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汉英亲属称谓体系的详细描述, 系统的对其内部的结构进行对比 和分析,对二者之间的差异作出客观的描写,并通过不同英文版本红楼梦中 亲属称谓的不同翻译,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本文围绕汉英亲属称谓的各自体系展开讨论,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导言部分介绍了本论题研究的缘由及意义、述评、内容、主旨与价值。第一章描 述了汉英亲属称谓各自系统的简况。第二章对不同英文版本红楼梦亲属称谓 的翻译进行对比。 第三章对汉英亲属称谓进行系统的对比并解释产生差异的主要 原因。文章始终围绕着亲属称谓这一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对不同文化背 景后的亲属称谓进行描述和解析, 力图使读者较为清晰的了解汉英亲属称谓的整 体情况,以及不同英文版本红楼梦亲属称谓的翻译情况。 关键词: 亲属称谓; 红楼梦 ; 跨文化 汉英红楼梦亲属称谓翻译对比研究 ii abstract this thesis through the describtion on chinese and english kinship terms system to make comparision and analyses of their internal structure.then record the differences among both of them and do objective description. through different english version of different translation about kinship terms of the story of the stone kinship terms, we can see th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western and oriental cultu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discuss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kinship terms systems respective ,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the following sections: the introduction gives brief description about the research reason and meaning, previous academic achievements, key points, mainideal and value of the here of topic. the first chapter respectively describes a concise picture of chinese and english kinship terms system. then, the second chapter make a comparision on different english version of different translation about kinship terms of the story of the stone kinship terms”. finally, the third chapter make a contrast between chinese kinship terms and english kinship terms, and try to explain the main reasons to cause these differences .in conclusion, paper always keeps eyes on kinship terms to do describtions and analyses from the relavent aspects on such issue: through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to give reader a much fame about chinese and english kinship terms, as well as different english version of different translation about kinship terms of the story of the stone kinship terms. key words: kinship terms;the story of the stone;interculture iv 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一、本论题研究的缘由及意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说: “亲属是因婚姻、血缘和收养而产生的、彼此间 具有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的社会关系” , 现代汉语词典则解释为“跟自己有血 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 , 辞海 的解释与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仅一字之 差: “跟自己有血统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 。 三种解释稍有差异, 但本质基本相同。 “称谓” 就是称呼方式。 “称谓”经常会说明一个人的一些社会背景以及别人对其 的好恶程度,如:职业、教育程度等。所以, “亲属称谓”就是对与自己有亲属 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在人类生活中,亲属称谓是构成社会制度、社会体系以及 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词汇,它在基础词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众所周 知,语言具有社会性,亲属称谓正是能表达和具体表述人们在生活中,尤其是在 具体的家族和家庭中,每个个体与其他家族成员之间的家族关系。除此之外,亲 属称谓有时候还能表达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及社会背景。 亲属称谓不仅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与国家的文化特点, 而且还可以清楚的分 辨出不同民族与国家的文化背景的不同。 中英两种语言在亲属称谓方面有许多相 似点,但由于传统文化、社会背景、历史发展的差异性,致使亲属称谓也有很多 的差异与区别。亲属称谓不止是简单的称呼,而是一个国家、民族所特有文化的 反映。对中西方亲属称谓的对比,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中西方对不同社会历史 文化、民族特色、语言特征的诠释。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在整 个漫长的历史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亲属称谓又是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 分,所以亲属称谓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与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 红楼梦 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是中国古典小说以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中国的文学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红楼梦 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中国封建传统的四大家族为中心, 极其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全部生活,是这段 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 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 实写照。小说不仅反映了贵族阶层的封建礼教,同时也反映了作为礼仪之邦的中 国传统文化和等级观念,作品中人物使用的亲属称谓就是一个重要方面。自古至 今,对红楼梦的版本和作者一直都争议不断,本文采用的版本为曹雪芹、高 鹗著红楼梦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 年 12 月第 2 版。由于该书后四十回的作者与前八十回的作者不是同一人,所以本 文仅就前八十回进行研究。 汉英红楼梦亲属称谓翻译对比研究 2 本文以红楼梦中的亲属称谓为基础,对比中英红楼梦中亲属称谓的 翻译,其研究意义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意义: 1首先,对亲属称谓的研究,它不仅仅是一种词汇的研究,其中所体现与 包含的还有很多的社会关系与民族文化。虽然亲属称谓是语言词汇中的一小类, 但是在语言中却是不可替代, 也不可缺少的基础词汇。 对东西方亲属称谓的研究, 使二者的差异很清楚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进而使我们了解到东西方的不同家族体 系与宗族观念。因此,对亲属称谓的研究必然会丰富社会学、文化学和人类学的 研究内容。 2通过对比中英不同版本的红楼梦,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通过分析不同英文译本的红楼梦,找出不同译者在对红楼梦进行翻译时, 所取的不同角度和立足点,可以看出哪个作者更加了解中国文化与社会,哪种翻 译更加适合中国的国情,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在现代跨文化交际中,如出 现这些差异,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与态度进行解决。 二、本论题研究的述评 对于亲属称谓具体何时出现这个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准确的答案,也无从 追溯。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基本词汇的特点推断出来,亲属称谓是伴随着语言的出 现而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当今能看到的最早的资料甲骨文,就存 在比较系统的亲属称谓,例如“祖”与“妣”的使用。从古至今的各种资料中, 亲属称谓比比皆是。 隋唐经籍志记载后周(北周)大将军卢辩撰有称谓五卷。 新唐 书艺文志也有此记载。虽然今日该书已经失传,但是假如记载属实,卢辩的 称谓或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记录汉语亲属称谓的专著。 清朝梁章钜的称谓录 ,这是现在能看见的最早的关于称谓的专著了。此 书共三十二卷,其中前十一卷是亲属称谓。梁氏称谓录成书于道光二十八年 (1848 年) ,后来其子梁恭辰又历二十年之功重新校勘,于光绪十年(1884 年) 完成刊印。 梁氏在书中详细记录了各种亲属称谓以及许多的实例,还有部分考 证。 另外一关于亲属称谓的作品是清朝郑珍的亲属记 ,此书略晚于梁章钜的 称谓录 ,是又一部专门记述亲属称谓的著作。此书于咸丰十年(1860 年)完 成,相对于梁氏称谓录而言, 亲属记收录的称谓少了些,但是考证以及 阐释则更为详细。 近年来,亲属称谓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出版的词典也有若干,例如: 亲属称呼词典 ,鲍海涛、王安节编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年 古今称谓语词典 ,张孝忠等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 年 称谓录 (排印本) ,中华书局,1996。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汉语称谓词典 ,王火、王学元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 年 古今称谓词典 ,杨应芹、诸伟奇著,黄山书社,1989 年 简明称谓词典 ,陆瑛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年 中国古今称谓全书 ,吴海林编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 年 中国称谓辞典 ,蔡希芹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年。 以上各种词典对于亲属称谓只重收录解释条目, 几乎没有相关的考证、 研究。 记录亲属称谓的专著晚到清末才出现, 但是记述亲属称谓的文章却是很早就 出现了,最早我们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尔雅 。 近现代研究亲属称谓的文章数以千计,而且研究角度各不相同。比较早的研 究学者有冯汉骥、赵元任等。近年来研究亲属称谓的学者是相当多的,这里就不 一一例举。 对于红楼梦中出现的亲属称谓,专门研究的著作并不多见,有些文章中 出现也并没做太细的研究。只是从中文的角度对其进行描述。并没有从汉英两种 语言的对比进行研究, 分析两种称谓的异同, 以及反映出的东西方的文化的不同。 2005 年出版的陈毅平的称呼语研究 ,对红楼梦中出现的称呼语 研究相当透彻,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内容涉及到亲属称谓。该书对于本文的研究 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本文的主旨、内容与价值 本文的主旨是: 客观分析汉英亲属称谓的各自体系, 并以 红楼梦 为依据, 对比汉英红楼梦中亲属称谓的翻译,分析中西方民族的不同社会文化,以及 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并对英文不同版本 红楼梦 中出现的亲属称谓进行研究, 看不同翻译的结果,对亲属称谓的相似与差异进行描写,说明不同翻译的优劣。 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中,如遇相似问题,应如何解决。 本文由绪论、三章和结语组成。主要说明了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描述了汉 英亲属称谓的各自系统;第二对不同英文版本的红楼梦中出现的亲属称谓进 行比较,看哪种翻译更胜一筹;第三对汉英亲属称谓进行对比,并试述其产生的 主要原因。 本文的价值在于:从中英两方面来描写亲属称谓的相似和差异,并对各自的 系统进行梳理,进行对比,并对不同英文版本红楼梦中亲属称谓的不同翻译 进行研究,试分析其原因。本文不仅采用语言学的描写、分析方法,还要采用跨 文化交际的对比分析法,立足于材料,通过一系列的收集、比较,挖掘深层的价 值。 关于尔雅的成书年代,本文不作考证,仅取一说。又中国大百科全书 :“关于尔雅的创作时 代和作者,有的认为是孔子门人所作,有的认为是周公所作,经后人增益而成。后人大都认为是秦汉时 人所作,且作者非一人,当是学者采集训诂注释,递相增益而成。” 汉英红楼梦亲属称谓翻译对比研究 4 第一章 汉英亲属称谓的各自系统 一、概述 亲属称谓学与中国亲属称谓学现在似乎已成为西方人类学研究的传统话题。 如今已经发现可以从个体认知心理的角度来研究亲属称谓的运用及其意义的重 要性。然而迄今却仅有一项是关于中国亲属称谓的研究。这项研究不以中国亲属 称谓的本质特点为研究重点, 取而代之是如何将中国亲属称谓提高到一个社会机 构或组织的高度上。任何著名、详尽的言语交际学文献,都没有对中国亲属称谓 有足够的研究; 并且也仅有一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中国亲属称谓属于中国 命名学的一部分,以及亲属称谓在中国社会所起的作用。中国亲属称谓这一具有 历史继承性以及现世渗透力的事物, 对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发挥着无可 比拟的作用;同样,这一体系的独特性也是其他文化所不能企及的。对这一特殊 的文化意义及其交流方式的理解, 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人民以及世界 各国人民,也能让我们提高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 中国五千多年来积淀而来的文化, 使中国人非常注重宗族的历史和家族的血 统源流。人与人之间亲属关系的远近,有时候通过一个简单的亲属称谓词语就可 以表达的很清楚。亲属称谓在词汇中占得比重并不是特别大,但是它却是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不在使用着它, 因为人们生活在社会中, 或者说人们以家庭为单位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一个个有着血缘、亲属关系的小 家庭又组成一个大家族,亲属称谓也是如此,看似纷繁的亲属称谓,其实是一个 有序而庞大的系统。一个完整的、有序的亲属称谓系统,能更直观的、明了地展 示亲属关系的全貌。 亲属称谓系统的建立,并不是没有条件和限制的。不管多少年前或者多远的 亲属关系都有专门的称谓,那是不实际也是没有意义的。换句话说,亲属的范围 一般,宗亲限上下九辈,外亲和妻亲各限上下三辈。碰到特殊情况时,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亲属称谓虽然具有很悠久的历史,但是它书面意义比较单一,少有歧义,并 且古今的内在联系很紧密。有时候一种称呼有几种表达方式,本文中将选择一种 称谓形式作为规范。 对于血亲关系的远近,本文采用“嫡、堂、堂叔伯、族”的方式加以区分。 “嫡”指同父母关系的亲属,例如:姐、妹; “堂” (也称“叔伯”)指同祖父母 关系的亲属,例如:父亲弟弟的子女;“堂叔伯”指同曾祖父母关系的亲属,即 祖父的兄弟的孙子女; “族”指同高祖父母关系的亲属,即曾祖父的兄弟的曾孙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子女。另外, “表、外”等也是表示亲属亲疏远近的词语。 二、汉语亲属称谓系统 (一)汉语亲属称谓中的重要概念 1面称和背称 1面称和背称 面称就是指当面称呼;背称就是背后的称呼,即被称呼者不在场时的称呼。 在亲属称谓中,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有些亲属称谓主要用作面称,背称时很少 用的,如“爹地”等类似非常亲昵的称呼。有一些亲属称谓主要用作背称,面称 时却很少用到, “如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等。当然还有一些词语像“爸 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叔叔、阿姨”等既可以用作面称,也可以 用作背称。面称是为了达到通话的目的,而背称是说明与被称呼者的关系的。 汉族封建历史文化中有避讳的文化, 直到现在, 汉族亲属称谓还存有其踪迹, 对于长辈或者年长于自己的平辈亲属, 不能直呼其名。 取而代之那就是亲属称谓。 年纪比自己小的平辈弟弟妹妹以及比自己辈分低的人,可以直呼其名,面称时也 就不必要使用称谓词语了。所以,面称和背称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长辈亲属称谓 以及年长于自己的平辈亲属的称谓上。 例如: 人们当面可以对自己的父亲称为 “父 亲” ,在父亲不在场,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时,采用“家父” 。而且在大多数情 况下,听话人和被称呼人是同一个人时,那一般都是面称;而当听话人和被称呼 人不是一个人时,人们大多采用背称,这样可以根据背称的选择来表达说话人的 感情。 面称多用于口语中,通俗易懂,而背称多使用于书面语,非常文雅。面称具 有亲切、随意的特点,背称具有正式、庄重的特点。 2谦称、尊称和敬称 2谦称、尊称和敬称 谦称是指对自己或者对自己一方的亲属称呼时使用谦恭、谦虚的词语,以表 示对听话人的尊重。谦称可以分为:自称表谦和他称表谦。自称表谦最常见的就 是用比自己实际地位低下的称谓来称呼自己。 其中一部分就包括亲属称谓和泛亲 属称谓。如:儿子、侄子。 尊称是指使用尊敬的称谓来称呼听话人或者听话人一方的亲属, 一般听话人 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官职或者在家族中的辈分、地位。尊称也分为两类:常规 性尊称和变异性尊称。 常规性尊称就是称呼者按照正常的亲属关系对长辈被称呼者进行称呼, 如宝 钗称呼薛姨妈“妈”或“母亲” 。有时候为了增强对被称呼者的尊敬程度,会适 当带有表尊敬的名词、量词、形容词, “姑妈老人家” 、 “这位太太” 、 “老舅” 。有 时候相同意义的亲属称谓,采取不同的形式,就能表达不同的尊敬程度、感情, 汉英红楼梦亲属称谓翻译对比研究 6 以及色彩。如:我的母亲,我老娘。 变异性尊称一般有三种方式,第一是降低自己身份的方式称呼听话者,如: 刘姥姥的女婿,以自己儿子称呼刘姥姥的称呼来称呼其“姥姥” 。第二就是明明 是亲属关系,但是却不用亲属称谓进行称呼。如:有时候宝玉的母亲不在场,宝 玉对别人说起自己母亲的时候,并不采用亲属称谓,而是用“夫人”来代替。最 后,运用亲属称谓来称呼非亲属关系的人,表明一种特殊的感情。如“紫鹃姑奶 奶” 。 敬称是为了表示对听话人尊敬而采取的称呼。 敬称一般是为了礼貌和客气的 原因而使用的。它和尊称有一定的相同点,但是也不完全一样。汉族传统的封建 礼教,对长辈和地位尊贵人的称呼,并不是为了礼貌,而是在于表现其在一定环 境中那高高在上的地位的。 3指代称谓 3指代称谓 指代称谓在汉语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有些亲属称谓却并不用来指称具有亲属 关系的人,而只是按照汉族的文化传统, “按资排辈”以达到交流的功能。相反 的,有些词语平时不具有亲属称谓的义项,但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却充当了 亲属称谓的词语, 对具有亲属关系的人进行指称。 指带称谓的来源一般都可追溯。 例如“椿”本指椿树,是一般词汇。 庄子逍遥游 :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 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大椿长寿,用来指称父亲,以表达美好的愿望。据宋 史窦仪传记载,五代后周时窦仪(字禹钧)五子相继登科, “冯道与禹钧有 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缙绅多讽诵之。 ”再比如“萱” 本指萱草,即忘忧草,也是一般词汇。 诗经卫风伯兮 : “焉得谖草?言树 之背。 ”谖, 辞源说韩诗作“萱” , 说文解字引作“藼” 。背,北堂, 为母亲的住处,后来就用萱堂来代称母亲,并以“椿萱”代称父母。唐牟融送 徐浩诗: “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 ” 指代称谓的来源不仅仅是源于著名的专著, 有时可能来源于某一典故某人 的姓名,还可能来源于比喻,甚至有些指代称谓的解释也不止一种。例如: “冰 清玉洁”指岳父和女婿,源于晋卫玠与乐广的故事。卫玠娶乐广女为妻,人称 “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润之望。 ” 晋书卫玠传作“妇公冰清,女婿玉 润。 ” 再如: “阿杜”指称他人之妾,本自南齐书周盘龙传 : “盘龙爱妾杜 氏,上送金钗镊二十枚,手敕曰: 饷周公阿杜。 ” 鸳鸯这种动物总是成双成对 的出现,人们经常用它来形容恩爱的夫妻,这就是指代称谓一种比喻的用法。生 活中,女婿经常会尊称自己的岳父为“泰山” ,宋晁说之晁之客语说: “呼 胡士云, 汉语亲属称谓研究 ,商务印书馆,2007。 见明陈耀文 天中记卷十八。 晋书卫玠传 :“玠妻父乐广有海内重名,议者以为妇公冰清,女婿玉润。” 唐李延寿 南史周盘龙列传 。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妻父为泰山:一说云泰山有丈人峰;一说云开元十三年,是、封禅于泰山,三公 以下,例进一阶。张说为封坛使,说婿郑鉴以故自九品骤迁至五品,兼赐绯,因 大酺宴。明皇讶,问之,无可对。伶人黄幡绰奏曰: 此泰山之力也。 今人乃呼 岳翁。又有呼妻母为泰水,呼伯叔丈人为列岳,谬误愈甚。 ” 4从他称谓 4从他称谓 从他称谓指的是不按照正常的亲属关系用准确的亲属称谓对自己的亲属进 行称呼,而是按照别人(一般也是亲属关系)的称呼方式对其进行称呼的现象。 从词汇的发展过程来看,一个新词的产生最初都只表示一个词义,从最初的一个 词义义项慢慢地根据需要,引起其他词义义项的产生。从他称谓也是这种情况, 一开始只表示一个词义,后来临时又具有了其他的义项,由于某种原因,这种义 项慢慢地发展延续下来,使其自然而然地扩大了使用范围。一般来说,同一形式 的从他称谓表示了两种以上的亲属关系。 即使这样, 也不能随便用 “爸爸、 妈妈” 来指称除父母以外的人,尤其是父亲。 “母亲” ,有时候会用来称谓和自己特别亲 近,表示关系非常好的女性长辈,例如:薛宝钗有时候就称王夫人为“母亲” 。在 中国这个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中, “三纲五常” ,是基本的道德规范。父亲是 自己的行为、道德模范,是其他人都不能代替的。从他称谓的使用也是受条件制 约的,从他称谓的使用一般都是在一个大家族的内部,不会在几个家族中间互相 使用,换句话说,使用的范围对象是宗亲。至于辈分,从他称谓一般适用于平辈 亲属和上下各差一辈的亲属。当然也有例外情况,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女婿 称呼刘姥姥时,是采用自己儿子板儿对刘姥姥的称呼“姥姥” 。这里二者的关系 就不止差一辈,而是两辈了。 从夫称谓和从妻称谓是比较常见的。例如:一对男女结婚后,女子对丈夫父 母的称呼有所改变,以前对其的称呼和普通的长辈没有生命区别,而结婚后,要 随丈夫称呼他们为“爸爸、妈妈” ,这就是从夫称谓。相反的,男子结婚后,也 要随其妻子称呼其父母为“爸爸、妈妈” 。不过也有特殊情况,有些地方的男子, 结婚前后, 对妻子父母的称呼并不发生任何改变, 近年来这种习俗已经并不多见, 只会在老一辈人身上发现。 其次,从子称谓也是常见到的,大多数情况下,有了孩子的夫妻会开始使用 孩子称呼对方的称谓来指称彼此。那这就产生了从子称谓,例如“小丽爸爸、小 丽妈妈” ,这本质上就是从夫称谓和从妻称谓的延伸。 从他称谓具有亲属称谓的本质。每一个亲属称谓都有自己独特的区别特征, 这样就可以和其他的亲属称谓“划清界限” ,清楚地表达所代表称谓的特点。每 一个亲属称谓都能确立一个人在一个家庭中的地位如何。一个人的地位确立了,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二:“明皇封禅泰山,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鉴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 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鉴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酺。次玄宗见鉴官位腾跃,怪而问之, 鉴无词以对。黄旛绰曰:此泰山之力也。” 汉英红楼梦亲属称谓翻译对比研究 8 也就有了区别于他人的标记,家人也都可以根据他的地位来称呼他。例如:小米 在家庭中是最小的孩子,哥哥、姐姐都称呼她“小妹” 。父母也可以称呼她“小 妹” 。这样,小米在这个家庭的地位就很显而易见了。从他称谓在最初阶段都要 依赖于具体的语境。 从他称谓在许多国家的语言中都存在, 并非汉语中的特有现象, 芮逸夫在 伯 叔姨舅姑考中已经提到。 (二)汉语基本亲属称谓介绍 根据上文所记叙,亲属称谓的基本系统是有条件和范围的,那就是宗亲限上 下九辈,外亲和妻亲各限上下三辈。下面就按照一定的顺序对其进行描述: 远祖:比高祖父辈分高的长辈的统称 高祖父:祖父的祖父 高祖母:祖父的祖母 曾祖父:父亲的祖父 曾祖母:父亲的祖母 祖父:父亲的父亲 祖母:父亲的母亲 父亲:生养自己的男性 母亲:生养自己的女性 儿子:自己生养的男性 女儿:自己生养的女性 孙子:儿子的儿子 孙媳:孙子的妻子 孙女:儿子的女儿 孙女婿:孙女的丈夫 曾孙:孙子的儿子 曾孙媳:曾孙的妻子 曾孙女:孙子的女儿 曾孙女婿:曾孙女的丈夫 玄孙:孙子的孙子 玄孙媳:玄孙的妻子 玄孙女:孙子的孙女 玄孙女性:玄孙女的丈夫 远孙:比玄孙辈分小的晚辈的统称 伯父:父亲的哥哥 伯母:伯父的妻子 叔父:父亲的弟弟 叔母:叔父的妻子 姑母:父亲的姐姐或妹妹 姑父:姑母的丈夫 哥哥:同父母所生年长于自己的男性 嫂子:哥哥的妻子 姐姐:同父母所生年长与自己的女性 姐夫:姐姐的丈夫 弟弟:同父母所生年轻于自己的男性 弟媳:弟弟的妻子 妹妹:同父母所生年轻于自己的女性 妹夫:妹妹的丈夫 清平步青释谚“阿大格娘”条:“青箱杂记卷三:岭南风俗,相呼不以行第,惟以各人所生男女小 名呼其父母。元丰中,原任大理丞,断宾州奏案。有民韦超,男名首,即呼韦超作父首;韦遨男名满, 即呼韦遨作父满;韦全男女名插娘,即呼韦全作父插;韦庶女名首睡娘,即呼庶作父睡,妻作婶睡。按, 今越重村俗相呼阿大格爹,阿二格娘,及呼母为婶,皆似言宋岭南之俗称。然左传声伯之母,则以子名 呼父母,古已有之。”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堂哥:伯父或叔父生养的年长于自己的男性 堂嫂:堂哥的妻子 堂弟:伯父或叔父生养的年轻于自己的男性 堂弟媳:堂弟的妻子 堂姐:伯父或叔父生养的年长于自己的女性 堂姐夫:堂姐的丈夫 堂妹:伯父或叔父生养的年轻于自己的女性 堂妹夫:堂妹的丈夫 侄子:哥哥或弟弟的儿子 侄媳妇:侄子的妻子 侄女:哥哥或弟弟的女儿 侄女婿:侄女的丈夫 外甥:姐姐或妹妹的儿子 外甥媳:外甥的妻子 外甥女:姐姐或妹妹的女儿 外甥女婿:外甥女的丈夫 外祖父:母亲的父亲 外祖母:母亲的母亲 舅父:母亲的哥哥或弟弟 舅母:舅父的妻子 姨母:母亲的姐姐或妹妹 姨夫:姨母的丈夫 姑表兄:舅父或姑母所生养的年长于自己的男性 姑表嫂:姑表兄的妻子 姑表弟:舅父或姑母所生养的年轻于自己的男性 姑表弟媳:姑表弟的妻子 姑表姐:舅父或姑母所剩余的年长于自己的女性 姑表姐夫:姑表姐的丈夫 姑表妹:舅父或姑母所生养的年轻于自己的女性 姑表妹夫:姑表妹的丈夫 姨表兄:姨母所生养的年长于自己的男性 姨表嫂:姨表兄的妻子 姨表弟:姨母所生养的年轻于自己的男性 姨表弟媳:姨表弟的妻子 姨表姐:姨母所生养的年长与自己的女性 姨表姐夫:姨表姐的丈夫 姨表妹:姨母所生养的年轻于自己的女性 姨表妹夫:姨表妹的丈夫 外孙女:女儿的女儿 外孙女婿:外孙女的丈夫 丈夫:女性的配偶 妻子:男性的配偶 公公:丈夫的父亲 婆婆:丈夫的母亲 伯公公:丈夫的伯父 伯婆婆:丈夫的伯母 叔公公:丈夫的叔父 叔婆婆:丈夫的叔母 姑婆婆:丈夫的姑母 姑公公:丈夫的姑父 舅公公:丈夫的舅父 舅婆婆:丈夫的舅母 姨婆婆:丈夫的姨母 姨公公:丈夫的姨夫 大伯子:丈夫的哥哥 大伯嫂:丈夫的嫂子 小叔子:丈夫的弟弟 小婶子:丈夫的弟媳 大姑子:丈夫的姐姐 大姑姐夫:丈夫的姐夫 小姑子:丈夫的妹妹 小姑妹夫:丈夫的妹夫 岳父:妻子的父亲 岳母:妻子的母亲 内兄:妻子的哥哥 内嫂:内兄的妻子 内弟:妻子的弟弟 内弟媳:内弟的妻子 内姐:妻子的姐姐 襟兄:内姐的丈夫 汉英红楼梦亲属称谓翻译对比研究 10 内妹:妻子的妹妹 襟弟:内妹的丈夫 内侄:内兄弟的儿子 内侄媳:内侄的妻子 内侄女:内兄弟的女儿 内侄女婿:女侄女的丈夫 内外甥:内姐妹的儿子 内外甥媳:内外甥的妻子 内外甥女:内姐妹的女儿 内外甥女婿:内外甥女的丈夫 内侄孙:内侄的儿子 内侄孙媳:内侄孙的妻子 内侄孙女:内侄的女儿 内侄孙女婿:内侄孙女的丈夫 内侄外孙:内侄女的儿子 内侄外孙媳:内侄外孙的妻子 内侄外孙女:内侄女的女儿 内侄外孙女婿:内侄外孙女的丈夫 姑表侄:姑表哥哥或弟弟的儿子 姑表侄媳:姑表侄的妻子 姑表侄女:姑表哥哥或弟弟的女儿 姑表侄女婿:姑表侄女的丈夫 姑表外甥:姑表姐姐或妹妹的儿子 姑表外甥媳:姑表外甥的妻子 姑表外甥女:姑表姐姐或妹妹的女儿 姑表外甥女婿:姑表外甥女的丈夫 姨表侄:姨表哥哥或弟弟的儿子 姨表侄媳:姨表侄的妻子 姨表侄女:姨表哥哥或弟弟的女儿 姨表侄女婿:姨表侄女的丈夫 姨表外甥:姨表姐姐或妹妹的儿子 姨表外甥媳:姨表外甥的妻子 姨表外甥女:姨表姐姐或妹妹的女儿 姨表外甥女婿:姨表外甥女的丈夫 以上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基本亲属称谓,互相之间关系比较清晰、一目了 然,很容易理解。但是这并不能满足中国这个以宗族为基础而建立起来有五千年 历史的国家。封建社会的中国,并不是仅是奉行以一夫一妻为基础的婚姻制度, 而是奉行一夫多妻制,其中的嫡庶之分,更是错综复杂,这里我们就不加多说。 上面的亲属称谓看似已经很多,其实只是这个系统中最常见,也最基础的一少部 分。 那些复杂难懂的称谓下到堂侄外孙, 上到堂高祖父, 还有中间的堂姑表表姐、 堂姨表表弟等都可以以其为中心,向外扩展,形成一个“枝繁叶茂的亲属称谓树 形图” 。 根据汉族传统的宗族制度,人们把姑、舅系统的亲属都用“表”字形容,其 实还是汉族封建传统思想的一个体现, “表”即是“外”的意思,以相对于“内 亲”而言。对于自己“家族”的称谓界定,有着非常严苛的界限。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三)方言亲属称谓 上面描写的都是现代汉语标准语的亲属称谓,至于各地的方言,对于各个亲 属称谓有些也有各自特别的词汇。 比较统一的是上面我们所记载的书面语的亲属 称谓,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一般不会产生理解的偏差;而口语的方言就相当没 有这么系统。方言亲属称谓,有时候它的实际意思看起来会和词汇表面的意义没 有任何联系。从地理位置的分布上来看,南北方言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北方 方言的内部统一性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华北到东北地区,一般没有 太大的出入。而南方方言的差异性就会大一些,有些称谓只在特有的区域表现出 一致性。 如:山东济南经常会把“伯父或叔父”叫做“爸” ,但并不是简单的一个词, 根据伯父或叔父在家中和自己父亲的次序,分别可称为“大爸” 、 “二爸”或“小 爸”等。而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城市,大部分会称呼“伯父”为“大爷” ,而“叔 父”多采用口语化的“叔叔” ,这是没有太大变化的。 在方言中,对于同一种亲属关系的表达,可以采取不同的亲属称谓,这是我 们经常可以见到的现象。例如: “外孙”南北方言中都可通用,但是在江苏省涟 水县方言中,则用“外孙孙”来代替;差别大的则是在南方方言中,一般用“外 甥”来代替,这是从子称谓的一种表现,祖父采用自己儿子对其的称呼来指称自 己的外孙。福州话还叫做“外甥孙” 。这种情况还说明在不同的方言中,同一种 亲属称谓可表示不同的亲属关系。 汉语绝大部分的亲属称谓都带有性别区分的成分, 我们可以根据长期以来的 经验推测被称呼者的性别, 但是也有个别的例子, 如: “依爷” 福州话指的是 “父 亲” ,而湖南娄底话指的是“母亲” 。还有男性和女性亲属共用一种称谓的现象。 比如: “外甥”在厦门方言中是指姐妹的子女;在湖南临湘、湖北咸宁等地方言 中, “哥” “老兄”指哥哥和姐姐, “老弟”指弟弟和妹妹。 (四)汉语亲属称谓的交际功能 在汉语中,错综复杂的亲属关系不仅反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同时也包含了 人类交流过程中一些实用功能。dance 与 larson 发现,人类交际基本上有三种 无意识的功能,分别是:联系功能、思考功能和规约功能。而汉语亲属称谓学则 包括了上述三种功能性特点。 从人类交流的联系功能上可以看出,交流是个体与环境的之间的桥梁。人们 利用这一联系来创造一个理想的形象,以促进这一纽带对环境所产生的作用。因 此,个体与社会之间才能保持协调统一。尽管新生婴儿在其能够与周围环境完全 联系起来之前,他们首先只能与自己产生相应的联系,但是在人类发展的最初阶 汉英红楼梦亲属称谓翻译对比研究 12 段,交流却能协助人类形成自己的生理机能,用来适应周围的环境。如果没有通 过交流和周边环境建立联系的话,婴儿就不会有“自我”的概念,他们也不会获 得人类所独有的行为特征。例如,被野生动物抚养长大的婴儿,在人类交际发展 的过程中,会出现行为缺失与滞后的现象,而这仅仅是因为这些婴儿从来没有与 人类社会建立起一个正常的关系。另外一个例子就是那些天生有着听觉、视觉等 感官系统障碍的婴儿,他们将会很难与社会建立正常的关系,这是由他们自身联 系功能的异常所引起的。 人类的这一联系功能对个体自身寿命的长短起着重要的 作用。而这个作用necessary not onl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lf but also for the maintenance of self (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是必要的,而且对自我的维持也是必要 的。) 人类的交流功能是将个体与环境联系起来, 而这种联系功能的关键则在于个 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换言之,这一功能的实质就是将人与人联系起来,并且通过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起作用。 dance 和 larson 将交际定义为that which ties, links, or connects any orderly relationships by providing the bond through which they may exist and may be perceived (通过提供那些可能存在和觉察的连接纽带,就 能使有秩序的关系发生联系或连接)在言语交际中,语言被用来进行人际交往。 汉语亲属称谓对于开始一次谈话和一段关系的亲近有很大的连接功能。 因为 汉族家庭是等级制度,资历在家庭关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晚辈直接称呼长 辈是非常违背礼制的。家庭中,长辈和有资历的人必须用合适的亲属称谓进行称 呼。因为一个亲属称谓代表着一个家人在家庭中的地位,还有这个人和其他家人 之间的关系。在任何语言交流可能发生的地方,人们应该被亲属称谓所称呼,这 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如果一个孩子对家族中的长者, 没有使用正确的亲属称谓, 那他会被认为是个不懂规矩的孩子,对家庭和家族的关系没有基本的概念。从传 统上来说,即使丈夫和妻子直接进行交流,一方必须使用亲属称谓称呼另一方来 开始一次对话,例如:“孩子爸”、“孩子妈”。 使用亲属称谓开始一次交流并没有设定严格的界限, 即汉族人可以使用亲属 称谓来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 这是汉语亲属称谓的社会功能。 tanaka points out, in many societies some lexically identical terms are applied not only to formally recognized fictive kin (e.g. blood brothers, godparents, etc.), but to other nonkin as well, and sometimes not egocentrically at all. . . . the existence of such a phenomenon, if recognized, is rather casually interpreted as a self-evident case of the metaphorical or fictive extension of the egocentric kinship ideology to wider social dance, f. e. x. it is the bearer of multi-millennia traditions; and it is every mans indispensable instrument of thought (简言之,语言是独立个体的决定;它是数千年传承的载体:它更是每 个人思想时不可缺少的工具。) 很明显,语言、文化和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那么,语言交际如何利用周围 文化刺激心理过程的进一步发展?dance and larson 提供了一下的例子,来说明 这个问题: “as the maturation process continues, the childs external speech communication is gradually internalized. the presumption is that as the child says mama aloud, it is also saying mama to itself, and then progresses to saying mama internally without needing the accompanying vocalization. this interior representation of mama elevates the childs capacity for displacement, for abstraction, and for flexibility in tanaka, m. kinship terminologies: the okinawan case. in w. c. mccormack yet you pay no attention to poor little me.” “the liaper loves to rattle away,”said tai-yu with a laugh.“fancy saying ai instead of erb like that.i suppose when we start dicing, youll be shouting one, love, three, four, five ” “nationally ill never come up to you in this lifetime.i just”pray that youll marry a husband who talks like me, so that you hear nothing butlovethe whole day long. amid buddha! may i live to see that day!” *erb means “two” or “second” and ai “love”. h: “couthin bao, couthin lin,you can thee each other every day. its not often i get a chance to come here; yet now i have come,you both ignore me!” “lisping doesnt seem to make you any less talktive! listen to you:couthin!couthin! presently, when youre playing racing go, youll be all thicktheth and theventh!” “i shall nev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空港物流考试题及答案
- 科学100考试题及答案
- 考试题目及答案初中
- 舟桥工专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军训教员考试题及答案
- 惊恐障碍考试题及答案
- 前厅服务员设备维护与保养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心血管内科常见病例分析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预测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多膛炉焙烧工异常处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6高考作文备考之题目解析及范文素材:觉醒是一种持续的心态
- 2025年《网络营销》课程标准
- DB32-T 5092-2025 低压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数据采集要求
- 儿童VTE防治课件
- 生鲜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 2025年中国微网雾化器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即墨区离婚协议书
- 别墅设计全套方案
- 精神患者监管协议书
- 2025-2030体感游戏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煤炭矿井通信设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