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i 摘 要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需求也大幅提高于是 中国相继出现了都市报的热潮这些报纸动辄几十个版面进而宣布了中国厚报 时代的来临与此同时广播电视媒体走上了频道专业化的道路各种新的频道不 断开播厚报和专业化频道提供的海量信息对人们的生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人们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需要一种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并提供社会主流 观点的新的媒体形式的出现新闻周刊便应运而生了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以 来一大批现在知名的新闻类杂志纷纷创刊从 1995 年复刊的三联生活周刊 到 1996 年广东新闻出版集团携手广东三九企业集团创办的新周刊从 1999 年 中国新闻社创办中国新闻周刊到 2003 年新华社创办瞭望东方周刊中国的 新闻周刊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本文以中国的几份新锐新闻周刊为研究对象首先界定了新闻周刊的概念和基 本特质然后对中国新闻周刊的发展进程和现状进行了全景扫描揭示出我国新闻 周刊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并参照西方新闻周刊的特色及其成功经验针 对限制我国新闻周刊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积极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闻周刊 特质 现状 发展策略 ii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china, life level and cultural need people in china has been improved rapidly. so, hot trend of capital newspaper is coming into being one after another. there are always many pages in a newspaper. that proclaims the coming of the times of “thick newspaper”. at the same time, media of broadcasting and tv is on the road of channel professionalismall kinds of new channels are existing. hyperenormous information of “thick newspaper” and professional channel takes impact on the life style of people in china. the rapid life step of people need a kind of new media form which could combine and process all kind of information, and provide the mainstream idea. in this case, newspaper week exists. in april 1981, xinhua news agency set up a newspaper week - “liaowang”, which was the first newspaper week in china. since the later of 1990s, numbers of now famous journalistic magazines were born. from “sanlian life weekly” in 1995 to new weeklyin 1996 and from news weeklyin 1999 to “liaowang eastern weekly” chinese newspaper weeks are in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study of several chinese neonatal and known newspaper weekly, this paper defines the newspaper weekly and presents some basic characteristics firstly, and later introduces the feature and experience for success of three western major newspaper weeksfurthermor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and actuality, and points out the key factors to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newspaper weekly. finally, aiming to the bottleneck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ewspaper weekly,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active strategies to re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key words: newsweekly characteristic current-situation development-strategy ii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囗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口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1 1 绪 论 中国媒体正在经历一个见证的时代不仅见证着中国社会发展变革的进 程同时也见证着自己见证着新闻传播从简单的意识形态宣传工具逐渐演化为具 有更多市场属性的媒介产业的历史从传统的党政机关报脱胎出晚报都市报从 市民报红透华夏半壁河山到主流报概念的风行从大众市场到分众市场在各领 风骚三五年之后中国的新闻人开始寻找一种更强悍更新锐更难被嘈杂喧嚣的 资讯汪洋所淹没的新的媒体形式 当时效性见长的电视媒体推出各种各样精心制作包装的周刊时当以深度报道 见长的南方周末经济观察报21 世纪经济报道等各类周报开始一纸风行于报 刊市场上的时候没有人对周刊市场的来临再多加怀疑毕竟人们除了有日常的 报纸提供的各种各样信息之外还有更高的阅读期待他们期待有深度有见地的 报道他们期待更权威更有说服力的观点他们希望有更精致的媒体形式满足其 日益增长的文化审美需求他们希望有更讲究的内容呈现方式来满足不断提高的阅 读趣味周刊的魅力就在于它既有整合资讯基础上的深度也有资讯报道上的专家 评论既避免了报纸内容呈现形式上的粗糙和报道深度上的不足又避免了一般月 刊杂志的时过境迁对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都市人群来说它几乎是最适合 人们阅读习惯和阅读期待的媒体形态 从 2003 年开始在中国传媒市场上堪称拓荒牛的第一批新闻周刊成建制 地转亏为盈新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南风窗财经三联生活周刊 甚至连创刊才一年多的瞭望东方周刊和创刊几乎不到一年的南方人物周刊 也己逼近赢亏平衡点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在全国都市类日报的拼杀己血流成河之时新闻周刊的异军突起是否预示 着中国传媒市场又要面临新一轮的洗牌而大批新生力量杀入这一竞争激烈的 市场是否又意味着中国新闻周刊的市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成长的拐点 2 1.1 新闻周刊相关概念的界定 新闻周刊是期刊的一种期刊是以刊载文章和评论为主的定期成册连续出版 物有固定名称( 刊名) 按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每期的开本版式基本相同 其中以报道时事政治事件为主要内容的期刊称为新闻期刊 1 刊期为一周或者隔 周的一般称之为新闻周刊 新闻周刊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1 新闻周刊能够全面系统地向读者介绍分析重大新闻事件与一般的日 报相比新闻周刊的出版周期相对较长从而使它有更充裕的时间对重大新闻事件 及其幕后情况进行加工整理评介分析从而使报道更据深度更加有力 2 新闻周刊以报道和解释新闻为主着眼于解释新闻事件的含义及对事件的 发展趋势展望与报道事件相比提供背景材料对于新闻周刊更为重要这也是它 在众多媒介竟争中生存下来并能进一步发展的最强有力的因素 3 新闻周刊能做到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现在基本上是彩色印刷能充分发 挥新闻摄影图片的形象化优势不止丰富了报道的内容也为刊物的美化提供了有 效的手段 4 新闻周刊集新闻性特长和刊物特长于一身可以做到既全面又生动活泼 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5 新闻周刊与大部分区域性的报纸和电视相比其报道范围立足于全国报道 内容更具有全局性 忙碌的人们有一册新闻周刊在手 便可知过去一周之风云变幻 新闻幕后之惊心动魄新闻事件之来龙去脉从而对天下事了然于心更能适应现 代社会的生活节奏 2 1.2 新闻周刊的特质 这是一个需要新闻周刊而且产生新闻周刊的时代新闻周刊的魅力就在于它既 有整合资讯基础上的深度也有资讯报道上的专家评论既避免了报纸内容呈现形 3 式上的粗糙和报道深度上的不足又避免了一般月刊杂志的时过境迁对于忙碌的 现代人来说它几乎是最适合人们阅读习惯和阅读期待的媒体形态 新闻周刊在众多的大众传播媒介当中特色独具 它的优势和作用是报纸 电台 电视台都无法替代的那么它的独具特色表现在何处总体说来它的主要 特质表现在以下新深精高等几个方面 1.2.1 新即新闻性 所谓新闻性即新闻周刊报道介绍评论的应该是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物 新近涌现的人物新近冒出的事物的苗头新近取得的成就新近获得的经验新 的生活观念新的生活方式等等也就是说它关注的是新闻不是旧闻这是新 闻周刊最根本的特性是新闻周刊存在的唯一合理理由也是新闻周刊与其他杂志 的根本区别 3具体来说 新闻周刊的这种新闻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新闻周刊上的新闻不像报纸等其他媒介上的动态新闻那么零碎而是加 强了新闻的综合与分析给人以较完整的认识它不是一般的消息不是动态性的 新闻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多地了解事件的详细情况了解事件的背景影响及其发 展趋势等换句话说就是新闻周刊上的新闻有一个理性沉淀的过程是对新闻事 实的再评述 这是因为新闻周刊的印刷发行周期要比报纸电视广播相对较长与每天 出版的日报随时可以发布新闻的广播电视通讯社网络相比其发布新闻的 速度和频率都远远地落在后面在这种有着天生劣势的情况下新闻周刊想和 其他媒介一争高下必须有它的独到之处 新闻周刊的优势表现在它可以充分利用自己较为充裕的时间与比较多的篇幅 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详尽的报道通过多种形式把最值得关注的东西立体地多 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满足读者对于信息的更高层次的需求通常情况下读者对 于重大新闻事件的了解需求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最快地了解重大事件的最新发 展所有相关的方面尽可能详尽的细节等等另一类是从总体上把握重大事件的 4 基本性质事件的远近背景事件的可能走向等等读者的第一类需要之所以产生 一般地说是人们想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报纸广播电视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满 足人们的这种需要第二类需要的产生一是因为有一些读者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 和精力来跟踪事件的发展他们不可能将有关的动态报道一一细读然后形成一个 总体的了解因而希望有人代劳为他们提供那种以一当十读了即可把握事 件大要的综合性的有评有述的新闻二是即使有时间精力来跟踪事态的发展 但由于信息太多庞杂甚至互相矛盾遍读之后往往如堕云雾之中不得要领 因而需要有人帮助他们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把握住事态的真谛新闻周刊就是把 满足人们第二类的需求作为自己的任务或是采写大量的独家新闻或是不仅仅报 道事实不仅仅重复地发表别人发表过的东西而是从新闻的背景来龙去脉重 大意义等众多角度入手有评有说述论结合有分析有解释有预测有见解 让读者进一步得到满足 因此中国新闻周刊的执行主编钟诚说周刊从周期和时效性上来说是 无法和新浪这样的网站相比的也无法像电视台每天播出新闻无法同每天上市的 日报的新闻相比较但是对于每周出版的媒体来讲虽然在时效性上我们无法和网 络日报电视台广播竞争我们却因为有 7 天的咀嚼消化过程做出的新闻 会给读者更有营养的感觉所以中国新闻周刊的新闻是更有营养价值的新闻 4 新闻周刊这种处理新闻的方式时代周刊的创办人之一亨利卢斯有过论 述他认为消息分两类慢消息和快消息慢消息意味着要写得比较深刻解答比 较多的问题并且要耐人寻味慢消息对读者的影响比较大而快消息则不然快 消息听过就完了慢消息是完全有出路的这就是时代杂志的业务时代 杂志必须刊登更好的综合消息 并解答不同的问题 其实 杂志的这种特性不是 时 代的创办人发现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早在新莱茵报政治经 济评论的出版启事当中就明确指出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 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局势能够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 5 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至于杂志当然就没有这些好处不过杂志也有杂 志的优点它能够更广泛地研究各种事件只谈最主要的问题杂志可以详细地科 学地研究作为整个政治运动的基础的经济关系 5新闻周刊这种独到之处不仅仅是 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而且可能弥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所报道新闻的不 足 第二新闻周刊上的新闻具有独特的时效性在信息时效性上新闻周刊无法 与提供一般性资讯的广播电视新闻及报纸相抗衡它的影响力来自于它的权威性 新闻周刊集其出版周期内的新闻于一日即集一周于一日但它的新闻不只 是和读者见面那一天的而是包括出版周期内的重大新闻但它又不是把周期内发 生的新闻事实简单地汇集到一本杂志当中而是要通过对周期内或近期发生的重大 事件及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的分析引导读者了解事件发展的实际情况帮助 读者把握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世界上的很多事情看似发生在今天实际上都有 很深的历史渊源是历史遗留和延续下来的问题因为无论何事之发生决不是 临时从天上掉下来必有其所由来亦必有其所趋向 6优秀的 权威的新闻周刊 不仅要使读者了解昨天和今天而且要引导读者正确地认识和思考明天即把今 天发生的事情放在昨天的背景之下揭示出明天的意义因此如果说报纸等其他 媒体上的新闻只是一个个互不关联的瞬间片断那么新闻周刊上的新闻就应该是 一个个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的厚实的块让受众读后能够彰往而察来从这个意 义上说报纸广播电视的时效是一种表面的时间观念新闻周刊所体现的时效 才是深层的 因为它特有的理性沉淀过程 使它具有了一种本质的超前性和预见性 它总是立足在昨天和今天之上关注着明天以至更远梅尔文德弗勒在大众 传播通论中说纵观历史杂志一直站在时尚思想和风格的前沿而没有人 认为它造成的影响是孤立的很显然它们是监测工具经常赶在其他媒介之前传 递信息 7因此可以说 新闻周刊的这种超前性和预见性是对时效的另一种诠 释 6 1.2.2 深即深入性和深刻性 所谓深入性和深刻性指的是新闻周刊通过对报道主体进行综合的立体的和 多维的深度报道以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揭示运动着的事物的内在矛盾开掘事 物的深层次的内涵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对新闻事件作深入分析并预示其发展趋 向这是和新闻性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一个特性是新闻周刊和报纸广播电视 等媒介相区别的相竞争的一个最重要的特性 亨利卢斯曾说周刊的特点是可以让人们了解到更多的情况使读者对新闻 事件有更全面的了解台湾学者张勤认为事实上我们从报章杂志通讯社和 广播新闻中所得到的新闻本身并没有差异所不同的是表现同一新闻时的方式 大不相同 8相对于报纸等其他新闻媒介而言 新闻周刊表现新闻的方式更多的是 提供新闻的背景资料有时提供背景材料比新闻事件本身更重要并且以此说明 新闻的发生对现在以及将来的影响也就是说它不是像其他新闻媒介那样着重报 道动态新闻而是对新闻事件进行有纵深有广度有背景有分析有评论的深 层报道从事新闻周刊工作的业内人士也常说新闻周刊与报纸相比的一个优势是 后发制人这种后发制人意味着它的大量的报道必须具有深刻性或者深入性 如同当各种媒介以它们各自的特点关注着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时新闻周刊则把目 光更多地投入到了海面以下那巨大的山体 报业极大地勃兴之后相当一部分报纸由政论纸变为新闻纸从热衷 于政党间的攻讦到对客观事实的渴望但是人们对于观点的需求始终是存在 的当报纸的政论功能衰退时综合性杂志便挑起了这副担子可是进入 20 世纪 以后生活及社会发展的节奏变快综合性杂志多为月刊再也无法替代政论报 纸过去对重大新闻的报道与评述现代新闻周刊以它特有的对世界迅速的反应透 彻明晰的分析开始了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报道列宁指出泡沫在上面深 流在下面然而就连泡沫也是本质的表现这段话形象通俗地阐明了现象同本质 之间的必然联系事物的本质总是透过许多泡沫一样的现象表现出来的新闻 周刊也报道泡沫但它更多的是透过漂浮在水面上的泡沫潜入深流揭示 7 和反映许多人都还未能理清头绪的本质像深圳周刊的新闻口号就是比 消息更生动的内幕比内幕更深刻的见解中国新闻周刊的新闻理念是我们 要做信息管家把每周大量的已经消化或者没有消化的新闻给读者理出一个条理 我们自己是时事顾问针对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时事给读者一个比较全面理性的 指导和分析 9这些都说明了这几种新闻周刊意识到深入性和深刻性的重要性 新闻周刊的这种探求本质的报道方式是和它的出版周期比报纸电台 电视长的特点紧密相连的若论新闻条目的绝对数量日报广播和电视等传播媒 介显然超出新闻周刊很多而新闻周刊则可以利用充裕的时间充分的篇幅多种 的表达手段 对经过选择的重大事件自始至终及至新闻幕后的情况进行整理 加工 分析评价综合叙述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只谈最主要的问题以其深 刻性和解释性以其在一个个具体的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中所包含的巨大的信息 量在诸多传媒手段中处于重要地位拥有广泛的读者群 1.2.3 精即精选性 所谓精选性指的是新闻周刊上的主流新闻都是在繁多的新闻中精选出来的 选题独到主题重大 新闻周刊仍然是杂志它仍然具有杂志的一般特性杂但这个特性在新闻周 刊上更多地表现为内容的杂和形式的杂即新闻周刊上的新闻可以是各行各业的 可以是科学的宗教的政治的经济的教育的也可以是艺术的体育的新 闻界的方方面面兼收并蓄在表现这些新闻时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为消 息通讯评论专题报道也可以是照片图表等等但我们在这里要抛开新 闻周刊的杂而去谈它的精主要是因为在各行各业的新闻当中在日常发 生的众多新闻事件中并不是每一件都具有深入挖掘和提出新闻的价值所以仅 仅具备新闻性并不一定能够成为新闻周刊报道的对象新闻价值一般来说它 包含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要素这也是新闻媒介在传播活 动中所需要把握的共性但是对于同一个新闻事实不同的传播媒介其选择的 8 方面常常不尽相同对新闻价值的表现也就不尽相同这除了不同媒介的体制传 播目的受众关系的影响之外各媒介自身的技术特性更是对新闻价值的差别和终 极实现发生着重要的作用新闻价值并不单单是媒介判断选择鉴别新闻事实可 否报道的共同标准也是在媒介把握传播手段的技术特征决定对新闻事实如何报 道的过程中所体现的最具有该媒介特色的个性化标准新闻周刊赖以存在的基础是 新闻性它和其它媒介一样必须对当今世界重大的新闻做出迅速及时的反映而 印刷出版周期较长所造成的无法回避的客观滞后又决定了它必须另辟蹊径 在 深 汇聚大量的背景材料和独到见解和高传播新闻的立意高上做文章这 是新闻周刊的个性特征因此新闻周刊所选择的新闻都是在对大量信息的精选 的基础上确定的 重要性是它们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要素 尤其对新闻周刊上的 拳 头栏目而言比如瞭望周刊它的专题报道的指导思想就是抓大事抓重 点报道抓最精彩最重要的选题 新闻周刊也有一些停留在表层上的应景报道但这些报道在任何一期中都不能 成为报道的主流如果新闻周刊上的大量报道经常都是会议文件或别家新闻媒体 已经说过的话就会因为缺乏报道深度缺乏新意又在出版周期上不能与其它新 闻媒体抗衡因而不能吸引读者而读者的日益减少又势必会威胁到新闻周刊的 生存作为新闻周刊应该筛选那些重大的事件政策上的大事政治上的大事 经济改革中的大事科学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事牵动千百万人的影响广 泛的国际国内大事群众广泛关注涉及国家人民利益的大事等等但大事有很多 很多登不胜登这就需要精选像被誉为站在时代的塔尖上瞭望的瞭望 周刊既然站在时代的塔尖上瞭望那就绝不是什么鸡零狗碎之物皆须纵目瞭望 并收罗它所见所选应该是名山大川是长城天安门是一切为亿万群众 牵肠挂肚涉及千家万户利害得失的大事 1.2.4 高即高远性 新闻周刊的高和远指的是新闻周刊因其内容的精深而表现出来的高瞻远瞩 9 高屋建瓴和高雅脱俗这个特点是由新闻周刊的深和精衍生出来的 新闻周刊的深和精使它具有了一种权威性而它的以今日之事态 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的新闻的报道方式则使它具有了一种前 瞻性因此新闻周刊思想内容的深刻丰厚不仅仅是因为新闻事件的重大和背景资 料的丰富全面同时也因为它能够在选择采访成文的过程中思辨地用历史的 观点哲学的观点文化的观点来审度这些富有时代特点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和 新闻现象因而它能够站得高看得远感人之所未感见人之所未见道人之所未 道无论对新闻事件还是新闻受众来说新闻周刊的这种报道都使它处于一个更高 的立足点整个杂志自然而然具有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和高雅脱俗的品质比如 瞭望周刊曾荣获全国第一届优秀期刊称号这个称号是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权 威人士在全国 1000 多家期刊中评选出来的仅评出了 21 家优秀期刊而瞭望 是其中之一这就充分说明了问题 现代新闻周刊能够具备这样一些特征跟它的受众群体的文化水准密不可分 新闻周刊的读者层次总体上要比报纸等其它传媒的要高一些瞭望的读者对象 主要是党政军企各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新周刊所影响的主要是 有主见有影响力的社会的中坚阶层我们对社会的关注是较为上层的是注重潜 规则和大趋势的这是我们要明确表态的我们的目标读者主要就是所谓的 白领和文化人阶层 10 三联文化周刊是办给这样一群知识分子看的有大学 学历的人他们有比较宽的视野在社会改革中比较地走在前列又比较敏感追 求与时代发展同步因此新闻类周刊的受众基本上还是在决策层面和精英层面 文化决定了传播者和广大受众的水准和层次同时也决定了传播媒介的水准和层 次 10 2 我国新闻周刊发展现状 2.1 我国新闻周刊的历史及其发展概况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揭开我国新闻周刊发展序幕的是陈独秀于 1918 年新文 化运动时期创办的每周评论在随后的整个新文化运动期间各种思潮不断激 荡整个中国思想界文化界新闻界都进入到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为唤醒国 民拯救国运文化新闻界纷纷创办各种刊物宣传救亡图存这一时期中国的新 闻周刊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1922 年蔡和森主编的向导周报影响深远及 1926 年邹韬奋出任生活周刊主编把生活周刊办成了轰动一时的著名刊物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随着战事的蔓延战地记者的活跃及对战争新闻的空前阅 读需求新闻期刊迅速增多如新闻战线新闻记者月刊战地记者新 闻周刊等富有战斗性的新闻周刊投身于对敌作战的宣传战线上新中国成立后 由于中国共产党对宣传工作的调整和高度计划经济的影响新闻周刊一度消失在传 媒阵营内到了文革的全国山河一片红时代新闻事业遭到极大的摧残泱泱 大国一度只剩下了两报一刊没有理性定位的中国传媒业只能扮演传 声筒这样一个尴尬的角色直至改革开放后的 1980 年定位于时事政策顾问 学习生活益友的半月谈在北京出版终于结束了新闻周刊 30 年断代的尴尬 紧接着1981 年新华通讯社主办了瞭望创刊时是月刊1984 年改成现在的周 刊这是我国解放后的第一个大型新闻周刊瞭望周刊以中国最早详尽报道 中国高层决策信息的新闻刊物为自己定位但同时半月谈和瞭望周刊 这两本带官方色彩的杂志给这个时代的新闻类周刊抹上了浓重的政治墨迹显 得正统有余而活泼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现代中国迅速踏入了文化全球互通与经济效益 杠杆结合的时代特别是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期中国传媒业逐渐开始觉醒其 中新闻周刊的发展速度显得尤其迅速仅仅是在 1995 和 1996 的两年时间内北京 11 的三联生活周刊广州的新周刊深圳的深圳风采周刊后更名为深 圳周刊先后创刊以其现代杂志理念超越了传统新闻周刊的旧模式初露锋芒 展开了新生代新闻周刊的新篇章市场证明新生代新闻周刊这种脱离正统官方口 吻的现代杂志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世纪之交之际国内新闻周刊的发展方兴未艾1999 年上海文汇新民报业集团 创办了新民周刊同年中国新闻社主办的中国新闻周刊在北京试刊并在 2000 年 1 月正式创刊广州的南方报业集团在 1999 年 10 月也断然把有着 40 多年 历史的广东画报改头换面改名为城市画报坚决把自己定位为新生活 的领导者努力为生于 70 年代人群代言以大量充满都市生活气息的城市报 道在新人类中达到心灵互通的境界 也可谓创出新闻周刊的另一种模式 与此同时 代表中国主流声音的新华社又一次在新闻周刊的市场上发力于 2003 年 11 月 18 日在上海创办瞭望东方周刊瞭望东方周刊依托国家通讯社强大的高端资讯 背景和国内外专才智库每周提供重大时政新闻的权威报道政经焦点话题的深度 阐释提供对各项事关国计民生的决策和重大新闻台前幕后的注解以及对社会热 点事件的纵深调查以权威性国际性建设性为新闻价值取向和办刊宗旨 2.2 我国两类新闻周刊的不同内容定位 综观中国传媒市场目前主要有两种不同内容定位的新闻周刊存在一种是时 事政治性新闻周刊以瞭望周刊为代表类似于美国的时代与新闻周刊 以提供国内外大事的热点报道及背景分析为主它依托的是整个新华社的新闻来 源具有很强的新闻快速采集能力我们可以从它在网站上的自我评价上得知瞭 望周刊的自我定位 瞭望 周刊以总揽世界风云 把握时代脉搏 体察人民疾苦的鲜明风格 成为中国最有影响的权威性时事政治刊物之一瞭望周刊是中国早详尽报道中 国高层决策信息的新闻刊物瞭望成为人们了解国内外重大事态特别是 中国发展大势最具权威性的信息源她对中国及世界重大事件的深度报道的权 12 威性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现象和发展趋势所作剖析的前瞻性和准确性为读者 所公认瞭望周刊向读者提供的丰富的新闻背景材料使读者能够对事件的问 题作出自己的评价 1 1 另外一种就是新闻与娱乐结合的新闻周刊了它占现有新闻周刊的绝大部分 像定位于新都市市民杂志的新民周刊特区第一家新闻文化周刊的深 圳周刊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的新周刊关注家事国是天下势 的中国新闻周刊等这类新闻周刊所报道的内容不象瞭望那样都是较严肃 的话题可读性知识性较强涉及到体育娱乐时尚等跟百姓生活相关的话题 当然每期都有重要的新闻热点问题这类周刊普遍采用铜版纸彩色印刷图片多 而且精美一般占篇幅的二分之一新周刊的图片则占到 6 0 % 还要多十分具 有视觉冲击力和收藏价值 这类周刊基本上靠自费订阅因此为了生存就要适应市场靠自己的特色 栏目来吸引受众 13 附特色栏目一览表 刊物名称 新闻栏目 特色栏目 深圳周刊 特稿域外 社会经济 文化电影阅读等 三联生活周刊 封面故事社会 经济新闻人物 专栏环球要刊速览 体育文化流行 漫画观察声音 生活圆桌消费 新周刊 头条新周专题 观察特别报道 摄影日记图片故事 新周丽人时尚眼 文化她世纪 新民周刊 焦点特稿社会 经济科技人物 文化教育图片 中国新闻周刊 第一现场新闻人物 独家报道特别报道 经济it特别企化 环球速览国际述评 娱乐生活(随笔人物 电影新书戏剧星座等) 瞭望东方周刊 中国时政调查等 财经国际东方论坛 社会与文化文化 科技 未来 环境等周刊选萃 冷镜头 2.3 我国新闻周刊的优秀典型及其风格 2.3.1 知识分子气息浓重的三联生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邹韬奋先生 1926 年接办的生活周刊 1995 年时逢邹韬奋先生诞辰 100 周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继承生活 的传统于 1 月 14 日恢复出版了三联生活周刊它的创刊号明确指出历史 14 既不重复作为特殊时代的特殊精神食量也决不重复 12 三联生活周刊以敏锐姿态反馈新时代新观念新潮流坚决以鲜明个性评论 新热点新人类新生活它明明白白提出这是一本杂志和它所倡导的新生活 而且以国外著名杂志时代time和新闻周刊(newsweek)为成长标杆 彰显的个性给读者留下极其震撼的印象同时作为文化人的杂志三联生活周 刊习惯性地站在知识分子的位置展现他们的睿智和率性这种亲和力甚得知识分 子们的心著名作家苏童把三联生活周刊视为枕边书他评价说我敬佩这本 刊物的办刊风格既知识分子化而又不排斥世俗众生既有超前意识而又不鄙视人 们的智商 它有一种可贵的温文而雅的说话态度 13 所以 从创刊的那一天开始 这本由三联书店主办的新闻综合类杂志就被赋予了浓厚中国知识分子的阅读色彩 三联生活周刊以时代time和新闻周刊(newsweek)为自己成 长的标杆并不简简单单的停留在口头和字面上他们已经迈出了十分勇敢的步伐 最大的举措就是他们在 2001 年改为每周出版从而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周刊 同时这也是把三联生活周刊打造成为中国的时代的必经之路 2.3.2 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新周刊 1996 年 8 月 18 日由广东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新周刊创刊一个月后 该刊改由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和三九企业集团合办定位为涵盖时事生活综合内容的 双周刊并以敏锐新颖图文并重和第一手资讯作为其风格中国最新锐 的时事生活周刊坦然摆在新周刊的封面刊头上面它强调自己基本主线是 城市新锐图片大主题创造阅读群 新周刊从创刊至今一直倍受瞩目被视为现代杂志的超级榜样从投 资的角度被视为儒商情结企业在期刊界投资的成功案例三九企业集团进入 新周刊的经营层面为新周刊铺就了一支全国范围内庞大的发行网络一 时间无人能及从新闻的角度新周刊的新周专题把国外杂志流行的 topic主 题概念玩弄在手中青出于蓝更胜于蓝如 97 年 11 月中国足球队再次止步于 15 世界杯 新周刊出版号外 中国不踢球口号一出 石破天惊 又如 第四城2000 年 9 月把成都列为新一轮城市赛跑中继京沪穗后的第四城概念一出把中 国大小城市搞得天翻地覆影响更大的 1999 年推出的中国电视节目榜从最早 的弱智的中国电视到砸烂电视再到这个节目榜已经把中国不少电视人玩 得死来活去 新周刊强在专题策划但是常让人诟病的也恰恰是它的专题有人指出 他们完全是为了办下去而在不断地设局但不管你怎么讨厌他们的局这本杂志每 期仍旧以长达 30 页的新周专题来轰炸你的眼球你不得不陷进这个局中去 在渐火的中国周刊中新周刊剑走偏锋以新锐着眼的确吸引了不少人 的注意力在书摊一大堆杂志中你能很容易发现它扎眼的封面而文章泼辣 的用笔精美的选图艺术的着色不断地给读者传输着新鲜惊诧畅快但 同时也传输着含混躁动新周刊的新锐风格也许代表了一种潮流但并不 代表素养或权威 2.3.3 沉着智慧温和的新民周刊 新民周刊创刊于 1 9 9 9 年初其时是中国第一家由两家历史悠久的大报文 汇报和新民晚报合并组成的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成立不久上海是有很 多种期刊周报也不少唯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周刊作为中国资本最大的报 业集团的成立我们也乐于接受这第一个婴儿的到来该刊主编助理何斌说 从集团决策层到政府高层皆对新民周刊的诞生寄予期望分别从两大报系 各调入五个骨干人员参与创办同时向社会公开纳贤当时被外界认为是人才高 地光作协会员就有五个个个能写擅撰摄影总监美术总监也很出名 挟新民二字而来加上国内数一数二的文汇新民报业集团作后盾再背靠中国 最大最国际化又最有魅力的大上海人力资源和读者市场都是他们实力的保证 所以新民周刊拥有足够的资本来沉着应对中国传媒市场的风云激荡 同时新民周刊的发展还始终体现着海派文化的智慧与温和跟新周刊 16 追求的新锐而体现出的个性和三联生活周刊摆出的高姿态而流露 出的小资情调不同经济都市和报业集团孕育出的周刊整体上显得比较实在 它们的编辑态度并不明显但内容却包罗万象形成了事无巨细四平八稳海纳 百川的独特传媒操作模式例如同样做的是 b股开放的问题三联生活周刊 做的是背景加报道加分析的宏观性综述但新民周刊提供的是具体数据和市场 信息 阅读新民周刊你永远也找不到反映编者态度或富有异类创见观点的文章 但你永远也不会错过近期每一件重要的新闻除了当周新闻报道文化科技经 济调查任务楼市甚至股市都可以在新民周刊找到进入 2 0 0 1年面对 来自其他周刊的竞争尤其是中国新闻社创办的中国新闻周刊以一刊三册的攻 势打进上海市场新民周刊将刊物一分为二分为 a版和 b版前者保留原周 刊的新闻特色后者则加入一些时尚和消费方面的软性内容我们认为一刊两册 既可吸引读者而 b版也可以争取到一些女性用品广告何斌解释这是从经营 的角度考虑虽然我们依附于一个全国资产值最大的报业集团但我们是要自负 盈亏的 当然新民周刊的这种温和可能会损失一些追求个性和异类的读者但是 它精明地圈住了更为重要的主流群体这个温和而智慧的操作方式值得尚在读者市 场摸索阶段的新生代新闻周刊的主编们深思 2.3.4 曲折发展浴火重生的中国新闻周刊 2 0 0 0 年 1 月 1 日中国新闻社主办的中国新闻周刊正式创刊在扉页清楚 地表明其办刊理念中国新闻周刊是中国的新闻的周刊是中国人民给新世 纪的情书是人类倾诉世间情愫追求真理的物证其最大卖点也正是中国新 闻周刊背后的通讯社资源所以它声称要以创办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流的新闻周 刊为己任 我们也许有更清晰的理念就是我们要做有影响力的主流的新闻类周刊 17 是站在中国的立场上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角度以及用中文的传播方式向 中国乃至世界传播一种来自中国的声音 1 4 执行主编钟诚说该刊的自我定位是 信息管家时事顾问意见领袖 作为后来者中国新闻周刊挟着其背后中国第二大通讯社的力量来势汹 汹以一期三册按新闻版生活版和特刊版分类面世欲将一家大小一网打尽 经过一年的尝试后改为三合一版本并将出版周期缩短为每周一次此外中 国新闻周刊还选择了一家中国注册在美华人创办的企业新世纪成功集团作 为自己的协办单位从而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即将刊物视如产品创刊之初就分 别在北京上海南京和重庆等大城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宣传自己的刊物同时 在发行分布上却并不局限于这几个大城市而是包括了全国中小城市近一百个发行 点 但是正是这种引入协办单位出让部分经营权的商业化运作模式给中国 新闻周刊 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协办单位通常以承包刊物的广告版面方式进行注资 并同时负责刊物的发行推广和印刷制作等业务每月按合约规定拨款给编辑部而 对杂志的实体编辑内容或产品质量往往无权过问然而作为投资方的协办单位为 了早日收回投资成本往往不愿在改善产品质量上投入更多的资金于是编辑部和 经营者之间的矛盾也就不可避免的要爆发出来 这种现象不只存在 中国新闻周刊 一家前面提到的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也曾面临同样的问题三联生活 周刊更是一度与协办单位对簿公堂只不过这种商业化的运营模式对中国新闻 周刊的发展影响更大 一方面由于其协办单位新世纪成功集团的投资失误造成刊物运行资金 链中断 另一方面 由于中国新闻社不熟悉市场化运作而放弃了刊物的经验和管理 直接造成中国新闻周刊发生财务危机据业内人士推算像中国新闻周刊 这样运作的杂志一年至少需要 500 万元的投入经营得当的话三年基本可以持 平 在初期投入 400 万资金全部 烧 完之后新世纪成功集团再也无力往中国 新 闻周刊投入资金了于是发生了周刊不能正常出版的极端事件中国新闻周 18 刊于 2001 年 11 月底宣布休刊整顿 痛定思痛中国新闻周刊在没有合适投资经营方加入的条件下于 2002 月 3 月复刊 杂志社参照同行的成功经验 组建中新凯悦广告公司负责经营杂志的发行 广告业务公司经理由负责杂志日常管理的中国新闻社领导担任这样既保证了采 编发行广告的相对独立又在更高层次上得到了协调与统一中国新闻周刊 进入了良性的发展阶段随着刊物影响越来越大2004 年 8 月国务院国家新闻出 版总署批准中国新闻周刊可以正式用中国两个字成功更名对中国新闻周刊 而言更是代表着一种荣誉代表着杂志开始能够扛着国字号的牌子来做中国新闻报 道至此中国新闻周刊在经历了无数曲折之后终于浴火重生进入了良性 循环 2.3.5 大型时事政经新闻周刊瞭望东方周刊 2003 年 11 月 18 日由新华社主管瞭望周刊社主办瞭望东方传媒有限 公司协办的大型时事政经新闻周刊瞭望东方周刊在上海创刊该刊在发行 上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完全走市场化发展道路由于其拥有新华社和瞭望周 刊的强大政治背景瞭望东方周刊刚刚面世就在中国新闻界掀起了巨大的波 澜 瞭望东方周刊的发刊词明确指出 瞭望东方周刊依托国家通讯社强大的高端资讯背景和国内外专才智库 每周提供重大时政新闻的权威报道政经焦点话题的深度阐释提供对各项事关国 计民生的决策和重大新闻台前幕后的注解以及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纵深调查 权威性国际性建设性既是新主流人群的新闻价值取向也是瞭望东方 周刊的办刊宗旨 与定位于传统体制内读者群的瞭望有所不同瞭望东方周刊是为一个 在这 2 0年里新崛起的读者群而创办的主流政经时事周刊我们为建设一个好的市 场经济而鼓与呼我们为社会的公平公开和公正而争与鸣我们致力于保护新兴 19 合法的利益创建新生秩序我们乐见一切美好的价值和权利在东方的土地上生根 发芽并愿以真实的报道和言论贡献于这一进程 瞭望东方周刊立足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凭借新华社实力雄厚的国际新 闻团队世界问题研究机构以及遍布海外 1 0 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记者网络依靠国 内外一流学者 每周综观世界大事 密切关注影响中国政治与经济安全的大国关系 周边动向更注重以全球眼光来观察国内政经走势 瞭望东方周刊以诚实为至高原则以深度为第一追求致力于发掘新闻背 后的新闻揭露表象下面的真相瞭望东方周刊不主张用善恶对立的简单二分 法去判断纷纭复杂的世间万象努力超越新闻事件表面的冲突矛盾去发现内在 的规律性成因和制度性缺失推动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新的主流人群需要新的主流新闻瞭望东方周刊愿与新兴社会阶层风雨同 舟一路前行 1 5 新创刊的嘹望东方周刊把自己定位于一份大型时事政经新闻周刊所以 杂志在时政新闻评论与财经新闻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每期固定推出中国主 要包括时政和调查等财经主要包括金融市场产业等东方论坛等 几大板块这些部分的内容加起来差不多占杂志版面的一多半此外从杂志一些 文章的标题看如谁拯救了孙大午艾滋病的政治解决等也表明了该刊主 打时事政经新闻的自我定位同时该刊还借助了新华社的资源优势其采编 队伍比较有实力 瞭望东方周刊创刊时明确将自己的读者定位为25 岁-50 岁男性为主 月收入在 4000 元以上生活工作在大城市大多数具有良好教育背景可能是 老板和高级主管一级的人物也可能是西装革履在写字楼的普通白领他们中相 当一部分位于社会新兴阶级在社会上拥有良好身份和一定的资源实践也证明 瞭望东方周刊对自己这种定位持之以恒的坚守和追求成为该刊取得成功的重 要保证 20 2.4 我国新闻类周刊读者构成情况分析 新闻类周刊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兴起以来逐渐以其独到的观察视角深入新 锐的分析厚重的人文关怀精美的包装赢得了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经过不到十 年的发展新闻类周刊不仅成为了一种独特的传媒现象也成了媒介购买市场的宠 儿在中高端的细分市场拥有较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无疑是新闻类周刊的重要卖 点这一点在众多期刊难逃同质化窠臼的形式下更显可贵 然而各大周刊所覆盖的那部分细分市场并不相同甚至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 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了周刊本身的定位和风格上更是直接地反映在了读者构 成上与晚报都市报的大众化定位不同几乎所有的新闻周刊全部将目标读者锁 定为主流群体认为自己的读者应当掌握决策的话语权消费的话语权知识话语 权和时尚话语权这些主流群体具有很高的阅读期待期待有深度有见地的报道 和更权威更有说服力的观点与此相适应新闻周刊形式上比较精致以满足主流 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审美需求内容呈现方式上理性思考特征较为明显鲜见煽情 式的报道 现以年月数据为基准以起源于京沪穗三地影 响力遍及全国的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新民周刊南风窗四份 新闻类周刊为例展示这种读者构成上的差异性其中南风窗虽然从出版周期 来看应属于半月刊但从风格上来看不少学者认为其沿袭了新闻类周刊的血脉再 考虑到地域性和影响力故研究中仍将其归到新闻类周刊之列特此说明 一读者的性别构成 新闻类周刊在读者性别构成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中国新闻周刊的男性 读者占到了.新民周刊的男性读者占到了.高于居民总体中 男性所占的 . 的比例而三联生活周刊的女性读者占到了. 南风窗的女性读者占到了.高于居民总体中女性所占的. 的 比例读者性别构成的差异与刊物本身的风格有关以硬新闻见长的刊物男性读者 较多而软新闻做得好的刊物女性读者相应较多参见图一 21 图一读者的性别构成 二读者平均年龄 四周刊中只有新民周刊的读者平均年龄较高其他几家周刊的读者平均年 龄均低于居民总体特别是南风窗读者平均年龄仅岁这说明新闻类周 刊的读者大多是年轻又富有活力的参见图二 图二读者平均年龄 三读者的年龄构成 南风窗在年轻一代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其读者中岁的年轻人 占到了 . 的高比例而三联生活周刊和中国新闻周刊以 岁的读者为主分别达到了.和 . 的高比例这部分人更是社 会的中坚力量 四读者教育程度 22 与居民总体相比新闻类周刊的读者教育程度相对都较高受过高等教育的读 者都达到了以上这说明新闻类周刊深受社会精英阶层的青睐其中 三联生活周刊受过高等教育的读者高达 .其中受过本科以上教育的 达.这说明三联生活周刊更具有知识分子色彩注初等学历指初 中及以下教育程度中等学历指高中中专技校高等学历指大专及以上学历 参见图三 图三读者教育程度 五读者职业状况 白领读者即职业是企事业 公司管理人员技能人员和一般人员的读者 他们是社会中的主流人群新闻类周刊的白领读者比例都超过了 远远高 于居民总体水平这说明新闻类周刊牢牢占据了高端市场参见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品持续维护承诺函9篇范文
- 2025年制造业高端装备研发能力考核试卷-机器人与自动化医疗手术机器人避障算法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练习练习题(详解)
- 2.2025年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继续教育云原生架构设计与优化之云原生环境下深度学习模型部署优化考核试卷
- 2025年房地产项目土地闲置处置法律实务考核试卷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平面镜成像》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在动手体验的过程中领悟概念的本质
- 开放题在小学数学“学讲”课堂的教学实践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专题练习试题(含详细解析)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反射》专题攻克试卷(含答案解析)
- 老年人安全知识宣传方案
- 沉香合作协议合同范例
- 象棋入门课件教学
- 街道办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学生外出安全协议书模板学生外出安全协议书
- 初中班会 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宣传介绍主题班会 课件
- 锅炉使用单位安全员题库
- 五年级上册体育与健康教案
- 医院培训课件:《中医拔罐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 FZT 73012-2017 文胸行业标准
- 新概念第二册课文和单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