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ppt_第1页
小儿推拿.ppt_第2页
小儿推拿.ppt_第3页
小儿推拿.ppt_第4页
小儿推拿.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推拿,青岛刘大姐月嫂培训中心专用教材,小儿推拿,小儿生理病理概述小儿推拿手法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儿科常见病的推拿治疗总结,概述,一、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稚阴稚阳”学说与“纯阳”学说二、病因特点以外感、伤乳伤食、先天因素居多,也有情志因素,意外等原因.三、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一、生理特点,(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娇嫩形气形气未充,指小儿脏腑无论形态结构,还是气化功能都不够完善和相对不足,(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生机,指生命力、活力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比喻小儿时期生长发育迅速,犹如初升之旭日、草木之欣欣向荣之象;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方面,都是在不断地、迅速地向着成熟完善方面发展的状态。年龄越小,其生长发育的速度就越快.,二、病理特点,(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小儿时期抗邪能力较差,容易被外邪所伤,出现病情多变和迅速传变的特点突出表现在肺、脾、肾三系疾病和时行疾病方面,2传变迅速,小儿在疾病过程中容易发生传变,变化多端,寒热虚实的迅速转化较成人突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稚阴未长”阴伤阳亢热证“稚阳未充”阳气虚衰阴寒,(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清灵”旺盛灵变之意。小儿生机蓬勃,活力充沛,很少旧病痼疾,组织器官再生力强,对外界环境及药物较敏感,好转速度快,治愈可能性大.,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示意图生理特点理论学说病理特点稚阴稚阳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肺常不足感冒、咳嗽、肺炎脾常不足疳证、食积、泄泻肾常虚解颅、五迟、五软、佝偻病筋脉刚柔未济肝常有余肝火上炎、肝阳上亢,动风惊厥心神怯弱心常有余神昏、惊惕、啼哭无常,烦躁惊乱传变迅速易虚易实正气易虚邪气易实稚阳未充易寒易阳气虚衰阴寒症稚阴未长易热易阴伤阳长热症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脏器清灵,易趋康复活力充沛少旧病故疾组织器官再生力强对外界环境及药物较敏感,小儿常用手法,共七大类(一)推法(二)揉法(三)按法(四)摩法(五)掐法(六)捏法(捏脊)(七)运法,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头面部胸腹部腰背部上肢部下肢部,小儿推拿头面部穴位,小儿推拿胸腹部穴位,小儿推拿背部穴位,小儿推拿手掌部穴位,下肢部穴位,儿科常见病的推拿治疗总结,发热婴儿腹泻咳嗽扁桃腺炎便秘哮喘呕吐腹痛疳积遗尿夜啼脑瘫惊风,发热,选穴:天门、攒竹、坎宫、太阳、风池、清天河水、三关、六腑、内八卦、内劳宫、捏脊、大椎、足三里,具体操作方法,取患儿坐位,医者先开天门、推攒竹、坎宫,揉太阳各30-50次,拿风池5-10次清天河水、推三关、退六腑、各200-300次,运内劳宫、内八卦3-5分钟。再取小儿俯卧位加推脊或捏脊200-300次。小儿仰卧位按揉足三里50-100次,推涌泉50-100次。,婴儿腹泻,选穴:腹、脐、天枢、七节骨、龟尾、足三里、脾经、大肠、小肠、胃肠各等穴。摩法、揉法、推法、按法、擦法、捏脊法等,基本治疗法,(1)患儿取仰卧位(可以家长抱在怀里,亦可躺在治疗床上)。医生坐于患儿右侧,用一手在患儿全腹部做掌摩法,手法宜轻,要有定向(即始终是顺时针方向的摩动);上腹、下腹和全腹部三者要有机结合,反复循环进行,约810分钟。继以上体位,医生用食、中、环三指分别安置于脐,左右天枢穴作三指揉,约l2分钟。继而治疗手部穴位,补脾经100次,推大肠100次。最后再按揉双侧足三里穴12分钟。,2、患儿取俯卧位(同样可以家长抱在怀里,亦可躺在治疗床上),医生先揉龟尾300次,再推上七节300次,捏脊10遍。,咳嗽,选穴: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运内八卦、补脾经、补肺经、推膻中、揉肺腧、分推肩胛骨、开璇玑、揉足三里。【按语】咳嗽发作期间应适当注意休息,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在气候变化季节,尤其应注意胸腹部保暖,防止变凉。,基本治疗法,取患儿坐位,医者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各30-50次,补脾经,清肺经300-500次,运内八卦200-300次。再取小儿仰卧位推膻中50-100次、开璇玑、揉足三里各50-100次。最后取小儿俯卧位,揉肺俞50-100次分、推肩胛骨200-300次。,扁桃腺炎,选穴:咽喉部、大椎、合谷、双侧大鱼际处、三关、六腑、天河水、太溪、涌泉、膀胱经、捏脊,患儿取仰卧位,医生以拇指、食指的指腹分别置于咽喉部两则,由上向下轻轻推擦,反复操作200次。拇指指腹搓擦患儿双侧大鱼际处,反复操作25分钟、按揉合谷穴13分钟。清肺经300次,清三关、天河水、退六腑300次。揉曲池、合谷穴各50次。患儿俯卧位,按揉大椎穴300次。医生以掌根直推脊柱两侧的肌肉膀胱经,以热为度。推下七节骨300次。推涌泉300次。,便秘,选穴:清大肠、退六腑、运内八卦、按揉膊阳池、摩腹泻法、揉天枢、搓摩胁肋、揉足三里、推下七节骨、捏脊。【按语】注意合理饮食,改变偏食习惯,多吃带有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并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基本治疗法,先取患儿坐位,医者清退大肠、退六腑、运内八卦、按揉膊阳池、各200-300次,搓摩胁肋50-100次,再取小儿仰卧位,用泻法摩腹3-5分钟,揉天枢、揉足三里各50-100次,最后取小儿俯卧位推下七节骨200-300次。捏脊10次。,哮喘,选穴:肺经、膻中、天突、胁肋、肺俞、脾俞、运内八卦、揉风池、丰隆【按语】找出过敏原,进行脱敏治疗,或避免接触过敏原。平时加强锻炼活动,以增强体质,减少发作次数,并抓紧治疗,积极防治。,具体操作流程,先取患儿坐位,医者清推肺经300-500次,运内八卦200-300次,揉天突10-15次,揉风池50-100次,搓摩胁肋50-100次,再取小儿仰卧位,推揉膻中50-100次,按揉丰隆50-100次,最后取小儿俯卧位,揉脾俞、肺俞50-100次,呕吐,选穴:补脾经、胃、大肠经,横纹推向板门、掐揉右端正、推三关、退六腑、运内八卦、揉外劳宫、揉中脘、分分阴阳、揉足三里、推天柱骨。【按语】小儿呕吐时要适当控制乳食,合理喂养。呕吐时应将小儿头置于侧位,避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呕吐严重者应给予静脉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紊乱。,操作流程,患儿先取坐位,医者补脾经、胃经、大肠经300-500次,横纹推向板门、推三关、退六腑、运内八卦、各200-300次,揉外劳宫各200-300次。掐揉双手右端正各3-5次,推天柱骨自上而下200-300次,再取小儿仰卧位揉中脘、分腹阴阳200-300次、揉足三里50-100次,再取小儿俯卧位推下七节骨200-300次。,腹痛,选穴:补脾经、揉外劳宫、掐揉一窝风、推三关、摩腹、揉脐、揉天枢、拿肚角、按揉足三里【按语】推拿治疗本病时,须细致诊断,以排除外科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合理喂养,定时定量,勿暴饮暴食及过食生冷、寒凉性食品,注意腹部保暖。,操作流程,患儿先取坐位,医者推补脾经300-500次,运内八卦、揉外劳宫、推三关、掐揉一窝风各200-300次,再取小儿仰卧位,摩腹3-5min,拿肚角,按揉中脘、揉脐各200-300次,按揉足三里,50-100次,,疳积,选穴:补脾经、运板门、运内八卦、揉外劳宫、揉中脘、分腹阴阳、揉天枢、揉足三里、揉脾俞、肾俞、捏脊、推四横纹【按语】小儿应合理喂养,注意营养补充,防止偏食、嗜食异物不良习惯。,操作流程,先取患儿坐位,医者先推补脾经300-500次,推三关、揉外劳宫、运板门、运内八卦、推四横纹各200-300次,再取小儿仰卧位,揉中脘200-300次,分推腹阴阳100-200次,揉天枢、按揉足三里各50-100次。最后取小儿俯卧位,捏脊3-5遍,揉脾俞、肾俞各50-100次。本病单用捏脊和推四横纹治疗效果亦好。,遗尿,选穴:补脾经、肺经、肾经,按揉脾俞、肾俞、擦腰骶部,推三关,揉外劳宫、揉白会,揉丹田、按揉三阴交。【按语】注意培养按时排尿的习惯,或白天避免其过度疲劳,或睡前不过度兴奋及饮水等应耐心教育患儿,鼓励其建立自信心,勿产生恐惧紧张感。,操作流程,患儿先取坐位,医者揉百会50-100次,补脾经、肺经、肾经各300-500次,推三关、揉外劳宫各200-300次,再取小儿仰卧位,揉丹田、按揉三阴交各50-100次最后取小儿俯卧位,按揉脾俞、肺俞、肾俞各50-100次,横擦腰部以透热为度。,夜啼,选穴:清肝经、心经、清小肠经、清天河水、揉内外劳宫、揉总筋,摩腹、揉中脘、天枢【按语】推拿治疗本病时应排除因急腹症和一些其他感染性疾病而引起的啼哭。小儿平时应寒暖适宜,避免受凉,并注意卫生,定时、适量喂奶。,操作流程,取患儿坐位,医者推攒竹30-50次,清心经、肝经300-500次,揉小天心200-300次,揉内劳宫、总筋各200-300次,揉五指节30-50次再取仰卧位,揉脐、中脘300-500次、天枢50-100次,摩腹5min,小儿脑瘫(中医五迟、五软),治疗原则:通经活血,荣筋养肌,矫正畸形手法及部位:推、拿、捏、揉、滚、揺等手法,可作用于四肢。【按语】对患儿进行心理卫生教育,鼓励患儿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积极进行功能锻炼,避免因伤残而产生自卑、怪癖、孤独的异常心理状态。患儿尽早推拿治疗。,操作流程,1、面部:取坐位推揉攒竹斜向瞳子髎、颊车、地仓穴,往返5-6次。2、颈及上肢取坐位,推法自天柱至大椎、肩井,再用退揉法施于肩关节周围,然后用拿法从三角肌部经肱二、三头肌至肘关节,向下沿前臂到腕部,往返数次。腰及下肢部取俯卧位,推法或滚法从腰部起,向下到尾骶部、臀部,循大腿后侧往下至足跟,往返数次,配以按揉肾俞、腰阳关和拿委中。接着取仰卧位,推揉法或揺法,从腹股沟向下经股四头肌至小腿前外侧往返数次,配以按揉伏兔、足三里、阳陵泉、绝骨、解溪穴,惊风,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先以开窍镇惊,而后分别予以清热,或导痰、消食以治其本。手法及取穴:掐人中、拿合谷、掐端正、掐十宣;拿曲池、拿风池、拿肩井、推天柱骨、按阳陵泉;清肺经、揉足三里、推下七节骨;清肝经、退六腑、清天河水、推脊。,操作流程,患儿仰卧于治疗床上,医者掐人中、拿合谷、掐端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