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湘西地区劳动力转移对乡村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影响.pdf_第1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湘西地区劳动力转移对乡村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影响.pdf_第2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湘西地区劳动力转移对乡村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影响.pdf_第3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湘西地区劳动力转移对乡村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影响.pdf_第4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湘西地区劳动力转移对乡村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湘西地区劳动力转移对乡村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影响.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密 级 公 开 u d c 单位代码 吉首大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湘西地区劳动力转移对乡村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的开展影响 the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activities effected by labor transfermation in xiang-xi area 研究生姓名研究生姓名 吴秋来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师 白晋湘 教授 学学 科科 专专 业业 民族传统体育学 研研 究究 方方 向向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 提交论文日期 年 月 日 论文答辩日期 年 月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论文评阅人 二 0 一二年六月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吉首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 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吉首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吉首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 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目 录 第 页 i 目目 录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第 1 章 前 言 .1 1.1 选题依据 .1 1.2 文献综述 .2 1.2.1 国外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研究综述 . 2 1.2.2 国内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研究综述 . 3 1.2.3 “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研究综述. 5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6 1.3.1“农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概念界定 . 6 1.3.2 湘西地区的概念界定 . 7 第 2 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8 2.1 研究对象 .8 2.2 研究方法 .8 2.2.1 文献资料调研 . 8 2.2.2 实地访谈法 . 8 2.2.3 问卷调查法 . 8 2.2.4 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 . 10 第 3 章 结果与分析 . 11 3.1 湘西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概况及特征 . 11 3.1.1 湘西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概况 . 11 3.1.2 湘西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 . 11 3.1.3 湘西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 12 3.2 湘西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现状 . 14 3.2.1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项目情况. 14 3.2.2 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人群情况. 16 3.2.3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 16 3.2.4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主要时间. 17 3.2.5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情况. 18 3.2.6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材情况 . 19 3.2.7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主要经费来源情况 . 20 3.3 湘西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 . 21 目 录 第 页 ii 3.3.1 农村人力资源匮乏严重制约着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 21 3.3.2 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了传统体育器材、场地等资源的“公地悲剧” . 22 3.3.3 返乡务工人员带回来的都市文化理念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 23 3.3.4 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的薄弱,加剧了传统文化的脆弱性 . 24 3.3.5 文化艺人的转移造成技术的丢失或消亡 . 24 3.3.6 年轻人的大量转移,加剧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断层现象 . 25 3.3.7 留守人员年龄结构的失衡束缚着文化开展的整体性与多样性 . 26 3.4 湘西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对策 . 27 3.4.1 湘西地区政府要加大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劳动力就地就业与创业. 27 3.4.2 农民要转变就业观念,因地制宜,打造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产品 . 28 3.4.3 文、体部门要权责分明,加强农村留守群众的文化宣传与组织工作 . 29 3.4.4 加强农村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人才的培养 . 30 3.4.5 加强农村地区新生代的文化教育,避免文化断层现象 . 30 3.4.6 深化和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法律制度保障建设,加强农民的法律意识 . 31 3.4.7 提高民族文化自觉意识,积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 32 第 4 章 结论与建议 . 34 4.1 结论 . 34 4.2 建议 . 34 致 谢 . 36 参考文献 . 37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40 附录一 湘西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问卷调查 . 41 附录二 湘西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现状调查采访提纲 . 43 附录三 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湘西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的调查问卷效度评价 表 . 44 表 目 录 第 页 i 表表 目目 录录 表 2-1 随机抽样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单位:人) . 8 表 2-2 效度检验专家基本情况 . 9 表 2-3 效度检验问卷发放回收情况 . 9 表 2-4 专家对调查问卷的效度评价 . 9 表 2-5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 10 表 3-1 湘西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式(多项选择) . 13 表 3-2 湘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区域(多项选择) . 13 表 3-3 湘西农村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情况(频数比:%) . 15 表 3-4 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人群情况(n=936) . 16 表 3-5 农村地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n=936) . 17 表 3-6 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主要时间(n=936) . 18 表 3-7 湘西地区传统节日或节令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情况(多项选择) . 18 表 3-8 民族传统体育体育开展活动的组织主体(n=936) . 19 表 3-9 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场地情况(多项选择) . 20 表 3-10 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器材情况(n=936) . 20 表 3-11 湘西农村地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经费来源(n=936) . 21 表 3-12 过去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场地使用情况(n=936) . 23 表 3-13 过去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器材使用情况(n=936) . 23 表 3-14 现代都市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程度(n=936) . 24 表 3-15 湘西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单位:人数) . 27 摘 要 第 页 i 摘摘 要要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形 成的,具有独特的健身养生机理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自从 20 世纪八十年代以 来,民族传统体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分别出台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和体 育法规,并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 但是,随着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作用下,出现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 移,造成许多的农村呈现出“空巢”的迹象,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土壤在 农村,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载体为农民。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必然对民族传统体 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冲击,怎样处理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农民增收的关系, 是现今民族传统体育探寻的生存之道。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湖南省唯一列 入西部大开发的地区。本文以湘西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 展为研究对象, 探寻湘西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相结合的 “契 合点”,对实施西部战略、构建新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 化事业等“四重效益”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从湘西地区农村劳动力 转移的特征;湘西农村地区劳动力转移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现状;湘西农 村地区劳动力转移对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发展对策等四个方面展开 研究。结果表明:(1)湘西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表现为以中青年为主,且 文化水平较低,亲朋好友带出或自己盲目转移所占比例较大,形成以异地转移为 主、本地转移为辅,流向的区域大部分以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为主。(2)民族传 统体育开展活动的现状是以传统节日或节令为平台,通过农民自发组织自筹经费 开展传统娱乐性项目为内容和形式,从而达到遵从习俗、娱乐生活的目的。(3)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从经济、文化、技术、社会等因素方面影响着民族传统体 育的开展。(4)对策:湘西地区政府要积极发展地区经济,拓宽就业渠道,吸纳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留住人;农民 要转变就业观念,因地制宜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的发展道路,为地区经济、 文化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文化部门(站)要加强文化宣传,加强民族传统体育 法制建设,规范农村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秩序,保护文化艺人或单位的合法性; 要积极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骨干人才,重视农村中小学生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教育,以及积极组织和开展全面健身,走大众化之路,这样能够客观地、准确地、 科学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主题词:湘西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民族传统体育。 abstract 第 页 ii abstractabstract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s a part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it forms in long history, and has a special health fitness mechanism and rich connotation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since 1980s,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have taken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seriously, and not only put a series of nation policies and sports regulations into effect, but also put forward some guidelines that protection first, save first, use reasonably, strengthen management. but, with the affection of push in rural and pull in urban, a large number of labor force transferred and caused a sign of “empty nest” in some countries. however, the places for inheritance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are countries and supporters are farmers. and als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bor force in counties will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so it is crucial to handle the relations reasonably between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and the income of the farmers. xiangxi, located in the north west of hunan, is the only region in hunan province listed into wester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regard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as the object of study,discusses the conjunction point between the labor transfer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which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s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t on carrying out western strategies,building new countries,protecting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 and promoting the career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this paper used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method to study in the following 4 aspects: the characters of labor force transfer in xiangxi;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spor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abor transfer; the factors of developing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fluenced by labor force transfer in rural and strateg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the transfer of labor force in xiangxi mainly concentrate on young and middle-aged with low knowledge.the people following relatives and friends to go out,or blind transformation account for 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it gives priority to different ground transfer and the local transfer is complementary,which mostly flows to the southeast coastal area and other developed regions .(2)its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at the farmers use their self-raised funds to organize traditionalamusement in festivals to pass the customs to the next generation and enjoy themselves.(3)a large number of rural labor force transfer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 economy ,culture, technology, society. (4)measures:first,the government of xiangxi should develop economy actively ,broaden the channels for employment,attract large numbers of rural labor ,and provide a good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keep farmers staying in countries .second ,the farmers should change the concept of employment,develop tourism adjusting to local conditions,and make a contribution to regional economy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third ,cultural department should strengthen propaganda , abstract 第 页 iii enhancelaw construction,regulate the orders for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and protect the legitimacy of artist or cultural department .forth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pay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rural ,and organize and conduct exercises for the entire people actively .then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will develop objectively ,accurately and scientific . key words:xiangxi region; the countryside; labor transfer;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第 1 章 前 言 第 页 1 第第 1 1 章章 前前 言言 1.1 选题依据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形 成的,具有独特的健身养生机理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改革开放以来,民族传 统体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的政策与法律文件。 如 1995 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的 第六条:“国家扶持少数 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事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第十五条 :“国家鼓励、支 持民族、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 整理和提高。 ” 2000 年 12 月 15 日制定的 2001 2010 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倡导民族传统体育。进一步发挥少数 民族地区的优势,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 广工作。” 在短暂的几年中,整理出汉族传统体育项目 301 项,少数民族传统体 育项目 676 项,总共 977 项编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当中。同时将一些项目 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 强管理”的十六次方针。2010 年 10 月 15 日-18 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 全会议,首次以罕见大篇幅着力论述文化规划。会议中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 业和文化产业”。民族传统体育借着国家的东风扶摇而上,发展势头比较强劲。 但是,在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作用下,出现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造成许多的农村呈现出“空巢”的迹象。“据初步测算,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人口 向城镇转移的总规模将由目前的 1.2 亿人扩大到 1.8 亿人,平均每年转移量在 1493 万到 1662 万人,形势十分严峻。” 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存的土壤在农村,文化 传承与保护载体为农民。本地域人口的大量流失,导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 载体减少,从而造成本土民族文化的退化或消亡。 湘西地区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特指行政区划分意义上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 治州(简称湘西州)。它是湖南省唯一列入西部大开发的地区,全州总面积 15486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32.42 千顷,现辖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古丈县、花垣 县、保靖县、永顺县、龙山县 7 县 1 市。截止 2009 年末,全州总人口 275.83 万人, 总人口中农村人口 219.88 万人。 经济落后,交通阻塞,信息量少,人口基数大, 可耕资源相对较少,机械化程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湘西地区农村经 陈文权.关于我国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责任与行为的思考c. “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2007 年年会论文集,2007:1167-1170. 黄华英,刘纯阳.湘西自治州农村劳动力转移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首大学学报,2009,30(5):88-91. 第 1 章 前 言 第 页 2 济的发展。农副产品价格低廉,农民增产不增收,从而打消农民在家务农的积极 性。再加上 2008 年湘西大融资使大量的乡镇企业出现下滑,经济陷入低谷期,导 致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降低,造成大量的农村出现劳动力冗员现象,从而 形成了巨大推力。相反,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的中小型企业数目比较多,对劳动 力需求量比较大,存在着巨大的劳动力市场。与此同时,那些简单作序的工作环 境对文化比较低的农民来说比较亲睐,且收入可观,以及现代都市的文化魅力等 等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形成了巨大拉力作用。根据西方经济学领域中的“推拉理论” 和人口学中的“人口流动高位移规律”,农村劳动力就不经意地从边际效应低流 向边际效应高的地区,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 由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时代向现代化工业时代转型的一个过程。 湘西地区农村的劳动力转移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已有了相当的规模,90 年代 劳务经济开始进入高潮,2010 年湘西州外出务工人员达到了 60 万人以上。劳动力 的转移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整理、保护与传承带来巨大的挑战。怎样处理好民族传 统体育与农民增收的关系,也是现今民族传统体育探寻的生存之道。本课题以农 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来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为依据,来探讨湘西地区农村劳 动力转移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相结合的“契合点”,对实施西部战略、构建新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等“四重效益” 具有重要的 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欧、美以及亚洲一些国家。欧、美 一些国家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的研究比较少,主要局限于人类学的研究范畴, 它与现代奥运竞技项目相比,在资金投入、参与人群、开展的规模、制度和管理 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较有清晰的认识和定位,并挖掘 它的娱乐、休闲价值以及发挥文化的社会整合作用;相比,亚洲一些国家对民族 传统体育的理论研究比较深厚,并且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学校的课程当中。 如日本弘扬尚武精神,柔道、相扑、空手、剑道、弓道等传统项目作为强国、强 民、强种、振奋民族精神、培养学生人格的有力手段,现在许多项目已作为大学 生的学习科目。泰国的泰拳十分普及、流行,并有“八臂民族”的美誉,许多高 校把泰拳列为必修科目;韩国的跆拳道、民族舞蹈等民族特色课程也列为高等院 校课程,并深入学生的喜爱,尤其是跆拳道于 1988 年进入汉城奥运会。 张建雄,江月兰等人.东方民族传统体育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影响j.广州大学学报,2004(8)89. 第 1 章 前 言 第 页 3 1.2.2 国内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比较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随着党和国家 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些有关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政策与法 规,如 1956 年起国家体委开始了对体育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并且出版了 大量武术书籍。1995 年的体育法、2002 年的2000-2010 年体育改革纲要、 2005 年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等。现今,在中国期刊网查到的发表的学 术期刊有 1936 篇,其中 2000-2010 年在短暂的十年中发表了 1588 篇。依据纵向与 横向、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来研究民族传统体育。 1.2.2.1 学科建设层面来研究 国内学者在学科理论建设、课程资源开发、专业人才培养作了一定的研究。 1989 年胡小明主编的民族体育集锦 ,倪依克(2005)认为学科建设是我国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其发展缓并缺乏完善的理论框架,但又是民族传 统体育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朝着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正确 审视学科建设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6 年白晋湘出版了 民 族传统体育文化学 中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的现状进行阐述,并对我国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开展数量少、起步晚、基础薄弱等弱势情形进行分析, 同时提出学科建设的原则和方法。2008 年周贤惠在民族传统体育概念 中分析 学科建设的原则和未来发展方向。 朱瑞琪(2005) 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 来探讨创新人才培 养规格与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北京体育大学 1999 年教学计划实施情况为 案例分析,提出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确立完整的学科课 程体系,并从质的结构、类的结构、层的结构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学科建设框架结 构。 1.2.2.2 从经济的层面来研究 顾涛等人(2002)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是广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的一份宝贵财富,对它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将有助于开发利用这一独特旅游 资源,促进广西旅游业的发展。着重分析了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旅游资源的 特点和审美价值。李政(2002) 民族传统体育在西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价值,民族 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及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对策等问题 胡小明.体育人类学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倪依克.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础j.体育科学,2005(1):56-60. 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教程m.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张选惠.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朱瑞琪.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2):4-8. 顾涛.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评价j.体育学刊,2002,9(3):49-51. 李政.民族传统体育与西部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2):3-5. 第 1 章 前 言 第 页 4 进行分析,旨在探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发展,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效 益与经济效益,为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刘少英(2005) 对西 部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及其产品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为有关部门了解和制定 开发民族体育旅游的对策提供参考。主要结论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 因其特殊的魅力而具有六大吸引力,可操作性强,但须对其可持续发展给予高度重 视和精心保护。 1.2.2.3 从社会转型制度的层面来研究 白晋湘(2004) 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代面临着社会转型、 奥林匹克运动冲击和全 球一体化的社会文化背景,促使它向着汲取自身精华和借鉴现代体育优秀成果相结 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发展创新,在实践中呈现出多态并存的多级现代化发 展格局。朱家新(2007) 论述了科学精神在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认为当前阻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迟滞不前,主要是缺乏科学精神渗入,并 且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科学精神缺失的主要因素有:经典理论中科学成分的先 天不足,重直觉轻实证的思维模式对科学的疏远,重人伦轻科技的价值观对科学 的压抑。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当在创新中求发展,确立科学 精神的主导地位,构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的现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张选惠等人(2008)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维度进行分析,提出民族传统体 育的现代化发展,存在竞技化、民俗化、娱乐化、健身化、市场化的发展维度。姚 正国等人(2008) 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实践途径进行了分析,并从创新; 解放思想,打破禁锢;借鉴、融合、嫁接、变异;以及应用现代科技等四个方面对我国 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实践途径进行了探讨。 1.2.2.4 从弘扬民族文化的层面来研究 陈国瑞(2000) 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作了剖析,并对如何走出国门、走 向世界、跻身于奥林匹克大家庭提出三条对策:(1)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2) 同国际惯例接轨,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实行申办制;(3)将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 育运动会”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田祖国等人 (2010) 对国家软实力提升目标下的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背景、前景、视野和方向进行了深 入研讨。结果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应确立丰富世界文化的宏观视野、提升国家 软实力的中观视野和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微观视野,并应从人文学科、教育学科、社 刘少英.西部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吸引力及市场运作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2):48-50. 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与现代化中的民族传统体育j.体育科学,2004,24(1):65-67. 朱家新.科学精神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j.体育学刊,2007,14(5):73-77. 张选惠.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维度的重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2):11-13. 姚正国.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途径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2):86-88. 陈国瑞.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及走向世界的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34(1):22-26. 田祖国.国家软实力提升目标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视野与方向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4):445-448. 第 1 章 前 言 第 页 5 会学科和自然科学等 4 个研究方向展开广泛深入的研究,方可取得有效提高国家软 实力的成果。 1.2.2.5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层面来研究 王建华(2001) 论述了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详细阐述了民族 传统体育的社会特性和社会功能表明民族传统体育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极大地 丰富了我国体育文化的内涵。古维秋等人(2008) 主要是从民族传统文化与农村 和谐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构建新农村建设的 基础,也是农村和谐建设的一种重要因素;同时,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民族传 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以及探寻在新 农村文化建设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路径。 综上所述,基于前人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大量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打开 了广阔的思路,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但是一般多于个别。对湘西地区农村体 育研究的文章比较少,只有万义学者硕士论文提到过湘西地区农民体育的现状与 对策研究,而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角度来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当前 还处于薄弱环节,学者们过去的研究都是把客体(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对独立 性地来研究,没有考虑主体(农民)流动性的动态研究,这是一个上升到哲学(主 体)高度的研究,因此,对本论文的研究对完善理论框架以及政府采纳具有重要 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2.3 “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研究综述 当前对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出现了民族传统体育、少 数民族传统体育、传统体育、民族体育、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等概念。学者根据时 间、地域、血缘、国界对民族传统体育下了如下定义。如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 育史 (1989 年)从时间的角度研究, 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指近代以前的体育竞技娱 乐活动。胡小明(2000 年)从地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