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业卫生管理ppt课件.pptx_第1页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ppt课件.pptx_第2页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ppt课件.pptx_第3页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ppt课件.pptx_第4页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ppt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安全与健康培训之一,职业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职业卫生法规体系,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职业卫生法规体系,企业职业卫生管理,4,截至2013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83.37万例,其中尘肺病75.03万例。近几年报告职业病例每年都在2.6万例以上。,矿山、冶金、化工等30多个行业领域存在职业病危害,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30%以上,其中中小企业占90%,职业病危害接害人数逾2亿。,一、职业病报告病例数居高不下,二、涉及行业领域广、接害人数多,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严重,对一些重点行业领域的调研检测结果表明,相当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严重超标。总局近两年对118家水泥、石材和石英砂加工、石棉采选企业的检测结果表明,这些企业粉尘浓度全部超标。,6,石英砂加工企业粉尘全部超标,最高超标1240倍,7,石棉矿山粉尘全部超标,最高超标110倍,8,95%的金矿企业粉尘超标,最高超标57倍,9,所检测的木质家具企业至少存在15种化学毒物,最多达31种,超标严重,10,11,四、职业病防治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来某些负面效应,其中,发达国家或地区将在本国或地区禁止的原料、生产过程或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进行生产,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我国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规有许多还未与国际接轨,12,“亚洲最大的硅厂”贵州省施秉县恒盛有限公司,2010年4月,在上级部门的督促下,对在岗和部分已离厂的工人1337人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14.58%的人即195人确诊患矽肺职业病,还有261人未确诊。,13,为了保证榻榻米的色泽,蔺草上面被浸上了一层染土,在加工中,这些染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弥漫在整个车间里。染土是由高岭土、石英、叶蜡石、明矾和少量的其它矿物组成的混合性矿粉,含有25%30%的游离SiO2。对宁波市鄞州区蔺草加工作业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作业环境呼吸性粉尘浓度、总粉尘浓度和游离SiO2含量均明显超过国家标准。,14,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扩展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以粉尘、化学毒物和某些物理因素(如噪声)为主。职业病为尘肺、化学中毒、职业性皮肤病和噪声性听力损伤。其次为不良体位、局部紧张和劳动组织不合理造成的肌肉骨骼损伤(如腰背痛)的工效学问题。传统行业的职业病危害: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但职业病防护措施不能及时跟上,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浓度(强度)大幅度上升。如:1,2-二氯乙烷引起的急性中毒性脑病。,15,脑体混合型劳动职业病危害: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现代工业重复、单调、紧张、快节奏、高脑力、低体力逐渐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形成精神高度紧张、职业心理负荷大、脑力疲劳、工效学等问题。就业的激烈竞争,对就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导致就业状态不稳定、角色更迭、人际冲突,使就业人员产生“职业性紧张”,引起不良的心理行为效应和精神紧张效应,以至于诱发与紧张有关的疾患、职业性紧张综合征,甚至“过劳死”。,16,新兴或高科技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微电子工业、纳米材料和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占据显著地位,这些新兴的行业同时带来了新材料、新工艺、辐射和潜在的生物致病源。例如,微电子工业接触有机溶剂、金属化合物较多,极低频磁场和射频辐射;基因工程产品对人类的危害等;珠宝加工工人的速发型硅肺;干洗工人接触有机溶剂等。,17,28岁的小伙黄力(化名),在江苏一家液晶显示屏生产企业工作,主要工作是将一些金属粉喷在液晶屏幕模板上。工作两年后,他就常常呼吸困难、喘不过气来,到医院一检查,黄力的肺部满是雪花点状的白色颗粒物,经过分析是罕见的铟(yn)中毒,他血液里的铟是普通人的350倍。黄力的工作属于真空溅射,将含铟的材料粉尘高速喷设在特殊玻璃模板上,然后两层玻璃将这层膜压制、密封起来。喷射的颗粒很细很细,有可能进入肺部,导致铟中毒。一线工人必须使用专门的过滤口罩。,18,就业状态变化对劳动者健康影响临时工的职业卫生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逐步增加,用工制度也由终身制变为合同制。下岗职工的职业卫生问题: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的变革时期,众多中年职工纷纷下岗。退休人员的职业卫生问题:随着医疗水平和社会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劳动者的寿命逐渐延长,工作寿命也相应增加。特殊劳动者的职业卫生问题:女性职工、未成年工、残疾人工等。,19,职业卫生“大环境”观的树立和环境卫生融合科技和工农业生产无节制发展,产生的化学、物理有害因素由作业场所释放到环境中,由“职业病危害因素”变为“环境有害因素”,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并成为21世纪人类主要的致病因子。职业卫生工作应于环境卫生工作紧密结合,将严防生产过程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列为自己的职责范围,提倡“清洁生产”、改善职业环境质量,落实“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20,COMPANYL/O/G/O,思想认识不到位,监管体制不完善,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经济快速发展增长方式落后,职业病危害远期效应集中爆发,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的原因,21,职业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职业卫生法规体系,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国家法律职业卫生法规行政规章职业卫生标准国际公约,职业卫生法规框架,23,宪法42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4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48条: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法律,2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颁布,2011年修订)前期预防、劳动过程的防护、职业病诊断鉴定与病人保障、监督检查、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颁布,2014年修订)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权利义务、监督管理、法律责任作出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第六章:6个方面规定劳动安全卫生基本要求;第七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2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2011.12.1)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105号,1987.12.3)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2002.5.12)根据职防法第20条,目前征求意见出台高危粉尘作业与高毒作业职业卫生管理条例,出台后上面两个法规废止。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2005.12.1),职业卫生法规,26,卫生部关于印发高毒物品目录的通知(卫法监发2003142号)54种,常见的有:氨、苯、苯胺、丙烯酰胺、丙烯腈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氟化氢、氟及其化合物黄磷、甲醛、焦炉逸散物、氰化物磷化氢、硫化氢、氯及氯气、五氧化二钒烟尘镉、铬、锰、镍、铅、汞、砷、铊、锑及其化合物石棉尘及纤维,高毒物质,27,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总局第47号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总局第48号令)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总局第49号令)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总局第50号令)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总局第51号令),职业卫生行政规章,28,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总局第76号令)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作业场所健康监督检查装备配备指导目录(安监总厅安健2009273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卫法监发200263号)高毒物品目录(卫生监发2003142号)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620号),职业卫生行政规章,29,1,2,3,4,今后还将调整,1.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2.职业性皮肤病3.职业性眼病4.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5.职业性化学中毒6.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职业性放射性疾病8.职业性传染病9.职业性肿瘤10.其他职业病,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类标准用于工业设计、接触限值、放射等卫生标准(63个);职业病诊断标准(110个);生物样品中有害物质及其相关化合物的检测标准(63个);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标准(85个)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强制性标准包括:工作场所作业条件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二部分:物理因素、职业病诊断标准、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职业防护用品卫生标准等,职业卫生标准,31,制定法规时,国际公约是重要参考依据如安全生产法第40条参照国际劳工标准第155号职业安全卫生及工作环境公约的第17条;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参照170号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等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国际公约可分为三类指导成员国为了达到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保证工人的福利与尊严制定方针和措施;针对特殊试剂、职业癌症、机械搬运和工作环境中的特殊危险而提供保护;针对某些经济活动部门提供保护;,国际公约,32,1953保护工人健康建议书(第97号建议书)1974年职业癌公约(第139号公约)1977年工作环境(空气污染、噪声和振动)公约(第148号公约)1981年职业安全和卫生公约(第155号公约)1985年职业卫生设施公约(第161号公约)1986年安全使用石棉公约(第162号公约)1990年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第170号公约)1995矿山安全与卫生公约(第176号公约),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卫生相关公约,33,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是我国职业病防治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职业病防治法,34,用人单位,劳动者,履行保护健康义务,主张健康权利,职业病防治法有关当事方法律关系,35,明确了卫生、安全监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和工会组织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监管职责;强化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的主体责任;突出了职业病的前期预防;细化了劳动过程中的劳动防护措施增强职业病的诊断、鉴定和对职业病人的保障加大了监管执法支持力度明确劳务用工问题,职业病防治法体现的新特点,36,职业病防治法,立法的定位、监管的体制、职业病的预防及诊断和救治、法律责任等多方面进行完善。共增加12条,对43%的条款(45条)进行了修改1,37,第一章,总则,共13条(1-13条),重点掌握4点:一是职业病的概念(第2条);二是劳动者的权利(第4条、13条);三是用人单位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第5条、6条);四是国家技术政策要求(第8条)。,38,第二章,前期预防,共7条(14-20条)前6条是对设立和建立企业时在职业病危害预防上提出总要求和具体要求,这是对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从本质上采取的措施,其中包括:企业职业卫生要求、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建设项目“三同时”、职业病危害评价。,39,工作场所应当符合的职业卫生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40,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工作场所管理控制方式,赖祖亮小木虫,赖祖亮小木虫,缩短接触危害的时间,减少接触危害机会,合理设置防护设施,改变作业方式(巡检)增加作业班次,赖祖亮小木虫,加强个人防护/职业卫生培训,定期检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落实职业健康体检,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通风防毒、除尘隔声消声、减振等,防护用品符合标准防护知识培训,每年至少一次每三年现状评价一次,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41,关于“三同时”的分类按73号文执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安监总安健201273号),三个等级:严重、较重、一般职业病危害评价:四种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2、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3、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4、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42,第三章,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共23条(21-43条)主要是对用人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如何做好职业病危害防护工作提出要求。对企业涉职业病危害的软件和硬件管理提出了具体而详尽的要求。如:1、完善各项管理措施(机构,人员,计划,制度、规程、档案、评价、预案);2、保障资金投入;3、配备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用品;4、采用新技术工艺材料;5、设置公告栏、警示标识说明、报警装置、急救用品、设备、通道、泄险区等;6、定期维护检修设施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7、作业场所定期检测、评价;8、产品包装符合规定要求,提供有职业病危害的材料要有说明警示标识;9、不得转移危害作业;10、实行劳动合同职业危害告知;11、依法进行各类人员培训;12、实施岗前在岗和离岗健康检查;13、建立监护档案;14、明确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等。,43,44,第四章,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共19条(44-62条)重点:第47条第四款:“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应当诊断为职业病。”(从保护劳动者和有利于患者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角度考虑)第五章,监督检查,共7条(63-69条)这7条是明确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利。主要内容为安监部门的执法权利和明确的违法行为以及执法资格认定。,45,第六章,法律责任,共17条(70-86条)法律责任针对9类部门或人员,包括:用人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商、医疗卫生机构(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检测评价机构)、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卫生行政部门、安监部门、涉及项目审批的其他相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17条中对用人单位的有10条,其他8个部门或单独或合用计7条。,46,第一层次:前期预防责任,涉及职业病防治本质安全,不做“三同时”,罚款额度是10万以上50万以下。第二层次:劳动过程中防护与管理的责任,又分为3种情况:一是软件管理不到位的,罚款额度是10万以下。二是硬件管理不到位的,如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未提供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或提供的不符合要求;不体检,罚款额度是5万以上20万以下。三是违反强制性规定,(前面的经济处罚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不改正,罚款。违反强制性规定,限期治理的同时并处5万以上30万以下的罚款)。如拆除职业病防护设施,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违章指挥强令作业等。第三层次:形成职业病危害后果的责任。并处10万以上50万以下。,47,第七章,附则,共4条(87-90条)名词说明: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禁忌。重点掌握对劳务派遣用工单位特别说明要履行本法规定的用人单位义务。,48,职业卫生存在的问题,职业卫生法规体系,企业职业卫生管理,50,领导机构,管理机构,专兼职人员,1.制定方针政策;2.规划、督察、配置资源,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1.制定年度计划;2.组织实施、制定各项制度、作业场所检查等,其他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劳动者超过100人的,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劳动者在1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51,52,第47号令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一条(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六)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十)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十一)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十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用人单位在制定生产经营整体规划时,应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人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中,并通过层层分解的目标使下属机构都有相应的职责、任务、目标、进度和考核指标。,53,以文件形式下发执行。大中型企业,分厂或车间多,工艺复杂,职业病危害因素多、危害重,劳动者人数多,建议此类企业分门别类建立管理制度。小型企业,工艺简单、职业病危害因素少且轻微,职工人数少,可以只印发一个总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但是其内容必须包含责任制、职业病危害告知、申报、培训教育等要求建立的全部管理制度内容。,54,设备/原辅材料安全说明书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国家及行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规程或行业规范、标准等相关企业的事故案例本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的资料,55,可参考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通用标准),GBZ/T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T12801-2008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56,AQ4209-2010城镇污水处理厂防毒技术规范GBZ/T211-2008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范GBZ/T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AQ4214-2011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5208-2011涂装职业健康安全通用要求AQ4201-2008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可参考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行业分类标准),57,硫脲的MSDS,58,硫脲的MSDS,事故刚发生,想知道是什么化学品,有什么危害,直接看第1、2、3部分。该不该撤离,要不要带防毒面具,一看就明白。,59,硫脲的MSDS,危险情形已发生,需要紧急处置,直接看第4、5、6部分。该用什么灭火,泄露怎么处理,写得很清楚。,60,硫脲的MSDS,如何预防和控制危险发生?请看第7、8、9、10部分。,61,硫脲的MSDS,危化品其他的主要安全信息,在第11、12、13、14、15、16部分。,62,(1)范围:应明确操作规程的对象及涉及的各方面。(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职业卫生概况:生产工艺原理、生产流程、生产特点、原辅材料、中间产品、产品性质(主要从安全健康方面)、对人体的主要危害、防范措施等。(5)职业健康防护设施操作方法介绍:本单位所使用的职业健康防护设施的种类、数量、作用、操作说明及注意事项。如灭火器、空气呼吸器、喷淋洗眼器、便携式报警仪等。,63,(6)联锁系统管理:名称、型号、数量、安装部位、联锁条件、作用后果等。(7)应急处理预案:超温、超压、爆炸、中毒等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程序、日常重点演练的预案。(8)职业卫生管理要求:本单位存在的有毒有害因素、存在部位、对人体产生的危害、职业接触限值、尘毒、放射线源监测采样点分布、检测频次等。,1.每一危险设施都有一个预案2.资源保证3.定期演习4.加强宣传培训,确保现场人员和应急机构人员都掌握,64,65,财政部、国家安监总局(财企201216号)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职业卫生专项经费用途,危害告知与警示,防护设施救援用品,建设项目“三同时”,职业卫生培训,应急救援演练,66,67,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T203-2007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4-2007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68,劳动合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公告栏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69,70,职业病防治公告栏,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71,72,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73,74,有毒有害场所应设置那些警示标识(存在有害气体的工作场所),76,有毒有害场所应设置那些警示标识(存在粉尘的工作场所),77,有毒有害场所应设置那些警示标识(噪声超过标准的工作场所),78,有毒有害场所应设置那些警示标识(高温作业场所),79,有毒有害场所应设置那些警示标识(电焊作业),80,81,职业病防治法第35条、第47号令第九条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培训主要内容如下:(一)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二)职业病危害预防和控制的基本知识;(三)职业卫生管理相关知识;(四)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规定的其他内容。,82,总局47号令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岗位的劳动者,进行专门的职业卫生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因变更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或者岗位调整导致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变化的,用人单位应当重新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培训通知;教材;试卷;考试成绩;参加人员等记录存档,83,分层次组织对厂级和车间级主管领导、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岗位员工进行培训。编发班组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学习材料,在班组周安全活动中组织职工学习,并做好学习记录。通过宣传栏、宣传画等形式宣传。通过企业内部电视台、报纸等形式宣传。通过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等形式进行宣传。,84,85,86,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的,患职业病的劳动者有权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享受下列工伤保险待遇: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康复费残疾用具费停工留薪期待遇生活护理补助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死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国家规定的其他工伤保险待遇,87,工伤伤残新赔偿标准,88,89,总局第51号令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90,91,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6号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每年至少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其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进行一次全面检测。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和劳动者公布。,92,检测结果不超标,检测结果超标,赖祖亮小木虫,检测结果是判断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程度的依据,职业卫生二级预防,9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94,可行性论证,初步设计,施工设计,竣工验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建设项目单位,职业危害防治专篇,新、改、扩、技术改造以及技术引进项目,95,96,97,安监总局令第49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235-2011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卫生部令第91号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98,新旧职业病防治法变化职业病体检与鉴定,99,掌握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发现职业禁忌,及时发现劳动者的健康损害,了解劳动者离开工作岗位时的健康状况,以便分清健康损害的责任,了解、确定职业病事故对作业人员的健康是否遭受损害,100,检查内容包括:接害工人的一般自然情况、职业接触史、体检周期、上岗前和在岗期间检查项目、职业禁忌症等。体检项目执行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235-2011)中的规定。职业健康检查六类:接触粉尘类、接触化学因素类、接触物理因素类、接触生物因素类、接触放射因素类、特殊作业,101,有毒物质中除二氧化硫、羰基镍为2年1次外,其他有毒物质为每年1次。无机粉尘中矽尘、石棉尘每年1次;煤尘、炭黑尘、石墨尘、滑石尘、云母尘、水泥生、陶土尘、铸尘、铝尘、焊尘每2年1次;其他粉尘每35年1次;有机粉尘每35年1次。联苯胺所致膀胱癌,接触后6年起:联苯胺5每年1次,5%每3年1次。,102,高温、噪声、高气压、局部振动、紫外线(电光性眼炎)、外照射、内照射、生物因素(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可能致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的作业、致职业性皮肤病化学物质、致化学性眼灼伤的化学物质、化学物理因素(职业性白内障)、铬及其化合物质(铬鼻病)、致哮喘物质、致牙酸蚀病的酸物和酸酐、机动车驾驶作业每年1次。微波、视屏作业、电工作业、高处作业每2年1次。压力容器操作每3年1次。,103,104,105,106,正确选择、正确佩带、正确维护制定个人防护用品计划配多少,更换周期,性能,检查,维护等建立个人防护用品发放登记制度发放时间,名称,数量,领用人签字等培训,107,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GB/T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Z/T195-2007有机溶剂工作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108,防尘口罩佩戴,符合要求的防尘口罩GB/T6223-1997自吸过滤式防微粒口罩,109,不符合要求的防尘口罩,纱布口罩,一次性口罩,110,防尘口罩佩戴,防尘面罩,111,112,常用防护对象的滤料(举例),113,防颗粒物过滤元件,3MTM2096P100除酸性气体异味防颗粒物滤棉,3MTM2097P100除有机蒸气异味防颗粒物滤棉,3MTM2071P95防颗粒物滤棉,3MTM2076HFP95防颗粒物滤棉专为铝冶炼设计,3MTM2078P95除有机及酸性异味防颗粒物滤棉,3MTM2091P100颗粒物滤棉,3MTM7093P100颗粒物滤盒,114,个体防护听力保护器GB5893.1-86护耳器耳罩GB5893.2-86护耳器耳塞GB/T23466-2009护听器的选择指南,耳塞,适用于115分贝以下噪声环境耳罩可衰减噪声10-40dB,适用于高噪声环境与耳塞合用,提高防护效果5-15dB,115,声音强度举例,声压级(分贝),声压(帕斯卡),闻阈,安静的房间,轻声细语,谈话声,吸尘器吸尘声,割草机声,链锯声,枪声,喷气发动机声,耳痛出现,116,职业接触限值,任何时间都不得超过115分贝,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有害因素(GBZ2.2-2007),规定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h,噪声声级卫生限制为85dB(A)根据等能量原则,操作人员每天接触噪声不足8h的场合,接触时间减半,噪声声级卫生限值增加3dB(A),表作业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117,118,通风(排毒)、除尘防护设施;噪声、振动控制设施;辐射防护设施;事故应急设施;报警装置冲洗设备;现场急救用品,1.设台账;2.运行记录;3.保证有效性;4.检测合格;5.责任到人;6.定期检维修;,1.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2.如因检修需拆除的,应采取临时措施,检修后及时恢复;3.经工艺改革已消除职业病危害而需拆除的,应经安检部门确认,并在档案中记录,119,隔离,送新风,120,分散式局部送风系统喷雾风扇送风,121,系统式局部送风系统的组成,122,123,预防油漆、稀料挥发物喷漆间上送下排的送风方式,124,降噪、减振设施,固定式报警装置,126,便携式有害物质报警仪,127,紧急淋浴和洗眼器,128,129,130,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的其他资料文件,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131,1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登记表2建设项目批准文件3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委托书与预评价报告4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5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与控制效果评价报告6建设单位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职业病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评审意见7安全监管部门审核、审查、验收批文8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法律责任承诺书9全套竣工图纸、验收报告、竣工总结10工程改建、扩建及维修、使用中变更的图纸及有关材料,132,1职业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文件2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及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成立文件3职业病防治年度计划及实施方案4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重点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5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及回执6职业病防治经费7职业病防护设施一览表8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和检修记录9个人防护用品的购买、发放使用记录10警示标识与职业病危害告知11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2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检查和处理记录13职业卫生监管意见和落实情况资料,133,1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计划2用人单位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培训证明3劳动者职业卫生宣传培训(附:培训通知、培训教材、培训记录、考试试卷、宣传图片等纸质和摄录像资料)4年度职业卫生培训工作总结,134,1生产工艺流程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分布示意图3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和化学品一览表(附:化学品安全中文说明书、标签、标识及产品检验报告等)4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5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季报汇总表6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7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合同书8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报告书9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135,1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证书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表3.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结果登记表(附:职业健康监护结果评价报告)4职业病患者、疑似职业病患者一览表(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等)5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人的报告(注:在接到体检结果、诊断结果5日内报告)6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和处理记录7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汇总表,136,1劳动者个人信息卡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3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4历次职业健康体检报告、职业病诊疗等资料5其他职业健康监护资料,137,138,所有存在或产生可引起国家法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单位可从法定职业病名单所涵盖的10大类132种职业病中找出产生相对应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单位即为应申报的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列出的危害因素以及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有职业接触限值及检测方法的危害因素)存在生产或使用高毒危害物质的单位是申报的重点,139,140,粉尘:施工过程中产生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等噪声:施工过程中产生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高温:夏季露天作业,施工中的热源低温:冬季户外作业振动:局部振动、全身振动密闭空间紫外线辐射:主要有电焊作业高处作业:主要有升降机、脚手架、起重机作业等劳动组织不合理,强度过大,141,某企业两名焊工连续从事等离子焊接6个月,某天作业中,一名焊工突然流鼻血。经医生检查后,发现两名焊工血液中的白血球大量减少,已低于健康标准。主要原因分析:等离子弧焊接过程中伴随有大量气化的金属蒸气、臭氧、氮氧化物等。作业场所狭窄,空气不畅通,未采用通风除尘装置,也未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烟尘的浓度较高。工人长期在这种环境中操作,健康受到积累性损害。,142,143,生产性粉尘:砂浆线切割、原料的破碎生产性毒物:氢氟酸、盐酸、硫酸、乙醇等化学品的储存、使用高温:单晶炉噪声:硅片切开方,144,储运的化学品:主要是甲醇、液碱等液态化学品噪声:主要来源于各种泵的机械性噪声高温工频电磁场劳动组织不合理,145,鸿燊商贸有限公司在建平县现代生态科技园区建有4个硫酸储罐。储罐注满硫酸后,罐体发生变形渗漏。该公司负责人决定在罐体外用槽钢焊接加强圈加固。3月1日下午15时20分,5名焊工在对2号储罐进行焊接作业时,罐体突然发生爆裂,罐内硫酸瞬间爆溢。现场作业的5名焊工及2名企业人员因硫酸灼烫全部遇难。,146,事故的直接原因:由于储罐内的浓硫酸被局部稀释使罐内产生氢气,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氢氧混合气体从放空管通气口和罐顶周围的小缺口冒出时,遇焊接明火引起爆炸,气体的爆炸力与罐内浓硫酸液体的静压力叠加形成的合力作用在罐体上,导致2号罐体瞬间爆裂。,147,事故的间接原因:设计缺陷,硫酸储罐强度不合格,导致罐体储满硫酸后发生变形、渗漏。违规动火,在焊接作业过程中,未将储罐内盛装的硫酸导出,未采取隔离措施,也未对储罐内积存的气体进行置换,直接在储满硫酸的储罐外进行动火作业。无安全防护设施,硫酸储罐现场未设置事故存液池以及防护围堤等安全防护设施。政府职能部门对项目把关不严,违法违规审批,监管不到位。,148,臭气:主要来源于初沉池、污泥浓缩池以及其它的污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