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江永古音学述评 黄理红 摘要:江永是清代著名的学者,他一生研究兴趣广泛,著述颇多,内容涉猎 科技、农工、音韵等多个方面,著述达4 1 种2 7 0 余卷。音韵方面以古音学、等韵 学见长,著有音学辨微、四声切韵表、古韵标准三部,体例承中古韵书、 韵图,浅显易懂而内容丰富,堪称普及等韵学知识的优秀之作。另外,他在著作 中体现的治学思想如审音兼考古,淹博、识断、精审等也为后人所称道。前入曾 从不同角度对江永进行过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三书”( 指音 学辨微、四声切韵表、古韵标准,下同) 的评述对江永的古音学思想及贡献 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江永的古音学思想和贡献主要有:1 、在音学辨微里,解释了“等”的概 念,并总结了四声、字母、七音、开合口、反切等音韵学基本概念。2 、四声切 韵表主要讲等韵,是江永根据广韵所作的一本韵图,该书以审音为目的, 以开合口、等列、古今音作为分韵的标准,让读者通过广韵了解上古音。3 、 在古韵标准中,提出“弁侈”、“洪细”等概念,将古韵划分为十三部。 除上述内容,全文还侧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1 、什么是“数韵同一入”? “数韵同一入”和“四声贯”是什么关系? 它 和“异平同入”是否属同一个概念? 本文认为,顾炎武的“四声一贯”从声调的角度 说四声可转可通,解决的是韵的声调问题。江永从韵头、韵腹和韵尾的角度对顾 氏的观点进行了修正补充,侧重的是韵的韵腹韵尾问题。受“四声一贯”启发, 江永提出了“数韵同一入”,段玉裁的“异平同入”则又发端于江永,因此,这 三种看法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其中,是对同一问题进行研究的不同阶段。江氏和 段氏解决的都是入声韵可以同时与几个阴、阳声韵相配的问题,区别在于所配的 具体内容不尽相同而已。 2 、江永入声八部的划分到底有没有独立出来? 江永已经掌握了阴阳对转吗? 阴阳对转和江永有什么关系?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从平上去入四声的角度江永将入 声分为八部并独立列出,但并没有形成。阴一阳一入相配的系统。阴阳对转是 由孔广森正式提出来的,但是江永和戴震对此理论的完成打好了基础。 3 、江永用来描述韵部发音的“洪细”之说到底指什么? “辨等之法,须于字 母辨之”这个观点正确吗? 古代所说的洪细是指韵母发音时开口度的大小( 包括 舌位的位置) 而言,江永认为声母有洪细之分是就它与韵母的拼合情况而言的。 四等和三十六字母问有固定的配合关系,有些可以拼合,有些则不能,所以可以 从字母上辩之。 关键字:江永音韵学成就述评 n s t u d yo nj i a n gy o n g sa n c i e n tp h o n o l o g y u h o n g - h u 柚g a b s t 髓c t :a saf 啪o u sa c a d e m i c i a no fq i n gd y n a s t y ,j i a n gy o n gh 勰al o to f w r i t i i l 擎d a b b l e da ts c i e n c c 柚dt e c h n o l o g y 、a 鲥c u l t u r e 柚dp h 彻o l o g y ,t o t a l e dt o4 1 c a t e g o r i e s 锄d2 7 0v o l u m e s i nt h ep h o n o l o g yf j e l d ,h ee x c c i i e d i nt h ea i l d e n t p h o n o l o g ya n d 伊a d ep h o n o l o g y ,h i s 铷p o s i n gi 玎c 1 1 i d e d “p h o n o i o g yd i s c i j m i n a t e , “d i s t i n g l l i s hp h o n o l o g yw i t hf o l l rt o n c s ”卸d “s t 锄d a r do fa n c i e mp h o n 0 1 0 9 y t h e i r s t 邝c t u r ci n h e r i tm e d j a e v a l t i m 鹤s c r i p t c h a n t h e 嘶舀n a li d e o l o g y a n d u n d e r s t a n d a b i l i t yc o m e n tm a k ep c o p l er e g a r dt h e s eb o o k s 笛e x c e l l e n t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 g a i l l 鲫m dt h ef o u n d a t i o nl 【l l o w l e d g co fp h o n o l o g y m o 佗o v c r ,h j ss t u d ym e n t a l i t yi s w o n hw h i l et ob ef o l l o w e d h e 百v a t t e n t i o nt 0p h o n o l o g y ,e n l d i t i 彻,o p i l l i 咖锄d m o 北t 1 l er c s e a 玎c ho fj i a l l gy o n gi sp m f u 辩硪e rh i sd e p a n b u t t h e r c s e a r c h 玳 u n i l a t e r a l i s m 柚du n f o 皿c d ,h a r dt oa v o i dd i s s c v e r i n gt h e i ri n h e r e n tr e l a t i o n a sar c 鲫l t , t h 话p a p e rp i 柚t of e v i c wt h ei d e o l o g yo fa n c i e n tp h o n o l o g ym a a o s c o p i c a l l y ,t h e ns u m u pt h er c s u l t s 卸dm 锄t a l i t yo f h i sf c s e a 血a i lt h e w o f i 【sa r cb 髂e d 伽b c s tu n d e r s t a n d o ft h r c eb o o k st h a th ch a dw r i t t e n ( “p h 伽o l o g yd i s c t i m i n a t e ”,“d i s t i n g i l i s hp h o n o l o g y w i mf o u rt o n e s ”柚d “s t a n d a r do f 锄c i e n tp h o n o l o g y ”) 1 1 l ep a p e re m p h a s i s 呻t h e f o l l o w i n gq u e s t i o 璐:m u l t ir h y m eb e l o n gt oo n e ,e p i l o g u ei si n d 印e n d e n c y ,h 伽g x j t h c o r y i l l d u dp c o p l et o 咖d e r s t a i l dt h em a s t e r ,s 掣e a ti d e o l o g yo ni n v e s t j g a t i o n 1 1 l i sp a p c r 伽l s i s t so ft h e cp a n s :i n t f o d u c t i 加,s t r a i g h tm a t t e ra n ds u b s i d i a r y 1 n h e s t f a i g h tm a t t e ri n d u d e sf o u rc h a p t e r s : c h 印t e ro n ei sj i 卸gy 伽gi n v e s t i g a t i ,s e c t i 伽o n ec o 姗e n tj j 柚gy o n si i f c , h i sw o r ka n dw r i t i n 擎s e c i i o nt w 0q u o t e so m e 娼n c i u s i o nt h a ts t u d i e do nj i a n gy o n 岛 t h e s er e s e a r c h e r si n c l u d c s 柚c i ta n dp r c s e n ts c h o l a 璐。 a l a p t e r 咖i st h ew r i t i n g ss t u d y s e c t i o n e i st h es t l l d y 加“p h o n o l o g y d i s 谢m i n a t e ”s e c t i 蛐t w oi st h es t i l d y 衄“d i s t i n g i l i s hp h 咖o l o g yw i t hf o u r 白e s ” s e c t i 伽t h r e ci st h c 咖d y 仰s t 柚d a r do f 卸c i e n tp h 伽o l o g ) ,”t h el e n 垂ho fe a c h s e c t i sa 。c o r dt ot h e i rt o p j c a l 印t c rt h r c ei st h eq u e s t i sn e e dt ob ed i s c i l 蹴d a i ma tt h r e e 锄b i g u o u s c o n c c p t i o n st h ea c a d e m ch a db r i n gf 0 唧a r d t h e 丘l 髓q u e s t i o ni s “w h a tm e a n sm u l t i r h y m eb e i o n g st 0 伽e ? d ( 瞄i th o i l 0 9 0 u st od i 彘彻tr h y m eb e i o n gt 0o n e ? w h a ti s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m u l t ir h y m eb e l o n gt oo n ea n df o u rr h y m ea l la l o n g ? ”t 1 l e s e c o n dq u e s t i o ni s “w h e t h e rt h es y i i a b i c a t i o ni si n d e p e n d e n t ? w h e t h e rj i a n gy o n gh a d 伊a p p l e dl h ew a yt oi n t e r t r a n s f c rn e g a t i v ea n dp o s i t i v e ? w h e t h e rj i a n gy o n gh a dp u t f o n a r dt h em e t h o dt oi n t e r - l r a n s f e rn e g a t i v e 锄dp o s i t i v e ? ”1 1 l et h i r dq u e s t i o ni s “w h a t d o c st h eh o n g x it h e o r ym e a n ? ” c h a p t e rf o u ri st h es t u d y o na n c i e n tp h o n o l o g yi d e o l o g y ,s u mu pt h ew h o l ep a p e r t 1 1 i sc h a p t e rc o n s i s t so ft h ee v a l u a t i o no fj i a n gy o n 吕h i sa c h i “e m e n ta n di n s u f f i c i e n c y e a c hs e d i o ne n c l o s e st a b l eo rp h o t o c o p yo fo r i 百n a lb 0 0 k s n i p p e ti sm a r k e dw i t h a u t h o ra n dp a g en u m b e r ;s t r i v eh a r dt om a k el h ec o n t e n t sw e l l k n o w n 。 k e yw o r d s : j j a n gy o n gp h o n o l o g y a c h i e c e m e n t s t u d y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盔型乙 隰斗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陕西师范大 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陕西 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它指定机构送交论文 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 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作者签名:日期: 翌坚孟 引言 清代是音学大盛的时期,先后涌现出了顾炎武( 1 6 1 3 1 6 8 2 ) 、江永( 1 6 8 1 1 7 6 2 ) 、 戴震( 1 7 2 5 1 7 7 7 ) 、段玉裁( 1 7 3 5 1 8 1 5 ) 、王念孙( 1 7 4 4 1 7 8 6 ) 、孔广森( 1 7 5 2 1 7 8 6 ) 、 江有诰( 1 7 7 3 1 8 5 1 ) 。等二十多位颇有建树的音韵学家。其中婺源江永是继顾炎武 之后对上古韵部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之一。清代王国维曾经在他的观堂林 集卷八周代金石文韵读序中这样描述自魏晋南北朝始,至清这段时间的传 统音韵学状况: 自汉以后,学术之盛,莫过于近三百年。此三百年中,经学、史学皆 足以凌驾前代,然其尤卓绝者则日小学。小学之中,如高邮王氏、栖霞郝 氏之于训诂,歙县程氏之于名物,金坛段氏之于说文,皆足以上掩前 哲。然其尤卓绝者则为韵学。古韵之学,自毫山顾氏而婺源江氏,而体宁 戴氏,而金坛段氏,而曲阜孔氏,而高邮王氏,而歙县江氏,作者不过七 人,然古音廿二部之目,遂令后世无可增损。故训故,名物、文字之类有 待于将来者甚多;至古韵之学,谓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也。原斯学所 以能完密至此者,以其材料不过群经诸子及汉魏有韵之文,其方法则皆园 乎古人用韵之自然,而不容以后说私意参乎其间。其道至简,而其事有涯; 以至简入有涯,故不数传而遂臻其极也。 王国维给清代古韵之学的评语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赞誉相当之高。这 不仅是因为清代无论从古音学研究成果的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说都是前朝所不可比 拟的,而且上古韵部的重建和完善历经这二十多位清代学者之手也形成定论。在 清代诸多学者中江永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因为在整个清代古音学史上,江永 的许多观点往往起到了开启先河的作用。 一、江永的研究概况 江永在古音研究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是审音兼考古,诗经、韵书及韵图等成为 他的审音材料。江永的许多观点如“审音”、“述古”、“数韵同一入”等一经提出, 即为后来人多加引用,许多学者也对江永的著作进行了研究。 下面我们按照中国汉语音韵学史的分期( 传统音韵学研究、现代音韵学研究 和当代音韵学研究三个阶段) ,以时闻为轴来梳理学者对江永的研究概况。 ( 一) 传统音韵学研究时期,清代学者对江永的研究主要围绕著作和古韵分 对于江有诰的出生年份,王力先生在他的王力文集第十二卷第5 5 2 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9 0 ) 中存疑 胡安顺先生在他的音韵学通论第2 6 7 页( 中华书局2 0 0 3 第z 版) 中作1 7 7 3 年,本文从胡先生观点 部展开。 清以前皆属传统音韵学时期,传统音韵学使用方法为考古和审音。材料多为 诗、易、仪礼、切韵、广韵等韵文经书,韵书及韵图等。 乾嘉时代之后,学者对江永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江永的著作和古韵分部进行的。 四声切韵表问世后,清代就有很多学者对江永的韵图作了补正工作,较 为全面的是孙文昱和汪日桢。清人孙文昱以上古音为研讨对象,重编江氏之表, 并加以扩展,取名四声切韵类表。孙氏将江氏的古韵十三部扩展为十八部,以 卦名来命名十八部,然后用这十八部来归类江氏表中的一百零四个韵类。还将江 氏所定的开合等第重新排列。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目的是:“盖兹编之意,不过 明古今韵部所由离合,以为学者之先导。”可见孙氏侧重点在于说明古今音分韵离 合情况、韵部的分类及各韵部相互之间的关系。而江永著述的目的,与其说是对 古韵进行分部,倒不如说是利用古韵分部来彰显其划分韵部的理念江永对明 清以来出现的表现“时音”的韵图是否定的,他主张按照中古韵书的体例来制作 韵图,从而表现广韵的语音系统。如此看来孙氏的四声切韵类表在侧重 点上则是和江永审音的初衷不同,二人各有千秋。另有清人汪日桢作四声切韵 表补正一书,成书于道光十七年,刊同治二年。该书对江永的未善之处作了补 正,“著补正五卷,于江氏之得失从违,详明别白。务令学者一览嘹如。”汪 氏对江永的“凡例”逐条加以评论。对江氏“口分开合、等分洪细”的观点表示 赞同,但对江氏将中古韵图中二三四等混为一类的做法表示反对,将江氏附于三 等韵的二、四等字分列开来,增至二百一十六韵。他反对江氏牵引古音,强配入 声,还原为以入声韵配阳声韵。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去其一非,适所以成其百 是。” 江永将上古韵部分为十三部,这种补缀和完善将上古音分部的工作又向前推 进了一步。戴震对江永理论推崇备至,亲自向皇帝推荐江永的著述并推广之。而 在戴震那里初具雏形、并首先提出的“阴阳对转”理论,也是戴震在顾炎武、江 永、段玉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 ( 二) 现代音韵学研究时期,西方音值构拟法为评价江永提供了新的视角。 1 9 世纪至二十世纪初,古音音值构拟法引入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是瑞典学者 高本汉,他实地调查了中国2 4 种方言,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全面系统的研究了中 国的古音,遂成大作中国音韵学研究。高本汉音值构拟法的引入,“引起了2 0 世纪中国音韵学研究范式的转移和嬗变。”回人们用国际音标描述发音,用音标的 系统来归纳汉语的谱系,重建广韵音系并拟测上古音。这个时代的意义就在 李葆嘉当代中国音韵学第1 8 0 页,广东教育出版杜1 9 9 8 2 于新的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的输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江永等 清代学者只知传统等韵门法而不知音值,从而决定了他们研究的局限性。 ( 三) 当代音韵学研究时期,针对江永的研究呈现多样化趋势。 自1 9 5 0 年始,针对江永的研究呈多样化趋势,有研究教育思想的,也有研究 其方法论的,还有研究他在音韵史中的地位的,也有将他和其他学者进行比较的。 这一时期总的来说研究领域由概论类逐步向专论类转变,研究范围也由长跨度向 纵深发展。 1 、前期针对江永的研究多从音韵学史的角度以概论形式出现。 从史的角度研究过江永的,如王力王力文集清代古音学,将清代十五 位音韵学家分章讨论,针对江永专讲古韵标准,详细讨论了古韵十三部的分 类,总结了江永侵谈分立、入声与平上去分开独立的成就,指出了支脂之没有三 分、入声分部不妥的缺点。类似的如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唐作藩音 韵学教程、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李新魁汉 语等韵学、胡安顺音韵学通论、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赵振铎音 韵学纲要、汪寿明、潘文国汉语音韵学引论等专著中对江永学术思想都有 论述或讨论。 2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专门针对江永的专书研究。 从专著角度研究的,台湾学界1 9 8 8 年现当代学者董忠司作了一部专论江永 声韵学述评,在两地具有一定影响。内陆学者唐作藩针对江永先后著有江永的 方言观( 语言研究1 9 9 l 增刊) 、江永评传( 中国古代语言学家评传山东 教育出版社1 9 9 2 ) 、论江永古韵入声分部( 张士禄先生纪念文集上海教育出 版社1 9 9 4 ) 、江永的音韵学与历史语言学( 语文研究2 0 0 l 第1 期) 等著 作,在这一系列著作中,唐作藩开辟了研究江永的新角度,从方法论上重新研究 江永。上世纪末,李新魁江永 及其继作述评( 暨南大学学报 1 9 8 0 第2 期) 则针对江永的四声切韵表作了专书研究,同时将孙文昱、汪日 桢的继作加以对比,形成了关于四声切韵表的较完整的研究。李行杰江永 音韵学思想初探( 青岛师专学报1 9 8 4 0 1 ) 、马建东江永( 古韵标准) 的几个 问题( 天水师学专报1 9 9 l 第2 期) 、郭力江永( 诗 韵研究得失浅析 ( 重庆师院学报1 9 9 3 第2 期) 及李开、张惠荣江永对 韵例的研究 ( 语言研究1 9 9 8 增刊) 等文都是从分析例证入手专门研究江永的。还有李开论 江永上古韵元部阴阳入之分配及其古韵学说( 南京大学学报2 0 d 1 第2 期) 、 论江永的审韵方法及其在古韵分部中的应用(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 0 0 4 第 1 期) 、论上古韵真、文两部的考古和审音( 南京师大学报2 0 0 4 第4 期) 、 江永 方音审取古音说( 语言研究2 0 0 6 第1 期) 等,对江永的 古韵分部一改过去笼统叙述的研究方法,对韵部的讨论更加细致。杜鹃论江永 的古韵研究(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0 0 3 第1 期) 、李文江永古韵 分部对祭部独立的影响( 江苏大学学报2 0 0 4 第3 期) 、冯玉古韵“东”、 “冬”、“侵”三部分合说述略(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 0 0 5 第2 期) 等也都 针对江永审音、古韵分部等问题多次展开了研究。杨应芹戴震与江永( 安 徽大学学报1 9 9 5 第4 期) 、陈徽戴震与江永关系的再探讨( 安徽农业大 学学报2 0 0 4 第6 期) 、黄曦试论江永的教育思想( 巢湖学院学报2 0 0 4 第6 期) 等则重点是研究江永本人的。 二、本文研究江永的目的 继承与发展,传承与创新本就是治学中应该始终秉持的信条。如何做到很好 的继承l ; 入的成就,同时又能有所创新,这是本文被关注的焦点。诚然,纵观上 文叙述的前人对江永的研究状况,似乎前人研究已经囊括万千,但是学无止境,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要在继承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江永专书进行研究,这 不同于前人只研究江永的某一本书,也不同于前人只研究江永的某一个观点,这 是一次创新的尝试、全面的尝试。本文研究江永的音韵学观点及学术思想,对其 反映在他音学“三书”里的结论进行归纳整理,使后世读者对江永思想形成一个 较为系统直观的印象。同时将其理论与清代各家进行比较,指出其贡献( 如分古 韵为十三部以及“数韵同一入”观点的提出) 与不足( 如其保守的三十六字母观 等) 。 了解江永的古音学思想,了解江永的治学理念,有助于我们学会运用多样的 研究方法和材料,配之以与诸家学说的比较,从而从史的角度更好的认识中国汉 语音韵学的发展过程,掌握音韵研究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在音韵学的研究中早 曰登堂入室。 4 第一章江永其人研究 第一节江永生平简述 江永,字慎修,号慎斋,清康熙二十年( 公元1 6 8 1 年) 七月十七日生,婺源 江湾人( 古属安徽今属江西) 。是清代著名的音韵学家、经学家、天文学家和数 学家,皖派经学创始人。在经史子集、天文、历算、钟律、声韵、礼仪、地名沿 革等领域皆有重要创见,堪称一代积学宿儒,一生著作达4 1 种,现南京图书馆古 籍部就存有江永著作1 3 1 部。其后人将江永与同为婺源一代宗师的朱熹相提并论。 文化底蕴深厚的婺源,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江南曲阜”和“书乡”。文学家朱 弁,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大师朱熹,明篆刻家何震,清经学家江永,科学家齐 彦槐,铁路之父詹天佑,都出于此。 江湾古称“云湾0 唐朝前有程、叶、滕、鲍等姓在此居住。萧何的后裔,唐 僖宗的宰相萧遘因“朱温篡唐”蒙难,其予萧祯隐居歙县“指江易姓”,改名江祯, 即为萧江一世祖。传至萧江氏八世祖江敌,于北宋元丰年间迁到云湾。因其子孙 繁衍成为云湾的巨族,故改云湾为江湾。该地风景秀丽、文风鼎盛、群贤辈出, 明代隆庆年间户部侍郎江一麟,明代工部主事江宏晚,明代朝廷太医江一道,清 代著名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清代户部主事江桂高,清末著名教育家、佛学家 江谦等学士名流都是江湾人,村人著述多达8 8 种,任七品以上仕宦者2 5 人,是 当之无愧的婺源“书乡”代表。 江永出生于寒儒世家,自幼聪慧过人,饱读诗书且能过目成诵,据说6 岁时 能写千言日记,少年时便己遍读当地私塾藏书,被人称为奇才,2 1 岁考取秀才, 之后便无心博取功名。其一生不仕不商,有“乡贤”之称。 江永2 7 岁开始以教书为业,广收学生。先后在婺源大畈、江湾,城郊宜园、 七里亭;安徽休宁山斗、五城;安徽歙县紫阳书院等地开设学馆收徒授业。江永 深受当时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学术思想和抗清义举,以及徽州各地 大量反清名士的影响,与当时具有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一样,不投靠清廷,不谋 仕,虽经多方举荐,江永均力辞不就。其早年提督学政檄升太学时,力辞不赴。 在京讲学时,深为跻身高位的方苞、吴公绂等人所敬重,被举荐却竭力辞免。晚 年江永曾与戴震书日;驰逐名场,非素心。 步入中年后的江永开始著书立说,4 1 岁写成礼书纲目8 8 卷。5 4 岁写成四 书典林3 0 卷。6 0 岁以后,江永潜心研习,进入著书立说的黄金时期。他为其书 房取名“弄丸斋”,自号“弄丸主人”,将宇宙万物比作一个“丸”,“弄丸”即是研 5 究探索天地i 日j 力j 事万物的自然规律。7 3 岁时江永在西溪开设学馆。歙县门人方矩, 金榜、汪梧凤、吴昭泽皆从其学。休宁郑牧、戴震、歙县汪肇龙、程瑶田等,都 来虚心向其请教问题,而且每次必候江永亲自指点数同后才肯离去。是年推步 法解著成。7 9 岁开学馆,是年,古韵标准、河洛精蕴、四声切韵表著成。 自此,近思录集注、四书古人典林、春秋地理考实、古韵标准、四声切 韵表、音学辨微、周礼疑义举要、礼记训义释言等鸿篇巨制纷纷问世。 乾隆2 7 年,江永逝世,享年8 2 岁,葬于江湾湖山村后山“将军夺弩”o 。江 永墓以青石垒砌,封土呈弧形,高1 6 0 米,直径5 米:墓碑高1 2 0 米,宽o 6 5 米,厚7 厘米;碑文由江永弟子金榜书写,碑面刻有”皂清岁进士从把紫阳名儒江 慎斋先生偕元配汪氏孺人之墓赐进士及第浩授奉直大夫翰林院修撰加二级记录五 次授业门人金榜顿首百拜题”等字。江永的生平事迹可参考清史稿卷四八一儒 林二、清史列传卷六八儒林传下一、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戴震江 先生永事略状、钱大听江先生传、王昶江慎修先生墓志铭及江锦波、王 世重江慎修先生年谱等。 第二节江永成就简述 江永蛰居江湾以教书为业,同时博览群书,严谨治学,勤奋著述,写下了大 量的著作,在经史百家、天文、历算、钟律、声韵、礼仪、地名沿革等方面,皆 有重要刨见。生平著作4 1 种2 7 0 余卷,其中有2 7 部1 8 6 卷被收入四库全书, 现仅南京图书馆吉籍部就存有江永著作1 3 1 部。 作为教育家,江永从教生涯长达6 0 余载,乾嘉时期一批著名学者如哲学家戴 震、清代状元金榜、清代著名经学家程瑶田皆为江永门下弟子。尤其是得意弟子 戴震深得其真传,被雍正赐为翰林院士,编修史书,江永的古韵标准就是戴 震参订的。江永生平读书无数,而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购书,因此,开馆授业的薪 水尽数用于购书。为养家糊口,江永不得不耕种几亩薄田,是一个地道的寒儒, 原配汪氏和续弦汪氏曾先后养猪、养鸡以维持生计。 江永将毕生的学术成果毫无保留地传给了门人弟子戴震、程瑶田、金榜、郑 牧、方矩、吴绍泽等人,所授门人有“十里三状元”之誉。其弟子及再传弟子传 承谱系如下: 山名,因山形状似弩弓而得名。 6 震 瑶田 榜 表l 江永弟子及再传弟子传承谱系表 承仕 侃 后来戴震将其音训说文传之王念孙、钱大昕,测算天文传之孔广森,典章制 度传之任椿。诸弟子又各以其所学传播四方。从此形成了导源于江永,以江戴为 核心的乾嘉学派。江永也因此为宋明理学没落后开始向乾嘉汉学转化作出了历史 贡献。 综其一生,对其学术著作及授业情况整理如下国: 一、著作 先生穷其毕生精力广摭博讨、搜集散见,以“勤考释,重辨微”之学人精神、勤 奋著述,身后留有大量巨著。据对南京图书馆、安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馆藏的 不完全综合统计,有4 1 种2 7 0 余卷。其代表作主要有: 礼书纲目8 8 卷、四书典林3 0 卷、四书古人典林1 2 卷、数学8 卷、数学补论1 卷、岁实消长辨1 卷、衡气注历辨l 卷、冬至权度1 卷、金水发微1 卷、中西合法拟草l 卷、算剩1 卷、推步法解5 卷、古 韵标准6 卷、音学辨微1 卷、四声切韵表4 卷、周礼疑义举要7 卷、近 思录集注1 4 卷、乡党图考1 0 卷、律吕阐微1 1 卷、春秋地理考实4 卷、 河洛精蕴9 卷、深衣考说l 卷、礼记训义释言8 卷、孔子年谱集注l 卷、群经补义5 卷、律吕新论2 卷、读书随笔1 2 卷、兰陵萧氏二书3 卷、卜易圆机9 卷。此外,还有仪礼释义、仪礼释宫增注、历学补论、 方圆幂积比例补、正弧三角疏义、考订朱子世家、论语琐言、纪元部 表、慎斋文钞集等1 0 数卷。 江永先生逝世后第1 0 年( 1 7 7 2 年) ,朝廷开始编纂四库全书,共收入先生 著作1 6 种,1 6 6 卷。1 0 0 多年后,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在书目答问中,将江永 先生的1 6 种著作做为治学必读书目予以推介。 摘自婺源江湾江永纪念馆简介,作者毕新丁 7 二、授业 江永自2 7 岁在碧云庵丌馆授业始,除为父守孝、编修县志等数年外,直 至逝世静二年仍开馆授业。江永先生无论对学生、门人,还是京师的学界泰斗, 以至乡里顽章稚子,无不殷勤教诲。一生授门人无数象戴震、程瑶田、金榜、 郑牧、汪肇龙、方矩、汪梧凤、吴绍泽、汪浩等等,均因自身勤奋而得先生尽悉 真传,成为当朝状元和名才俊士。 江永6 0 岁时曾进京1 3 个月,朝中三礼馆总裁方苞、编修吴绂、杭世俊、光 禄梅谷成、学士熊吉晖、部郎胡蛟龄等素仰其学,向江永先生请教困扰多年的士 冠礼、士昏礼、周礼等深奥晦涩的难题。先生均从容作答、解疑,使这些学界泰 斗豁然开朗,大为折服:“先生非常人也”。 江永是一个继往开来的人物。江永关于上古韵部的分类成果,以及他的研究 方法对后世之人都有着借鉴意义。 8 第二章对江永音韵学“三书”的研究 第一节古韵标准 清代语言学发展最具特色的时代是乾嘉时代,段玉裁和王念孙是乾嘉学派的 代表人物,后人把乾嘉时代的小学直称为“段王之学”。就是这样两位人物曾与江 永的古韵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一书结下不解之缘。段玉裁最开始是见到 顾炎武的音学五书后“惊怖其考据之博”,才有意于音韵之学。后来“又知有 ( 江永) 古韵标准一书,与顾氏少异”。,便更进一步钻研古音,最终将古韵 分为十七部。如果说古韵标准对段玉裁的影响是间接的,则其对王念孙的影 响就是直接的。王氏二十三岁时在北京参加会试,“得江氏古韵标准,始知顾 氏所分十部尤有罅漏。旋里后,取三百篇反复寻绎,始知江氏之书仍未尽善,辄 以己意重加编次,分古音为二十一部。”。可见,江永晚年写的这本小册子对后世 很多学者得成大学问都起到了入门的作用。 一、古韵标准概貌 标准成书于乾隆二十四年( 1 7 5 9 ) ,由他的高足弟子戴震参定。之前的古 韵学者,如宋吴械,明杨慎、陈第,清顾炎武、柴绍炳、毛奇龄等,书虽早行于 世,其学也各有所得,但有的失于以今韵部分求古韵,有的失于以汉魏以下隋陈 以前随时迁变之音均谓之古韵。所以缺乏严格的时代观念,难免将先秦韵文与汉 魏六朝以及隋唐韵文混为一谈。江永有鉴于此,便确定了一个标准,即“以诗 为主,经传骚子为证,诗未用而古今韵异者采他书附益之”。江永认为,这样 “标准既立,由是可考古人韵语,别其同异,又可考屈宋辞赋,汉魏六朝唐宋诸 家有韵之文,申其流变,断其是非”。他为古韵研究确定标准,这是该书的特点之 一。标准分平上去各十三部,兼配以入声韵八部,共收诗经入韵的字一千 九百多个,另收先秦两汉音之近古者若干字叫做“补考”,并举诗经或其它书 如易经、左传、楚辞中的例子为证。四库全书总目经部小学类三评 价该书:“古韵之有条理者,当以是编为最,未可以晚出而轻之也。” 二、古韵标准述评 江永分出十三部的依据是什么呢? 他曾批评顾炎武不重审音,在古韵标 段玉裁寄魏东原 先生书见说文解字注第8 0 4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4 王念孙寄江晋三书见高邮王氏遗书,江苏古籍出版社2 0 0 0 本节内所引古文,如未标明出处,皆摘自江永的古韵标准,中华书局1 9 8 5 9 准例占中说:“细考音学五书亦多渗漏,盖过信古人韵缓不烦改字之说, 于天f 同等字皆无音,古音表分十部,离合处尚有不精,其分配入声多未当,此办 考古之功多,审音之功浅。”因此他“今分平上去三声皆十三部,入声八部,实欲 弥缝顾氏之书。”可见江永的依据是审音,目的是弥缝顾书的不足。什么是弥缝之 道? 李开在论江永上古韵元部阴阳入之分配及其古韵学说中这样解释:“弥缝 之道,用文献考证经验归纳法,辅之以古典语言学等韵学为研究方法”。那句“考 古之功多,审音之助浅”被后人奉若圭臬,审音与否也成为划分考古派和审音派 的标准。 江永对顾氏之书到底做了哪些弥缝的工作昵? ( ) 江氏分古韵为十三部,其中真元分离,侵谈分离,幽宵分离。 顾炎武在古音表里分古韵为十部,而江氏在此基础上分古韵为十三部, 比顾氏多了三部。以平声韵为例,列表如下: 表2 江永、顾炎武古韵( 平声) 归部分合表 江氏古韵十三部顾氏古韵十部 一部:( 东) 东冬钟江( 平声)一部:( 东) 东冬钟( 平声) 二部:( 支) 支半脂之微齐佳皆灰哈尤半( 平声) 二部:( 支) 支半脂之微齐佳皆灰 哈尤半( 平声) 三部:( 鱼) 鱼虞模麻半( 平声)三部:( 鱼) 鱼虞模麻半侯( 平声) 四部:( 真) 真谆臻文殷魂痕先半( 平声) 五部:( 元) 元寒桓删山先半仙( 平声) 六部:( 宵) 萧半宵肴半豪半( 平声) 七部:( 歌) 歌戈麻半支半( 平声) 八部:( 阳) 阳唐庚半( 平声) 九部:( 耕) 庚半耕清青( 平声) 十部:( 蒸) 蒸登( 平声) 四部:( 真) 真谆臻文殷元魂痕 寒桓删山先仙( 平声) 五部:( 宵) 萧宵肴豪尤半幽( 平 声) 六部:( 歌) 歌戈麻半支半( 平声) 七部:( 阳) 阳唐( 平声) 八部:( 耕) 庚半耕清青( 平声) 九部:( 蒸) 蒸登( 平声) 十一部:( 侯) 尤半侯幽虞半萧半宵半肴半豪半( 乎声) 十二部:( 侵) 侵覃半谈半盐半( 平声)十部:( 侵) 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十三部:( 覃) 覃半谈半盐半添严咸衔凡( 平声) 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 0 0 l 第2 期第1 0 1 页 1 0 从上表的比较可以看出江氏比顾氏的分布多了元侯覃三部,纠正了顾氏真元 不分、侵谈不分、幽宵不分的错误。江永虽对顾炎武推崇备至,“近世音学数家先 舒稚黄、毛奇零大可、柴绍炳虎臣各有论著,而岜山顾炎武宁人为特出。”但绝不 迷信权威,“细考音学五书,亦多渗漏。” 标准平声第四部总论:“韵书次第,似有精意。独于二十一殷之后,继 以二十二元、二十三魂、二十四痕;上声十九隐之后,继以二十阮、二十一混、 二十二很;去声二十四火欣之后,继以二十五愿、二十六恩、二十七恨。”对于这 种编排次序,江永两发其疑:一、“吾甚疑焉。夫元者之类,魂痕者,真谆臻文欣之 类,其次当魂第二十二、痕第二十三、元第二十四,使之各就其类,上去亦如之, 则两部之疆界清矣。何为紊其先后,使两部分错,自兹始乎? ”二、“唐入之定同 用、独用也,吾又甚疑焉。魂痕,相类者也;元与魂痕,不类者也。著之律令, 当定元独用,魂痕同用,上去亦如之,虽部次稍杂,而音类不杂。奈何合异类者 而许其通,使后人遂得饼三韵于一类乎? 近人亦有疑元韵不谐者,不知刘渊之饼 魂痕耶? 不知唐人律令先之耶? ”江永从平上去相配的角度分析,认为元当与魂 痕分离,又从主要元音相似相近的角度分析魂痕可同用,而元不与魂痕同用。江 氏认为前人之所以犯这个错误,主要是因为自汉魏以来,随着古音的流变,元与 魂痕混用者很多,而唐人亦延用之,很少有“考诗韵以正之者”。为避免说理 无据,他举诗经为证,“诗中未用痕韵,其用魂韵者,必从真谆文之类; 其用元韵者,必从寒桓删山仙之类,未有饼元魂于一章者。不独以诗为然,书、 易、仪礼、左传、楚辞、老庄诸子,亦鲜有元魂痕混用者,盖非其类, 音不谐于耳故也。”江永还在标准例言后面附了诗韵举例,其中举了大 量的诗经的例子来作说明。 对于真元分离,江永认为,真,口奔而声细;元,口侈而声大,区别在诗 经用韵中截然不同,前人合为一部是因为考察未精。例如: 诗王风葛墓三章: 繇繇葛菖,在河之淆。 终远弟兄,谓他人昆。 谓他人昆,( 魂) 亦莫我闻。 诗小雅六月五章: 戎车既安,( 寒) 如轾如轩。 四牡既佶,既估且闲。 博伐猿狁,至于大原。 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 谆) ( 魂) ( 文)此例韵脚符合江永的真韵。 元 仙 兀 愿 1 l 此例韵脚符合江永的元韵。 诗小雅何人斯三章: 彼何人斯,胡逝我陈。( 真) 我闻其声,不见其身。( 真) 不愧于人,( 真) 不畏于天? ( 先)此例中出现了真先通押国。 顾炎武由此认为真先一部,但是江永认为,与真部通押的只是广韵“先” 韵中的部分字,如“先、千、天、坚、贤、田、年、渊”等字,应将先类字一分 为二,一类归真部,一类归元部,不能因先韵的情况将真、元二部混为一谈。 对于侵谈分离,平声韵中二十一侵、二十二覃、二十三谈、二十四盐、二十 五添、二十六成、二十七衔、二十八严、二十九凡,这二十九韵都是闭口音,顾 炎武合为一类,也就是顾氏第十部。而江永认为应该根据“弁侈”的标准来划分, 理由是侵韵的“参”、覃韵中的“南男”三等字,古音口弁呼之,而“严詹谈髅甘 咸”等字则口侈呼之,因此把侵的全部和覃谈盐的一部分划为第十二部,而将覃 韵“涵”、谈韵“谈馘谈甘蓝”、盐韵“詹穗”、咸韵“凌”、街韵“岩监”等字和 添严凡韵归为第十三部。 对于幽宵分离,在标准平声第六部总论中,江氏认为此部( 三萧四宵 五肴半六豪半) 为萧肴豪的正音,其音“口开而声大”,古今皆同。雨他将顾炎武 的第五宵部别分出一支合并到十一部的十八尤二十幽中,因为其音“口弁而声细”。 这样离析到底是否正确呢? 我们看一个例子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江氏在“僚”下注“落肜切。佼人僚兮亦读平 声可也。”韵脚字“皎僚悄”属宵韵,古今音皆同。“纠”古音属幽韵。这首诗顾 氏认为是同韵,而江永则认为合韵,故江永离析了幽、宵二部。鉴于古音有别于 今音,所以顾氏的古韵第五部中一部分根据古音应该归入到江氏的十一部中去。 “凡此部之字,有从十八尤韵字谐声如调蜩雕彤俪朝之类者,皆相近而偕谐。有 今音入萧宵肴豪如绦聊锹茅之类,本从十一部而得声者,古音皆归十一部。经传 音驿有两读,韵书有两收如蔌湫繇稠之类者,亦以十一部之音为正。考古者当以 此辨之。”这体现了江氏已经意识到了古音与今音有异。 综上可以看出,江永力主古音有别于今音,拟测古音时应该按照古音来归类。 清人汪日桢在四声切韵表补正后序中这样评价古韵标准:“江氏古韵标 准论毛氏古今通韵,为其病即在通字。古韵自有疆界,有数字通矣,岂尽一 韵皆通乎? 所论未尝不明析。”江永在审音时运用了弁侈和谐音的方法,并考以诗 经,过程严谨。 此例由恩师胡安顺先生提供,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1 2 ( 二) 除了对顾氏韵部平声韵的修正,江永在入声韵分配上也有突破。 先来看江永和顾炎武的古韵分部情况。 表3 江永古韵入声八部表 一部( 屋) :屋沃半烛觉半 二部( 质) :质术栉物迄没屑半薛半 三部( 月) :月曷末黠辖屑半薛半 四部( 药) :药铎沃半觉半陌半麦半昔半锡半 五部( 锡) :麦半昔半锡半 六部佃 ) :麦半职德 七部( 缉) :缉合半叶半洽半 八部( 叶) :合半盍叶半帖业洽半狎乏 顾炎武没有将入声独立出来,他的入声是和平声韵并在一起出现的,见下表: 表4 顾炎武古韵十部表 一部:( 东) 东冬钟江( 平声) 二部:( 支) 支半脂之微齐佳皆灰哈尤半( 平声) 质术栉昔半职物迄屑薛锡半月没 曷末黠结麦半德屋半( 入声) 三部:( 鱼) 鱼虞模麻半侯( 平声) 屋半沃半烛觉半药半铎半陌麦半昔半( 入声) 四部:( 真) 真谆臻文殷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 平声) 五部:( 萧) 萧宵肴豪尤半幽( 平声) 屋半沃半觉半药半铎半锡半( 入声) 六部:( 歌) 歌戈麻半支半( 平声) 七部:( 阳) 阳唐庚半( 平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XX企业2025年数字化转型与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策略规划报告
- 安全培训比武主持稿课件
- 护士条例培训课件模板
- 解析卷山西省介休市7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专项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铝电解筑炉工三级安全教育(班组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铁水预处理工协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镁氯化工三级安全教育(车间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船舶泥工效率提升考核试卷及答案
- 单轨吊司机技能巩固考核试卷及答案
- 调饮师技能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4年中央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考试真题库(含答案)
- 泰州zx附属初中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课件】点线传情-造型元素之点线面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选择性必修1+绘画
- 应征公民政治考核表(含各种附表)
- 现代职业人就业指导篇 教案 现代职业人(就业指导篇)授课计划
- 风机气动噪声控制耦合仿生研究
- (高清版)JTG D50-201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 代领营业执照委托书
- 中国文化概论-第3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 施工方案与安全保障措施
- 2022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附课标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