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专业化的过程,是社会发展、职业分化的自然结果 和必然要求。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国际教育界聚焦教师教育。基于教师 教育目标的导向作用,世界各国纷纷关注教师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我国也不 例外。过去那种狭窄的“对口专业教育”模式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 己很难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我国教师教育应及时调整培养 目标,强化素质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真正适用的教育人才。 重新审视及反思现行教师教育目标是十分必要的。国内许多学者对此进行 了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丰富了教师教育的理论。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 础上,对教师教育目标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文章首先界定了教师教育目标 的内涵,然后提出教师教育应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德、智、体全面 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应当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 业道德和身心素质。基于教育一线的经历和对教师教育的思索,本文还剖析了 现行教师教育实践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教师;教师教育:教师教育目标 a b s t r a c t t b a c h e rp r o f 毛s s i o n a id e v e l o p m e n tj sas p e c i a i i z e do 叭l r s e t h en a t u r a lr e s u l a n dr e q u i r e m e n to ft h e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j o bd i v i s i o n t b a c h e rs p e c i a i i z e d d e v e l o p m e n tm a k e st h ei n 蛔m 鲥o 舳le d u c a t j 伽 c i 聃i ef o c u s伽t e a c h e r i e d u c a t j o n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g u i d i n ge f f e c to ft e a c h e re d u c a “o n a io b j e c t i v e ,t h e b u n t r i e s 枷o v e rt h ew o r up a yc l o 鲫a n e n t i o nt ot l l en l o c a t i o no ft e a c h e r e d u 6 0 n a io b j e c t i v ew i 恤o u ta n ye x c e p t i o n o u rc o u n t r yi si n c l u d e d t h e n a r m w ”n l t i 呜s p e c i 们i z e de d u 傀t i o n ”m o d ea n do b j e c t i v e t ot n l n ”s e n i o r s p e c i a 雎z e dp e 耶咖n e l ”c 8 n n o tm e e t t h en do f c j a l j s “n a r k e te c o n o m ys y s t e m i no u rc 伽n t r y t h et 明c l l e re d u c a “o no fo u rc o u n t r ys h o u m 删郴tt h et m i n i n g o b j e c h v ei nh m e ,s t n g m e nq 吣u t y o e n t e de d u c a t i o na dt r a i n 聆a u y a p p h c a b l eh l e n t sf o rm e d e t ya n do u rc o u n t 珥 l t l s 1 ,e r ye s 黯n “丑l t os 曲na n dn v i e wm ec u m n lt e j l c h e re d u c a n 蛐a l o b j e c v ea g a i n ai o to fd o m e s l i cs c h o l a 懵h a v es t u d j e d 也i sa n dm a d es o m e 矗c h i e v e m e t t h e yh a v ee n c h e dm et h e o r yo f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g r 蛆u y b u t m e l r 鹏s e a r c hs 珊ih 鼬w 朗kp o i n t s o n 恤eb a s i so fo 缅e 瑙懈阻f c h ,t h j sa r t i d e h a v em a d ef u n h e r 地i n n go nn f j 瑙u ynd e 矗n 部m ed i s h n c tm e a n i n go f h e 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聃io b j 雌h v e ,a n dm e nm a k eap m p o s 蚰恤a tt 明c h e re d u c a t o n s h o u um a k eat e a c h e rh a v et h i c i 【如u n d a t i o ,s t m n ga b i t y ,h i g l i q u a i i t yw i t h 8 1 1 m 咖dd e v e i o p m e t 蛔m o 瑚le d u 强6 0 n ,i n t e i i e c t l l a n s t m c t i o n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e t c t h l s 融n do fc o m p o u n dt a i e n 协s h o u mh a v e9 0 0 dp r o f e s s i o n a l k n o w i e d g e , p f e 辎i 明a la m m y p m f e s s i o n a l e m i c sa n dp h y s i c a la n d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iq u a l i t y a n dd u et op e r s o n a ie x p e r i e n o ea n dg r e a ti n t e i 。e s ti n 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 0 n ,t h i sa 埘c l ea n a i y 黯sm a j np r o b l e m so fc u r n n tt e a c h e r a p p e a r j n gi nt h ep m c t i a n dp r o p o s 惦m er e l e v a n ts u g g e s t j o n k e y w o r d s : t e a c h e 玮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o b j e c t i v e 对我国教师教育目标若干问题的探讨 第1 章导论 1 1 问题的提出 教师职业是应用性很强的职业,也是创造性很强的职业。教师专业发展理 论把教师视为一个持续发展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 展其专业内涵,提高其专业水平,逐渐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为应对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及本地、全球不断增长的需求与挑战,很多国 家的教育改革出现了强调教师素质、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趋势。提高教师的教 育专业能力和素质作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一个焦点日益突现。中国的教师教育 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正在从数量发展向质量提高转变。教师素质与质量 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 俗话说得好,名师出高徒。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来。教师队伍的状况事关教育现代化的大局。在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过 程中,良好的教师队伍素质是素质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教育的创新首先在培养目标的转变。教师教育需调整教师教育目标,制定 一个表述明确、结构严谨,具有对代气息的培养目标。我们到底应该培养什么 样的教师? 这些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为什么要具备这样一些素质? 这都 是确定教师教育目标所要研究的问题。圆当代社会对人才质量规格的要求已经出 现了诸多新的变化,如何界定教育目标,其说不一。要保持教育作用的统一性 与一贯性,就得切实把握教师教育的方向,因而揭示明确的教师教育目标乃是 必不可少的。教师教育确定怎样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造就什么素质的教 师以适应和满足当代基础教育的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不是主观臆断的产物。“教育目 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反映着教育者和受教育 者的追求,预示着教育的行为方向及其结果,在教育和教育思想中占有重要的 位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谈到教育改革困扰时尖锐地指出:像今天这样零 星地进行一些教育改革,而没有一个关于教育过程的目标与方式的整体观念, 这已不再是可取的了。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很显然是不言自明的。 教师教育面临着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新型人爿的培养闯题,因此明确教师教 育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陆炳炎| 三编:一体化:师范教育改革的心考- 实践芦东师范人学n j 版社2 0 0 0 年版,第1 6 撕 。张燕镜:槲j 范教育学。福建教育版 1 :1 9 9 5 年版,第1 6 7l 鹋! i f 。 。文辅拥:中冈南等教育h 标论,1 挣中理t 人学版 :1 9 9 5 年版,第1 51 ;三。 l 对我国教f l f 教育h 标若十问题的探讨 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使得甄别人才的质量显 得十分重要。教师教育确定怎样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造就什么素质的教 师以适应和满足当代基础教育的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教师教 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知识型人才还是能力型人才? 回顾过去,我国传统的 教师教育目标定位比较笼统。不管是教师的职前教育还是教师的继续教育,重 在提高学生的学术层次,都把培养业务精湛、学识渊博、德才装备的这一最终 目标作为其直接的具体目标。而且,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应试教育的误导, 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多“继承型”,而少“创造型”。教师倡导博闻强记,而 忽视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现行教师教育目标问题众多,例如:定位不够明确, 理论上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教育发展的要求。 教师教育目标直接关乎教师教育活动的成败。它以一种观念形态对教师教 育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作为学校对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规格的基本设 想,培养目标直接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师资培养计划、教学内容组织 与实施,因而是影响学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教师教 育目标定位应力求科学准确,对人才的质量标准和具体规格加以严格界定,使 培养目标具体化。我们的教师教育目标的确需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 更j 下,从而使教育目标符合特定时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1 2 文献综述 高质量的教育竞争是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和教师教育的。为适应科技进步 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培养现代化人爿的需要,世界各国重新构建教师培养目 标,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学术水平及职业人格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迎接二十一 世纪挑战的教师教育改革,深入到学校工作内部,首要的就是培养目标的重新 构建。只有在明确新世纪对教师要求的前提下,才能找准和明确学校教学、教 育工作改革的方向。课程结构、内容、方法手段与途径的改革,说到底都是为 实现培养目标服务的。 教师教育目标问题的研究是教师教育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我国目 前对教师教育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研究。教育教育目标是受时代及社会状况的 极大制约的历史性的东西。在现代,培养目标真可谓是五花八门。它的构成、 它的提出,均充满着巨大的混乱和歧义。目前,很多学者对教师教育目标给予 了极大的兴趣。实际上,关于教师教育目标的相关论著还是有一些的。大多在 对现行教师教育目标进行了批判性分析,进而提出了个人的观点,分述如下: ( 1 ) 从人才类型角度探讨教师教育目标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随着我图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发展,教育将愈来愈显 示 n 建立在综合化基础之上的专业化发展趋势。赵军政、叶孟理在日1 高师 对我国教师教育目标若干问题的探讨 本科人爿+ 培养模式的主要缺陷。一文中认为,教师教育目标必须进行方向性的 调整。从侧重理论型向侧重应用型转变,从单科型向复合型转变;从专才教育 向专才与通识教育兼顾转变,从学科本位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着重培养既 t “通”又“专”的广适型人才,应成为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向经济与社会发 展的现实贴近的必然趋势。他们建议通过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培养 专业知识深厚、专业技能强,又具有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 感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高级人才。 ( 2 ) 从素质和能力定位要求角度探讨教师教育目标 有些学者非常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强调入的德、智、体、美的全 面发展。华东师大叶澜教授从时代发展对教师职业化要求的角度提出,新型教 师应具备的素质:专业精神、教育观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教育智慧。函夏 卧武在论高校教师的基本素养 一文中提出,教师应至少具有教学素养、研 究素养、关系素养三方面的基本素养。刘秀荣、王晓霞在论教师专业发展及 特质回一文中认为。理想的教师专业素养主要由三方面构成:专业理想、专业 知能和教育智慧。张仲孚、刘啸霆和吴卫东在知识经济与2 1 世纪中国师范 教师的素质培养 一文中指出,二十一世纪教师的素质结构,作为一个动态整 体,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类项:一是切近时代精神的开放观念;二是富于人文 情怀的文化品行;三是以学术性和师范性为主体的专业知识;四是开发和建构 人才素质的教育技能;五是良好的心身状况。 ( 3 ) 整合各种素质与能力的教师教育目标研究 教师教育目标的制定在突出所期望的素质和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容易割裂 或容易对立起来的诸能力问的均衡及关系。廖元锡、周萍在制定专业培养计 划的理论和实践 一文中简要论述了人才培养目标包含的三个方面内容:人文 修养学会做人;专业性目标一学会做事,学会创新,学会发展;非智力因素 目标学会生活等。基于教师教育的发展性,还有论者指出我国教师教育目标 的构成应包含学术性目标、专业性目标、素养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顾明远、 梁忠义等在世界教育大系教师教育o 书中,提出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 构成包括思想品德培养目标、文化科学教育目标、教育理论与教育工作能力培 o 赵军政、仆| 盂理:日前高师奉科人才培养模的主要缺陷汉中师托学院学撤2 0 叭年第2 期 。叶洲: 新吐纪救| j i | i 专业素养衲探,教育研究与实验1 9 9 8 年笫4 期。 。夏f :| 卜此:论崩技教师的摧奉素养,中南民族人学学报( 人义祉会科学版) 2 0 0 4 年第5 期。 “刘秀荣、i 二晓i ;蔓:论教师专业发胜度特质,辽宁师范人学学报( 札会科学版) 2 0 0 4 年第2 期。 。张仲置、刘啸程和吴。l i 东:知识经济j2 1 【止纪中固师范教帅的素质培养,黑龙江高教研 究z 0 0 2 年第l 期。 。摩冗锡、刷拌: ( 制定专业培养汁划的型论和实践,(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朴盛科学版) 2 0 0 4 年第3 i i | 。 o 颐l 蚍远、梁忠义生编: l ! ! = 抖救育人系一教| | i f i 教育,占林教育般祉1 9 9 8 年版,笫4 1 6 4 2 2 撕。 3 对我国教师教育目标若干问题的探讨 养的专业培训目标,以及未来教师的身心素质发展目标。教师教育应该使受教 育者未来的教师既具备当代大学生均应具备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综合能力素质、审美素质,又具备作为师范生不 可缺少的教师职业素质。 现有文献为我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启示,但也要注意到, 目前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需要进一步梳理和反思,从而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 教师教育目标。 1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先提出问题,然后评析研究现状和阐述基本概 念,接着讨论问题,最后提出对策性建议。 社会不断变化,要求教师教育做出其应有的反映。教师教育面临着危机和 挑战。用未来人才的标准衡量今日中国的教师教育,不难看出其中还是有差距 的。教师教育,作为培养合格师资的摇篮,如何才能切实为基础教育提供需要 的合格教师? 教师教育目标应做怎样的调整? 在教师教育运行和发展中起导向 作用的教育目标即是本研究的主题。目标即目的。教育目标亦称教育目的。所 谓教育目标,即举办教育的方向,它对教育活动起着引导和制约作用。教育目 标既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最终归宿。教育目标应是教育 活动意向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体现着人类社会教育的价值观念,规定着教育对 象的发展方向和期待的发展结果,从而指导和制约着教育活动和过程和实践, 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激励、调节和规范作用。教师教育目标是教师教育实施 机构对其施教对象的一种预期设计。它受时代及社会状况的极大制约,随社会 的变迁而有所变化。信息社会对教师教育机构要造就的人才应是什么样的呢? 这j 下是我们要研究和了解的。教师教育必须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通过对研究现状的思考,阻及源于教育第一线十来年的经历,发现教师教 育在贯彻教师教育目标的实践中,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将对当前我 国教师教育目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作较系统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从研究方法来既,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根据研究目的,尽量多地收集和 占据相关资料,了解相关的最新理论。 4 划我国教帅敫占目标若二f 问题的探讨 第2 章教师教育目标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教师教育目标? 教师教育的目标由哪些具体的内容构成? 这是我们 讨论教师教育目标首先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本章试图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 法。 2 1 教师教育目标的界定 教师教育目标问题,是教师教育的基本问题。只有确立了明确的目标,教 师教育才能更好地为各级各类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 2 1 1 目标 按照辞海的解释,目标是:目的。标的;对象。国按照现代汉语 词典的解释,目标是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圆目标就其形式看,它是主体主 观需要和构想的产物;但就其来源看,它又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目标总是指向 未来的,总是以未来的结果为鹄的。 现在一般认为,目标是指人们事先预定的活动行为要达到的标准。目标是 一种期望,也是一种刺激。合适的目标能够诱发人的动机,规定行为的方向, 激发行为的动力。目标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人们的行为只有坚 持既定的目标,才能取得预期的结果。 2 1 2 教育耳标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认为:教育目标,亦称教育目的。它有三层 含义:( 1 ) 它是培养人的总目标,规定着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根本性 质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根据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需要 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确定。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 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 效果的根据。( 2 ) 教育目标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 3 ) 教育目 标指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它是培养人才的一种预期的结果,规定着人才应该 达到的质量与规格。它体现了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 是教育活动所追求的最终的目的。 。辞海( 缩印奉) ,卜海辞书 l l 版钆1 9 8 0 年版笫3 8 1 1 狐。 。现代汉语训典,商务印书馆1 9 7 8 年版船8 0 0 负。 。术嗣j 雕、韩山学生编;中固师范教育通览,东北帅范人学版扎1 9 9 8 年版,第9 91 ;! :。 ”颇i 邺远土编:教育人辞热,i 海教育小版钆1 9 9 8 年版,第7 6 51 i 。 5 对我国教师教卣目牺;若干问题的探i 华中科技大学文辅楣教授指出:教育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层次之 分。从广义束说,教育目标,是指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对教育包括教育发展与 教育活动提出的要求。教育目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 期望,反映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追求。预示着教育的行为方向及其结果,在 教育和教育思想中占有重要的位胃。狭义的教育目标是指一定的社会对人才培 养提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 因此,本文认为,教育目标是一个国家对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的规划,对 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其核心问题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 人。一般来说,教育目标含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规定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专业 所要培养出的八的身心素质,即培养人的质量和具体规格,其中包括品德、智 力、才识、审美、体质诸方面的发展,以形成一定的个性素质结构;二是规定 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专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类型,它指明这种人的职业或专业方 向,也就是为哪个职业或专业培养人。 2 1 3 教师教育目标 根据前文对教育目标的认识,我们可以认为,教师教育目标是指通过教师 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的预期质量和规格设想。教师教育目标要解决的是培养什 么样质量与规格的教师的闯题。它规定了教师教育培养对象应达到的基本素 质,决定了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因而也就成为了教师教育活动展开的核心。 2 2 教师教育目标的构成 教师教育目标具有历史性。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 社会制度对教师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要求是不同的。只有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 观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才能把握人才素质的内涵,才能确定具有时代内容的 培养目标。我国j 下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同时又要迎接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 时代的挑战,给教师教育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质量和规格要求。为了适应这 一新形势,教师教育必须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在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上进 行调整,体现出牡会对教师教育培养人才的总体要求。 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结合我国实情,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认 为,为适应二十一世纪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的教师教育应培养具有良 好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和身心素质的教师。 史辅棚:中国l 岛等教育廿标论,1 净中脞下j ( 学小版礼1 9 9 5 年版第1 5 一1 6 虹。 束稍臁、韩力学主编:中国师范教育通览,东北师范人学版”1 9 9 8 年版,第l o o 负 6 对我国教师教育目标若干问题的探讨 2 2 1 专业知识 教师是以传播知识为主要工作目标的职业。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作用对 象的资本,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联结教师和学生的中介和纽 带,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 那么,一名教师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 以往有关教师知识结构的 研究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观点如下表: 研宄者教师知识坫构 1 学科内容知识;2 一般教学法知识;3 课程知识:4 学科教学法知识;5 有关学 舒尔曼 生的知识:6 有关教育情景的知识;7 其他课程的知识。 斯腾伯格1 内容知识:2 教学法知识;3 实践的知识 i 学科内容知识l2 学习者和学习的知识;3 一般教学法知识;4 i 程知识;5 情 格罗斯曼 景知识;6 自我的知识 申继亮 i 1 本体性知识:2 实践性知识;3 条件性知识。 辛涛 资科来源: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哼实践人民教育出版2 0 0 3 年版第5 6 负。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他们的研究侧重点有一定的差异。舒尔曼和格罗斯 曼对教师知识的表述尽管不一,但对“教什么”及“怎样教”的知识强调得较 安;申继亮、辛涛与斯腾伯格的共性则在突出“知识的活化”。应该承认,他 们的这些观点的确有其深刻之处。当然他们的观点也有其不足,没有从最基本 的层面、较为全面地指出一般教师都应具备的知识。 虽然关于教师知识体系具有多样化特点,但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国 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科学的含基础学科、专业学科、教育学科在内的教师教 育课程体系。本人认为,当代科学和人文基础知识和学科知识是教师教育的基 础性知识,教育知识则是教师教育的标志性知识。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几个 方面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教师最基本的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 对我国教师教育日标若干问题的探讨 幽2 一l 教师知识结耗j | 望i 具体地说,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 当代科学和人文基础知识 教师不仅应是一名专家,在一定程度上也应是一名杂家。知识惟有广博, 教师才能真难做到“饱学有识,转识成智”。教师教育应当培养具有广泛而深 厚的知识基础的高素质师资。教师教育首先必须加强基础课程,强调文理渗 透,大力促进人文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作为一个专业教师,必须具有深厚、扎 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它能拓宽知识视野,能使其具备宽厚的文化底蕴。 增强学生对将来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另外。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就不可能有 创新。富于创造力的人必须要以坚实和宽阔的基础知识为依托。教师教育只有 给予他们比较宽广的学习面,让他掌握一定的相近专业,才能使他们活动领域 变大,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能应对急速变革的社会并及时做出反应和选 择。 ( 2 ) 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第二个层面。教师教育应加强教学学科的 建设,提供内容广博、学术新颖、视野开阔、丰富多彩的各类专业课程,培养 就业市场适应能力强的师资,既要有主修的专业学科,还要有将来准备任教的 副修学科。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要想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精通所教学 科知识,学科功底深厚,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着全面彻底的了 解。教师本身学科知识深厚扎实,才能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蕴涵的科学 思想,对所传授的知识理解透彻,才能总结出卓有成效的学习方法,做到教学 脉络清楚,重点突出,使学生较为轻松地掌握学科专业知识。 ( 3 ) 教育知识 这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第三个层面。属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对象和丌展教 育教学活动及教育研究的专门知识。教师教育应采取各种措施给予未来教师以 商标准的专业教育和训练,使其所培养的人才具有高度的教育机智,形成良好 的教育、教学技能在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创新。 教师教育应使教师既能教书,更能教人。经过专门的训练,让教师掌握育 人的知识与技能。育人显然离不丌教育科学与艺术。要教好书,不仅需要丰富 的学科知识,而且必须掌握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才能够引导学生 掌握知识,学会学习,从而发展智力,培养创新能力。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对于教师来随,好比是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二者缺不可。总之,学习教育 理论的目的就在于指导教育实践。 从一定意义来说,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就是学! 卜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能力 对我国教! i | 1 j 教仃l l 标若二 二问题们探讨 培养。教师教育不仅要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还要研究并发展教育的理论与实 践,努力使学生通过专业学习而成为善教者。学习教育理论是为了更好地从事 教育教学工作。“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因此,需将理论学习和亲身 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力,逐步提高学生的教育水平。同时,将 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以提高教育质量。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以教育科学 为中心的研究活动,探寻人才培养的规律,摸索教书育人的最佳方法,以达到 教育的最优化。 教师教育机构是训练和培养人的智慧的机构,其讲授的知识不应该是具体 事实的获得,或实际操作技能的发展,而是一种状态或理性的训练。教师的专 业知识应是动态的、开放的,通过对新的知识的不断接纳和吸收,使自己的知 识结构不断得到更新和完善。教师应当以开放的心态,不断地用新兴学科知识 武装自己,完善自己。只有具备了较好的适应性和发展性,才会有发展后劲, 在最短的时间地适应工作,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不断进取。 社会的发展对现代教师提出了越来越商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比较广 博的科学文化素养,而且还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不仅要有自然科 学、社会科学、计算机知识及新兴学科知识,而且要有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和 较为广泛的兴趣爱好,也就是具有广博与特深相结合的知识结构。这种具有广 阔性、综合性、人文性的知识,为教师从事专业性研究提供认知的背景。这就 要求教师能够比较广泛深入地学习文理专业的学科课程,同时接受较好的教育 专业训练,以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在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的背 景下,我国的教师教育应注重学科多样化、综合化,扩大学科覆盏面,打造宽 厚的文理科知识基础,努力提升师资的学术性知识层次,着眼于培养知识结构 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和综合化的新型教师。 2 2 2 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教二阽育人活动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带有教师职业 特点的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基础。基于现代社会的 不断发展对人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认为教师教育应尤其注重培养以下几方面的 能力: ( 1 ) 交往沟通能力 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人与人的相互作用,教师应当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 作,应当具备蟊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适应坏境、做好工 作、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它能有效协调人际关系,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创 造一个良好的基础。教师工作的成效往往有赖于他们是否与学校管理者、同 行、社会各界,特别是与学生群体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9 对我国教师教育h 标若二f 问题的探讨 既是一种教育关系,又是一种人际交往的关系,而且也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 人际关系。教育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之问在理性和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交往 过程。只有在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一致亲密无间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 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得到保证,教育和教学才会收到应有的成效。总而言之, 教师的工作是为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共同活动,对人的发展产生积极 影响的工作,所以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教育应“培养学生学会 合作,发展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 2 ) 教学决策能力 教师须善于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教学中果断恰当地判断和解决问题, 成为果断的决策者。教师不仅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 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使命是促 使教师能够指导学生达到学习和发展。在变迁与复杂的教育世界中,教师教育 应促使教师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并寻求最佳的教育教学策略与行动方 案。 ( 3 ) 教育技术能力 一名教师仅具有教育理论素养和学科教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 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手段。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 分。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全面推进和实施,迫切要求广大中小学教 师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要求教师有能力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 之中,去改革教学方式,进而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另一方面,不断推进 教育信息化也有赖于教师应用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师将信息技术 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能力,使教师有效利用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 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 4 ) 批判性反思能力 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育活动中 的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同趋优 化的教学反刍。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反思使得教师 “内省”自己的教学过程,发展新思想和新途径,从而冲破“经验”的束缚, 超越传统的循规蹈矩。教师教育应培养学生不断地对各种教育的观念、现象进 行价值判断及优劣的抉择比较,或提出改进意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包括 思想与实践进行经常性的自我回顾与自我小结,通过不断的总结以形成自己新 的教育思想并改进教育实践。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教师发展出 - l :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i :海市普通高级中学研究忡议程实施指导意见( 试 丁) ( 征求意见 稿) 2 0 0 0 年8 门 】0 对我国教师教育目标若干问题的探讨 “行中思”的技能。教师教育应在实践中倡导“对实践反思,在实践中反思, 为实践而反思”。 ( 5 ) 教育创新能力 创新就是“见前人所未见,为前人所未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 教育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是一种性格素质,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的 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如果没有创新能力的素质,其学术和职业的 潜力就不能发挥。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教育尤其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时 代的发展靠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大量事实表明,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 养出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的学生。从教育的 真正意义来说,教育的任务是无一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 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 ( 6 ) 教育科研能力 学校应当将科研引进课堂,让学生了解什么叫科研? 怎么样搞科研? 并教 给学生从事科研的具体方法,这应当是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科 研来自于教育实际教育研究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助推器。尤其在教育价值观 发生深刻变化、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的宏观背景下,教师科研 素质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会碰到许多新问题,需要教师用新的方法、从新 的角度潜心研究,努力实践,教学上形成自己的新风格,在学术上提出有刨见 的新观点。现代教育呼吁现代教师不仅应是教学工作的实践者,而且还应是教 育科学的研究者。教师进行研究能充实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教学与科 研,相得益彰,二者之间相互促进,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中。教育科研能力是 创新型教师的重要标志。具备了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就能正确认识教育的本 质和规律,就能够善于对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概括总结、批判创新,对重大教育 科研课题的发现研究,并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对有益的教育科研课题进行实 践验证和补充修正,对自己的或别人的教学经验给以必要的理论总结。因此教 育研究活动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发展的实质是通过个体实践 活动,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它是教师作为主体自觉、能动、可持 续的实践生成活动。 当然,人是一个整体。教师教育的目标在于,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协调发 展。当代教师迫切需要提高将知乇 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要 适碰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 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教师既是教育实践者,更是自身教学行动的研究者。 教师不仅要具有课堂教学知识技能与技巧,而且还具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 对我同教师救阿 = | 标若干问题的探讨 育内容进行反思、研究、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更广 阔的教育问题的探究、处理能力。 2 2 3 专业道德 教师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教 师的道德素质和敬业精神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教育应切实抓好师范生 的师德教育,使其产生强烈的职业投入感。教师教育应把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和敬业精神放在首位。教师专业道德是在一定的教育场景中发生的、用来处理 教育中的人际关系的伦理规范。教师专业道德的树立是在教育活动中,处理一 定的道德情景而逐步获得的。 教师的神圣职责要求重视师德的养成。教师职业的核心意义是运用复杂的 知识和技能来为学生服务的、有组织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 任感和事业心。作为一项特殊的事业,教育是教师以生命影响生命,以人格孵 化人格,以智慧点燃智慧的过程。教师的号召、感染能量是巨大的。教师作为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教师的品德素质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和品格。教师道德素 质的高低,关乎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未来。如伽达默尔所说: “人类教化的一 般本质就是使自身成为一个普遍的精神存在。”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教师本身有较高素质。商素质的教师具有正确的教 育思想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教育应切实抓好学生的师德教育,使其产生强 烈的职业投入感。教师专业化要求新世纪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 而且是有道德、有专业追求的人。教师的学识固然重要,其人格也极其关键。 做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力量,才有资格去教育学生。专业道德素质的核心 是人格素质。人格力量是非权利性影响,其自然渗透是有着无限张力的。它不 仅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发展,而且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品德的 形成、人格的塑造。受教育者韵人格的陶冶与道德的提升更具有本质性的地 位。 教师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而且要重视态度和情感因素。注重为人 师表的专业意识和教师专业精神的培养,是在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上的一个重 要变化。教师教育应培养具有坚定的品格和素质、为人师表、终生奉献给教育 事业的教育者。教师专业道德是教师事业心、责任心的动力所在。面对市场经 济的冲击,教师更需要进行自我定位,正确认识教师职业,在工作中永保教育 热情。教育者要不断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用自己的态度行为和人格引导学 - ,i 德 伽j 厶默尔并,洪汉舳详;真理。j 方法哲学硷释学的皋奉特征,l :海佯文版 i :1 9 0 9 版;i ;1 4 贝 1 2 对我国教师教育【1 昧若二l :问题的探讨 生、感染学生和发展学生。要使用自己本身所固有的精神上和道德上的特质在 教育中发挥最佳效果。 2 2 4 身心素质 人是身体方面和心理方面的一种和谐。教师首先应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健康的身体素质是教师诸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拥有了健康的身心,教 师才能在认知、情绪、行为、社会适应等方面保持正常,对外界和自身的认识 客观准确,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良好的调控能力,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有效地适应环境。 教师的道德、知识、能力等素质都是建立在身体素质之上的。教师的劳动 强度大,既消耗脑力,又消耗体力。健康的身体是教师有效承担繁重的教学任 务和科研任务的目i r 提。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 师范生从事教育工作的必备条件。培养未来教师的良好心理素质是提高新一代 青少年心理素质的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正确教育学生,沟通学生心灵 的基本保证。教师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育人的成效。只有心理健康 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此外,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教师获得知识、 技能的内在条件,也是影响知识、技能内化为自身精神财富的熏要因素。 教师面临来自更多方面的压力。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总量的增长和 新知识新技术的快速出现,要求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更新知识;不断改革教 学内容和引进新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这种趋势必然使教师常常处于紧张思索 和剧烈的情绪变化之中,这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教师 的身体能否承受紧张繁重的体脑劳动,心理能否承受剧烈的情绪体验, 可以说 是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培养身心健康的公民应当作为教师教育首要的教育理 念。加强学生身心素质教育,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是教师教育的关键。 良好的心身状况既是教师能够关心、教育学生的基础,也是教师身心自我 协调、自我发展和创造的保证。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褊狭观 念,对心身、对体质、对生命活动有一个科学的态度,将其纳入自我完善的系 统行为中进行自我建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仅以技术熟练作为教师职业标准已经过时。我国教师教 育应以“加强素质教育,增强质量意识”为思想核心,努力造就厚基础、宽专 业、主动适应型的人才目标。这些教师应当有丌放的心态、吸纳新知识和建构 知识的能力、教学中的反思、探索研究的意识以及与人沟通交往和调整自己的 能力。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教师职前培养应加强师德和全面文化素质教 育以及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尤其应加强学习能力、研究能 对我国教! j i | j 敦序目标若二卜问题的探讨 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教师的职后培训在峰持实用性的基 础上,应重在更新教育观念,优化知识结构,促进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注重 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和科研特色,成为专家型或学者型的教师。简而言之,职前教师教育的培养目 标不再是培养成熟的教师,而是为培养成熟的教师打好基础,培养的是具有终 生学习、自主发展能力的预备教师;职后教师的培训目标则应定位在培养专家 型教师和学者教师上。 第3 章我国教师教育目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百年教师教育曾培养过大量的基础教育师资,为我国的建设和发展 做出了巨大贡献。成绩值得肯定,但问题也是存在的。许多教师教育机构忽略 了对学生从师素质的培养和从师能力的训练,这与我国社会对教师教育的要求 及二十一世纪对新型教师的紧迫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正视它们,并找出问题之 症结,这有益于我国教师教育目标的调整和准确定位;对于推动我国教师教育 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无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人认为,教师教育目标实施中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 1 培养类型单一,层次区分不明 当前我国的教师教育存在培养类型单一和层次区分不明的问题。培养人才 类型单一,主要表现在教师教育目标仅仅局限于培养基础教育所需的单科教 师。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的系科、专业都是依据中小学的学科科目来设置 的,教师的培养则是分门别类按专业进行。教师教育基本上是以社会对教师角 色( 即任职资格) 的要求进行教育活动。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对教师培养的着 眼点是让受教育者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定向教育。这 种“大一统”的培养目标使得学术思想僵化,妨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不利 于优秀人才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教育的培养局限于普通教育领域,只培养 普通中小学和幼儿教师,对其他各种类型和规格的教师培养基本上处于空白状 态。这种单一的培养目标既不适应教育结构变化对师资多样化的需求,也使教 师教育的功能和资源效益得不到全面的发挥。” 各师范院校在培养教师时缺乏培养规格上的明确分工。重点院校与一般本 科院校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等方面并无本质上的区别,都是按照中小学的学 科科目来设置系科、专业,所培养的教师则仅仅是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重庆市合川区区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有限公司面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重庆众合智行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招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鄂尔多斯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嘎苏段一级公路收费所(苏米图服务区)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贵州黔西南州安龙县县属国有企业招聘高级管理人员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贵州黔东南州凯丽交通旅游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贵州遵义市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及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贵州贵阳市水务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招聘3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江苏南京大学医院事业编制和校聘岗位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福建福州消防招录政府专职消防指挥员3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泉州丰泽城建昊丰劳务有限公司招聘国有企业项目制周期性工作人员及环节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DB11∕T 583-2022 扣件式和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选用技术规程
- 食材配送服务质量保证方案
- 医学细胞生物学细胞的内膜系统
- 《孕前和孕期保健》课件
- 肾病科糖尿病肾病(DKD)与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ESRD-HD)单病种质量控制统计表
- 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室内设计教学大纲(五篇)
- 促单技巧及话术大全
- 车辆司法鉴定申请书
- 塑料原料名称中英文对照表
- 第十四杂环化合物
- GB/T 5454-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