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启示录》叙事艺术初探.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脱胎于先知书,繁荣于公元前2 世纪上半叶至公元2 世纪之间的启示文学是 圣经文学中较为特殊的文学体裁,而启示录又是启示文学中发展最成熟的、 最为独特的书卷。它彰显的是书信、预言、启示这三种体裁的混合体;在主题上, 它关注的是历史的终结以及人与世界的最终命运,包含丰富的末世信息;在位置 上,它与创世记遥相呼应,是整个圣经的压轴卷。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对其 叙事艺术方的研究方面,国内几乎是空白的;在国外为数不多的研究性著作中, 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笔者选择启示录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以现代 叙事学理论为纲分析梳理其在人物、视点、时间方面的独特性,为其文学层面的 阅读和理解提供新的角度,从而使启示录不再是一部封闭的书卷,而能走向 广大普通读者。 全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阐述了启示录产生的文学、时代背景及其独特性,确定了 研究对象和使用理论。然后总结了国外与国内对启示录研究的现状,指出其 有待挖掘的文学空间,最后论述选题意义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 正文包括三章。 第一章“人物 ,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了两种表现手法“显示”和“讲述” 的发展轨迹及特点。指出两种方式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在塑造人物时两者的 功用虽然不同,却都是不可或缺的。第二部分探讨这两种人物塑造手法在启示 录中的运用,依次分析了基督、上帝,以及撒旦代表的邪恶势力的形象特征。 笔者着重分析了基督形象,而对撒旦代表的邪恶势力则作为一个类概念进行整体 研究。指出基督是启示录中的核心人物,书中对其刻画得较为深刻、丰满, 可以用为人熟悉的“圆形人物”这一概念来概括;而对邪恶势力的刻画则较为简 单,具有类型化特征。 第二章“视点 ,共分两部分。笔者主要以乌斯宾斯基的视点理论,从”意 识形态话语层面的视点”、“空间层面的视点”、“时间层面的视点”、“心理 层面的视点”四方面来分析启示录在视点运用方面的特点。第一部分归纳了 现代叙事学中的视点理论,指出乌斯宾斯基视点理论的重要性。第二部分首先分 析了乌斯宾斯基的理论,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接着解析启示录中上述四个层 面视点的具体特点。指出无论何种情况下,叙述者约翰与正面阵营的主人公在视 点上保持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并具体分析了这种策略的功能。 第三章“时间”,共分三部分。前两部分运用热奈特的叙事时间理论对启 示录一般叙述层面上的时间特点进行分析。第一部分主要讨论启示录故事 时间与叙事时间的一致及不同。指出在总体上启示录的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 是对应的,但在局部却存在着时间倒错,具体表现为倒叙或预叙。第二部分主要 分析书中的叙述时距和频率,指出这两方面文本内容的安排不但具有美学上的意 义,也是为表现作者意图服务的。最后一部分,笔者借助传统宇宙论的时间观对 启示录叙事时间的独特性进行分析,指出启示录的叙事时间包含了神圣 时间、凡俗时间、邪恶时间等三个维度,超越了物理时间的单一线性结构,呈现 出交叉共时存在的特征。但同时又指出这三种时间居于支配地位的是神圣时间, 而且在书中新天新地到来时,邪恶时间由于邪恶势力的彻底失败已失去了存在意 义,而凡俗时间也具备了神圣的特质。 结语部分首先概括了本文的基本观点。其次,指出经典叙事学理论依然具有 其运用价值,并没“死亡”或“过时”。最后对启示录的叙事研究价值作出简略评 价。 关键词:启示录;人物;视点;时间 a b s t r a c t b o mo u to ft h ep r o p h e t i cw r i t i n g s ,r e v e l a t o r a r ) ,l i t e r a t u r ei sas p e c i a ll i t e r a 巧g e r u e i nt h eb i b l e np r o s p e r e df - r o mt h ef i r s th a l fo ft h em es e c o n dc e r m 】眵b ct ot h es e c o n d c e n t u r ya d h o w e v e r r p v p f 口f f d 刀i st h em o s tp e r f e c ta n ds p e c i a lo ft h e m i tc o n s i s t so f am i x t i 职g e n r eo fl e t t e r ,p r o p h e c ya n da p o c a l y p s e 。t 1 1 e m a t i c a l l y ,i ti sa b o u tt h ee n do f l l i s t o 巧a s 、v e l la sm a na i l dt h ew o r l d su l t i m a t ef a t e a l s oi tc o 岫s r i c hi o n n a t i o n a b o u tt h ee r l dd a y i np o s i t i o n ,i tp a r a j l sg e n e s i sa n di st h ef i n a l eo ft h ew h o l eb i b l e n i sr e 伊e t t a b l et h a t ,s t u d ya b o u tt h en a n _ a t i v ea no f i ti sa l m o s tb l a i l ki no u rc o u i l 仃y ,a 1 1 d t h e r ea r es om a n yd e f i c i e n c i e si nt h ew e s t e mp a p e r s i no r d e rt 0a n a l y s ei t ss p e c i a l q u 甜i t ) ri nt 1 1 et h r e e - s n a t e g yo fc h a r 2 u c t e r ,p o m to fv i e wa 1 1 dt i m ew i t hm en a 仃a t i v e t h e o r i e sa n ds u p p l yn e wp o i n to fv i e wf o ri t ss e c u l a rr e a d i n ga i l du n d e r s t a i l d i l l g ,m e a u 也o rc h o o s e sr p w 肠f f d ,za ss m d yo b j e c ta i l dh o p e st l l a tr p 忱肠f f d 刀s h o u l dn o tb ea s e a l e ds c r o ua n dc a nb eu 1 1 d e r s t o o db yr e g u l a rr e a d e r s t m sp a p e rc o n s i s t so ft l l r e ep a r t s :t l l ep r e f a c e ,t h et e x ta 1 1 dt l l e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p r e f a c ed e s c r i b e st h el i t e r a t u r ea 1 1 dt i m es e t i n g sa u sw e l la st 1 1 eu 1 1 i q u e n e s so f r p w 肠f f d ,za n dd e f - m e st h e 蚰j d yo b j e c ta n dm e 廿1 e o r e t i c a lc a t e g o r i e s ,t h e nc o n c l u d e s t h ep r e s e n ts t u d i e sb o t hh o m ea 1 1 da b r o a da n dp o i n t so u tt h ep o s s i b l er e s e a c h f i n a l l y , t h ev a l u eo ft l l i ss n l d yo b j e c ta i l dt h ep u 印o s ea s 、楷na sm e t h o d so ft h i sp a p e ra r e p r e s e n t e dc l e a r l y t h et e x tp a r tc o t a i n st h r e ec h 印t e r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c h r a c t e r ,c o n s i s t so f 似op a n s n l ef l r s tp a nc o n c l u d e st h e d e v e l o p i n g 仃a c ka n dq u l 埘o f “s h o 谢n g ”a 1 1 d t e l l i n g ”a n dt h e ni t c o m e st o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t l l e 仰om e t h o d sc a n tb e 骶a t e da sab e t t e ro r 、o r s eq u e s t i o n ,b e c a u s e w h e na na u 胁o rd e p i c t sc h a r a c t e r sb o t ho ft h e ma r en e c e s s a r yd e s p i t et h e i rd i 脏r e m f i u n c t i o n s t h es e c o n dp a r ta i l a l y s e st h eu s eo ft l l et 、v os t 豫t e g i e si i lr e v e l a t i o n 锄d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c h r i s t ,g o da n dt h ee v i lf o r c e t h i sp a r tt a k e s 伊e a tt i m e i i l a 1 1 a l y s i n gt h ec 1 1 r i s ta 1 1 dt a k e sa j lt h ee v 订c h r a c t e r sa sa w h o l ec a t e g o r y t h e n ,t h i sp a n i i i g i v e ss u c hac o n c l u s i o nt l l a tc 姒s ti st h ec e n t e rr o l e , r i c h e s ts ot h a r tt h ec l 嫩s te a nb ec a l l e da “r o u n d c h a f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t h ee v i li sv e r ys i m p l e a n di t s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i st h e c h 嬲c t e r ,。 b yc o n t r a s t t h e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p o i n to fv i e w ,i sd e v i d e di n t o 觚op 舭s f o c u s i n go nt h eu u s p e n s k y st h o o r yo fp o i n to fv i o wt ,t h i st w op a 髓sa n a l y s e 谯l et r 萄t so fr e v e l a t i o n s p o i n to fv i e w 舶mt h ef o u ra i l g l e s :“i d e o l o g i c a l p h r a s e o l o g i c a l ”,“s p a t i a l ”,“t e m p o r a l ”, p s y c 魏o l o 玺e 蠢”强e 纛r 蛙p 艇m 呔e sae 铺e l u s i o 建o f 酝筘蕊o fv 主e w 也o o 搿i n m o d e mn a r r a t o l o g ya n dp o i n t so u tt h ev a l u eo fu s p e n s k y st h e o r y t h es e c o n dp a r tf i r s t 鑫髓l y s e su 蹬e 鼓矗y s 也。蟛8 鑫d 畦撼d e 曩e i 鼹e i e sa sw e l la s 饿es 溉羹酗i 羲豁。弧铋疆i s p 印e rc o m e st om ef 1 0 s p h e r eo ft h ep o i n to fv i e wi nr e v e l a t i o n f i n a l l y ,t h ep 砥 e l e 越yp i 继so 啦也a 圭w h e n e v e ra t 砒a 芏c i 此u m s 锄,t oh 印a 王i 魏e 诚也也ej u s t i s e f o r c ei sv e 巧i m p o r t a i l tf o rm e 吣眦o rj o h n a n dt h ef u n c t i o no ft l l i s 协a t e g yi ss 协t e di n 也ee n d 弧et h i r dc h 印t e r 飞i m e ”,c o n s i s t so f 娃鹏ep a n s b o mt h e 蠡r s t 御op 础su s et h e s a m eg e n 鲍e sn a r r a t i v et h e o 巧t o 趾a l y s et h et r a i t so ft h eu s l l a ln a r r a t i v et i m ei n & v e l a t 主o n 。弧e蠡r s t p 砸 f o c u s e s傩位r c 辩a r c ho f龇e o 晌蕊i t 主e sa n d u n c o 时o m i t i e so f 灭口v g 肠f f d ,2 s t o 黟t i m ea n dn a r r a t i v et i m e a n dt h e ni tc o n c l u d e st h a t 囊e 爨。搿蠹鞋ea 矬d 掰暇藤v e 蠢融oi si n 氆es 鑫秘eo 穗嚣南r 氆e 燃。篷p a 瞧。h o w e v 也e f e a r eaf e wa n a c h r o n i e s ( n a s h b a c ka n dn a s h f o m 砸d ) s o m e w h e r e t h es e c o n dp a r tm a k e s 强a 藏鑫l y s 遮o f 矬a 蠢醛i v ed 糍罐i o 爨a 魏d 壬- f e q u e 瓣y ,p o i 嫩so 痰囊鑫戋壤ee o 羚t e 壤so f 谯e 撕o p a r t sn o t0 1 1 l yc o n t a i na e t l l e s t i cv a l u eb u ta l s os e r v et h ei n t e n t i o no ft h ea u t h o r i nm e l a s 乏p 娥,a n 戳a l y s i so f t h eu n i 驴e 淝s so f 獭en 醐a t i wt i m e 趣冀p 谨纽踟托i s 蛋v e nb yt h e u s i n go f 像l d i t i o n a lc o s m i ct i r n et h e o 巧。t h e r ei st h r e e s p h e r et i m e 诹r e v e l a t i o n :h o l y t i m e ,s e c u l a r 像n ea n de v i ll i m e ,w h i c ht r a n s c e n d 搬el i n e a rt i m e b u tw h e nt h en e w h e a v e na n dt h en e we 删hc o m e ,i i 。v i lt i m el o s e st h ev a l u eo fe x i s t i n go na c c o u n to ft h e d e f e a to fs a d a n sg a l l g w 1 l i l ea t 也es 锄et i m e ,t h es e c u l 跚t i m eg a i n st h eq 砌i t yo f h o l i 簸e s s f i r s t l y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p a nm a k e sac o n c i u s i o no ft h eb a s i co p i n i o no ft h eu ,h o l e p 鑫p 既s e e o 羚d l 款也i sp a 纛筘蕊so 越幽ei 嫩p o 娃a 盛v 鑫l 鼗o f 谯ee l a s s i e 藏粼i v e 氆e o r y a n di ta l s os a y st h en a r r a t i v et h e o d rd o s e n td i eo rc o m e so u to ft i m e t h el a s tp a n 王¥ m a k e sa s i m p l ec o m m e n t o nt h ev a l u eo fm en a r r a t i v es m d yo f 黜w 肠f f o n k e yw o r d s : r e v e l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 p o i mo f 讥e w ; t i m e v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麒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友袁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住申请人( 学住论文作者) 釜名:蔓垒堑k 2 。孵年如夕曰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子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 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番勺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 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 纸质文 本和电子文本) 以供公众检索、奎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 学住论文作者) 釜名:鱼垒敏 、,厂 2 0 口义年衫月。蕾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醒娶止二 引言 “启示( a p o c a l y p t i c ) 词来自希腊语a p o c a l u p s i s ,意为“以神谕方式揭开隐 蔽的真理”,启示文学( a p o c a l y p t i cl i t e r a :t l l ) 又译默示文学,狭义上是指一种 圣经文学体裁。1 9 7 9 年圣经文学协会举办的启示文学研讨会对其作出了这样的界 定:“启示文学”是一种具有启示性的文学体裁,有一个叙事的梗概,由另一个世 界的存在体向人类的接收者传递启示,揭示时间( 就末世救恩而论) 及空间( 就 另类、超趣然的世界面论) 上超然的实体。罾在窟示文学著 乍中,启示是经由天使 或天上存在体传递的,但他们讲述的并非自己的话,而是神的信息。启示文学源 予先知书,它继先知文学衰落后,首先在犹太教、随厝在早期基督教内部兴起, 在公元前2 世纪上半叶至公元2 世纪之间繁荣,成为圣经文学中一类最为特殊的 文学体裁。粱工指感:“启示文学的繁荣有着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就创作动机和 社会效用而言,它们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从思想特质和艺术技巧上看,它们则 巍接继承了先知书遗产。 这句话概括了启示文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文化游| 源。 纪元前后的二三百年是犹太民族饱受异族政治压迫,希腊文化的冲击及罗马暴政 蹂躏的动乱年代。在残酷的现实下,他们痛感历史已临近善恶总决战的最后阶段, 希冀在旧时代灾变式的结束中获得救赎,盼望一个超囱然的新王国降临,由此启 示文学的基本主题是末世论固。就其文化渊源两言,启示文学孕育、萌芽子先知书, 与先知书有着多方面的内在联系。正如赵宁所言,它们先后都诞生于社会动乱、 民族危亡的痛苦年代,都秉承了摩西开创的先知传统,以预言未来为己任,这种 厩天的一致性显示出先知书与启示文学之间一种重要的传承关系,及其二者都与 m 有学者论殷启示文学时指出,从广义上讲,存繁督教文化范畴内,整部聂经就是一郗“启示蒙”。参见赵宁: 先知书艘示文学解滚。j 匕京:宗教文亿燃舨社,2 0 0 5 ,筹2 s l 炙。 磐声茏光:经徒行传窝馁捷书信瓣竣。蔻糸:衾教交键盘敝旌,掬g s ,篱钧5 贾。 喾粱工:攀绛启示文学述论。载河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8 9 ,第2 期。 臼来世论是犹太教的主要神学命题之一,论述世界末同的情景和世人的最终结局。】蛙本论点慰:世界末f 1 已指蜀可镣,届时弧毽( 又译“鄂和华”、“氍赫维”等 上帝将实行最后审判,馕义人享福,惑人受承翳; 尔瑟建竞螽弥赛程p 笈溺毅圭”) 庆远统治静掰天薪圭l 蓥。参冕粱工:燕经痘示义学述论。载淫南大学学 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8 9 ,第2 期。 民族命运和社会、历史密切结合的思想特征。然而启示文学既然已经脱胎于母体 先知书,而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特殊的文学体裁,它必然呈现出迥异于先知书 的自身特点。概而言之,启示文学较之于直指现实实务、以劝人弃恶从善为目的 的先知书,具有超现实性,所展示的是一幅幅寓意抽象、历史背景淡化的宇宙性 冲突,因此其文笔也相应变成扑朔迷离的象征笔法,而且启示书卷的署名通常具 有隐匿性,不同于先知书大都留有作者的真实名字。 需要指出的是,启示文学的 这些特点只是从若干较典范的启示书卷中概括而来的,并非适用于具体的每一篇 作品。 启示录是新约中唯一的启示文学书卷,也是整个圣经启示文学的代 表作,比起旧约中的但以理书和次经、“伪经 、“死海古卷”中的其 它启示文学作品,启示录的特点和意义都更为突出。就其形式而论,启示录 融合了三种体裁:书信、预言、启示。奥恩( d a v i de a 吼e ) 在其著作文学背景 下的 ( 乃p 肫w 死s 胁聊p 脚砌胁三f 胞阳砌v f 阳聆聊p 门f ) 中指出:“就启示录 第1 章4 8 节和第2 2 章1 卜2 l 节中所显示的的书信体框架这一点而言,它相对 于其它启示著作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其它启示作品以书信体作框架。”卢龙 光进而指出:“启示录是书信,却与其它新约书信有别;启示录是预言, 却是众多预言中最独特的;启示录是启示,却是超越启示文学的框架成为别树 一帜的启示。”简而言之,启示录彰显的是混合却又独特的体裁,是以书信形 式及启示框架写下的上帝之言;在基督教文化视野中圣经权威性最重要的明证是 旧约先知书的预言在新约中的实现,体现在新约启示文学中,主要 就是先知预言在基督身上的应验,而启示录是新约中启示文学的代表作, 参见赵宁:先知书启示文学解读。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 0 0 5 ,第2 8 1 页。 毫对于启示书卷的作者为何署古人的名朱维之先生认为这足防l 为“那时犹太人在霸权主义的逼迫之下,先 知又几乎绝迹,普通预苦1 i 足以让人相信,著作者只能把历史化为古人预言的应验。”参见朱维之:古犹 太文化史,北京:经济f - 1 报出版社,1 9 9 7 ,第3 7 5 页;而加百尔( j b g a b e l ) 和成勒( c b w h e e l e r ) 则认 为,这种作法足当时的著书惯例:启示书卷“表达了作者的脱点,却签署| 过去某个伟人宗教人物的名, 乃是当时传递思想见解的某种既定形式要想使自己的观点被别人接受,就辨必如此而行”。参见 j b g a b e l & c b w h e e l er 7 协pb f 6 f p 琊l f 招m f “彤。口胛肋肋d 扎c r f d 玎n e wy o r l ol9 8 6 18 0 嘻d a v i de a u n e 劢p 胁m ,死s 幻,z p n 柚? 胁l 豇p m w 砌v f 阳”川p 脚w e s t m j n s t e rp r e s s 19 8 7 2 4 0 9 卢龙光:使徒行传和使徒书信解读。北京:宗教文化i f j 版社,2 0 0 5 ,第3 8 6 页。 啦这成为本文选择启示录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嚣之一。 关于启示录的作者是谁的问题有很多争议。教会很早就接纳使徒约翰为 本书的作者。殉道者游斯丁在第二世纪初期,就说启示录是使徒约翰所写的。 里昂的主教爱任纽在第二世纪的晚期也多次称“主所爱的门徒约翰”为启示录 的作者; 僵窟示录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个约翰是谁,只是提到他是佟为一 个先知的角色( 2 2 :8 ) 和神忠实的见证( 1 :9 ) ,而且传闻启示录著书时使 徒约翰早已殉道,因此一部分学者提出不同的意见,反对启示象的作者为使 徒约翰这个早期教会的传统说泫。 帕皮亚( p a p 凇) 提出启示录的作者应该 为长老约翰,丽霍德( j m 鑫s s 豫出砖e 。f o 砖) 指出这部作品壶施洗约翰和他的跟随 者用三个阶段完成。而这些观点存在许多争议,笔者认同卢龙光的观点:“启示 录的作者是约翰,虽然未能确定是哪一位约翰,但这在经文诠释上并j 一个重 大障碍, 这同样不是本文论述的一个重大障碍。只需确定的是,约翰既作为一 个人物出现,同时也是大部分佟罴的叙述者,他的功能等同于叙事理论中叙述者 的功能。 与疟示录的 乍者闻题相似,对予其时闻阍题学术界也有争议,争议的焦 点主要集中在尼禄和多米田统治的后期。教父爱任纽( 约1 3 0 2 0 2 a d ) 最早指出 启示录著予多米匿时麓。 从窟示录本身反映的偶像崇拜,帝王崇拜,基 督徒遭迫害和患难的内容( 2 :1 0 ,1 3 ;6 :9 1 1 ;7 :1 4 ;1 3 :8 ,1 5 ;1 8 :2 4 ) 来看, 其写佟时闻处于多米圈统治年代的说法较为合理。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被奉为神学正典的启示录完全能被置于世俗文学的 层面阕读和瑾解,能够运震当代叙事学理论的成果进行考察,也就是说运耀叙事 学理论研究启示录具有实际上的可操作性。厩如鲍瑞应( b o r i n g ) 和m 尤金 ( m 嚣u g e n e ) 在其文章 中的叙事基督学( 敲z 撇舰e 鼢鼢幻z 9 撅珐g m 参见赵宁:先知书启示文学解读。北京:宗教文化 版社,2 0 0 5 ,第3 4 5 3 4 6 页。 谨鲍会娴:寝承蒙,香港:灭遂书楼,2 0 0 5 ,第5 炎。 棼膂兰: 的文本信怠鞠神学意义,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7 ,第4 页。 乱参见g 啪tr o s b o m e j r p v p 肠f f d 甩g r a n dr 印i d s b a k e ra c a d e m b2 0 0 2 2 卢龙光:使徒行传和使徒粥信解读,第3 7 7 页。 矗参凳袋曲e f | h 。麓。糯c e 芗夯口舔矽勋g 勉绞搬。1 6 。 4 参冕张永信: 注释,香港:盛道出版社,1 9 9 0 ,第3 l 页。 彳p d c 口切s p ) 中所指出的那样,启示录体裁的每一部分:书信、预言、启示都 包含叙事这一不可或缺的因素。山启示录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含有给七个教会的 信,书信不仅包含劝告、命令的信息,也还可以讲故事。当书信的作者讲故事或 报告一件事时,书信便呈现出叙事模式。保罗书信中有很好的例子( 如加拉太 书1 2 章;哥林多后书8 9 章;保罗在其书信总结部分的旅行计划) ,这表明 书信可以包含对意象的报导,而意象可拥有自己的叙述层面( 哥林多后书1 2 ) 。 不仅书信在本质上属于叙事性体裁,预言也是如此。启示录是一部预言记录, 它通过言辞生成的意象而非漫无边际的东拉西扯来传递信息,这并未减弱作品的 叙事品质。对组成启示录框架之预言的报导本身便是一种叙述,“预言”和 “叙事 并非互相排斥的体裁。事实上,预言可以包含不止一种叙事层面;正如 被广泛接受的启示文学定义所界定的那样,启示文学的体裁中包含一种叙事框 架。“叙事框架”不应仅仅被理解为一个围绕内容开头和结束的框架,在启示录 中,该层面贯穿于启示录对意象内容的叙述中。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运用当代 叙事学理论成果对启示录进行文学研究,下面将要进行的论述即是一种实践 的尝试。 启示录一直被认为是一卷很难明白的书卷,很多人称启示录是一本 封闭的书卷( as e a l e ds c r o l l ) ,认为它难以理解。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加尔文虽然曾 为很多卷圣经做过注解,却从未写过启示录的注解。尽管如此,历代解经家 和学者对启示录的研究从来没有中断过,先看国外对启示录的研究状况。 启示录被认为是神的启示,对其神学意义进行阐释的著作当然不胜枚举,如 瑞恰得包克海姆( 鼬c h a r db a u c l ( 1 l a m ) 的 的神学意义( 砌p 砌e d z d d 厂砌pb d d 后d 7 r r p l ,p 肠加胛) 等等,在此笔者无需赘述。随着历史批评的盛行,1 9 世 纪以来人们非常注重对启示录的追根探源,特别是在1 9 世纪下半叶,人们对 启示录的历时性考据研究一度占据统治地位,其目的是通过探讨启示录 o b o r i n 吕m e u g e i l e 舢“v pc 胁f d 魄y 加肪p 和d c d 哆声g c a t h o l j cb i b i i c a lq u a n e 咄0 c t 9 2 v 0 1 5 4i s s u e 4 7 0 2 。即使弗莱也好像将约伯记的叙事和启爪录的意象作比。参见t h eg r e a tc o d e :n eb i b l ea n dl i t e r a t u r e ( s a nd i e g o :h a r c o u r lb r a c e j o v 鲫o v i c h 19 8 2 ) 1 9 3 。j c o l l i n “加抛幽c ,f d 胛? 7 d w 口,必胁p 坳p 向o f o q 厂口g p 订耀”s e m e i a1 4 ( 1 9 7 9 ) 9 的资料来源、成书时间、地点,以及所载事件的历史原貌来重构启示录对当 时人们生活和信仰的意义。唿0 世纪以来,人们对启示录的研究逐渐呈现多样 化、多角度的特点,如著名批评家弗莱在其著作批评的剖析中用原型批评方 法对神启意象进行了论述,并得出“圣经中的启示录就意味着神启意象的基 本规则”这一结论。总体而言这类研究较注重启示录本身,不同于先f j 注重 作品外在成书情况的历史研究。总的来说,这类研究的关注对象主要分为四类:启 示录的结构、体裁、意象和人物。如多诺德的( d o n a l d ) 启示录结构中的 羔羊( 砌p 三硎6 伽历p 跏“c 觚旷砌pb d 础q 厂r p l ,p 砌f d ,z ,1 9 8 1 ) ,大卫巴尔( d a v i d b a r r ) 的作为对世界的象征性改造的 ( 砌p 和d 铆胱伽口妙m 6 d 眈 乃口船加,聊口“d ,2d 厂砌p 肠删,1 9 8 6 ) ,以及布鲁斯( b m c e ) 的破解密码:理解 ( 肌口肪馏砌p 沈j 如坩幼z 砌曙砌p 召d d 七矿r p w 肠砌疗,1 9 9 2 ) 等等。这 些研究性著作有助于读者更清楚地理解启示录的结构层次、体裁特征、象征 含义及人物形象,使之不再是一部封闭性的书卷,从而走向广大读者,为更多的 人所传阅。 结构主义叙事学于2 0 世纪6 0 年代中期产生于法国很快扩展到其它国家,成为 一股国际性的文学潮流。在这种背景下,罗伯特奥尔特等一批圣经学者运用叙 事学理论研究圣经,为古老的圣经研究带来新鲜的血液,他们并取得显著的成果, 也为启示录的叙事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随后陆续有学者运用叙事学理 论来分析启示录,较早的如j 瑞姆森( j 黜吼s e y ) 的 第l 章1 9 节 和 中的叙事声音( 尺p v p 肠f f d 胛j ? j 9 口蒯历p ,m 巧w 阳f c p sd 厂砌p 彳p d c 劬脚p ,1 9 9 1 ) ,文中详细阐述了叙事声音的特点和功能,可惜没有述及启示 录的其它叙事特征。随后大卫巴尔( d a v i db a r r ) 在1 9 9 8 年出版专著末世 故事:对 的叙事评论( 勋彪sq 厂历p 勘谚么 切口f f v pc d 肌m p ,z 幻砂d 胛砌p b d d 七d 厂r p v p 肠f f d 绣1 9 9 8 ) ,主体分为书信卷、礼拜卷、战争卷三大部分,使读者对 启示录的结构一目了然。该书对三卷的叙事特点分别进行了考查,对人们研 gb l g u z z i 一曩鲥,口f f 馏册dm 扩憎f f v p 口,硭掣a 秽g 阳卅m ,d 厂尺卿枷d 行( n o v u mt c s t 啪咖t i l l n2 0 0 3x l ,v4 4 0 2 1 诺思洛普弗莱:批评的剖析,陈慧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 9 9 8 ,第1 5 8 1 5 9 页。 究启示录的叙事特色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却未能以叙事学理论为经,而给 人留下启示录的叙事杂乱无章、没有系统性之感,其主要着眼点在于启示 录的内容结构,显然忽略了对其叙事特征的分析。瑞瑟圭( l r e s s e g u i e ) 与巴尔 同年出版了专著并非封闭的启示:对 的叙事批评方法( j r p v p 肠f f 伽 己历s p 口彪谚口m 耵7 口f f l 馏o f 疗c 口,彳印加口c 办幻如砌么p d c 劬哩艚b1 9 9 8 ) ,与巴尔不同的是 他以叙事学理论为经,从修辞、情节、读者等几个方面将启示录的内容分析 串在一起,这样做至少在表面上使启示录的叙事条理化了。但令人匪夷所思 的是尽管他在前言中针对各部分提出了一些叙事学术语,在主体部分进行叙事分 析时,却往往自说白话,忽略了对一部分叙事术语的界定和印证,甚至有些章节 根本就没有出现任何叙事特点分析,而只有文本细读,这不能不是一种遗憾。 与国外的研究情况相比,国内对启示录的研究非常逊色,文章和专著少之 又少,而以叙事理论对其进行剖析的文章几乎是空白。即使有的学者提到启示 录也仅仅是将其作为启示文学的一个例子而进行的背景、内容、体裁、文学特 征等方面的粗略介绍( 如卢龙光先生在使徒行传和使徒书信解读一书中对启 示录的分析) 。武汉大学硕士生曾兰的硕士学位论文: 的文本信息和 神学意义( 2 0 0 7 ) 是从文本的分析,圣经神学和系统神学三个角度对启示录 的文本信息和神学意义进行的梳理。而对启示录叙事特点的分析,就笔者目 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只有赵宁在先知书启示文学解读中分析启示文学总体文 体特征时提到启示录的人称、叙事视角及其叙事风格,但具体分析也很有限。 综合以上笔者对国外、国内启示录研究现状的分析可知,从叙事角度研究 启示录的著作还相当贫乏,国外为数不多的几部研究专著中存在着研究片面 化、印象化等缺憾,在国内则几乎是空白。而且作为整本圣经的最后一卷,作为 与创世记遥望的最后一卷,启示录的意义是独一无二的,对启示录的 解读和分析将影响人们对整个圣经文本的看法。这样奇特的一部作品从叙事艺术 的角度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可为我国读者从叙事角度审视启示录乃 也赵宁著:先知书启示文学解读,北京:宗教义化出版社,2 0 0 4 ,第3 1 6 3 1 8 页。 6 至整个基督教文学提供新的信息。笔者欲从启示录的人物、视点、时间这三 个主要方面运用现代叙事学理论,主要是经典叙事学的理论作一些初步分析以期 推动对宗教经典的研究。 第一章人物 “叙事当中所体现的众多观点都是通过人物表现出来的,或者更确切地讲是通 过人物的言语跟命运得以表现的。”西蒙巴埃弗拉特( s h i m o nb a r e f r a t ) 的这 句话道出了叙事作品中人物的重要性。人物是叙事作品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故事 世界中占中心地位,j 下如查特曼所说:“唯有事件和存在者共同存在,方有故事可 言。”这里所说的“存在者”即指人物,可以认为,有人物而没有事件仍能称为 故事,但如果只有事件却没有人物,就根本无故事可言。因此,对人物的分析构 成现代叙事学理论中较重要的一部分。 一、叙事学中的人物塑造手法:“显示力和“讲述 对“讲述”( t e l l i n g ) 与“显示”( s h o 淅n g ) 的研究并非肇始于现代叙事学者, 二者的区分可以上溯到古希腊文论中的“纯叙述”( d i e g e s i s ) 和“模仿”( m i m e s i s ) 之分。“纯叙事”的特点是诗人自己即说话者,他并不想使听者相信讲话的不是 他。“模仿”则是诗人竭力创造一种不是他在说话的错觉。在1 9 世纪末和2 0 世纪 初的欧美文学批评中,“纯叙事”和“模仿”之分又以“讲述”和“显示”的名称 重新出现。 “显示”被认为是客观的,非人格化的或戏剧式的,是事件和说话的 直接再现,故事被不加评价地表现出来,叙述者好像从中消失了,不再给读者以 明确的指导,而让读者从自己的所见所闻中独自得出结论;“讲述”则是以叙述者 作为中介的再现,让叙述者控制着故事,描述、概括,并加以评论。 在一批现代学者看来,“讲述和“显示”体现了古今小说在叙事技巧方面的 根本区别,正如约瑟夫沃伦比奇所言:“诸如萨克雷、巴尔扎克或hg 威尔斯 这样的作者总是对读者讲述发生了什么,来代替向他们显示场面,告诉读 o 西蒙巴埃弗拉特( s h i m o nb a 卜e f l a t ) :圣经的叙事艺术,李峰译。卜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6 , 第4 2 页。 喀s e y m o u rc h a t m a j l o 口耐d 船d “憎p j 舢f f v e 5 j c m 憎加r c 咖门口耐厅加1 t h a c a 锄dl o n d o n :c o m e l l u n i v e r s j t yp r e s s 19 7 8 1 13 9 梁t :圣经叙事艺术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6 第1 1 4 页。 札谭右强:论鲁迅小说的外聚焦叙事,载思想战线1 9 9 5 年第l 期。 者怎样看待,而不是让他们自己判断或让人物彼此相互讲述。我喜欢把 讲述 的小说家和那些( 像亨利詹姆斯那样) 显示的小说家区别开来。 显然, 他是以“讲述”和“显示作为传统作家与现代作家之划分标准的一个代表。谭 君强指出,就叙述聚焦模式而论,这里的“讲述 主要与传统的叙述聚焦模式, 即零聚焦叙事相关联,而“显示 更多地与外聚焦叙事,在某种意义上也与内聚 焦叙事联系在一起。 西方文学中自福楼拜开始,许多作家和评论家都确信叙事作 品中直接干预读者审美判断的议论是不可取的。他们认为客观的非人格化的“显 示 远远优越于允许作者或其他叙述人出面评判以引领读者的方法。因此,其作 品中的叙述者远不像传统零聚焦叙事中常以作者身份出现的讲述人,向读者评古 论今,而是“像许多其他现代作家一样,他自我隐退,放弃了直接介入的特权, 退到舞台侧翼,让他的人物在舞台上去决定自己的命运。”叙述者采用客观、冷 静的叙述口吻,仅仅向读者叙述人物的言语行动,对人物的命运无动于衷。珀西卢 伯克于1 9 2 1 年在其小说技巧一书中对“显示”作了论述之后,人们更把客观 的“显示”看作叙事作品应该追求的最高理想。按照卢伯克的说法:“直到小说家 把他的故事看成一种显示,看成是展示的,以致于故事讲述了自己时,小说的艺 术才开始”。在这里,问题已被简单地归结为艺术的“显示”与非艺术的“讲述 的对立。 这种贬抑讲述而褒扬显示的态度在得到一些人赞同的同时,也遭到一些人的反 对,反对方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教授布斯。1 9 6 1 年,布斯发表了被称 为“2 0 世纪小说美学理论的里程碑 的小说修辞学,他在书中对这种将显示看 得比讲述更为优越的看法提出了批评。他认为把讲述和显示机械地区分开来,进 而简单地对立起来是错误的,因为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是武断的。在布斯看来, “虽然作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肥行业节能减排合同协议
- 第2单元第3课《互联网的基本服务》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青岛版(2010)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 关于内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
- 中医医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环保型断桥铝合金门窗研发与生产合同
- 工地施工人员培训及技能考核协议
- 咖啡厅租赁合同及咖啡豆种植基地租赁管理协议
- 文化旅游工程款支付担保协议范本
- 高端车型全国销售总代理权许可合同
- 股东财务信息披露与管理合同
- 农产品智能供应链管理系统开发计划
- 《留置胃管的护理》课件
- 酒店业HSE管理体系及客户安全措施
- 《新能源乘用车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 第1部分:纯电动》
- 基地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 TCSEB 0013-2020《水下爆破工程技术设计规范》
- 《氨基酸与还原糖对美拉德反应制备浓香菜籽油影响的研究》
- 阜外体外循环手册
- 2024年度食品行业互联网营销合同协议
- DL∕T 1362-2014 输变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规程
- 劳务派遣合同(2024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