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论五四时期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五四时期,新文化人士受“ 天赋人权” 、 “ 进化论” 、 “ 女权主义” 等西方理论 的启发, 在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 兴女学” 的基础上, 在复古逆流的激发下, 在对妇女问题的讨论中, 提出了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 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 包括“ 超贤妻良 母”的教育目的, 男女同学的教育形式,男女一样的教育内容和 西式的教育方法。 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深化了 五四新文化运动, 促进了女子教 育的发展, 推动了妇女的解放。 但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在对西式教育的模仿中 缺乏对中国传统女子教育的深入认识, 在倡导男女平等中重复着男女不平等, 在 追求 “ 人”的教育中丢失了“ 女人” 。我国 现在不分男女的教育体系是由五四时 期所确立的男女无差别的单轨制教育发展而来的。 对五四时期男女平等女子教育 思想进行研究, 有利于找出阻碍现代教育的发展的症结所在, 对促进现代教育的 发展,特别是对促进女性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钮词:五四时期、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 ab s t r a c t e q u a l i t y o f me n a n d w o m e n , a t h e o ry i n g i r l s e d u c a t i o n , w a s p u t f o r w a r d b y t h e n e w c u lt u r i s t s d u r i n g th e m a y 4 s m o v e m e n t o f 1 9 1 9 ,w ith it s b as i s o n t h e p r a c t i c e o f g i r l s s c h o o l e s t a b l i s h i n g p r o m o t e d 衍h u n d r e d d a y s r e f o r m e r s a n d o t h e r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i e s . i t was als o a r e s u l t o f t h e ne w c u l t u r i s t s d e b a t e o v e r t h e i s s u e o f w o m e n o n t h e s p u r o f t h e u n t i m e l y c u r re n t o f b a c k t o t h e a n c i e n t s , a s w e l l as o f s o m e w e s t e rn t h e o r i e s , i n c l u d i n g t h e t h e o ry o f n a t u r al r i g h t s , e v o l u t io n i s m a n d f e m in i s m a n d e t c . t h e f o r e r u n n e r s f o r m u l a t e d t h e g o a l o f g i r l s e d u c a t i o n as s u p r a - g o o d wi f e a n d l o v i n g mo t h e r , al l o w i n g t h e g i r l s t o s t u d y t h e s a m e e d u c a t i o n al c o n t e n t w i t h b o y s i n t h e s a m e s c h o o l , as t h e e d u c a t i o n a l f o r m r e q u i re d , b u t t a u g h t w i t h w e s t e r n m e t h o d s f o r g i r l s e d u c a ti o n . g e n e r a l l y s p e a k i n g , t h e n e w t h e o ry d e e p e n e d t h e m a y 4 ,h m o v e m e n t a n d e x p e d it e d t h e d e v e lo p m e n t o f g ir l s e d u c a t io n a n d l i b e r a t i o n . d u e t o t h e i r l a c k o f g o o d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i n t r a d i t i o n a l g i r l s e d u c a t i o n , h o w e v e r , t h e i m i t a t in g o f w e s t e rn e d u c a t i o n u n d e r t h e b a n n e r o f e q u al i ty e v e n t u al l y g a v e b i r t h t o t h e r e p e t i ti v e n o n - e q u a l ity o f m e n a n d w o m e n ; t h e o b j e c t o f e d u c a ti o n , f i n a l l y l o s t i t s e l f i n t h e e d u c a t i o n a l p u r s u i t o f h u m a n b e i n g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f u r th e r m o r e , t h e c u r r e n t c o e d u c a t i o n al s y s t e m i n c h in a c a n b e t r a c e d b a c k t o t h e t h e o ry , i n w h i c h t h e l i m i t a ti o n s i m p e d e d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m o d e r n e d u c a t i o n . a r e s e a r c h i n t o t h e t h e o ry w i ll g i v e a b o o s t t o t h e p ro g r e s s o f m o d e rn e d u c a t i o n , e s p e c i a l l y t o t h e al l - r o u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w o m e n . k e y wo r d s : t h e m a y 4 t h m o v e m e n t o f 1 9 1 9 , e q u a l i ty o f m e n a n d w o m e n , t h e o ry i n g i r l s e d u c a t i o n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 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己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湖南农业大学或其他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 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在论文 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 谢意。 研 “ 生 签 “ : 场 红 碑 时间:21 可年 月了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湖南农业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可 以采用影印、 缩放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同意湖南 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 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协议) 研 究 生 签 名 : i 1 红 v 导 师 签 名 : 潘多 穿 匕 一 时 间 : , , 夕 年 月b日 时 间 : 杯年 月夕 泊 . jj.j . i n青 历史是一面镜子。 我们研究历史是为了通过这面镜子, 看到现在的成功和不 足,以便吸取成功的经验,改善存在的不足, 从而推动现在更好地发展。 在我国 女子教育的历史中, 五四时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这一时期新文化人士提出 的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 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 它不仅在女子 教育发展历程中发挥了 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使女子教育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 化,并开创了 我国现代教育的先河。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主张 “ 超贤妻良 母” 的教育目的,男女同学的教育形式,男女一样的教育内容以及西式的教育方法。 “ 超贤妻良 母”的教育目 的是对 “ 贤妻良 母”的超越,高扬了女性的独立人格; 男女同学的教育形式是对“ 男女授受不亲” 封建传统的突破, 激发了女性的自 我 意识;男女一样的教育内容是对 “ 男主外,女主内” 社会分工的否定, 增强了女 性的自 信心; 西式教育方法的引进是对传统灌输式教育方法的挑战, 提升了女性 的主体地位。 但在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新文化人士考虑更多的是怎样动员 女性和男性一道担负起救亡图存的重任, 而没有更深入地探讨和把握女子教育的 规律, 这使得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又存在一些缺陷。 例如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 想对 “ 贤妻良 母”的超越并没有使女性完全摆脱 “ 贤妻良 母”的束缚;把男女平 等理解为男女一样, 重复了男女不平等; 在给予女性以“ 人” 的教育中丢失了“ 女 人” 。五四时期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通过新学制的确定,成为当时女子教育思 想的主流, 现代教育就是由五四时期所确立的男女无差别的单轨制教育发展而来 的。 现代教育为体现男女平等的原则, 不分男女都是实行一样的教育, 这仍然存 在忽视性别差异的缺陷,制约了现代女性的发展。 从女子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 现代教育所存在的缺陷并不是偶然的, 而是有着历史的必然, 它根源于五四时期 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要弥补现代教育的缺陷,就应该找到缺陷存在的根源, 也就有必要对五四时期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进行研究。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 历史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 对五四时期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进行研究, 主要对 五四时期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进行反思与批判, 以期正确认识“ 贤妻良 母” 女 子教育目的, 准确理解男女教育平等的内涵, 把握两性之间的差异, 促进现代女 性的全面发展。 第一章绪论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市场经济孕育出的现代平等 观念对我国一直以来忽视性别差异的教育带来了挑战,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 例如: 教育机会均等与男女教育实际上不平等的矛盾; 男女平等教育与女子就业 难的矛盾; 忽视性别差异的培养目 标、 课程设置、 方式方法与仍然强调性别差异 的社会文化、 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等。 面对这一系列的矛盾, 如何理解传统女子 教育的价值体系对现代女子教育的影响?新时期的女子教育如何实施?应采取 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这些都是巫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与五四时 期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伟 大的 特殊时期。 救亡图存是这一时期中国 社会的主题歌, 在救亡图存的双重变奏 中中国社会得以由 传统向 现代转变, 现代教育也正是在五四时期开始萌芽。 在五 四时期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的推动下,男女无差别的单轨制教育体系得以确 立, 男女无差别的单轨制教育体系正是我国 现代教育的开端. 只有对五四时期男 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进行反思, 才能找出制约现代女子教育发展的根源, 推动现 代女子教育的发展。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 1正确认识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丰富深化对五四时期女子 教育思想的研究 五四时期女子教育思想在中国女子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因 此, 在研究女子教育思想的文章中, 研究五四时期女子教育思想的比 较多, 但“ 这 些研究不是综括性的概述, 就是歌功颂德, 用批判和反思的眼光去分析和研究的 比较少” 。 五四时期的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并不只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也带 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例如: 把男女平等等同于男女一样, 抹杀了男女之间的性 别差异, 忽视了女性的性别特征, 使得男女平等的教育最后又变成了向男性看齐 的教育,向男性看齐的前提就是男强女弱, 这重复了男女不平等。 五四时期的男 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需要我们用批判和反思的眼光去分析和 研究。 本文侧重的是对五四时期女子教育思想的批判和反思, 这是对五四时期女 子教育思想研究的丰富和深化。 , 杜芳琴、王 政主编: 社会性别( 第2 辑) , 天津人民出 版社,2 0 0 4 ,第5 7 页。 2 . 2 把握女子教育的规律,促进现代教育面临问题的解决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人是有差别的, 正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别, 所以才会要因材施教。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与性别差异有着密切的关系, 男女之间 在生理和心理特征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因材施教首先应该因性施教。目 前, 我 国的教育忽视性别差异, 不分男女都是一样的教育内容, 一样的教育形式和教育 方法, 这不分性别的教育表面上体现了男女平等, 实际上隐藏着不平等。 我国的 现代教育是从五四时期开始的, 五四时期由于需要女性同男性一道去承担起反封 建、反压迫、反侵略的重任,在教育方面主要强调男女 “ 平等” ,忽视了男女两 性之间的差异。 对五四时期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进行反思, 有助于认识女子教 育的规律, 促进现代教育面临问 题的解决。 2 . 3 探讨女性性别存在和发展的特殊性,促进女性的全面发展 著名的女权主义者、 法国作家波伏娃曾经说过, 女人并不是生就的, 而是造 就的,社会文化造就了女人。教育承载着传递社会文化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 说,教育活动就是使人 “ 文化化”的活动,女子教育活动也就是 “ 造女人”的 活动。女性发展得怎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女子教育的塑造。五四时期男女 平等女子教育思想曾经极大地激活了女性的自 我意识,成为她们追求 “ 做人” 资格的武器。但五四时期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仅停留 在鼓励女性追求一般意 义的 “ 做人”资格上,没有进一步深入到怎么 “ 做女人” 、 “ 做什么样的女人” 上。女性的存在既是一般意义上 “ 人”的存在,也是一种性别的存在。承认女 性存在是 “ 人”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就要否认女性存在的 特殊性。正是因为女 性有自 身存在和发展的特殊性, 才能获得“ 人” 的存在。 因此, 人的全面发展, 既包括一般意义上人的全面发展,也包括性别的全面发展。反思五四时期男女 平等女子教育思想,有助于把握女性性别存在和发展的特殊性,促进女性的全 面发展。 2 . 4 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促进两性和谐发展 五四时期的女子教育思想所强调的男女平等是指男女一样, 当时中国所面临 救亡图存的重任需要集合全国的力量才能完成,而按照传统 “ 男主外,女主内” 的性别分工, 女性不必承担这样的重任, 为了使女性也投入到救亡图存的斗争中, 有必要强调男女一样。但教育在适应社会需要的同时,不应该违背自 身的规律。 五四时期的女子教育思把男女平等等同为男女一样忽略性别差异,在 “ 男尊女 卑” 、 “ 男强女弱” 的社会环境中, 男女一样实际上是向男性看齐, 这重复了男女 不平等。把男女平等等同于男女一样既是五四时期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的不 足, 也成为现代教育忽视性别差异的历史根源。由于没有明确的性别意识, 在男 女一样的教育中, 现在的不少教育工作者还在重复传统的性别观念, 要求女学生 担负起 “ 主内”的职责,而男学生则要挑起 “ 主外” 的重任, 这既束缚了女性的 发展, 也给男性带来过大的压力, 与社会发展对男女两性和谐发展的要求相违背。 对五四时期的女子教育思想进行反思与批判, 有利于正确认识男女两性之间的差 异,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促进两性和谐发展。 3 文献综述 3 . 1 关于我国现代女子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所处的文化环境 阎广芬认为: 女性在文化素质、 心理素质和实际能力上存在着与时代发展不 相适应的种种现实, 要改变这种不相适应的现状, 女子教育承担着提高女性素质 的历史使命。 为了 体现出男女平等, 我国 现在的教育不分男女都是一样的, 这种 忽视性别差异的教育平等与市场经济孕育出现代平等观念相冲突, 从而给我国的 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矛盾, 例如: 教育机会均等与实际上女性整体素质偏低的 矛盾; 男女平等教育与女子分配难、 就业难的矛盾; 忽视性别差异的教育培养目 标、 课程设置、 方式方法与仍然强调性别差异的社会文化、 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 等。 要化解这些矛盾, 提高女性素质, 女子教育改革是当务之急。( 阎广芬: 关 于新时期女子教育问 题的思考 ,河北大学学报,1 9 9 5 年第4 期) 朱静认为: 我国 现阶段, 由 于我国 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城乡二元经济 结构, 以及传统的陈腐观念加剧了男女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主要表现在女性文盲 率高; 女童未在校率高于男童; 教育过程中男女不平等; 在各教育阶段中男女不 平等; 在教育资源的分享上女童处于不利地位等。 造成男女教育不平等的原因是 人们轻视女性的陈腐观念。( 朱静: 争取男女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中华女子学 院学报,1 9 9 9 年第4 期) 陆晓燕、白琼英认为: 男尊女卑、 男强女弱的性别偏见和男主外女主内的性 别模式是传统性别角色观念的重要内容, 它通过伦理、 道德、 风俗等方式根植在 中国人的头脑中, 它以一种观念的形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严重阻碍了中国 女性的成才与进步。( 陆晓燕、白琼英: 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与女性成才 ,西 南邮电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 0 0 2 年第 1 期 ) 刘宝春认为:由于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 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极为缺乏, 表 现在: 对传统性别角色定位的认同; 强烈的性别自 卑: 缺乏性别意识和妇女解放 的责任。 另外传统的教育思想使得高校在教育模式、 专业设置等方面限制了女性 个性的发展。( 刘宝春: 加强女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煤炭高等教育, 2 0 0 3 年第 1 期) h a m m e l 不根据性别进行教育,实行男女共学。 ( 雷良 波、陈阳凤、熊贤军著: 中国女子 教育史 ,武汉出版社,1 9 9 3 ) 韩新路认为:五四时期女子教育思想要求实现男女在受教育权利方面的平 等,进而实现男女在各个方面的平等:在各级各类学校里,实现男女同班同学。 而推行男女平等教育的关键是冲破封建伦理道德, 实现男女同校。 ( 韩新路: 简 述近代女子教育思想的形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 0 0 1年第 6 期) 蒋美华、 蒋英华认为: 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 五四先进时人在新的起点上 阐释女性平等教育角色的内涵, 把重心放在中学男女同学和大学开女禁两大问题 上。 在平等、 民主精神的沐浴下, 女性教育角色扩张表现为半工半读和平民女子 教育,同时,女子体育的提倡是五四时期女性教育角色扩张的又一表现。( 蒋美 华、 蒋英华: 五四时期女性教育角色的变迁 , 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 0 0 1 年第 2 期) 韩 尹美英认为: 五四时期所鼓吹的男女平等教育, 除反对贤妻良 母式的教 育外, 另一重要的观念是攻击“ 贵族式”的教育, 主张普及教育, 提倡平民教育 及职业教育, 男女同学及大学开放女禁等。 男女平等教育的呼吁, 不仅在形式上 女子要与男子平等, 并且在内容上要与男子受同样的教育。 ( 尹美英: 五四时期 妇女争取教育平等权的运动 ,盐城师专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1 9 9 7年第 2 期) 陈悦悦认为: 五四时期, 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先驱们一面大力宣传民主与科 学, 批判贤妻良 母的女子教育, 一面大肆传播西方的现代教育思想, 使男女教育 平等、 平权等思想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男女教育平权运动, 这一运动有以下一些内容: 提倡尊重女子独立自 主、 发展个性, 培养女子健全人 格; 提倡男女同校, 力争男女权利平等: 推行女子平民教育, 普及平等的女子教 育; 提倡女子工读运动, 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在男女教育平等中, 提倡 科学的教育方法。 ( 陈悦悦: “ 五 四” 女子教育平权运动价值意义述略 ,哈尔 滨学院学报,2 0 0 1 年第2 期) 从以上的这些研究可以看出, 五四时期提出了男女平等的女子教育思想。 这 种教育思想强调要给予女子以“ 人” 的教育, 提倡男女同 校, 提出要发展女子职 业教育, 普及平民女子教育等。 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或全面或部分地论述了五 四时期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的内容,对我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 义。 3 . 3 关于五四时期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的批判 熊贤君认为: 新文化运动后,伴随着“ 女子解放” 、 “ 男女平等” 、 “ 男女受教 育机会均等” 等口号深入人心, 女子教育却出现了另一种偏颇, 将教育上古己有 之的女性化特点抹杀殆尽, 出现严重的男性化, 这对于女子身心健康发展, 十分 不利。( 熊贤君: 中国女子教育的传承与嫂变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 哲社版) , 1 9 9 4 年第3 期) 汪丹认为: “ 人的觉醒” 不能等同于“ 女性的觉醒” , 要使妇女真正获得解放, 还必须从观念上确认妇女作为一个 “ 人” ,而且作为一个 “ 女人”的存在价值。 ( 汪丹: “ 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观的几个层面 ,人大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史 , 1 9 9 9 年第 8 期) 王政认为:2 0世纪初的中国女权,尤其是新文化女权运动反儒家大框架中 的男尊女卑, 牵涉到改变社会性别等级关系的议题, 但是这类议题很快被国家民 族主义话语、 党派政治以及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笼罩下被边缘化了。 ( 杜芳琴、 王政主编: 社会性别( 第2 辑) ,天津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 ) 包树芬认为: 五四新文化运动给予“ 贤妻良 母” 式的女子教育以一定的打击, 但多为言论上的声讨。 只要是在封建军阀的统治下, 中国的女子教育就难免受封 建礼教的冲击。 守i 日 文化的束缚使得女子教育不能彻底摆脱羁绊, 健康发展。 ( 包 树芳: 北洋政府时期的女子教育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 0 0 3 年第3 期) 孟显智认为: 五四时代的新女性所要向社会显示的并不是有别于男性的女性 特征, 而恰恰是极力弥合人们传统观念中的两性差异,向男性看齐,以获得与男 性同等的社会角色。 ( 孟显智: 现代女性的艰难历程浅析“ 五四” 时期女性 作家笔下的女性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 0 0 2 年第3 期) 五四时期是一个半是理想半是现实, 半是牧歌半是革命, 半是企盼半是失落 的时 代, 在女子教育方面也必然是成功与失败参半。 五四时期男女平等女子教育 思想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女子教育的性质和走向, 在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历程中 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一点是广大研究者的共识。 也有一些研究者提到了五 7 四时期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的不足, 例如: 熊贤君指出新文化运动后, 女子教 育将教育上古己有之的女性化特点抹杀殆尽, 出现严重的男性化倾向; 汪丹认为 “ 人的觉醒”不能等同于 “ 女性的觉醒” ,要使妇女真正获得解放,还必须从观 念上确认妇女作为一个“ 女人” 的存在价值等等。 这些研究为本课题提供了宝贵 的参考。但这些研究只是指出五四时期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存在这样一些问 题, 并没有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因此, 五四时期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是一个 值得研究的课题。 第二章 五四时 期男女平等女子教育 思想的 产生 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而特殊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题歌是救亡与 图存。 封闭了几千年的国门被列强用大炮轰开后, 西方的各种学说和思潮伴随着 帝国主义的侵略蜂涌而至, 既使中国人感受到了亡国的危险, 又让他们看到了一 个崭新的世界。 在救亡图存历史使命的驱使下, 受西方新思想的影响, 先进的中 国人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 五四时期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正是在这 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1理论来源近代西方 “ 天赋人权” 、 “ 进化论” 、 “ 女权主 义”等理论 鸦片战争以 来, 古老中华帝国在政治上的节节失败以 及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 风雨飘摇, 使得传统文化的弊端日益显示出来, 人们在残酷的现实中动摇了对传 统文化牢不可破的信念, 并积淀下反抗传统思想的因子。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繁 荣富强使寻求救亡图存的人们很自 然地接受了 西方文化, 于是, 在中华大地上掀 起了一股否定传统文化、 追求西方文化的热潮。 西方文化中的天赋人权理论、 进 化论和女权主义理论对五四启蒙思想家们的影响非常深刻, 他们正是受这些理论 的启发,构建了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 1 . 1 天赋人权理论 西方资产阶级 “ 天赋人权”思想最初产生于1 4 - 1 6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到1 7 - 1 8 世纪发展成为系统的人权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生而平等, 人们的生命、 自由、 平等、 财产和安全等权利都是与生俱来的, 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尽管马克 思批判“ 天赋人权” 只是保护资产阶级的 所有权, 具有阶级局限性。 但对于经受 漫长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 个性被“ 吃人礼教” 严重摧残的中华民族来说, 天赋 人权理论正适应了 人们反封建专制的需要。因此,它一来到中国就被国人接受, 并受到了国人的青睐。 在五四运动时期, 它成为新文化人士号召人们挣脱封建专 制羁绊, 争取人格独立、 个性解放的重要武器, 对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的形成 产生了重大影响。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一开始就以天赋人权理论为依据, 向人们发出争取平等 人权的呐喊,他指出“ 自 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之所忍受” ,“ 自 1 7 8 9 年,法兰西拉飞耶特之 人权宣言刊布中外,欧罗巴之人心,若梦之觉, , 陈独秀: 敬告青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 五四运动文 选 ,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1 9 5 9 ,第 3页。 若醉之醒, 晓然于人权之可贵, 群起而抗其君主, 仆其贵族, 列国宪章, 赖以 成立” 。 , 陈独秀发出的呐喊既针对受封建专制统治的男性, 同时也包括受封建礼教毒害 的女性。 但新文化人士发现, “ 天赋人权” 理论出世后, “ 世界的男子,先先后后 都拿着这四个字作根据, 热心于恢复民权运动, 而女子却仍被当成了育儿的机械, 被排除于 人民 之外。既然人生而平等, 人们的生命、自由、平等、财产和安 全等权利都是与生俱来的, 那么妇女和男性平等,也与生俱来地拥有这些人权。 侵夺了女子的人权, 就不能够称为拥护人权, 只有赶快帮助女子解放, 让妇女平 等地享有人权,才算得上是拥护人权。 ”2 而要帮助妇女解放首先必须对封建女 子教育进行改造, 因为“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 封建伦理的指导下, 封建女子教育 不是要开发女子的智慧, 而是对女子进行愚化, 并教导她们怎样当好奴隶。 在封 建女子教育下, 女子心甘情愿地给自己 套上了封建伦理的枷锁, 即使给予女子平 等的人权, 她们也没有享受的意识和能力。 只有对封建女子教育进行改造, 使女 子享有男女平等的教育, 才能使她们具有争取平等人权的意识; 也只有使女子享 有男女平等的教育, 才能使妇女的心智得到发展, 从而具备争取平等人权的能力。 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新文化人士提出了男女平等的女子教育思想。 1 . 2 进化论 进化论是一种弱肉强食的理论,它的核心思想是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按照进化论所提出的“ 弱肉强食” 的原则, 劣等民族就应该被淘汰, 西方的殖民 主义者正是运用这一理论为自己的侵略进行辩护。 作为殖民者的理论根据, 进化 论具有反动的色彩。 但进化论所包含的斗争、 变化、 发展的理论在一定意义上揭 示了 事物发展的 规律, 具有合理性。当时的中华民 族正面临着“ 自 强保种” 的生 死存亡问题, “ 适者生存” 对中华民族来说是血淋淋的事实,进化论正适用了中 华民 族自 强保种的需要。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严复把进化论翻译、 介绍到中 国, 如同阴履沉沉的天幕上响起的春雷, 强烈地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在中国的学 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被许多学人所接受,并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 新文化人士深受进化论的影响, 他们利用进化论来思考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 问 题, 认识到要在和西方列强的斗争中生存下来, 关键是要提高民族素质。 而要 提高民族素质, 最为急迫的是要提高女性的素质。 首先从人口的构成来看, 女子 , 陈独秀: 法兰西人与 近世文明转引自 陈文联著: 冲决男权传统的罗网 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 究 ,中南大学出版社, 2 0 0 3 , 第 1 9 页。 2 李达: 女子解放论 ,中 华全国 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编: 五四 运动妇女运动文选 , 三联书 店,1 9 8 1 ,第3 5 页- 3 7 页。 a 黄i泉: 中国人学思想史上的启明星严复的人学思想 , 船山学刊 ,2 0 0 3 年第2 期. 占了 人口 的一半。 在“ 女子无才便是德” 封建礼教的束缚下, 中国女子基本上是 文盲。由于不识字,加上 “ 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中国女子闭目 塞听, 整体素质低下, 女性素质低下, 使得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都受到影响。 其次 从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来看, 母亲和孩子之间天然的联系使得母亲比父亲承担了 更多的教育孩子的责任, 对子女的成长产生更大的影响。 下一代的素质直接关系 到整个国家的素质, 要提高下一代的素质就必须提高母亲的素质。 女性的整体素 质低使得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都会低, 而要提高女子的整体素质, 非依赖于女子 教育不可。封建时代的女子教育培养的是 “ 贤妻良母” ,教给女子的是怎样做一 个顺从的家庭奴隶, 实质是对女子的愚化和奴化。 维新派提出要在教育上平等地 对待女子, 要给予女子以新式的学校教育, 但他们只是把“ 贤妻良 母” 的价值提 高到强国保重的高度, 从而来唤醒女性为人妻、 为人母的义务意识, 仍然没有跳 出 封建女子教育的框架。 革命派根据国家的需要, 鼓励女子走出家庭, 投身到火 热的革命斗争中去, 但革命派的女子教育思想只是拘囿于他们的政治框架中, 并 且由于他们与生俱来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他们不能把男女平等的思想贯彻到底, 他们的思想没提出来多久就被袁世凯掀起的复古逆流给阻断了。 在维新派和革命 派女子教育思想的基础上, 新文化人士开始酝酿一种全新的女子教育思想, 即男 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 这种思想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女子教育的面貌, 真正提高 女性的素质。 1 . 3 女权主义理论 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能提出男女平等的女子教育思想, 与西方风起云涌的女 权运动密切相关。早在 1 7 9 1 年,法国妇女领袖奥伦比 德 古日 就针对 人权 宣言 发表了著名的 女权宣言 , 她在 宣言 中强调: “ 妇女生来就是自由 人, 和男人有平等的权利。 ” 也就是在这一年, 深受法国大革命影响的英国人玛丽妖 尔斯通克拉夫特写下了 女权辩护 , 向全世界提出了 妇女平等权利的要求。 1 8 4 8 年, 在美国首届妇女权利大会上通过了伊利莎白. 斯坦顿起草的 妇人宣言 。 这份宣言以美国的 独立宣言为蓝本,宣称: “ 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证自 明 的:男人和女人生来平等,他们具有不可剥夺的天赋权利;这些权利是:生命、 自由 和对幸福的追求。 ” ” 在这些女权著作的鼓动和指导下, 法、 英、 美等西方国 家的妇女为争取自 身的 解放, 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斗争。 虽不能说当时西方的女权 运动就己经使西方的妇女获得了完全的解放, 但通过女权运动, 改变了西方妇女 , 阂冬 潮: 国际妇女运动-1 7 8 9 - 1 9 8 9.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1 ,第3 3 页。 x 王政: 女性的崛起当代美国的女权运动 ,当 代中国出 版社.1 9 9 5 ,第5 页. 的生存状态, 使她们获得了政治上的选举权、 教育和就业上的平等权利。 这些权 利的获得为西方女性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她们对自己 聪 明才智的展示又为自己争取了更多的平等权利。 西方轰轰烈烈的女权运动在改变西方妇女地位的同时, 也强烈地冲击着新文 化人士的思想。蔡元培于1 9 1 9 年在北京青年会演说词 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 系中就提及: “ 近来女权的发展,又经过欧洲的大战争,从前男子的职业一大 半都靠女子来担任” ,1 9 2 1 年,他从美国游学考察归来,在谈及美国的大学时又 说: “ 美国大学最多,大学生亦最多。女生的数,不弱于男生;偶有一二大学, 女生比男生还多” 。 陈独秀在 欧洲七女杰中说: “ 居恒以为男子轻视妇流, 每籍口于女子智能之薄弱, 政府蹂嗬民权, 每藉口于人民程度不足, 此皆蔽于一 时之幻象,而未尝深求其本质也,其本质于何证之,欧洲纪载所传女流之事业, 吾济须眉对之,能毋汗颜乎?” 2 吴虞也指出: “ 美洲立法、司法、行政,女子皆 得而为之。纽约一府,女子之为官吏者且数千人,而发明家尤以妇女居其多数; 美洲人至有 男子末路 之叹, 此次战争, 妇女起而同 服务于国家社会者, 尤卓 于世界, 其运动参政风潮之激烈, 更非吾国议员所敢几其毫末” 。 3 从新文化人士 对西方女子的评价可以看出,女权运动的确使西方妇女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解 放, 特别是平等教育权的获得, 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 西方女性的命运。 受过良 好 教育的西方女性, 她们鲜明的个性, 敏锐的思想, 高洁的品德, 卓越的能力给到 西方留学的新文化人士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使他们认识到女性只要受到了良 好的教育, 一样能够担负起社会责任。 国之大治在于“ 人人各有职业, 各能自养” 2 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够强大,正是因为女性有自己的职业,能积极参与国家的建 设。 中国之所以落后,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妇女没有职业, 中国妇女 没有职业又是因为中国妇女没有受教育。 没有受过教育的中国妇女与受过教育的 西方妇女相比较,中国的妇女“ 俨然尚在欧洲中古黑暗的 封建时代” 。 ” 中西妇女 形象的大反差, 令新文化人士痛感中国女性的不幸与愚昧。 他们认为: 要完成国 家“ 救亡图存” 的重任, 需要女性的参与。 没有女性的参与, 这个重任将无法完 成。 而受封建女子教育的妇女, 既不具有参与“ 救亡图 存” 的意识, 也没有这样 1 转引自 邓张平: 蔡元培与女子教育 , 高等教育研究 ,1 9 9 6 年第6 期。 青年杂志 , 第 1 卷第3 号。 吴虞: 女 权平议 ,载于 五四 运动妇女运动文选 , 三联书店,1 9 8 1 , 第8 页。 4 梁启超: 变法通议 论女学 中国 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 下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1 9 8 6 , 第 8 6 9 -8 7 5 页 5 冯飞: 妇人问 题概论 ,转引自 陈文联著: 冲决男权传统的罗网 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 ,中 南大学出 版社,2 0 0 3 , 第1 9 页。 的能力。 只有通过男女平等的教育, 才能使女性具有担当“ 救亡图存” 重任的意 识和能力。 在“ 救亡图存” 历史使命的驱动下, 新文化人士痛感恢复女子平等教 育权利的迫切与必要, 他们以 西方的女子教育为参照, 提出了男女平等女子教育 思想。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等级森严的父权家族制社会, 在这 个社会中, 一切经济均为男子所操纵, 一切政治均为男子所盘据, 一切道德均为 男子所创造, 宗教、 法律、 文学都是男子的逐鹿场, 在社会上根本就没有女子的 投身之处, 女子只能够固守在家庭。 把女子局限在家庭, 有利于男性对她的统治 和家族制社会的稳固。但到五四运动时期,社会的发展对女性提出了走出家庭、 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需求, 救亡图存的重任也需要女性来共同承担。 但按照封建 伦理, 女性没有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 在封建女子的教育下, 女子没有参与社会 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要让女性走出家庭, 参与社会活动, 首先要使女子具有参与 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能力。 天赋人权理论赋予了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 使女子 能够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 进化论使人们认识到改造女子教育, 提高女性素质的 必要; 西方女权主义理论让人们见识到了女性的聪明才智, 认识女子教育的重要 作用。 在 “ 救亡图存”的五四运动时期, 天赋人权、 进化论、女权主义自 然而然 地成为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 2前期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对男女平等女 子教育的推动 任何一种思想都不是突如其来的,必然有它的前期基础。正如恩格斯所说: “ 任何意识形态一经产生, 就同现有的观念材料结合起来, 并对这些作进一步的 加工” 。 i 五四时期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并不是凭空而来, 而是对维新派、 革命 派“ 兴女学” 思想的继承,是对这种思想的进一步加工和发展, 维新派对教育上 平等对待女子的呼吁和革命派对男女平等教育的推动, 为男女平等女子教育思想 的兴起打下了较好的前期基础。 鸦片战争后,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 一些先知先觉们强国保种的呼声日益高 涨。 在反思传统, 探寻强国保种方法的过程中, 女子教育的作用日 益凸现, 维新 派发出了 “ 兴女学” 的第一声, 他们著书立说, 阐述女学在强国保种中的重要作 用,并最早提出男女平等教育的思想。 早期维新派代表王帽利用西方天赋人权思想作武器, 对中国的一夫多妻制度 马克斯恩格斯选集( 第四卷) ,人民出版社。1 9 7 2 .第2 5 0 页。 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认为“ 妇女为玩好之物, 其于天地生人男女并重之说, 不大 相刺谬哉” ! l 他主张男女并重, 提出要在教育方面平等对待男女。 主张在教育上 平等对待男女是以王帽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改革社会思想的一个重要支点。 郑观应在1 8 9 2 年刊行的 盛世危言 中 特别列出 女教一章, 他在这篇 文章中以西方男女平等的教育体制为参照, 把受过与男子同样教育的西方女子同 1 1 栽贼肢体” 、 “ 步履艰难” 的中国女子进行对比, 认为西方强大的原因就在于女 子能够享受和男子一样的教育, 而中国政治之所以日 趋腐败就在于不让女子接受 教育,从而呼吁当局 “ 通伤各省,广立女塾,使女子皆入塾读书” 1 8 9 4 年甲午战争带来的深创巨 痛促成了 维新政潮, “ 兴女学” 成为这一时期 变法图强的一个重要方面。 康有为、 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强烈呼吁对男女实行平等 的教育。 康有为提出: 中国自 古就有许多才女, 如班昭、 李清照等, 但纵使天地 予女子以奇才,也仅为一家一姓育子女,这是对女子极大的不公平。他说: “ 以 物理之有奇偶、阴阳,即有雌雄、牡牡, 至于人则有男女, 此固天理之必至而物 形所不可少者也。 ” 2 康先生的意思是说男和女只是自 然界形成的一双对立面, 和 自 然界形成的其它对立的事物是一样的,他们之间不应该有尊卑贵贱的等级差 别, 而且男女 “ 其聪明睿哲同,其性情气质同,其德义嗜欲同, 其身首手足同, , , 女性具有同男性相同的资质察赋,应该接受同男性相同的教育。康有为不仅主 张男女教育平等, 而且还进一步提出“ 不论男女皆得为师” , 认为女子一样可以 担负起教育的重任,而且 “ 大学之师 , 不论男女” ,女子不仅可以担任小学、中 学老师, 甚至可以担任大学老师, 只是在选择大学老师时, 应 “ 择其专学精深奥 妙实验有得者为之” 。 “ 女子要担任 “ 大学之师” ,自 然得先接受高等教育,由 此 可出看出, 康有为提出女子可以担任大学老师的观点实际上是为了提出要让女子 接受大学教育的主张。 但在“ 男主外, 女主内” 、 “ 女子无才便是德” 等传统观念 的笼罩下, 在连女子小学教育都还没有被政府认可的社会环境中, 提出女子可以 担任小学、 中学、 甚至大学老师, 要让女子接受高等教育这些观点, 无疑就象空 想社会主义一样, 只是对未来的教育设计出一幅美妙的蓝图, 但康有为能有如此 理想蓝图的设计,却不能不令人感叹他在女子教育上见地的独特,思想的深远。 梁启超可以称得上是维新派女子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在变法维新的理论 , 董宝良、周洪宇主编: ( 中国 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 ,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9 7 ,第7 0 页。 z 雷良 波、 陈阳 凤、熊贤军著: 中国 女子教育史 ,武汉出版社,1 9 9 3 .第2 1 9 页- 2 2 2 页。 3i司 上. 礴同上. ,同上。 著作 变法通议中专列 论女学一章, 详细论述女子教育的目 的、内容、作 用和女子受教育的根源。 关于女子教育的目的,梁启超归纳为“ 上可相夫, 下可 教子, 近可宜家, 远可善种” 。 关于女子教育的内容, 梁启超设置为中西文各半, 中文是先学识字, 后学文法, 再学“ 史志艺术治法理性之书” , 西学则包括算学、 医学、 法学、 师范、 纺织、 绘画等: 关于女子教育的作用, 梁启超认为是在于强 国保种; 而关于女子接受教育的资质, 他则提出: 女子和男子一样, 是“ 躯体峙 立,首函清阳者” ,而且男女在学习上 “ 各有所长,非有轩轻” , “ 往往有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华师大培训报告
- 玩转记忆模仿课件
- 公司报价员培训
- 课件标记重点
- 培训成果汇报创意
- 地包天矫治诊疗精要
- 粒径分析考试题及答案
- 广东公共政策自考试题及答案
- 朗读集训考试题及答案
- 摩托车发动机装调工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语用新题型得名方式、构词方式辨析专题指导与巩固训练
- 三方散伙协议合同协议
- (2025)中国汉字听写大赛全部试题库及答案
- spd服务合同标准文本
- 装饰装修工程投标书范本
- 免疫定性实验性能验证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人工智能(北理 )》单元测试考核答案
- 公司组织结构调整与管理流程优化
-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打造美术有效课堂
- 《运动医学讲义》课件
- DB37-T4817-2025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