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艺术学专业论文)龙纹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生成初探.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体现民族精神的寓意性形象。在中国所有的传 统纹样中,龙纹的发展贯穿了整个民族的历史,龙的精神也逐步融入到了艺术设 计领域。进入现代社会,龙纹在标志设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设计师们将龙纹吉 祥、奋进的寓意应用于现代标志设计中,在对龙纹形象加以改造的基础上,融合 了现代设计元素,设计出许多优秀的标志设计作品。标志设计代表了企业、组织 等的精神内涵和经营理念,从早期的标志设计到现代标志设计,对传统龙纹的运 用,表明了传统龙文化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通过龙纹在标志设计中的生成、 运用与发展,我们可以看出龙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本文从龙纹“形的发展与演变出发,通过对标志设计现状的分析,得出龙 纹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生成的必然性,将龙纹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生成过程分为两 个阶段,通过对这两个阶段的对比分析,得出龙纹图案在标志设计中发展的必然 性。文中从“龙形的提取和衍生”、“龙意的继承与发展疗、“龙神的把握与传 承”三个层次,对现代优秀的龙纹标志设计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自己的观 点,总结出传统龙纹图案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运用与发展时,需遵循的应用设计原 则和设计方法,创新性地提出传统龙纹图案与现代设计意识结合的必要性和如何 寻求标志设计民族性和国际化的契合点。 传统龙纹在标志设计中的生成过程,也是标志设计创新与发展的过程。标 志设计中借用龙纹的“形、“意”、“神”,不仅传承与超越了传统文化,也 丰富了标志设计的发展过程。传统龙纹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与发展必须与现 代设计意识相融合,现代设计意识的融入是传统龙纹图形能够被运用的时代要 求,也是现代标志设计时代性的要求。龙纹标志设计的民族化与国际化也并不是 相互矛盾的,民族化并不意味着守旧,国际化也不是抛弃传统,将先进的国际理 念运用到传统龙纹图案与标志设计的创新融合中,才是龙纹标志设计民族性与国 际化的最佳契合点,也只有这样应用于企业中的现代龙纹标志设计才能发挥其有 效的作用。 关键词:龙纹图案,标志设计,龙文化 n a b s t r a c t d r a g o ni sas y m b o lo fn a t i o n a ls p i r i ta n dt h ee m b o d i m e n to fn a t i o n a ls p i r i ta n d m o r a lo ft h ei m a g e i na 1 1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p a t t e r n s ,t h ed r a g o n s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r o u g h o u tt h ee n t i r en a t i o n sh i s t o r y , g r a d u a l l yt h es p i r i to ft h ed r a g o ni n t oaf i e l do f a r ta n dd e s i g n i nm o d e ms o c i e t y , t h ed r a g o nh a sb e e nw i d e l ya p p l i e di nl o g od e s i g n , d e s i g n e rd o e sf u l lo fg o o dl u c k ,p r o g r e s s i v ei m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ed r a g o na p p l i e di n m o d e ml o g od e s i g n ,b a s eo nt r a n s f o r mt h ei m a g eo fd r a g o n ,f u s i o no fm o d e md e s i g n e l e m e n t s ,t h e nd e s i g ns o m eg o o dw o r k s l o g od e s i g nr e p r e s e n t sb u s i n e s s e s 、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a n do t h e r ss p i r i t u a lc o n t e n ta n db u s i n e s sp h i l o s o p h y f r o me a r l yt o m o d e ml o g od e s i g n , t h eu s e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d r a g o ns h o wt h a tt r a d i t i o n a ld r a g o n c u l t u r es t a t u si nt h ee y e so fc h i n e s ep e o p l e ,b yt h ed r a g o ng e n e r a t e d 、u s e da n d d e v e l o p e di nl o g od e s i g n , w ec a ns e et h a tt h ed r a g o nc u l t u r ei st y p i c a lo f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t h i sp a p e rf r o mt h ed r a g o n “f o r m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e v o l u t i o n ,b ya n a l y z i n gt h e l o g od e s i g n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 , c o n c l u d e dt h a ti ti si n e v i t a b l et h ed r a g o nb eg e n e r a t e di n t h el o g od e s i g n t h ed r a g o np a t t e r nf o r m a t i o ni nt h el o g od e s i g np r o c e s si sd i v i d e d i n t ot w os t a g e s b yc o m p a r i n g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 s et w op h a s e s ,c o n c l u d e dt h a ti ti s i n e v i t a b l et h ed r a g o nb ed e v e l o p e di nt h el o g od e s i g n t h ea r t i c l ef r o mt h e ”d r a g o n - s h a p e d e x t r a c t i o na n d d e r i v a t i v e ,什”d r a g o n sp r o s e i n h e r i t a n c e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一,竹d r a g o n sg r a s pa n di n h e r i t a n c e , t h r e el e v e l s ,c o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f g r e a tm o d e md r a g o nl o g od e s i g n ,c o m b i n e dw i t hm yo w nv i e w ,s u m m e du ps o m e d e s i g np r i n c i p l e sa n dm e t h o dw h i c h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d r a g o nb ea p p l i e da n dd e v e l o p e d i nt h em o d e ml o g od e s i g n p u tf o r w a r dt h a ti ti sn e c e s s i t yo fc o m b i n et r a d i t i o nd r a g o n w i t l lm o d e md e s i g n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a n dh o wt os e e km e e t i n g p o i n t 、) l ,i n ln a t i o n a l i t ya n d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i nm o d e ml o g od e s i g n t h eg e n e r a t i o n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d r a g o ni nt h el o g od e s i g np r o c e s s ,i ti sa l s ot h e p r o c e s so fl o g od e s i g n si n n o v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l 0 9 0d e s i g nc i t e dt h ed r a g o n s ”f o r m ”,”m e a n i n g ”a n d ”c h a r m ”n o to n l yb e y o n d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h e r i t a g ea n dc u l t u r e , b u ta l s oe n r i c h e st h el o g od e s i g nd e v e l o p m e n tp r o c e s s t r a d i t i o n a ld r a g o nb eu s e d a n dd e v e l o p e di nt h el o g o d e s i g n w h i c hm u s tb l e n dw i t l lm o d e md e s i g n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t h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o fm o d e md e s i g ni st h et i m e sr e q u i r e m e n t d r a g o n l 0 9 0d e s i g nn a t i o n a l i t ya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a r en o tm u t u a l l yc o n t r a d i c t o r y , n a t i o n a l i t y d o e sn o tm e a no l d f a s h i o n e d ,n o r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n o ta b a n d o n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w em u s t m a k ea d v a n c e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n c e p t si n t o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d r a g o na n dl o g od e s i g n i i i i n n o v a t i o nf u s i o n , t h a ti st h eb e s tf i tp o i n tt od r a g o nl o g od e s i g nn a t i o n a l i t ya n d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o n l yb yt h i sw a y c a nw eh o p et h em o d e m d r a g o nl o g od e s i g nt op l a y e f f e c t i v er o l ei nb u s i n e s s e s k e yw o r d s :d r a g o np a t t e r n , l o g od e s i g n ,d r a g o nc u l t u r e i v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武汉理工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 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武汉理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 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盟导师签名:撇期:塑堡:主!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 章绪论 1 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中国传统的龙纹图案对中华民族而言,是文化内涵丰富且具有特殊意义的传 统图形。龙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凝聚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反 映了中国人民的创造才能。传统龙纹独特的造型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内 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部分。近几年,中国现代的标志设计师越来越 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龙文化,融合现代设计元素 以及外来设计理念,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又兼具国际性的标志设计作品。 现有的龙纹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龙纹的起源、龙纹的流变以及龙文化的探源 等方面,对于传统龙纹图案发展到今天,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得今天的设计师越 来越重视龙文化,龙文化是怎样应用于现代标志设计领域等问题涉及甚少,本 文以传统文化中的龙文化为基本研究对象,从龙纹形态的发展演变和精神内涵 出发,从分析设计界出现的一些现状入手,得出龙纹图案在标志设计中逐渐被 应用的可能性,随着龙纹在标志设计中大量出现,在文中划分为两个时期,以 现代龙纹标志设计为论文探讨的主体,通过对现代龙纹标志设计优秀案例的分 析,得出龙纹图案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原则与设计方法。本文希望通过对 龙纹在标志设计中的生成、应用研究,对其他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标志设计的 生成与运用起到一定的借鉴价值和研究意义。 现代标志设计中,除了大批优秀的以传统龙纹为母体的标志设计之外,还存 在一些低俗的标志设计作品,这也正是当今标志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当今世 界,由于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许多外来的西 方文化逐渐渗入到中国,这不免给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一些冲击,尤其是一些 中国传统文化不感兴趣的青年设计师,他们崇尚西方文化,崇洋媚外,认为标 志设计中没有洋名称或英文字母就不现代、不时髦,就没有市场。许多学者和 有较强艺术理论基础的设计师,也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认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 发展,必须要在一定的设计实践中有所体现。但是现代标志设计中对中国传统 图案简单的挪用,构成了当今标志设计领域的又一大问题,现代标志设计出现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量的雷同作品,使得标志的作用及功能大大降低。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文章 中对于如何使龙纹图案与现代标志设计更好的契合,设计出既富有民族性又具 有国际性的优秀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当今世界的艺术设计领域,设计师们都在寻求民族风格与国际化的契合点, 这也是设计界所关注的重点。随着雷同作品以及盲目国际化的设计作品的大量 出现,设计风格的民族化成为当前世界艺术设计创新发展的途径之一。本课题 通过对传统龙纹在标志设计中的生成过程的分析,探寻龙纹图案在标志设计中 的创新应用,分析标志设计风格民族化的特征。标志设计的民族化,不是对龙 纹图案的简单挪用,在从早期的龙纹标志设计发展到现代龙纹标志设计的这一 过程中,可以看出龙纹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创新发展。 1 2 课题研究的对象概述与课题研究方法 1 2 1 课题研究的对象概述 整个课题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龙纹图案的发展、演变的 研究,另一方面是标志设计的研究,第三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 是龙纹图案如何应用到标志设计中。 早在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的彩陶中,就出现了龙的形象。在原始社会, 氏族的成员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对有些自然现象加以崇拜, 并以某些自然物作为本族的标志,这就是早期的图腾。在远古时代的众多图腾 崇拜中,原始人对龙的崇拜尤为突出,对龙,说文解字释日:。龙,鳞虫 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左 传昭公二十九年也载说“龙,水物也。 随着先民们逐渐将龙神化,龙王的形象出现在先民的生活中,龙王具有超 人的神力,被越来越多的人供奉。随后,龙逐渐演变成皇室贵族权利的象征, 实际上,中国龙纹的发展与中国历史、政治权威的发展密不可分。古代的帝王 将龙与自己联系起来,并宣扬龙的神圣与尊贵,借龙的形象宣扬自己的统治思 想,因此龙在帝王眼中成为了权利的象征。而在民间,龙被看作是吉祥的象征,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与龙联系起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龙纹图案越来越普遍,龙纹的形式也不断发展变化,龙纹 2 武汉理工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图案代表着人们追求发展、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受 到大众的喜爱。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龙形象,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整合、发展, 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龙在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中被看作是传统文化的象征, 龙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其形象和美好的寓意也被广泛应用 于各种设计领域,其中,龙纹图案在标志设计中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标志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从原始雏形到当代形式,标志的发 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语言、文字、符号、图形等成为 人们互相交流与沟通的有力工具。标志作为一种包含着特殊意义的符号,以其 精辟之形传达特定涵义和信念,早已成为人们相互交流和传递信息的视觉语言。 标志设计通过文字、图形等表现具体的事物和抽象的理念,从而形成具体可见 的视觉符号。现代龙纹标志设计,就是标志设计以龙纹为设计母体,通过龙纹 图案传达企业的内容、精神、经营理念等,当受众看到标志时,能够对龙纹在 这个标志中所代表的事物以及理念产生认同。 1 2 2 课题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对比分析法探讨中国传统龙纹如何在标志设计中生成、应用。 首先,对龙纹在各个不同时代的发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龙纹演变的规律及 精神内涵的变化;其次,是对龙纹在标志设计中应用的不同时期,进行对比分 析,得出龙纹在标志设计中生成轨迹;最后对优秀的现代龙纹标志进行对比分 析,为后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如何将龙纹图案创新应用于现代标志设计中, 作好铺垫。 1 3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本课题共分为七个章节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以及研究的现状, 对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并对研究方法进行界定,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创新点。 第二章对中国传统龙纹图案在各个时代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由龙 纹“形”的演变过程,得出龙纹背后“意”的精神内涵。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对中国当今标志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现状,得出当今标 志设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分析其原因,这一章,为后文介绍传统龙纹在 标志设计中的生成与发展作好铺垫。现代标志设计创新发展的途径之一就是龙 纹图案的再运用。 第四章主要探讨随着传统龙纹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对以龙 纹图案为设计主体的标志设计进行分类,按照时代划分,分为两大类。针对这 两大类龙纹标志设计进行分析总结,得出龙纹在标志设计中的生成、发展的过 程及规律。 第五章主要是从“龙形的提取和衍生 、“龙意的继承与延伸、“龙神 的把握与传承 三个层次,分析龙纹图案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应用的优秀案例, 现代龙纹标志设计的优秀作品中对龙纹的运用也主要表现在这三个方面。 第六章通过第五章对现代龙纹标志设计优秀案例的分析,结合自己的观点, 提出传统龙纹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和设计方法,以便其他传统吉祥图 案在标志设计应用时进行借鉴。 第七章是对全文进行总结,展望龙纹在未来标志设计中的发展,同时也提 出论文的不足之处。 文章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对比分析优秀的现代龙纹标志案例,结合自己的观 点和实践,提出传统龙纹图案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再生成与再运用时,应跟随时 代发展并融入现代设计意识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传统图案的民族性与国际化 之间寻找契合点。 4 武汉理工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第2 章龙纹图案的演变 21 龙纹图案的起源与发展 龙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神秘莫测的形象,朝代的更选、人类文明的发 展以及观念豹演变都对龙纹的形象及其含义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漫长中华民 族的发展过程中龙纹的形象和内涵也一直伴随中华民族的历史不断演变与发 展,从抽象、简洁的单一形态到清晰、复杂的灵性组合,其演变与发展经历了 不同历史发展的时期,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具有不同风格的造型。 21 1 史前时期的龙纹图案 龙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密切相关,龙文化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红山 文化早有崇龙的历史,在距夸8 0 0 0 年以前,相当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先红山文 化”查海文化遗址,出土了中国蛀早的两类燕,第一类是用大型石块摆塑的龙形 堆石,它长1 97 米,昂首挺胸,身躯蜿转,如在云中游动,摆塑方法成龙。第= 类是陶器浮雕龙,陶器虽已残破,但显现出盘卷的龙身和上卷的龙尾以及龙体上 饰有的龙鳞纹已相当成熟。( 图2 一1 ) 始糜 图2 一l图22 在距今6 0 0 0 年前,中原地区仰韶文化河南省濮阳西水坡遗址发现丁用天然 蚌壳摆塑的龙形,大溪文化湖北省焦域遗址,发现了用河卵石摆塑的龙形。( 图 卜2 ) 这两处龙迹都是摆塑方法成龙j 同查海文化龙形堆石一样,既反映出早期龙 的一种形态,又表现出龙的多源性。1 车书最红山文化与龙【n 珏宁行政学院学报,2 0 0 86 武汉理工大学磺士学位论文 纵观整个史前的龙纹,大多取像于蛇,普遍具有图案化处理的特点。龙纹 的形象大多是原始彩陶的装饰纹样,运用二方连续纹样的形式法则,满足了当 时人们使用和审美的情趣,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效果。 212 商周时期龙纹形象的演变 龙纹在商代形成以后,开始了其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商代早期的龙纹 形象,尚处于形成的初期,早期的龙纹突出表现大多反映在传统工艺的玉器上, 而很少见于青铜器上。商代中期是龙纹* 起的时期,此时的青铜器纹饰髓着铸 造工艺的进步而不断增加,龙纹则在青铜器纹饰中处于重要地位。商中期青铜 器龙纹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鳄形龙”,多以两首相对或首尾相接的形 式出现,体态以直体、衄折体为多;一类是4 蛇形龙”,( 图23 ) 以“蟠龙” 形式出现,体长者往往能田头部盘绕数圈,龙纹的角有弯曲形、长尖形等多种。 2 商代晚期。是龙纹的极盛时期,此时的龙纹图案化的色彩逐渐加深,龙的体态 尤其是龙角变得十分复杂。 霾 图2 _ 3图2 _ 4 商代龙纹的形象,虽然在形式上变化多端,但基本上仍保持着怪异神兽的体 态。夔纹是商代青铜器纹饰中种似龙非龙的怪兽纹。夔纹的基本特征为一足、 一角、张口、尾长而上卷。在殷商至西周早期时青铜器中最具特色和具有代表 性的纹样,称之为“饕餮纹”,又称为“兽面纹”( 图2 - 4 ) 。饕餮纹是一种人 们想象出来的装饰纹样,是一种近似猛兽面目的纹样,也是商代青铜器上最具 特色、最常见的装饰纹样。 规雄,橱静荣龙与中国文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4 4 p 6 3 t 其钧,王谢燕中国工艺美术史嗍肌槭工业出版社,2 0 0 8 p 8 5 武攫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西周早期风纹大兴,这也使得龙纹在其形象变化中亦多带风形,龙角多仿风 冠,颈部多弯曲上扬,头部多见回顾式,龙口不再大张而改作平张,上下唇常 有卷曲,尾部亦多旋卷。西周早期的青铜纹饰与商代大致相当,而到了西周中 晚期,青铜器纹饰逐渐简化和抽象,趋于朴素简约一些龙纹基本上演化成一 种图案。 21 3 春秋、战国时期龙纹形象的演变 春秋时期的龙纹,基本摆脱了商代的政治、宗教目的,多演变为吉祥图像, 龙的吉祥寓意在此时得以加强。龙纹青铜嚣工艺的运用,不再局限于礼器,而 是逐渐出现于日常的器物之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装饰纹样也大多是 吉祥的龙纹图案。 平面的交龙纹,也称为蟠螭纹,在春秋战国时期较为盛行的其中一种龙纹 纹饰。( 图25 ) 在春秋战国时期,平面交龙纹由诸多变形龙纹交叉蟠曲而成, 这些变形龙纹大多经过了极度的简化,完全变成了图案的构成元素。春秋战国 时期的交龙纹,随着时代的推移,其构图严谨有序、繁缛细密,追求精雕细刻 的效果,突出的是其装饰性能与审美情趣。 龙风合壁纹饰是春秋战国时代盛行的另一种龙纹纹饰,此时的龙凤纹虽由前 代的龙凤纹演化而来,但形象与含义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此时的龙风合璧纹 饰图案化色彩更为浓重,呈现出复杂的变化。在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 2 1 件刺绣品上,我们见到了更多的蟠龙飞风合壁纹绣。( 图2 6 ) 图案中的龙凤 各自成对,头韶均严重图案化,但这种严重图案化的龙风合壁图案,所呈现的 依然是吉祥的含义,这种图像后来发展为现今流行的“龙凤呈样”吉祥图案, 其吉祥的含义也一直沿用至今。 蹙瓣 图2 5图2 6 龙纹和虎纹是春秋战国时期最流行的两种动物纹饰,它们往往相伴出现在同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爱篓瓣国 时代罐为典型的“龙虎斗”造型见于洛阳金村出土的趱鳃鬣嚣秘疆l 墓醢 战国金锟错龙虎纹镜,( 固2 7 ) 镜背三龙三虎作交绕| 蠛蜀簦魏联鹾 鹱瀚 撕斗状,图案中的龙虎虽相互缠绕,但全无惨烈肃杀谊鞲罄嚣羹弱醋;别 之气,而呈现出一种波动的韵律美构图上也体现了飞磷馨霪霪薹罗 2i 4 秦汉时期龙纹形象的演变 秦汉时期是龙纹盛行、普及的时代,在此期间,不仅龙的形象趋于成熟, 而且龙纹的运用也更为广疰。特别是两汉时期的龙纹更显得神光异彩、千姿 百态。 秦汉时期表现龙纹的载体是画像石、画像砖以及墓室壁画和汉代瓦当。秦代 大型长方形空心砖,其画像图案以龙风为主,龙纹则有单龙、双龙卷曲交尾等 形式。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彩绘非衣上的神话世界,( 囱2 - 8 ) 该非衣 所绘内容,自上而下可分为上天、人问、地下三个世界。综观全幅帛画共有四 图2 n 9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i e 文 龙皆长角、尖耳、兽足、蛇躯,四龙纵横驰骋于天、人、地三界,充分体现 出龙的通天神兽的特性,其中的龙纹形象与后来成熟的龙纹形象已经基本相似, 可见此时的龙纹形态已经基本完整了。 在汉代时期,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称为四神,以这几种动物为题材的装 饰纹样即为四神纹。四神代表天文中的东、西、南、北四官,与天对应,地面 又以其代表四方。汉代当中在汉长安城遗址曾有四神瓦当出土,其中龙纹瓦当 中之青龙因受瓦当形制所限,体躯似兽而有鳞,整个龙纹结构细长极富有动 感,以此取得生动的画面效果。( 图2 9 ) 汉瓦当中的四神纹在当时极为流行,纹 饰精致而有气势,姿态雄伟是汉代图案装饰的佳品。汉代四神形象虽以代表 四方为旨,但仍然带有吉祥含义,汉代还把四神看做是一种辟邪祈福,消除祸 害永保平安的象征物。在汉人的心目中,龙作为通天神兽,它能给人类带来 神的关照与庇护。当天下太平、经济繁荣之际,龙就会出现以显示祥瑞,因而 龙也富有吉祥的含义。 21 5 南北朝时期龙纹形象的演变 六朝时代,龙纹的使用已经十分广泛。六朝的实用器物、建筑构件均常以 龙纹作为装饰。真正能代表六朝风格的龙纹体现在画像砖墓。南北朝时期的画 像砖,在汉代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更加生活化、情趣化,还体现出一些佛教的 色彩。1 9 7 2 年发现于镇江的东晋画像砖墓,四壁镶砌画像砖,一砖一画,均为 高浮雌,画像内容主要是具有吉祥含义的四神和具辟邪含义的怪兽。四神画像 中的青龙,体躯硕长弯曲呈c 形双角长而弯曲,四肢细长,整条青龙伸曲有力 饱含活力。( 图2 1 0 ) 图2 1 0 如果我们用傲骨嶙峋、飘逸潇洒来形容南朝龙纹的话,那么北朝龙纹则具 4 划喜罐,橱静荣龙与中国文化【m 】北京: 民m 版社2 0 0 4 a p 9 7 武汉理工丈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雍容华贵、娇若流云的风格。北朝龙纹的形体与南朝龙纹无大的差异,但是 更富有艺术性。北朝龙纹的头部一般较宽硕,身躯与四肢也相对丰艘,足、尾 多随背景中的飞云飘扬曲卷,总体形态在矫健之余,又含几分妩媚。 21 6 隋唐时期龙纹形象的演变 龙纹发展到隋唐时代已完全成熟,在隋唐的实用器皿上,龙纹的出现极为 普遍,并多与蔓草、花卉及各种动物组合出现。 隋代龙纹以河北赵县安济桥栏板上的石雕龙纹为代表。安济桥栏板上的龙 纹有交颈龙、穿石龙等多种形式,交颈龙为一对行龙两颈相交,皆口吐莲花 图案具有佛教艺术色彩与吉样古义,穿石龙图案弥补了栏扳短小无法表现龙之 长躯的缺憾,运用轻灵巧妙的处理手法,使圈案富有强烈的审美情趣,这也正 是隋唐龙纹所具有的时代风格。5 ( 图2 一儿) 龙纹作为传统吉祥图案深受唐人的喜爱,尤其为统治阶级所喜爱,帝王自 称为真龙天子,因此,龙纹带上了显赫、富贵的气息。然而,由于龙纹使用率 极高于是工匠们设计了一些龙纹的典型模式,以供其他工匠师们直接参考, 这就使得唐代的龙纹出现了图案化、程式化的特点,甚至不同器物上的龙纹会 有雷同现象。 蠹 图2 1 l图2 1 2 龙毂在唐代是作为唐镜的重要装饰题材,故宫博物院藏唐代葵花形盘龙镜, 镜背有一条巨龙张牙舞爪,飞腾于云纹之中,龙右前爪及右腿上扬,龙尾盘绕 于右腿之上。龙尾缠绕于右腿之上在唐代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装饰手法,增添 了龙纹后部的变化与美薄,然而由于受到唐代艺术家的青睐,也使得他们纷 纷效法,推动了这一程式的流行。 刘喜堆,插静荣龙与中国文化【m 】北寓:人民出版杜2 0 0 4 4p 1 0 2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江苏扬州出土的唐代云龙纹镜中,( 图2 1 2 ) 龙首双角伸举,昂首卷尾, 龙身矫健飞腾,整体造型呈运动感极强的“s 形,气势张扬,此时的龙纹显出 一种威武、震慑的力量,这也是由于从此时开始后的历代龙纹,大多为统治阶 级享用,不论出现在器具、玉器、铜镜,还是建筑上的龙纹,或者是皇袍上的 龙纹,都有精致、富丽的特点,给人以绚丽的感受。 2 1 7 两宋、元时期龙纹形象的演变 历史悠久、在艺术题材中占重要地位的龙纹,在宋代应用更为广泛。龙纹 发展至宋代,除了当时的玉器、陶瓷以及建筑构件等,大多以龙纹作为装饰, 以龙为主题的纯艺术绘画,也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宋人对龙纹的形态及创作规律进行了总结与研究,提出了完整的画龙理论。 宋人的画龙理论对龙的形象所作的规定性阐述,使历代带有不同程度的随意性 的龙纹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自此,龙的艺术形象,除了细节有灵活性以外, 总体形象不再有大的变化,龙的艺术形象也基本确立。中国早期的龙纹是专门 为宗教服务的,而宋代龙纹几乎完全被纳入艺术的轨道。宋人更强调的是龙纹 的传神、气势与美感等艺术效果。 “宋代是龙纹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潘鲁生在中国龙纹图谱中也称宋明 时期是龙纹发展的成熟期。宋代器物上的龙纹,体态轻灵矫健,相比其他的时 代来说,龙体更加洒脱修长,奇伟而不怪诞,潇洒而不恣肆,并在矫健中透出 清秀的美感。 瓷器是宋代各类工艺品中的佼佼者,作为瓷器重要纹饰之一的龙纹,具有 极高的艺术水平。如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影青釉龙柄瓷倒流壶,( 图2 1 3 ) 该壶 龙颈下伏、龙头微抬作壶流,龙身拱起作壶柄。全龙宛如田问蜥蜴,极富生气。 龙在这里既是作为装饰,又是器物的重要构件,但是宋瓷上的龙的造型更多的 还是以纹饰形式出现的,宋代的龙形象称为统治的象征,这时期的许多著名瓷 窑大多是生产御用瓷,定窑、龙泉窑瓶、盘等器物上,都印有或雕有姿态各异 的龙纹,打上了御用瓷的烙印。 龙纹发展到元代,在宋代的基础上,更注重形体的谐调与美观,龙纹的艺 术水平在此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元代龙纹的头趋于扁长,双眉粗壮, 双目小而有神,龙角多似鹿角,龙须挥洒飘扬,龙颈细长弯曲,龙体较宋代龙 武汉理工大学颈士学位论文 纹更细长,四艘多呈三爪,其形象总体上神采飞扬、清秀飘逸。( 图2 一1 4 ) 元 代艺术家们在运用龙纹时,更注意对龙所处环境的渲染,既衬托出龙的神韵, 又增添了整个画面的感染力,其艺术效果更胜于宋代。 曩 圈2 一1 3图2 - 1 4 故宫博物馆藏元代青玉镂雕花草龙纹带饰是元代龙纹玉雕中的精品。该玉 雕镀雕一条五爪蟠龙穿戏于盛开的牡丹花从之中,象征祥瑞的龙与象征富贵的 牡丹浑然一体,充满温馨的祥和之气。元代龙纹的卓越成就,是龙的艺术发展 阶段所决定的,元代艺术家对龙纹的改进与创造,迎合了当时追去审美情趣的 心理。 218 明清时期龙纹形象的演变 明清时代是中国龙纹发展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龙纹发展的最后一个时期。 明清时期,封建权威思想更加突出,帝王的衣、食、住、行,皆强调以龙纹为 饰。统治阶级对龙纹的偏爱,也使得龙纹广泛应用于各个艺术领域。 明代龙纹的形态与元代龙纹的清新飘逸相比,更加强调端庄、威严、雄伟。 明代龙纹的角、发、须、眉、鳍、鬣、肘毛一应俱全,龙纹具有浓重的图案化 色彩,龙鼻端为强化其吉祥含义,多被处理呈“如意形”。明代艺术家为适应 统治者的需要,摹仿正面人像的表现手法,大胆创造了正面龙纹。这种正面龙 毁,双目与观者对视,须发皆扬,张口作怒吼状,极度突出了庄严与威慑力, 这也正是封建统治者本身形象的写照。 清代龙纹基本继承了明代龙纹的形式和特点,但表现手法上更为成熟与多样 刘毒堆t 杨静蒙她与中国文化【蜘n 京 民m 廓吐a 叫4 p 1 1 5 武投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化。清代龙纹总体形态与明代龙纹相比略显秀丽、生动,但其神态皆显辕重苍 老,气势也r 益孱弱。也可能由于历史的原因,龙纹发展至清代晚期臼趋没落。 中国瓷器上的龙纹在元代己有精彩表现。发展至明清时代,龙纹瓷器的品种 及表现手法更为丰富多彩。明代初期,江西景德镇建立了御窑厂,专门烧造供 皇室用的瓷器,官窑生产的瓷器用料讲究、龙纹装饰技艺高超、制作精细。明 宣德青花海水双龙纹扁瓷瓶( 图2 一1 5 ) ,瓶腹以青料满绘汹涌起伏的海浪,波 涛之问两条饰以暗花的白龙履水而杼,龙形威猛雄健、英姿勃勃。 与宫廷内的龙纹形象相比,在民间,人们把龙看作是神圣、吉祥、如意的象 征,明代民间青花瓷器的龙纹具有质朴、清新、随意的特点,不拘泥于具象, 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反映了匠人独特的构思。 清代瓷器上的龙纹多是以构图完整的吉祥图案形式出现的。清雍正斗彩龙风 纹瓷盘( 图2 1 6 ) ,盘内底绘龙风呈祥图案,龙凤之间满布云纹,该器对龙纹 的刻画入微,重点突出,龙风图案化色彩浓重但又不显呆板。由于清代皇室制 度繁多,龙纹作为主要装饰在器物的表现上也相对的繁缛、细致。 盎黪 图2 一1 5 22 龙纹图案演变过程中的精神内涵 22 1 集万象众生之长的龙形纹 图2 1 6 龙是一种虚构的神物,龙纹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其身体各部分具有不同 动物的特征。本世纪四十年代。闻一多在伏羲考一文中谈及龙的形象时也 说:龙以蛇身为主,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腿、狗的 爪、鱼的鳞和项”。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郭若虚在图画见闻谱的“叙图画各意”中说:“画龙者,折出三停: 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出;分成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虎、项似蛇、 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也。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 声如戛铜盘,口有须髯,颌有明珠,喉有逆鳞,头有博山,又名尺寸,龙无尺 寸,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穷游泳蜿蜒之妙,得回蟠升 降之宜,仍要鬃鬣肘毛,笔画壮快,直至肉中生出为佳也。一7 可见,龙的形象 是吸收了许多动物形象最神奇的部分而形成的。 2 2 2 与其他纹样结合的龙形纹 龙凤合璧造型与纹饰是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的种阴阳交合的艺术形象。在古 人的观念中,龙是水中的神兽,而凤是一种与火相关的神鸟。龙风合壁即为阴 阳相辅,因而它们也成了吉祥图案而广为流行。龙凤合璧是春秋战国时代玉器 所常用的图案之一,其形式主要有“龙凤并立“与龙凤合体“两种。龙凤并 立图案中的龙凤各自有完整的躯体,龙凤合体图案一般形式为身躯两端分别雕 出龙、风之首,也有的龙风雕于同侧。龙凤合璧的图案后来发展到现今流行的 “龙凤呈祥”吉祥图案,其含义也由阴阳交合变为喻示美满姻缘。 龙虎纹是龙形纹与其他纹样结合的另一形式,龙虎纹在商周青铜器上是常见 的纹饰之一,在商周时期,龙虎纹还是表现以猛兽为助手来沟通天地的巫术观 念,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龙虎纹演化为吉祥图案,龙纹与虎纹是春秋战国时期 最流行的动物纹饰之一,它们往往相伴出现在同一器物之上,表现阴阳相辅的 纹饰主题。 龙纹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之中,龙纹在造型的演变过程中能与很多纹 样完美结合。艺术家们也喜欢多变的艺术手法,将龙纹与其他各种动物形象根 据图案或实用的需要进行大胆的变形组合,从而创作更多的龙纹表现形式。 2 2 3 从地方图腾到中华民族象征 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原始人在自然生活中,遇到雷电、风雨、 寒暑、灾害和自身的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都不能理解,却认为自然界中 7 孙逊试论龙形纹的演变及演变过程中的融合精神明东北师范大学,2 0 0 6 1 4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万物都存在着灵魂,这便是通常说的“万物生灵论”的观念。于是,他们就 把自然力和自然物神化起来,把某种动物或植物当做本族的祖先、保护神,并 形成了图腾标志。据说我国的高山族就是以蛇为图腾,瑶族以犬为图腾,鄂伦 春族以熊为图腾等。每个氏族和部落都选用认为与自己有特别神秘关系的动物 或自然物象,作为本氏族或部落的图腾。 龙是一种图腾( t o t e m ) ,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 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龙图腾, 不拘它局部的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份 和基本形态却是蛇。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团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最 为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这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 蟹 8 爿k o 龙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中国人将它视为神灵吉祥物,它既是中华民 族的标志和象征,也是帝王和皇权的象征。中国人之所以世世代代崇拜龙并将 其奉为神物,一方面是由于统治阶级将龙看做是树立自己权威的工具:另一方 面是龙崇拜中含有自然崇拜的意味,风调雨顺一直是中国这个农业国数千年来 的愿望,人们将龙视为全民族的保护神,认为龙能帮助实现美好的愿望,因此龙 的形象也与自然崇拜相联系。 2 2 4 龙纹与宗教的融合 在龙纹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龙是原始宗教的产物。在中 国的传统宗教观念中,龙一直是通天、降雨的神兽。大约在西汉时期,中原通 向西域的丝绸之路开通,这使得佛教传入中原地区,东汉时期佛教典籍传入中 国,在佛教传入中国本土以前,原本没有“龙王”的崇拜,随着佛教在中国逐 步传开,佛教信仰在中国的传播也越来越广,因此佛教中龙王的信仰也遍及中 国本土,并且与中国原有的龙崇拜相结合。 在中国早期的佛教艺术中,龙仅处于装饰陪衬地位。中国佛教艺术中的龙, 完全是中国传统的龙,它包含了通天神兽和吉祥瑞兽的双重含义。在中国,龙 是至高无上的,特别是与政治结合以后,龙称为帝王的象征,而在印度佛教当 中,龙仅仅是普通的护法神。随着佛教的传播,龙的形象在中国更具神圣和神 3 闻一多伏羲考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6 7 1 5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秘的色彩。 道教是中国传统的宗教,它形成的时代大约是东汉末年,道教直接继承了 中国传统的鬼神思想和巫术观念,因而道教中的龙的观念与中国龙形成以来的 传统观念基本一致。中国上古的原始宗教观念以龙、虎等猛兽为通天神兽,传 说中的天神、人主多乘猛兽;道教中的神仙亦多以龙、虎为坐骑。当佛教中的 龙王在中国本土引起很大反响以后,道教也创造了各种龙王,在道教观念中, 这些龙王主要执行降雨之职。唐宋之际,道教的这种观念走向民间,中国的百 姓崇信龙王,主要是向其祈雨。因此,与佛教的龙王相比,道教的龙王与百姓 的需求联系更加紧密。 1 6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3 章现代标志设计的状况、存在问题 3 1 现代标志设计的现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产品的基本功能,而开始追求 商品的附加功能,追求品牌形象带来的心理感受。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变化促使企 业开始重视企业的形象力、企业产品的形象力,包括企业标志、商品包装等和 消费者的视觉感受。因此,现代市场竞争逐渐变为品牌的竞争,品牌竞争的背 后也就是其形象力的竞争。 形象力竞争的表现方式之一就是产品标志的设计。中国标志设计师在探索 和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经验,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也出现了很 多优秀的标志设计人才。但当今世界,由于经济的一体化和世界文化交流的频 繁,越来越多的标志设计师热衷于西方文化,对外来设计元素加以运用,这样 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许多设计师甚至单纯地模仿西方设计, 这样不但造成了中国的标志设计越来越失去其民族特色,还加重了中国标志设 计的模仿现象。 3 2 现代标志设计存在的问题 3 2 1 标志设计模仿严重 在近现代标志设计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崇洋媚外阶段,国内许多设计师 和企业家,认为产品没有洋名字就不现代、不时髦,就没有市场,中国的品牌 要想走出国门,就必须将国外的英文品牌标识融入其自身的商标和企业内,因 此导致了大量以英文字母为主要造型的中国标志的出现,这种设计思想也是现 代标志设计出现严重模仿现象的原因之一。 诚然,一个简单易记、通俗易懂的英文标志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第一步, 以联想的企业标志为例( 图3 一1 )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企业向国际拓展的需 要,联想公司将标志更换为“l e n o v o ”,联想标志的更换,目的是使其更国际化, 1 7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但是我们从这个已更换的标志中体会不到一丝的企业理念,更谈不上企业理念 的亲和力,标志设计仅仅用几个简单的英文字母组合设计,并不能拓展标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TS 62607-6-35:2025 EN Nanomanufacturing - Key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 Part 6-35: Graphene-related products - Density: free-pouring,tapping and compressing method
- 【正版授权】 IEC 63522-21:2025 FR Electrical relays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21: Thermal endurance
- 重庆日报课件
- 推断题-2023年中考化学解题模板
- 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考核试题及答案
- 重大危险知识培训课件
- 重大危险源相关知识培训
- 老年人急诊安全救护课件
- 实验猜想与方案设计(附讲解)-中考化学实验探究新视角
- 完成句子-九年级英语上册期末冲刺专练(人教新目标)
- 《保险法讲座》课件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图示
- JGJ46-2024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 五年级开学收心班会
- 《大理环洱海地区民宿旅游发展问题及完善对策策略探究》9100字(论文)
-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 2024年建设工程监理人员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新《税收征管法》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发电运营事业部场(站)运维奖惩管理办法(二)
- 1.1高中化学开学第一课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
- 音视频通话业务体验指标及评估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