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蓝田吕大防是北宋时期的宰相和“蓝田四吕 之一,然而,学术界对其本人和作 品并没有像对“蓝田四吕 中其他三人那样重视。本文主要涉及吕大防本人的生平与作 品的流传情况两个重要方面:首先,在个人生平方面,本文将以年谱的形式考证吕大防 的家世背景、家庭成员、仕宦生涯、家居生活以及他因党争多次被罢官的复杂内幕,还 原了这个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其次,本文还重点研究了吕大防的作品流传情况,对其 作品进行辑佚是其中的重点。笔者翻阅了众多史书,如续资治通鉴长编、编年纲目 备要、宋史、通鉴纪事本末、宋元学案、宋诗纪事、全宋诗、全宋文等, 并从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发现政目一书,该书是吕大防为政期间的政治笔记,但 已散佚,本文将对其进行辑佚。 关键词 吕大防,生平,年谱,“蓝田四吕 ,辑佚 n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l v d a f a n g ,o n eo ft h e ”f o u rl vi nl a n t i a n ”,w a st h ep r i m em i n i s t e rd u r i n g t h e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 b u th i sa c a d e m i cw o r k sa n dh i m s e l fw e r en o ta s i m p o r t a n ta st h eo t h e rt h r e e t h i sa r t i c l em a i n l yr e l a t e dt o t w oi m p o r t a n t a s p e c t s ,l v d a f a n g sl i f ea n dh i sw o r k so fs p r e d i n g f i r s t ,t h ei n d i v i d u a l s 1 i f e t h i sa r t i c l ew i l lr e s e a r c hh i sf a m i l yb a c k g r o u n d 、f a m i l ym e m b e r s 、h i s o f f i c i a lc a r e e r 、h o m e1 i f ea n dt h ec o m p l e x i t yo fi n s i d e rt h a th eh a db e e n d i s m i s s e df r o mo f f i c ec a u s e db yd i f f e r e n tp a r t i e s ,w h i c hr e s t o r e dt h et r u e c o l o r so fh i s t o r i c a lf i g u r e s e c o n d ,t h ea r t i c l ea l s of o c u s e so nt h es p r e d i n g o fl v sw o r k s i nw h i c ht h e i rw o r k sf o rl o s ti so n eo ft h ek e y ir e a dm a n y b o o k s 。s u c ha s “h i s t o r yo f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m i r r o rc o n t i n u e df o ral o n g 。“ “d y n a s t ym i r r o rc h r o n i c l ec a r tb e f o r et h eh o r s e “a n d “a l l - s o n g “a n d “t h ew h o l e s o n g “c h r o n i c l es o n g 。“。s o n g y u a nx u ec a s e 。“s i s t e r sp r o g r a mf o ry e a r st o p r e p a r e 。”a n ds oo n 。a n df r o mt h e ”m i r r o rf o ra i di ng o v e r n m e n tc o n t i n u e dal o n g s e r i e s ,”f o u n d ”p o l i t i c a lh e a d ”,ab o o kt h a ti sab i ga n t i l uf o r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d u r i n gt h ep o l i t i c a ln o t e s ,b u t l o s t ,t h i sa r t i c l ew i l l b ec o l l e c t k e y w o r d s l v d a f a n g l i f ec h r o n i c l e ”f o u rl v i nl a n t i a n ”c o l l e c t m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 究所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或其它 相关数据库。 霎主姜萎羹萎裹茎- 三荔釜指导教师签名:选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鞠i 2 4 指导教师签名:叁兰! 竺 多月,亩日 a 1 年5 玛c 赡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 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挑 1 年瑚喀日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吕大防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宰相,他与其兄吕大忠、其弟吕大钧、吕大临并称为“蓝 田四吕 。然而,他在学术界所受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如他的其他三位兄弟,人们之所以 并称他们为“蓝田四吕 ,也绝不是因为他们在学术界的成就不相上下,而是因为,他 们兄弟四人都是进士。要论学术成就及影响,他远远不及吕大临和吕大钧兄弟。要论在 理学界的声望,他也远远赶不上二人,这从宋史中的记载就可以看出,“大钧从张 载学,能守其师说而践履之。居父丧,衰麻葬祭,一本于礼。后乃行于冠昏、膳饮、庆 吊之间,节文粲然可观,关中化之 ;“大临字与叔。学于程颐,与谢良佐、游酢、杨 时在程门,号“四先生 。通六经,尤邃于礼。每欲掇习三代遗文旧制,令可行,不为 空言以拂世骇俗 。然而,我们并不能就此抹煞吕大防在文学与从政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目前学术界针对吕大防的研究还比较零散,不成系统,吕大防在文学领域中算不上 大人物,甚至连占有一席之地都很难,本文无意拔高夸大吕大防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和 价值。然而,笔者之所以认为吕大防在文学领域应该占有一席之地,是因为他编写的韩 吏部文公集年谱和杜工部诗年谱在当时形成了一种风气,虽然,他编写年谱的初 衷并不是进行文学创作,而是对历史人物进行史的记载,但是,客观上却为文学研究提 供了方便,并蔚然成风。自从宋神宗元丰七年( 1 0 8 4 ) ,吕大防编成韩吏部文公集年 谱、杜工部诗年谱以后,编纂个人年谱蔚然成风,到宋孝宗淳熙十年( 11 8 3 ) 为止, 一百年间,共出现了6 1 种年谱,从此,年谱成为传记体中独立的类别,至今不衰。但 是,作为年谱体例的开创者吕大防,至今却没有属于自己的年谱存世。( 民国时期,吕 民权曾做过吕大防年谱,但现在不知下落。) 所以,笔者将以年谱的形式对吕大防的生 平进行考述。 在其仕宦生涯中,吕大防虽然不像王安石、司马光那样有能够彪炳史册的政绩,但 是,在他从政的若干年中,几经宦海浮沉,为人耿直的他也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光 辉的一笔。虽然,他的吕汲公文录二十卷、文录掇遗一卷已经散佚,但从他散 见的传世的作品中仍旧可以看出来,其作品多为奏疏,诗歌仅占六首。虽然,由于各种 原因,我们已经无法见到吕大防的全部作品,也无法推断其作品中占大部分的是何种文 体,但是仅就其存世的作品我们也不难看出,在他从政的若干年中,他始终能直言上书, 政绩显著。然而,这种推断始终存有缺憾。所以,笔者在第二章重点将对吕大防的政 目进行辑佚的工作,进行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对以后的整理研究工作扫除障碍,铺 摘要 平道路。 2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吕大防生平研究 1 1 生平概述 吕大防,字微仲,其先汲郡人,后徙居京兆蓝田( 今陕西蓝田) 。宋仁宗天圣五年 ( 1 0 2 7 ) 生,宋哲宗绍圣四年( 1 0 9 7 ) 卒,年七十一。宋史卷三百四十第九十九 有吕大防传,甚为简略,还不足以窥其生平踪迹。吕大防,皇佑初进士及第,调冯 翊主簿、永寿令。迁著作佐郎,知青城县,韩绛镇蜀,称其有王佐才。入为盐铁判官。 英宗即位,改太常博士,命为监察御史里行。以争濮王称考,出知休宁县。神宗立,通 盘淄州。熙宁元年知泗州,为河北转运副使,召直舍人院。韩绛宣抚陕西,命为判官, 又兼河东宣抚判官,除知制诰。四年知延州,会环庆兵乱,落知制诰,以太常博士知临 江军。数月徙知华州,除龙图阁待制、知秦州。元丰初,徙永兴。居数年,知成都府。 哲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权开封府。迁吏部尚书。元祜元年,拜尚书右丞,进中书侍 郎,封汲国公。在位凡八年,宣仁后奔,出知颖昌府,寻改永兴军。未几,夺学士,知 随州,贬秘书监,分司南京,居郢州。绍圣四年贬舒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赴贬所途 中,卒于虔州信丰。着有杜工部年谱、韩吏部文公年谱、吕汲公文录二十卷、 文录掇遗一卷。 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来概括吕大防的为人: 就个人品性而言,宋史本传载,吕大防,“身长七尺,眉目清秀,声音如钟。自 少持重,无嗜好,过市不左右游目,燕居如对宾客,每朝会,威仪翼如,神宗常目送之。 叶梦德石林燕语卷十载,“吕丞相微仲,性沉厚刚果,遇事无所回屈,身干长大而 方,望之伟然。初相,苏子瞻草麻云:果毅而达,兼孔门三子之长;直大而方,得坤 一爻六二之动。盖以戏之,微仲终身以为恨”。尘史卷下“谐谑载,“丞相吕大防, 性凝重寡言。逮秉政,客多干祈,但危坐相对,终不发一谈。时人谓之铁蛤蜊。由 此可见,吕大防为人,性格淳朴寡言,“憨直无党”( 宋名臣言行录后集卷十三) , 沉稳持重,不苟言笑。 在为政方面,吕大防身处废除新法,回复祖宗旧制的复杂的元祜政局当中,他是如 何处理不同派别的关系的呢? 笔者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元祜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不同 派别。北宋中期,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实行了熙丰变法。元丰八年三月神宗死后,哲宗继 位,改元“元祜。由于哲宗年幼,神宗的母亲高太后摄政,而高太后对熙丰变法一贯 持反对态度,她重用司马光、吕公著等一大批对变法持反对意见的官员,同时排斥蔡确、 第一章吕大防生平研究 韩缜等支持变法的官员。于是,元祜时期就形成了以王安石为代表的革新派和以元祜执 政者为代表的守旧派两派,而后者内部又分为三党,分别是以程颐为领袖,朱光庭、贾 易等为羽翼的洛党;以苏轼为领袖,吕陶等为羽翼的川党;以刘挚、梁焘、王岩叟、刘 安世为领袖的朔党。吕大防在为政的这些年里,就是处于新旧党争和蜀、川、朔党争这 样双重党争之中的。但是,总的来说,吕大防为政的大多数时间里,还是以蜀、川、朔 为代表的守旧派占据上风的,而他们之间的争斗毕竟属于元祜党人的内部之争,其为政 的大方向还是一致的,所以,吕大防穿梭于三党之间,可以说还是游刃有余的。然而, 这一切都随着宣仁后的死而告终。宣仁后死后,以章悖为代表的革新派又重新被重用, 随着革新派的上台,首先遭到革新派猛烈打击的就是吕大防,虽然,他一直采取“调停 之策( 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三) ,但是,他还是先被夺了学士,后来又被贬为秘书 监,最后被贬为舒州团练副使,并死于途中。综观吕大防为政的时间里,虽然称不上政 绩卓著,但是,“大防为相,用人各尽其能,不事边攻而天下臻于富庶 。( 东都事略 卷8 9 吕大防传) 除此之外,还能显示出吕大防为政期间政绩的,要算以他的名字命 名的“吕公泉”了。 在学术方面,首先,吕大防与理学渊源很深。虽然其在理学史上的地位远远不及他 的三个兄弟( 吕大忠,字晋伯,大防兄。大钧,字和叔;大临,字与叔,皆大防弟,三 人皆为理学大宗) ,但是他对易学还是颇有研究的,“孔子所传十篇,为十二卷,至费直 分彖、象二传,附于经辞之后以便学者,今乾卦是也。后人又附爻象传文于当爻之下, 今坤卦以下是也。近世吕微仲尝正之为十二篇 【l j ;并着有周易古经二卷( 已佚, 但是,历代数目多有记载) 。其次,编写了杜工部年谱、韩吏部文公年谱,并使年 谱的创作在当时形成了一种风气,影响深远,直至今日。第三,主持镂刻九章算术, 绘刻长安城图。第四,从其现存的作品来看,其现存文6 9 篇,诗歌6 篇,残句3 句。 其文从创作体材上可分为奏议( 4 6 篇) 、论( 7 篇) 、札子( 2 篇) 、牒( 1 篇) 、帖( 1 篇) 、书( 1 篇) 、序跋( 6 篇,包括一篇后记) 、杂记( 3 篇) 、箴铭( 1 篇) 、碑志( 1 笸、 2 1 翩,o 1 1 1 四库全书经部易类易象义卷一。 1 2 l 奏议:古代再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类文章。它包括疏、表、对策、议对、封事等。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昭明文 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 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札子:辞海云:札子为古代公牍文的种,分为两类:一、用于发指示,或 称“堂帖”,宋代中书省或尚书省所发指令,凡不用正式诏命的称札子。诸路帅司向其部属发指令也用“札子”。二、 用于向皇帝或长官进言议事。序也作”叙”或称”引”,是说明书籍内容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 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书:一般指书信。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 的,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跋: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说明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 4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2 年谱 吕大防,字微仲。谥正愍。封汲郡公。 宋史卷三百四十:“吕大防字微仲,其先汲郡人。祖通,太常博士。父黄,比 部郎中。通葬京兆蓝田,遂家焉。元祜元年,拜尚书右丞,进中书侍郎,封汲 郡公。徽宗即位,复其官。高宗绍兴初,又复大学士,赠太师、宣国公,谥日 正愍。 宋仁宗天圣五年( 1 0 2 7 )一岁 吕大防出生于蓝田。 按:宋史卷三百四十记载,吕大防于宋哲宗绍圣四年死于贬途,终年七十一, 故其应生于仁宗天圣五年。 祖坟在蓝田县,是其父黄任比部郎中时所迁。 关中胜迹图志卷八:“吕通墓,蓝田县志在县北五里。宋吕黄,先汲郡人, 任比部郎中。父通,太常博士。黄,过蓝田,爱其山川风景,遂葬通于蓝田,因 家焉。生大忠、大防、大钧、大临。旧有墓十五,明成化十九年修。”( 四库全书 史部地理类) 宋仁宗天圣六年( 1 0 2 8 )二岁 宋仁宗天圣七年( 1 0 2 9 )三岁 宋仁宗天圣八年( 1 0 3 0 )四岁 宋仁宗天圣九年( 1 0 3 1 )五岁 宋仁宗天圣十年宋仁宗明道元年( 1 0 3 2 )六岁 宋仁宗明道二年( 1 0 3 3 )七岁 宋仁宗景佑元年( 1 0 3 4 ) 八岁 宋仁宗景佑二年( 1 0 3 5 )九岁 宋仁宗景佑三年( 1 0 3 6 ) 十岁 宋仁宗景佑四年( 1 0 3 7 )十一岁 宋仁宗景佑五年宋仁宗宝元元年( 10 3 8 )十二岁 宋仁宗宝元二年( 1 0 3 9 )十三岁 的情况。箴铭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别人或者称述功德以自勉的文章。杂记:是除传状、碑志以外的 切记叙文章,它包括较广,有人物记事、山川草木自然之景、文化名胜古迹、历史掌故、遗文遗事、社会风俗杂 谈、读书杂记等。碑志文:古代记载死者生前事迹的文章。碑是墓碑,多在碑前;志是墓志,写在碑后,这类文章 记述死者生平事迹高度概括,用语极精简。而内涵丰富,言尽而意无穷。 第一章吕大防生平研究 宋仁宗宝元三年宋仁宗康定元年( 1 0 4 0 )十四岁 是年,吕大防弟,吕大临生。 按:宋明臣言行录外集卷六载,伊洛渊源录蓝田吕氏兄弟祭文为吕大防所 作。其所录应最为接近史实,据伊洛渊源录蓝田吕氏兄弟祭文载,“呜 呼! 吾十有四年而子始生。其幼也,吾抚之;其长也,吾诲之以至宦学之成, 莫不见其始,终于其亡也。嗣子省山实为丧祭之主,将行一奠,终天永诀, 哀哉! ( 转引自蓝田吕氏遗着辑校陈俊民辑校中华书局 1 9 9 3 年1 1 月。) 可知,吕大临生年约为宋仁宗康定元年( 1 0 4 0 ) 。陈俊民先生在吕大临 易学思想及关学与洛学之关系( 上) 一文认为,吕大临生于宋仁宗庆历六年 丙戌( 1 0 4 6 ) ,误。宋明理学史认为,吕大临生年约为宋仁宗庆历二年( 1 0 4 2 ) , 也有失准确。 宋仁宗康定二年宋仁宗庆历元年( 1 0 4 1 )十五岁 宋仁宗庆历年二( 1 0 4 2 )十六岁 宋仁宗庆历三年( 1 0 4 3 )十七岁 宋仁宗庆历四年( 1 0 4 4 )十八岁 宋仁宗庆历五年( 1 0 4 5 )十九岁 宋仁宗庆历六年( 1 0 4 6 )二十岁 宋仁宗庆历七年( 1 0 4 7 )二十一岁 宋仁宗庆历八年( 1 0 4 8 )二十二岁 宋仁宗皇佑元年( 1 0 4 9 )二十三岁 中进士。 清雍正陕西通志卷三十。 宋仁宗皇佑二年( 1 0 5 0 ) 宋仁宗皇佑三年( 1 0 5 1 ) 宋仁宗皇佑四年( 1 0 5 2 ) 宋仁宗皇佑五年( 1 0 5 3 ) 宋仁宗至和元年( 1 0 5 4 ) 宋仁宗至和二年( 1 0 5 5 ) 宋仁宗嘉佑元年( 1 0 5 6 ) 宋仁宗嘉佑二年( 1 0 5 7 ) 6 二十四岁 二十五岁 二十六岁 二十七岁 二十八岁 二十九岁 三十岁 三十一岁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弟吕大钧中进士乙科,授秦州司理参军,监延州折傅务。改光禄寺丞,知三原。移 巴西,又移知候官,以荐知泾阳,皆不赴。 和叔吕先生。【1 】 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卷第四下,吕和叔诚德集卷三十。【2 】 宋仁宗嘉佑三年( 1 0 5 8 )三十二岁 宋仁宗嘉佑四年( 1 0 5 9 ) 三十三岁 宋仁宗嘉佑五年( 1 0 6 0 )三十四岁 弟吕大钧为郝延转运使从事卒。 嘉庆重修一统志第二干三百零六册。【3 1 宋仁宗嘉佑六年( 1 0 6 1 )三十五岁 宋仁宗嘉佑七年( 1 0 6 2 )三十六岁 宋仁宗嘉佑八年( 1 0 6 3 )三十七岁 时知青城县,入权盐铁判官。 嘉庆重修一统志二千三百六十三册:“吕大防蓝田人,仁宗时知青城县。故时圭田粟入以大 斗而出以公平,复利三倍,民虽病不敢诉。大防始均出纳,以平其直,青城外,控汶川,与敌相接,大防据要, 置逻密,为之防,禁山之采樵,以严障蔽。韩绛镇蜀,称其有王佐才,八( 笔者按:八,应为入字。) 权盐铁 判官。 4 1 宋史卷三百四十:“韩绛镇蜀,称其有王佐才,入权盐铁判官。英宗即位,改 太常博士。御史阙,内出大防与范纯仁姓名,命为监察御史里行。 宋英宗治平元年( 1 0 6 4 )三十八岁 宋英宗治平二年( 1 0 6 5 )三十九岁 任监察御史里行。 会要职官一七之七:“( 治平二年六月三日) 权发遣三司盐铁判官、太常博士 吕大防为监察御史里行。 【5 】 范文正公集言行拾遗事录。【6 】 治平二年二月四日进呈注解伤寒论牒,奉圣旨,雕版施行。 全宋文卷一五七三。 【1 】蓝田吕氏遗着辑校陈俊民辑校中华书局1 9 9 3 年1 1 月。 【2 】四部丛刊三编史部。 1 3 】 四部丛刊续编史部。 【4 】四部丛刊续编史部。 啊 宋代京朝官通考李之亮撰巴蜀书社2 0 0 3 年版。 【6 】 四部丛刊初编集部。 7 第一章吕大防生平研究 注解伤寒论序。【1 】 宋英宗治平三年( 1 0 6 6 )四十岁 治平三年,因争濮安懿王称考事,出知休宁县。 宋史纪事本末卷三十六。 按:吕大防因濮安懿王称考事,先后上上英宗乞如两制礼官所议奏、上英宗 乞行礼官所奏典故奏( 据全宋文载,上两书均为治平二年六月所上) 、安 懿王称伯于理无疑奏等累数十章。英宗表面虽对称伯、称考未置可否,但私下 却对主张称伯的台谏官多加以罢免,吕大防就是其一。 后知歙州。 按:长编卷二0 七载,大防知歙州为本年二月事,误。据皇宋通鉴纪事本末 卷五十三,本年八月吕大防还应诏参与定望日,可知,当时其还未知歙州。故 其知歙州事,应以会要职官六五之二六:“( 治平三年八月) 太常博士、 监察御史里行吕大防知歙州。”为准。 宋神宗治平四年( 1 0 6 7 )四十一岁 宋神宗熙宁元年( 1 0 6 8 )四十二岁 知泗州。为河北转运副使。 宋史卷三百四十:“知泗州,为河北转运副使。召直舍人院。? 嘉庆重修一统志第二千二百六十七册:“吕大防汲郡人熙宁元年知泗州。”【2 】 宋神宗熙宁二年( 1 0 6 9 )四十三岁 宋神宗熙宁三年( 1 0 7 0 )四十四岁 任宣抚判官,都检正。 编年纲目备要卷十八:“吕大防为宣抚判官,建议日:星居鸟散,不能常聚, 点兵数千动须累日者,虏之所短也。 石林燕语卷九:“熙宁三年九月诏中书五房各置检正官二员在堂后之上都检正 一员在五房提点之上皆以士人为之于是以吕微仲为都检正孙巨源吏房李邦直礼房 曾子宣户房李奉世刑房。【3 】 宋神宗熙宁四年( 1 0 7 1 )四十五岁 知临江军。 【i 】四部丛刊初编子部。 【2 1 p l j 部丛刊续编史部。 1 3 1 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杂说之属。 8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长编卷二二一:“( 熙宁四年三月) 丙午,度支员外郎、知制诰吕大防落职,夺 两官,知临江军。 f 1 】 宋史卷三百四十:“四年,知延州。会环庆兵乱,绛坐黜,大防亦落知制诰, 以太常博士知临江军。” 宋神宗熙宁五年( 1 0 7 2 )四十六岁 知华州。九月,少华山崩。女儿嫁与沆子。1 2 】 长编卷二二九:“( 熙宁五年正月辛丑) ( 毋) 沆子娶吕大防女,大防新知华州, 沆乞避亲也。寻召大防判流内铨,大防以父老乞终华州任,以便私养。许之。 按:“大防召判铨乃正月二十九日。 【3 】 宋史卷三百四十:“数月,徙知华州。 是年,大防弟大忠任秘书丞。 长编卷二三五:“( 熙宁五年七月壬寅) 秘书丞吕大忠、著作郎张大中、大理 评事赵君锡并权检详枢密院文字。大忠兵房,大中礼房,君锡吏房。”【4 】 宋神宗熙宁六年( 1 0 7 3 )四十七岁 弟大忠任检详枢密院兵房文字。 长编卷二四八:“( 熙宁六年十二月) 丁亥秘书丞吕大忠检详枢密院兵房文字。 【5 1 宋神宗熙宁七年( 1 0 7 4 )四十八岁 六月,父吕黄卒。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五十六:“诏刘忱、萧士元会萧素、梁颍于大黄平,以 吕大忠丁父尤不至也。三月二十五日,忱等受命。四月二十七日,大忠乞录地界事付韩缜。此实录所 书。大忠寻请假归永兴军省父疾,约径路与刘忱会于太原,忱六月七日起发。大忠父寻卒,既葬,乃诏墨服 往代州与忱密议。其到代州,盖十月二十日。此据大忠集。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五十八:“丙申,入内供奉官李舜举言:刘忱等与萧素、 梁颍商量地界,语不条畅,纵有开发,多失机会。已具奏乞移文理办,望早裁处。 诏改差吕大忠替萧士元。初,大忠既受命,以父尤去,是岁九月,诏夺丧,权衣 墨服,与刘忱密议,不与北人相见。至是,以舜举奏,罢士元还忻州,起复大忠 【l 】宋代京朝官通考李之亮撰巴蜀书社2 0 0 3 年版。 闭 吕大防另有一个女婿,叫王谠。据四部丛刊续编史部元成先生尽言集卷一载:“宰相吕大防任中书侍郎 日堂除其女婿于谠京东拍岸司妻族李括知洋州李机之华州。” 3 1 宋代京朝官通考李之亮撰巴蜀书社2 0 0 3 年版。 【4 l 宋代京朝官通考李之亮撰巴蜀书社2 0 0 3 年版。 【习宋代京朝官通考李之亮撰巴蜀书社2 0 0 3 年版。 9 第一章吕大防生平研究 为西上阁f - j n 使、知石州,与北人相见。如大忠请,许不听乐,候食毕会议。大忠 丁父尤,当在六月间。葬毕乃起复,盖九月间也。然九p j 十三日,诏刘忱、萧士元会萧素、梁颍于大黄平, 犹云大忠以尤不至。据大忠集,十月二十日,大忠至代州。其至大黄平与忱等密议,盖十月二十二日,及是 f l - - 日,乃出见颍、素。不知李舜举所称语不条畅但指士元,或并指忱? 若大忠既与忱等密议,则语 不条畅,忱亦必在其间,今独罢士元,似语不条畅专指士元也。” 宋神宗熙宁八年( 1 0 7 5 )四十九岁 宋神宗熙宁九年( 1 0 7 6 )五十岁 除龙图阁待制、知秦州。 宋史卷三四o 本传:“除龙图阁待制、知秦州。 长编卷二七七:“( 熙宁九年八月) 乙巳,天章阁待制、知秦州张诜知熙州。 度支员外郎吕大防为龙图阁待制、知秦州。 【1 】 吕大防向朝廷推荐张载,乃诏之入朝。张载有病在身,但他说:“吾是行也,不敢 以疾辞,庶几有遇焉。不久,身患疾病,乃辞官告归。路过洛阳时,会见了二程 兄弟。行至临潼病逝,终年五十八岁。 宋史列传一百八十六:“吕大防荐之日:载之始终,善发明圣人之遗旨, 其论政治略可复古。宜还其旧职,以备谘访。乃诏知太常礼院。与有司议礼不 合,复以疾归,中道疾甚,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 丧还。翰林学士许将等言其恬于迸取,乞加赠恤,诏赐馆职半赙。一 宋神宗熙宁十年( 1 0 7 7 )五十一岁 宋神宗元丰元年( 1 0 7 8 ) 五十二岁 弟吕大忠任河北路转运判官。 长编卷二九二:“( 元丰元年九月丁亥) 检详吏房文字、秘书丞吕大忠为河北 路转运判官。【2 】 宋神宗元丰二年( 1 0 7 9 )五十三岁 是年,兄大忠任河北路转运判官。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二十。f 3 j 宋神宗元丰三年( 1 0 8 0 )五十四岁 任龙图阁直学士。 金石萃编京兆府万年县兴教寺王峰轩记:“龙图阁直学士吕公帅雍之明年,出 【1 l 宋川陕大郡守臣易替考李之亮撰巴蜀出版社2 0 0 1 年5 月版。 【2 】宋代京朝官通考李之亮撰巴蜀书社2 0 0 3 年版。 【3 】 四库全书史部诏令奏议类。 1 0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奉祠事。 【1 】 因濮王称考事,知永兴军事。 嘉庆重修一统志第二:千三百零六册:“议濮王称考谓顾私恩违公议章累十数上元丰初知永 兴军。 2 1 “仁宗之世,私自结与口陛下,岂忠臣哉? 愿黜之以厉天下。执政建言濮安懿王, 德胜位隆,宜有尊礼。诏太常礼院与两制议翰林学士王硅等,相顾不敢先。公 独奋笔立议日,为之后者为之子,不敢复顾其私亲。今日所以崇奉濮安懿王, 典礼宜一准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高官大爵极其尊荣。议成,硅即敕吏以 公手藁为案,至今存焉。时中外汹汹,御史吕诲、傅尧俞、范纯仁、吕大防、 赵鼎、赵瞻等,皆争之,相继降黜。公上书乞留之,不可,则乞与之皆贬。初, 西戎遣使致祭,而延州指使高宜押伴,傲其使者,侮其国主,使者诉于朝廷, 公与吕诲乞加宜罪,不从。明年,西戎犯边,杀略吏士。赵滋为雄州,专以猛 悍治边,公亦论其不可。【3 】 知永兴军事,主持绘刻长安城图。 长安图碑文上刻有上石时间、题词、绘图和镌刻人姓名等字样:“元丰三年 五月五日龙图阁待制知永兴军府事汲郡吕大防,京兆府户曹参军刘景阳按视, 邰州观察推官吕大临检定,郎州观察支使石苍舒书,工张佑画,李甫安、师民、 武德诚镌。【4 】 金石萃编京兆府万年县兴教寺王峰轩记:“元丰四年十二月一日,龙图阁直学 士、朝散郎、充永兴军马步军都总管安抚使兼知军府事吕大防。【5 】 宋神宗元丰四年( 1 0 8 1 )五十五岁 陈乞监风翔府造船,弟吕大钧官改宣义郎。 宣义行状略:“会仲兄龙图阁直学士大防知永兴,陈乞监风翔府造船务,新 改官宣义郎。 【6 】 宋神宗元丰五年( 1 0 8 2 )五十六岁 【l 】北宋经抚年表南宋经抚年表吴廷燮撰张忱石点校中华书局 印刷。 脚四部从刊续编史部。 ( 3 1 四部丛刊初编集部皇朝文鉴卷一百三十七。 【4 】刘家信的宋碑( 长安图) 考。 【5 1 北宋经抚年表南宋经抚年表吴廷燮撰张忱石点校中华书局 印刷。 嘲蓝田吕氏遗着辑校陈俊民辑校中华书局1 9 9 3 年1 1 月。 1 9 8 4 年4 月第一版2 0 0 4 年2 月北京第二版 1 9 8 4 年4 月第一版2 0 0 4 年2 月北京第二版 第一章吕大防生平研究 知成都。 长编:“四月乙亥,大防自永兴知成都,邓绾知永兴。五月丁亥,绾改青州, 不拜。 【1 】 宋史卷三百四o 本传:“徙永兴,居数年,知成都府。哲宗即位,召为翰林 学士、权开封府。 按:大防元丰五年二月仍在永兴任。【2 】 是年,弟吕大钧卒,葬于祖坟旁。 宋文鉴吕和叔墓表:“元丰五年岁次壬戌,六月癸酉,吕君和叔卒。【3 】 皇朝文鉴卷一百四十五,吕和叔墓表。嗍 陕西通志卷七十:“元丰五年六月吕君和叔卒九月从葬骊山之趾先大夫之墓。 【5 】 宋神宗元丰六年( 1 0 8 3 )五十七岁 兄吕大忠时任河北转运判官。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三十四:“三月丙子朔,诏河北转运判官吕大忠罚铜三 十斤,以黄河溢,不即救护也。 宋神宗元丰七年( 1 0 8 4 ) 五十八岁 进呈校订镂版九章算术奏折。 九章算术。1 6 j 宋神宗元丰八年( 1 0 8 5 ) 五十九岁 召为翰林学士,迁任吏部尚书。 长编卷三五六:“( 元丰八年五月戊午) 兵部侍郎许将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成 都府。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府吕大防为翰林学士。【刀 长编卷三六二:“( 元丰八年十二月甲戌) 翰林学士、知制诰吕大防为吏部尚 书。 【8 】 【1 】北宋经抚年表南宋经抚年表吴廷燮撰张忱石点校中华书局1 9 8 4 年4 月第一版2 0 0 4 年2 月北京第二版 印刷。 f 2 】宋川陕大郡守臣易替考李之亮撰 巴蜀 n 版社2 0 0 1 年5 月版。 【3 】蓝田吕氏遗着辑校陈俊民1 9 9 3 年1 1 月中华书局。 【4 】四部丛刊初编集部。 1 5 1 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 【6 】四部丛刊初编子部。 忉宋川陕大郡守臣易替考李之亮撰巴蜀出版社2 0 0 1 年5 月版。 【8 1 宋川陕大郡守臣易替考李之亮撰巴蜀出版社2 0 0 1 年5 月版。 1 2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弟吕大忠任工部郎中。 长编卷三六0 :“( 元丰八年十月丁亥) 承议郎吕大忠为工部郎中。【1 l 宋哲宗元祜元年( 1 0 8 6 )六十岁 除尚书右丞。 宋史宰辅表三:“( 元祜元年闰二月丙午) 吕大防自试吏部尚书除中大夫、尚 书右丞。 1 2 宋史卷三百四十:“元祜元年,拜尚书右丞,进中书侍郎,封汲郡公。 弟吕大忠任陕西转运副使。 宋史卷三四0 本传:“徙提点淮西刑狱。诏归故官。元祜初,历工部郎中、陕 西转运副使。 1 3 长编卷三六四:“( 元 ;占元年正月丙寅) 工部尚书吕大忠权发遣陕西转运副使。 按:尚书误,当为“郎中 。【4 】 宋哲宗元祜二年( 1 0 8 7 )六十一岁 宋哲宗元祜三年( 1 0 8 8 )六十二岁 任太中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九:“辛巳,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门下 侍郎吕公着为司空、同平章军国事,仍一月三赴经筵,二日一朝,因至都堂议 事。中大夫、手中书侍郎吕大防为太中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中大 夫、同知枢密院事范纯仁为太中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宰辅表三:“( 元祜三年四月辛巳) 吕大防自中书侍郎加太中大夫、左仆射 兼门下侍郎。”【5 】 邵伯温辩诬云:“元祜三年春,申公辞相位,拜司空、平章军国事,吕大防 自门下侍郎拜左仆射,范纯仁自同知枢密院拜右仆射。1 6 修神宗实录仁祖圣学。 宋史卷三百四十:“三年,吕公着告老,宣仁后欲留之京师。手札密访至于 四五,超拜大防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提举修神宗实录。大防见哲宗年益 宋代京朝官通考李之亮撰巴蜀书社2 0 0 3 年版。 宋代京朝官通考李之亮撰巴蜀书社2 0 0 3 年版。 宋代京朝官通考李之亮撰巴蜀书社2 0 0 3 年版。 宋代京朝官通考李之亮撰巴蜀书社2 0 0 3 年版。 宋代京朝官通考李之亮撰巴蜀书社2 0 0 3 年版。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二十八。 第一章吕大防生平研究 壮,日以进学为急,请敕讲读官取仁宗迩英御书解释上之,置于坐右。又摭 干兴以来四十一事足以为劝戒者,分上下篇,标日仁祖圣学,使人主有欣慕 不足之意。 宋哲宗元祜四年( 1 0 8 9 )六十三岁 宋哲宗元祜五年( 1 0 9 0 )六十四岁 兄吕大忠为龙图阁知秦州。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四十四:“六月辛酉,权户部侍郎韩宗道为刑部侍郎, 直龙图阁、知熙州范育为户部侍郎,直龙图阁、知秦州叶康直为宝文阁待制、知 熙州,知陕州吕大忠为直龙图阁、知秦州;殿中侍御史贾易为国子司业,其新除 礼部员外郎命勿行。六月八日,除礼外;七月八日。又改淮宪。江、淮等路发运使苗时中 为陕西都转运使。 宋哲宗元祜六年( 1 0 9 1 ) 主张修实录。 六十五岁 宋史卷四六四:“提举修实录宰臣吕大防言:乞令国史院官修进先朝宝训, 以备迩英阁进读。从之。 宋哲宗元祜七年( 1 0 9 2 )六十六岁 吕大临为考古图作序。 按:其后事迹不详,故其约卒于是年。年约五十三。宋明理学史认为,吕大临 于是年卒,年四十九,误。 特授右光禄大夫、依前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三百户、 余如故。 宋大诏令。 宋哲宗元祜八年( 1 0 9 3 )六十七岁 迩英阁讲读,向哲宗“推广祖宗家法以进 。 宋哲宗绍圣元年( 1 0 9 4 )六十八岁 先为观文殿学士,知颖昌府,后知永兴。 编年纲目备要卷二十四:“知颖昌府。后二日,改永兴军。大防朴厚蠢直,不 植党,与范纯仁同心戮力,以相王室,立朝挺挺,进退百官不可干以私,不肯市 恩嫁怨以邀声誉,辅政八年,始终如一。宣仁既衬庙,殿中侍御史来之邵,乞逐 大防以破朋党,因疏神宗所简拔之人章悖、安焘、吕惠卿以备进用。大防亦自求 1 4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去,上亟从之。” 长编纪事本末:“三月辛丑,大防自新知颖昌知永兴。五月壬申,降。 降授左正议大夫知随州。 宋史卷三百四十:“未几,左右言上官均论其隳坏役法,右正言张商英、御史 周秩、刘拯相继攻之,夺学士,知随州 长编拾补卷一o :“( 绍圣元年六月甲戌) 知永兴军吕大防落观文殿大学士,降 授右正议大夫、知随州。【1 】 按:据宋史载,吕大防应降授左正议大夫。 宋哲宗绍圣二年( 1 0 9 5 )六十九岁 降授中大夫、守光禄卿分司南京,安州居住。 宋大诏令集【2 】 宋史卷三百四十:“贬秘书监,分司南京,居郢州。言者又以神宗实 录直书其事为诬抵,徙安州。 兄吕大忠加宝文阁直学士,知渭州。 宋史卷三百四十:“绍圣二年,加宝文阁直学士、知渭州,付以秦、渭之事, 奏言:关、陕民力未裕,士气沮丧,非假之岁月,未易枝梧。因请以职事对。 进伯吕先生。 3 1 宋哲宗绍圣三年( 1 0 9 6 ) 宋哲宗绍圣四年( 1 0 9 7 ) 七十岁 七十一岁 为章悖等构陷,死于被贬途虔州信丰。 宋史卷三百四十:“遂贬舒州团练副使,安置循州。至虔州信丰而病,语其子 景山日:吾死汝归,吕氏尚有遗种。遂薨,年七十一。大忠请归葬,许之。 宋史全文卷十三下:“秋七月,诏知渭州吕大忠知秦州。大忠自泾原如对。上 语大忠日:曾得大防信否? 有书再三说,与且将息忍耐,大防朴,为人所卖,候 二三年可复相见。大忠拜谢,以告章悖。悖既闻上语,即萌异意。元祜党人由是 再行贬黜。 4 1 【l 】 宋川陕大郡守臣易替考李之亮撰巴蜀出版社2 0 0 1 年5 月版。 c 2 】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 【3 】 蓝田吕氏遗着辑校陈俊民辑校中华书局1 9 9 3 年1 1 月。 【4 l 四库全书史部编年类。 第一章吕大防生平研究 说郛卷五十上:“吕微仲贬岭外,至虔州瑞金县,语其子,日:吾不复南矣。 吾死,尔归,吕氏尚有余种。苟在瘴乡,无俱全之理。后数日卒。先是,十年前, 有富人治寿材,梦伟丈夫,冠冕而来,日:且辍贤宅。富人惊寤,汗浃体。微 仲过县,富人望之,乃梦中伟丈夫也。及卒,乃辍其材而敛焉。 【1 l 按:说郛乃小说家之言,吕大防死于瑞金县之说值得商榷。据常理推测,吕大防死 后要么归葬祖坟,要么葬于死所,据嘉庆重修一统志( 二千三百四十四册) , 吕大防墓在信丰县南山寺,所以,较之说郛吕大防死于瑞金县,宋史所载 其死于信丰更为可靠。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1 1 0 1 ) 宋史卷三百四十:“徽宗即位,复其官。 宋高宗绍兴初 宋史卷三百四十:“又复大学士,赠太师、宣国公,谥日正愍。 【l 】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杂纂之属。 1 6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吕大防政目辑佚 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吕大防的作品甚少,主要是散见于其它的一些典籍当中。这一 点,我们可以从历代官修与私修书目中所著录的吕大防的作品窥知一二。 南宋到元代官私书目于吕大防之作多有着录:南宋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着录 其周易古经二卷、吕汲公文录二十卷、文录掇遗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 题着录周易古经十二卷、吕氏家祭礼一卷( 与吕大临合撰) 、长安图记一 卷。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经集考着录吕氏家祭礼一卷( 与吕大临合撰) 、周 易古经二卷、文录二十卷、文录掇遗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家祭仪 一卷( 与吕大临合撰) 、周易古经一卷。 宋元以后,其着颇多散佚。延至清代,著录寥矣。朱彝尊的经义考著录其周 易古经,然罗振玉经义考目录校记序谓:“( 朱彝尊) 当时未见之书,厥后四 库全书及存目与诸藏书家恒有着录者;其注阙者,亦往往人间尚有足本。四库 全书总目提要及存目、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中国善本书提要、中国善本 书提要补编、中国丛书综录中国丛书综录补正、中国丛书目录及子目索引汇编 等,亦著录有其作数种。中国丛书综录着录其作有杜工部年谱、韩吏部文公集 年谱;中国善本书提要着录考古图十卷、杜工部年谱一卷( 附于宋徐居 仁编次、黄鹤补注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之后)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着录杜 工部年谱一卷,考古图十卷。 究其原因,系“靖康之难”以后,公私藏书都受到了破坏,“宣和、馆阁之储 ,几 乎“荡然靡遗 ( 宋史卷二0 二艺文一) ,吕大防的作品自然也很难幸免。所以, 吕大防现存的作品除了杜工部年谱、韩吏部文公集年谱之外,几乎都是以散见于 宋人诗文集、各类总集、类书、丛书等形式存在。全宋文卷一五七卜一五七三中 辑录其文六十九篇,全宋诗辑录其诗六首,残句三。现列其篇名如下: 文 上哲宗答诏论西事( 1 ) 秉常不能用其众奏( 2 ) l u 辑佚说明:l 、从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辑出的内容,尽量保持原貌。凡有疑义改动,均出校记,并表明其在原文 献之位置。2 、对错、讹、异、脱、空、衍等文字,参照前后文义和其它文献,分别予以指出、改正与删补,并出校 记说明。3 、对可确认无误之错讹,采取正文后加括号写入正确文字;若根据不足,则出校记说明。4 、由于辑佚内 容均出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所以在注明原文献位置时,对书名均予以省略。 1 7 第二章吕大防政目辑佚 凶夏尢足畏赛( 3 )请宗祀神宗皇帝于明堂奏( 4 ) 乞擢任章粢奏( 5 )已封留傅尧俞等弹章奏( 6 ) 令中外具知修储祥宫费用皆出 乞修先朝宝训奏( 8 ) 禁中奏( 7 ) 上哲宗论韩维不当罢门下侍郎驳孔文仲论朱光庭除太常少卿不当 ( 9 )奏( 1 0 ) 请以吕公着为司空平章军国事杭州乞将慧因禅院改为十方教院住 奏( 1 1 )持事奏( 1 2 ) 蔡确怨愤不逊讥讪君亲奏( 1 3 )桅竿喻意奏( 1 4 ) 进奏院报委有撰造奏( 15 )贾易疏语前后异同奏( 1 6 ) 欲令开封府发遣蔡确事奏( 1 7 )欲进迩英延义二阁记注奏( 1 8 ) 陈钞法本末奏( 1 9 )分流以减黄河水势奏( 2 0 ) 当亲祀天地奏( 2 1 )三岁一亲郊并祭天地宗庙不可废奏 ( 2 2 ) 进郊祀次数及顾临所议奏( 2 3 )皇帝郊见特设地祗于圜丘令学士院 降诏奏( 2 4 ) 差充南郊大礼使乞罢加赐奏 进祖宗加法札子( 2 6 ) ( 2 5 ) 乞许抽差广固人兵奏( 2 7 )山陵人使乞并行抽差奏( 2 8 ) 人君听纳当观邪正验是非奏 荐张载札子( 3 0 ) ( 2 9 ) 批注伤寒论牒( 3 1 )私门帖( 3 2 ) 与欧阳修书( 3 3 )吕氏周易古经序( 3 4 ) 华阳国志后序( 3 5 )瑞香图序( 3 6 ) 唐禁苑图跋( 3 7 )跋杜子美年谱( 3 8 ) 韩吏部文公集年谱后记( 3 9 )锦官楼记( 4 0 ) 合江亭记( 4 1 ) 观政阁箴( 4 2 ) 吕公着神道碑( 4 3 )劾赵概奏( 4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管理公司服务质量规范
- 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实践经验分享
- 化工厂废气治理与再利用技术分析
-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采购计划书
- 工地试验室检测实施计划书
- 一年级数学分合专项练习卷解析
- 医院门诊部运营效率提升方案
- 聚氨酯涂料施工技术方案与质量控制
- EPC总承包项目风险识别与控制
- 2025年UV真空电镀涂料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灭火器正确使用方法
- 国有企业普法培训课件
- 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与启示
- 用户需求驱动产品设计
- 《铁路旅客运输组织》课件
- 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主题班会课件
- 健康养老与医养结合
- 小学生主题班会 好习惯的养成 课件
- 浦东科普诗词大赛题库
-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
- 老干部工作业务知识要点课件-湖南大学离退休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