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中国的画谱类著作一直伴随着中国画水平的提高而发展。到了明清之际,文人画高 度发展和繁荣,在美术领域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文化思想上的禁锢和束缚,画坛 上因循模仿之风曰盛,鲜有创新。随着新的印刷技术的出现,很多画谱类著作应时代和 学画者的要求刊刻发行,画谱整体印刷精美,图文并茂,芥子园画传就是其中的代 表作。 芥子园画传施惠画坛三百多年,流传至今,其艺术价值在同类画谱著作中独占 鳌头。由于芥子园画传很受广大学画者的喜爱,翻刻版本不断泛滥,古版本芥子 园画传已完全失去本来的面貌,还有很多内容也已陈旧而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新 编芥子园画传是近些年出版的画谱著作,沿用旧版本之名,在绘画技法的讲解和绘 画思想的传授上都有大大超越了前者。 论文以“对比 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系统地叙述了整套书的成书过程,介绍新旧 芥子园画传形成的历史背景,详细地从介绍芥子园画传在教学体例、画学思想、 文学造诣、彩版印刷等多方面的艺术价值入手,探讨如何更好的师承传统与创新思维。 关键词:芥子园画传比较创新 a b s t r a c t | 量皇皇鼍! 皇量曼曼曼曼曼寡i i i i 皇曼曼詈皇! 鲁! 鼍皇皇量皇曼皇一 a b s t r a c t 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w o r k sh a v eb e e ni m p r o v i n g ,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 s i n c et h e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i e s ,l i t e r a t ip a i n t i n g sh a dh i g h l yd e v e l o p e d a n df l o u r i s h e d ,a n dh a db e e nt a k i n gal e a d i n gp o s i t i o ni nt h ef i e l do ff m ea r t s a st h e r e s t r i c t i o na n db o n d a g eo fc u l t u r ea n dt h o u g h t ,c o n f o r m i s mw a sr a m p a n td a ya f t e rd a y ,a n d t h e r ew a sas h o r t a g eo fc r e a t i v et h i n k i n g w i 廿lt h ei n v e n t i o no fn e wp r i n t i n gs k i l l s ,m a n y p a i n t i n gw o r k sw e r ep r i n t e da n dp u b l i s h e d ,s oa st oc o n f o r mt o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o ft h et i m e s a n dp a i n t i n gl e a r n e r s i np r i n c i p l e ,t h ew o r k sw e r ep r i n t e de x q u i s i t e l y ,i nw h i c hp i c t u r e sa n d w o r d sw e r eb o t hv i v i d “j i e z ig a r d e nm o d e lp a i n t i n gb o o k w a sa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w o r ki n t h a tp e r i o do ft i m e s j i e z ig a r d e nm o d e lp a i n t i n gb o o k h a sb e e nb e n e f i t i n gt h e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f o rt h r e e h u n d r e dy e a r su n t i ln o w i t sv a l u eo fa r tw a sm o s to u t s t a n d i n ga m o n go t h e rp a i n t i n gw o r k so f i t sk i n d a si tw a sm u c ha d o r e db yn u m e r o u sp a i n t i n gl e a r n e r s ,l o t so fr e c o p i e de d i t i o n s c o n t i n u o u s l yc a n l ei n t ob e i n g “j i e z ig a r d e nm o d e lp a i n t i n gb o o k c o m p l e t e l yl o s ti t s o r i g i n a lc o l o ra n da t m o s p h e r e ,i nw h i c hl o t s o fc o n t e n tw a st o oo u t m o d e dt o a d a p tt h e r e q u i r e m e n to fa g e s c o n t i n u i n gt ou s et h eo l dt i t l e ,t h en e wp a i n t i n gw o r k “j i e z ig a r d e n m o d e lp a i n t i n gb o o k ”w a sp u b l i s h e di nr e c e n ty e a r s tl a r g e l yt r a n s c e n d st h eo l de d i t i o n ,i n e x p l a n a t i o no fp a i n t i n gs k i l l sa n di n s t r u c t i o no fp a i n t i n gt h o u g h t t a k i n g ”c o n t r a s t ”a st h ek e yc l u er u n n i n gt h r o u g ht h ew h o l ep a s s a g e ,i t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n a r r a t e st h eg r o w i n gp r o c e s so ft h ew h o l es e r i e s ,t h e nm a i n l yt a k e st h ew a yo f ”c o n t r a s t ”t o i n t r o d u c et h eh i s t o r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 s ,u n d e rw h i c ht h eo l da n dt h en e w “j i e z ig a r d e nm o d e l p a i n t i n gb o o k ”c a m ei n t ob e i n g t h e3 r dc h a p t e re l a b o r a t e l ys t a r t s 、i mt h ev e r s a t i l ev a l u eo f 矾o ft h eo l dp a i n t i n gw o r k “j i e z ig a r d e nm o d e lp a i n t i n gb o o k ”,i nt h ea s p e c t so ft e a c h i n g s y s t e m ,p a i n t i n gt h o u g h t ,l i t e r a r y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 , a n dc o l o r i z e dp r i n t i n g ,e r e t h el a s tb u t n o tt h el e a s td i s c u s s e sh o wt os u c c e e dt h et r a d i t i o na n di n n o v a t et h et h i n k i n gi nab e t t e rw a y k e y w o r d s :j i e z ig a r d e n ;p a i n t i n g ;c o m p a r i s o n ;i n n o v a t i o n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童;丛逐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回。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互乙钆厶月也日 日期:4 年j 月4 l 日 引 言 引言 芥子园画传是部学习传统中国画的画谱,适合于初学者,可从中学习中国画 的基础理论和笔墨的技法。学习芥子园画传,可以探求和把握中国画技法的变化规 律及高层次的审美规律,进而运用规律抒发自己对自然的真切感受。对于其中的传统技 法要很好的传承和发展,用新的眼光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作为一本初学中国画的较为系统的教科书,收集了明清二代中国画名家的杰作,融 入了编者毕生的心血和智能,历经二百多年的增补和完善,详细地讲解了中国画的用笔、 写形、构图等基本技巧和方法,曾被誉为“画学之金针”,引导多少初学者循序渐进地摹 画而得以步入中国画的艺术之门。在当时类似的画谱,无论是民间的还是官方的,流传 了很多,如明代万历年间顾黯然编临的历代名人画谱,清初上官周编的晚笑堂画 传,以及后来的百尺楼丛画等等,但最终却都没有芥子园画传著名,有多方 面的原因,在当时,芥子园画传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此书系著名画家根据自身绘画经验编篡而成的一部名著。科学合理的介绍了绘画基 本技巧,使初学者容易领会、易操作、易临摹。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而渐进。每 科又分门别类,条分缕析得很清楚,而且汇集了很多名家的画论,取材精锐、论述精辟。 画谱内容丰富,汇集了中国历代著名画家的很多摹仿作品,其中讲授画法与画谱结合起 来,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这些便是比其它同时代的画谱高出一筹的地方。 和同时期其它画谱,甚至是更早期的画谱画传相比,画传本身除了具有绘画模板的 教育和指导意义以外,在中国版画史和印刷史上均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而且能够步入 文物收藏珍品的行列,所以芥子园画传的确称得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芥子园画传流传至今,在我们面前,仍然显示出强大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 无论是学习、还是研究芥子园画传本身,都是十分必要的,很多近代著名画家和艺 术大师都是从临摹这本书开始对艺术的启蒙,如齐白石张大干吴昌硕等绘画界的泰斗均 于此书受益良多,颇见此书的弥足珍贵。芥子园画传施惠画坛3 0 0 余年,培育出代 代名家,真可谓功德无量。正如何镛先生在芥子园画传巢勋临本序言中所说,此书 “足以名世,足以寿世 。 三百多年过去了,芥子园画传带给我们的影响是无法磨灭的,瑕不掩瑜,随着 时代的变迁,芥子园画传这套传统的绘画课本也需不断传承和创新。新编芥子园画 1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暑皇曼曼皇量曼皇曼皇曼曼曼曼毫ii, 一一 i 曼舅 传是一套全新的画谱,从作为模板的图例到版本的印刷质量还是绘画技巧及理论的讲 解,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大的提升。新编芥子园画传比之旧的芥子园画 传,在教学和指导上增添了很多特色和新思维,使人耳目一新。 2 第1 章新旧芥子园画传的对比研究现状综述 第1 章新旧芥子园画传的对比研究现状综述 1 1 有关芥子园 1 1 1 芥子园及主人李渔的综述 “芥子园”是清初名士李渔在金陵的别墅。至明亡后,李渔即以遗臣自居,便无意仕 进,曾住南京,筑别墅一所,名为“芥子园”,据李渔全集移家金陵考一文中记 载,康熙七年戊申,李渔游西秦回到金陵后着手营建芥子园,方文李笠翁斋头同王左 车雨宿诗云:“故人新买宅,忽漫改为园,迭石岩当户,看山楼在门,客来尘事少, 雨过瀑声喧,今夜哪能别,连床共笑言”( 山续集,卷三) 。诗中所说的“园”就是“芥 子园”。李渔作为芥子园最早的主人,此园由他自己设计,园中的景致不俗,山水搭配 的非常讲究,可谓独具匠心。李渔为芥子园书室所作楹联云:“雨观瀑布晴观月,朝听 鸣禽夜听歌”,多么具有诗情画意的氛围。他自做对联道:“至uj - j 惟有竹,入室似无兰。 ( 见笠翁一家言) 据说“芥子园”在今南京白鹭洲附近。 在其一家言全集卷四“芥子园杂联”序中说明其室名为芥子园的原由:“此余金 陵别业也,地止一丘,故名芥子,状其微也。往来诸公,见其稍具丘壑,谓取芥子纳 须弥之意。”佛说: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如来。佛经上讲,佛能“纳须弥于芥子,于芥 子呼现大干世界”。芥菜籽很小,小的像芝麻粒一样,须弥山很大,芥菜籽里面能容纳 须弥山,这阐释了佛教中一种大气魄和大境界。李渔在闲情偶寄中云:“芥子园之 地不及三亩,而屋居其一,乃榴之大者复有四五株。 惜乎予园仅同芥子,诸卉种就, 不能再纳须弥 1 。他曾自题一联于门:“因有卓锥地,遂营兜率宫”,卓锥地,是说园 子狭小,只容立锥;兜率宫,在佛经上是佛祖所居之地,道家则说是太上老君的居所, 义译为知足,喜足。此联表示:李渔身居如此的小园,却知足常乐。 但是好景不长,李渔在金陵居住了十来个年头,却因为欠债而举家迁回杭州。史料 记载“无论金陵别业属之他人,即生平著述之梨枣,无不以之代子钱,始能挈家而 出。 2 李渔为了举家回到杭州,出售了芥子园,之后此园也多次易主。 李渔是一个多面手,集文学家、戏曲理论家、出版家和园林艺术家于一身,对文学 o 闲情偶寄卷五 。笠翁一家言全集卷三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1i i m l 寰曼! 鼍! ! 曼! 皇曼苎曼曼曼! 皇曼曼曼氅曼詈鼍詈曼皇皇曼毫曼曼量曼曼鼍曼曼曼曼曼量鼍曼量皇 绘画等多种艺术广泛涉猎,而且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出版商人,因此芥子园画传的出 版获得了巨大成功。李渔一生创作了约五百万字的著作,较著名的有戏曲笠翁十种曲, 诗文杂着合编为笠翁一家言全集,其中闲情偶寄的词曲、演习等部是重 要的戏曲论著,其中大部分在芥子园里完成。芥子园一直是金陵颇有名气的一家书坊, 刊刻书籍以小说、戏曲为主,兼顾其它各类杂书和名著。每逢年节生辰喜庆,或宾朋宴 集聚会,李渔必在此园中演戏作东。 1 1 2 芥子园画传的编写过程 芥子园画传的编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芥子园画传初集刊于康熙十八年( 1 6 7 9 年) ;第二集刊于康熙四十年( 1 7 0 1 年) ,和初集间隔了二十二年:同一年第三集也出 版,前三集陆续和读者见面,历时四十年左右;第四集虽为杂凑,其内容却也具有实用 价值,因此得以保留。从初集刊印到四集的出版相隔一百多年。 李渔女婿沈心友家中原存李长蘅画的课徒山水画稿,他请山水画名家王概( 王概, 字安节,康熙间秀水人,寓居金陵,曾师从龚贤,能诗能画,尤善山水) 整理增编,历 时三年,从四十三页增编至一百三十三页,把山水画的各种技法分门别类地介绍出来, 并附临摹古人的各式山水画四十幅,作为初学者模板。初集编成后不久,沈拿给李渔看, 李渔大悦,认为是“不可磨灭的奇书,如不公之于世,便是“天地间一大缺陷”,并为 此书作了序言。该书在李渔的协助下,于康熙十八年成书,采用五色馒版套印而成,因 画传的制作者是李渔的女婿,所以称此书为“芥子园甥馆”印。不久,沈心友又请杭州 名画家诸曦庵编画兰竹谱,请王蕴庵编画“梅菊及草虫花鸟”谱。沈心友再次催请王 概和两个兄弟( 王概之兄王蓍,字宓草,工诗画,尤善花卉翎毛;王概之弟王臬,字汝 陈,一字司直)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斟酌增删,于康熙四十年编辑成书。该书原分为两 集,上集为梅兰竹菊谱,下集为草虫花鸟谱。后来书商把沈心友的例言十条删去, 将梅兰竹菊谱改为第二集,草虫花鸟谱改为第三集。在沈心友的例言里,已有 第四集写真秘传的拟编计划,可惜当时尚未成书。寻找画传第四集的人很多,书商 就把丹阳传真画家丁鹤洲编的写真秘诀,杂凑晚笑堂画传等图谱,以芥子园 画传第四集的名义刻版发行。虽然第四集不是原创作品,为书商所凑,但由于丁鹤洲 的写真秘决也具有相当实用价值,该书也受到不错的评价,一直流传至今。后来芥 子园画传前三集与书商所杂凑的第四集,成为芥子园画传的全部。 4 第1 章新f 日乔子园画传的对比研究现状综述 1 1 3 芥子园画传基本内容 芥子园画传亦称芥子园画谱,初集前有李渔序,共分五卷。第一卷为画 法浅说( 论画十八则) 与设色各法,没有图画,全为文字;第二卷为树谱,即 以图画为主,并附以文字说明;第三卷为山石谱,主要论述画山画石及画水诸法; 第四卷为人物屋宇谱,也以图画为主,配以文字来论述“点景人物川点景鸟兽”及 “界画楼阁”等诸法;第五卷为模仿各家画谱,即是模仿了古代诸家“横长 ( 二十 幅) 、“宫纨”( 十幅) 及“折扇 ( 十幅) 各式的作品,作为示范之例。 画传第二集刊行时,李渔已去世,芥子园已三易主人了。在康熙四十年辛巳,王概 的芥子园画传合编序回顾了李渔在世时编写初集的经过,百感交集地说:“今忽忽 历甘余稔,翁既溘逝,芥子园业三易主而是篇遐迩争购如故,即芥子园如故。信哉! 书 以人传,人传而地与俱传。 芥子园虽三易主人,名称依然被沿用,而且所印的芥子 园画传很受好评,人人抢购。 二集的编写,主要工作是王概兄弟三人之力,而在每谱之中,都请了钱塘著名画家 协助,其中兰竹部分,是请诸升( 曦庵) 所作,梅菊部分请王质( 蕴庵) 所作。由于各 方读者催促,沈心友的“不惜重费与多方设法鼓励支持,又得益于诸、王二画家的协 助,于是王概与两个弟弟在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完成了芥子园画传二集的编印。二 集分为兰、竹、梅、菊谱四部分。 芥子园画传第三集的编印,花费了王氏兄弟三人更大的精力而成。三集前有王 泽弘( 王蓍的族友) 及王蓍序。共分四卷,卷一卷二为花卉草虫谱,卷三卷四为花 卉翎毛谱,卷末附有沈因伯的设色诸法。第四集“人物”篇,实际上是书商就丁臬“写 真秘诀”拼凑其它画谱集结而成。每一集都按总序、画法浅说、分类图谱、摹仿名家画 谱、跋的顺序编次。 1 2 不同版本芥子园画传的简介 由于此书不断翻印,出现了很多版本。 至光绪年间,芥子园画传也被称为芥子园画谱。原书经多年多次翻刻已经模 糊不清,于是一个叫巢勋( 清末画家张予祥的弟子,嘉兴人) 的画家将芥子园画传 的一、二、三集重新临摹修编,他本人并不满意原书第四集的杂凑内容,重新编辑了人 洞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物画法第四集,可惜巢勋不擅人物画,只能把古人画人物的理论和解说,经由佩文斋 书画谱抄录下来,并丁鹤洲的写真秘决和他自己临摹的古人稿本以及当时名画家 的代表作品一一汇总编辑而成,于光绪二十三年在上海有正书局以石印法影印出版,世 称“巢勋临本”。这套芥子园画传虽是黑白版本,但比康熙的版本丰富很多,所以 得到了更广泛的流传,现在读者普遍使用的就是这套改进过的巢勋版芥子园画传。 除了巢勋版,还有很多版本的芥子园画传,据王伯敏先生统计有1 1 种版本,其 实另外还有若干种。出现诸多版本的原因是乾隆年间,芥子园甥馆出版社出让了版权, 书店全部开版印刷,从此出现了很多翻刻本。比如1 8 8 7 年鸿文书局出版的石印本3 集 共1 2 册;1 8 8 8 年千顷堂书局出版的石印本3 集共1 2 册;1 9 0 6 年文新书局的石印本4 集1 6 册;1 9 1 3 年铸记书庄的石印本2 集4 册;启新书局的石印本3 集共1 2 册;发新 书局的石印本1 集4 册。最权威的是1 9 3 4 年有正书局出版的原版初印芥子园画谱 第1 集彩印5 册,第2 集5 册,第3 集4 册。1 9 3 6 年国学整理社出版芥子园画谱全 集,前有李渔序,1 9 3 7 年由广华书局重印。1 9 3 6 年中央书店出版铜版印芥子园画谱。 1 3 新编芥子园画传应运而生 任何的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和更新的,处于上升期的新事物,定会将那些落后的不适 合时代潮流的旧事物取而代之,这是发展的必然结果。 流传了3 0 0 多年的芥子园画传至今仍然被誉为经典,但是对于当今的初学者而 言,随着时代的进步,画传本身越来越显示出时弊和局限性,旧的版本已经无法满足广 大学画者的迫切要求,他们急切的需求一本能使他们快捷有效地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国画 艺术的新的画谱丛书,于是就有了各种版本的新编芥子园画传。比之1 日版本,新版 本可谓取其精华,继承了旧版本中的很多有益因素,而且具有自己的特色,因为新生的 事物都是同陈旧的东西比较而言的,新生事物不一定非得取代陈旧的东西,它们也可以 同时并存,各自闪耀光华。正如新编芥子园画传,虽然不会掩盖旧版本的光芒,但 是更加利于学习、教授技法,更有利于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可以肯定,旧版本不会被世 人遗忘,而新版本的到来和面世定会成为时人学习中国画的首选教材。 第2 章新旧芥子园画传的成书背景对照 第2 章新旧芥子园画传的成书背景对照 2 1芥子园画传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 芥子园画传诞生于明末清初之际。它的出现可谓前无古人,开辟了中国画画谱 类著作的新纪元,正像美术史家王伯敏的评价:“2 5 0 年以来,在历代画谱中像芥子 园画传那样产生巨大影响的画谱,史无前例 。 如果完全按照朝代来划分,似乎很难切断明清两个朝代之间绘画的连续性。因为明 清两代是封建社会制度发生急剧变革的时期,相似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涌现出 很多相同境遇和特点的画家和流派。对于明清的绘画研究,过去常常有一种“明清之际 的说法,按照王伯敏先生在中国绘画通史之中的分类方法,所谓“明清之际”既包 括明末相当的一段时间,也包含清初相当一段时间,显然这一阶段的绘画有其自身的特 点,而芥子园画传的出现也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明代建国初,为了巩固政权,安定社会秩序,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因此阶 级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缓和。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土地的高度集中,统治集团内部由大贵 族、大官僚和大宦官掌权,他们无度的搜刮百姓,致使很多百姓流离失所,全国的反抗 声音此起彼伏,时有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同时地方割据时起叛乱,外族侵犯频繁, 明王朝的统治发生了严重的危机。另外,在文化方面,八股文制度日益成熟、定型;程 朱的教条理学,通过八股文的考试成为统治的思想,给文人一种精神上的枷锁,束缚着 他们的思想,严重阻碍着社会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随着我国封建社会自此趋向没落,满族统治阶级建立了统一的清帝国后,继承了明 朝的各种制度,曾以全部力量把封建秩序稳定下来。在经济上,一方面巩固封建的农业 生产,恢复和发展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却又阻碍着明代中叶以来萌芽的资 本主义经济的成长。 明末清初,阶级和民族矛盾日益激烈。清王朝对于革新思想和反封建礼法的思想采 取禁绝的政策。文网森严,些新思想、新观念无法真正展现和流行,僵化的文化氛围 反应在艺坛上正是浓厚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气氛,也使得明末清初时期的绘画鲜有 创新。 在这个时期,以董其昌为首的松江派和“四王 为首的娄东派、虞山派,统治着当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曼! 鼍曼鼍曼舅曼曼鼍曼鼍曼! 曼曼! 曼曼i 一, 一i i i 皇曼曼曼鼍 时的画坛,他们的创作严重脱离生活,主张“以古人为师,己自上乘”3 ,反对“自出 新意”,认为只有“于古人同鼻孔出气”,才能“下笔自然契合,甚至说只要学得“子 久些子脚汗气,于此稍有发现乎5 ,就很满足了。绘画者因循相袭,墨守陈规一点一 划都必须讲究派系、“家法”,不得出格一步。若是有所创意,自寻门径,就成为“蔑视 古法,误入歧途 ,就算自己有如何的奇思妙想,也无法登大雅之堂。这种复古主义的 绘画认识,大大阻碍了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画家林风眠曾经这样评价这个时期的绘画: “这时代的绘画,经过了长久的时间和社会方面有力的援助,但在绘画史上决算起来, 不特毫无所得,实在大大的亏了本! 其主要的原因,当是传统,模仿,因袭前代的成法, 为其致命之伤。”8 介绍绘画技法的创世杰作芥子园画传就是在这种“古”味日浓的社会文化 条件下诞生了。中国画本身的发展滞后,并未抹杀芥子园画传的功绩,如此受到世 人追捧的一部著作,分析它的成功不难发现:明末清初之际,董其昌与“四王”对中国 画技法和画理起到了规范的作用,使中国画不再成为上层人物的特权,尤其是芥子园 画传的出现,使得绘画从贵族身份转向广大的平民百姓。“家家子久,人人石谷 ,虽 然有某种夸大的成分,但却是当时社会现象的一个写照。黄宾虹先生曾对这一现象发表 看法:“人购一部芥子园画传,见时人一二纸画,随意涂抹,己觉貌似。作者即自鸣 得意,观者亦欣然许可,相习成风”芥子园画传的出现满足了一大部分社会底 层人们的普遍欲求,实现了由通过简单的笔法临摹到成为画坛大家可能的途径。 2 2 崇尚临摹与仿古的画风 文人画在这个时期颇为盛行,影响深远,占据着首要的地位。此时因袭模仿之风大 盛,至于清代,绘画领域内一直存在革新派与保守派的斗争,此时显得较为激烈,这个 封建社会的最末期,这两个派别有两种艺术表现,反映了不同的政治倾向与审美要求。 一种是:思想上要求变革,不受陈套旧规束缚,敢于创造,作品具有新鲜的、独特的艺 术风采;另一种是:墨守陈法,主张复古,单纯追求笔墨,致使作品流于形式,缺乏生 气。这两种倾向,后者的表现,明末清初表现得更加突出。 3 董其昌画旨 王时敏 西庐画跋 5 王原祁麓台题画稿 6 朱朴,林风眠艺术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9 9 5 第2 章新旧芥子园回传的成书背景对照 清代的历史条件和明代相仿,各种不同思想的斗争,非常尖锐。民间绘画,继承明 代之风,虽有所进展却毫无突破,作品的因袭模仿、脱离实际的严重情况毫无转变。 其中名气最大的当属明末的董其昌和清初的“四王”,不仅因为他们有很多脍炙人 口的作品流传于世,很多绘画理论和绘画思想为后人所接受,而且他们被奉为当时画坛 的权威,给后世的绘画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2 2 1 明末董其昌的影响 董其昌是继元代赵孟叛之后的又一位大官僚兼文人书画家。 明代山水画家董其昌在我国绘画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如何评价他在书画界的名 气,明史上曾说:“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精于品题,收藏 家得词组只字以为重。”画史绘要这样评价:“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 足,而出于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 评价不可谓不高,尤其在山水画领域, 以董为代表的“华亭派 影响最大,在他的绘画理论的影响下,文人画的体系得到了进 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他的文人习气和门户之见相当严重,毕生致力于“士人”的山水画,提出“文人之 画自王右丞始”的重要论断,根据这个思路,董其昌对于区分“南北二宗”做了进一步 阐明。在中国绘画史上,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壮举。 除此之外,他画家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 非生机 ;“画家以古人为师,已是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 。意思显而易见,就是鼓 励初学者学习古人的艺术遗产和文化修养,进而师法造化,学习自然,陶养心性,理解 绘画的真谛。唐张璨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通过学习自然,来丰富创作思 想。这些理论和董其昌的论断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助于初学者领悟绘画思想,捕捉到画 法技术提高的好方法,其关键在于如何摆正自然与艺术的承接关系。然而,问题却在于 他在学古人和师造化之间,更加偏重前者,对他来说,所谓“读万卷书 实际上是“读 万幅画”,他把古代大师们作品的章法、如何用笔奉为经典,以之不可逾越,甚至用古 人的艺术来核对自然,以某某几家的山水画去套现实的景物,因此更能引起他兴趣的是 “自然如画,而不是“画如自然”。董其昌在山水画和山水画论中的症结,就在师古 人远远的超过了师造化,他的脑海中充满古人笔墨之美,他所谓的师造化也就容易流为 空谈了。 9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皇曼鼍曼皇曼曼詈鼍曼皇曼! 蔓皇。 i ii i i l l i 量曼曼鼍量 董其昌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艺术经历:少善绘业,皆从元四家结缘,后入长安,与 南北宋五代以前诸家血战,正如禅僧作宣律师耳。解脱禅固无藉此,然学欲望见古 人门庭蹊径,斯亦渡河宝筏,珍重珍重。7 上述话中体现出他对待艺术的态度,要珍重 前人的传统把传统看作是实现艺术理想的“渡河宝筏 ,这样的错误理论思想误导了_ 代又一代文人画家。在他的意识里,“心源 只有古代名家的章法、笔墨、风格而已, 这里不妨引他一段话:“画平原,师赵大年:崇山迭嶂,师江贯道;皴法,用董源麻皮 皴及潇湘图点子;皴树,用北苑( 董源) 、子昂( 赵孟烦) 二家法;石,用大李将 军( 思训) 秋江待渡图及郭忠恕雪景”。从而“集其大成,自出机轴,再四五年, 文( 征明) 、沈( 周) 二君不能独步吾吴矣”。这简直是抛开造化,全心全意充当古人的 俘虏,把研究古人的章法、笔墨作为通向成功艺术道路的唯一途径,完全僵死的看待古 代各家的笔墨形式,它实质上不外乎大搞构图、笔法的程序化,其结果也只能是拼凑古 人的笔墨形式而不加创新,完全没有自己内在的东西。在他看来,艺术和自然是对立的、 相互排斥的,整个社会陷入到一种摹古仿古的研习风气之中,鲜有创新。 2 2 2 清初“四王 的影响 在明末清初的绘画史上,“四王”的名声重极一时,他们更多的是总结前人的经验, 因循保守的成见仍未改观。在笔墨技法上,他们下过千锤百炼的功夫,这些功夫都是用 在如何更好的效法模仿古人的笔法,如何继承传统绘画思想,被古人所束缚,所作的山 水画守旧的成分多,创新的少。他们之所以出现,并且在山水画坛上站住阵脚长达一个 世纪之久,其中有两个原因:第一,由于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古人绘画技法和思想上, 对古人( 尤其是宋元时期画家、画法) 的很多资料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整理,很大程度 上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赏识,因此获得了不少荣誉:其次,“四王 中的王时敏就是学 董其昌而后来享有盛誉的,其它三王与王时敏如出一辙。“四王 中的王时敏画学宋元, 法本黄公望,受董其昌影响最大。对于宋元名迹,日夕临写,笔笔讲究古人法度,主张 “一树一石,皆有原本”,在其很多山水画作品中,都能看到继承传统融合前人画法的 特点。王鉴与王时敏的风格是一致的,临古的作品也颇见功力。王晕,字石谷,早年得 到“二王”( 王时敏、王鉴) 的指导和推许,得到很多同行的高度赞誉,临摹古人下过 苦功夫,对于董巨、范宽,王蒙和黄公望深有研究;对沈周、文征明、董其昌的山水也 7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l o 弟2 覃新1 日乔子园画传的成书背景对照 _ i ii ili_mi il 有涉猎。王时敏称赞他“集古人之长,尽趋笔端“石谷于宋元名迹,模仿无不夺真 “石谷画甲天下,鉴赏家定论久归。然余比年每见其新作,必誉为登峰造极,无以复加, 及继见则又过之( 西庐画跋) ;清代中叶的张庚也说:“石谷画有根柢,其善仿 诸家,笔下实有所见,非漫然也。;周亮工在读画录里说他“仿临宋元无微不肖。 吴下人多倩其作,装潢为伪,以愚好古者。虽老于鉴别,亦不知为近人笔。余所见摹古 者赵雪江与石谷两入耳。雪江太拘绳墨,无自得之趣,石谷天资高,年力富,下笔可与 古人齐驱,百年以来,第一人也 。( 国朝画征绿) 对王晕的好评还有很多,他还被尊 为“画圣”美誉。可见当时的评论家和鉴赏家心目中,仍然把摹古是否到位作为评判的 唯一标准,任何形式的创新且毫无价值。在模仿古人的圈子里,王晕的功夫是最到家的, 也是最受大家认可的。山水画至王原祁,影响就更大,他是王时敏的孙子,字茂京,从 小受到家族( 尤其是祖父王时敏) 的熏陶和影响,这种效仿古人的绘画思想自然会深入 骨髓,影响其一生。 “四王的绘画( 尤其山水) 受到统治阶级的最高推崇,被誉为画法的“正宗 , 他们广收门生弟子,更加扩大影响,从清初期直至中后期,整个画坛充满了仿古摹古的 笔墨气息。 古人的画法和思想是现成的,模仿比创新容易得多。古人之法应该借鉴,但却不能 放到主要地位,由于古法的权威性、正统性,迷惑世人,使人倾倒、因袭,更加有碍于 创新的法则去表现新的绘画内容。所以历代在艺术创作上有伟大造诣的名师大家,都反 对“崇古傍门 ,“仿法古人 。一千五百年前谢赫就反对过“述而不作 ( 只是模仿古人 而不进行独创之作) ,主张“包前孕后,古今独立 。 在形式上模仿古人,古人没表现过的不表现,古人没涉猎的研究不去碰,貌似尊重 传统,实为抛弃了传统中最精华的部分。 张彦远指出:绘画“可检时代”,唐宋两代作为封建社会的上升期,人物画灿烂鼎 盛,得到很大发展。而元代以后,特别是明末清初之际,情况就每况愈下,先是以古人 的笔墨趣味作为评画的准则,继而竟然以是否仿古榜门,像不像古人所画,作为评画好 坏的标准。把绘画的艺术创作,变成了僵死的条条框框,迎合了封建专制和统治者的心 理需要。埋没坑害了很多有伟大贡献的有才华的画家,造成了中国画的没落。 阃北大掌文掌坝士学位论文 2 3 新时代的产物新编芥子园画传 转眼间,清初的芥子园画传走过了三百多个春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画者, 引导多少初学者循序摹画而得以渐渐步入门庭。显然,当时的社会制度、当时的文化氛 围赋予了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芥子园画传不但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且符合大 多数学画者的审美需求和价值取向,所以此书得以长盛不衰,备受推崇,一直位列画谱 类著作的前茅。 社会在发展,时代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作为 屡次翻刻重印的老版本芥子园画传显然无法成为当今学画者的主流画谱教科书,无 论从画传本身不高的印刷质量、有限范图的选材取材,还是陈旧老套的教学方法和思想 观念都无法满足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学画者的需求。他们急切地需求一本能使他们快捷有 效地掌握中国画真谛的新的画谱出现。鉴于此,新编芥子园画传应运而生,弥补了 这一缺憾。 新编芥子园画传显然继承了旧版本的很多优点,新版本与旧版本并不是完全对 立的,它的“新”体现在很多方面,最重要的一点是新的思维,它的出现更适应社会的 发展,更易于让初学画者接受。曾经是以效法古人古法为第一准则的社会文化风气已经 得到完全的改观,不断创新,接受新事物,产生新思维才是当今广大初学者一直所追求 的。 1 2 第3 章对比新旧芥子园画传的艺术价值 第3 章对比新旧芥子园画传的艺术价值 3 1 程序化的教学体例 一部芥子园画传,汇集了清赣以前很多优秀作品的画法介绍,整套丛书沿用一 种程序化的教学体例,略显枯燥,但颇有益于初学者的学习。 如清王概在初集山水卷画学浅说中就有关于“有法 、“无法”详细论述,“鹿柴 氏日:论画或尚繁,或尚简,繁非也,简亦非也。或谓之易,或谓之难,难菲也,易亦 非也。或贵有法,或贵无法。无法非也,终于有法更非也。惟先矩度森严,而后超神尽 变,有法之极归于无法。则有法可,无法也可。惟先埋笔成冢,研铁如泥。十日一 水,五日一石。然欲无法必先有法”。8 “有法”就是初学时尊重成法:“无法”就 是绘画发展到一定阶段跳出那些条条框框进行创作,是“有法的进一步发展。在二集 开头青在堂画兰浅说中也有类似的论述,“宓草氏日:每种全图之前,考证古人。 参以己意,必先立诸法,次歌诀,次起手诸式者,便于循序求之。亦如学字之初,必先 撇画省减,以及繁多,自一笔二笔至十数笔也枷编者正像学画浅说中那样,整体 内容严格按照由简至难,循序渐进的顺序安排。 画传采用程序化的讲授,编者采用两个比较明显的思路进而说开去,使学画者易学 易懂。第一,介绍各种画法时先总说后分说,分别列举古代名家的画法特色。如在画传 初集山石谱中,着有“诸家皴石详辨”“四大家石及各种皴,余既约略言之矣。然 法有专兼,皴分工拙,既引升堂,更当入室。若王右丞之石如飞自,郭河阳之石似云头, 董北苑之石形娟秀。今将诸家细皴石法一一晰举,以待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如此 一则中,皴法犹有未尽,当于后则画山头中补见之。”开头把王维、郭熙、董源、李思 - p l i 四人的皴石法一一列举,供学者参考,使学画者兼收各家之长而技法大迸。第二,对 同种事物的画法采用由浅入难的介绍,通俗易懂。以二集梅兰竹菊谱中菊花画法为 例,首先列“青在堂画菊浅说 ;然后“画菊全法 ,介绍大体的画法;之后有“画花法”、 “画蕾蒂法力、“画叶法”、“画根枝法”,此乃分部画法;接着有“画菊诀 、“画花诀刀、 “画叶诀 、“画菊诸忌诀 等等。从菊花的个性特点介绍开始,到菊花的整体和细部的 画法详解,最后说说都有哪些注意用笔的诀窍,可谓讲述科学,记载详实,足见编者用 画学浅说中图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 9 9 4 第一版第9 5 4 页 1 3 ? 司北大学文学坝士学位论文 心良苦。 3 2 经典的画学思想和理论 芥子园画传熔合了很多经典画学思想和理论,其中有绘画的技法,还有品画的 标准,很多画学思想取材于古人的精彩论断,有抄袭之嫌。但是编者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把前人的画法画理进行了详尽的整理总结,使各部分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提升了此书 的知识面和历史厚重感,我们将它视为集古今绘画大成的经典著作。 芥子园画传初集中位列首位的画学思想就是南齐谢赫的“六法”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历史上,此六法则以“气韵生 动”作为主线,贯穿于全书,发展成为中国画创作、欣赏和评判的标准法则。书中通过 此六法则记述和阐释画法和画理。 3 2 1 “气韵生动” 谢赫的“六法 ,其价值的中心就是冠于“六法”之首的“气韵生动”。气韵,原是 魏、晋品评人物的用词,如“风气韵度”、“风韵道迈 等,指的是人物从姿态、外表显 示出的个性气质和神风貌。谢赫在评顾骏之时谈到“神韵气力,不逮前贤 ,说的是 表现“神,时的一秆令性美,就叫“韵 。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也谈到气韵, 他说:“文章者,盖性专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 韵天成。 后来这一标汪扩大为品评绘画的最高法则。文章饱含作者的性情和感受,则 足以表现其内涵神韵,绘画也是如此。有“气韵”,更要“生动”,是表现的对象活生生 的,真实而动人。 在画卷中随处可见体现“气韵生动”的例子。如在初集山石谱的开头:“观人者必日 气骨,石乃天地之骨,而气亦寓焉,故谓之曰云根,无气之石则为顽石,犹如无气之骨 则为朽骨。熟此而气亦随势以生矣。秘法无多,请以一字金针相告曰活。 其中的 “气 乃画石的根本,失去“气”的润泽,所画之石便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在介绍画云时日:“云乃天地之大文章,为山川被锦绣,疾若奔马,撞石有声,云 之气势如是。大凡古人画云,秘法有二:一以山水之千岩万壑相凑太忙处,乃以云间之。 苍翠插天,倏而白练横拖,层层锁断,上岭云开,髻青再露,如文家所谓忙里偷闲,反 使阅者目迷五色。一以山水之一丘一壑,着意太闲处,乃以云忙之。水尽山穷,层次斯 第3 章对比新旧芥子园画传的艺术价值 起,陡如大海,幻作层峦,如文家所谓引诗请客,以增文势。余画山水诸法,而殿之以 云者,亦以古人谓云乃山川之总,亦以见虚无浩渺中,藏有无限山皴水法。故山日云山, 水日云水。 介绍了山、水、云的相互搭配的重要性,云穿插于山峦水峰之间,犹如一 白练蜿蜒曲绕,画面颇多几分气韵。 3 2 2 “骨法用笔 “气韵生动”是作品当中透出的一种品格、气概,使得作品能够显出精神和情感, 这是中国画创作的最高要求,“骨法用笔 是实现画面这种特质的前提条件。“骨”在文 学和书法上都有应用,如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指的是通 过语言的结构表现一种刚健力道之美;书法上用“骨”字,如“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 力者多肉。”9 ,绘画中的“骨 和书法中的含义相近,指的是用笔的力量和表现的力量 兰 ,弋o “骨法用笔 可算作绘画创作和绘画作品评价的双重标准。 “用笔 和“用墨组成了“骨法用笔 的全部含义。在画传中既有名家绘画用笔 特点的介绍,又有皴、擦、点、染等技法技巧的介绍。讲究用笔用墨乃是中国画的主要 特征。芥子园画传的画学浅说中记载:“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晓。画 岂无笔墨哉? 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云影明晦, 即谓之无墨。1 0 可见笔墨是不可分的,缺少任一方面,都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的中国 画。 画传对各家用笔用墨的特点一一作了详解。在初集中介绍倪云林的树法:“云林多 用侧笔,有轻有重,不得用圆笔,其佳处在笔法秀峭耳。宋人院体皆用圆皴,北苑独稍 纵,故为一小变。云林、子久、叔明皆祖北苑起,故皆有侧笔。”1 l 既介绍了各家的笔 法特点,又讲述了各家传承连带关系。 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在画传中虽没有直接叙述,但在介绍名家技法 有个别的记载,对于既善书又善画的米芾有很高的评价:“襄阳用王洽之泼墨,参以破 墨、积墨、焦墨,故融厚有味。人谓米氏善于用墨,而余独谓善于用笔。然则何以 学米? 日用笔如锥,用墨如飞。又日惜墨如金,弄笔如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私人土地承包租赁权续约服务合同
- 2025年度船舶抵押担保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范本
- 2025版航空航天软件测试与飞行安全委托合同
- 2025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解服务合同
- 2025年全新智能大厦外墙清洁维护专项合同书
- 2025年度生态旅游区施工三方环境保护合同
- 2025版汽车经销商融资租赁担保合同范本
- 2025版木工环保材料研发与应用合同
- 2025年度变压器更换及优化设计施工合同
- 2025年老年医学病例分析与护理措施模拟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5年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超大型矿用卡车电动化转型技术路线及成本效益分析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至2030中国太阳能发电中的水泵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答辩备考试题及答案(50题)
- 剖析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问题洞察与改革路径探究
- 2025年药品监管与安全知识考试卷及答案
- 大讲堂+管理办法
- 高中班级常规管理课件
- 销售部区域划分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