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烘炉方案一、混合炉概述混合炉主要用来混合各种品位的原铝,获得一定化学成分的铝液,并可以进行适当精炼、调温、静置、可溶化少量冷料。40吨混合炉主要由炉体、控制柜和热电偶等部分组成。炉体由炉外壳,炉衬和加热装置等组成,并设置由3个炉门组合的整体式大炉门和1个入铝口、4个出铝口.40吨混合炉利用硅碳棒辐射加热, 40吨混合炉沿炉长分三区配置电热元件,每区在炉子侧墙上方设有一只测温热电偶。40吨混合炉外型箱式,熔池呈槽型,外壳由钢板和型钢焊接制成,能够承受热应力和机械应力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刚性和气密性。炉体采用浇注料与耐火砖复合炉衬,内衬熔池部位墙用高铝砖砌筑(高出液面线300mm)、防渗浇注料、硅藻土砖硅酸钙板、岩棉板组成;炉底由高铝砖(300mm)、防渗浇注料、轻质浇注料、硅藻土砖等组成;炉门坎上部侧墙为粘土砖、硅藻土砖、硅酸钙板等组成;炉顶由轻质浇注料现场浇注及蛭石粉组成。此内衬材料的选用和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熔池侧墙、炉底和炉顶工况及载荷变化的不同,分别作了针对性设计,不但避免了铝液的死角而且满足混合炉耐热、抗蚀、加热的要求。加热元件布置于炉顶。炉子一大侧面设有添加精炼剂、复盖剂、重融固态铝和搅拌、扒渣等用途的大炉门(由3个炉门组成),炉门为电液驱动,3个炉门可以分别升降打开,也可以同时打开形成1个整体大炉门;在炉子的一端面墙上设有一个受料系统。在炉体另一侧(炉门对过)设置4个出铝口,精炼合格后铝液经炉子出铝口流出炉外进行铸造。电气控制系统电气主回路采用智能温控仪表触发可控硅自动对炉温进行精确控制,具有PID自整定功能,并且设有炉温自动记录(采用中长图记录仪)、超温声光报警及断电保护装置。二、混合炉主要技术参数1、额定电压:380V2、频 率:50Hz3、相 数:3相4、额定功率:900kw5、炉膛温度:90010506、铝液入炉温度:8909507、铝液铸造温度:6907108、使用寿命:3000炉次(正常生产维护条件下)9、每炉有效浇注能力38t10、加热区数:3 区11、加热元件:硅碳棒12、接线方式:Y13、熔池尺寸: 8500X3000X850mm14、外形尺寸:( LWH)1014849746100mm15、公称容量:40(110%)t16、炉 料:电解铝原铝液(温度890950)17、最大冷态金属加入量:20%18、扒渣方式:大面机械扒渣19、出铝口:4个20、熔化率:1t/h21、650-820升温速率 :30/h22、铝液抬包容量: 11t23、单台炉采用4个氮化碳化硅一体式流口,每个流口使用时间大于1年。一、 混合炉烘炉前检查1. 混合炉电气安装结束符合厂家的要求。2. 检查混合炉炉内砖缝、熔池部分、炉眼砖、溜道、外壳钢结构、炉顶锚固件、浇注料均完好达到设计要求。3. 检查混合炉控制电柜主回路,使用1000V摇表测试接地电阻并做好记录。并检查各仪表是否完整,读数是否符合要求。4. 检查硅碳棒及软连接带安装是否合适,接线螺丝是否紧固。防护罩是否安装完好。5. 检查炉体接地应良好,安全有效。6. 检查主回路两端接线螺栓是否紧固可靠。7. 检查炉门液压系统及升降装置是否动作正常可靠。8. 检查热电偶连接可靠,是否准确指示炉温。9. 检查连锁保护装置动作是否灵敏可靠。10. 检查配电柜内无杂物、灰尘、门是否关闭。11. 工器具齐全,随时可使用。12. 炉前通道畅通、场地平整、灯光充足。13. 炉前消防设施齐全,并投入使用。14. 各辅助设施均已达到待用状态。15. 各专业人员均已到场,分工明确。16. 应急防护用品齐全投入使用。17. 炉底照明已完善,出入畅通。18. 检查电缆沟电缆完好,处于待用状态。19. 检查炉眼处于开启状态。20. 混合炉具备烘炉条件。二、 烘炉升温曲线表混合炉升温控制曲线序号T始-T终保温时间调温时间炉门状态1室温5013小时11月1日8:0011月1日21:00炉门打开25010013小时11月1日21:0011月2日10:00炉门打开3100150120小时11月2日10:0011月7日10:00炉门打开415020015小时11月7日10:0011月8日1:00炉门打开520025015小时11月8日1:0011月8日16:00炉门打开625030072小时11月8日16:0011月11日16:00炉门打开730035015小时11月11日16:0011月12日7:00炉门打开835040015小时11月12日7:0011月12日22:00炉门打开9400450120小时11月12日22:0011月17日22:00炉门关闭1045050010小时11月17日22:0011月18日8:00炉门关闭1150055010小时11月18日8:0011月18日18:00炉门关闭1255060072小时11月18日18:0011月21日18:00炉门关闭1360065010小时11月21日18:0011月22日4:00炉门关闭1465070010小时11月22日4:0011月22日14:00炉门关闭1570075060小时11月22日14:0011月24日2:00炉门关闭1675080020小时11月24日2:0011月24日22:00炉门关闭1780085034小时11月24日22:0011月26日8:00炉门关闭注:烘炉时间624小时,合计26天,根据升温曲线表严格操作,做好升温记录。三、 烘炉中的检查、调节1. 检查各仪表、热电偶显示准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 混合炉炉衬、熔池、外壳、炉顶无严重裂缝;炉眼砖完好。3. 控制柜内各元件工作正常。4. 硅碳棒完好无断裂,各连接部位完好。5. 炉门开启后,处于正常状态。6. 液压系统有无跑冒滴漏现象。四、 烘炉人员安排及要求1. 烘炉期间必须24小时有人监护,勤检查、勤分析、勤看护;保证烘炉正常运转。2. 共安排12人,分三个班进行倒班每班4人,炉前2人配电室2人对混合炉升温进行监护,有问题及时汇报并做好记录。3. 配电室两人负责调温和监测各仪表,并每30分钟对各区温度表读数做一次记录。并观察控制柜整体工作情况。4. 炉前两人负责对混合炉炉体、外部线路、硅碳棒进行监测,有问题及时汇报并做好记录。5. 炉子通电启动后必须严格按升温曲线进行调温。保持升温速度小于50每小时。6. 烘炉期间炉门开闭状态严格按要求执行。五、 烘炉结束将设定温度调至750进行保温,将炉眼堵死,处于备用状态;整体状况符合使用要求。六、 烘炉中出现问题时应急预案(一). 混合炉起火应急预案 在烘炉过程中,如果混合炉顶部因液压推杆漏油等原因引发炉顶起火时,应立即启动本预案。1. 原因:.混合炉炉顶电缆线因高温着火。.电机上升极限到位导致油缸顶裂,漏油与电线接头打火着火。.配电柜因过载或线头打火着火。.硅碳棒连接处打火,引起着火。2.处理措施:.现场抢险人员应迅速联系动力人员,立即关闭混合炉全部电源。.确认断电后,抢险人员穿好劳保用品、用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对起火处进行灭火抢险。.及时通知检修人员,现场查看有无损坏元件,减少事故损(二).炉眼砖开裂或炉内砖裂纹应急预案1.原因:. 炉眼受外力撞击、震打。. 受热不均匀导致开裂。. 本身存在潜在质量问题2. 处理措施:断开电源,停止烘炉,联系厂家维修。(三)炉门卡滞应急预案1.原因:.液压缸不动作,造成卡滞。.链条、链轮上有异物卡滞不动。.炉门动作轨道卡滞。2.处理措施.检查液压缸排除故障。.保持链条、链轮无异物及时润滑。.调整炉门下降垂直方向。(四)控制柜仪表显示不正常 1.原因:.热电偶损坏或热电偶线损坏。.仪表接触不良或损坏。 .达到设定温度不断电或不送电。2.处理措施:.检查更换热电偶及线路测量。.检查仪表线路或更换仪表。.对设定温度重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防疫安全教育课
- 亲子团建咨询活动方案
- 药品安全科普培训课件
- 咨询机构招标方案
- 教育类营销策划方案
- 民用建筑平面方案设计
- 自流深井施工方案
- 网络数据安全项目发展计划书
- 应急预案报审表
- 青海防撞栏杆施工方案
-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4000字范文
- 肾病(血透)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考核试题
- 卫生部妇产科诊疗规范及指南
- 译林版五年级上册英语Unit 4《Hobbies》单元话题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含答案)
- 应变片测试技术
- 《古陶瓷修复》课件-3.1.3 瓷器文物病害种类和性质
- 篮球比赛记录表
- 变电站主辅设备监视及一键顺控课件
- 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情景剧《满江红》台词剧本完整版
-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 亲子餐厅设计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