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 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成暴。其缝燃志对本研究的璃发和艨徼豹贡献均已焱论文中璇了骥撩豹声明劳表 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蠢潮: 蕙臻7 n k 论文偻罔授校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缆定,即:学校有权 保熬送交论文的复印磐,允许论文被套阅霸售阕;学校可以公毒论文的全都或部 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 鬣突。 作者签名: 影歌豪 导师签名:日期:) 心。7 - r - l0 彩铳 叛逆的歌吟 论2 0 世纪末中国女性主义诗歌 内容摘要:从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开始,在中国诗坛上刮起了一股“黑 色旋风”,这股旋风是如此剧烈,以至于催生出了一株株充满浓烈叛逆气息的。黑 色郁金香”。这是一股以女性诗歌创作为代表的“黑色旋风”,是一股以反叛。男 性中心主义”为主要特征的“黑色旋风”。这批诗歌创作的代表主要有翟永明、 唐亚平、陆忆敏、张烨、伊蕾、王小妮、萨玛、海男等。我在本文中给这些诗歌 的命名是“女性主义诗歌”,它的出现,既给中国诗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又丰 富了中国当代的诗歌文化,尤其是给女性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向。2 0 世纪末中国女性主义诗歌主要从女性主体意识与独特语言意象出发来探索女性 写作诗歌的方向,女性主体意识即女性写作的主体意识,女性独特语言即由身体 写作探索出的独特意象:母性、欲望、黑色、死亡。女诗人们拼命想逃离“男性 中心主义”的陷阱,想寻求一个属于女性自己的独特的空间,经过一番摸索以 后,虽然女性主义诗歌在中国诗坛上留下了自己不灭的痕迹,但是在很大程度上 仍然失语于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和文化,仍然没有走出“男性中心主义”,因此, 对这些“黑色诗歌”做出应有的评价及反思,便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主体意识身体写作母性欲望黑色死亡 4 a b s t r a c t : t h e s o n g o f t r e a c h e r y - - - - t h ec h i n e s ef e m i n i s tp o e t r yi nl a t e2 0c e n t u r y t b e r e g 哆as t r o n g b l a c kw h i d w i n d i n l a t e1 9 8 0 si nt h eh i s t o r y o fc h i n e s ep o e t r y t h e “b l a c kw h i r l w i n d ”w h i c hi s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 “ t h et r e a c h e r yo fm a l ec e n t r a l i s m ”i st h ec h i n e s ef e m i n i s tp o e t r y t h 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o ft h o s ef e m i n i s tp o e t r ya r ez h a i - y o n g m i n g , t a n g y a p i n g , l u y i m i n ,z h a n gy e ,y il e i ,w a n g - x i a o n i ,s am a ,h a in a n , a n ds oo n t h ea d v e n to ff e m i n i s tp o e t r yh a db r o u g h taf r e s he l e m e n ti nt h ep o e t r y s p h e r e ,f u l f i l l e dt h ep o e t r yc u l t u r ei nc o n t e m p o r a r yp o e t r yh i s t o r y , a n d p o i n t e do u tnp o s s i b l ed i r e c t i o nt ot h ep r a c t i c eo ff e m a l ep o e t r y t h e e x p l o r a t i o no fc h i n e s ef e m i n i s tp o e t r yi ni a t e2 0c e n t u r yh a sw o r k e dh a r d i nt w ow a y s ,o n ei st h e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o fo n e s e l f ”,t h eo t h e ro n e 缸t h e s p e c i a ll a n g u a g ea n di m a g e si nt h ef e m i n i s tp o e t r y a l t h o u g hf e m i n i s t p o e t se n d e a v o r e dt oe x p l o r eas p e c i a ls p a c eo n l yf u rf e m a l e ,a f t e ral o n g t i m e , t h e yf o u n dt h e ys t i l li na “m a l e c o n t r o l l e d ”s o c i e t y t h e r e f o r e , t h e t a s ko fm yp a p e ri st og i v ear i g h te v a l u a t i o na n dd e e pr e f l e c t i o no f c h i n e s ef e m i n i s tp o e t r y k e yw o r d s :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o fo n e s e l f , b o d yw r i t i n g ,d e s i r e , b l a c k n e s s , d e a d n e s s ,t h en a t u r a lc h a r a c t e ro fb e i n g am o t h e r 5 学术史综述: 关于2 0 世纪末中国女性主义诗歌,前人已有不少论述,具体说来如下: 1 9 9 5 年5 月2 0 日“当代女性诗歌:态势与展望”研讨会在京召开,就当 代女性诗歌的命名与定位、实绩与误区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刘福春、刘旭光 等赞同“女性诗歌”这一命名,而崔卫平、李小雨则反对这一概念,支持。女性 主义诗歌”这一命名,这种争议一直持续到现在。赞成“女性主义诗歌”的崔卫 平在文章中就直接用到了这一命名,她在当代女性主义诗歌一文中从当代女 性主义诗歌最重要的特点出发,也就是她所说的诗歌中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一种不 可思议的自我毁灭倾向,而这样一种自我毁灭的的倾向在她看来便是一种“深渊 冲动”、“沉沦冲动”、“死亡冲动”,她对这样的一种冲动表示肯定,并把这种分 析运用到对陆忆敏、伊蕾、翟永明等女诗人的诗作理解中。吕进在女性诗歌的 三种文本一文中指出女性诗歌有三种文本,即女性主义诗歌、女子诗歌、超性 诗歌,她所说的女性主义诗歌是以翟永明、唐亚平、伊蕾、陆忆敏、张烨、王小 妮等为代表创作的诗歌,也是是本文所要研究的诗歌;而她所说的女子诗歌则是 那种带有浓厚传统女子气息的诗歌,如冰心的流云小诗;至于超性诗歌,则是没 有任何性别烙印的中性诗歌,如萧红的诗。对于“女性主义诗歌”这个命名戴锦 华持一种保守的态度,她在 犹在镜中戴锦华访谈录一书中有一节专门讲 到了女性的诗歌创作,她在质疑女性诗歌命名的准确性时提到“女性诗歌”这个 命名不能概括当下所出现的一些异质性的诗歌,她认为女性诗歌包含很多方面, 而其中的一种是站在女性主义立场上创作的诗歌,虽然她并没有用到“女性主义 诗歌”这个命名,但却给我们很多启示,而本文中所用到的就是“女性主义诗歌” 这个命名,至于选用此命名的原因,在文中会专门涉及。 除了对诗歌的命名的争议以外就是对这些诗歌的理解,有对内容的理解、 写作方法的理解、写作意象的理解、诗歌价值的理解等等,归纳起来有这样一些 研究:林树明在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一书中用一节的内容专门讲 到女性主义诗歌,从国外女性主义诗歌讲到中国女性主义诗歌,并引用了克劳逊 对女性主义诗歌特点的阐述,此外,林树明重点从女性主义诗歌的任务出发,认 6 为其任务是要寻找一种特殊的女性诗歌意象和语言,只有做到这一点,女性主义 诗歌才有自己的出路;他在新时期的女性主义诗歌一文中则从中国女性主义 诗歌所经历的三个阶段来对女性主义诗歌进行分析,在他看来,中国女性主义诗 歌从对爱情的向往到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愤懑,最后再到冷峻机敏地从容思索历史 人生,从开始的不成熟状态走向成熟,但是在他文中所引用的一些女性主义诗歌 却存在一些争议,比如舒婷的诗,在有的学者看来,他所引用的诗歌并不是真正 意义上的女性主义诗歌。陈旭光、谭五昌在秩序的生长一书中也有一节专门 谈到女性写作,其中讲到了女性主义诗歌,他们认为女性主义诗歌是“他者”话 语的本土性转换与生成,而这些诗歌的显著特征是女性精神世界复杂的自我意 识、普泛的性意识和强烈的死亡意识,并引用了大量女性主义诗歌作品进行说明。 陈思和在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一书中肯定了女性主义诗歌,认为这是一种女 性新的写作空间拓展,让女性诗歌写作有了更大的写作空间,这些诗歌是对意识 形态中心话语的颠覆与反抗,这不仅是女性主义诗歌的重要内容,也是诗歌的价 值所在。赵思运在呻吟中的突围一文中在阅读大量女性主义诗歌的基础上从 这些诗歌文本中的家庭、天空、花草这三个对男性抗争的意象出发,具体分析诗 歌对男性中心主义的反叛,认为女性主义诗歌在对男性抗争的意象上做出了极大 的努力,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他在动摇的金字塔一文中则具体以“家庭”意 象和“母女”意象为基础,证明了女性主义诗歌为走出男性中心主义所做出的努 力;在男权镜像的破裂一文中,他从花草意象的反抗、天空意象的反抗以及 家庭意象的拆解这三个角度来阐释女性主义诗歌对男权镜像的反抗,通过这几个 意象的反抗达到颠覆的目的,赵思运的文章对女性主义诗歌大都持肯定的态度, 主要从诗歌的意象反叛来寻找诗歌的意义和价值。赵树勤在当代女性诗学的理 论建构及其流变一文中认为女性主义诗歌确立了一种自白叙说,并肯定了女性 主义诗歌的躯体写作,认为躯体写作的意义在于使女性诗学从躯体自觉走到了语 言自觉。姚万生在论8 0 年代女性主义诗歌一文中认为女性主义诗学原则就 是黑夜意识,在女性主义诗歌中弥漫着黑夜与黑色,而这些诗歌的重要特点是身 体写作和私人经验成为醒目的主题,对于这种情况,作者既给予肯定也指出了其 中的不足之处。董秀丽在词语与激情的共舞一文中认为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 出现的女性诗歌有三个明显的特点:面向词语本身、倾听语言与敞开生命、挖掘 7 口语的潜在诗学因素,认为这些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二元对立坐标,探询、拓展 了女性经验的深度和广度,这也是从赞成的角度出发对女性主义诗歌进行肯定; 她在书写符号的突围一文中认为2 0 世纪8 0 年代女性诗歌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三点:内宇宙的发掘与拓展、找出属于女性自己的意象词语( 黑夜、死亡、死、 血、飞翔) 、寻找独特的话语方式。白薇在 2 0 世纪女性诗歌创作回顾与思考 中认为2 0 世纪整个女性诗歌的创作都有一个“人类的思想”,那就是爱情的最高 境界,即便是8 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女性主义诗歌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和2 0 世纪前期的诗歌有着一脉相承的特点,但是她所说的爱情最高境界在一些女性主 义诗歌中可能并没有出现。胡兆明在女性诗歌的深层思考一文中从生物本体 的溯源、心理结构的内窥、文化对女性及女性诗的穿透来探究女性诗歌的原因, 从生理、心理结构和文化三个方面来找寻女性诗歌不同于男性诗歌的原因。李蓉 在现代性视角的中西女性诗歌女性主体意识比较中认为西方女性诗歌的主体 意识由于历史与环境的原因比中国的女性主体意识要鲜明,西方女性诗歌很早就 有了一种主体意识,而中国女性诗歌却比西方女性诗歌主体意识产生要晚;她在 ( 2 0 世纪中国女性诗歌主体意识发展概观一文中解释了主体意识的概念,并 回顾了2 0 世纪中国女性诗歌主体意识的发展史,认为8 0 年代出现的女性主义诗 歌拥有了女性的主体意识,为中国诗歌带来了“黑色”流行色,这也是诗歌的价 值所在。李薇在身体在边缘处思想一文中认为女性诗人由于自身性别的差异 性诱发她们更多地倾注于人的内在情感与生命的体味,从人的情感、人的困惑和 显露出来的女性意识三方面论述了女性诗歌母题的取向。李毅梅在新时期女性 诗歌“嬗变与反思”一文中认为8 0 年代以来女性诗歌经历了三次嬗变,即以舒 婷、傅天琳为代表的“前女性诗阶段”、以翟永明、伊蕾、唐亚平为代表的“女 性诗阶段”和以邵薇、王小妮为代表的“后女性诗阶段”,并对这三个阶段的诗 歌进行一一评价,认为各有所长。罗振亚在解构传统的8 0 年代女性主义诗歌 一文中以“躯体诗学”为主线,认为8 0 年代女性主义诗歌从女性隐秘的生理心 理体验、性行为欲望和死亡意识三个向度上进行黑夜笼罩的躯体叙事。谢海平在 论女性诗歌中的性别意识一文中指出这些诗歌都具有鲜明的性别意识,女性 诗人从躯体写作来达到反抗传统的目的,进而彰显自己的性别意识。王艳芳在( 2 0 世纪中国女性诗歌的生命意识一文中回顾了2 0 世纪整个中国女性诗歌的创作, 8 认为2 0 世纪女性诗歌都是循着生命意识的轨迹而发展的,即便是8 0 年代出现的 。女性主义诗歌”也不例外,同样有着自己的生命意识。 但女性主义诗歌从一出现就陷入褒贬不一的状态,它仍然存在很多的矛盾 与困境,李掖平在当前女性诗歌的解读与剖析一文中认为女性诗歌白8 0 年 代以来就一直处于极为活跃又极为寂寞这样一种矛盾的状态,一批女诗人以敞开 女性血肉真实的“身体写作”语言方式,惊世骇俗地舒泄着女性千百年来一直压 抑在心中的冲动与渴望,力图将女性“被言说”的历史改写为“完全敞开”“主 动言说”的历史,但这“女性肉体写作方式”却又存在着不可逃避的悖论,这就 对女性主义诗歌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余启明在当代女性诗歌话语模式的解读 一文中认为当代女性诗歌话语模式主要表现为躯体写作、自白倾诉和语词写作, 这些都是所取得的成熟,然而从深层来看,女性却又陷入到语言迷失的困境之中。 前人对诗歌的女性主义诗歌从语言、意象、象征、矛盾等各角度进行研究, 可谓各有千秋,对这些诗歌进行了评价,其中不乏中肯的批评。但是无论从命名 来说还是从诗歌的意象含义都有着较大的分歧,在对诗歌的评价上也莫衷一是。 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体意识与女性语言的探索这个角度出发,研究2 0 世纪末中国 女性主义诗歌写作,从而发现女诗人在诗歌写作中所做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及 所面临的矛盾与困惑。在此基础上来分析2 0 世纪末女性主义诗歌创作实践,并 得出这一时期的创作有着独特的价值与意义,找到了一些属于女性自己的独特意 象,如“黑夜”、“死亡”,但尽管如此,还有很多意象是充满矛盾与困惑的,如 “欲望”、“母性”、“女性主体意识”,而且即便是看起来是女性独特意象的“黑 夜”也仍然存在着自身的困惑。对2 0 世纪末中国女性主义诗歌作一个整体的梳 理、综合的评价,便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9 第一章诗歌的女性写作史及女性主义诗歌 第一节诗歌的女性写作史 如果有人问,中国古代史上有多少著名的男诗人,我们可能会发现那真是 璨若星辰,一时间数也数不清;然而当问到有多少个名垂千古的女诗人时,我们 却发现那只是寥寥无几,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而己。这里就诗歌的女性写作史 作一个简单的总结与回顾。 中国古代史上最出名的女诗人莫过于李清照和朱淑真,她们的大量诗词到 今天都广为流传。但由于她们生活在一个传统的封建时代,思想被束缚,创作便 都打上了强烈的封建传统的印迹,我们看到的多是对传统的肯定,如女性对春逝 的感伤( “应是绿肥红瘦”) ,对自己命运与人生的感叹(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得”) ,大多充满了感伤的调子,看不到那种积极向上、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自 己命运自己主宰的思想。因此,女性在黯无天日的封建社会里,就只能默默地承 受她们认为上天已经注定的命运,而不会也不敢对自己的命运作任何的反抗。 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中国又一度处于一个烟硝迷漫、内忧外患的年代, 在这样艰危的时势与动荡的政局中,千千万万的女人走出了家庭,走上了社会解 放的道路,而她们参与的社会解放也包括了她们所认为的女性自身解放。因此我 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卸下了脂粉裙钗的女性,和男人一样为了社会解放而投入激烈 战斗中去的女性。然而这些女性却是些没有性别差异的女性,是花木兰式的女性, 因此,这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具有革命色彩的“花木兰式的创作”,代表为秋 瑾、陈衡哲、陆晶清等,她们的诗大义凛然,充满了豪情壮志、慷慨激昂。读她 们的诗,没有一丝女性的小家碧玉,从诗作中,我们也完全看不出明显的性别 特色。但这不能怪她们,她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是中国值得骄傲的儿女, 换了是谁,只要她是爱国的,在那样的时势下都会那样做。 五四时期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冰心的创作,她的大多数诗歌中心词语便是 “爱”,童年、母爱和自然贯穿诗歌的始终,繁星和春水中的流云小诗, 总是透露出青春的气息,闪耀着哲理的点点星光。这种女性创作表现出来的是中 国本土传统的女性意识:平和、委婉、恬淡、带有甜蜜的忧伤。而这种本土的传 1 0 统女性意识却早已经被男权文化所默认,因此换句话说,这种传统女性意识是一 种站在男性中心主义立场上的本土女性意识,男性读到这样的诗并不会觉得陌 生,相反会很快接纳和喜欢。 另外一个不得不提到的女诗人便是舒婷,她的诗曾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 轻人,她的致橡树、神女峰早己成了经典中的经典,然而她的战友 式爱情,“是以主流的社会价值规范为认同指向的,是男女平等的一次诗化 言说”1 。因此,她们的诗颇受到大众的喜欢,连男性也对这些诗赞不绝1 :3 。 “九叶诗派”的郑敏和陈敬容为现代女性诗歌书写了独特的生命体验,在她 们的诗作中,没有那种明显的政治隐喻,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灵魂的思辨,可以说 是在情感中怒放的现代理性之花。由于受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影响,郑敏和陈敬容 的诗歌充满了诗语言思的命题,充满了感性和智性、理性和知性的 交融与贯通。这些诗歌可以说是闪耀着智慧之光的知性之歌,是一种有着指导意 义的理性之歌。 8 0 年代中期以前的诗歌,要么充满了闺秀气息,要么披上了花木兰的外衣, 要么充满智慧的思索,要么是男性社会中心意识中男女平等的诗化言说,而这些 都是男性中心主义文化所接受与容纳的。但是8 0 年代中后期所出现的那些让人 琢磨不透,充满着诡异、黑色气息的诗歌却游离于男性中心主义文化之外,也因 此使这些诗歌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难于产生共鸣,但也正是语言阅读 的困难造就了诗歌的价值。 第二节女性诗歌与女性主义诗歌 本文研究的是2 0 世纪末中国诗坛上所出现的“黑色诗歌”,那么,对这些 诗歌进行一个简单的命名就很有必要。通常,大家会把“女性诗歌”这一词等同 于我所说的这一系列“黑色诗歌”,比如,最先用“女性诗歌”对这些诗歌命名 的便是唐晓渡,他在评价翟永明的诗作时首次用到了这个词,此后,“女性诗歌” 一词便在诗歌界里广为用之,主要针对的便是2 0 世纪8 0 年代中后期所出现的以 翟永明、唐亚平、陆忆敏、伊蕾等为代表所创作的诗歌。谢冕在谈到唐亚平诗歌 的时候也说到所谓的“女性诗歌”就是“有着鲜明的性别的差异,它的基本的和 主要的倾向是来自女性自身。女性有自己独特的世界,不仅情感,思维,不仅性 情、体态,而且有仅仅属于女性的生理和文化的特征。唐亚平早期的创作并不着 重女性诗歌的独特追求,黑色沙漠之后,则有了充裕的展现。”2 虽然谢冕只 是就唐亚平一人而言来对“女性诗歌”进行一个解说,但从他的言说中我们可以 看出,唐亚平8 0 年代中后期的诗歌如黑色沙漠才称得上是“女性诗歌”,而 她之前所创作的一系列高原风格的诗歌都不在此之列。 但是对于“女性诗歌”的含义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如吕进对“女性 诗歌”就有不同的理解,她在女性诗歌的三种文本中认为,“女性诗歌”应 该有三种文本,即“女性主义诗歌”、“女子诗歌”和“超性诗歌”,她所说的“女 性主义诗歌”指的是以唐亚平、翟永明、伊蕾、张烨等为代表的8 0 年代中后期 所出现的那样一些异质性的诗歌,即本文所要研究的“黑色诗歌”,这些诗歌的 特点是关注女性意识和自白言说:她所说的“女子诗歌”指的是以冰一t l , 、舒婷为 代表的“言说女性的世界,在诗与社会的联结上披露女性觉醒,在内心世界与外 在世界联结上咏唱那些属于女性诗人的主题”;而“超性诗歌”是指“女诗人们 力求摆脱浅层的生存状态,言说男女两性都栖身其间的社会生活的种种诗情,言 说人、人类、历史、未来、言说价值理想,终极关怀”3 。很显然我们这里所探 讨的8 0 年代中后期这股“黑色诗歌”不属于她所说的后两种文本,而是属于第 一种,即女性主义诗歌。诗探索编辑部则在1 9 9 5 年专门邀请在京部分诗人、 诗评家举办。当代女性诗歌:态势与展望座谈会”,专门就。女性诗歌”的命名 进行讨论,一派认为应该用“女性诗歌”来指称8 0 年代翟永明、唐亚平、伊蕾 等女诗人的诗,另一派认为应该用“女性主义诗歌”来指称,但最终也没有一个 定论。因此无论是用“女性诗歌”来指称还是用“女性主义诗歌”来指称都没有 一个统一的答案。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却可以发现这股“黑色旋风”,既符合谢冕所说的“女 性诗歌”的涵义,也符合吕进所说的“女性主义诗歌”的涵义,只是他们对女性 所创作的诗歌给出的命名完全不同。谢冕称之为“女性诗歌”,这个命名本身即 充满了含混,仅从字面意思来看,就可以对“女性诗歌”有多种理解,既可以用 吕进所说的三种文本( 女子诗歌、女性主义诗歌、超性诗歌) 来理解,也可以借 用戴锦华对“女性文学”的理解来看“女性诗歌”,她在犹在镜中戴锦 华访谈录一书中就说到“女性文学”这个命名不太合理,在她看来。女性文学” 包括四个方面:“女人写的文学”、“写女人的文学”、“以同情理解和赞美的态度 写女人的文学”、“用女性主义立场写作的文学”4 。虽然她自己对于。女性文学” 四个方面的概括也显得比较含混,比如“写女人的文学”其实就包含了“以同情 理解和赞美的态度写女人的文学”,放在“女性文学”的定义中并不具有并列的 性质,但是她对“女性文学”所做出的这些划分却可以给我们以启示,诗歌是文 学的一种,既然“女性文学”可以有这么多涵义,“女性诗歌”也可以有很多涵 义。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把“女性诗歌”分为“男性写女性的诗歌”和“女性 写女性自己的诗歌”,而这两个大方面又分别可以分为两个小方面,前者“男性 写女性的诗歌”包含“用男性中心主义的立场写女性的诗歌”和“反男性中心主 义的立场写女性的诗歌”,后者“女性写女性自己的诗歌”也可分为“女性用男 性中心主义的立场写女性自己的诗歌”和“女性用反男性中心主义的立场写女性 自己的诗歌”。这样看来,“女性诗歌”的范围就太大了,正因为如此,戴锦华才 觉得用“女性诗歌”这个命名不妥,她建议用“女性写作”这个词来代替女性所 创作的文学作品,这样就可以避免由“女性诗歌”想到男性写女性的诗歌,因 此,用“女性写作”来特指女性的诗歌创作会更合适。在这里,我们所要研究的 。女性诗歌”指的是“女性写作的诗歌”,而不包含。男性写作的诗歌。 用“女性诗歌”来对这些诗歌进行命名不是很妥当,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名 称呢? 刚才讲到的除了。女性诗歌”还有。女性主义诗歌”,对“女性诗歌”的 理解没有统一的答案,对“女性主义诗歌”的理解也没有统一的答案。但是如果 从近期关于2 0 世纪末中国女性写作诗歌的研究便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研究者都 用的是。女性主义诗歌”这个命名,如林树明、赵思运、崔卫平等。虽然这个命 名也并不是非常完满,因为从“女性主义诗歌”这个名称上我们看不出究竟是写 作主体是男性还是女性,但如果在前面加上“女性写作”变成。女性写作的女性 主义诗歌”则显得过于繁琐。既然“女性主义诗歌”这个命名已经被大多数人所 接受,那么本文也就沿用这个命名,但是这里特指的是女性写作的诗歌,从而把 男性写作的诗歌排除在外。 第三节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诗歌 2 0 世纪末中国诗歌的女性主义创作由于其强烈的离经叛道引起了人们的 广泛关注,伴随着它的出现,对它的赞赏与指责便不绝于耳。如果说要找出女性 主义诗歌创作的深层原因,则要从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开始。女性主义理论虽产 生于西方,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再加上中国本 土文化自有的女性意识,使得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得以传播,越来越多的人从各 个角度对女性主义进行研究,中国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主义诗歌又是女性主义文 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便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起来。 女性主义诗歌从命名上来看既有“女性主义”又有“诗歌”,但并不是二 者的简单叠加,而是二者的有机结合。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是女性主义诗歌呢, 这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我们可以参考克劳逊对女性主义诗歌给出的定义来 理解 “在形式上应是无传统的,且( 首先) 是独特的角度”“有关的内容应该 是女性主义的,即或是反男性压迫,或是弘扬女性的力量与团结的”。一种集体 的觉悟应包含其中,或降低作者作为个人角色的重要性”。应该是自我盈足的, 而且应该对批评漠不关心,或者将其视为父权制的产物而怀疑它”,5 只要具备了这其中的一点便可以称其为女性主义诗歌,虽然对于女性主义 诗歌的命名以及它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中得以借 鉴。 既然是女性主义诗歌,就要先要清楚“女性主义”的含义。“女性主义” ( f e m i n i s m ) 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妇女”,后来传到法国,相当于法语的“女 性化”,意思是患上肺病且有女性特征的男性,而“f e m i n i s m ”一词最早于1 8 9 7 年4 月2 7 日出现于美国图书杂志,在这本杂志中有一篇艾丽斯罗西的书评, 她第一次从词源上深入研究,并提出了“f e m i n i s m ”一词,从那以后,越来越 多的人开始使用这个词,到了2 0 世纪初,“f e m i n i s m ”这个词便开始“广为沿 用并流传至今6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f e m i n i s m ”的译法,在中国先后有“女 权主义”、“女性主义”两种主要翻译,出现这两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妇女运动两大 浪潮的侧重点,即“权”与“性”。“权”对应着女性主义运动第一次浪潮,此时 1 4 的主要目标是争取选举权、受教育权与就业权,重心在权利;而“性”则对应着 第二次浪潮,主要目标是批判性别主义、性别歧视和男性权力,重心在意识形态, 7 。因此,“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两种译法是由于妇女运动的侧重点不同而 有所不同。 “女性主义”一词虽然最早于1 8 9 7 年被提出,但“女性主义”真正引起人 们注意是历史上的两次大规模的女性主义运动浪潮,正是这两大浪潮使得女性登 上了历史的舞台,受到了万人瞩目。 女性主义运动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妇女受歧视的不公平地位由来已久,女 性受歧视的境况可以说是一个全世界都存在的问题。尽管全世界妇女的生存状 况有着极大的差别有地域的差别、贫富的差别、文化风俗的差别、阶级的差 别、种族的差别、民族的差别等等一她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点:相对于男性,她 们处于较低的地位。”8 。正是因为女性长期以来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与歧视,才 慢慢滋生了女性对男性的反抗,因此,当这种对男性的不满达到了一个极限之后, 再加上外部环境的促进,便爆发了女性主义运动。我们所说的女性主义运动包括 两次浪潮。 女性主义运动第一次浪潮出现于十八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1 7 9 1 年,共和 党妇女奥琳波都古兹发表了女权宣言,其中说道“妇女生来就是自由的 男女应有平等的权利。”“喔,女人! 开发你个性中所有的能量,很快的你便会看 清这些可笑的男人。不要再驯服的伏在男人脚下,摇首乞怜的崇拜者,站出来和 男人分享上帝给予人类的财富吧! 种1 7 9 2 年,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写下了为 女权辩护,她说“当男人争取他们的自由,在有关自己幸福的问题上可以自作 判断时,压制妇女是不是自相矛盾和不公平的呢? 假使妇女和男人是分享天赋理 性的话,是谁使男人成为唯一的审判者的呢? ”1 0 随后在西方成立了各种女性主 义的组织并召开了各种女性主义会议,1 8 4 8 年7 月在纽约州塞内卡福尔斯和罗 彻斯特召开首届女权大会,之后,便出现了很多妇女协会。1 8 8 8 年“国际女会” 成立,1 8 9 9 年,伦敦召开了第二次“国际女会”,明确了一个重大问题:妇女解 放的同时也解放了男人,不仅妇女受益,整个人类都会得到好处1 1 ,1 9 0 4 年“争 取妇女选举权国际联盟”成立。“女权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终于成为有纲领、 有组织、有具体目标、有女性群体参与的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女权主义登 上了历史的舞台,这时,妇女已远远不只是能够有意识地组织自己,而是有了足 够的力量来改变她们的境遇。”1 2 女性主义运动第二次浪潮发生于2 0 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次女性主义运动 为妇女争到了选举权,胜利的女性主义运动在达到即定目标之后却失去了明确的 奋斗方向,很多女性又开始醉心于安定的家庭生活,选择贤妻良母的角色。在这 样的情况下,仍然有一些女性主义者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如伍尔夫、波伏娃、米 莉特,她们用自己的笔写下了自己对女性命运的忧虑。伍尔夫在1 9 2 9 年发表了 一间自己的屋子,指出父权制社会体制是压迫妇女的罪魁祸首,1 9 3 8 年发表 了三个旧金币,指出男性具有占有和侵略的本能,而这样一种本能则是导致 战争的根本原因。1 9 4 9 年波伏娃发表了第二性,发表了她最著名的论点。一 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没有任何生理上、 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定命,能决断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而是人类文化之整体,产 生着这居间于男性与无性中的所谓女性”1 3 1 9 7 0 年,凯特米利特在性的 政治中写道:性别关系是一种权利关系,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政治关系,是 一场政治斗争。米利特还“从社会的、心理的、经济的、哲学的和文学的角度, 定义了父权制的理论,并且确定父权制是一种政治体制1 4 。她们的论述 使不少妇女们终于认识到,选票和微薄的工作并不代表“真正的独立”,而且歧 视女性的男权文化仍然根深蒂固,它竭力促使女性主动地把婚姻与家庭当做自己 一辈子的工作。从此,女性主义便开始转向文化、思想等领域内对妇女的歧视。 联合国把1 9 7 5 年定为“国际妇女年”,第三十届联合国大会宣布,1 9 7 6 - - 1 9 8 5 年为联合国妇女十年,其宗旨和目标是:平等、发展、和平、就业、保健与教育, 1 9 7 9 年联合国通过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因此可以说,第二次女性 主义运动浪潮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由女性主义两次浪潮可知,女性主义来源于女性主义运动,来自这种政治 上的斗争,后来,女性主义运动便转向了文化、思想、意识形态上的斗争与反抗。 不论女性主义有多少种不同的样式,不论女性主义内部有多么矛盾的观点,但她 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反抗女性所受的剥削与歧视,反抗长期以来的“男 性中心主义”。不论这种反抗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的,而最终的目的则都是 要争取女性自身的解放。2 0 世纪8 0 年代,正值女性主义运动第二次浪潮,而这 1 6 一时期的女性主义思想很快便传入了中国,在中国带来了比较深远的影响。中国 的女性生存状态和西方不一样,新中国的成立,使女性不费吹灰之力便得n t 政 治上、法律上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这就使得中国的女性没有西方女性那样具有战 斗性。而且新中国强调的是“妇女能项半边天”,而这样一种口号并“不标志着 妇女的自我觉醒和整个社会意识的提高已达到一个理想的水平了。实际上我们看 到,在这种表面的权益和地位的可靠保障中非但男权意识和观念没能杜绝,妇女 的自我意识也趋于涣散和退化,问题的严重程度在某些方面远远超过了目前西方 妇女所面l 临的困惑”1 5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明白,政 治上、法律上的这种平等地位并没有代表女性真正的平等与独立,因为,在传统 思想影响余绪太深的中国,女性的地位在人们的心中、文化与社会中仍然受到不 公平的待遇。马克思认为“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1 6 , 虽然女性在法律上似乎获得了很多权利,但实际情况却是女性的社会地位仍然非 常低下,这也能说明社会并不是非常进步。无论是生孩子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 生活、工作、文学中对女性的歧视,都让那些头脑清醒的女性们注意到,女性要 获得真正的平等与独立,必须要争取到自己的思想解放,而这思想解放表现最明 显的便是在文学艺术中,尤其是在诗歌写作中。从8 0 年代开始的很多女性写作 诗歌中,我们便明显地看到了女性对男性中心主义的反叛,而且这些对于男性中 心主义的反叛形成了一股猛烈的潮流,有着共同的黑夜情调、黑色意象,在中国 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浓郁的“黑色旋风”。可以说这黑色旋风是西方女性主义理论 和中国本土的女性意识相结合的产物,少了其中任何一方,女性主义文学都不可 能蓬勃地发展起来。这样一种在中国诗歌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大规模的女性主 义诗歌写作使中国诗坛变得更加多元化,给中国诗坛也吹来了一丝新鲜的气息, 因此,对于2 0 世纪末女性主义诗歌的研究也就显得比较重要。 1 7 第二章 2 0 世纪末中国女性主义诗歌主体意识的探索及困惑 第一节 主体意识与女性主体意识 关于主体意识的解释我们可以从人学词典中找到答案,即“以自己的生活 和行动为对象的意识,是人关于自己的主体地位、主体力量和主体活动的意识” 1 1 7 。而这样一种主体意识的能力“使我们得以像别人察看我们那样察看我们自己, 它是人最高品质的本源”。可见,人的主体意识非常重要,一个人的主体意识 越弱,“就越缺少自由”1 9 。那么女性的主体意识又是什么呢? 我们也可以从这 个解释来看,可以理解为:以女性自己的生活和行动为对象的意识,是女性关于 自己的主体地位、主体力量和主体活动的意识。既然人的主体意识的强弱决定着 自由的程度,女性主体意识的强弱同样也决定着女性自身自由的程度。关于女性 的主体地位,刘思谦认为“女性概念的质的规定性是女人作为人的主体性,而女 性文学概念的质的规定性是女人作为创作主体言说主体在文学中对自己作为人 的主体位置的探寻。”2 0 那么,在传统中,女性有没有自己的主体意识呢? 关于这一点波伏娃说过 女性“本质上是诗,这是对男人而言的;但并无人指出,她对她自己而言是否也 是诗。”“她是真、美、诗,她是一切:一切再次处于他者的形式之下,唯独 排除了她自己”2 1 在男人的眼中,女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女人是别人用以 确定自己存在的参照物,是一种补偿物,是男人的理想和神话唯一不是的便 是她们自己。”2 2 这样一来,女性只能成为被写的对象,男性欲望的对象,只是 作为一个供男性玩赏的物所存在,除了男性的欣赏以外,没有其他的价值。“父 权制传统对女性他者、客体地位的规定,最后也内化为女性的行为及思维 方式。女性第二性角色似乎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父权制中男性的标准 成为人类的绝对标准,女人所有的意义和价值都由此标准而派生”。2 3 女性在男 性中心主义的传统中没有自己的主体意识,她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对男性社会的顺 从和容忍,虽然偶尔会出现几个离经叛道的女子,但都会背上千古罪名,遭到唾 弃。男性中心主义的传统让女性被束缚在闺楼里,整天面对的是如何成为一个本 份的女人,就算有的女人会吟诗作赋,那也是为了赢得男人的目光而已,而且就 算女性拿起笔所写的文章也都是站在认可男性中心主义立场的传统之上的,把自 己主动放在一个弱势地位,供男性赏评,仅此而已,她们不仅没有自己的主体意 识,也没有自由。 第二节女性写作主体意识的探索 从2 0 世纪末的女性主义诗歌中,我们能够欣喜地看到女性确立了女性主体 意识,而这样一种主体意识是通过以下几步做到的。 第一,女性拥有自己的房间,拿起笔,开始写作。女性主义者弗吉尼亚 伍尔夫说过“一个女人如果想写小说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2 4 其实不光是 写小说,做任何事情,女性都需要自己的一间屋子,这是女性能够独立有自己主 体性的基本条件,写诗更是如此。波伏娃认为女性“如果想写作,也就是说想以 某种方式改变世界,想为这个世界负起责任并将此告诉别人,你就需要有惊人的 抱负”然而“抱负这东西是一种鼓励男孩子要有的东西,因为他属于一个高级的 性别”“社会上的一切都是在鼓励男孩子要有抱负,而没有任何东西是在鼓励女 孩子要同样有抱负”,但是女性也要有主体意识要有抱负,在文学中的表现便是 写作,而。写作是一种生命,它是对一种呼唤的回答。”2 5 “许多古老的死者,将在我的白纸上活灵活现”拍 “请你眯一下眼然后永远走开我还要写诗我是我狭隘房间里的固执制作 者”, 从这里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女性不仅拥有了自己的屋子,而且还 要在自己的屋子里做一个制作者,一个固执的制作者,男性如果闯进了这问屋子, 那么不好意思,请眯一下眼,然后永远走开,因为这是一个仅仅属于女人自己的 世界,是一个排斥男性的世界。 “大风夜,大风夜我在抽屉里赶制嫁妆它们是些状语,词缀,动词中的水 银”2 。 女性拿起了笔,开始了自己的写作,前面已经说到写作不仅是一种生命,也 是一种改变世界的方式,女性深知这个道理,因此她们对写作便相当重视。传统 1 9 的嫁妆那些取乐于男性的装饰品在这里早已不见了踪影,只剩下女性自己的写 作。在这些诗歌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我”( 女性) 始终是诗歌的中心要素,这里 女性不再是男性赏玩的对象,而是以“我”( 女性) 为中心,以“我”为联结点, 把其他的对象一个个地缀连起来,形成一个个的真实的“心灵的诉说”2 9 ,从而 对男性中心主义的男性话语权进行反抗。 第二、女性开始了有自己主体意识的写作。前面已经讲到,要以女性自己的 生活和行动为对象,写关于女性自己的主体地位、主体力量和主体活动。仅仅是 拥有自己的房间,仅仅是拿起了笔,只能说明女性开始写作,而女性写作自古以 来就有,前面我们也提到从古代的李清照、朱淑真到当代的舒婷、陈敬容等。2 0 世纪末中国女性主义诗歌却跟这些写作不同,不再认同于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价 值观念,而是开始了女性自己的主体意识写作,写女性自己的生活和行动,这里 以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反叛为例来分析。 自古以来,女性处于一种被欣赏被看的地位,传统诗歌中女性大都被描写 成美丽温柔、小家碧玉的形象,如诗经中首推被后人誉为”美人赋”的卫风硕 人。“手如柔咦,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另外周南桃夭一 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以婀娜多姿的桃枝比喻女性苗条的身段,以耀眼鲜艳的 桃花比喻新娘秀丽娇美的容貌。像这样传统的描写女性的语句非常之多,甚至早 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一赞美女性,就会谈到她的美貌,如“闭月羞花”、 “出水芙蓉”、“杨柳细腰”,“手如春葱”之类的词语,然而“当女性外观被物化 为芙蓉、弱柳或软玉、春葱、金莲之美时,其可摘之采之、攀之折之、弃之玩之 的意味隐形可见。”3 0 对于男性来说,美丽的女人仅仅只是作为欣赏的对象、作 为男性确定自己存在的参照物存在。 男性中心主义的传统对女性进行了规定,概括来说就是外表美丽、内心贤惠、 像命运像花草一样。首先是美丽的外貌,正是因为女性的美丽,才会有“窈窕淑 女,君子好逑”,而这种对美丽女子的赞赏不仅存在于古代,就是在今天,人们 仍然保持这样的传统,美丽的女子总是能够得到人们更多的青睐。如果我们细心 观察,便会发现,其实这种传统在今天更为加强,电视上反复播放的青春偶像剧、 泛滥的美女广告等等充斥着我们的眼球。正因为这个社会对美女的强调,才会出 现美容业与整容术的发达,越来越多的女性为了使自己更加美丽,不惜重金整容、 2 0 买化妆品、吃减肥药,完全没有把自己的身体看成属于自己的一部分,而是一件 引人注意的物品,尤其是吸引男性注意的物品。其次就是贤惠,就算一个女人外 表不漂亮,但是只要她的心灵美丽、贤惠,懂得为了家庭牺牲自己,这样的女人 同样是值得尊敬的。因此,在许多传统的作品中,我们会看到对于那些任劳任怨 的传统女性的歌颂,赞扬她们身上的美好品质。第三,女性要有花草一样的命运, 她不需要建功立业,不需要读书习字,她“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命运像花草 一样柔弱,一切都由上天注定,自己只能选择接受。 这是男性中心主义传统对女性所做出的不公平的规定,为了反叛这些规定, 从8 0 年代中后期的女性主义诗歌创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之前出现的那些美女 淑女形象,在这里完全消失了踪影。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些传统无法接受的女 性,甚至可以说是一些丑陋不堪的女性,既看不到令人痴迷的外表,也感觉不到 那种淑女的柔情与贤惠,这里出场的是一群奇怪、异质、让人难以理解的女性。 。从此窗望出去你知道,应有尽有无花的树下,你看看那群生动的人 把发辫绕上右鬓的i i l 光板直的,或讥诮的女- - 2 1 你认认那群人,一个一个谁曾 经是我谁是我的一天,一个秋天的日子谁是我的一个春天和几个春天” 历来都是男性来看女性,并且以一种赏玩的态度来看,要么把女性当作美 丽的尤物,要么把女性当作无恶不作的女巫,不论是赞扬还是贬斥女性,都只是 代表了男性自己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又深深地打上了男性中心主义的印迹。可是 这里却是女性看女性,剥掉了男性中心主义的外衣,让我们来看看真实的女性状 态,女性不再以那种乖巧、小鸟依人的形象出场,现在我们却只能看到这样一些 奇怪、异质的女性。她们没有含情脉脉的眼神,取而代之的是目光呆滞:这才是 在男性中心主义的传统压迫下真实的女性。她们没有自己的空间,没有自己的价 值,她们存在的意义便是取悦于男性,然而从这里开始,女性却用力摆脱自己的 被看地位,她们开始自己观察自己,通过这扇窗户,女人看至1 i t 自己的真实状态。 但这样一种真实状态并不是女性所期盼的,她们力争要改变自己的状态,要为自 己而活,不再作为一种物化的对象而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开放
- 2025年感染科医院感染控制流行病学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内分泌科代谢性疾病诊断与治疗考察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康复科功能康复训练设计案例答案及解析
- 民族地区课件
- 2025年肿瘤科细胞病理学判断实战训练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急救科常见危急病情处理模拟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 民族团结的课件教学
- 2025年儿科日常疾病护理技能评估答案及解析
- 医患关系主题小品
- 畜牧业的畜禽疫病防控
- 抹灰工实操比赛方案
- 新人教版五年级小学数学全册奥数(含答案)
- 改写地球历史的25种石头
- 全科规培:门诊SOAP病历考核模拟文档
- 《冠心病科普》课件
- 《能源概论》课件
- 颂钵培训课件
- 2023年湖南长沙湘江新区所属事业单位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2023年10月自考试题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 插花艺术与花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