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迷”与“幻”——李商隐诗歌特质探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李商隐诗歌主导风格多以“朦胧”称之,固为确论。然“朦胧”一词为 李诗给予读者的特殊审美感受,是对李诗风格总体的泛泛概括。何以产生如 此朦胧美感,此美感的具体表现为何? 本文认为,其中关键在于由于诗人的 强烈情感力量的灌注和独特的审美追求,从而使其诗呈现出鲜明的“迷”、“幻” 色彩。这种“迷”、“幻”特质为其朦胧诗美的具体载体与表现,构成李诗最 本质的属性。故本文尝试以“迷 、“幻”为题,切入文本。 本文从李诗“迷”与“幻”的表现、成因、情感内涵、艺术手法,和对 后世的影响这样几个方面来阐述。重点则在于对以“深情绵邈”著称的李商 隐诗歌的内在情感力量的探索,由此发掘出李诗所产生的这读起来令人“精 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固的美,是源于一种并非消沉的感伤,非止于感伤的 热情和深情。并进一步分析李诗的这种独特的情感内涵和审美追求对后世文 学尤其词体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而从诗歌内部、从诗歌所产生的深远影 响去把握李商隐诗歌的特质。 关键词:“迷”、“幻”情感、艺术、影响 囝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刘熙载诗概i m 】。l 海古籍 j 版社,1 9 8 3 第2 4 3 0 页 国梁启超著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七【m 】。中华书局,1 9 8 9 第1 2 0 页 i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l e a d i n gs t y l eo fl i s h a n g y i n sp o e m si so f t e nc o n s i d e r e dt ob e “o b s c u r i t y ” i t st r u e b u t o b s c u r i t y i sas p e c i a la e s t h e t i cs e n s et h a tl i sp o e m sg i v er e a d e r s , a n di ti sag e n e r a l i z a t i o no nt h ew h o l e t h e nw h yp r o d u c es u c had i ms e n s eo f b e a u t y , a n dw h a ti si t sc o n c r e t ep e r f o r m a n c e ? t h i sp a p e rh o l d st h ev i e wt h a ti tl i e s i nt h es t r o n ge m o t i o n a lp o w e ra sap o e tp e r f u s i o na n du n i q u ea e s t h e t i cp u r s u i t m a k i n gi tas h a r pp o e t r yo f p u z z l e a n d d r e a m l a n d c o l o r , w h i c hi st h ec o n c r e t e c a r r i e ra n dp e r f o r m a n c e ,a n df o r m sl i sp o e m s e s s e n t i a lp r o p e r t i e s t h e r e f o r e , t h i sp a p e ri st o c u ti n t ot h et e x tw i t h p u z z l e a n d d r e a m l a n d i tw i l ld i s c u s sf r o mt h e s e a s p e c t s a b o u tl i s p o e m s p u z z l e a n d “d r e a m l a n d :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 ,t h ec a u s e ,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o fe m o t i o n ,t h ea r t i s t i c , a n dt h ee f f e c to nf u t u r eg e n e r a t i o n s t h ee m p h a s i si st oe x p l o r et h ei n t e r n a l e m o t i o n a lp o w e ro fl i sp o e m s t h r o u g ht h i sw ec a nf i n dt h a tl i sp o e m sc a ng i v e r e a d e r s “af r e s h ,h a p p ys p i r i t ”,b e c a u s et h o u g hh ei ss e n t i m e n t a l ,h ei s n t d e p r e s s i v e ,a n dh eh a ss t r o n ge n t h u s i a s ma n dd e e pf e e l i n go fs a d n e s s t h i su n i q u e e m o t i o n a lp o w e ra n da e s t h e t i cp u r s u i th a v ea ni m p o r t a n ti m p a c to nc h i n e s e l i t e r a t u r e e s p e c i a l l y t ov e r s e a n dt h u sf r o mp o e t r y , f r o maf a r - r e a c h i n g i m p l i c a t i o n so fp o e t r y ,t h ep a p e rt r i e st og r a s pl i s h a n g y i n sp o e m s n a t u r e k e y w o r d :p u z z l e ;d r e a m l a n d ; e m o t i o n ;a r t i s t i c ;e f f e c t i i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 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墨蕉江太堂或其 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彳自风 签字f 1 期:) - o f o 年f 月宓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墨蕴选太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墨蕉江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储躲名曩两泅守聊毖缁 签字日期:z dh 年r 月趣日 签字日期:如驴年f 月赵f t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引论 引论 李商隐诗歌自产生始,其“迷离”、“掩抑”留、“奥隐幽艳” 的特点 一直是讨论的焦点所在。“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论诗十 二) ,元好问的诗论极有代表性的指出了李商隐诗歌接受中的特殊现象:好 而难解。 清代是李商隐诗歌接受的一个高峰。而李诗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引发 了研究者们索隐猜迷式的解诗法。清代诸家主要是索政治之隐、君臣朋友遇 合之隐,如吴乔、程梦星、冯浩,至近人张采田的玉豁生年谱会笺而达 到登峰造极。民国时又开出一派,即以苏雪林为代表的爱情索隐派。1 9 2 7 年 出版的苏雪林李义山恋爱事迹考( 又名玉豁生诗谜) ,是一部专门考证 李商隐恋爱事迹并对义山爱情诗作出本事性诠释的专著。而考证李商隐爱情 诗的本事,并不自苏雪林始,冯浩、张采罔亦作过这方面的努力。而索隐方 法的盛行本身就说明了李商隐诗歌意旨的模糊性、不确指性是极为突出的。 而对于李诗艺术表现的独特性,清代诸家也有了更多的领会,如姚莹对温庭 筠和李商隐的对比:“如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岂八叉之所 难乎? 至若一春梦雨常飘瓦,尽f 1 灵风不满旗,则温当却步矣。”虽未深 入探究,却已触及了李诗的艺术特质。 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学术界的思想趋于活跃与解放,李商隐研究也出现 了一个新的高潮。出现了大量李商隐研究的论文和专著。中国知网录有以李 商隐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一千多篇。而据不完全统计,近3 0 年来,关于李商隐 的研究专著已多达3 0 余种。在全面研究李商隐的同时,更对一些热点、难点 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这其中,无题诗和锦瑟诗的内涵意蕴一直为研 究者们所关注,并由此逐渐深入到对李商隐诗歌特质的研究。而对于李诗给 页第oo2局书学中 m 编资隐商李编中妾l嚣 诚页页页勰鬻秘,第第第锴学上上上 刘同同同 。圆圆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予读者的特殊审美感受和独特意蕴,则多以“朦胧”概括。 研究者们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李诗于朦胧中所体现的美感、抒情特质, 以及李诗朦胧多义性特征等。这其中,有很多精彩的见解。如房日晰李贺 李商隐诗的朦胧美比较通过与李贺的比较,精到地阐释了李商隐诗歌的朦 胧性特质:“以诗的结构而论,李商隐的诗虽然也不放过字和句的精心推敲, 然其注意力却集中凝聚在意境的提炼与深化方面,因此留下大量意境浑成的 诗篇,以诗的表情而论,李商隐语言多有所本,沉博绮丽,尤喜用典,将 其丰富的感情融化在客观描写之中,并较多地用了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 使感情内敛沉潜,因此,李贺诗表现了天才的独创,李商隐则更多地得力于 历史文化的积淀。以诗的创作方法而论,李商隐诗歌,虽然也不乏浪漫与 奇想,然其基调是现实的,他是脚踏实地的歌吟着自己的苦闷与牢骚,歌唱 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因此在瑰丽奇想中,表现出平实的生活经验。” 除以“朦胧 为题外,陶文鹏的论李商隐诗的幻象与幻境则是一篇 专论李诗创构幻象营造幻境的文章,从“幻”的角度指出了李诗飘渺深幽的 特点。文章指出:“以象征意绪营造幻象与幻境,在幻象与幻境中象征寄托, 使诗歌既有表层意蕴又有深层意蕴,将诗人自我的心灵世界揭示得极其幽微 深沉,这是李商隐对唐诗艺术的一大开拓。”圆 而在其他大量的李商隐诗歌研究论文和著作中,也大都会从不同角度论 及李商隐诗歌的这种特质呈现。 如吴调公的李商隐研究在论其艺术特色时谈到,“意境的朦胧,更是 他显著的特色。这种朦胧,正是作者个人所惨淡经营的百宝流苏。”余恕 诚唐诗风貌中谈到:“李商隐在晚唐诗坛展现了全新的艺术面貌,他用近 体的形式特别是七律写了大量绮艳题材的作品,将绮艳诗的艺术境界推上新 的高度;他把重主观引向深入,在表现心灵景观方面,作出前所未有的贡献; 房同晰李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比较川中州学刊,1 9 8 9 第4 期 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编中国诗学研究第2 辑李商隐研究专辑【c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3 第5 6 页 吴调公著李商隐研究【m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2 第1 2 7 页 2 引论 他还相应展开了另外一些新的艺术表现领域: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的意境, 把诗境虚化的非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些,在诗史上都属于李商隐在会通 前人基础上的艺术创造。”山王蒙指出:“李商隐之所以为李商隐,李商隐之最 最独特的创造与贡献,在于他的那些为数并非很多的意境迷离、含义曲奥、 构思微妙、寄寓深遥的七律无题诗,及风格接近于这些无题的一些 诗,如锦瑟、重过圣女祠、春雨等。”因为这些“结构扑朔迷离, 无线无迹无序,令人捉摸不透” 的诗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李商隐的独特之处。 刘学锴则指出:“在中国文学史的大作家行列中,李商隐是非常特殊的存 在。特别是他那种既具古典诗的精纯又颇具现代色彩的象征诗风,和朦胧 迷离、如梦似幻的诗境,更明显逸出中国古典诗发展的常轨,成为前无古人、 后乏来者的独特诗国景观。这种超常的特质,导致了长期以来人们对他的诗 感受、理解、把握、评价的不一致、不确定,乃至相矛盾、相对立,形成了 古典文学研究中少有的李商隐现象。”刘学锴、余恕诚的李商隐诗歌集 解,是这一阶段对李商隐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为研究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研 究资料。 而李商隐的诗歌亦为外籍华人学者及一些国外的汉学家们所热切关注 着。比如叶嘉莹女士,她是很热情而且很深情地把李商隐介绍给异域文化的 人们的:“我相信世界上果然有一个像嫦娥一样的女子,她碧海青天夜夜心, 她忍耐了高空的寒冷寂寞,大家不相信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愿意过这样的生活。 休从宋玉觅微辞,李商隐的诗你不用给他牵强比附,去做指实的解说。千 年沧海遗珠泪,千年之下他的诗篇好像沧海之中留下的一颗珍珠,一颗眼泪, 像珍珠一样的眼泪;未许人笺锦瑟诗,是不许人给他做笺释、注解的。 美 国学者宇文所安则将李商隐称为“复杂精致 的诗人。 余恕诚著唐诗风貌【m 】安徽大学j 版社,2 0 0 0 第1 8 8 页 王蒙著双飞翼f 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0 6 第5 7 页 王蒙著。双飞翼【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0 6 第9 3 页 刘学锴著李商隐诗歌接受史弁言【m 】安徽人学j j :版社,2 0 0 4 第l 、2 页 叶嘉繁从两方义论看李商隐的几首诗【j 】陕西师范人学学报,2 0 0 5 第4 期 【美】字文所安著初唐诗i m l 贸晋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0 4 第1 7 7 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可以说,新时期对李商隐诗尤其对其特质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是大 大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的。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们主要是对诗歌的艺术 表现手法作理性的梳理,如:意象的虚实相同,以心象融铸物象;比兴象征 手法及典故的运用;在诗歌结构上表现为跳跃的、非逻辑性的、多层面的、 回坏往复的特点;意旨隐蔽,诗人有意埋没意绪等等。同时结合时代背景、 诗人的人生遭遇、诗人的特殊气质,探讨这种诗歌特质的成因。 如前所述,对李商隐诗歌的研究是越来越接近于他自身的特质、接近于 他对心灵世界的表现的这个核心,而这样一种诗歌特质所带来的特殊审美感 受,论者多以“朦胧”概括。朦胧可以概括李商隐诗歌所带来的特殊审美感 受,但是,朦胧的具体表现和本质特征又是什么呢? 也就是,上述艺术手法 落实在文本中的具体呈现是怎样的呢? 并且,李商隐的诗歌中由于更直接地 传递了一种柔情和弱质,所以在对其情感内涵的探讨上,论者多着力于其感 伤情调的探讨,却忽视了他感伤之中更有一份不可压抑的热忱,而这却正是 李诗所以感动人心的深层力量所在。梁启超于1 9 2 0 年以后所写的中国韵文 旱头所表现的情感有一段关于李商隐诗歌的著名的议论:“义山的锦瑟、 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 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 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叫梁启超的这段直白的 议论,虽然以几首诗为例,但它其实可以概括李商隐大多数诗中所呈现出的 特质,它提示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方面,由于李诗独特的美,而使它的难解 呈现为神秘性的感受,而非晦涩,它是富于独特的感染力的;另一方面,这 种迷蒙忧伤的美,所带来的是“新鲜的愉快 感,而非消颓,它是富有鲜活 的生命力的。梁启超的评论以不求甚解的审美眼光阐释了李诗所呈现的直观 审美感受,亦是极有代表性。但是梁启超的议论虽然被广泛引用,来论证李 诗之富于朦胧美,但目前对李诗意境美的讨论主要是关注于艺术手法的体现, 它所体现的特殊的感染力尤其其鲜活的生命力在严谨的理论研究中并没有得 国梁启超著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七【m 】中华书局,1 9 8 9 第1 2 0 页 - 4 引论 到高度重视。 因此,本文旨在从文本出发,对李商隐诗歌的特质进一步探析。本文试 从“迷”与“幻”切入,旨在落实李诗朦胧性的具体表现。首先对其“迷” 与“幻 之表现和成因进行探讨。重点则在于对李诗内在情感力量的探索, 从而从诗歌内部去把握李商隐诗歌的特质。本文认为在李诗悲婉迷幻的内里, 包蕴着诗人强大的生命力量,正因如此,它才具有这样强大的召唤力和感发 性,在悲婉迷幻中给人以精神的愉悦,而非消颓。而李商隐诗歌所体现的这 种特质,表现出他在文学浪漫风格和感伤情怀的传统中起着重要的承传作用, 对宋以后的词人审美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注:本文所引李商隐诗歌均引自刘学锴,余恕诚所著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 局,2 0 0 4 年版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迷、“幻 特质之呈现 一、现实意象的幻化 第一节灵动变幻的意象 “我们唯一的门窗都是精神性的”,“每个主体都以某种视点表达世 界,然而,视点,就是差异自身,就是内在的、绝对的差异”。主体视点 的不同或者说是观察世界方式的不同,使之从物象中接受到的反馈信息也因 此而不同,决定了表达世界的方式的各不相同。因而,对于诗人而言,没有 绝对的客观,任何方式都是诗人所采用的途径,都为表达此时此地的“我” 的心中所想,而不是为了准确地表述眼前所见。亦如黑格尔所言,“诗只为 提供内心观照而工作 ,“它之所以引人入胜,全在于主体的掌握方式和表 现方式”。 在李商隐的诗中,物象被渗入了更多的主体因素。自我在客体中被发现、 亦被寻觅。他独特的视点使他选择最适于表达自我精神的独特的意象群,同 时他的感觉符号细密地触入物象的呈现中,融入了错综复杂的情感意味,从 而,意象在情感的引力下灵动而变幻,给予人亦真亦幻的感受。 首先,一些富于流动感、飘盈感、变幻感的意象,在李商隐诗中占有重 要地位,并发挥独特的功能,如:水、风、气、波、影、泪、露、痕、香、 烟、云、雾、光它们作为修饰用语直接影响着物象的外在呈现,为其注 入了幻的因素。李商隐诗中多修饰语,这也是其诗百宝流苏、绮密瑰妍的成因 之一。 诗歌意象的雕饰,在总体风格流利朴素的汉魏乐府中己可见一斑,但它 。【法】吉尔德勒兹著普鲁斯特与符号【m 】姜宇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 0 0 8 第4 3 页 宙同上第4 4 贞 【德】黑格尔著美学第三卷下册 m 1 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 9 8 1 第1 9 页 国同上第1 9 2 页 第一章。迷”、“幻”特质之呈现 凸显的是汉代文学的铺陈气象,强调对意象本身的夸张。如东汉辛延年羽 林郎有:“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又如 曹植美女篇:“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坏。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开。 以明丽的色彩和珍奇华贵的饰物烘托姿容的美好。循着这样的线索来关注南 朝诗,我们会发现其中的优秀之作绝不止于繁琐的技巧,南朝诗在风神上有 了新的开拓,其细致传神、巧夺天工处正开启了唐诗的风范。如萧子范夏 夜独坐:“寂寞对空窗,清疏临夜竹。虫音乱阶草,萤花绕庭木。帘月度斜 晖,风光起余馥。空窗、夜竹、虫音、阶草、萤花、庭木、帘月,修饰语 从空间、时间、形象、物象之问关系等多个角度渲染、烘托,从而生动细致 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思、意韵。又如沈君攸薄暮动弦歌:“金户半入丛林影, 兰径时移落蕊香。丝绳玉壶传绮席,秦筝赵瑟响高堂。舞裙拂履喧珠佩,歌 响出扇绕尘梁。云边雪飞弦柱促,留宾但须罗袖长。此诗镶金缀玉,修饰 中更见富贵气象,同时神采华茂,气韵生动。李商隐的诗中情思细致、气韵 生动浑融处,可深见对南朝诗精华的继承。 而在李商隐诗中,修饰语又更加强调想象的特征,与所修饰意象之间形 成一种相互融合又相为幻化的关系。富于流动感、飘盈感、变幻感的意象修 饰赋予了诗歌鲜活灵动的生命力和想象空间。 如“青门弄烟柳,紫阁舞云松”( 乐游原) ,以烟饰柳,柳如烟般迷 蒙;以云饰松,则松似云样轻逸。“烟柳”、“云松 的修饰法在唐诗中并 非奇异,但李商隐把这种手法大力拓展,使之体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如: “露花终襄湿,风蝶强娇娆”( 失题) ,“露花 是含着露水的花,也含 着花如露的比喻,如露般莹润,如露般倏忽易逝。从含露的花,到蕴含着露 的生命意蕴的花,是融而为一的,是美感与悲感的融合。同样,“风蝶既 婉转画出了蝶舞风中的景象,也使蝶的意味中隐约含着风的某些特征:形迹 飘忽,来也无踪,去也无影。蝶与花在风与露的修饰下既见灵动,又显然具 有变幻不定的意味。“一春梦雨常飘瓦,尽同灵风不满旗 ( 重过圣女祠) , “梦 和“灵”的修饰,使我们对极为常见的自然现象“雨”和“风”, 7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产生了无从把握的困惑感。 这种通过修饰而营造的意象幻化色彩,来源于诗人内心的情感、意趣, 对外在物象的调整、重构,它可以引发丰富的联想,也因而可以大大增加语 言的信息含量。 陈后宫是一首咏史诗,诗人穿越历史尘烟,看到了当年华丽的宫殿: 茂苑城如画,闾门瓦欲流。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侵夜鸾开镜, 迎冬雉献裘。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宫宛城池美如画啊,那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卷呢? “阊门瓦欲流 迎面 而来。“瓦欲流”营造了强烈的动感,与瓦本身的要求牢固性形成隐约的冲 突。瓦怎么会流呢? 原来瓦是由会闪奇光异彩的琉璃而制,是闪烁的光感营 造了流动感。可是诗歌语言所营造的气氛却使我们感觉那个陈宫楼是那么不 踏实,似有大厦将倾如流水而逝之感。而“水光 “月华 的修饰似为极言 其华丽,却又不止于此,它们同“瓦欲流 一样是充盈着流动感和飘浮感的, 实中有虚。“侵夜鸾开镜,迎冬雉献裘 ,本应是“开鸾镜”、“献雉裘 , 仍是富有修饰性的意象,但诗人的处理,不仅使诗歌语言别开生面,也生发 了新的意味。镜是鸾开,裘是雉献,这不只是物的拟人化,而且把受害者反 写为主动奉献者,含着犀利的讽刺意味。所有的意象都是华丽的,也都是虚 幻化了的,在这种感觉下笼罩的宫室,不只不厚重,而且是让人忧虑的。而 末句的“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使事实性的叙述与诗歌语言所引导的 情绪形成冲突,正是天子无愁天下愁。 因此,在李诗中,这些修饰用语本身的特征直接影响着物象的外在呈现。 它们引导读者的联想,在熟悉可感的意象中营造出梦幻般的色彩,或生发出 疏离现实的意味。诗歌的意象由此在真实与虚幻之间获得一种独立性,它们 以现实为依据,但是在想象中,它们才真正获得了自己的空间。 其次,李商隐对现实意象的幻化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他善于在物态中 自然托出人的情态,其物态与人情的相与幻化,往往生动巧致,而不是生硬 的比附,极尽物态,又极尽人情。 8 第一章“迷”、“幻”特质之呈现 “春j x l 自共何人笑”( 无题) ,物不是简单的比兴,而是幻为与人相 感的一种声音、一种影像。“残花啼露莫留春,尖发谁非怨别人。若非掩关 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 残花) “残花啼露 ,一个“啼”字把花 瓣含露幻为残花的哭泣,露是花之泪。花是不会啼泣的,更不会流泪。物情 是人情的幻化,从残花含露的物态中化出。而“宝钗生尘”把尘落于钗反说 为钗感寂寞而生尘,似乎钗上尘脉脉间流露无限寂寞和幽怨。 可见,不但自然界的物象生机盎然,有感有知,人工器物也被诗人赋予 画龙点睛之法。又如,“为问翠钗钗上风,不知香颈为谁回”( 无题) ,“钗 上风 似为有知之物,解得主人心。同样亦如,“寄问钗头双白燕,每朝珠 馆几时回( 圣女祠) ,饰物的主人被隐于视线之外,不便问或不得问。饰 物的可问,或许是诗人无以得知的自我丌释。但一个“问”字,却赋予了那 “钗头双白燕 灵动的生命感。 李商隐尤其擅长的是,在物态的描摹中极为生动地传达出忧郁的心绪。 如代赠二首其一: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 自愁。 所谓“玉梯”、“月中钩”,正是诗人独特的视点所营造的幻象。现实 的景象大概是云层遮月,月似隐似现。而当视点回到人间,芭蕉未展、丁香 未开,只因各自都在对春风而愁,偏偏李商隐能想到,如此种种,都只为一 “愁 字。心中所想,眼中所见,正如诗人自言,“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 鸯”( 柳枝五首) 。而李商隐的以情感物,又极近于物态的本然呈现。以 物态感人情,而似乎人之情又确是物之情,回旋往复,含着无穷滋味。 又诸如“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烛啼红怨天曙 ( 燕台诗四首冬) 之 类句。乐府诗集傅玄吴楚歌中有“云为车兮风为马 ,但李商隐完全 省略比拟的过程,在迫切的心情下,风直幻为车,雨幻为马,然而“不持去, 终究没有带走想要带走的,整夜泣红泪的蜡烛表达着悲伤而煎熬的心情,“怨 天曙”进一步深化情绪的表达,因为天亮了,烛就要退场了,连表达伤心都 9 黑龙江大学硕士掌位论文 不可能了。即使句句写人,而这些纷纷出场的物象却毫无勉强作态,都真实 生动,使我们完全可以从物的本身呈现中体悟到纷繁的心绪和深切的情感, 而不需要刻意通过比附寻找意味所在。所以,李商隐虽然以深情注物,但同 时,他笔下的物态呈现是有直接的感发性的。诗人总是敏锐地捕捉到最适宜 表达他情感的物象及其特质呈现,从而自然地兴发人的种种感受。 由此,李商隐笔下的物象一方面灵动有性情,同时它们不仅单纯地作为 客观观赏物,或比兴的工具。它们与诗人的心灵世界融合,在物态和人情的 交融中呈现出亦真亦幻的特点。 第三,时空视点的跳跃所营造的幻感。 诗歌作为精致的语言艺术,是遵循着主体的精神把不同的记忆碎片、当 前时空的碎片、和想象中的零零点点整合在一起。古典诗人们大多采用有序 组合,强调时空秩序感。而李商隐每每超越惯性思维的拘限,较多地采用超 序组合,在时空的跳跃中,传送更为复杂的心灵体验和情感信息。而同时, 时空视点的不稳定,对非当前时空的多向探入,也会营造幻的感觉。 如滞雨,一首简短的小诗,却是层层展开,让我们探触到诗人那空茫 却繁杂的心灵空间: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一个“滞 字,写出了雨的霪靡。“残灯 是与“滞雨”相对应的也相 对独立的意象,共同托出了孤客雨夜中的愁绪。三、四句由当前雨境,转入 诗人的心境、梦境。在他那不宜作的梦境中,诗人引领我们又探入另一个空 间:云水之地的故乡。梦是一个中介,实现两个空间的跨越;梦又是一个奇 怪的联结,它纠结着客愁和思乡之间的种种矛盾和压抑。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在零落与零乱中更为典型地体现出纷杂的时空跳 跃: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 梦频。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 粉态新。 1 0 第一章“迷”、。幻”特质之呈现 “浪笑”极写出了牡月怒放之时的娇艳,亦暗含着得意之时的骄纵情状。 而“先期零落”马上使上一句成了过去时。从笑到愁,时间的变幻、姿容的 变幻,让人心惊。继之是对“零落”的具体描述。“玉盘迸泪 ,花颜如玉, 但是使花颜零落的雨此时又幻作极为伤痛的泪,从“迸 字可见情感强度。 雨一身而二用,既代表着伤害,又代表着伤痛。这样,它提供的感觉是不可 能清晰透彻的。既之,因弦惊而梦破,梦本身就是又一个时空。既而,又从 当前时空点扩展出去,“万罩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空问和时间 的阴郁都被扩大、延展。尾联是又一个跳跃性的转折,从繁华落尽的凄凉想 象,又回到当前的视点。“并觉今朝粉态新”,从往日到今朝到他日再回望 今朝,在时空的变幻中、在姿容的对比中,一种零落并预感将会更加零落的 悲伤浓郁地铺展开来。“意象之间每一次的更替和转化,都意味着艺术家心灵 深处的律动,情感体验的深入”。由此,诗人零乱的心绪就在这时空的变幻、 物象自身的变幻和富于变幻意味的喻象中呈现出来,视点的飘忽变幻使意真 而象幻。 而有时,想象似乎营造着排解空间阻隔的力量。“直教银汉堕怀中,未 遣星妃镇来去( 燕台诗四首夏) ,真想让银河堕入怀中,别再让织女 匆忙来去。在强烈的心愿之下,银河由传说中的天上之水幻为可以直接拢入 怀中之物。又如,“银河扑醉眼”( 拟意) ,原是失意人醉眼望天河,伤天 各一方,而诗句中却营造一种空间上的幻觉,似乎银河缤纷地从天上散入失 意人眼中,从此不再阻隔有情人。 由此,诗人对富于流动感、飘盈感、变幻感的意象的运用,在诗歌中注 入了大量幻的因素;在对物态的描摹中,使物象与诗人心灵感受的交融中呈 现出亦真亦幻的特点;在时空的跳跃和意象的跳跃中,引发时空幻感和视觉 幻感,并因语言逻辑的淡化在同一语境中呈现出多角度的画面。因此种种, 在李商隐的诗中,现实意象在选取角度上、情态上、时空感和画面呈现的多 种可能性上,都被赋予了很强的幻化色彩,凸显出空灵的精神时空和独特的 。陈育德著灵心妙悟:艺术通感论【m 】安徽教育j 版社,2 0 0 5 第2 3 页 一l l 心灵体验。 二、仙幻意象的融入 在把现实意象幻化的同时,李商隐诗中,又融入了大量仙幻意象。比较 一下另外两位同样热衷并擅长写仙幻意象的同姓著名诗人李白、李贺,有助 于体会李商隐诗中仙幻意象的独特处。 相对说来,李白和李贺的仙幻意象构架于一个相对独立的仙幻世界中。 在那里,他们可以俯视尘埃,摆脱人问的一切束缚和压抑。而李商隐则不然, 他的仙和幻是从现实中延伸出去的,是与现实相融合的;李白与李贺用仙幻 意象标举一个相对自由的心灵空间,李商隐用仙幻意象进一步强调了他解不 开的困惑。所以,李白的飘逸、李贺的诡奇,都蕴含着超然于人间的或自由 或纵意,而李商隐所呈现的,是从现实世界中投过来的求索的眼光。 李白笔下,仙的精神特质是突出的。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先从“海客”、 “越人”之语引出天姥仙境,“我欲因之梦吴越,夜飞度镜湖月”,诗人 迅速进入想象世界中,并以“梦 与现实隔开。“飞度”是在“梦 的媒介 下,在空间上的迅速穿越。李白笔下的仙境是一个缤纷而快意的繁华世界。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点明梦醒,诗人亦从想象世界回到现实。 这里,想象与现实截然分开,没有缠绵的交融。“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 骑访名山,“白鹿”是一个温暖而脱俗的意象,对于李白而言,当他疲倦 于世俗,会有一只随时等待他并将引领他走入仙境的白鹿,在这样的心理暗 示下,他表现得格外洒脱。 当李白在现实世界中展开想象时,总是很清晰地表明想象的夸张意味, 或表明它相对于现实的独立性存在。 如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 人间。 在开阔浪漫的想象中,诗人为桃花流水构置了一个与人间俗世相隔离的 第一章“迷”、“幻”特质之呈现 世界。 李贺则不但描绘了一个繁华多彩的神仙世界,更写出了一个诡异而细腻 的幽冥世界。 天上谣抒写了仙境的悠然闲适。这里有花有鸟,耕烟种草,仙妾采 香,王子吹笙它让我们想起陶潜的桃花源记,仿佛一片天上人间,但 最后诗人的视角是从天上俯看人间的景象,于是瞬间引发沧海桑田、尘世无 常的感慨。 瑶华乐铺写了穆王与西王母的瑶池之宴,这个热闹的场景被李商隐 承接下来,并简化为:“瑶池阿母绮窗丌,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 罩,穆王何事不重来? ( 瑶池)“仙”的意境被淡化,王母的等待,动 地哀的歌声,日行万里的八骏,三个画面片断都指向最后的思索:穆王何事 不重来? 通过简炼的语言引发的思索远远重于对仙境场景的渲染。 相比之下,李贺诗中的幽冥世界更为动人。幽冷而生动的苏小小墓、 “神弦系列诗或诡惑、或森索、或凄婉。在李贺笔下,神仙未必有情,鬼 却多情,让人怜惜。但即使多情,这些幽冥意象以其怪异奇谲的表现表明它 们是处于世俗之外的、常人不可触及的世界。 李商隐诗中,不再有清晰独立的神异世界。立足现实,是他仙幻意象的 特质。 如钧天:“上帝钧天会众灵,昔人因梦到青冥。”上帝与众神游于钧 天,“广乐九奏万舞”,昔人有幸梦入仙境,闻得仙乐。但接下来诗人并没 有写如何仙境美妙,仙乐飘飘,却引出乐官之祖,“伶伦吹断孤生竹,却为 知音不得听”。伶伦因深悉乐律,反而无缘于仙乐。仙境没有展现令人神往 的逍遥、快乐,它只是人间的幻影。所谓知音者不得听,天界罩也是不公平, 嫉才妒能的。 而仙境有冷暖,仙子有愁肠,更把仙幻世界拉向了人间。如月夕: 草下阴虫叶上霜,朱阑迢递压湖光。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姬娥应 邓中龙著李商隐诗译注【m 】岳麓书社,2 0 0 0 第9 4 6 页 1 3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断肠。 这是一个寒冷的月夜。秋虫知寒,叶上凝霜,峻宇雕栏,似乎把湖光也 压住了,“压湖光 加重了冷凝的气氛。然后,诗境从小庭院直向天上月中, “兔寒蟾冷桂花白”,人间天上,冷暖相通,寒气侵透了一切,连最不怕冷 的神仙也冷得“断肠”。那么,这样的仙境仙子与人问又有什么不同? 其实, 不同就在于仙境和仙子的意味本身,它们代表了超越人间的存在。但事实上, 这种超越并没有实现,在李商隐笔下,神仙没有获得独立于人世之外的逍遥。 在他看来,获得真j 下的解脱是很难的。 正如诗人说:“莫羡仙家有上真,仙家暂谪一千春。月中桂树高多少? 试问西河斫树人。( 同学彭道士参寥) 神仙也会受罚,而且动辄千年, 桂树随斫随生,吴刚只是永无休止地重复着他的动作。重复,强调了行为的 无意义性,然而却别无选择。 对于仙境的这种观察使诗人极为失望,所以他说:“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 嫦娥) 诗人并非以此比照人间的美好,他想表达的, 是人间天上无以摆脱的煎熬。 有时,仙幻意象又寄托着化解烦恼的希望,揉入了诗人深重的忧患意识。 如华山题王母祠: 莲花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 栽桑。 莲花峰下的王母祠雕梁紧锁,从这里到王母所居的瑶池路途遥远,地有 多长路就有多远,谁能走到那里呢? 不如到东海去求麻姑,劝她不要栽桑了, 桑田终究要变成沧海,还是栽种黄竹,听一听民间疾苦、解解人间苦难吧。 正因为麻姑更靠近人间,所以更值得寻求。可见诗人的仙幻意象中牵系 着人间的情结,他的关注点在于现实。所谓的仙幻世界终究是虚幻的。正如 瑶池所言,有瑶池阿母的等待,有日行万旱的八骏,穆王却不再来,一 切都归于虚幻了,瑶池也就成了不可及的幻境。真实的,是黄竹歌声的哀音, 是人间苦难的救赎。 1 4 第一覃“遴”、。幻”特质之呈现 所以,李商隐对仙境和仙人的描写是始终与现实人问相融合的。而这里, 不仅纠结着人问的悲苦,还融合着种种世俗意趣。如海客:“海客乘槎上 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只应不惮牵牛妒,聊用支机石赠君。”海客乘槎, 无意中至天界,织女停止工作来相见,而且不怕牵牛郎的忌妒,以支机石相 赠。这是一个遇仙的小场景,依然没有对仙境的着意渲染,却如到了一户男 耕女织的人家,既得其相待,又得赠物,还牵涉男主人的妒意。诗人或许想 以此寄托什么,但他的仙幻世界不重在对仙和幻的特殊渲染,往往只是典故 本身提供了仙幻的意味。诗人着意于抒写类似人间的情境和感受。但是,对 仙幻意象的运用是给予了诗人很大的自由空问的,因为它们本身所具有的非 现实的意味,使诗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不拘于现实的束缚。李商隐所表现出 的对仙幻意象的喜爱,并采用以幻写真的手法,也正是看到了仙幻意象自身 的自由性。 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是诗人写仙幻之景最为细 致的,亦是借一“梦”字进入了一个似乎有了相对独立存在的仙幻世界: 初梦龙宫宝焰燃,瑞霞明丽满晴天。旋成醉倚蓬莱树,有个仙人拍 我肩。少顷远闻吹细管,闻声不见隔飞烟。逡巡又过潇湘雨,雨打湘灵 五十弦。瞥见冯夷殊怅望,鲛绡休卖海为田。亦逢毛女无悸极,龙伯擎 将华岳莲。恍惚无倪明又暗,低迷不已断还连。觉来正是平阶雨,独背 寒灯枕手眠。 这里是“龙宫宝焰燃 ,它依然与现实相联系,是现实中的雨使诗人梦 入龙宫这个水下仙境,眼前珠宝光彩夺目。“瑞霞明丽满睛天,龙宫中自 是别有天地。倏忽间诗人又“醉倚蓬莱树 ,“有个仙人拍我肩 ,这个神 仙好亲切。随之,诗人闻听远处吹细管,却是“闻声不见隔飞烟 。顷刻间, 又到了下雨的潇湘。“雨打湘灵五十弦 ,湘水之神,是一位多情而伤感的 仙子,她也用五十弦的瑟,让人想起李商隐的“锦瑟”。继之瞥见水神冯夷 正惆怅地望向远方,鲛绡不能再卖,因沧海已变桑田,仙境中也无法摆脱沧 桑变幻。于是诗人从水中到了地上,转而又逢百无聊赖的华阴山毛女,立于 1 5 黑龙江大掌硕士学位论文 华岳山顶手擎古莲的巨人龙伯。恍惚间,似明似暗,“低迷不已断还连”, 诗人醒来,现实的雨境潇潇瑟瑟,诗人发现自己还“独背寒灯枕手眠。 这大概是唯一一首诗人较细致的游历仙幻之境的诗了。可是,他看到的 是什么昵? 是雨打湘灵五十弦,是沧海倏忽间变幻为桑田,是伤感的、惆怅 的神仙,是无聊的传说中的奇人。 这些来自于人间的人生的怅惘,深深地郁积在诗人的仙幻世界和仙幻意 象中。李白梦醒后,可以“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依然仙趣 盎然。李商隐却是“觉来正是平阶雨,独背寒灯枕手眠 ,他真实面对着他 的现实,无法在内心真正地放开,无论在梦中,还是在梦醒后。 李贺是“我有迷魂招不得”( 致酒行) ,李商隐则“絮乱丝繁天亦迷”( 燕 台诗四首春) ,毫无疑问,李贺与李商隐在诗歌风格上有着更加紧密的联 系。但是,“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赠陈商) ,绝望的心情又使李贺绝 然不同于李商隐的缠绵柔婉,不同于李商隐的那种迷离变幻中却又割舍不开 的眷恋,这使得他对仙幻意象的营造诡异奇谲,以此排解他对现实的强烈愤 懑情绪。 所以,同是写仙幻意象,李白、李贺的仙幻意象构架了一个相对独立的 世界。虽然其意境的营造,终不能脱去对现实模拟的痕迹,但表现的主题却 在于对不同于凡问的强调,李商隐的仙幻意象却是与人间相交融的,无论是 意境上,还是情调上;李白、李贺在心境上能体现出一种超脱,不管是出于 对现实的放弃、绝望,还是对抗,而李商隐不能超脱,“桂花吹断月中香 ( 昨夜) 时,他想的是“但惜流尘暗烛房”( 昨夜) ;李白、李贺可以通 过仙幻世界的营造,把理想寄托于现实之外,李商隐的理想始终驻扎在现实 人间,虽然他“欲就麻姑买沧海( 谒山) ,只得“一杯春露冷如冰( 谒 山) 。于是,在李商隐的诗中,更多地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即“神话世界以 恰当的程度插入现实世界,使读者对其是否存在感到迷惑不定”。所以, 李商隐的仙幻世界反而是一个不清晰的仙幻世界,他的仙幻意象是立足于现 国【美】宇文所安著初唐诗【m 】。贾晋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0 4 第3 1 9 页 1 6 - 第一章 “迷”、“幻”特质之呈现 实,是以幻写真。他的困惑煎熬、他的忧患意识、他的现实关怀,都隐于幻 的内层,在真与幻的交融中,给人以隐约神秘的感觉。 第二节纷繁迷离的意旨 一、意旨的多重性 “多义在古典诗歌中本来很常见,比兴、象征、用典、暗示,情在言外, 旨冥句中,都可以造成多义。但一种多义是易解可解的,一种多义则难解, 不可确解。李商隐属于后者。前者往往表现为在一些意象中带象征意义或在 表层意义下掩藏着深层意义,虽然多义,多属外延的扩展,层次的加深。而 李商隐的多义,往往是给读者提供多种解读的可能,构成解读上的复义。多 重意旨之间可以是比较接近的,也可能是差距很远的歧解。李商隐诗歌之 所以会表现出这样独特的多义性特征,在简炼的诗歌语言中引发多重意味, 正体现了他在诗歌中表达自我的强烈要求,从而把纷繁迷离的情思意绪作为 诗歌表现的对象。 如春风: 春风虽自好,春物太昌昌。若教春有意,惟遣一枝芳。我意殊春意, 先春已断肠。 一、二句说春风虽好,却使万物繁盛太过了,似乎是过犹不及的忧虑。 三、四句又言若果真春有意,只须遣一枝独放就可以了,这又不合物理,春 泽万物么。五、六句则笔锋一转,说春意与“我”心不同,而“我”似乎早 知春意,所以在春到来之前已断肠了。断肠之人无缘与春,又何须多说。 如果是最后两句点明主题,则有伤于不遇的意味。但头四句与此并非构 成顺承性的铺鹅。一、二句有盛极则衰的忧虑,“太昌昌”似乎又暗含着不 该昌昌的亦昌昌的味道。继而是但求一缕馨香常伴的心愿的倾诉。而最后两 句是突然的转折,从春物昌昌的画面一下退到“先春 的时限里,并以“已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 】高等教育 l j 版社,1 9 9 9 第4 3 2 页 1 7 黑龙江大掌硕士学位论文 断肠”表明前面表述的无意义性,在句意与结构之问体现一种从忧虑到要求 到自伤的矛盾繁杂的心态。 借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才子们抒发一下自己的怀抱,是唐代诗人们所热衷 的方式。李商隐尤好于此。宋玉、贾谊、司马相如、曹植,都是李商隐乐于 引用的形象。通常,这类题材最常见的主题是悲古人之不遇,伤自身之坎壤。 但是,在诗人个性化的表述和场景选取中,它包蕴的内涵可能会很丰富,呈 现出多个层面。如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 鬼神。 我们往往可以在富于议论的末句中找到相对清晰的意味。本诗未二句表 明,是对贾生经世之才未得用的感叹,及对君王问鬼神事的微讽。但是,它 是否是唯一主题? 诚如前人所言:“义山之作尤锻炼精粹,探幽索微,不可草 草看过 。仔细斟酌,全诗中含着更为丰富的意味。其一,背景是“求贤访 逐臣”,所以,才调无伦的贾生此时是得遇的,而非不遇之人。其二,画面是 君王对臣子“夜半虚前席 ,这样的时间和姿态下的倾听,是多么让人羡慕, 虽然是“不问苍生问鬼神”。因此,又有第三层意味:在“可怜 的贾生后面, 有一个真正的更加可怜的人,那就是才调无伦却不遇于君王的李商隐,相比 之下,贾生既可悲又可羡。 此诗题为“贾生,刻画的重点却在汉文帝,从三个角度表现出的汉文帝: 求贤的行动、夜半虚前席的态度、问鬼神的荒谬,既是层层推进,表达不遇 之悲,同时又具有各自独立的意旨所在。 所以,李商隐诗含蓄蕴藉,寄托尤深,意味可层出而不穷。他不只在诗 中体现了情感意绪的多层面,并表现出思想的矛盾复杂的多个层面。如赠 荷花: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唯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 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 【宋1 刘克庄撰王秀梅点校后村诗话i m 】中华书局,1 9 8 3 第2 0 8 页 - 1 8 - 第一章“迷”、。幻”特质之呈现 诗人首先提出世人之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生产科普培训总结课件
- 安全接入密钥管理-洞察及研究
- 物料超领、线边仓物料管理考试试题(附答案)
- 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目的课件
- 车间主任入职笔试题及答案
- 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小结课件
- 弱光成像优化方法-洞察及研究
- 安全生产监管手册培训课件
- 9.9(2)利用位似放缩图形说课稿2023-2024学年鲁教版(五四制)数学八年级下册
- 机电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快乐的牛仔课件
- 2025年口腔修复学笔试题及答案
- 桥梁养护应急知识培训课件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智能化硬件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小学生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库附答案
- 水上服务区(加油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浙江国企招聘2025浙江省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招聘7人(第一批)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儿童出血性疾病诊疗规范
- 2025秋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第3课 家里的物品
- 单位打车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