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内容摘要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颇负盛名的教育实 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以其卓越的教育实践和先进的教育思想赢得 了崇高的信誉他被认为是前苏联教育界超群绝伦的人教育思 想的泰斗他的教育活动被认为是一项长达三十年的教育实验 他的著作被认为是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的教育思想被认为是 活的教育学自从他 1 9 7 0 年去世以来各国学者从教育学的角度 对他的教育著作进行了翻译评论而对他的教育伦理思想进行系统 地研究本文是第一次也是一次尝试本文旨在把教育学和伦理学 结合起来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他的教育思想更多地揭示他教育思 想中的伦理精神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本文 主要论述其中的重要部分第一人道主义原则贯穿于他的教育伦理 思想始终是他教育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第二在师生关系上他主张 教师应热爱学生 了解学生 信任学生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朋友 同志式的师生关系第三由于教育职业的特性作为教师既要有一 定的道德修养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第四作为一种价值 理念在道德教育上始终追求奉献精神第五教育伦理思想的核心 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即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成为德 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些思想包涵丰富的伦理精神对我们今 天的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教育伦理素质教育 3 abstract ( 1 9 1 8 1 9 7 0 ) i s a n g r e a t r e p u t a t i o n e d u c a t i o n t h e o r e t i c i a n a n d e d u c a t i o n a c t i o n m a n o f f o r m e r s o v i e t u n i o n . b e c a u s e o f h i s r e m a r k a b l e e d u c a t i o n p r a c t i c e a n d o u t s t a n d i n g e d u c a t i o n t h o u g h t , h e w o n t h e h i g h r e p u t a t i o n . h e i s c o n s i d e r e d t h e e x t r a o r d i n a r y m a n i n e d u c a t i o n a l c i r c l e s o f f o r m e r s o v i e t u n i o n , t h e l e a d i n g a u t h o r i t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t h o u g h t . h i s e d u c a t i o n a c t i v i t y i s d e e m e d a t h r e e d e c a d e s s e d u c a t i o n e x p e r i m e n t . h i s w r i t i n g s a r e h o l d o f t h e e n c y c l o p e d i a o f s c h o o l l i v e . h i s e d u c a t i o n t h o u g h t i s c o n s i d e r e d l i v e p e d a g o g y . s i n c e h e d i e d i n 1 9 7 0 , a l l c o u n t r i e s s c h o l a r t r a n s l a t e d a n d c o m m e n t e d o n h i s e d u c a t i o n w r i t i n g s f r o m t h e p e d a g o g y s a n g l e . t h e a r t i c l e t r y t o s t u d y h i s e d u c a t i o n e t h i c s t h o u g h t 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 f o r t h e p u r p o s e o f a n n o u n c i n g t h e e t h i c s s p i r i t i n s i d e m o r e , c o m b i n i n g w i t h e t h i c s a n d e d u c a t i o n , f r o m t h e e t h i c s a n g l e s e e h i s e d u c a t i o n t h o u g h t . h i s e d u c a t i o n t h o u g h t h a s s u b s t a n t i a l c o n t e n t , a n d t h e a r t i c l e o n l y d i s c u s s i t s m a i n s e c t i o n : t h e f i r s t , h u m a n i t a r i a n i s m p r i n c i p l e p e n e t r a t i n g h i s e d u c a t i o n e t h i c s t h o u g h t a l l a l o n g , i s t h e b a s i c p r i n c i p l e o f h i s e d u c a t i o n e t h i c s t h o u g h t ; t h e s e c o n d , h e m a i n t a i n t h e t e a c h e r s h o u l d l o v e s t u d e n t , u n d e r s t a n d s t u d e n t , a n d t r u s t f u l o f s t u d e n t i n t h e r e l a t i o n o f t e a c h e r a n d p u p i l , b a s i n g i t t o e s t a b l i s h a k i n d o f f r i e n d o r c o m r a d e s r e l a t i o n o f t e a c h e r a n d p u p i l ; t h e t h i r d , b e c a u s e t h e e d u c a t i n g o c c u p a t i o n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 a t e a c h e r n o t o n l y w e l l c u l t u r e d i n m o r a l i t y b u t a l s o c o n t i n u o u s l y i n c r e a s e i t s o w n k n o w l e d g e l e v e l ; t h e f o u r t h , b e u s e d a s a w o r t h p r i n c i p l e , h i s t h o u g h t p u r s u e t h e d e d i c a t i o n s p i r i t o n t h e m o r a l i t y e d u c a t e t h r o u g h o u t ; t h e f i f t h , t h e c o r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e t h i c s t h o u g h t i s t r a i n i n g t h e p e r s o n w h o d e v e l o p i n g c o m p l e t e l y , n a m e l y e d u c a t e t h e s t u d e n t d e v e l o p i n g m o r a l i t y i n t e l l i g e n c e , p h y s i q u e , b e a u t y a n d l a b o r , i n 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 o f t h e r e s p e c t c h a r a c t e r . t h e s e t h o u g h t c o n t a i n s a b u n d a n t e t h i c s s p i r i t , h a v i n g i m p o r t a n t i n s p i r e f u n c t i o n t o o u r t o d a y s e d u c a t i o n . k e y w o r d s : ; e d u c a t i o n e t h i c s ; q u a l i t y e d u c a t i o n 4 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 引 论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 (19181970) 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 践家他忠诚地热爱教育事业把心都献给了孩子他勇于求索在历经磨难的 艰辛路途上不畏劳苦去攀登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写出蜚声海内外的教育诗 篇他品德高尚心地纯美放着高官不做只求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地在一所 农村中学工作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是伟大的光荣的他在自己丰富的实践和 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地作出理论上的概括终其一生给人们留下了四十一 部专著六百多篇论文近一千二百篇文艺作品苏霍姆林斯基以他卓越的教育 实践和先进的教育思想赢得了崇高的信誉他被认为是前苏联教育界超群绝 伦的人教育思想的泰斗他的教育活动被认为是一项长达三十年的教育 实验他的著作被认为是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的教育思想被认为是活 的教育学不仅旨在解决今天的学校任务而且旨在发展明天的教育学 他 的教育思想充满人性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他的教育 伦理思想仍有当代性并能给我们以巨大的启示文章就他的教育思想中有关教 育伦理的部分进行了概括 1.人道主义教育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人道主义原则贯穿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整个教育伦理思想中 他非常重视对学 生进行人道主义思想的教育他说在我们的教育工作实践中占首位的是培 养学生对人的人道主义的态度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丰富与否主要看他对高尚的 人道主义思想的理解和感受的深刻程度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情感是造就人 的人格和尊严的极为重要的条件之一 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思想首先要用人道的 精神对待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待学习对待成绩对待学生的会与不 会对待这一切都应当从人道的观点采取人道的态度因此教师必须在教育 工作中发扬教育道德在教育工作中确立人道主义原则要让学生成为一个 大写的人教育的任务是培养真正的人性表现为对人的尊严尊重的崇高道 德的和人道的行为要成为有人道精神的人就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人道主 义精神为此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道精神不是用某些专门的方法所能制造出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年 8 月版第 1 卷第 298 页 同上第 5 卷第 862 页 同上第 1 卷第 392 页 5 来的温情主义跟真正的人道精神是格格不入的对儿童娇生惯养百依百顺 会使他们变得懒惰 散漫和随心所欲 那种认为人道精神就是教师始终用温和的 克制的语调说话的看法是错误的人道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的心灵里有一个最隐蔽的角落这就是人的自尊心这个角落里的组织 是娇嫩的微妙的脆弱而又敏感的很容易受到损伤更容易变得粗糙起来教 师的最细致最艰巨的任务之一就是爱护并发展孩子的自尊感他指出教育 不应该让儿童的劳动成为徒劳无益的事 只有当儿童的脑力劳动给他带来某种成 果时他才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精神潜力在小学孩子的自尊心特别重要 因为他们还不善于克服困难学习中的挫折会给他们带来真正的痛苦如果不正 确的教育评价不断地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他心底隐蔽角落里的最娇嫩的组织就会 变得粗糙和麻木不仁结果他对一切都无所谓了此时教学就不再是人与人之 间的细腻的相互关系了因此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从来不给学生打2 分而是经常激发他要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有经验的教师就是这样做的当 一个学生还做不好作业时教师就不给他打任何分数永远不堵塞他争取好成绩 的道路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保护受教育者不降低他的人格无论什么时候都 要努力不让学生的意志受到压制 因为意志是承载人的尊严感大船的深水 为此 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们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心灵教学这并不是机械地把 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道德关系在这 种关系里起主导的决定性作用的特征就是培养儿童的荣誉感和自尊感并在 此基础上培养他要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自尊感是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校的任务是保护儿童的心灵要进行教育首先要关切地深思熟虑地谨慎 小心地触及青年人的心灵 使每个孩子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的自尊心和 自豪感孩子总是抱着坦率的胸怀和好好学习的真诚愿望进学校的孩子甚至 不敢想别人会把他看成懒汉或倒霉鬼好好学习的愿望这是人类美好的愿望 依我看这是照亮儿童生活的全部意义和儿童欢乐世界的明亮火花建立在我 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基础上的自尊感 对每个人来说仿佛是一道探索个人心灵的光 线必须使它永不熄灭这就赋予教育者重大的责任要求他们在人类这个领域 表现出特殊的本领现在教育者不仅要敏感细致而且要了解每个人对自己的 精神世界的看法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尊心就不能成为一个道德上纯洁和精神上 同上第 4 卷第 706 页 同上第 4 卷第 657 页 同上第 4 卷第 658 页 同上第 1 卷第 108 页 同上第 3 卷第 222 页 6 丰满的人我们最重要的一个教育手段是十分尊重自己学生的人格教育的技巧 还表现在务必使学生在漫长的成长道路上感到人的尊严从未受到过侮辱务必 使确立个人荣誉感和自尊心的努力成为促使品德更臻完美的最重要的因素 1.2公正地对待差生 这里所说的差生也即苏霍姆林斯基讲的难教的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指出所谓难教儿童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智力发展上有困难的学生他 们的理解力很差头脑迟钝往往表现为缺乏求知欲和钻研精神他认为所谓 难教儿童是无能的教师臆想出来而为自己的教育无能找借口为此没有难教儿 童只有加引号的难教的儿童每一个难教的儿童都具有自己特殊的 跟其他儿童不一样的个性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有各自偏离常规的情况和原因 以及各自受教育的经历但是他们有共同的主要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其原因都在于他们在童年早期受到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如果一个孩子成了 难教儿童别人能做到的他都做不到这就意味着他在童年时期没有从周围人 那里得到对他的发展来说是应当得到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公正地对 待这些难教儿童真正的人道精神首先意味着要公正而所谓公正就是 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严格要求是从高度尊重儿童的力量和能力开始的 所谓严格的要求就是要理解和体会什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什么是他力所不及 的帮助儿童竭尽努力去达到他能够达到的那个高度使一个人相信自己所确定 的目标是能够达到的这就是真正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是真正的尊重为了帮 助难教儿童能赶上其他人教师在课上和课后都要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如果难 教学生能勉强地跟班升级那主要是由于对他进行了补课对他降低了作业的难 度当了解到难教儿童不管怎样努力也掌握不了跟其他儿童同样多的知识时教 师就开始用特定的标准来评定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 并且对每一个难教儿童都用 不同的标准这类孩子竭尽全力来完成教师要求他做到的事情他信任教师尊 重教师他珍视自己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教师的表扬是促使他学习进步所不可 缺少的内在精力的活的源泉教师在精神上给孩子以支持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 都感到欣喜并确信孩子最终一定会达到他所追求的目标苏霍姆林斯基把这种 信心这种希望比做医生对卧床不起的重病患者的那种信心和希望 1.3没有惩罚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信奉没有惩罚的教育他说正常的绝对正常的教育 是与惩罚学生不相容的他证实惩罚并不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东西如果惩罚 含有哪怕一点点对人格的贬损它就不会具有正面的教育力量对惩罚的惧怕 同上第 4 卷第 732 页 同上第 4 卷第 706 页 同上第 1 卷第 57 页 7 会从心理上压抑学生会使教育者远离受教育者在多数场合中用惩罚所教育出 来的是不诚实凶狠冷酷残忍甚至是道德上的厚脸皮苏霍姆林斯基 反对对儿童施行体罚他说切不可对儿童采取体罚方法没有什么比强力 迫使手段更为有害和不祥的了用小皮带抽打后脑勺而不用聪明温暖的良言善 语就等于是用了生锈的斧头而不用雕塑家脆柔和锋利的雕刀体罚不仅是对人 的肉体的暴行而且是对人的精神的摧残皮带不仅会使脊背失去知觉而且会 使心灵和情感麻木不仁他特别关心的是务必使儿童的心灵不致由于使用体 罚的教育方法用皮带抽打后脑勺拳打脚踢而变得迟钝凶狠 变得冷若冰霜和残酷无比他告诫教师大家应当记住如果一个儿童经受了 与惩罚联系在一起的震撼为人的本性所注定的自我教育便会在他心里衰减惩 罚越频繁越强硬自我教育的成分就越少惩罚特别是其正当性大可怀疑的 惩罚会使人的心灵变得粗野凶狠残暴一个在儿童时代遭受过惩罚的人 少年时代就不会害怕什么儿童收容所法庭劳教所因此不能把教育简 单地归结为教师下命令和学生的盲目服从孩子们刚进学校我就培养他们 有这样的思想坦白承认自己不体面的行为这是高尚的道德不容许以惩罚相 威胁硬逼孩子承认错误在培养道德习惯的过程中不容许采用惩罚的手 段 1.4教会学生不要冷漠 真正的人道精神还要教会孩子从小就要有热情要有为他人着想的愿望苏 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冷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 漠缺乏热情儿时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为凡夫俗子童年的时候就要点 燃起对邪恶和对纵容邪恶的毫不妥协精神的火花人的冷漠是危险可憎的 而孩子们的冷漠则是可怕的 我极力使我的每一个学生在童年就深切地亲身体验 为别人的命运而忧虑的高尚情感即使那些人可能离他很遥远生活在地球另一 端的某个地方或生活在 100 年以前这种情感是抵制冷漠情绪的有效手段 因此我经常教导我的学生去同情他人我极力使孩子们把自己放在需要同情 帮助和热忱关怀的人们的地位并且体验他们的感情别人的痛苦应该成为孩子 自己的痛苦应能触动他去考虑如何帮助那个需要帮助的人个人之间的相互关 系人们之间的精神交流对人道主义的培养起着特殊的作用明智而有远见 的教育者经常关心的是要使学生的心灵里有一种为他人着想的愿望有一种乐 同上第 2 卷第 689 页 同上第 5 卷第 502 页 同上第 3 卷第 650 页 同上第 3 卷第 308 页 同上第 4 卷第 351 页 同上第 3 卷第 318 页 8 与助人的意志使他们对虚伪和冷漠采取不能容忍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自豪地 说我认为自己教育工作的最主要的成绩在于孩子们上过培养人道主义精神 的学校他们学会了体察人会把他人的快乐与痛苦放在心上学会生活在人们 中间学会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仇恨祖国的敌人他通过实践证明了孩子从小要 学会关心他人切不可对事物冷漠 2.建立朋友同志式的师生关系 在师生关系上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建立朋友同志式的师生关系他以自己的 实际行动证明只有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是教育有效进行的保障教育这首 先是教师跟孩子在精神上的经常接触关怀别人合理的善良是儿童集体生 活应有的气氛是师生相互关系应有的主要品质教师只有在共同的活动中长时 间做孩子们的朋友做具有共同思想的志同道合的同志才会产生真正的精神上 的共性主要教育者应当是一个不大的儿童集体的教育者是孩子们的朋友和同 志教师不仅作为一个老师而且也作为一个朋友和同志在一个团结友爱的集 体里同孩子们结下的多方面的情感联系学生对老师的信赖师生之间的相互信 任孩子在老师身上所看到的人道的典范这些都是基本的同时也是最复杂 最明智的教育规则教师掌握了它们就能成为真正的精神导师教育者最可贵的 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 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只有那种能与学生思想感情一致共同关心社会利益并 与其休戚相关苦乐与共的人才能成为少年的导师苏霍姆林斯基深刻体会到 只有当我和学生感受同样的思想和感情的时候 当我能够把自己心灵的一部分 灌输到学生心灵中去的时候我的心和学生的心达到了彼此理解教师不仅仅 应当是老师而同时也是学生的朋友应当和他们共同去克服困难和他们喜忧 与共每个孩子在思想观点情感感受快乐不安悲伤忧虑等方面 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教师应当认清并熟悉自己学生的这个精神世界但他绝不 能把他们当做研究对象来对待 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 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 与他同欢乐共忧伤, 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 孩子才会向教师敞开他的心灵 而要真正形成同志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的作为 2 . 1教师要热爱孩子了解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从事教师职业就必须热爱孩子他深有体会地说除 了教师和医生的职业外 未必有其他职业需要如此多的热忱应当把自己的一 颗心交给每一个孩子教师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孩子的欢乐和苦恼同情孩子对 同上第 3 卷第 389 页 同上第 3 卷第 465 页 同上第 4 卷第 41 页 9 孩子由衷地关怀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他有一部遗著名为我把心给了孩 子们就是他毕生事业的真实写照他在该书中自豪地写到什么是我生活中 最重要的东西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爱孩子必须指出的是他反对一种 说法 即认为热爱孩子这个品质是由本性决定 的 他认为本性在这里 毫 无关系起决定作用的倒是教师的崇高使命就是使每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全 面发展从而给每个孩子带来幸福他说教师的崇高使命对我来说就是 成为儿童幸福的创造者成为儿童心灵的医治者和治愈者就是不使人的内心遭 受痛苦和不幸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写道的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 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既不 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 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热爱孩子就必须了解孩子他说不了解儿童的心 灵不了解他思维和感知周围世界的特点那么关心儿童的话就成为空谈 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爱好才能禀赋倾向 就谈不上教育了解孩子的重要意义尤其在于不了解儿童就没有学校 没有教育没有真正的教师和教师集体了解儿童就应当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 世界能给每个孩子以必要的关心并付出一定的精力使孩子感到大人没有忘 记他并能分担他的伤心委屈和痛苦这样孩子的精神世界才是充实的才不 会滋生不良情绪 2.2教师要信任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信任便没有教育没有善的信任排除师生间与 人为善的相互关系就谈不上什么教育学教育首先意味着对孩子的信任即相 信每个孩子都可以教育好都能成为好人他在要相信孩子中举出 大量饶有趣味的 具体生动的 有说服力的教育实例来阐明自己的这一教育主张 他认为经过耐心细致的教育仍是自甘堕落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孩子是没 有的他坚定地说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少年儿童和青年男女这一观点 的依据有三第一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并在身上 深藏着最能充分表现自己的天赋第二孩子有很大的可塑性如果受到正 确的教育就可以成为一个理想的人第三孩子虽有不当行为但一般不 同上第 2 卷第 538 页 同上第 4 卷第 478 页 同上第 3 卷第 228 页 同上第 4 卷第 655 页 同上第 3 卷第 12 页 同上第 4 卷第 642 页 同上第 2 卷第 537 页 10 是存心做恶只要引导得法就一定能够矫正过来因此教育者应当机智地 敏锐地看到孩子的那种要求上进的心理善于发现深藏在每个青少年身上的宝 贵财富给予信任加以适当的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信任人才能唤起人的自尊对人的信任是一股强 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使他成为一个理想的人他充满 激情地对教师说请记住每个儿童都是怀着好好学习的真诚愿望来上学的 这种愿望有如明亮的火焰照耀着儿童关心和忧虑的世界儿童无限信赖地把这 火焰带给我们教师可它很容易被生硬粗暴和不信任的冷水浇灭我们教师心 里也要有儿童带给我们的那种火焰而对孩子无限信赖 这才会出现人道和相互尊 重的美妙的和谐只有当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础之上时它才会成为一种 现实的力量如果对孩子缺乏信心不信任他则全部教育智谋一切教育教学 方法和手段都将像纸牌搭小房一样会倒塌 3.提高个人素养培养坚强的教师集体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做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素养这 是因为教育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有着与其他职业不同的特点并因此形成 了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3.1教育职业的特点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职业具有以下一系列特点 1教师是和生活中最复杂最珍贵的无价之宝也就是人在打交道儿童的 生活健康智慧性格意志公民表现和精神面貌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幸福都决定于教师决定于教师的能力水平工作艺术和智慧 2 教师工作的最后结果如何不是今天或明天就能看到而要经过很长时间 才见分晓的教师所做的所说的和使儿童养成的一切要过 5年1 0年才能 显示出来 3 许多人和生活现象都在影响儿童对他起作用的有母亲父亲同学所 谓街头伙伴读过的书和看过的电影以及和善于有力地影响年轻心灵的人 进行的意外会见等所有这些对儿童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学校的使命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在于为人而斗争克服消极的影响使积极 的影响发挥作用为此必须做到使教师的个性对学生的个性施加最鲜明有效和 有益的影响 4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领域即智慧感情 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 同上第 5 卷第 412 页 11 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教师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 语言周围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以及创造最能鲜明地表达感情的环境也就是 人际关系上的全部情绪领域 5 教师创造性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是他工作的对象- - - - 儿童- - - - 经常在变化 永远是新的今天同昨天就不一样 6 教师的工作是用心脏和神经的工作其特点是高度脑力紧张时期与比较 平静的时期相互交替每日每时都在消耗大量的精神力量 3 . 2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既然教师职业具有上述这些特点人们在选择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时 就应当考虑以下条件也就是要具备这样一些素养 3 . 2 . 1教师应有崇高的生活目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言行一致的作风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个人榜样-这首先是指他的信念的力量他对 科学的热爱以及他的道德面貌他认为教师都应当成为他的学生进行品德修 养和丰富精神世界的榜样成为热爱知识和渴求知识的引路人成为言行一致的 表率 是什么东西推动学生去追求高尚的美德呢是教师在精神和道德方面的表 率作用是教师在生活目的和生活准则上的表率作用教师的生活目的和生活准 则应能使儿童特别是青少年为之倾倒和激动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质实质 上是我们称之为教育的这个微妙的人类创造领域中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 任 何教育理论不管它有多么高明如果没有教师这样一个活跃人物的炽热的心 高尚的情操和审慎的理智也会变得毫无作用这是因为一个教师并不是每时每 刻都在讲大道理是他对于人的态度能成为道德的楷模成为精神生活极其丰富 的榜样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实现教师的个性对学生个性的直接影响的关键在于 教师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他说理想原则信念观点兴致趣味好 恶道德审美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取得和谐一致这就是吸引青少年 心灵的火花这火花正在成为青少年前进道路上的灯塔 3.2.2教师应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渊博的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做一名好的真正合格的教师应热爱和精通自己所教的 学科知道本学科当前的发展水平最新发现最新研究和最新成果要具有渊 博的知识他劝勉教师时说你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教师就要让教学大纲和 教材只成为你最基本的知识应使教科书成为你科学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 为什么教师需要如此渊博的知识呢他认为这有两种原因 同上第 1 卷第 776 页 同上第 1 卷第 778 页 12 第一教师具备了渊博的知识他在课堂上就可以不把注意中心放在讲课内 容上而着重去注意学生脑力劳动和思维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否则教师在课堂 上就只能紧张地去回忆备课内容讲课内容就不能引人入胜就不可能有师生思 想上的交流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知识面就必须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 因为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基本知识只占他的知识财富的很少的微不足道 的那么一小部分 第二只有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发掘学 生的天资造成朝气蓬勃的智力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只限于教科 书而不在孩子们面前打开科学的视野不指出哪些地方是尚未被研究的领域 从而引导孩子们用好奇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去探索各种奥秘 那我们就只会使孩 子们厌恶日复一日地消化知识的份饭会使孩子们失去任何求知欲会扼 杀他们智力上的素质和才能 那么渊博的知识从何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响亮地回答读书读书 再读书他认为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 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 思考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做的事情很多首先应当一点一滴地积累教育 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智慧 3.2.3教师要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在论及这条教育素养时中心思想在于强调要了解儿童 他指出了解儿童这是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的最主要的交接点他坚决主 张一个教师还在师范院校学习时 就必须学习 儿童 少年和青年解剖和生理学 缺陷儿童教育学年龄心理和教育心理学他认为不掌握这些知识教师 在教育工作中就会象在黑夜里走路一样 他指责苏联高等师范院校对人的生理发 展的知识教得太少了 他一再强调教育学与心理学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他说如果把教育学比 作制造复杂装置的工厂那么心理学就是这座工厂里的复杂机器若是没有机 器或者机器不精那这座工厂就只剩下一个空架子他还作了如此形象的比 喻他说教师不懂得心理学而且在自己全部创造性生活过程中也不去丰富 自己的心理学知识这就如同一个心脏病医生不了解心脏的构造眼科医生不懂 得眼睛和脑半球皮层的神经联系的最细微的机制一样 3.2.4教师要有高度的语言素养 同上第 4 卷第 70 页 同上第 4 卷第 632 页 同上第 4 卷第 648 页 同上第 4 卷第 653 页 13 苏霍姆林斯基从经验中得出一个结论不仅语文教师而且其他任何一门 学科的教师都应当首先精通语言教师的语言修养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 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只有教师具备了高的语言素养才能用语言把能直接 看到的尤其是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勾画出鲜明的表象并在这个基础上构成 清晰的概念从而使学生能顺利地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如果不能做 到这一点学生听起课来就会十分吃力甚至完全听不懂用言语进行教育是教 育学中和学校中最复杂的最艰难的东西不掌握语言教育的高度素养就无法 培养人们具有细腻的内心世界和确立高尚的道德情感关系教师应该掌握一种 隐藏着同情心和对少年短处的宽容态度的最巧妙的工具语言要小心谨慎 别使你的话成为一根触摸娇嫩的身体灼伤它并使它永远留下难看的伤疤的鞭 子正是由于这样的触摸使少年时代显得毫无生气富有哲理和同情心的话语 就像是一种活命的水它能使人得到安慰对一切都表现并激发起正义必胜的信 念只有当话语里蕴藏着追求道德理想种子的时候话语才能成为道德教育的 工具多年的经验证明教师的话会在幼儿少年和男女青年身上激发起人的感 情这就是说他们会深深地感受到身边的人都有自己的欢乐和悲伤有自己的 志趣和需求应该让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激情这些话能让学生欢喜雀跃 激动不已或心旷神怡义愤填膺做到这一点是何等的重要啊如果你的语言 不能闪现出情感和火花不能让人热血沸腾不管你的话有多么意义深远在学 生听来它也是毫无生气的教师口中的语言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就像演奏 家手中的乐器画家手中的颜料雕塑家手中的刻刀和大理石一样没有乐器就 没有音乐没有颜料和画笔就没有绘画没有大理石和刻刀就没有雕塑同样 没有活生生的深入人心的动人语言就没有学校没有教育语言就仿佛是一座 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用语言 进行教育是现代苏维埃学校致命的薄弱环节 有些学校没有用语言来进行正 确而有效的教育从而就出现了许多重大的弊病 如果说师范院校未来的教师已经造成了语言素养上的缺陷那么到了工作 岗位以后是否还能设法弥补呢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是完全可以弥补的他就 曾给他手下的教师做过这种补缺工作首先他自己带头练习写小作文于是带动 了教师 自然形成了一种竞赛 看谁的小作文写得最好 他就这样通过各种方式 来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 同时他鼓励教师们 如果你们想使自己的教学成为艺术 磨砺自己的语言吧语言就像一把尖利的刻刀它能触到每个人性格特征的细微 之处 善于运用语言 这就是一种伟大的艺术 语言能够塑造一个人美丽的心灵 同上第 4 卷第 661 页 同上第 3 卷第 528 页 同上第 5 卷第 222 页 14 同样语言也能够摧毁它为了让从我们手中放出去的都是美好的东西让我们 好好地掌握这把刻刀吧 3.2.5教师应当擅长某项劳动技能或具有其他某些爱好 苏霍姆林斯基所以把这一条作为教师应有的素养提出来 是受他的一个重要 教育思想指导的 这个思想就是 学校应有丰富多彩的 精神生活智力背景 他认为课堂学习只是广义的教育这朵鲜花上的一篇花瓣其他花瓣如课外活 动课外阅读等也同样重要否则就不能构成整朵花的美所以在他领导的 帕夫雷什中学里除每天上午安排课堂学习外每天下午都作为学生的自由活动 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学生们朝气蓬勃地开展科学学科小组文化艺术 小组等活动苏霍姆林斯基声称帕夫雷什中学六百四十三名学生的精神生 活是在上述一百二十个小集体中渡过的自然所有这些小集体的活 动都得有教师的指导由此可见教师擅长某些劳动技能或具有其他特殊爱好 是多么必要不仅如此他还认为这些技能和爱好是通向学生心灵的捷径 即教师可以借这些技能和爱好去吸引或接近学生在共同兴趣共同爱好中获得 共同的语言 3.3培养坚强的教师集体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教师个人的成长同时也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形成 他充分估价教师集体的作用 他认为教师集体不仅制约着教师个人的成长 而且 教师集体是学校的轴心教师集体决定着学校的面貌为了使教师的个人 影响成为一种实际的力量光有教师的才干精力创造性的工作是不够的这 种力量应受到教师集体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鼓舞没有一个真正的教师集体教 师工作起来就会感到很吃力因为实际上每个教师都在摸索而好的经验如同 新生的幼芽甚至不为在邻近教室上课的教师所察觉如果没有教师集体教师 个人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那么怎样培养教师集体呢 第一要保持精神珍品他指出如果把教师集体在信念观点和传统 方面的每个教师特点方面的师生关系方面的以及学生相互关系方面的那些 珍品保持下来那么学校就会成为巨大的教育力量 第二要创造和积累精神珍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靠什么建立教师集 体呢靠集体的思考和创造他说一个校长所以能成为教师集体的组织者 和领导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由于他善于跟教师一道一年一年地积累教学 和教育过程中的精神珍品 必须指出的是在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精神珍品中最主要的一个珍 品就是教育思想和教育信念他赋予这种思想和信念以极大的意义他形象地 同上第 3 卷第 91 页 15 说教育思想这是教育技巧得以在其中插翅飞翔的空气他认为没有集体的 教育信念就没有教师集体只有形成集体的思想和集体的信念才能使全体教 师在这个基础上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教学和教育的任务 4.奉献精神教育伦理学的重要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奉献精神的教育 奉献精神是他教育伦理 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理念他对奉献精神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点 4.1奉献精神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讲到唤起学生奉献精神的重要性他说学校里道德教 育的实质则在于教育者经常去唤起自己的学生们去追求理想的东西即是应该 奉献的思想人的精神生活最惊喜的范围之一就是人对人信守义务如果具 体的一个人在童年少年青年早期还没有成为您的学生中唯一可爱的人如果 他不愿意为他人的欢乐而奉献出自己精力的人那他就谈不上是个爱国者也谈 不上对信念和理想的忠诚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使他的每个学生能在童年就 获得个人与他人深交之中的那种奉献的道德经验人的崇高道德职责就在于在 自己身后给地球留下能增加人民财富的遗产 教育就是培养具有这种精神面貌的 人他最大限度地向社会提供他所能提供的东西他竭力做到绝不从社会那里索 取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人活着应当尽义务我们生活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我们 全都应当尽义务应当奉献不然就不能活下去人生活在社会里时时处处 要与他人接触你的每一个满足每一种欢乐都是与他人为你付出精神上和肉 体上的力量为你操劳忧虑焦急和思念分不开的假如没有人的奉献生活 会变得杂乱无章即使大白天你也无法出门十分懂得与严格履行你在他人和人 们面前的义务这便是你真正的自由你在人们面前履行自己的义务越好那你 从人的真正幸福自由的无穷尽的源泉中吸取的东西就越多 如果你试图把自 己从奉献中解脱出来那你就会变成放任自流的奴隶如果一个人所做的事不 是他应当做的必须做的事那他就会开始精神空虚道德败坏和堕落要担心 人在精神上沦为奴隶假如你不严格地控制自己的愿望不使自己的愿望服从于 奉献那你就会变成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如果每个人都能很好地理解奉献那 么在精神生活中就会出现普遍的和谐苏霍姆林斯基进一步指出如果人丧 失奉献精神起初会成为一个渺小的自私自利的人然后会变成卑鄙的人再往 后会成为一个叛徒 4.2怎样教孩子懂得奉献的思想 同上第 2 卷第 183 页 同上第 2 卷第 217 页 同上第 2 卷第 217 页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孩子们去为他人奉献自己的精神力 量并把这种奉献作为一种隐秘的不可侵犯的东西藏在心间著名教育学家 帕 彼 布隆斯基写道真正的道德则是对道德的追求学校生活中的道德必须成 为道德实践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只有在关于奉献善与恶道德财富的 概念受到教师和学生们那活生生人的激情鼓舞的时候即受到忠诚与爱毫不妥 协的精神与恨对理想的追求同志与战友的相互关系的崇高精神鼓舞的时候 道德才会变成道德实践那么 怎样教学生学会奉献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要 善于同孩子们谈奉献 关于奉献这一点应当经常讲 这里老师的话是必不可少的 使孩子们养成奉献的习惯这意味着首先要教会孩子去观察生活观察人们观 察周围的那些事物理解周围的在某种程度上与你有关的一切而且不仅仅去理 解这一点还要用心灵去感受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不能容忍冷漠的人才能去鄙 视麻木不仁 去痛恨无礼行为苏霍姆林斯基和孩子们一起到学校果园去旅行 一路上时时处处都处在人际关系的世界里这时教育者的使命就在于要同 孩子们谈奉献要教会小孩子一举一动应当怎样奉献人没有比尽义务的幸福 更幸福的了假如你在人际关系大海里细心而又敏锐地漫游时你会时时处 处看到有人在奉献起初会使孩子们放弃某种欢乐但是他们所获得的却是完全 特殊的一种奉献的欢乐因此教师要善于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去看现实生活 现实生活中会鲜明地体现出人的奉献精神如果这种种事实能使孩子们感到吃 惊 逼迫他们去深思 那时 教师那循循善诱的话语 会渗入到儿童心灵的深处 就像种子落到沃土里那样将会生出茁壮的幼芽来 4.3奉献表现在履行义务 奉献是培养人的崇高愿望的唯一学校每个人都应该达到那个高度那 时的一举一动都受义务的支配做出那些初看起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不可达到 的事表现出精神上的伟大只有精神上的伟大才能产生真正的人的需要即 对世界上珍贵的惟一的人的需要那种爱的幸福是来之不易的一种幸福这 种幸福只有靠奉献和尽义务才能获得才能理解教育上一个重要的目的就 在于使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就能体验到人对义务顶峰的追求是一种魅力和美 教育 的理想就在于使每个人去追求自己的顶峰不要迷失通往顶峰的方向更不要从 旁而过人的内在本质他那决定一切和一切由之生发的主根是义务是每 个人在社会主义祖国面前 在人民的意识和道德财富面前 在他人的命运 欢乐 同上第 2 卷第 199 页 同上第 2 卷第 183 页 同上第 2 卷第 182 页 同上第 2 卷第 218 页 同上第 2 卷第 218 页 同上第 2 卷第 221 页 17 幸福生活生死面前觉悟和感受到的自身责任义务是道德的焦点精神 的核心决定着我们期待于学生的一切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公民忠诚善于使个 人利益服从于公共利益在服务社会中把个人的生活变成美的生活对敌人毫不 妥协为了祖国的名誉庄严光荣准备献出自己的生命情愿和善于为他人做 好事 苏霍姆林斯基说义务感的培养是共产主义教育的基础和核心我们的目 的是培养具有高度义务感的人也惟有具有高度义务感的人才易于懂得真正的 人的幸福惟有对崇高理想的忠诚才能使个性升华造福大众丰富内在的精 神世界义务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但要在履行义务中反映自我 一个人就应从个人生活最细微的表现开始在义务中社会的意愿和纯属个人的 意愿巧妙地交融在一起通往义务顶峰之路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的儿 童通往义务顶峰之路便是从自己意识生活的最初几步开始就要用整个心灵接 触人的命运要让别人的遭遇成为对他具有切肤之感的本人的事情要让通往认 识最高利益之路经过人的遭遇要让一个人在向理想接近时认识自我自觉地对 待自我而这一切取决于小小年纪的人有着怎样的欢乐和幸福的源泉 社会主义这是人的幸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7985-2025输送带织物芯输送带抗撕裂扩大性试验方法
- 农业生产安全急救培训课件
- 养护安全培训开班讲话稿课件
- 养护安全培训会课件
- 农业市场行情课件
- 别吵小宝宝睡了课件
- 化工企业安全培训要求课件
- 初高生物衔接课件
- 初次安全教育培训证明课件
- 内部审计与反舞弊
- 湿地巡护员培训课件
- 2025鄂尔多斯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招聘9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地质实验室技术员综合素质考核试卷及答案解析
- 小班海浪滚滚课件
- 老年痴呆科普课件
- 2025年泉州大队委笔试题目及答案
- 义乌市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2025年度员工公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文旅演艺活动
- 口腔科无菌操作课件
- 房地产中介服务操作流程手册
- 中风病人的护理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