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阮籍易学思想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阮籍易学思想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阮籍易学思想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阮籍易学思想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阮籍易学思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 文 摘 要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乱世,也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学 术剧变时期。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作为这个 时代的知识分子,其所承受的痛苦似乎比一般人更为严重,其心理似乎 更为苦闷。因为他们不仅要面对民族分裂、政局动荡、战火连绵、生活 颠沛流离之苦,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对这个乱世作出思想上的回应, 回答时代提出的新问题。 在这种外因的驱动下,魏晋时期的学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 统的经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人们已经不能从那里找到挽救乱世的思路, 更不能从那里找到精神上的慰藉,于是人们一致将目光转向了老庄,出 现了儒道融合的趋势。此时的易学思想,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亦发生了 这种变化,由传统的象数学转向了义理学,这种思潮的代表人物是王弼。 可以说,只要谈到魏晋时期的易学,就必然会提及王弼。此时的易学大 家,其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象数和义理之争上。阮籍并没有将注意力集中 在象数和义理之争上,而是用更为直观的方法直接对时代提出的新问题 作出回应。 在其通易论中,阮籍通过对六十四卦的解释,阐释了社会动荡 的原因、挽救乱世的方法以及作为乱世中的个人如何保全自己。他认为 社会动荡不安是因为缺少圣明君王,也只有圣明君王才能力挽狂澜,他 亦对圣明君王作了详细的描述。同时,他亦提出了个人在乱世中的保全 之术,提出人应当谦卑、慎重、有所节制等。他还将这些方法上升到了 天道的角度, 认为人顺从这些天道则吉, 不顺从则凶。 如果说王弼的 周 易注是对时代的一种玄学的回应,那么阮籍的通易论是一种更为 真观的回应。他试图通过解释周易对时代提出的新问题进行回答, 我们或许已经从他的字里行间得到了答案。面对乱世,他渴望有一位得 力的圣贤之君王来力挽狂澜。作为乱世中的个人,他亦提出了自己的安 身立命之术。 关键词关键词:阮籍;魏晋; 通易论 ;易学思想 ii abstract wei-jin period is not only a rare troubled time of chinese history, but also a rare period of academically drastic change in chinese history. people who lived in this period suffered great pains. and being as intellectuals in this period, they suffered greater pains than any others and were more desperate, because they must face up to the pains of national division, political unrest, wars and vagrant life. and more importantly, they were required to respond to the troubled time in thoughts and answered the new questions put forward in this period. under the drive of this external reason, the academy of wei-jin period had an earthshaking change.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 classics were challenged greatly, and people didnt find ways of saving the troubled time from them, say nothing of getting mental console. therefore people moved their eyes to lao zhuang, and there appeared the fusion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and the revival of huang lao. yi-ology in this period was also influenced by thoughts of lao zhuang and had changed greatly from traditional symbol and mathematics to yi li-ology. wang bi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in this period. that is to say, if we talk about the yi-ology of wei-jin period, we probably refer to wang bi. the masters of yi-ology in this period paid their more attention to the dispute of ymbol and mathematics with yi li-ology. ruan ji who was the famous intellectual also had his own study of yi-ology, but he didnt focus on the dispute of ymbol and mathematics with yi li-ology but on the answer to the new problems with the more intuitive method. in his proficiency in zhou yi, ruan ji interpreted the causes of social unrest, the methods of saving the troubled time and how to save his own skin by elucidating the sixty four guas. according to him,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social unrest was the absence of holy sovereign. only by the holy sovereign could turn the tide. he also described the holy sovereign in detail. at the same time he put forward some means of save ones own skin, specifically iii being humble, being cautious and being moderate. he explained these means from the point of heaven way, and argued that people were good when obeyed the heaven way, and bad when disobeyed. if we saw wang bis zhou yi annotation as the response to the metaphysics, ruan jis proficiency in zhou yi was an more intuitive response. he attempted to answer the new problems by interpreting zhou yi, and maybe we have found the answers in his lines. facing up to the troubled time, he yearned for a holy sovereign to turn the tide. a an individual in the troubled time, he also put forward his own means of anchor of his life and spirit. key words: ruan ji; wei-jin; proficiency in zhou yi; thoughts of yi-ology 43 承 诺 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如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 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 文献资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成果。 作者签名: 20 年 月 日 承诺书 44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西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手段保存、汇编学位 论文。同意山西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协议。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20 年 月 日 引 言 1 引 言 阮籍(公元 210-263 年) ,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人。他生活 在社会极端动荡的三国时期。在曹魏时期,官至步兵校尉且任职较长,故而后世称 之为阮步兵。他的父亲阮瑜曾在曹氏手下做官, 晋书记载: “父瑜,魏丞相掾, 知名于世” 。 阮籍才华横溢。不仅有深厚的玄学功底,文学上亦有很深的造诣。鲁迅先生曾 说: “阮籍作文章和诗都很好” 。 不仅如此,他还懂音乐,会弹琴,是中国历史上少 有的多才多艺之文人。 阮籍是魏晋名士,正始之后,与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诸人, 共同进行“竹林之游” ,史称“竹林七贤” 。作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阮籍不仅创 作了大量的诗文,在文学上有突出的贡献,更为重要的是:他为魏晋时期思想界的 儒道融合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得一种新的世界观真正从文人的书案到了现实生活 中。魏晋时期,天下大乱,传统的儒家思想已经无法回答时代提出的新的问题。受 历史的局限,文人们一致将目光投向老庄,努力在儒道之间寻求某种平衡以回答时 代提出的新问题。起初,这种思考只是限于文人之间的清谈。但是阮籍的竹林之游 让这种思考一下扩散到了人们的现实生活中间。他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处世作风以 及那种看似逍遥的生活方式引发了人们对玄学的诸多思考。时至今天,阮籍的“越 名教而任自然”仍然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阮籍一生著作颇丰,流传至今的作品 有大人先生传 、 通易论 、 达庄论 、 乐论及咏怀诗八十二首等。其中通 易论是其流传至今的著作中唯一篇专门论述周易的文章,也是本文了解其易学思 想的主要材料。 魏晋时期,易学的发展发生了一个重大转折。即由传统的象数学转向了义理学, 这种思潮的代表人物是王弼。只要谈到魏晋时期的易学,就必然会提及王弼。阮藉 亦是当时有名望的知识分子,他亦对易学有所研究。在这种转型时期,阮藉的易学 又是什么样的?或者说:在思潮转型时期,必然有许多不同的声音。阮藉的易学便 是一种不同的声音。对阮藉的易学思想进行一种探索,更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易学 在魏晋时期的全貌。由于阮藉在诗文方面亦有很深的造诣,后人多重视其文学作品。 在哲学方面,后人也多重视其老庄思想。再者,一谈到魏易,必然想起王弼,故而 详说见晋书 阮籍传 ,中华书局,第 1359 页。 详说见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载而已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第 92 页。 阮籍易学思想研究 2 很少有人专门研究其易学思想。写阮藉的东西不少,而专门写阮藉易学思想的著作 及文章风毛麟角。本文试图将阮藉放在魏晋思潮及其历史背景中,针对通易论 对阮籍的易学思想进行一种探索。尽可能全面地将阮籍易学思想的方方面展现出来。 1 阮籍的基本易学观点 3 1 阮籍的基本易学观点阮籍的基本易学观点 周易 ,是一部具有神秘性的古书,历来就有许多争论,许多问题没有定论。 如:易是什么、八卦起源、重卦之人、周易的作者之类的问题。阮籍在其通易论 中亦提到了这些问题,不论正确与否,总是一家之言,亦或是魏晋时期人们对这些 问题的看法。 1.1 关于易者何也易者何也 “周易”一词,最早记载于左传 。如左传 庄公二十二年有“周史有以 周易见陈候者”的记载。对于这部书为什么叫做周易 ,历来是有争议的。郑 玄认为, 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孔颖达认为, 周易就是指周朝的易 经 。 阮籍认为, 周易乃上古圣贤之妙语,是天地万物之所以如此的总原则、总 纲领。她囊括了人世间的方方面面,亦可以明了人世间之吉凶祸福。其在通易论 中关于何为易的描述有四:第一, “易者何也,乃昔之玄真,往古之变经也” 。第二, “易之为书也,覆焘天地之道,囊括万物之情” 。第三, “易之为书也,本天地,因 阴阳,推盛衰,出自幽微以致明著” 。第四, “易,顺天地,序万物,方圆有正体, 四时有常位,事业有所丽,鸟兽有所萃,故万物莫不一也” 。从阮籍的这些描述中可 以看出,他着重从周易的功用上来回答这个问题。 1.2 关于八卦起源关于八卦起源 关于八卦的诸多问题,阮籍亦提出了很多观点。 第一,他认为,八卦乃上古第一圣人伏羲所创。他认为伏羲是上古第一个圣人, 是“天地一终”之时的圣人。在上古时期,人类还处于蒙昧状态。伏羲看到当时“人 物憔悴,利用不存,法制夷昧,神明之德不通,上古之情不类” ,于是创造了八卦。 第二,他对八卦的作用作了夸大的解释,认为是八卦让这个世界有了秩序,而 且人们正是按照这种秩序生活,才有了文明的成果。也就是说,先有了八卦,后有 了文明。首先,在八卦产生之前, “人物憔悴,利用不存” 。其次,八卦产生之后, 世界有了秩序。所以他说: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分阴阳,序刚柔,积山泽,连 水火,杂而一之,变而通之,终于未济” 。 第三,人们通过八卦的启发进一步认识了世界。所以他说: “是以天地象而万物 形,吉凶著而悔吝生,事用有取,变化有成,南面听断,向明而治,结绳而为网罟, 致日中之货,修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皆其所” 。 详说见周易概论 ,巴蜀书社,第 1 页。 阮籍易学思想研究 4 第四,他还利用观象制器说来夸大八卦的作用。他说: “后世圣人观而因之,象 而用之” 。 第五,圣明的君王都是依照八卦的启发来治理天下。他说: “黄帝、尧、舜应时 当物,各有所取,穷神知化,述则天序” 。 阮籍还认为,将八卦重为六十四卦的人也是伏羲。他在通易论中说: “伏羲 氏当天地一终,值人物憔悴,利用不存,法制夷昧,神明之德不通,上古之情不类, 于是始作八卦。引而伸之,觸类而长之,分阴阳,序刚柔,积山泽,连水火,杂而 一之,变而通之,终于未济,六十四卦尽而不穷” 。关于重卦之人,历来有诸多不同 的说法,没有定论。王弼亦认为是伏羲重卦,郑玄认为是神农,司马迁、班固认为 是文王,还有人说是大禹。究竟谁是重卦之人已无从考证。 但从阮籍和王弼的观点 来看,魏晋时期的文人们大概都认为重卦之人是伏羲。 1.3 关于周易作者关于周易作者 关于周易的作者,历来都认为不是作于一人,阮籍亦持此种观点。他认为, 伏羲重卦之后,后世圣人在卦上又附上了文字。此种文字在夏代、商代就有,只是 到了周代这种文字失传。于是,文王重新为六十四卦写了卦爻辞。他说: “伏羲氏布 演六十四卦之变,后世圣人观而因之,象而用之。禹汤之经皆在而上古之文不存, 至乎文王,故系其辞,于是归藏氏逝而周典经兴” 。可见,在阮籍看来,传说中的连 山 、 归藏亦有六十四卦,只是与周易的卦爻辞不同而已。 详说见周易概论 ,巴蜀书社,第 3 页。 2 阮籍的卦序思想 5 2 阮籍的卦序思想阮籍的卦序思想 阮籍在其通易论中对六十四卦作了精辟的概括,并按照六十四卦的顺序依次 展开。阮籍对六十四卦的解释,基本没有脱离序卦的影响。其中有些卦依然继 承沿序了序卦的观点。如乾 、 坤 、 屯 、 蒙 、 小蓄等卦;有些卦在 序卦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引申、发展。如讼 、 师 、 泰 、 否 、 同人 等卦;有些卦则体现了阮籍独到的的见解。如需 、 比 、 蛊 、 临 、 大蓄 等卦。 他认为,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有其内在的规律,逻辑。这种内在的逻辑便是 时代的盛衰,每卦都暗含了时代盛衰之意义。于是,阮籍依照六十四卦之次序,分 别取各卦卦辞、爻辞、 彖 、 象之意并对其进行筛选,在序卦义的基础上有 继承、有引申、也有独到的见解。进而论述“先王” 、 “大人” 、 “君子”在不同的时 代中有什么作为,同时亦回答了“理想君王是什么样子”这个时代主题。 2.1 对序卦的继承 阮籍在对六十四卦的解释中, 有十九卦继承了 序卦 的观点。 包括 乾 、 坤 、 屯 、 蒙 、 小蓄 、 随 、 颐 、 恒 、 大壮 、 解 、 损 、 升 、 困 、 艮 、 渐 、 丰 、 旅 、 兑 、 小过等卦。 2.1.1乾 、 坤 序卦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可见, 序卦亦将此两卦解释为天地 之意。阮籍亦认为, 乾 、 坤 ,天地之意也。 乾 、 坤两卦是易之门户,乾为 阳、为刚健,坤为阴、为柔顺。阴阳相感相交而化生万物,这是易之基本思想。古 人看到看到大地上万物欣欣向荣,繁衍生息,离不开阳光、水、雪、风等,而这些 自然因素看起来又好像是天赐与的。故而又认为天地相交而万物生。于是, 说卦 有: “乾为天;坤为地”之说。阮籍亦取了此意,阮籍的“天地”非“自然的天地” , 而是象征两种对立的因素。它可以是:阴阳、山泽、水火、刚柔、上下、君臣等等 对立的事物。阮籍在文中多次应用了这种对立。如: “易之为书也,本天地,因阴阳, 推盛衰。 ”不仅如此,阮籍还认为这种对立是万物的基础。所以他说: “天地既设, 屯蒙始生。 ” 2.1.2屯 、 蒙 序卦曰: “ 屯者,物之始生也; 蒙者,蒙也” 。都有艰难之意。阮籍 亦认为, 屯 、 蒙 ,艰难、危险之意也。阮籍关于屯蒙两卦只用了两个字: “始生。 ” 阮籍在对六十四卦的解释中,并没有对贲卦作出解释,可能是在传抄中丢失了文字。 阮籍易学思想研究 6 是人类社会刚刚产生之意也。在人类社会产生初期,人的生存自然艰难,人的生存 环境亦是相当恶劣,生命随时都可能受到威胁,故而危险。 屯卦彖曰: “刚 柔始交而难生” ,阮籍直取此意。屯者,难也。 蒙卦彖曰: “山下有险,险而 止” 。阮籍正是从这两卦的彖中取义,故而他说: “屯蒙始生。 ” 2.1.3小畜 序卦曰: “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 。高亨先生将“畜”解为“积蓄” 之意。 阮籍亦认为, 小畜 ,积聚财富之意也。 关于小畜卦与履卦, 通易论中说: “原而积之,畜而制之” 。我认为, 这是传抄错误。阮籍的原话当为: “畜而积之,履而制之” 。 第一,从通易论全文的行文方法来看,阮籍试图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作六 十四卦的卦序。所以,每卦的卦名在行文中都有体现。如乾 屯 蒙等。既 使不体现原卦名,也必然有能代表某卦的词出现。如坤卦,阮籍说“天地既设” , 用一个“地”字,代表坤卦。依此而论, “原”字并不能代表履卦。且陈伯 君先生对 “原” 字作注曰: “ 尉氏县志 作履” 。 这就进一步证明, “原” 字当为 “履” 。 第二,从卦序上讲, 小畜卦当在履卦之前。若非传抄错误,那么,阮籍 为什么会把履卦放在小畜卦之前?序卦曰: “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 畜 。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 ” 。王弼的周易注也没有将履卦放在小 畜卦之前,可见,这并不是当时流行的卦序。从通易论的全文行文方式来看, 阮籍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重新作六十四卦的卦序,借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并没有标 新立异的意思。况且古人都有尊重经典习惯,很少有人会窜改经典。所以,阮籍没 有理由把这两卦的位置颠倒。 第三,从意思上讲, “原而积之,畜而制之”也是讲不通的。参考小畜卦与 履卦的卦爻辞及彖 、 象 ,我们很难将履卦与“积”联系起来。亦很难 看出小畜与“制”有什么联系。恰恰相反,若将其改为“畜而积之,履而制之” , 则完全可以讲得通(下文将对此论述) 。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阮籍的原话必为“畜而积之,履而制之” 。那么, 阮籍认为这两卦是什么意思呢?显然,畜,积聚之意也。 履卦卦辞曰: “履虎尾, 不咥人。亨。 ”意思是人踩在老虎尾巴上,老虎并没有咬这个人,所以吉利。尽管卦 辞说吉利,但毕竟还是踩了老虎尾巴,毕竟还是一种危险的行为。所以,必须制止 这种行为。且阮籍说“畜而积之,履而制之,是以上下和洽” 。积聚财富,制止不当 详说见周易大传今注 ,齐鲁书社,第 480 页。 2 阮籍的卦序思想 7 的行为,所以上下和洽。故而,履,制止之意也。 2.1.4随 序卦曰: “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 ” 。有追随的意思。高亨先生将“随” 解为“追随”之意。 阮籍亦认为,随,追随之意也。是臣民追随有德的君王。 阮籍在豫卦中说“明圣又兴” ,这里的明圣是有德的君王。当有德的君王出 现,国泰民安之时,天下臣民自然都去追随。所以,阮籍说“于是万物服从,随而 事之” 。显然, 随 ,在这里是追随之意。 2.1.5颐 序卦曰: “ 颐者,养也” 。阮籍亦认为, 颐 ,养活之意也。这里的养活, 是指君王养活臣民。从卦象上分析, 颐卦只有初爻和上爻为阳爻,二到五爻都是 阴爻。初上两爻正可象嘴唇而中间四爻可象牙齿,有用牙齿咬合之意,又可象吃东 西。人靠吃而活命,所以又可引申为养活的意思。从卦辞上分析, 颐卦卦辞曰: “观颐,自求口实” 。意思是,看到别人口中有物,吃东西,需要自己去找食物,而 不是羡慕。亦与吃莱西有关,还可引申为养活的意思。 彖曰: “养正则吉也” 。意 思是所养之人如果是正直之人,是贤人,则吉利。阮籍正取了“养活”之意,并支 持了“养正则吉”的观点。不仅如此,他还反对养不正直之人,养恶人。所以他说 “养善反恶” 。 2.1.6恒 序卦曰: “ 恒者,久也” 。阮籍亦认为, 恒 ,永恒之意也。指阴顺从阳, 柔顺从刚等,是天地间永恒之道。 彖曰: “ 恒 ,久也。刚上而柔下” 。 恒卦上卦为震,下卦为巽。震为阳 卦,巽为阴卦。阳为刚,阴为柔,所以有“刚上而柔下”之象。在八卦中,乾为纯 阳之卦,象天,象君;坤为纯阴之卦,象地,象臣。天在上地在下、臣顺从君乃永 恒不变的事实。阮籍亦取了此义,他认为刚上柔下,柔顺从刚是永恒的道。所以, 他说: “柔以承刚,久其类也” 。显然, 恒在这里是永恒的意思。 2.1.7大壮 序卦曰: “物不可以终遯,故受之以大壮 ” 。高亨先生将其解为“盛壮” 之意。 阮籍认为, 大壮 ,强大之意也。这里的强大是指国家的强大。 大壮卦 上卦为震,下卦为乾。 说卦曰: “震,动也;乾为天,天道刚健” 。震上乾下则是 详说见周易大传今注 ,齐鲁书社,第 481 页。 详说见周易大传今注 ,齐鲁书社,第 483 页。 阮籍易学思想研究 8 动而刚健之象。所以, 彖曰: “刚以动” 。 “刚以动”则刚强而有力,有强大的意 思。如:国君刚强而有力则臣民服从、国家强大;三春阳气刚强而有力则万物生长。 阮籍亦取了“强大”的意思,所以他说: “上隆下积,刚动大壮” 。 2.2.8解 序卦曰: “ 解者,缓也” 。困难解除则缓,故而此处又有解困之意。阮籍 亦认为, 解 ,解困之意也。指从困境从解脱。 解卦上卦为震,下卦为坎。 说 卦曰: “震为雷,坎为水” 。上震下坎则有雷雨并作之象。按照四季交替的自然规 律来看,春季开始才会雷雨并作。冬三月气候寒冷,万物不生而陷入了困境。春季 来临,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一片生机。万物从冬季的困境中解脱。所以彖曰: “天地解而雷雨作” 。阮籍正是取了“解困”之意,因此他说“乖离既解” 。 显然, 解在这里是解困的意思。 2.1.9损 序卦曰: “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 ” 。损在这里有损失、削弱之意。阮 籍亦认为, 损 ,削弱之意也。 损卦上卦为艮,下卦为兑。 象传常将艮比作 贵族(如: 谦卦、 剥卦) ,将兑比作平民(如: 随卦、 革卦) 。于是, 艮上兑下则象征贵族在上而平民在下。自古以来,皇帝是最大的贵族。平民要给其 交赋税、服徭役,要受其剥削。这样,平民就越来越穷,平民的实力越来越被削弱。 阮籍正是取了“削弱”之意。他认为,削弱和增强是有一定规律的。人应当应时而 动,该削弱则削弱,该增强则增强。所以他说: “损益有时,察以主使” 。显然, 损 在这里是削弱的意思。 2.1.10升 序卦曰: “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 ” 。 升在这里有上升之意。 阮籍亦认为, 升 ,上升之意也。指事物不断进步。 升卦上卦为坤,下卦为巽。 说卦曰: “坤为地;巽为木” 。上坤下巽则是地中有木之象。木在地中则要生根、 生长、不断地上升。故而他说“升而不已” 。 2.1.11困 序卦曰: “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 ” 。 困在这里有困境之意。阮 籍亦认为, 困 ,困境之意也。指事物的发展陷入了困境当中。 困卦上卦为兑, 下卦为坎。 说卦曰: “兑为泽;坎为水” 。上兑下坎则是泽中有水,泽本为湿土, 泽中有水则是泥潭。人陷泥潭之中则不能自拔,故而有困境之象。阮籍在此处似乎 “乖离”是接着睽卦而说的,出自序卦 ,有离散之意,亦可引申为困境。 2 阮籍的卦序思想 9 并未提到“困境”之意。但是,将升卦和困卦放一起,正好体现了易传 的一个哲学思想否极泰来。 升卦有上升的意思, “升而不已”可引申为不断 进步。然而,事物的发展不会永恒地处在一种状态,它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故而 阮籍说: “升而不已,届极及下” 。事物不断进步的状态发展到极端,则会陷入困境。 所以, 困在这里是困境的意思。 2.1.12艮 序卦曰: “ 艮者,止也” 。阮籍亦认为, 艮 ,静止之意也。从象上分析, 艮卦上、下卦皆为艮。 说卦曰: “艮为山” 。 艮卦有重山之象。山高大而 静止,山上再有山(重山)则更体现了静止而不动之象。阮籍接着震卦讲, 震 卦有动之意,故而阮籍在艮卦开始讲: “动不可终” ,是对震卦的承接。 艮 卦有静止之意,但静止状态不能永恒不变。静止要适其时,时机适宜静则静,时机 适宜动则动。动极而静、静及而动,动静不失其时,此为宇宙自然运行之法则。前 卦( 震卦)讲动,此卦( 艮卦)讲静,此正符合“动极而静”之法则,是应 时而止。故而阮籍说: “动不可终,故应而行” 。显然, 艮在这里是静止的意思。 2.1.13渐 序卦曰: “ 渐者,进也” 。阮籍亦认为, 渐 ,进步之意也。 渐卦上 卦为巽,下卦为艮。 说卦曰: “巽为木;艮为山” 。上巽下艮可象木在山上。木在 山上则生长,不断长大。有缓慢进步的意思。 象传常将山比作贤人(如: 蛊 卦、 大畜卦) ,将巽比作谦逊之德(如: 蛊卦、 小畜卦) 。故而,山上有木 可象贤人有谦逊之德。且说卦曰: “艮,止也” 。上艮下巽又有逊而静止之象。 君子谦逊而静止则能坚守正道,不骄不躁。阮籍正是取了此义,他认为人能具备这 样的德性,则自然处在不断的进步当中,亦能得到应有的地位。故而他说: “渐以进 之,为人求位,君子之欲进者也” 。 2.1.14丰 序卦曰: “ 丰者,大也” 。阮籍亦认为, 丰 ,大之意也。 彖曰: “丰, 大也” 。阮籍直取此意。阮籍在上卦( 归妹卦)中强调了“归顺”之意。认为阴 顺从阳、臣顺从君、妻顺从夫是天地宇宙运行的法则。在此卦( 丰卦)中,他进 一步强化了这种思想,认为阴顺从阳是至高无上的大道,并用丰卦之意(丰, 大也。 )来形容这种思想。故而他说: “归而一之,专而一之,阳德受之,道丰大也” 。 显然,阮籍在这里取了大的意思。 阮籍易学思想研究 10 2.1.15旅 序卦曰: “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 ” 。阮籍亦认为, 旅 ,居无定 所之意也。 序卦论丰 、 旅两卦的顺序曰: “ 丰者,大也。穷大必失其居, 故受之以旅 ” 。显然, 旅在这里是居无定所的意思。阮籍正是取了此义。不过 他联系实际,用事实来阐述了这一观点。他认为,士大夫有人追随故而身边常常有 许多人。但这些人穷奢极欲,不修德以致于丧失了自己的爵位。更有甚者,流离失 所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故而他说: “贤人君子,有众乃成其大也。穷侈丧大夫之位, 群而靡容,容而无所” 。由此不难推断,阮籍反对穷奢极欲。或者,当时的士大夫阶 层过的就是这种生活,无所事是,聚众取乐。阮籍对这种生活状态作了一种批判。 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时(作通易论之时)的阮籍还是积极向上的,正如晋书 所描述的那样: “本有济世志” 。此时的他,还没有走向“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那种 状态。 2.1.16兑 阮籍认为, 兑 ,喜悦之意也。 序卦曰: “兑,说也” 。 彖曰: “ 兑 ,说 也” 。与序卦相同。说,多被训为悦。阮籍直取此义,他认为,君王当有使发喜 悦之德。君王能够使民喜悦,则能进一步教化百姓。百姓得到教化则天下大治,正 是“顺天应人”之象。 2.1.17小过 序卦曰: “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 ” 。 小过在这里有过失、 灾祸之意。阮籍亦认为, 小过 ,灾祸之意也。 小过卦卦辞曰: “可小事,不可 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筮遇此卦,可以为小事而不可以为大事。 飞鸟在空中鸣叫,飞在下方则人能听见,飞在上方则人听不见。若飞的高度适宜, 则所占问之事吉利。故而阮籍说: “小过下泰,不宜于上” 。 小过卦上卦为震,下 卦为艮。 说卦曰: “震,动也。艮,止也” 。上震下艮则是山上有东西动,可以引 申为鸟在山上飞动。故而阮籍说: “下止上动,有飞鸟之象焉” 。 小过卦初六爻辞 曰: “飞鸟以凶” 。上六爻辞曰: “飞鸟离之,凶” 。爻辞描述的都是对飞鸟的不利之 象。故而阮籍说: “初六坎之,上六离体,飞鸟以凶,是以灾眚也” 。从阮籍对小 过卦的全部描述来看,他在这里主要是讲小鸟的不利处境。所以, 小过在这里 应当是灾祸的意思。 2.2 对序卦的引申 2.2 对序卦的引申 阮籍在对六十四卦的解释中,有二十八卦引申了序卦的观点。包括讼 、 2 阮籍的卦序思想 11 师 、 泰 、 否 、 同人 、 大有 、 谦 、 豫 、 观 、 噬嗑 、 剥 、 复 、 无妄 、 坎 、 咸 、 遯 、 晋 、 家人 、 睽 、 姤 、 萃 、 革 、 鼎 、 归 妹 、 节 、 中孚 、 既济 、 未济 ,在这二十九卦中,阮籍并没有简单用序卦 的观点,而是在序卦义的基础上作了引申。 2.2.1讼 序卦曰: “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 ” 。 讼在这里有争论之意。阮籍 亦认为, 讼 ,争论之意也。然而阮籍对“争论”的态度与讼卦本身对争论的 态度还是存在着一些区别。 讼卦对争论的态度是否定的,而阮籍对争论的态度则 是肯定的。 讼卦卦辞曰: “中吉终凶。 ”意思是中间比较顺利,但结果凶险。 彖 曰: “上刚下险,险而健, 讼 。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 ” 讼卦上卦为乾,乾有刚健之意,下卦为坎,坎有陷之义。刚正之人陷入困境, 处于危险之地,则不会选择隐忍,而是争论。尽管中间比较吉利,但那只是因为阳 爻得位。终究会凶险,是因为讼本身就是一种失败。可见, 讼卦本身是强烈反对 争论的,并且认为争论无所谓成功。而阮籍则不同,阮籍认为,争论是“立义”的 前提。只有进行争论,才能明白事与非、正与邪。此处的“义” ,应该就是儒家的义, 因为阮籍对下一卦的描述是“师以聚众。 ”聚众即是为了打仗或者建立政权,而打仗 或者建立政权都必需有一个正义的口号。既然通过争论才能明白什么是正义,那么 争论也就是必要的, 是有意义的。 可见, 阮籍对争论是持肯定态度的。 所以他说: “讼 以立义。 ” 2.2.2师 序卦曰: “ 师者,众也” 。阮籍亦认为, 师 ,聚众之意也。但此处的众 并非指人多,而是指百始、人民,是针对统治者而说的。 师卦彖曰: “刚中 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 ” 师卦六爻只有第二爻为阳爻,其余 五爻均为阴爻,二爻属阳而居中,故而“刚中而应” ; 师卦上卦为坤, 说卦曰: “坤,顺也” 。下卦为坎, 说卦曰: “坎,险也” 。故而“行险而顺” 。意思是大人 身居正位,上下之人皆应和之,虽然行动艰险,但还是比较顺利。以这种德行来治 理天下,百姓都服从他、追随他。阮籍对下一卦的描述是“比以安民” ,出现于“聚 众”之后。可见,这里的众是指百始。且阮籍认为“聚众”的前提是正义,因为对 前一卦的描述是“讼以立义” 。总之,阮籍对师卦的理解不只是聚集众人那么简 单。而是说圣明的君王要用一颗正义的心来获取百姓的信任、追随。 阮籍易学思想研究 12 2.2.3泰 序卦曰: “ 泰者,通也” ,指天地间阴阳二气相交相感,万物欣欣向荣的 状态。阮籍将此义作了引申,他认为, 泰 ,和睦之意也。但阮籍这里的和睦,并 非泛泛的人与人之间的和睦,而是指君臣和睦,君臣一心。这里的和睦,亦有家国 天下兴旺发达之意。阮籍在其对泰卦的描述中引用了象中之言: “裁成天地 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 象的意思是说,天地相交,万物自生且有欣 欣向荣之象,故而叫泰 。圣明的君王观此卦象,则顺从天地的规律,辅助天地的 意愿, 近而带领人民过上好的生活。 显然, 这里描述的景象是国泰民安。 阮籍说: “是 以上下和洽, 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顺其理也” 。从这句话体现 了一个思路,即上下和洽则国泰民安,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那么,这里的“上下” 又是指谁呢?泰卦上卦为坤,坤代表臣;下卦为乾,乾代表君。 彖曰: “上 下交而其志同也” 。从卦象上看,臣在上,君在下,则上知下,下亦知上,君臣同心 之意也。君臣和洽,然后国泰民安,正如阮籍所说,顺其理也。 2.2.4否 序卦曰: “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 ” ,指阴阳二气隔绝,不能相交。 阮籍将此义作了进一步引申,他认为, 否 ,无序之意也。阮籍在否卦中,不 仅讲了卦象上的无序,亦讲了政治上、君臣之间的无序。他说: “刚柔不和,天地不 交” 。 否卦上卦为乾,乾为天,为刚且有向上之意;下卦为坤,坤为地,为柔且 有向下之意。天在上而不向下,地在下而不向上,天气上升而地气下沉。所以,天 地不交,刚柔不和。他说: “先王既殁,德法乖易,上陵下替,君臣不制” 。这里的 先王是谁不好说。但是他肯定是指一个有德的君王,这个有德的君王不在了,于是 就出现了无法无天、君臣不和、上下争斗的场面。如果用一个字来开容这种场面, 那就是“乱” 。天下大乱,无君无臣,故而是一种无序的状态。所以, 否在这里 当为无序之意。 2.2.5同人 序卦曰: “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 ” 。高亨先生说: “人处否则思 泰,思泰则同人,以争取人之协助” 。 可见,这里的同人有争取与人同心同行 之意。阮籍在此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引申,他认为, 同人 ,明辨是非之意也。阮 籍用“是以”二字引出对同人卦的描述。他说: “是以君子一类求同,遏恶扬善” 。 可见,君子求同是因为否之无序,其目的是要遏恶扬善。 否卦描述的是一个 详说见周易大传今注 ,齐鲁书社,第 481 页。 2 阮籍的卦序思想 13 天下大乱,上下争斗的场面,天下善恶不分,是非不明,所以君子要遏恶扬善。因 此,同人之意当为明辨是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遏恶扬善。 同人卦象曰: “天与火, 同人 ,君子以类族辨物” 。 同人卦上卦为乾,下卦为离。 说卦曰: “乾为天,离为火” 。故而曰“天与火” 。 象传将天比作君王,将火比作人明察, 所以其卦象便是君王能明察秋毫,通过分析归类的方法来认识事物。所以,阮籍之 意当为明辨事非。 2.2.6大有 序卦曰: “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 ” ,这里有“大、多”之 意。阮籍认为, 大有 ,昌盛之意也。是国家昌盛,社稷昌盛之象。阮籍说: “是以 君子一类求同,遏恶扬善,以致其大” 。从圣人明察秋毫,到遏恶扬善,再到以致其 大,这种“大”必然是国家昌盛,社稷昌盛之意。 2.2.7谦 序卦曰: “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 ” ,这里有谦逊之意。阮籍认为, 谦 ,公平之义也。这种公平是指社会公平。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之意。阮籍说: “谦而光之,裒多益寡” 。其“裒多益寡”源于谦卦之象 。 象曰: “地中 有山。 谦 。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 谦卦上卦为坤,坤为地;下卦为艮, 艮为山,故而曰: “地中有山” 。地卑而山高,地柔而山刚,地中有山是内高而外卑, 内刚而外柔。此卦象正可象征谦谦君子,所以此卦名为谦。且山势高而地势低,有 不公平之意。所以君子观此卦象之后要均社会财富,以求公平。显然, 谦卦在这 里,是公平的意思。 2.2.8豫 序卦曰: “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 ” ,这里有安乐之意。阮籍亦认 为, 豫 ,安乐之意也,但这里的乐是国泰民安之乐。 豫卦上卦为震,下卦为坤。 震为雷,坤为地,所以阮籍说“雷出于地” 。 说卦曰: “震为龙” 。在中国,龙似 乎是皇帝、权威的代名词。所以阮籍接着说: “于是大人得位,明圣又兴” 。有了圣 明的君主,则天下大治,国家安定。所以, “先王作乐荐上帝,昭明其道以答天贶” 。 在这里,阮籍描述一幅国泰民安的景象。 2.2.9观 序卦曰: “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 ” ,这里有观看之意。阮籍在此义 的基础上作了引申,他认为, 观 ,视察之意,是君王巡视邦国,体察民情的意思。 观卦象曰: “风行地上, 观 ,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 观卦上卦为巽, 阮籍易学思想研究 14 巽为风,下卦为坤,坤为地,所以说“风行地上” 。 象传常将风引申为德教,所 以,风行地上又有全国各地大兴德教之意。圣明的君王观此卦象,从而巡视其国, 体察民情,大力推行德教。阮籍亦取了这个意思。他说: “大观天下,是以先王省方 观民、设教、仪之以度也。显然, 观在这里是视察的意思。 2.2.10噬嗑 序卦曰: “嗑者,合也” ,仅指张合之意。阮籍在此基础上作了引申,他认 为, 噬嗑 ,深思之意也,是指君王对国家律法的深思。王弼说: “噬,齿也。嗑, 合也” 。 噬嗑,则是用牙齿咬的意思。用牙齿咬,即是口中含着某个东西而咀嚼, 细细品味。用它来比喻事,则是人心中有事但又不慌不忙,气定神闲地思考。阮籍 说: “包而有之,合而含之” 。将东西放在嘴里,合上嘴,但又不咽下去,正是咀嚼、 品味、思考的意思。阮籍还说: “先王用之以明罚勒法” 。此处的“之”指代思考。 圣明的君王观此卦象之后,对自己国家的律法深思熟虑,仔细思考其利害得失。然 后制定律法,赏罚分明,依法治国。所以,此处的噬嗑是深思熟虑的意思。 2.2.11剥 序卦曰: “ 剥者,剥也” ,这里是指装饰物的剥落。阮籍认为, 剥 ,衰 落之意也。 剥卦彖曰: “剥也,柔变刚也” 。 剥卦只有第六爻为阳爻,其 余五爻全是阴爻。阴爻之势强而阳爻之势弱,且阴爻象征柔而阳爻象征刚。阴柔的 势力足以改变刚强的势力,所以是“柔变刚” 。显然,此卦中阴盛而阳不足。正如冬 季,阴气最盛而阳气最衰,阴气制服了阳气,万物不生,一幅衰落的景象。阮籍说: “自上乃下, 贵复其贱, 美成享尽” 。 这里描述的是所有的富贵之人都变的贫穷不堪, 容华富贵享尽。显然,是衰落的意思。 2.2.12复 序卦曰: “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 ” ,这里有反复交替之意。阮籍认为, 这种反复不仅体现在自然界中,亦体现于人事之中。阮籍在对复卦的描述中引 用了象中之言: “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 象的意思是说: 天地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阴阳反复、此消彼长。日月星辰,雨雪霜 露、四时动作、昼夜交替,无不遵循此规律。夏至与冬至之间就是一个阴阳此消彼 长的过程。夏至阳气最盛,达到顶峰,阴气开始初生、渐长,阳气开始衰落、渐消; 到了冬至,阳气已经衰落到极点,阴气最盛,达到顶峰,于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