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黄慎绘画艺术研究.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黄慎绘画艺术研究.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黄慎绘画艺术研究.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黄慎绘画艺术研究.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黄慎绘画艺术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美术学专业论文)黄慎绘画艺术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f 一 摘要 a b s t r a c t a m o n gt h ee i g h tm a v e r i c kg e n i u s e si ny a n g z h o u ,t h ef i g u r ep a i n t i n g so fh u a n g s h e nw e r eo u t s t a n d i n g h u a n gs h e ng a t h e r e dt h ea d v a n t a g e so fv a r i o u ss c h o o l so f t h i n k e r s ,d a r e dt ob r e a kt h r o u g ht h eo l dr u l e st oc r e a t ean e wp a i n t i n gt e c h n i q u e ,w h i c h s t a r t e dw i t h t h e c u r s i v es c r i p t s w h a t sr i a o r e ,h eg o tl o t so fa c h i e v e m e n t si nc h i n e s e n x t r a d i t i o n a l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 s ,f l o w e r - a n d - b i r dp a i n t i n g sa n df i g u r ep a i n t i n g sa n ds oo n h e w a sb o r no nt h ew r o n gs i d eo ft h et r a c k ,l i v e do np a i n t i n ga n dw o r ec o t t o nc l o t h e sa 1 1 h i sl i f e t h eu n i f i e d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h eh a dw a sc a s t e df r o mh i s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 sa n d t h es p i r i to f c o n t i n u o u se x p l o r a t i o nt o w a r d sp a i n t i n g s a n d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t sh em a d ei n a r th a db e e ng i v i n ga p r o f o u n di n f l u e n c eo ng e n e r a t i o n s c o m p a r e dt oo t h e rm a v e r i c kg e n i u s e s ,t h ee v a l u a t i o na n da t t e n t i o nd e g r e eh u a n g s h e ng o tw a sn o tt h a tf a i r i th a ds o m e t h i n gt od ow i t hh i sl o w l i f ef a m i l yb a c k g r o u n da n d s o c i a ls t a t u s p r a i s e w o r t h i l y ,h u a n gs h e n , a sap r o f e s s i o n a lp a i n t e r ,h a dh e l df a s tt oh i s p e r s o n a li n t e g r i t yo fal i t e r a t ip a i n t e r a tt h es a m et i m e ,i ts k i r t e dr o u n dt h eu n r e a l i s t i c p a r to fp a i n t i n g a n di tw a sc o n s c i o u s l yc l o s et ot h ew a y so ft h ew o r l di no u rl i f e , c o n c e r n i n ga b o u tt h el o w e rp e o p l e ,o p e n i n gan e wp a g eo ft h ea e s t h e t i cs t a n d a r da n d i n t r o j e c t i n gt h ed u e lr o l e sb e t w e e nap r o f e s s i o n a lp a i n t e ra n dal i t e r a t ip a i n t e r t h e r ea r e l o t so f 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sb e h i n dt h ec h a n g e so fh u a n gs h e n sp a i n t i n gs t y l e t h i sa r t i c l e f i r s t l ye x p o u n d so nh u a n gs h e n s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 sa n dt h ed i f f e r e n tp e r i o d so fh i sa r t i s t i c s t y l ec h a n g i n g ,t h e ne l a b o r a t e so nt h ec a u s eo fh i sa r t i s t i cs t y l e sf o r m a t i o nt h r o u g h a n a l y z i n gt h eo b j e c t i v ea n ds u b j e c t i v ef a c t o r s ,a n dt h e nm a k e sa f u r t h e ra n a l y s i so n h u a n gs h e n si m p a c tt of u j i a n - t a i w a nr e g i o n ,i no r d e rt od oaf u l l yr e s e a r c ha n d c o m m e n to nh i sp a i n t i n ga c l l i e v e m e n t s ” 0 k e y w o r d s :h a n gs h e n ,p r o f e s s i o n a lp a i n t e r ,c o m m o d i t y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o f l i t e r a t i ,c u r s i v es c r i p t si np a i n t i n g s i i i 477,洲608 iiiiiy 、。 i i h 中文文摘 中文文摘 活跃在清代的“扬州八怪”,大胆突破当时守旧画风的束缚,以生机勃勃的姿态, 振奋了中国画坛。他们除了有共同的审美追求之外,还拥有鲜明的个人风格。黄慎 作为“扬少l i j k 怪 之一,拥有自己独立的艺术风格和样式,对清代的福建画坛、台 湾画坛,乃至近现代都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对黄慎绘画艺术成就的研究,多从黄慎的人物画艺术入手,研究其绘画艺 术特征,或者从“扬州画派”总的艺术风格出发,概括黄慎的艺术特点,也有从“闽 习”的角度来分析黄慎,很少从整体上公正地挖掘黄慎的独特的绘画艺术魅力。鉴 于此,本文从黄慎的生平入手介绍黄慎的经历与绘画风格转折的关系,解读黄慎不 同分期呈现出来的艺术形态和特色,通过对社会背景和主客观因素的分析来论述黄 慎绘画艺术形成的原因,以及黄慎对闽台近代的影响,从而说明黄慎整体的绘画艺 术成就和对当代的借鉴意义。 第一部分,介绍黄慎生平。黄慎在过去不甚为人关注,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一直 处于社会底层。黄慎一生的社会地位极低,为了养家糊口,一生鬻画,面对当时市 场的需求,他的创作主要为人物画,而描绘的题材主要围绕处于社会下层的疾苦百 姓。黄慎以现实主义精神来刻画小人物的生活情态,和当时统治阶级的风雅审美形 成鲜明对比,因此不投士大夫阶层的喜好,当然就不为上层统治者推崇。然而黄慎 投身扬州之后,受到扬州文人名士的艺术追求和艺术理论的影响,加上黄慎不懈的 努力和尝试,最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二部分,绘画分期及其艺术特点。论述黄慎艺术风格演变分期的艺术特色: 早期“以工写形”的绘画实践,风格较为清丽工细:转型期“兼工带写 的探索阶 段,风格劲朗潇洒;成熟期“狂草犷悍,的绘画实践,形成大写意画风。并结合实 例分析各个阶段黄慎在用笔、取材、用墨等技巧的变化和特色。 第三部分,黄慎绘画风格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黄慎的艺术生涯的转折点发生 在扬州,清代的扬州是一个文人荟萃的经济文化中心,经济就像一把无形之手,推 动文化艺术的发展,盐商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把他早期的作品和到扬州之后的 作品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这其中石涛绘画理论的影响和“扬州八怪 风格的痕迹。 值得一提的是,黄慎在这些积极的影响因素之下,保留了他绘画的独到之处,比如 v 在题材的选择方面、以书入画等。 3 第四部分,黄慎的主观意识与绘画风格形成的关系。商品意识和对文人画的追 求是黄慎立足于扬州两个关键点。看似矛盾的两个关键点在黄慎身上融合,使得黄 慎的作品带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性、商品性,既考虑到买主的喜好,又保有自我独特 的个性风格,因而形成了黄慎绘画艺术中商品性和自娱性并存的特质。 第五部分,对台、闽、近代绘画的影响。梳理从清代到近代受到黄慎影响的地 区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对台湾地区的影响;对福建西北 部地区的影响;对诏安画派的影响;对莆田“仙游二李”的影响等。 最后,通过对黄慎艺术风格的综述,总结黄慎绘画艺术:一,他大胆打破了传 统定式的藩篱,塑造出一个个形象生动、个性丰富的人物。二,善于在作品中表现 人物的内心状态和精神气质。第三,描绘下层的人物生活,真实反映普通人民的生 活状态,揭示生活本来的面貌,不修饰,不掩盖,创造出能反映时代和社会问题的 典型人物形象。四,黄慎对不同类别的绘画进行综合运用,把花鸟画、人物画、山 水画的特点相互借鉴和融汇,各取所需。五,“草书入画”使黄慎的艺术更具魅力, 散发出别样的光彩。六,黄慎这个一生都没有参加过科举的平民画家,却有着很高 的诗文造诣和文化修养。 综观黄慎的绘画艺术成就,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尽管在清代以至后来很长 一段时间,黄慎的绘画艺术往往被风雅人士以“俗 为标签束之一旁,但这以当代 鉴赏的眼光来看,正是这样以小人物入画,正是这貌似离经叛道的追求,正是这不 附庸风雅的“俗不可耐,形成了黄慎独有的疏狂豪放的艺术风格。他通过艺术传达 出的对民生的关怀和探索,寻求真诚的直抒胸臆的艺术表达方式,对现代国画的创 作与发展有着长久的启迪意义。 v i 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i 中文文摘。v 目j 5 :v i i 绪论1 第一章黄慎生平。5 第二章绘画风格分期及其艺术特点 ,j 第一节以工写形的绘画实践“清丽工细 画法的早期阶段。9 第二节“工写相融 的绘画实践潇洒劲秀的转型阶段。- 1 1 第三节“狂草犷悍 的绘画实践大写意传神的成熟阶段1 4 第三章黄慎绘画风格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因素 - 1 7 - 第一节清朝中叶社会政治经济因素。- 1 7 - 第二节石涛、“扬州八怪一对黄慎绘画风格形成的影响o 1 8 第四章黄慎的主观意识与绘画风格形成的关系。2 1 第一节商品意识对绘画题材和风格的影响。 第二节文人意识的追求对绘画产生的影响 - 2 1 。- 2 3 - 第三节以“草书入画”对绘画的影响o 。 。2 4 第四节花鸟画、山水画与人物画相互影响,2 6 第五章对台、闽、近代绘画的影响。 第一节对台湾地区的影响 - 3 l 一 第二节对闽西地区的影响。 3 3 第三节对“诏安画派 的影响二。3 4 第四节对“仙游二李一的影响。:。3 6 第六章结论。3 9 参考文献。:。:。4 1 j 【谢4 3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4 7 , _ 廿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 m u t d l 绪论 绪论 黄慎,作为清代“扬州八怪”中的一员,有他自成体系的绘画风格和样式,他 的艺术成就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黄慎在世的时候,统治阶级也甚少对他的成就给予肯定,因为在统治者眼里,他 只是一位擅长“写真”的画师。而对黄慎的艺术成就最给予肯定的是那些和黄慎交 往比较密切的友人,比如为他的蛟湖诗钞作序的一些欣赏和了解他的友人,以 及深受黄慎艺术“关怀 的老百姓。 一般对黄慎的评价都是避重就轻,很少有人为黄慎的整体艺术成就做出较积极 公正的评价,郑板桥曾经在绝句二十一首提到:拥有“星散骆驼之辈,名位不 高,各怀绝艺 的二十一个画家,黄慎就是其中一位。郑板桥虽然肯定了黄慎独特 的艺术风格,也客观地指出黄慎“名位不高”,但对黄慎的艺术成就和影响未作出太 多积极的评价。一直到黄慎离世之后,清代以来的各种绘画史、绘画理论、批评著 作还是很少提到黄慎,即使有提及黄慎的部分也只是用很少的笔墨,足见理论家并 不太重视黄慎在美术史上的成就和地位。查阅诸多资料后,笔者发现,相对而言, 钱湄寿和齐白石,对黄慎的评价比较中肯,并且指出长久以来对其称“怪 的“不 敬”。钱湄寿公正地对黄慎艺术上的独创精神给予高度肯定,并且以批判的态度认 为,长久以来人们以“规矩”和“正宗”这两把枷锁来判定艺术是不妥的,进而反 驳了对黄慎绘画的偏颇评价;齐白石则首先强调了黄慎在作品里体现出来的不为“形 似 所拘束的自由精神,并明确提到他个人对黄慎的喜爱,肯定了黄慎的绘画对他 本人的艺术创作有过深刻的启示和影响。 即便如此,钱湄寿和齐白石,对黄慎的评价还是过于简单的。比如“形似”的问 题,黄慎追求的是疏狂而写意、写神,其实这只是黄慎艺术成就呈现出来的外在形 态的冰山一角。不同时期绘画风格的演变及整体绘画的艺术革新成就,以及蕴含在 这些背后画家的情操和学养才是黄慎相比其他画家最具识别性的特点。黄慎的创作, 以人物画最丰,人物画的数量大于同期其他题材作品的总和,从早期的“写真 到 中期的“不为形似牵绊 ,再到后来的,草书入画”,这一演变过程过程内容丰富, 包括在题材上的革新精神等,而其中所蕴含着的深厚人文关怀以及与市场的和谐关 _ o 郑板桥集 中华书局出版。9 2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系,更是一个职业画家身上很少见的。可以说,风格和题材的变化不仅表现出黄慎 对自身绘画追求的自信心,亦透露出黄慎以人物画鸣世的意旨。 黄慎一生的社会地位极低,面对当时市场的需求,他的创作主要为人物画,而 描绘的题材主要围绕处于社会下层的疾苦百姓。黄慎以现实主义精神来刻画小人物 的生活情态,和当时统治阶级的风雅审美形成鲜明对比,因此不投士大夫阶层的喜 好,不为上层统治者推崇。在当时以至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黄慎的绘画艺术往往被 风雅人士以“俗 为标签束之一旁。但以当代鉴赏的眼光来看,正是这样以小人物 入画,正是这貌似离经叛道的追求,正是这不附庸风雅的“俗不可耐 ,形成了黄慎 独特的疏狂豪放的艺术风格。正直、奔放、热烈地忠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这也正 是一位艺术家最可贵的品质之一。n 当然,黄慎在山水画、花鸟画上的成就也是不可小觑的,黄慎的“草书 用笔 在花鸟题材创作上的运用,实际上也更为自由,笔墨淋漓,收放自如;黄慎还将山 水的画法融入到人物画中来,常常能在他的人物画作品中看到犹如山石的笔法,另 有一种体块结实,形象刚毅又不失灵动之感。 综上所述,黄慎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影响,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在我国 绘画历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 , 目前,集中研究黄慎生平和绘画影响方面的论著不多,涉及到的论著有邱幼宣 撰写的 福建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9 月第一版:2 2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o 到扬州的黄慎并没有得到赏识,第二年黄慎取别号“瘿瓢山人”。瘿瓢,是树木上天 然形成的一种畸形树节,是树木中无法取材的多余部分,但是经过精心地加工制作 却能变废为宝,山人就曾亲手制作一只瘿瓢,借“瘿瓢”来抒发自己平生不得志, 不被赏识,理想未酬的无奈,然经过雕琢的瘿瓢依然能不失赏心悦目。一直到晚期 的作品里仍能看到黄慎在画上钤印“瘿瓢 ,可见黄慎一直不忘借“瘿瓢 来勉励 自己。 , 他在扬州结交了不少汇集于当地的名士和画友,最早结识的是八怪中的汪士慎、 李解和郑板桥。为了形成自己的风格,山人闭关三年,终日于书斋琢磨,终于变工 为写,变行书为草,面i 风有了明显变化,渐渐有人前来买画,雍正五年黄慎返乡接 母至扬州,后来他名满扬州。 黄慎曾在雍正六年游淮安、海州;雍正八年、十年两次重游南京;还经常往返 于镇江、瓜洲等地。通过游览鬻画,结交了不少当地名士。 。 正当黄慎的名声在扬州鹊起之时,年迈的老母泛起思乡之情,黄慎遂携母归闽。 雍正十三年黄慎启程返乡,一路上作画不辍,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图、杨 柳庄院图卷、人物、山水册等,都是在返闽途中所作。回到故乡之后,黄慎依 然为了养家糊口而外出奔波,从乾隆二年到乾隆十五年,山人鬻画漫游于福建省各 地,先后到过长汀、连城、沙县、南平、福州、建阳、古田、泉州、厦门等十多个 县市。乾隆五年,黄慎到汀州鬻画的时候,曾拜访过汀州知府王相,受王相的赏识, 留于府衙清友亭作画。到乾隆六年左右,黄慎的老母因病离世,山人悲痛不已。此 间知府王相还批黄慎的申请为其老母立了节孝牌坊。后受好友杨开鼎( 玉波) 之邀 赴台旅游,未果。、 黄慎归闽之后心里对扬州仍旧十分眷恋。乾隆三年( 1 7 3 8 ) 黄慎作 老叟观鹤 图中题了一首七绝,这样写道: 生平梦梦扬州路,来往空空白鹤归。 六水三山惟浣带,烟霞还染旧时衣。 再如,乾隆五年在为汀州知府王相作的 写生山水、草书自作诗合册中草书 五行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 0 0 3 年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笔升级成笔断意连,清代人黄钱说黄慎书法“如疏影横斜,苍藤盘结,谓诗中有画 亦可,谓字中有画亦可。”回 在绘画上,黄慎改以草书入画,挥洒自如,用笔大胆老辣,直抒胸臆,如钟 馗啮榴戏童图、:盲叟图、渔翁图等,立意新颖,从题材上开始更关心社会现 象,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心境。即便是一些无关世俗的题材,如神话历史题材作品, 山人也融入了强烈的个人色彩,以独特的视角来表现人性化的神仙或者历史人物。 事实上,此时的黄慎已深受扬州买家的青睐。雍正九年( 1 7 3 1 年) 的端午节这 天,黄慎画了三幅钟馗执蒲图,一幅钟馗倚树图,一幅钟馗啮榴戏童图, 单看这同一天就画了五幅题材相同的钟馗,足以说明黄慎的作品“销路”甚广。黄 慎这个时期认识了扬州画派的其他领军人物,受其影响逐步打开了自己的知名度, 其兼工代写的画法也已经成功地适应了市场的需求。 ” 钟馗啮榴戏童图是一幅纸本作品,根据一代画圣黄慎研究记载的,此画 纵长1 4 8 6 厘米,横宽i i 0 5 厘米,淡设色,兼工带写。雍正九年辛亥( 1 7 3 1 ) 端 午节所作。作此画时山人四十五岁,正是绘兼工代写作品最多的时期。 此画中( 如图- - ) ,钟馗和小童各居 画面左右,俯仰相对。钟馗微微屈膝俯 身咧嘴嬉笑,头发、眉毛的处理明显不 同于早期细线勾填以浓淡墨的做法,笔 调飞逸。帽子两翼设以淡墨,用笔轻盈 地从头发间穿过,和钟馗粗犷的脸部线 条形成对比,笔断意连,钟馗左手持石 榴往张开的嘴边送,脸呈笑意,做欺骗 孩童状;右手张开举向孩童,手部线条 处理轻松又尽显细致,五指分开掌心向 下,可以明显看出他与小童逗趣的生动 姿态。小童侧身面对钟馗,头顶扎个可 爱的小短辫子,玉佩挂于颈垂向背后,t 由于处在拉扯的运动中,左手牵扯住钟馗 图二 衣袖,重心落在左脚,右脚向前迈出,右手欲抢状。画的右上方题着“男子之祥刀 d 转引自黄道京书画同源 太白文艺出版社2 0 0 4 年8 月第一版:2 9 3 第二章绘画风格分期及其艺术特点 四个字。画面动感十足,似能闻见逗趣之声。人物皮肤和衣纹的线条用粗细变化来 区分,身上的线条大多集中在袖子部分,里袖和外袖以淡墨和浓墨、细笔和粗笔相 交迭。整体疏密控制得当,落落大方。 虽然画的是神话人物题材,但整幅画富有强烈的动感,而画面的世俗化更蕴含 了强烈的亲和力,这也是黄慎的画受到欢迎的另一个原因。这幅画中,钟馗的外貌 特征、穿着、笔法都与钟馗执蒲图雷同,不过动态表情有所区别,戏童这幅画 的衣纹用笔道劲泼辣,动感雄放。在处理这样题材相同的画作时,黄慎着力于通过 对人物情节、动态和神情的不同处理以避免僵死的重复创作。可以说,即便是为了 适应市场需求,黄慎也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个人绘画风格,使自己能在鬻画的同时顺 利融入到扬州的主流市场并成为主流的职业画家。 再看这幅盲叟图( 图三) ,从细节处理上看,又有许多不同于钟馗啮榴戏 图三 童图里钟馗的处理,画面描绘小童牵引一 位拄着盲杖的盲叟,盲叟面容清癯,裹着头 巾,同上图相比,钟馗的帽子用线粗而转折 方,这老叟的头巾用线细腻转折圆。 这幅图已有了草书入画的风格。从局部 看头巾的用笔用墨和黄慎早期的风格相比 就已经焕然一新,挥洒随意而笔到意到,笔 墨功力跃然于纸上。从这些细节上的对比亦 可以看出黄慎对社会的观察细致入微和人 物造型的写实功力进一步长进。盲叟穿着长 袍,、用侧锋中锋相结合的线条勾勒,从手臂 外面包裹着的衣服可以见其行笔速度快,胸 有成竹。膝盖弯曲夕j , k 字行走,头微微仰着, 双颧突出脸颊瘦削,下唇长着稀疏的细毛, 眼皮耷拉松弛,瞳孔茫然望着远处,简练的 用笔把老叟的姿态描绘得形神兼备,精准到 位。梳着小丫髻的小童扶掖在盲叟的右边而行,谨慎盯着路面。衣纹线条的处理简 练娴熟,笔触潇洒,而且粗细浓淡分明相间,笔力劲实,人物形态的把握个性而生 动。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个时期黄慎的作品初现“草书入画 之端倪,虽然这个兼工代写的转变还不 完备,却为黄慎进一步完善技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个时期,黄慎凭借其高 超的画艺和宽广的艺术表现力,既弹性地适应了社会,又确保了不媚权贵的艺术追 求,很快便为他赢得了盛誉,誉满扬州。 第三节“狂草犷悍”的绘画实践大写意传神的成熟阶段 到了晚期,黄慎的创作激情不减,作品愈加苍劲老辣,草书用笔已臻炉火纯青之 境。 乾隆时期,黄慎开始以狂草入画。与中期相比,不论花鸟山水人物画,均开始注 入纵横狂放的笔法,从小写意演变成狂草用笔的大写意,反映出黄慎不断探索和改 良的艺术追求。 晚期出现的大写意作品,不但在用笔上灵活运用草书,常用秃笔和枯墨来勾点 人物的眉目i z l 鼻等,且喜用阔笔刷染衣纹,用墨挥斥方道,气象万千,人物神态刻 画入木三分。这个时期比较典型的代表作品有寿星图和铁拐醉眠图等。 铁拐醉眠图是黄慎晚期“狂草入画”的人物画代表作之一,纵横淋漓的笔 墨技法已经相当成熟。画中铁拐李 背依靠着包袱,头埋进交叉的双臂 间,背部将大笔横躺、沾上饱满的 浓墨一气呵成地表现出来,淡墨流 利地勾勒出怀里抱着一个大酒葫 芦,盘腿、曲腰坐在地上,一股酒 气从葫芦里冒出来直升到图的上 部;画中铁拐李的表情极具趣味性, 双目半睁半闭,大大的鼻子被挤压 着往一边歪去,形象肥硕,醉态可 掬,其中更有几分柔和的神态,归 形跛长年,芒鞋何处? 醉倒华颠一整幅作品一气呵成,用笔的提按、转折极其狂放 自信,寥寥数笔落下,粗看竟难以辨认落笔的来龙去脉,但细看人物,头发眉毛丝 , - 1 4 第二章绘画风格分期及其艺术特点 丝分明,线条笔笔分明,极有韧性,酒葫芦里冒出的白烟为画面另添一分轻盈的动 感,与淡墨烘染的天地交织在一起,给人以茫茫仙境的轻盈之感,画面一动一静,生 动成趣,整个画面的用墨与线条结合得精妙传神。如此挥洒而就的作品,令人如痴 如醉。李铁拐无拘无束,四海为家的神仙醉态,在黄慎独特的酣畅笔调下挥洒而就, 令观者拍案叫绝。 , 第三章黄慎绘画风格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因素 , 第三章黄慎绘画风格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因素 在专制时代,最高统治者的审美倾向和好恶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审美 倾向。黄慎所处的清代画坛,尽管流派纷呈,风格多样,但从整体的审美取向上看 是推崇“四王 之仿古风的。当时画坛普遍认为,仿古乃正统之道,仿摹某家某派 才能得以靠近正宗或者正为正宗这样一条隐形的标准被很多画家心照不宜地实 践着。形成这种局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统治阶级的审美趣味。然而,在这样的背 景下,黄慎的绘画风格又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呢7 。 第一节清朝中叶社会政治经济因素 首先,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政局稳定,经济随之发展起来。扬州东 邻大海,西濒运河,淮河之南,长江之北,拥有极佳的地理优势。由于交通之便, 扬州成为两淮转运使的驻地,盐业盛极,盐商汇集如磷,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 业等都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可称八面来风,人文荟萃。 由于经济生活的进步,人们对文艺生活的要求自然高于原来陈旧的一套,于是 画坛上涌现出一股求变化,求创新的改革潮流。其中石涛便是这股潮流的先锋者, 紧随其后的人潮里就有“八怪”这支气宇别样的大军。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正 是当时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也是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当时,两淮的盐产业尤为 突出,位居全国第一位,往来的盐商们附庸风雅者不在少数,也有一部分徽商亦贾 亦儒,经过几代人文化的熏陶和积累,艺术鉴赏能力较高,对艺术品的增值和保值 有所认识,于是他们成为扬州书画市场上不可或缺的大买家。他们对文入慷慨优待, 许多初到扬州谋生存的画家,在没有名气之前都会得到他们的资助。另一方面,越 来越多的画家涌现,在经济上也确实需要盐商沽贩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之 间便有了相互依附的关系。 其次,清代的扬州,统治者所代表的是满清贵族的利益,为了更多的搜刮民脂 民膏,更大程度的从盐业工人身上榨取利益,。统治阶级恢复了生产。社会生产力恢 复,便是对农民的变相掠夺,遂使土地逐渐集中,阶级分化日益严重。据记载,乾 隆年间,怀柔县郝氏竟至“膏腴万顷 。农民除地租外,与此同时还必须缴纳沉重的 赋税,农民痛苦万状。郑板桥记述道“绕郭良田万顷赊,大都归并富豪家 ;“东家 贫儿西家仆,西家歌舞东家哭 。农民不可忍受,所以农民起义不断爆发。也有的农 民流入城市,。成为城市贫民或者沦为乞丐。 这就是扬州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的血沮j 所以不难明白为什么“八怪”画作中 n 不阿权贵、抚恤民生的艺术题材会受到市民阶层的喜爱了。 第二节石涛、“扬州八怪”对黄慎绘画风格形成的影响 如果说黄慎选择学艺从而开始艺术生涯是一种偶然,那么石涛和八怪对黄慎的 影响则是必然的。 清代画坛,流派纷呈,有仿古循规的“四王 ,也有恣肆汪洋的“四僧 ,还有 写实情景的“金陵八家 ,豪放不羁的扬州八怪 。石涛作为“四僧 之一,于康 熙十七年寓居扬州,此后虽几度外出,但长期以扬州为定居之地,寓居在扬州时结 识了不少画家,他的绘画理论是绘画革新的先行者,在画家间引起共鸣,也为后来 “扬州八怪m 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影响广而深,直至今天石涛的绘画理论仍被 学者们不断研究。 “ 石涛与“四王 的艺术追求截然不同,他主张继承传统的形式、笔墨,但绝不 是泥古不化,提倡重视生活的真实体验,强调抒发情感的重要性,他认为,古人的 胡须和眉毛:不能长到我的脸上来,古人的肺腑,不能安在我的肺腑,而是“我自 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就好比宋人的画是抒发宋人的感情,元人的画抒发元人 的感情,但未必能精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去故就新,不是单纯地塑造一个崭新形 象,而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我,最终达到鼍意溢于形 的目的。所以,。想要抒发自 己,就不能步人后尘。 。 , 他的绘画理论,如师法自然,“搜尽奇峰打草稿”等都使八怪受益,他的山水风 格独具,借物抒情言志,构图新颖,造型奇特,笔墨多变化等特点都直接影响到后 来的“八怪 。 受到石涛的影响,“八怪 的艺术观点和创作态度上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精神,这两点主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继承和发展传统文人画,风格多样。“八怪”的绘画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 肆意而有才情之感,这在传统文人那里比较难以寻到。他们的绘画不但具备文人画 所需的才情、思想、学问等基本条件,而且他们还特别重视题在画面上的诗文和钤 印细节上往往能反映出他们不凡的修养:材八怪”借以梅兰竹菊、花鸟、虫鱼、山 n 毒 。 1 8 一 第三章黄慎绘画风格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因素 水等营造出来意象,展现出很强的艺术生命力;他们题画的诗文不同于平常士大夫 阶层常见的感伤或壮志,而是用更接近市民生活的语言,妇孺皆识,画面和诗文相 映成趣。题跋题诗字体大小多少错落均按照画面需要合理安排,形式自由而装饰感 强;巧妙利用印章起到平衡构图或者打破平衡的效果;可能是有意打破传统样式, 除了名号印章,他们也喜欢用闲句印章来修饰画面,从别开生面的口语化闲章里不 难看出“八怪”生活情趣、个人爱好、性格态度等;此外,他们不仅积极探索画面 中的元素,也特别注意和其他画家风格的区别,或豪放泼辣,或清新逸洒,风格各 异。 第二,自由突破题材藩篱,扩大绘画题材的范围。由于“八怪 是重视写生和 实践的,他们眼中没有不能描绘的题材,眼睛看得见的所有生动的事物,不分贵贱, 不论四君子梅兰竹菊,还是市井生活,哪怕是一棵残败的老树桩,无人注意的凡物, 比如李解画的墙头蝴蝶花,李方膺画的破盆兰,黄慎画的盲叟,街头聚讼的乞丐, 罗聘画的鬼趣等,无论题材大小,老少妇孺,都可以涵盖,真实而又力量。他们思 想自由,不愿附和统治阶级的审美趣味,正是因为这两点,促使他们打开题材的另 一片领域。 第三,实践与情感高度融合。受石涛绘画理论的影响,“八怪”十分注重写生。 他们都是职业化的文人画家,符合莉商和市场的要求才能保证销路。正因为他们以 写生作为造型基础,作品显得更具艺术感染力。他们多数人到各地游览作画,注重 画艺交流而不是陈陈相因。可贵的是,他们能把现实生活的态度表现在作品里,不 仅通过画面的物象,还通过作品中的诗文题跋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 “八怪 身上所具有的革新精神和文人修养在他们的画作中展露无遗,这些革 新精神和创新作品给当时清代守旧的画风注入一股独树一帜的新风。 小结 清朝中叶的商品经济就像一把无形的手推动着文化艺术的发展,盐商扮演着很 重要的推波助澜的角色,社会需求和百姓审美取向是艺术发展趋向的指引力,隐藏 在经济繁盛背后百姓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扬少h ) l 怪”就像一个个有着独立门户而又融为一体的大家庭,他们的共性除 了有共同的审美追求之外,还有孜孜不倦的学习韧性和抒发自我的表达欲望。黄慎 艺术生涯的转折点就是发生在扬州,把他早期的作品和到扬州之后的作品进行比较, 不难发现这其中石涛绘画理论的影响和“扬州八怪 风格的痕迹。值得一提的是,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u 黄慎在这些积极的影响因素之下,保留了他绘画的独到之处,比如在题材的选择方 面、以书入画等。八怪中的多数画家主要寄情于山水、虫鱼、花鸟题材,很少像黄 慎这样,善画花鸟山水,也钟情于人物画创作,他的人物画同八怪其他画家一样, 给人一种生动勃发、豪放肆意的感受。而不论画什么,都是用师造化的态度,不是 单纯对客观事物的描摹,而是按照自己的感受和情操再造自然。 第四章黄慎的主观意识与绘画风格形成的关系 第四章黄慎的主观意识与绘画风格形成的关系 第一节商品意识对绘画题材和风格的影响 康乾盛世,也就是所谓清代的“黄金时代”,李斗在扬州画舫录里记载,从 清初到乾隆晚期,全国各地的名士画家汇集于扬州,本地和外来画家加起来共计一 百多人。这些文人名士各有所长,风格各异,正如百花斗艳一般,各显其能,使得 扬州画坛热闹盛极。在这样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画家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 地,只有不断地观察市场的需要使自己适应大市场的变化,才能赢得更多的机会。 相较于以前“自娱自乐”的文人画家,来到扬州的职业画家首当其冲的问题就 是生计,作品不得不迎合市场,于是i 职业画家和文入画家的界限渐渐模糊。身处 在这样的环境下,黄慎的绘画作品己不再是纯粹的“雅玩 ,而是带有一定程度的社 会性、商品性,既考虑到买主的喜好,又保有自我独特的个性风格,因而形成了黄 慎绘画艺术中商品性和自娱性并存的特质。 初到扬州的黄慎作品并不太切合扬州市场,曾经挫败过黄慎的创作信心,以至 于黄慎为自己起号“瘿瓢子 。但是这并没有造成黄慎创作上的停滞,而是逐渐改工 为写,以书入画。 来扬州以前,黄慎的作品多是以工笔为主,人物形象写实,我们从早期部分作 品可以看出其人物画线条较之后期显得生硬,有些“匠气 ;同时,黄慎早期作品的 题材不够世俗化,这样一来,很容易在商品经济的选择中遭到淘汰。特别是对黄慎 这样一位来自乡野的画家来说,身上肩负着养家糊口的重担,就更须选择迎合市场 口味。 在各种画种中,黄慎的强项是人物画。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的人物画作品大概 有4 7 7 幅,按照各时期的技法和作品数量分析,用图表分类如下: 圈 i 工笔l i 工写结合l l 口大写意l 一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注:其中故事人物画1 5 2 幅( 占3 2 ) 仙佛人物画1 4 0 幅( 占2 9 ) 世俗人物画 1 8 4 幅( 占3 8 ) 。 从上面的表格可见:早期( 康熙6 1 年以前) ,创作时间最短,相对作品也少, 工笔人物画所占比例多,达到同时期创作总数的7 0 3 7 ,工写结合的人物画占 2 9 6 3 ,中期( 雍正年间) 在总数上大大提高了,年均创作量也是最高的,这和下 到扬州之后受到商业氛围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工笔人物画占比例有所下降,工写 结合的作品数量开始超过工笔画,而早期和中期都没有看到大写意的作品。晚期工 笔画越来越少,工写结合的作品幅数占该时期作品总数的6 5 8 6 ,开始出现大写意 作品,占同期总数的1 5 1 7 。 黄慎在绘画上的成就多而广,其中被讨论较多的主要是人物画。黄慎在人物画 的题材选择上有个显著特点,就是他很热衷于描绘社会下层的人民疾苦生活,不管 是农夫、盲叟、市井百姓、纤夫、潦倒的知识分子、乞丐,或者是打莲花落的、耍 花棒的、瞎眼的,统统纳入他的作品中来。从注释可以看出,三类题材绘画的数量 相差不多,不过占总数比例最多的还是世俗人物画。 纵观中国传统的人物画史,描绘下层穷苦百姓生活的黄慎并非第一人,但是黄 慎在题材的广泛度上突破前人,打破传统的藩篱,直接取材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物。 尤为可贵的是,于此同时,黄慎选择深入真实地描绘这些小人物,而不是去“矫饰” 他们。力求精确刻画,呈现出他们的真实情态,个性特征。在黄慎笔下,这些人物 或喜或悲,或诙谐或忘我,不再是一个个表情雷同目光呆滞的木头,更不是统治者 眼中想看到的符合士大夫们审美趣味的劳动人民。从这一点上看,黄慎的人物画是 中国人物画史上前所未见的,甚至我们可以跳过一个世纪同法国十九世纪中期的库 贝尔这位现实主义画家的作品相比拟。 从现存黄慎的人物画作品数量看( 在不完全统计下) ,故事人物画和仙佛人物画 的比例相差不多,而世俗人物画的比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