸缓冲液 ( o 0 0 5m ,p h 5 8 ) 的流动相能使样品进样量和峰高获得最佳的相关性旧i 。 离子交换色谱:米多霉素在水溶液中处于阳离子状态,因此可以用离子 交换h p l c 来定量分析。研究报道了一种应用离子交换树脂填料的h p l c 方 法。色谱柱填料为阳离子交换捌艏2 6 1 0 ( 2 1 n u n x 4 1 5 m m ) ;流动相为o 3m 硼酸盐缓冲液( 以氢氧化锂调p h 为8 8 ) ,流速为o 7 m l m i n ;压力为 1 2 0 k g c m 2 ;检测波长为2 5 4 n m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定量分析米多霉素,而且 米多霉素的各种衍生物在合适的条件下出峰时间不同,因此在研究米多霉素 衍生物性质时,该方法比较可行。 1 8 原生质体制备,融合,再生研究 1 8 1 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研究 原生质体是细胞去除了坚韧细胞壁后对渗透压极为敏感的球质体,最外 层是裸露的细胞质膜。失去了细胞壁的原生质体,染色体d n a 在诱变剂作 用下,更易引起死亡突变,敏感性提高。菌种的敏感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十五五规划纲要:应急物资保障技术的创新与快速调配
- 十五五规划纲要:石墨烯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与产业赋能
- 2026年蔬菜种植公司安全生产事故报告与调查管理制度
- 2026年能源加工公司会计档案管理规范管理制度
- 数据要素流通:“十五五”数字化区域协同
- 十五五医院规划纲要
- 2025浙江杭州建德市国企业招引高级工程职业经理人1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融媒体中心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江苏无锡市锡山文商旅发展限公司招聘14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航空经济知识题库及答案
- 全身器官捐赠协议书
- 煤矿南风井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
- 美业服务社群运营策略与方案
- 2025年宁夏交建投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230人考试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综合素质真题(含答案解析)
- 进口食品行业知识培训课件
- 中国塑料成型模具项目投资计划书
- GB/T 9869.3-2025橡胶用硫化仪测定硫化特性第3部分:无转子硫化仪
- 电池PACK生产工艺流程
- 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供参考)
- 旋转电磁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