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蔡邕是东汉末年文坛执牛耳者,为中古屈指可数的文豪。而出于其手的:琴操却因 为作者和产生的年代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而倍受冷落。然而,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琴曲解题 专著琴操它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本文从文献的角度对琴操一书的作者进行 考辨,对其版本进行了比勘,对成书的年代和成因进行了考证。在此基础上对琴操歌 词的本事进行了梳理和考察,并对琴操一书的文学价值和意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本 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一、琴操撰者、成书及版本考察。在考辨现有成说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琴操当 为东汉末年蔡邕编撰,琴操一书是伴随着汉代音乐文化的下移和琴的地位的提升,蔡 邕儒道兼修的思想和卓尔不群的音乐才华同其宦海沉浮的坎坷生涯综合作用下的产物。 琴操一书的版本今日可见的有六种,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六种版本的相异之处在于篇 目的差别、注的有无和用字的差异。 二、琴操本事及歌辞考。本部分对歌诗五曲、一十二操、九引、河间杂歌二十一 章的本事和歌词进行考察。其本事是属于撰者自创还是有所凭借? 如若有所凭借的话最早 见于何典? 其歌辞最早见于何典? 琴操之后最早被引用于何典? 通过对本事和歌辞的 考察有助于我们判定其作者和写作年代,有助于探讨琴操在文学上的地位和价值。 三、琴操文学价值及艺术成就。琴操一书并非各种材料的简单罗列,其编撰的 体例和材料的取舍体现了撰者的审美思想。琴操一书保存了大量的民间故事,有些故 事展现出相当娴熟的叙事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作为乐府诗歌 之琴曲歌辞的鼻祖,琴操奠定了后世琴曲歌辞的基本结构模式。 关键词:蔡邕;琴操;撰者:成书;版本;本事;歌词;文学价值 a b s t r a c t c a iy o n gw a so n eo ft h em e d i e v a lw r i t e r sw h om a s t e r e dt h el i t e r a r ys c e n ea tt h ee n do ft h e e a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k u r np a r a d e ”w r i t e nb yh i mi st r e a t e dc o l d l yb e c a u s eo ft h ea u t h o ra n dt h e w r i t i n gt i m eh a sb e e no nc o n t r o v e r s i a l h o w e v e r , a sc h i n a se a r l i e s te x i s t i n gn o t e st ok u m , i t h a sg r e a tr e s e a r c hv a l u e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l i t e r a t u r e ,ih a v ear e s e a r c ho nt h ea u t h o r , t h e v e r s i o n sa n dt h ec a u s e so f q i np a r a d e ”o nt h i sb a s i s ,ih a v eai n s p e c t i o na n do r g n i z a t i o no nt h e o r i g i n a ls t o r i e so n ”q i nc a o ”a n dh a v eap r e l i m i n a r yd i s c u s s i o no nt h el i t e r a r yv a l u ea n d 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i t i na d d i t i o nt o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n dc o n c l u s i o n , t h i s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 p a r t s i nt h ef i r s tp a r t , ih a v eai n s p e c t i o no nt h ea u t h o r , t h ev e r s i o n sa n dt h ec a u s e so fi t s t u d y i n t ot h ee x i s t i n gs a y i n g sib e l i e v et h a t ”q i np a r a d e ”w a sc o m p i l e db yc a iy 0 n ga tt h ee n do ft h e e a s t e mh a nd y n a s t y , ”q i nc a o ,”i ti st h ec o m p a n i e de f f e c t so ft h ed o w n w a r dm o v e m e n to ft h e c u l t u r eo fm u s i c , t h eu p g r a d i n gs t a t u so fq i na n dc a iy o n g sc o n f u c i a nt h o u g h t sa n dh i sm u s i c a l t a l e n t sa n dh i sb u m p yo f f i c i a lc a r e e r ”k u mp a r a d e ”h a ss i xv e r s i o n so f , b ye o m p a r i s i o nw e f o u n dt h a t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a m o n gt h es i xv e r s i o n si n t h eo u t l i n e s ,t h en o t e st h eu s eo ft h ew o r d s i nt h es e c o n dp a r t ,ih a v eai n s p e c t i o no nt h eo r i g i n a ls t o r i e sa n dl y r i c so f ”q i nc a n i n c l u d e t h ef i v ep o e m s ,t h et w e l v ep a r a d e s ,t h en i n ep r i m e r sa n dt h et w e n t ys o n go fh e j i a n a r e a r d ot h eo r i g i n a ls t o r i e sh a v es o m e t h i n gst od e p e n do no rc r e a t e db yv i r t u e ? w h e nt h e o r i g i n a ls t o r i e sa n dl y r i c sa l ef i r s b e e ns e e n ? w h e nt h el y r i c sa l ef i r s t l yb e e ns e e na n db e e n c i t e da f t e r ”k u mp a r a d e t h r o u g ht h ei n s p e c t i o no ft h eo r i g i n a ls t o r i e sa n dl y r i c sw i l lh e l pu st o m a k es u r et h ea u t h o ra n dt h ew r i t i n gt i m eo f ”k u mp a r a d e ”a n de x p l o r et h el i t e r a r y s t a t u s a n dv a l u eo f i t i nt h et h i r dp a r t , t h el i t e r a t u r ev a l u ea n da r ta c h i e v e m e n to f ”k u mp a r a d e ”t h eb o o ki s n o tas i m p l el i s to fm a t e r i a l s ,t h ep r e p a r a t i o no ft h es t r u c t u r ea n dt h ec h o i c eo fm a t e r i a l sr e f l e c t s t h ea u t h o r sa e s t h e t i ci d e o l o g y ”k u mp a r a d e ”p r e s e r v em a n yf o l ks t o r i e s s o m eo ft h es t o r i e s d e m a n s t r a t ev e r ys u c e s s f u ln a r a t i v es k i l l sw h i c hh a v eaf a ri m p r e s s i o no nl a t e rl i t e r a t u r e s a st h e o r i g i n a t o ro fk u mp o e t r yo fy u e f u ,”q i nc a o ”g e n e r a t e st h eb a s i cf r a m e w o r ko fk u mp o e t r y k e y w o r d s :c a iy o n g ,k u mp a r a d e ,w r i t e r , c a u s e s ,v e r s i o n s ,o r i g i n a ls t o r i e s , l y r i c s ,l i t e r a r yv a l u e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 在口划。4 )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口硕士团论文蔡邕( 琴 操) 研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口硕 士团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 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 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 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起淫披 日期:黼i 形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在口划“”) 蔡邕( 琴操) 研究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口硕士 团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口硕士团学位论文。本论文 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 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 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越镶陡 日期:劲堙、,形 剥磴辄走承捡 醐:渺r 玛 蔡邕琴操研究 引言 蔡邕是东汉末年文坛执牛耳者,他的作品继承了东汉初期班固、崔驷,中期张衡、马 融的华丽的传统文风,而更加洗练。他不仅以辉煌无比的文采驰名于当时文坛,而且对后 世文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中古屈指可数的文豪。而琴操也正是出于蔡邕之手, 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琴曲解题专著,它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从文献的角度来看,首先琴操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琴曲解题专著,它保存了 大量的汉代琴曲歌辞,是后世乐府琴曲歌辞的鼻祖和源头。目前乐府研究领域琴曲歌辞的 研究是薄弱环节,然而要研究琴曲歌辞则不能越过琴操这本基础的文献资料。其次, 琴操一书无论是其本事还是歌辞有许多是对前代或当时文献资料的借鉴,因而要对琴 操进行深入研究,本事和歌辞的考察和梳理是一个必要前提。从文学方面来看,琴操 一书到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少没有定论。然而我们至少可以从三 个方面来把握这个问题。其一,琴操奠定的后世乐府琴曲歌辞形成的基础。无论是南 朝陈僧人智匠的 古今乐录、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还是明梅鼎祚的古乐苑 都可以看到琴操的影踪。其二,从民间文学的角度来看,琴操一书保存了很多的 民间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是对先前民间故事的继承和完善,有的则是琴操撰者的创造。 其中有些故事叙述的相当曲折生动,展现出比较娴熟的艺术技巧,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其三,从整个的诗歌范围来讲,汉代是五言诗的发展和成熟期,然而琴操歌 辞大部分为四言诗或是骚体诗。这一现象和当时的诗歌发展趋势相背离,通过分析我们认 为这并非复古,而是由于琴曲歌辞的文体特征和其特殊的产生原因造成的。 第一章琴操撰者、成书及版本考察 第一节琴操的撰者考辨 琴操的撰者及其创作年代历来众说纷纭,而这无疑会对琴操一书的研究产生 重要的影响。笔者本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精神对琴操一书的作者及其创作年代进 行考辨,以期能正本清源给琴操一书一个确切的作者归属和年代定位。 关于琴操撰者传统的说法有三:两汉之际的桓谭说、东汉末年的蔡邕说、两晋孔 衍说。下面对这三种观点进行逐一考辨。 两汉之际桓谭说:持此说者的主要依据为:旧唐书经籍志上:“琴操二卷,桓 谭撰。 m 新唐书艺文志一:“桓谭乐元起二卷,又 琴操二卷。黟嘲这种观点 的支持者较少,后代学者对其多持批判的态度。 桓谭出身音乐世家,“好音律,善鼓琴舞,鬈成帝时为乐府令井( 新论) ,王莽时为掌 乐大夫,着有新论2 9 篇,其中包括琴道一篇。然而不能因为是正史记载,不能因 为桓谭出身音乐世家并且有关于琴方面的著作就把琴操的著作权归于他。其一,正史 并非没有错误。其二,桓谭一说,有多处难以自圆其说的纰漏之处。首先,桓谭新论 的观点与琴操不合。清马瑞辰平津馆丛书 校本序云:“琴操言伏羲 始作琴,与琴道言神农始作琴不合,则琴操绝非桓谭所作。 例琴道云:“昔 神农氏继宓羲而王天下,于是始削桐为琴。” 4 1 而文选卷十八马融长笛赋李善 注引琴操云:“昔伏羲氏始作琴。 据后汉书桓谭本传载:搿谭着书言当世行事 二十九篇,号日新论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 【5 】而琴道言神 农氏“削桐为琴”,述作琴之始,当在发首之内,当为桓谭亲笔。其次,从琴操一书 所反映的思想和桓谭的思想有许多抵忤之处。桓谭本传载:光武帝“信谶,多以决定嫌疑。 又酬赏少薄,天下不时安定。谭复上疏日;臣前献瞽言,未蒙诏报,不胜愤懑,冒死得陈。 愚夫策谋,有益于政道者,以合人心而得事理也。凡人情忽于见事而贵于异闻,观先王之 所记述,咸以仁义正道为本,非有奇怪虚诞之事。盖天道性命,圣人所难言也。自子贡以 下,不得而闻,况后世浅儒,能通之乎! 今诸巧慧小才伎数之人,增益图书,矫称谶记, 以欺惑贪邪,诖误入主,焉可不抑远之哉! 臣谭伏闻陛下穷折方士黄白之术,甚为明矣; 而乃欲听纳谶记,又何误也! 其事虽有时合,譬犹卜数只偶之类。陛下宜垂明听,发圣意, 屏群小之曲说,述五经之正义,略雷同之俗语,详通人之雅谋。一i 6 j “其后,有诏会议 灵台所处,帝谓谭日:吾欲以谶决之,何如? 谭默然良久,非圣无法,将下斩之! ”谭 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 。1 7 1 桓谭是 两汉之交著名的唯物思想家对谶纬之说日:“臣不读谶。 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 帝大怒日:桓谭一向反对,并最终因此而获罪。然而 琴操中收有像 辟历引、走 马引等谶纬色彩颇为浓厚的篇章。假设琴操一书为桓谭所编撰的话,定然不会把此 类琴曲收录其中。另外,如果桓谭所撰琴操存在的话,为何唐宋类书中不见引用。综 上所述,我们认为旧唐书经籍志上、新唐书艺文志一所载桓谭作琴操记载 有误,不足为凭。 西晋孔衍说:持此说者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依据,一为正史记载,一为目录书着录,一 为类书引用。 孔衍说正史记载有以下数条: 1 隋书经籍志:“琴操三卷,晋广陵相孔衍撰。 嘲 2 旧唐书经籍志上:“琴操三卷,孔衍撰。 嘲 3 新唐书艺文志一:“孔衍琴操二卷。 u 们 4 宋史艺文志一:“孔衍琴操引三卷。 3 目录书著录主要为中兴书目和崇文总目: 中兴书目云:晋广陵相孔衍以琴调周诗五篇、古操引共五十篇,述所以命题 之意。今琴操篇同,而操引才二一,似非全书也。 崇文总目:晋广陵相孔衍撰。述诗曲之所从,总五十九章。 孔衍说的类书引用主要见于初学记。初学记卷十六孙赋霍歌:“孔衍琴操 日: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所作也。 n 妇由上面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孔衍 编撰琴操的最早记载为隋书经籍志,而此后的正史及目录著作记载大致参考了 隋书经籍志的说法。正如在考辨桓谭说时我们所指出的,正史记载并不一定准确。 然而,这种说法又多了一条旁证那就是初学记卷十六孙赋霍歌:“孔衍琴操日:箜 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所作也。”n 3 1 的记载。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对此说的持慎重态 度。 据晋书孔衍传载:“衍少好学,年十二,能通诗书。衍经学深博, 又练识旧典,朝仪轨制多取正焉。衍虽不以文才着称,而博览过于贺循,凡所撰述, 百余万言。一n 们其中多称赞其学问深博未见关于孔衍喜好音乐或是有某种音乐天赋的记载。 另外,按照时代风气而言魏晋之人多伪作。因而不排除孔衍根据蔡邕琴操另编一 书或是对蔡邕琴操略作修改而窃取著作权的可能。 东汉蔡邕说:蔡邕说是传统三种说法中唯一未被正史记载的一种。然而,该种说法却 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蔡邕撰写琴操最可靠的证据源自 文选李善注、太平御览和初学记。文 选李善注引文有七条明确标注出自“蔡邕琴操 。李善注引文,多数只注书名、文章 名,而非每条都注明撰者。文选李善注,琴操的撰者自始至终只有一个“蔡邕一, 没有一处署作他人,以此类推那些没有注明撰者的琴操引文,也应出自蔡邕之手。另 外太平御览设有经史图书纲目,详列引用书目,其中“蔡邕琴操 赫然在目, 而所谓“桓谭琴操 ,“孔衍琴操 则杳无踪迹。卷9 1 5 风亦云:“蔡邕琴操 日:周成王时。 n 5 1 可知 :太平御览中的“琴操 引文均出自蔡邕琴操。另外 初学记中也四次提到“蔡邕琴操。 那么孔衍说和蔡邕说谁更早,谁更有说服力昵? 这要从二者所依据的证据的年代和可 靠性来论述。隋书经籍志的记载应该为孔衍琴操说的源头,以后的正史中都沿 袭了此说。然而蔡邕琴操说最早见于文选李善注,这样说来蔡邕说并不晚于孔衍 说,因为隋书经籍志与文选李善注撰成年代大体相当。隋书贞观三年( 公元 六二九) 由魏征主持纂修,至贞观十五年( 六四一) 始由令狐德禁监修志,永徽三年( 六 五二) 改由长孙无忌监修,显庆元年( 六五六) 十志成。李善在显庆三年( 六五八) 呈表 上所注文选,较隋书- 经籍志仅晚两年。“六十卷的文选注绝非短期可成。所 以至少应该把隋书经籍志和李善文选注看作同时期史料,在时代上有同等重要 性 。n 酌李善在唐代以治文选著称。高步赢在 李注义疏序中说:“至于唐 代集文选学大成者,断推李氏矣。盖以毕生之力,改至三四,乃成定本。pn 力李善 毕生致力于文选研究,治学态度严谨。清汪师韩 理学权舆,将文选李 善注所引书目全数列出,计1 6 0 3 种。其中蔡邕撰着四十四种,桓谭撰着七种,孔衍撰着 一种。说明“在李善注中,蔡邕著作远重于桓谭、孔衍两家,而且对蔡邕撰著采用很广, 可知李善对蔡邕是有全面的研究和了解的 n 射。对于隋书经籍志与文选李善注 之间的差异,不能因为前者是正史便笃信不疑。 因此,从现有的资料来说我们只能认为当时存在孔衍和蔡邕的两种琴操。然而唐 代之后类书引用和注释中引用琴操多提作蔡邕,只有初学记中有一处题作孔衍。 这里只能解释为孔衍琴操在唐代之后流传和影响已远不如蔡邕琴操。按照文学史 上文学作品的发展规律来看,孔衍琴操可能先于蔡邕琴操而退出历史舞台。 另外从琴操一书的思想内容方面来看,琴操一书的思想较杂。一些作品是典 型的儒家正统思想的产物,而一些作品则鲜明的体现出了道家的隐逸的理想追求。此外一 些作品显然受到了谶纬思想的影响。桓谭激烈的抵制谶纬思想,而孔衍是孔子的二十二代 孙,其思想则是正统的儒家思想。这里只有蔡邕儒道思想兼修而且深通阴阳灾异的谶纬之 说。从作品所反映的整体思想风貌来看,其著作权归属蔡邕较为恰当。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无论从文本的角度、文献记载的角度还是从著者的生平思想的角 度,将琴操一书的编撰权给予蔡邕是最有说服力的。 第二节琴操的成书 上面通过考辨我们将琴操的撰者定为蔡邕,那么琴操一书当是产生于东汉末 年的一部琴曲解题专著。然而琴操编撰于东汉末年不是偶然的,汉代的社会文化背景 给琴操的产生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而蔡邕本人的音乐才华和素养则成为编撰琴操 的原动力。 一、汉代音乐文化的下移和琴的地位的提升 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来考察,我们应该看到汉代音乐文化的下移。西周乃至春秋,周 代的礼乐文化处于主导地位,雅乐作为音乐的楷模,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至西汉初年, 新声变曲上升为时代音乐的主流,雅乐的地位开始衰落。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 兴,乐家有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乐官,但能记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川嘲风 俗通义卷六日:“汉兴,制氏世掌大乐,颇能记其铿锵,而不能说其义。武帝始定郊祀, 巡省告封,乐官多所增饰,然非雅正。 啪1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司马相如与司马迁有 “汉兴好楚声 2 1 i 汉文学史纲要汉宫之楚声也提到“楚汉之际,诗教已息,民 间多楚声 瞄1 。这样首先在贵族阶层实现了楚声和周乐的融合,融合的结果为音乐注入了 新的活力,创造了新的音乐形式。 4 武帝时则出现了更广泛意义上的融合。除了楚声和周乐作为音乐的主调,更吸取了全 国各地的民间音乐,以及来自匈奴,巴蜀等地的异域与少数民族乐曲。武帝时代对音乐的 改造是全面的,其功能完备的庞大的音乐机构不仅将各地的乐声汇集到了一起,而且将雅 与俗、现实与浪漫统统汇集到一起。 对音乐文化的下移关系有着直接影响的当是汉代的接连几次的罢乐府的举措,最后演 变为武帝时最大规模的罢乐府。西汉末年哀帝即位之初便下诏罢去了乐府之一音乐机构, 并消减了一半以上的乐府人员。据汉书礼乐志:“大凡八百二十九人,其三百八十八 人不可罢,可领属大乐,其四百四十一人不应经法,或郑卫之声,皆可罢。”田1 然而哀帝 最大规模的罢乐府和宫廷大规模音乐活动的缩小,两汉之际的音乐艺术却没有随之衰弱, 而是转换了形式,由宫廷走向了民间和庄园。表面看来哀帝罢乐府对音乐和诗歌艺术发展 都是一种倒退,但实际上,正是罢乐府的措施,将这种集中在宫廷中的高度发展的新声俗 乐进一步普及到了社会下层。 与西汉文学艺术善于表现大喜大悲的共同情感相比较,东汉的文学艺术则注重于个体 感情的释放,与之相应的是音乐的继续下移。而对东汉音乐在民间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应 该是汉灵帝时鸿都门学的设置。汉灵帝光和元年二月“始置鸿都门学生 阱1 。关于鸿都门 学设置的原因历来争论不一。有的认为是宦官集团利用了汉灵帝喜爱文艺的嗜好,培养了 自己的势力,有的认为是鸿都门学是独立于宦官和清流之士的第三种政治势力。这里我们 暂不管鸿都门学设置的原因和政治归属,我们这里只来讨论一下鸿都门学的设置所产生的 客观影响。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称:“其高者颇引经训风喻之言;下则连偶俗语, 有类俳优;或窃成文,虚冒名氏 嘲阳球奏罢鸿都文学日:“案松、览等皆出于 微蔑,斗筲小人,依凭世戚,附托权豪,俯眉承睫,徼进明时。或献赋一篇,或鸟篆盈简, 而位升郎中,形图丹青。亦有笔不点牍,辞不辩心,假手请字,妖伪百品,莫不被蒙殊恩, 蝉蜕滓浊。是以有识掩口,天下嗟叹。 杨赐易日:“今妾媵嬖人阉尹之徒,共 专国朝,欺罔日月,又鸿都门下,招会群小,造作赋说,以虫篆小技见宠于时。刀由以 上的反对意见足见鸿都门学的影响之深。上有所好下必从之,正是由于鸿都门学提倡,自 上层至民间产生了热衷雕虫小技的热潮,这无疑推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 最后我们把琴操放到一个更大的社会环境中来考察。东汉末年有几点值得我们注 意:首先值得关注的是两汉时期,民间故事与各类传说广为流播,成为社会文化的一大景 观。在这段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繁盛时期,不仅雅文化出现了发展高潮,民间文化或通俗文 化也蔚为大观。社会上流传着不少民间故事和传说。两汉艺术作品,经常表现当时的传说 和民间故事题材。河南南阳地区的画像石中,反映这类故事题材的甚多,后羿射日、嫦娥 奔月、羲和生日、常羲捧月等故事丰富多采。汉代流行的许多故事传说,引起时人的重视, 被记载下来并得到加工,当时已经出现了特别关注于此的学者开始收集这些传说故事的专 集。西汉著名学者刘向就做了大量的民间故事传说整理工作,其成果以新序、说苑 为代表。两汉期间流传的民间故事与各种传说,不少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们不仅丰富了当 时社会各阶层的文化生活,而且对于当时和后世的文学艺术创作,影响很大。民间故事的 盛行可以说是汉代的一种文化风尚,而这种文化风尚也在琴操中鲜明的表现出来。这 主要表现为两点,其一,琴操编撰的体例便是以介绍背景故事为主。其二,琴操中 的许多背景故事和新序、说苑、韩诗外传相同或是近似。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琴这种乐器在汉代地位的提升。琴地位的提高原因是多方面的。首 先是到了汉代随着郑声对雅乐的强力冲击,音乐由以节奏型为主进入了以旋律型为主的时 代,琴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另外,琴体型小携带方便,可以随时摆弄。 琴具有丰富的表现功能:其声音清泠悠扬可以让人沉醉;其意味超拔玄远,可以寄托理想、 发泄幽情。正因为有着以上种种优点,琴在汉代引起了士大夫们的浓厚的兴趣。在他们文 学作品的字里行间表露出来的对琴的喜爱。白虎通日:“琴者,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 宜众乐皆为琴之臣妾。川矧刘向雅琴赋云:“观听之所至,乃知其美也。潜坐蓬庐之中, 岩石之下。游予心以广观且德乐之倍倍。末世锁才兮知音寡。穷音之至入于神。弹少宫之 际天,授中征以及泉。葳蕤心而息想兮,伏雅操之循则。 啪1 马融琴赋云:“惟梧桐之 所生,在衡山之峻陂。于是邀间公子中道失志孤茕特行怀闵抱思。昔师旷三奏而神物下降, 玄鹤- :a 轩舞于庭,何琴德之深哉! ”啪3 桓谭琴道云:“昔神农氏继宓羲而王天下。亦 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 之德,合天地之和焉。 【3 1 3 傅毅的雅琴赋云:“历嵩岑而将降,睹鸿梧于幽阻。高百仞 而不枉,对修条以特处。蹈通涯而将图,游兹梧之所宜。盖雅琴之丽朴,乃升伐其孙枝。 命离娄使布绳,施公输之剞劂,遂雕琢而成器,揆神农之初制。尽声交之奥妙,抒心志之 管滞。 m 1 蔡邕琴赋云:“尔乃言求茂木周流四垂,观彼椅桐层山之陂,丹华炜烨绿叶 参差。甘露润其末,凉风扇其枝。鸾凰翔其巅,玄鹤巢其岐。考之诗人琴瑟是宣。尔乃清 声发兮五音举,发宫商兮动角羽,曲引兴兮繁弦抚。然后哀声既发,秘弄乃开左手抑扬, 右手徘徊。指掌反复,抑案藏摧。于是繁弦既抑,雅韵复扬。仲尼思归,鹿鸣三章,梁甫 悲吟,周公越裳,青雀西飞,别鹤东翔,饮马长城,楚曲明光,楚姬遗叹,鸡鸣高桑,走 兽率舞,飞鸟下翔,感激兹歌,一低一昴。1 琴地位的提升无疑会刺激汉代士人的琴曲 创作,伴随着琴曲数量的增多,编撰一部琴曲解题著作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二、蔡邕儒道兼修的思想和卓尔不群的音乐才华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一部整理中国古代琴曲的的著作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然 而这项使命落在大学士蔡邕身上并非偶然,这与其儒道兼修的思想状况,卓尔不群的音乐 才华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蔡邕汉顺帝阳嘉二年( 公元1 3 3 年) 生于世代官宦家庭。他“覃思典籍,韫椟六经川铷, “骋驰于典籍之崇涂,休息于仁义之渊薮,盘旋乎周孔之庭宇,揖儒墨而与为友 哳1 。因 此,蔡邕的主导思想,应属儒家体系,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钩辑史籍,我们也应该看到 他所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之深。本传说,邕“六世祖勋,好黄老 嘲1 。虽未明言其祖父、父 6 亲是否亦好黄老,但汉人最重家学,从“父棱,亦有清白行,谥曰贞定公川3 钉,这样来看, 蔡邕的父亲应该是受了祖传黄老思想影响的。还有一点,就是蔡邕的母亲袁氏,是司徒袁 滂之妹。后汉书董卓传注引袁宏后汉记说,滂“纯素寡欲 。嘲】。纯素寡欲刀 正是道家思想表现。蔡邕与袁滂关系亲密,他在与袁公书中说:“朝夕游谈,从学宴 饮,酌麦醴,燔干鱼,欣欣焉乐在其中矣。口町可见他也是受了袁滂“纯素寡欲 的思想 影响的。家庭与舅父的熏陶,从小培养了蔡邕的清静恬淡之性。另外从蔡邕的仕途生涯我 们也不难看出道家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世族地主的家庭地位,叔父蔡质历官尚书、下邳 相、卫尉,外舅袁滂官至司徒,加以“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 操音律m 1 ,蔡邕显然具有从宦的优越条件,然而他“闲居甑古,不交当世,【| 1 3 直到三 十八岁才应司空乔玄之辟。而且入仕以后,他也始终消极于进取,积极于著述。从建宁三 年辟司空乔玄府,至光和元年八月徙朔方,是他入仕的第一时期。平心而论,凭借他的家 庭地位和个人才学,以及与太傅胡广的师徒关系等外部条件,正所谓取富贵如反掌,“其 进取也,顺倾转圆,不足以喻其便 嘲,然而他“心恬淡于守高,意无为于持盈 。m 1 从 中平六年八月为董卓所辟至初平三年四月为王允所杀,前后五年,是蔡邕的第二次出仕, 也是蔡邕仕途上飞黄腾达的时期。“三日之间,周历三台 h 钔的骤迁,以及巴郡太守、左 中郎将、高阳乡侯的显位宠爵,对于那些汲汲进取的人来说,该是多么春风得意,踌躇满 志! 而在蔡邕,则看不出丝毫的高兴与得意。相反,对于每一次升迁,他总是惶惶然如不 可终日。对于董卓的敬重与厚待,他也总觉不安,畏祸遁逃之心时复溢于言表。这当然首 先是由于他对董卓的所作所为有所不满,有危厉之感,又何尝不是出于“鹪鹩巢林,不过 一枝:鼯鼠饮河,不过满腹;小人之情,求足而已 h 司的内心! 综上所论,蔡邕的思想应当说是以儒学为主的儒、道两家的杂糅。这种儒道杂糅的思 想在琴操中很明显的反映出来,琴操的主题主要是赞美儒家的道德伦常,但是这 些主题思想是通过音乐的形式阐释出来的。 当然琴操一书的编撰也离不开蔡邕的文学音乐天赋。作为东汉末年的艺术天才, 蔡邕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特别是他在音乐方面的造诣罕人匹敌。蔡邕的音乐情缘可以从以 下的几个小故事中看出来:后汉书本传记载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 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日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 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日:嘻! 以乐召我而有杀心,可也? 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日: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 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日: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 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 者乎? 邕莞然而笑日:此足以当之矣。m 1 另外,世说新语轻诋篇注引伏滔长笛赋叙: 余同僚桓子野,有故长笛,传之耆老,云蔡邕之所制也。初邕避难江南,宿于柯亭之馆, 以竹为椽,邕仰眄之日,良竹也。取以为笛,音声独绝,历代传之,以至于今。h 钉虽然是 几贝e j d , 故事,但并非空穴来风,我们不难想象蔡邕的音乐造诣之深。 7 三、浪迹吴会编撰琴操 由于蔡邕儒道思想兼修,造成其在出世入世问题上的犹豫不决。加之其独特的气质禀 赋造成其人格上的放浪不羁,既仗义执言又贪生惧祸。这些导致了其在仕途上的三起三落。 那么琴操当编于何时何地呢? 据考与琴操有直接关系的当属流放吴会一次。后 汉书蔡邕传云:“帝嘉其才高,会明年大赦,乃宥邕还本郡。邕自徙及归,凡九月焉。 将就还路,五原太守王智饯之。酒酣,智起舞属邕,邕不为报。智者,中常侍王甫弟也, 素贵骄,惭于宾客,诟邕日:“徒敢轻我! 邕拂衣而去。智衔之,密告邕怨于囚放,谤 讪朝廷。内宠恶之。邕虑卒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迹吴会。往来依太山羊氏,积十二年, 在吴。m 1 蔡邕在吴会时多关于音乐的故事。陆侃如先生认为:“琴操如果是蔡邕做的, 可能就在留吴期间。一据刘跃进先生考证:d 。 o eb oe 琴操等约作于这个时期此前, 蔡邕潜心于十意的撰写,流落吴会后,缺乏必要的藏书,转而研究音乐,故系于此时, 当不致大误。 呻1 伴随着音乐文化的下移和琴这种乐器地位的提高,需要有人来对古今的琴曲进行收集 和整理。而蔡邕由于其卓尔不群的音乐才华和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得他有兴趣、能力和机会 从事琴曲的整理和研究。琴操一书是时代的产物更是蔡邕本人音乐才华和审美理想的 关照。 第三节琴操版本考察 今日可见的琴操的版本表列如下: 辑佚者年代刊本丛书 王谟辑 清 嘉庆三年金溪王氏刊本 ( 1 7 9 8 ) 顾修辑 清 嘉庆四年桐川顾氏刊本读画斋丛书已集4 5 ( 1 7 9 9 ) 孙星衍辑 清 嘉庆丙寅年金陵刊本平津馆丛书 ( 校补)( 1 8 0 6 ) 孙星衍辑 清 光绪乙酉年吴县朱氏槐庐家塾平津馆丛书 ( 校补) ( 1 8 8 5 ) 徐干辑 清 光绪间邵武徐氏刊本邵武徐氏丛书第一 ( 1 8 7 5 - 1 9 0 8 ) 集1 6 臾臾:弭 ( 1 9 7 17 ) :黄氏逸书据民国十四年 考子史钩沉( 1 9 2 5 ) 王鉴修补本影印 8 按其内容和形式分别归纳,类型有三: 1 顾修辑 清 嘉庆四年( 1 7 9 9 ) 琴操桐川顾氏刊本读画斋丛书已集4 5 收录于( 1 9 3 7 ) 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上海。 ( 1 9 8 8 ) 宛委别藏,江苏古籍出版社,南京。, 徐干辑 清 光绪间( 1 8 7 5 - 1 9 0 8 ) 琴操邵武徐氏丛书第一集1 6 以上两本内容一致,皆无注;不同的是邵武徐氏刊本前有“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一。 2 孙星衍辑( 校补) 琴操 清 嘉庆丙寅年( 1 8 0 6 ) 金陵刊本平津馆丛书 孙星衍辑( 校补) 琴操 清 光绪乙酉年( 1 8 8 5 ) 吴县朱氏槐庐家塾平津馆丛书 收录于( 1 9 8 5 ) 丛书集成初编1 6 7 1 册,中华书局,北京。 ( 1 9 8 8 ) 宛委别藏7 1 册,江苏古籍出版社,南京。 ( 1 9 8 5 ) 丛书集成新编5 3 册,新文丰出版社,台北。 ( 1 9 6 7 ) 百部丛书集成4 2 册,平津馆丛书第二函,艺文印书馆,台北。 黄爽辑( 1 9 7 1 ) :黄氏逸书考子史钩沉蔡邕琴操,据民国十四年( 1 9 2 5 ) 王鉴 修补本影印,艺文艺术馆,台北。 以上两本皆有注,内容几乎完全一致,不同的是,平津馆丛书本前收录有马瑞辰之“琴 操校本序 ,后收录有阮元撰“四库未收书提要 ;另外在补遗方面,黄氏逸书考多收 录了“箕子操”“易水曲与“大风歌 。 , 3 王谟辑 清 嘉庆三年( 1 7 9 8 ) 琴操金溪王氏刊本影印( 1 9 7 1 ) 收录于百部丛 书集成续编,艺文印书馆,台北。 此本亦有注,前收录有王谟“序录 一篇,性质因属类书辑佚,故内容与前二者大意 虽同,然而文字不完全相同。 此外,1 与2 前署“汉前议郎陈留蔡邕伯喈撰 ,而3 前署“汉陈留蔡邕撰 。 至于内容方面,就1 与2 作一比较,可见其差异主要如下( 以“ 标示不同之处) : 1 2 序伏羲氏作琴 “昔 伏羲氏作琴 “又 上日池,下日“岩“文 上日池,下日“严” 五弦,象五行也。五弦,“宫也”,象五行也。 首 古琴曲有“诗歌”五曲古琴曲有“歌诗”五曲 篇 “坏 陵操 “怀陵操 “辟历”引“霹雳 引 目 孔子“厄孔子“忘 处“士 吟处“女 吟 9 补有标题“获麟”“伍员”“饭牛与1 内容相同,却无标题。 遗 歌” 较l 多收录了“孔子游于腊山e e e e t o ” “孔子游于泰山”与“雍门周说孟尝 君” 其次,就2 与3 作一比较,可见其差异主要如下: 序首( 1j 表多字;“ 表缺字;( ) 表异字) 。 3 昔伏羲氏i 之j 作琴,所以御邪僻、防淫心,“以 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琴长三 尺六寸六分,象三百六十1 日j ,广六寸,象六合“也 。文上日池,“下日岩 ,涮者j 水也, 言其平,下日滨,滨“宾也 者,“言其”服也。前广后狭象尊卑也。上员( 圆) 下方法 天地也。五弦“宫也 ,象五行也,大弦为( 者) 君,“君也 ,宽和而温,小弦为( 者) 臣“也 ,文王、武王加二弦,“以 合君臣之恩。古琴曲有诗歌( 歌诗) 五曲 篇目:王本未分上、下卷,除了河间杂歌外,歌诗五曲、一十二操、九引皆大同小异, 兹现列举如下: ( 以宰标示两者之不同) 23 歌诗五曲:诗歌五曲: 鹿鸣鹿鸣 伐檀伐檀 驺虞驺虞 鹊巢鹊巢 白驹白驹 一十二操 十二操 将归操将归操 猗兰操猗兰操 龟山操 龟山操 越裳操越裳操 拘幽操拘幽操 岐山操岐山操 履霜操 履霜操 雉朝飞操 朝飞操 别鹤操别鹤操 残形操残形操 水仙操水仙操 1 0 怀陵操怀陵操 九引:九引: 列女引列女引 伯姬引伯姬引 贞女引贞女引 思归引 思归引 辟历引 木霹雳引 走马引走马引 箜篌引箜篌引 琴引琴引 楚引楚引 河间杂歌二十一章: 平津馆本与汉魏逸书钞本,主要不同在河间杂歌部分,王本皆无标题,故笔者依其内 容与孙本比对,将内容相同者以同一标题( 另加括号) 标示对照;内容不同者以另一标题 ( 加括号与“木 ) 以示区别。 箕山操( 箕山操) 周太伯( 思亲操) 文王受命( 箕子操) 文王思士( 文王受命) 思亲操( 周金滕) 周金滕( 仪凤歌) 仪风歌( 饭牛歌) 龙蛇歌( 龙蛇歌) 芑梁妻歌( 三士穷) 崔子渡河操( 信立退怨歌) 楚明光 ( 楚明光) 信立退怨歌( 芑梁妻歌) 曾子归耕事( 谏不违歌) 梁山操( 伍员) 谏不违歌掌( 获麟) 庄周独处吟( 孔子) 孔子忘( 孔子) 三士穷 幸( 孔子) 聂政刺韩王曲i i c ( 孔子) 焉。 霍将军歌( 曾子) 怨旷思惟歌( 崔子渡河操) 处女吟( 聂政刺韩王曲) 流嘶咽( 怨旷思惟歌) 双燕离i i c ( 大风歌) ( 易水曲) ( 霍将军歌) ( 庄周独处吟) 补遗方面: 王本未见补遗。 2 与3 最重要的不同是,两者的内容意思虽一样,然文字的表达上确有出入。 第二章琴操本事及歌辞考 第一节歌诗五曲本事及歌辞考 1 鹿鸣:其歌辞同诗经小雅鹿鸣之什第一章,解题从鲁诗说。 2 伐檀:其歌辞没有著录,其解题从鲁诗说。 3 驺虞:其歌辞没有著录,其解题从鲁诗说。 4 鹊巢:其歌辞及解题都没有著录。今将毛序及诗经召南鹊巢录于下: 毛序: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之,德如鸬鸠,乃可以配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喳钉 5 白驹:其歌辞没有著录,其解题从鲁诗说。 第二节一十二操本事及歌辞考 1 将归操: 该操本事最早见载于史记,而后孔子家语、孔丛子、说苑也都有记载, 所记大同小异。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既不得用于卫,将西见赵简子至于河而闻窦呜犊、舜华之死也,临河 而叹日:“美哉水,洋洋乎! 丘之不济此,命也夫! 骨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何谓也? 骨 孔子日:“窦鸣犊,舜华,晋国之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志之时,须此两人而后从 政;及其已得志,杀之乃从政丘闻之也,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 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皇不翔何则? 君子讳伤其类也夫乌兽之于不义 也尚知辟之,而况乎丘哉! 乃还息乎陬乡,作为陬操以哀之璐习 琴操之后“将归操”最早见于 初学记。 该操歌辞最早引用于孔丛子。此后 琴史、文选补遗、古乐府、 乐府诗集、 古诗纪、古乐苑、古微书等都有引用。 2 猗兰操: 孔子自卫返鲁一事最早见载于论语子罕: 子日:“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旧1 其后史记、列子、孔丛子中也有记载。 其歌辞多处套用诗经语句:“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一见于诗经邶风谷风;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见于诗经邶风燕燕。 琴操之后最早引用猗兰操歌辞是唐代韩愈。而后乐府诗集、古乐府、古 诗纪、古乐苑、绎史等多有引用。 3 龟山操 该操本事最早见于春秋,琴操之后,“龟山操 最早出现于水经注。水经 注卷二十四:“琴操有龟山操焉。山北,即龟阴之田也。 嘲1 而其歌辞的最早被引用 则见于唐虞世南北堂书钞卷一百九:琴操云:“孔子以季桓子受齐女乐,谏不从, 望龟山而作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国网河北省电力校园招聘(提前批)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培优a卷)
- 2026国网黑龙江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福建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备考试题(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浙江省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巩固)
- 2026国网吉林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6国家管网集团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6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真题汇编)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国家管网集团湖南公司2026届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备考试题(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备考试题(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插花艺术劳动课课件
- 公司防灾工作方案(3篇)
- 洗(选)煤厂及配煤型煤加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题库
- 中医技术治疗感冒应用解析
- 四川凯亚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光电材料项目环评报告
- 临床医学新生成长路径指南
- 2025秋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2025年《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培训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工程模考试题(附答案)
- 华师一附中初中招生考试数学试卷
- 供货方案及保证措施供货方案供货实施方案及保障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