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绪论PPT课件.ppt_第1页
内经选读绪论PPT课件.ppt_第2页
内经选读绪论PPT课件.ppt_第3页
内经选读绪论PPT课件.ppt_第4页
内经选读绪论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经选读,1,2,中医,3,黄帝内经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地位,4,黄帝内经(简称内经)、(TheMedicalClassicoftheyellowEmperor),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是中医学理论与防治疾病技术的渊源。内经共有162篇文章,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81篇。,5,内经被历代奉为“医家之宗”。“至道之宗,奉生之始”(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序),6,内经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疗经验,汲取和融会了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课题生命规律,创建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使中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7,内经的成编,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中医学在两千余年的发展,正是基于内经所提供的理论原理、应用技术及其所用的方法论。一部雄伟壮阔的中国医学史,无处不体现着内经的指导作用;异彩纷呈的众多医学流派,无不以内经为其理论渊源;古今无数做出卓越贡献的医学大家,均以研习内经而著书立说。,8,内经学,研究内经及其相关研究成果的一门学问,属于中医学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基础性学科。内容:医学理论和临床技术倡导:从多学科的角度,采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方法研究(文献、语言文字、哲学、天文、历法、地理、气象、数学、心理、社会、系统方法、计算机技术、现代实验技术等),9,内经课程性质:后期提高课(理论、临床、知识面、学习方法)1.提高中医理论水平;2.提高运用中医理论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和扩大与中医学相关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培养和训练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法。,内经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10,第一单元内经的成书与沿革,一、内经成书年代,二、内经书名的由来与作者,三、内经的沿革,四.内经的注家与注本,五、内经162篇命名规律,六、内经专题发挥研究,11,一、内经成书年代,历代学者、医家对于内经的成书年代的观点有很大分歧,归纳起来有四种:黄帝时代(新石器时代)战国时期(前770-前221)秦汉之际(前221-前206)西汉(前206-23)/东汉(25-220),12,黄帝时代(新石器时代),正方:即成书于仰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2500年),黄帝是氏族社会人物。(代表人物:林亿),反方:不可能。内经十多万字,涉及多学科内容,不可能以甲骨文形式记录、保存并流传下来。,13,战国时期(前770-前221),素问上古天真论“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老子第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代表人物:邵雍、程颢、程颐,14,战国时期(前770-前221),“轩岐之书,类春秋战国人所为,而托于上古”。-清魏荔彤伤寒论本义自序,15,秦汉之际(前221-220),1、文字“漆”秦以前没有造出,秦时出现内经“面如漆柴”。,2、黔首,秦时对百姓之称谓。,16,秦汉之际(前221-220),3、“豆”秦前指一种盛器,带高座的盘子,内经指大豆,属五谷之一。,4、文体中对黄帝的称颂之辞与史记大戴理中相近,而后二者为汉代作品。代表人物:司马光、方孝儒,17,汉代(主要是西汉),“(内经)广衍于秦越人、阳庆、淳于意诸长老,其人遂似汉人语”。“是书设为黄帝岐伯之间问明顾从德重雕素问序答者,亦汉人所撰者无疑。”日本医家丹波元简,18,1.内经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主体内容成编可能在西汉或东汉以前运气七篇乃王冰根据“先师张公秘本”增补遗篇宋代刘文舒补入,19,2.从内经对时间概念的表述可推测有关篇章成编于不同时期素问藏气法时论:“平旦”、“下晡”“夜半”“日出”等称法属先秦人的习惯。明吕复九灵山房集沧州翁传:“内经,世称黄帝岐伯问答之书,乃观其旨意,殆非一时之言,其所撰述,亦非一人之手。”,20,如何确定内经的成书年代?,内经的成编年代与其内容形成年代分开两说。内经的成编(即书名的出现),应在西汉的中晚期,史记之后,七略之前,即公元前一世纪内。,21,就内经内容而言,则形成时间跨度较大,前后当有数百年,故人们常说内经“非一人一时之作”。,22,黄帝内经之名,始见于西汉末年的七略,后载于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二、黄帝内经书名的由来,23,托古学风的影响,不外乎申明其道也正,其源也远也。,1.1为何冠以“黄帝”之名?,1.黄帝内经书名的含义,24,1.2黄帝内经的“经”的含义经,原意是指织物的纵线,引申为常道,即义理、法则、原则、门径、规范等。内经的“经”,经典、典范的意思。,25,1.3黄帝内经的“内”的含义“内”是与“外”相对而言的,如汉书艺文志所载书目就有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说明书名的内与外仅表示内容的分类无非是上下篇或姐妹篇的意思。,26,2.素问书名的含义,素问之名,始见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序。关于素问书名的含义,各家说法颇不一致。2.1梁全元起(注解素问第一人)云:“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岐伯也。方陈性情之源,五行之本,故曰素问。”,27,2.素问书名的含义,2.2宋林亿等新校正认为素问是从天地宇宙的宏观出发,运用精气学说和阴阳学说,解释和论证天人关系及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有陈源问本之意。,28,2.素问书名的含义,2.3明代马莳、张介宾等人认为,此书为黄帝与岐伯等臣子对医学“平日讲学”“平素问答”的纪录。(此说法比较符合情理),29,3.灵枢书名的含义,灵枢作为内经分册之命出现较晚,始见于唐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序。,3.1明马莳认为本书是医学的门户,故解云:“医无入门,术难精诣谓之曰灵枢者,正以枢为门户”。,30,3.灵枢书名的含义,3.3经前人考证,学者一般认为“灵枢”之名为王冰所为。王冰之所以把针经易名为灵枢,与其所处的以道教为国教的隋唐时代背景有关。,3.2明张介宾:“神灵之枢要,谓之“灵枢”。此说较勉强。,31,三、内经的沿革,1.素问的流传1.1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中说:“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1.2南朝齐梁间全元起对素问注释训解,但全氏注本在宋以后亡失。,32,1.素问的流传1.3唐杨上善注黄帝内经太素,保存了唐王冰改动之前的内经原文,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杨氏本自宋元后也残缺不全。,33,1.素问的流传1.4唐王冰是整理素问功劳最大的医家,对残缺不全的八卷素问“世本”,对照家藏“张公秘本”,经过分合增删,使素问恢复到八十一篇旧数,并以二十四卷本通行于世。,34,1.素问的流传1.5宋林亿等对素问作了较全面的校正。现是在通行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就王冰收集整理,并经林亿等校正而流传至今。,35,2.灵枢的流传灵枢最早称九卷,初见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序。,36,2.灵枢的流传2.1晋王叔和脉经中亦称灵枢为九卷。2.2晋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中名为针经,与今天所见灵枢文字大多相同。,37,2.灵枢的流传2.3灵枢之名首见于唐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注序,但内容散失较多,林亿等人校勘时也未看到灵枢全书。幸于北宋嘉佑八年,在高丽国进献的医书中,有足本的黄帝针经,经过校勘后颁行,成为今人所见的灵枢九卷足本。,38,2.灵枢的流传2.4南宋史崧的黄帝内经灵枢经是现在灵枢的通行版本。,39,四.内经的注家与注本,1.南朝齐梁间全元起注素问,是内经最早的注本。2.唐杨上善注黄帝内经太素,将内经分为十九大类,每类分若干篇目,并加以注释。3.唐王冰次注黄帝内经素问,40,4.明马莳通注内经全书,分为: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和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5.明吴昆注素问,俗称素问吴注。6.明张介宾著类经,是现存全部类分素问、灵枢最完整的一部书。7.清张志聪著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和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四.内经的注家与注本,41,8.清高世著黄帝素问直解。9.元滑寿著读素问钞10.日本人丹波元简著素问识、灵枢识,丹波元坚著素问绍识。,四.内经的注家与注本,42,五.内经162篇命名规律,(1)以原文所论内容命名(2)以强调该篇内容之重要性而命名(3)以示该篇与他篇区别而命名(4)以学习方法、职业道德、思维方法以及治疗禁忌等事项有关学习内容来命名(5)以该篇在内经成编时的流传方式而命名,43,六、内经专题发挥研究,1.秦越人对内经藏象、脉学和针灸经络学说的发挥2.仲景对内经理论的发挥3.华佗对内经病机、辨证学说的研究与发展4.皇甫谧对内经针灸学的研究5.王叔和对内经脉学的发挥,44,五、内经专题发挥研究,6.刘温舒对内经运气学说的研究7.刘完素对内经运气、病机及杂病的研究8.张元素对内经脏腑辨证与遣药制方理论的研究9.骆龙吉等对内经病证治疗的研究,45,(一)操作方法,第二单元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学术特点,一、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二、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46,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发展的影响,(一)形成条件,47,【解剖学基础】,躯体官窍骨骼脏腑大小、坚脆、容量血脉长短、清浊,战争,刑罚,医疗及日常生活,48,【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观察是人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者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描述、反映自然界中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一种方法。医学观察生活观察,49,整体性与动态性全面性与系统性客观性与典型性,内经观察方法的特点,50,【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观察推理医学知识医疗经验医学理论中医学经验、知识与理论客观真实,51,所谓理,指功能、作用、运动形式,即功能性原则。(1)内经首先结合以往的医疗经验、医学知识,参比哲学分类思想,对象进行医学的类属性整理和归纳。(2)关于思维模式化(阴阳模型论、气血、营卫三阴三阳模型论、五行模型论等),1.观象明理和思维模式化,52,道气论,无为论,53,1.整体思维2.变异思维3.相成思维“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阴阳和德而刚柔有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一阴一阳之谓道”,2.辨证思维,54,【哲学思想的作用】,1.引导医疗活动的指向,赋予医学观察和医疗实践以特定内容;2.约定医学概念以独特内涵和独特表述方式;3.建立推理体系、理论模型。,55,(一)天文历法(二)地理学(三)气象学,【古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渗透】,56,构建方法: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目的,所采取的步骤和手段的总和。,司外揣内援物比类直觉领悟揆度奇恒.,如:藏象学说,援物比类,化之冥冥,顿悟,测度比较,57,二、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藏象(脏腑、经络、精气神),疾病,诊法,论治(治则、治法、疗法),病机(病因、发病、病理、传变),病证,诊病方法,断病法则,养生(摄生、康复),阴阳五行,运气,58,三、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一)天人合一,五脏一体整体地把握生命规律1.天人合一把人放到天地、自然、社会中来看,天地人为一整体。人体是由气、气机的运动维持生命。,59,2.五脏一体,心系统:心小肠血脉舌面肝系统:肝胆筋目爪脾系统:脾胃肉口唇肺系统:肺大肠皮鼻毛肾系统:肾膀胱骨耳发,60,(二)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辩证对待生命活动生命、健康和疾病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人的身体部位人体与自然人的生命过程,61,(三)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从功能概括生命本质候:表现于外的各种现象、征象;道:法则和规律。“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素问五运行大论),62,第三单元内经的学术价值,一.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二.确立了“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三.内经是一部治病的法书。四.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五.创建经络学说,发明针灸疗法。六.内经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63,第四单元学习内经的方法,1.利用工具书,弄懂文理2.借助注家,弄通医理3.抓住重点和关键问题4.善于对比与思考5.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6.理解与记忆7.总结与习作,64,【参考书目】,1.黄帝内经太素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3.类经人民卫生出版社4.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北京出版社5.中医古典理论精华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