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张融是南齐颇负盛誉的文学家,更以其特立独行的才士风流垂名后世。今人 研究主要集中于张氏家族的f - j n , 家学,对于张融思想人格、文论等方面的研究尚 有不足。本文试图勾画出张融的真实行状,深入考察其思想人格特点,并在此基 础上分析总结张融文论、创作的特点。 本文主体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章考察世道与家风。引言部分交待研究现状。第一节至第三节结合史料, 总体介绍张融所处时代的士风、政局及其家学。第四节梳理张融一生的交游与仕 历,为考察其人格思想作铺垫。 第二章探究张融人格与思想特点。第一、二节主要从正反两方面探讨张融人 格的“诞”与“敬”。第三节到第六节结合当时的思想论争,剖析张融出道入佛、 通源释道的思想特征,并得出其疏离儒教的结论。 第三章分析张融文论与作品。第一节至第三节,重点赏析海赋的写作特 色,研究张融文体论的新变内涵,并比较其创作理念与永明体的异同。第四节探 讨文选不录张融作品的成因。第五节为张融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张融;思想;文论 张融研究 a b s t r a c t z h a n gr o n gi saf a m o u sw r i t e rb e t w e e ns o n ga n dq id y n a s t i e s h ei se s p e c i a l l y w e l lk n o w nf o rh i so u t s t a n d i n gp e r s o n a l i t y t h ea c a d e m ec o n c e r n sm a i n l ya b o u th i s f a m i l y sa c h i e v e m e n t t h e r e f o r e ,t h i sp a p e ra t t e m p t st ol o o ki n t oz h a n gr o n g s p e r s o n a l i t y ,i d e o l o g ya n dh i sl i t e r a r yt h e o r y t h i sp a p e rc o n s i s t so ft h r e ep a r t s : i nc h a p t e r1t h ea r t i c l ei n v e s t i g a t e st h es p e c i a lt i m es p r i t ea n dz h a n g r o n g s f a m i l y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c c o u n t st h e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a n dt h er e s e a r c hc o n d i t i o n s f r o ms e c t i o n1t os e c t i o n3i ts t u d i e s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h i sl i f e i ns e c t i o n4i t d e s c r i b e sh i sp o l i t i c a ll i f ea n di n t e r a c t i o nt of l l r t h e rt h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h i s p e r s o n a l i t y i nc h a p t e r2t h ea r t i c l ed i s c u s s e sz h a n gr o n g p e r s o n a l i t ya n dp h i l o s o p h y i n s e c t i o nia n d2i to u t l i n e st h ep e r s o n a l i t yo f z h a n gr o n gc o n t r a r i l y f r o ms e c t i o n3t o s e c t i o n6i te x p l o r e sar a n g eo f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z h a n gr o n g sp h i l o s o p h y i nc h a p t e r3t h ea r t i c l em a k e sc o m m e n t so nz h a n gr o n g sw o r k sa n dl i t e r a r y t h e o r y f r o ms e c t i o nit os e c t i o n3i tr e m a r k so nh i sp u r s u i to fi n n o v a t i o n 、s t y l i s t i c s a n d h a if u i ns e c t i o n4i ta n a l y z e sr e a s o n so fh i sw o r k sn o tb e i n gi n c l u d e di n ( j a u - m i n gw e n - s h e u a n a tl a s ti ti n t r o d u c e sz h a n gr o n g si m p a c tb r i e f l y k e yw o r d s :z h a n gr o n g ;i d e o l o g y ;l i t e r a r yt h e o r y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 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均 在文中以适当方式明确标明,并符合法律规范和 厦门大学研究生学 术活动规范( 试行) 。 另外,该学位论文为() 课题( 组) 的研究成果,获得() 课题( 组) 经费或实验室的 资助,在() 实验室完成。( 请在以上括号内填写课 题或课题组负责人或实验室名称,未有此项声明内容的,可以不作特 别声明。) 声明人( 签名) : 年月日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同意厦门大学根据l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 法等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 学位论文( 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 ,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厦门大学图书 馆及其数据库被查阅、借阅。本人同意厦门大学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 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 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 1 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查核定的保密学位论文, 于年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 2 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力或填上相应内容。保密学位论文 应是已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论文,未经厦门大学保密 委员会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 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述授权。) 声明人( 签名) : 年月日 引言 引言 张融( 4 4 4 - 4 9 7 ) ,字思光,又名少子,吴郡吴( 今苏州) 人,南齐书法家、文 学家。历仕宋、齐二朝。隋书经籍志四载:“齐司徒左长史张融集二十七卷 梁十卷。又有张融玉海集十卷,大泽集十卷,金波集六十卷。川妇7 6 已散佚。今存文十三篇,诗五首。回南齐书、南史有传。 六朝时期吴郡张氏的家族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学界对张氏长于文 学词藻、擅长清谈玄言、讲究音仪容止等特征都有所揭示,但对于南齐张融 的独特地位关注不够。张融对玄、佛、道有着独特的思辨,其文学理论和创 作趋新求变,其人格纡缓放诞、诞不越检,齐高帝称“此人不可无一,不可 有二一。2 1 陌鳓 论文方面,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 9 7 8 - - 2 0 0 8 年只有张卫宏南朝文 化名士张融思想和创作的时代气息及孙中旺南朝吴郡名士张融两篇短 文论及。另外,除了程章灿世族与六朝文学第四章吴郡张氏:吴姓文 学世族之个案研究、王永平 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第四章l :文 采风流:吴郡张氏之家风与家学、曹道衡和沈玉成编著的南北朝文学史 第十章 王俭、张融、孔稚圭和齐代其他作家略有论及外,只有吴正岚 六 朝江东世族的家学门风第三章第二节 :张融文采风流的独特性及其对侨姓 文化的批判作专节研究。 吴先生文中主要论点是:张融的玄学、礼仪及文学观念的标新立异,体 现了张融在家族受到侨姓高门摒斥压抑下的批判精神,并试图以江东传统文 化补救侨姓高门文化之弊。其角度新颖,论证深入,发人所未发。不过,吴 先生以为张融“对于忠义道德的恪守,恰恰体现了张融作为江东士人的儒家 传统观念与人格 ,口h 3 d 在张融的儒家观上,似乎需要从各方面作进一步分 析。又,论及张融与永明文学的异同时,吴先生认为“张融从理论到创作都 追求奇僻生硬的词藻、设喻,这与永明文学主流的倡导平易自然的审美趣味, 详见附录张融现存作品一览表 张融研究 是背道而驰的。一n 3 3 吴先生因此得出结论:“身处永明文学团体的张融, 其追求文学新变的方向却与永明文学的特征颇异其趣。显然这只能以张 融对永明文学主流的排斥来理解,舍此别无他途。川3 n 3 4 此处存疑,笔者将 试结合张融作品探讨其与永明体同异。 鉴于以上研究对张融思想、文学等文采风流的独特面貌考察的不够全面,笔 者拟对其思想、人格及具体作品等方面作进一步的研讨和补充。 2 第一章世道与家风 第一章世道与家风 第一节宋齐士风 无论魏晋时期的北方大族,还是刘宋时期的南朝士族,都不乏资产清贫,却 以精神自由为荣的名士。 进入刘宋后,魏晋士族文人的风采广受士人追慕。那时他们所喜闻乐道的是 那些染濡玄风,神超形越,并具有相当边缘色彩的上流名士。顾觊之“尝于太祖 坐论江左人物 “p 2 0 7 9 ) 。羊玄保将其子之名分别取为羊戎、羊咸、羊粲。“戎一、 搿咸 即“竹林七贤 中王戎和阮咸,“粲 则为正始名士苟粲。袁粲原名愍孙, “幼慕苟奉倩之为人,白世祖,求改名为粲,不许。至是言于太宗,乃改为粲, 字景倩焉”。h 陀2 3 张绪称陆慧晓为“江东裴( 楷) 、乐( 广) 。乜1 南 史何尚之传载:“王球常云:尚之西河之风不坠。尚之亦云:球正始之风 尚在。”乜”眈颜延之五君咏选取阮籍、嵇康、刘伶、阮成、向秀,赞美 他们的疏离政治、抒张个性,对于向秀,颜氏肯定的也是其早年的倡导玄风:“向 秀甘淡薄,深心托毫素。探道好渊玄,观书鄙章句。 拍”2 ”由上所述,我 们不难看出刘宋人之推崇魏晋士族精神。 处在宋齐之际的张融,其身上散发出的名士气息,可谓与古人一脉相承,他 的许多“嘉言懿行 都可入标榜高蹈玄风、追求个性的世说新语。 在张融和他以后的时代,像他这样有棱角的人是不多的。张融为人处世不合 物议,那么物议如何呢? 齐梁士族文人的道德规范以冲素谦退为特色,趋向谨小 慎微。齐梁史书在介绍人物性格时,多出现“性谨重 、“性清慎 、“性温和 、 “性通雅 等用语,其时代贵温文尔雅,不尚任诞为异。如褚渊“美仪貌,善容 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宋明帝尝叹日: 褚渊能迟行缓步,便持此得宰相矣。”2 当时上层取士以温文尔雅为相 当重要的标准。谢几卿与庾仲容曾肆情诞纵,乘露车历游郊野,醉则吟丧挽之歌, 不屑物议。不屑物议,正见有物议。其放诞行为尚不能与正始、太康名士相比, 3 张融研究 却备受讥议。南齐书张融传载:“融假东出,世祖问融住在何处? 融答日: 臣陆处无屋,舟居非水。后日上以问融从兄绪,绪日:融近东出,未有居止, 权牵小船,于岸上住。上大笑。”虽为笑谈,以张融舟居陆处的放浪做派,难免 为时所议。 此外,齐梁士族重宽恕容众,反对仗才使气、自矜伐人。南史谢超宗传 称谢超宗“为人恃才使酒,多所陵忽以失仪出为南郡王中军司马。人问日: 承有朝命,定是何府? 超宗怨望,答e l :不知是司马,为是司驴,即是驴 府,政应为司驴。为有司奏,以怨望免,禁锢十年 。心4 6 南齐书徐孝 嗣传载徐孝嗣“器量弘雅,不以权势自居,故见容建武之世。恭己自保,朝野 以此称之 。町”梁书任孝恭传载任孝恭“性颇自伐,以才能尚人。于 时辈中多有忽略,世以此少之 。n ”2 6 梁书范缜传写范缜“性质直,好 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 。h 6 梁书刘峻传记刘峻“率性而动,不能 随众沉浮 ,“竟陵王子良博招学士,峻因人求为子良国职,吏部尚书徐孝嗣抑而 不许”,入梁,梁武帝“招文学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进,擢以不次,而刘峻 颇为梁武帝所嫌,“故不任用 。口”0 1 7 0 2 南齐书张融传载张融家贫愿禄, 初与从叔征北将军永书,又与吏部尚书王僧虔书,而时议以融非治民才,求官竞 不果。张融行止不符当时谨重谦退的道德清议而求官不果,连从叔张永也不敢违 议行事,可见物议的力量。 在以士族为社会基础的皇权专制时代,以士族的道德规范为主的清议具有很 大的约束力。清议是东汉以来乡里中形成的关于某个人的舆论。自从曹魏设立九 品中正后,由高门士族支持的中正寻访乡论清议,以品评升降人才,再由吏部录 用。清议的核心内容,大都以儒家道德伦理为衡量人物的标准。周一良先生指出: “南朝清议倚靠王权,王权支持并可左右清议。但清议内容的标准和权威性,士 大夫之不得违犯清议,则南朝与两晋没有很大的区别”。阳n ”以士族文人的 规范衡量,张融锋芒毕露,表现特异,不免与现有儒家道德秩序冲突,其求官不 果以及日后几度免官,皆与物议相关,而几度复官则多赖于王权的容忍与支持。 南齐书张融传载: 太祖素奇爱融,为太尉时,时与融款接,见融常笑日:“此人不可无 4 第一章世道与家风 一,不可有二”即位后,手诏赐融衣日:“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 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 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 齐高帝对张融的礼遇不仅是历史风气的延续,也是一种现实策略。政治地位 的取得不能代替齐高帝所属的寒门素族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匮乏,成为新贵后,他 们在文化上努力向高华士族靠拢。“此人不可无一,指张融名士的文采风流有 助于弥补寒族政权文化的落后,又可显示新政权的兼容气度。“不可有二 暗示 若出现众多目无阶级、清议所非的张融,将不无危害统治秩序之可能。 张融好友周颐临终前对其子周拾说:“汝不患不富贵,但当持之以道德。川 3 ”一生风止诡越的张融,也作书告诫子弟慎用口舌,谨重为人。刘宋以降士 人人格萎缩不倡,唯其如此,张融更显出他的独特风采。 第二节家风家学 士风以外,产生张融的土壤更在于张氏非凡的家风家学。 作为吴地“四姓 之一,张氏是江东重要的文化世族,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汉晋之际,张氏代表人物便名显州郡。晋宋以降,张氏更是名士辈出,多居高位, 是吴地世族的首望。唐李延寿修 南史特将张裕、张邵二兄弟各立一列传,附 其子孙。关于宋齐吴郡张氏之盛,南齐书张融传载:“张氏知名,前有敷、 演、镜、畅,后有充、融、卷、稷。其中,张融与其父张畅并为名士。在以清 谈风流著称的“敷、演、镜、畅 四大名士中,张畅位至吏部尚书,且元嘉末年 屡立战功,参与平定刘劭之役,其宦达是综合了文才武事的结果。张融从叔张永 亦曾任吏部尚书。刘宋张氏的政治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到南齐,张演之子张绪 才完全凭其清虚学尚的名士风流征服朝野。 总体上,张氏家学以尚文辞为特色。东晋以降,张氏迅速玄化,以玄理得到 侨姓名士的尊崇。玄佛双修,善持音仪,文化上兼宗玄、佛、道,注重孝道,博 本文所引南齐书张融传旨出自( 梁) 萧子显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7 2 ,第7 2 1 - 7 5 0 页,下 不再注 5 张融研究 通书、琴,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一、撞于文辞 张氏人物多善文。早在西晋,张翰、张勃等人工于诗文。隋书经籍志四 载张凭、张玄之、张演、张镜、张永、张畅、张融等人皆有文集。如载张畅“宋 会稽太守张畅集十二卷残缺。梁十四卷,录一卷。”“1 1 0 7 但他们的诗文多不 存,文名较盛的只有张永等人。直到南齐,张融诗赋以其独特面貌出现于文坛, 才显示出张氏家族的文学个性。张融著述颇丰,惜多亡佚,现存海赋为其代 表作。南齐书张融传载其临卒诫子日:“手泽存焉,父书不读! 岂吾天 挺,盖不颓家声。汝若不看,父祖之意欲汝见也。可号哭而看之。一张融将文学 视为家族文化传统,其变异文体,是为“不颓家声 ,表现了强烈的家族意识。 张融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卓越的建树,他还在门律自序、海赋序等文章中 提出独特的文学主张。 张氏文学传统的繁荣也有助于其社会地位的提升。程章灿先生指出:“作为 政治上的重要世家,吴郡张氏在文学上的崛起是有目共睹的。文学与政治两方面 相辅相成,进一步扩展了这一家族的影响,并奠定了张氏在文化史上的地位。 r 9 1 ( p 1 0 2 ) 二、清谈玄学 再者,清谈玄言是张氏名士风流的重要方面。 西晋张翰已染玄风,有“江东步兵 之誉,其旷达任情自不待言。东晋张玄 之、张凭也以玄学清言知名。而南朝宋齐时是张氏玄学的兴盛期,尤其是张裕、 张邵兄弟两支, 其子孙多有善清言者。从张邵之子张敷以来,张氏清谈玄学便 为世人瞩目。南史张邵传附张敷传载: ( 张敷) 性整贵,风韵甚高,好读玄言,兼善文论。初,父邵使与 高士南阳宗少文谈系象,往复数番。少文每欲屈,握麈尾叹日: 详见第三章第一、二节。 可参阅附录三;南朝吴郡张氏世系表。 6 第一章世道与家风 “吾道东矣”于是名价日重2 1 ”8 2 6 张镜为张裕之子,其清谈水平也很突出。南史张裕传附张镜传载: 演四弟镜、永、辩、岱俱知名,时谓之张氏五龙镜少与光禄大夫 颜延之邻居,颜谈义饮酒,喧呼不绝,而镜静默无言声。后镜与客谈, 延之从篱边闻之,取胡床坐听,辞义清玄。延之心服,谓客曰:“彼有人 焉。”由是不复酣叫8 0 4 张镜之后,其兄张演之子张绪最为著名。南史张裕传附张绪传载: 绪少知名,清简寡欲,从伯敷及叔父镜、从叔畅并贵异之镜比之 乐广,敷云“是我辈人畅言于孝武帝,用为尚书仓部郎绪长于 周易,言精理奥,见宗一时常云“何平叔不解( ( 易中七事 绪吐纳风流,听者皆忘饥疲,见者肃然如在宗庙虽终日与居,莫能测 焉2 1 8 8 1 0 王僧虔诫子书诫其子云:“设令袁令命汝言易,谢中书挑汝言 与南朝清谈考辩 j 中国文化,1 9 9 3 ,( 8 ) :2 2 - 3 1 同上。 详见第二章第三节 7 张融研究 三、善持音仪 一、目j q 目n 魏晋以降,随着玄学思潮的兴起,社会风尚出现了重仪容、尚语音等变化。 玄化且尚文的吴郡张氏就是个别具性情的家族。张氏子弟不乏气质脱俗、风采不 凡者。如张翰以清虚淡薄闻名,俨然山林中人。 刘宋之际,张氏家族将注重容止仪范的传统发展到一个新境界。张融从伯张 敷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宋书张邵传附子敷传载: ( 张敷) 善持音仪,尽详缓之致,与人别,执手曰:“念相闻”余 响久之不绝张氏后进皆慕之,其源起自敷也h 3 张敷重音仪,借用了清谈和音乐的声调、用气办法,以致余响不绝。除语言 自身音调、用气外,音仪构成还须配合相应仪态、装扮以及个人气质。张畅也深 谙此道。宋书张畅传载畅驻守彭城,与北魏言辞辩赡的李孝伯对言,“畅随 宜应答,吐属如流,音韵详雅,风仪华润,孝伯及左右人并相视叹息。“” 宋书本传又载: ( 元嘉) 三十年,元凶弑逆,( 刘) 义宣发哀之日,即便举兵,畅为 元佐,居僚首,哀容俯仰,荫映当时举哀毕,改服,著黄韦绔褶,出 射堂简人,音姿容止,莫不瞩目,见之者皆愿为尽命。h 6 由此观之,张畅详雅华润的风仪气度,在当时能流誉南北,也就不足为怪了。 张融从兄张绪亦深具仪态之美。南史张裕传附张绪传载: 刘悛之为益州,献蜀柳数株,枝条甚长,状若丝缕。时旧宫芳林苑 始成,武帝以植于太昌灵和殿前,常赏玩咨嗟,日:“此杨柳风流可爱, 似张绪当年时。”其见赏爱如此。王俭为尚书令、丹阳尹,时诸令史来问 讯,有一令史善俯仰,进止可观俭赏异之,问日:“经与谁共事? 8 第一章世道与家风 答云:“十余岁在张令门下一俭目送之时尹丞殷存至在坐,日- “是 康成门人也井【2 1 8 1 0 南齐书张绪传传论又云: 张绪凝衿素气,自然标格,摺绅端委,朝宗民望。夫如绪之风流者, 岂不谓之名臣! 8 1 m 3 可见张绪气质仪态的影响已超出家族范围,他所代表的张氏仪范颇受当时社 会的推崇。 父兄谈吐风仪为世所重,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张融自有其风则。张融不止 于文章、玄谈求新,风止诡越的他同时也变异着张氏的另类仪范。 四、道佛兼容 东晋时,佛教与中国士大夫融合得更为紧密。佛、玄本多有相通之处,经名 士名僧的会通,佛典成为清谈的重要资料。与此同时,侨姓世族崇信佛教、交结 名僧,也蔚为风气。佛与玄同是占优势地位的侨姓世族倡导的文化习尚,张氏在 清谈玄学上的造诣,远非其他江东士族可比,而其信佛也过于他族。 在诸崇佛世族中,吴郡张氏是很突出的。 据 高僧传、续高僧传及有 关正史载,张氏人物同佛教关系相当密切,如张裕、张演、张岱、张永、张敷、 张绪、张畅、张融等。张融门律云:“吾门世供佛,n 们2 8 ” “供佛与 其门习玄关系甚密。汤用彤先生指出:“张镜出自江南望族,当宋齐二代,张氏 人才辈出,为文学玄谈之渊薮盖自晋末以来,吴国张氏,累世贵显,而镜、 绪、敷、畅、融并以玄谈擅名,奉佛著称。南朝佛教于士大夫阶级之势力,以及 其玄学关系之密切,亦即此可知矣。川”。3 0 8 张氏精悉玄学,深究佛理,二 者相成,有助于提升家族地位。 详见第二章第一、二节。 参见汤用彤先生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十三章佛教之南统中佛教与世族一节。 本文所引张融文,如无特别说明,皆出自严可均校辑全齐文) ,中华书局,1 9 5 8 ,第2 8 7 2 - 2 8 7 5 页,下 不再注 9 张融研究 再者,张融门律提到“舅氏奉道,其舅氏是会稽孔氏,孔氏乃道教世 家,二族世代通婚。因张氏素与道教人士有往来,故张融行弱冠礼时,道士陆修 静赠予麈尾扇。史载,张融素与奉道的孔稚硅、杜京产、徐文伯兄弟等人款交。 宋齐间佛、道“夷夏论辩”的思想冲突,张融虽未直接卷入斗争,但他有些言论 与此有关。其作于永明年间的门律( 又名门论、少子、 ,2 0 0 6 ,( 3 ) :2 2 - 3 1 1 3 张融研究 宋齐之际,侨人政府根基已固,无惧于吴人。以王俭为首的侨姓高门对南士 心存偏见,责望甚严。周一良先生指出:“齐尚书令十一人中亦无南人,仆射十 六人中南得其一,中书监令二十二人中南得其一。皆北人占绝大优势。”哺 这正是他们竭力阻挠南士晋身仕途的结果。据南齐书载,吴兴沈文季以武功 为仆射,吴郡张绪以文采为中书令,皆仅有之例,同为高门,侨姓复在吴姓之上, “以少数之吴姓士大夫周旋于多数之侨姓士大夫,政治上与社会上地位俱在其 下,势不得不草上之风,随侨人为转移。 随” 需指出的是,在此期间,张氏家族地位于宋齐间达到兴盛高峰。南朝张氏入 正史列传者多达二十余人,且多据清官显职。宋齐之际,张壤助齐高帝平吴郡有 功,“郡人顾暑、陆闲并少年未知名,壤并引为纲纪,后并立名,世以为知人”。 心1 3 张壤位居吴郡太守,故能引荐同郡大族顾、陆子弟。永明年间张绪领州 中正,“长沙王晃属选用吴兴闻人邕为州议曹,绪以资籍不当,执不许。晃遣书 佐固请之,绪正色谓晃信日:此是身家州乡,殿下何得见逼! 0 1 这暗 示吴地乃张氏势力范围,张绪有资本以门第力拒萧晃任用亲信。 一方面是张氏家族地位上升,另一方面是王俭对吴郡张氏三代人的仕进采取 了压制态度,双方产生了较激烈的斗争。故永明期间,张氏一族深感压抑。 据南史张裕传附张岱传,张岱宋时任吏部尚书,王俭为吏部郎,“时专 断曹事,岱每相违执。及俭为宰相,以此颇不相善。 妇 。7 咱0 8 南齐书张绪传载齐高帝重张绪,“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俭e l : 南士由来少居此职。褚渊在座,启上曰:俭年少,或不尽忆。江左用陆玩、 顾和,皆南人也。俭日:晋氏衰政,不可以为准则。上乃止。四年,初立国 学,以绪为太常卿,领国子祭酒,常侍、中正如故 。0 1 张绪清言,自有 公论,连王俭也曾谓人日:“北士中觅张绪,过江未有人,不知陈仲弓、黄叔度 能过之不耳? 哺不过,王俭不以魏晋玄学名士誉张绪,而比之东汉黄叔 度、陈仲弓,黄、陈皆出身寒微,其称赞并非毫无保留。利害攸关之际,王俭选 择抑压张绪。南史张裕传又载此事:“先是绪诸子皆轻侠,中子充少时又不 护细行,俭又以为言,乃止。心0 9 绪子充“及闻武帝欲以绪为尚书仆射, 俭执不可 ,托聆充甚为气愤,写信咒之,“俭以为脱略,弗之重,仍以书示 绪,绪杖之一百。又为御史中丞到撼所奏,免官禁锢 。心”1 2 宋、齐间王俭 1 4 第一章世道与家风 与张氏结怨,其主因在于王俭阻碍其家族政治地位的上升。 王俭永明二年拜国子祭酒,七年终于辞职。“七年,竟陵王子良领国子祭酒, 世祖敕王晏日:吾欲令司徒辞祭酒以授张绪,物议以为云何? 子良竟不拜, 以绪领国子祭酒,光禄、师、中正如故。疆0 1 王俭一死,世祖仍属意素望 甚重、永明初已曾为祭酒的张绪,但复畏物议,不正是王俭等高门侨姓一贯抑压 南士的结果吗? 体现当时侨旧之间微妙关系的又一个典型是丘灵鞠的例子。 南齐书丘灵鞠传载: 世祖即位,转通直常侍,寻领东观祭酒灵鞠日:“人居官愿数迁, 使我终身为祭酒,不恨也。一永) 1 - 年,领骁骑将军灵鞠不乐武位,谓 人曰:“我应还东掘顾荣冢。江南地方数千里,士子风流,皆出此中顾 荣忽引诸伧渡,妨我辈涂辙,死有余罪。” 9 0 周一良先生推断灵鞠乃于俭代绪为国子祭酒之永明二年,“由总明观祭酒改 领骁骑将军,武职非其所乐。复睹南士张绪为诸伧王俭所抑,兔死而狐悲,遂有 此愤悒之语矣! 一8 1 仆1 0 5 张绪乃张融从兄,张氏家族为侨姓高门所抑,家族利益和个人喜好都使张融 站在萧子良一边。 一、仕历 第四节仕历与交游 张融早有声誉,宋孝武帝时入仕为新安三e :i l 中郎参军,出为交州封溪令。后 还建康,举秀才对策中第,除仪曹郎,摄祠、仓二曹,兼掌正厨,解职为安成王 抚军仓曹参军,转南阳王友,高帝辟为太傅掾,历骠骑豫章王司空谘议参军,迁 中书郎。齐受禅,历长沙王镇军、竞陵王征北谘议,并领记室,迁司徒从事中郎。 1 5 张融研究 永明中为司徒右长史,迁黄门郎、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建武四年( 4 9 7 ) 卒。( 详见后附张融事迹系年) 纵观张融仕途,“妄言 屡屡得咎,“狂悖几番免官,皆因他视富贵如浮云, 不以宦海浮沉为念。南齐书张融传赞日:“思光矫矫,万里千仞。升同应谐, 黜同解摈。务在连衡,不谋销印。 萧子显以“解摈一之赵壹、“应谐 之东方朔 相比,充分肯定了张融忘情荣禄、气薄云天的洒脱胸襟。 二、交游 l 、竟陵王、豫章王 张融官至司徒左长史。在竞陵王萧子良创造的礼佛氛围里,张融如鱼得水, 与高僧频繁论辩加深了他的佛玄造诣。无疑,他和少有清尚、笃信佛教的萧子良 会有不少契合。史载张融恸哭子良之丧,可证两人交谊不同一般。 张融也曾为豫章王佐吏。齐建元中,高帝曾有以豫章王代武帝为太子之意, 武帝父子因此与豫章王结嫌。豫章王薨,沈约甚至因此不敢为豫章王作碑文,张 融却往而恸哭豫章之丧。当其不见容于世,张融之哭更显真情。 2 、张绪 关于士族的玄虚风尚,陈吏部尚书姚察曾说: 魏正始及晋之中朝,时俗尚于玄虚,贵为放诞尚书丞郎以上,簿 领文案,不复经怀,皆成于今史逮乎江左,此道弥扇宋世王敬弘 身居端右,未尝省牒。风流相尚,其流遂远。望白署空,是称清赏。恪 勤匪懈,终滞鄙俗7 1 5 3 d 张绪口不言利,清简寡欲,以清赏玄虚知名宋齐间。在清谈玄学、情性德操 上,张融深受其从兄影响,连做官风格也有相似之处。 南齐书张绪传载: ( 绪) 为尚书仓部郎。都令史招郡县米事,绪萧然直视,不以经怀 1 6 第一章世道与家风 忘情荣禄,朝野皆贵其风,尝与客闲言,一生不解作诺0 0 二人同为风流中人。张融致力于写作、道佛、书法、交游等,不屑于也不善 于吏治,屡遭免官。 与侨姓世族一样,他们一味清赏玄虚,也将导致张氏家族事功能力不断蜕化。 3 、孔稚琏、杜京产、徐文伯、徐嗣伯 孔稚硅,字德璋,是融妻弟。史称二人情趣相投,常聚雅集,谈笑作诗,饮 酒论道。其祭外兄张长史文云:“吾与夫子,分协芳金,凭风共酒,藉月同 琴。一n 3 酬张长史诗亦云:“同贫清风馆,共素白云室。一h 南齐书孔稚琏传载: 稚硅风韵清蹀,好文咏,饮酒七八斗与外兄张融情趣相得,又与 琅邪王思远、庐江何点、点弟胤并款交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 几独酌,傍无杂事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日: “欲 为陈蕃乎? 稚琏笑日:“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8 4 0 可见张融与稚硅志趣相投,过从颇密。张融l :门律自序云: 吾义亦如文,造次乘我,颠沛非物吾无师无友,不文不句,颇有 孤神独逸耳 张融自称玄义“无师无友,颇有掠美之嫌。 孔稚硅答竞陵王兽云: 眷黄老者,实以门业有本民之愚心,正执门范经以此训张 融,融乃著通源之论,其名少子少子所明,会同道佛,融 之此悟,出于民家1 啪9 9 ( f - j 律又名 少子,是张融自喻其书,崇奉老子。自题少子,也是其 1 7 张融研究 一贯自信气度。此处孔稚硅在受到萧子良劝佛压力下,特别言明张融出道入佛之 “悟,源于己“经 之“训”,借二教融通之论,缓解压力。其中“门业 、“门 范 意同“门律 。孔氏答竟陵王兽点明张融“会同道佛 的“通源之悟, 受到孔氏文化的影响。在舅族孔氏的影响下,张融对道教颇有涉猎,这也深刻地 影响到他的文化心态。 张融本人还与五斗米道教主杜京产有交往。南齐书杜京产传载京产, 吴郡钱塘人,“世传五斗米道,至京产及子栖”。聃4 2 齐永明十年( 4 9 2 ) ,张 融与孔稚琏等人曾一起表荐杜京产。荐杜京产表收于全齐文孔稚硅名下。 南史张邵传附张融传还载张融与东海道士徐文伯、徐嗣伯兄弟款好: 文伯亦精其业,兼有学行,倜傥不屈意于公卿,不以医自业融谓 文伯、嗣伯日:“昔王微,嵇叔夜并学而不能,殷仲堪之徒故所不论 得之者由神明洞彻,然后可至,故非吾徒所及。且褚侍中澄当贵,亦能 救人疾,卿此更成不达。”8 咱3 ” 张融目徐氏兄弟为“神明洞彻,誉其道术为“王微、嵇叔夜并学而不能 。 一样倜傥明哲,难免惺惺相惜。张融与徐文伯兄弟交好,史书故将徐传附张传后。 4 、何点、何胤、何戢 何点字子皙,性率真,好狎人物,世论以为“孝隐士 。张融和他是至交。 南史何尚之传附何点传载: ( 点) 与陈郡谢蕉、吴国张融、会稽孔德璋为莫逆友。点门世信佛, 从弟遁以东篱门园居之,德璋为筑室焉园有卞忠贞冢,点植花于冢侧, 每饮必举酒酹之。招携胜侣,及名德桑门,清言赋咏,优游自得。n 髓 南史张邵传附张融传又载: ( 融) 第六弟宝积时名流谢莆、何点、陆慧晓、孔稚硅至融弟 铁之舍点造坐便日:“今日可谓盛集,二五我兄弟之流,阿六张氏保家 第一章世道与家风 之子一顾见王思远日:“卿诈作善,非实得也钟二五谓孔蛙及融并第 五【2 】9 。3 ” 何点引张融、孔稚琏为“兄弟之流”,三人为“莫逆友”。遥想当年他们花酒 相邀,凭风赋咏,当别有一番景致。 南史何尚之传附何点传还载张融、何点以诗相狎的佳话: 昊国张融少时免官,而为诗有高言,点答诗曰:“昔闻东都日,不在 简书前靠虽戏而融久病之及点后昏,融始为诗赠点日:“惜哉何居士, 薄暮遘荒淫”点亦病之” 何点少绝昏宦,老又娶妻。知交间以诗相戏,非真“病之 ,许多痒处只有 知己间才会相互挠挠。但何点对王俭们的讥讽就别有意味了。南史本传载: 初,褚彦回,王俭为宰相,点谓人曰:“我作齐书已竞,赞云 回既世族,俭亦国华,不赖舅氏,遑恤国家”王俭闻之,欲候点, 知不可见,乃止2 1 8 何点以刘宋遗民的姿态讥讽王俭与褚渊所尚之儒术已不措意大节,以二人母 皆宋公主,而二人皆失节仕齐贵显。其不满王俭的神情也和张融相似。 何胤为何点弟,早年纵情诞节。南史何尚之传附何胤传载: 初,胤二兄求、点并栖遁,求先卒,至是胤又隐,世号点为“大山”, 胤为“小山”,亦曰“东山”兄弟发迹虽异,克终皆隐,世谓何氏三高 ( 2 】( p 7 s o ) 张融与何胤有书信往来。除了与二何交游,据南齐书张融传载,张融 与何尚之之孙吏部尚书何戢也颇相善。 1 9 张融研究 5 、周颐、刘绘、刘城 周颐,汝南人,笃佛蔬食,清贫寡欲。周颇为宋明帝安成王抚军参军时,与 张融为同僚,二人常聚首谈玄。南齐书周颐传载: 每宾友会同,颐虚席以待,辞韵如流,听者忘倦。兼善老、易,与 张融相遇,辄以玄言相滞,弥日不解。6 1 7 3 ” 周颐善识音韵,著四声切韵,发口成章。长于佛理,著三宗论。高 僧传智林传载:“( 智林) 讲说相续,禀服成群,申明二谛义,有三宗不同。 时汝南周颞又作三宗论,既与林意相符,深所欣迟,乃致书于颐颐因出 论焉 。”3 智林称誉其论为“真实行道第一功德”。m 2 张融作门律,以为“道之与佛,逗极无二。于竟陵倡佛之际,张融通源 道佛,受到周颐驳难。周颐主要针对张融门律展开辩论,他著有答张融书 难 、重答张融书难 等文,竭力抑道扬佛。张融著有以 致书周颐等诸游生、答周颐书并答所问等文与周颐反复辩难。张溥如此评价 二人辩论:“通源定本直谓百圣同投,本末无异,周子长辨,倒兵乃已 。 5 史载“往复文多不载 ,哺阳3 5 可见他们辩论文章恐不止这些,与之讨论者尚 有何点、何胤诸人。 刘绘,彭城人,性豪侠,善辞辩。 南齐书刘绘传载: 永明末,京邑人士盛为文章谈义,皆凑竞陵王西邸。绘为后进领袖, 机悟多能时张融、周颐并有言工,融音旨缓韵,颐辞致绮捷,绘之言 吐,又顿挫有风气。时人为之语日:“刘绘贴宅,别开- - f 1 言在二 家之中也。”8 南史则载时人语张周刘三人为:“三人共宅夹清漳,张南周北刘中央。 0 0 ”永明末,三人共聚竟陵王西邸,音采赡丽的刘绘常与张融、周颐等人畅 谈玄义,三人辞辩高华,谈吐之风见重当代,各具特色。 第一章世道与家风 刘璩,恪守礼法,有“关西孔子一之称,行事似与纵情物外的张融颇不相同。 但笃信佛教,与张融在习佛上有交流。如高僧传慧基传载:“刘璩、张融 并申以师礼,崇其( 慧基) 义训。川1 5 ”2 南齐书刘璩传还载,永明元 年( 4 8 3 ) ,刘璩被萧子良召为征北司徒记室,不就,作 与张融王思远书。 此外,张融与陆慧晓、谢薷、王思远等名流亦有交往,限于史料,兹不再论。 如前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张融之友于才情、禀性、行事上皆非常俗,有其卓 越、超迈之处。张融自称其玄义“无师无友”,实则于道于佛,他都有诸多益友 良师。 关于张融的结交僧友,详见第二章第二节。 2 l 张融研究 第二章人格与思想 第一节诡行止风调重家族情义 张溥曾评张融日:“张氏世理音辞,修仪范,思光独诡越惊人,似一狂士。 然孝亲、敬嫂,感德、重义,人伦之际,何宣宴也。”n 们2 5 6 一、诡行止风调 钱穆先生论及名士风仪时说: 专从其人所表现在其本身者作品目,因之事功德业有非所重,而其 人之钗容举止,言辞音吐,反多为人注意当时人观念,似乎认为一人 之德性,可在其人之日常生活与其声音仪容中表出,而一切外面之遭遇 与作为,则可存而不论1 ”1 5 诚然,张融文多不传,而音容宛在,留于青史。南齐书张融传载: 融形貌短丑,精神清澈王敬则见融革带垂宽,殆将至骼,谓之日: “革带太急。升融日:“既非步吏,急带何为? ” 张融形貌短丑,神情清澈。张融是不在乎褴褛衣衫的,即便是朝见天子。齐 高帝怕他丢了朝廷体面,赐了一身根据张融身材改过的旧衣。张融是宽衣松带、 不修边幅的。“急带何为? 身心超迈者自然不为急带,只是腰带至于髋,又是 矮小身量,以世俗眼光看,可能更添丑怪。但张融惬意自得。 再看张融行止风姿,据南史张邵传附张融传载: 张氏自敷以来,并以理音辞、修仪范为事至融风止诡越,坐常危 第二章人格与思想 膝,行则曳步,翘身仰首,意制甚多见者惊异,聚观成市,而融了无 惭色随例同行,常稽迟不进。2 1 ” 南齐书张融传又载: 豫章王大会宾僚,融食炙始行毕,行炙人便去,融欲求盐蒜,i :终 不言,方摇食指,半日乃息。出入朝廷皆拭目惊观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路基路面工程施工质量分析报告
- 小学数学期中考题深度解析
- 心理健康教育帮扶方案设计
- 音乐基础节奏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 磁场强化生物电化学耦合厌氧消化产甲烷及微塑料胁迫影响
- 静脉留置针操作技能考核题库
- 社交技能在婴幼儿运动和语言间的中介作用
- 高考物理实验题解析与训练指导
- 移动支付安全风险防控实务
- 连续重整装置中苯产量预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 中药材种植技术实操指导方案
- 2025年河南入团考试题目及答案
- 油气管道安全培训课件
-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北京)
- 中国移动长春市2025秋招笔试性格测评专练及答案
- 2.1.4大气的水平运动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
- 2025年雅思写作真题解析试卷及答案
- 动火作业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布置与维护更新方案
- 2025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高考化学试卷(湖南卷)(解析卷)
- 河湖划界评审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