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苦茶中的余味美的另类感知——画家笔下的苦涩之美研究.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苦茶中的余味美的另类感知——画家笔下的苦涩之美研究.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苦茶中的余味美的另类感知——画家笔下的苦涩之美研究.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苦茶中的余味美的另类感知——画家笔下的苦涩之美研究.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苦茶中的余味美的另类感知——画家笔下的苦涩之美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a b s t r a c t i np a i n t i n ga r tw o r l d ,t h eb i t t e rt a s t eb e a u t yi sd i f f e r e n tf r o m w h a t o r d i n a r yp e o p l ei nt h eo u t l o o kf o rb e a u t y ,t h ec o n t e n t so f l i f et ob em o r e i n d i r e c t , s p e c i a l ,m a n yw r i t i n g sc o n s i s to ft h et r a g i ce f f e c ta n dn o b l e q u a l i t i e s i nt h i sp a p e r , t h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t h i sp a i n t i n gw o r k so fa r t r e v e a lt h ea e s t h e t i cf o r mo ft h ed e p t ho fl i f e ,t oo b s e r v et h i su pm o r e a r t i s t i cb e a u t yi nt h em e a n i n go fl i f ea n da r tf e a t u r ea r t i s tf o rt h et r u t h w i l lu n d e r s t a n dt h es o u la n dm i n i n g i np a r t i c u l a r , a n d e r s o ne x p l o r e s w i s el i u , k a is u i k o h l e ra n dj i a n gz h a o h e ,z h o us i c o n gu n i q u e p e r s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s u c ha st h eb i t t e r n e s so ft h eb e a u t yo fa r ta n d l i f ep e r f o r m a n c e b e c a u s el i f ei sf u l lo fs u f f e r i n g ,i ti so f t e nm o r e s h o c k i n gt oo u rh e a r t sd e s i r et op r o d u c eas t r o n gp e r f o r m a n c e a l s of o r a r to ft h es e r v i c el i e si ni t sd e s c r i p t i o no fl i f ep a i nf r e ew a y n k e yw o r d s :b i t t e rb e a u t y t r a g i cs u b l i m e p a i n t i n g s w e e to f t h eb e a t y a e s t h e t i cq u a l i t i e sa n dv a l u e 2 青岛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目录 引言 第一章关于苦涩之美的思考。5 1 1 关于苦涩之美。5 1 2较之“甜美的绘画思索。6 第二章论画家绘画艺术中的苦涩之美。6 2 1 论安德柳怀斯沧桑孤寂的绘画艺术。e o ooooooo ooo oeo ooe 6 2 1 1 析作品中的“沧桑孤寂 的苦涩。6 2 1 2 笔墨运用的浅释。7 2 1 3 画家笔下的苦涩与“土地气息一的解读与思考。8 2 2 对于“罹难悲苦 的艺术的审思。 l o 2 2 1 看柯勒惠支的艺术形象里的苦涩之美。o o e eooo ooo ooo oeooe 1 0 2 2 1 1 科勒惠之艺术历程简介。 l o 2 2 1 2 析科勒惠之的艺术表现手法里苦涩之美的传达。 1 0 2 2 2 读蒋兆和先生的“苦茶”艺术。1 2 2 2 3 周思聪与作品矿工图。 1 3 2 3“拙钝清贫的苦涩之美。1 5 2 3 1 食土豆的人作品创作的背景。 1 5 2 3 2 作品简介。 1 5 2 3 3 看作品中的苦涩感。 1 6 2 4看悲剧之后的苦涩之美的崇高意义。e e e eoo ooe oooo oo ooo 1 7 第三章由“苦涩力这一立意点所引发的绘画思考 1 7 青岛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以米勒拾穗者与周思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例 3 1 米勒拾穗者与周思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作品简述。 3 2 作品中突出立意点的思索。1 8 3 2 1 关于立意点的特点。1 8 3 2 2 突显“一 点的力度。1 9 3 2 3 不同画种里的穿插因素简述。1 9 3 2 4 作者与表现客体。1 9 结论”2 1 参考文献2 2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2 3 致谢2 4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o e o eoo ooo oeo oooo 0 0 2 5 青岛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苦茶中的余味,美的另类感知 一画家笔下的苦涩之美研究 刘红( 山东省青岛大学0 7 级美术学研究生,山东青岛2 6 6 0 7 1 ) 引言: 当代的绘画艺术世界里对于苦涩这一性质的美的作品的观察与提倡,正随着商 品化市场中悦目的甜美的艺术样式的兴盛而逐渐流失,但这种美的力度与深刻的意 义在整个绘画艺术的发展中是十分显著的。本文在分析历代带有苦涩性质的画作, 来观察作者的艺术人生、绘画思路及真正的艺术性的美,从而论述这种美的特征及 艺术价值。早在何怀硕先生的苦涩的美感一书中做了引导似的研究,本人又在 个别画家的自述里得以借鉴,阐释描写痛苦之状的苦涩艺术的美,在于它的深刻的 反映现世的力度,在于艺术家精炼的艺术的魂魄等。 第一章关于苦涩之美的思考。 1 1 关于苦涩之美。 人生充满了苦难,它往往更能震撼我们的心灵,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美 术之务,就在于描写人生之痛苦与其解脱之道。一( 红楼梦评论) 。画家笔下 的这种苦涩的美感时常关注人间的疾苦艰辛,包含着各色苦涩的滋味,是一种更 特殊内在的力度之美。这种绘画世界里美的尤其坚实的特殊的美感形式,突出的 沧桑感、不完整性、悲剧式的画意都有别于在今天的商品市场里尤其流行的甜俗 美感形式。在这类苦涩行间的艺术作品里,作者通过直现、讴歌、或批判等的不 同的审美态度来阐明自己的人生观、艺术观,更多的包含着这种美的感人至深、 发人深省之处。看画史上某些一流的绘画艺术作品,多都具备些悲剧似的崇高气 质,这些都是追求真善美的绘画艺术里所凸显的宝贵之处。看尼采的悲剧审美经 验;“只有巨大的痛苦强迫我们哲学家下降到我们终极的深渊。我怀疑那样 的痛苦能使我们更好,但我相信它能使我们更加深刻。那杀不死我的,使我 更强。静明代傅山的画论里所提倡的“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 率真勿安排一的观点,虽是对明中后期书坛矫揉造作之风的鞭策,就其书画同源, 及其道义主张的相通性上来说,与对于这种美的体验是非常一致的。但凡艺术家 能深入观察生活,体验由表及里,由此产生的作品就会去其华丽,取其根本,使 得笔致凝练沉着,自然而然的也会带上某些沧桑苦涩的痕迹。 5 1 2 较之“甜美的绘画思索。 甜性的美感暂以悦目,苦涩的美感咀嚼人生。 历史上的甜美性质的绘画艺术作品,可用悦目来稍加形容。( 这里所指的 “甜美一有区别于“甜俗一) ,画史上以甜性悦目著称的罗可可艺术算是有影响 力的,其主宰了1 8 世纪的整个法国,在美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了当时皇 家贵族盛极一时的享乐的审美需求,突出的法国式的轻松优雅等都有进步意义, 即便是这样将其置于整个绘画艺术的长河里权衡,很难与米开朗基罗充满满腔悲 情的宏大与力量、科勒惠之的痛心疾首的死亡感的悲剧之美及罗丹、米勒、委拉 兹贵支的揭示现实或批判现实的力度相比较,看法国1 9 世纪的现实主义画家米 勒的抒情歌颂式的恬淡温馨的画面之后也是农民的艰辛与苦涩,一流的绘画作品 总是在历尽沧桑磨难后真实岁月里的沉淀,力量与震撼往往来自悲极的喜悦。拉 奥孔的悲剧、耶稣的罹难、戈雅笔下惨无人道的枪杀起义者,苦涩行间的画作总 是会给予后人无限的启示,提供更多可供咀嚼的滋味,美的更加刻骨铭心。所以 在历史潮流的洗刷中,留下的有价值的绘画艺术作品,苦涩沧桑性质的反而居多, 这也警醒了当代的艺术家们,保持纯粹的画眼,尊重真实的感受,不要再为艺术 市场的审美要求所左右,真诚的探索研究、讲求学术、保持可贵的纯粹,将眼光 置于历史的高度,领略真正的艺术。 第二章论画家绘画艺术里的苦涩之美。 带有苦涩之美性质的画作,在早期基督教时期对耶稣受难的题材的表现;希 腊神话里的悲剧意识影响下的拉奥孔等的画作;有强烈悲天悯人、鞭挞邪恶责任 感的画家笔下的艺术形象:革命战争的惨烈硝烟所造成的人们的流离失所的磨难 场景;个别画家本人为纯粹的艺术的辛酸历程都在某些方面对这种真实的美感 立了杆杵,很好的诠释了这一苦涩的滋味的美。 文中主要对在研究生阶段研究的几个特例进行观察分析。 2 1 论安德柳怀斯的绘画艺术。 2 1 1 析作品中的“沧桑孤寂的苦涩。 2 0 世纪美国乡土画家安德柳怀斯的绘画艺术的苦涩之美主要是一种“沧桑 孤寂一的苦涩,这是这位远离尘埃、内心深沉感怀的水彩画家独具的艺术风貌。画 6 青岛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面沧桑孤独的苦涩感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作者体味泥土气息、大地感与隐含海风的 思路。之二则是作者对人生的不完整性的理解及刻画。可以说怀斯的作品中无论室 内危角落落静物的陈列、脚下大地掩映枯木的风景、还是立在大地之上的人物都与 这种泥土气息承接到位自然。加之时不时地刮出来的孤独皴裂感的海风、画家经历 过的父亲的意外死亡、周围冷清偏僻的生活环境等营造出的悲凉心境,更是塑造了 画家笔下的这种苦涩孤独沧桑的美感视觉。 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是贯穿作者表现一生的 绘画题材,体现出作者对人生不完整之态的苦涩 之美的观察和自身的共鸣响应。早期作者观察到 的是比较直接的女孩本身残疾不便的痛苦,通过 瘦削的身躯、一步一步的挪动爬行的描述等,到 1 9 6 7 年的肖像画里的克里斯蒂娜则是岁月的累 积中的沉甸甸的累痕了,单薄的身躯也转而到对 比较厚重敦朴的妇女形象的塑造加以心理变化 的强调,开始通过近距离的收放来重新组织这种岁月沧桑感。脸上透出的表情刻画 饱满,眼神怪异,气质深沉。这也体现了作者日益增长的艺术观察内容,如果说前 者是含蓄抒情的苦涩,那么后者批判现实的手法更为赤裸直白地来表现这一内容。 同时,怀斯对于善画的冬景里的枯树和村落中的内在美的理解是通过刻画坚 实内在的骨干结构来产生一种死亡苦涩感,其人自述里写到:。当你感觉风景的骨 干结构时,你得到的是一种孤独一种死亡的感觉。一还有的是怀斯的冬景枯 木里寓存于内的生机,尤其坚实。表面的粗糙干裂,内蕴含着饱满的生机与能量是 怀斯的艺术生命,也是这位孤独沧桑的老人希望与寄托。1 9 7 8 年所作的蛋彩画春 及1 9 6 2 年的孤独的老人中的苦涩,也都是作者许久不能释怀的这些原因显像 的痛苦之处的描写,也是牵扯其人创作的魂索。其中1 9 6 2 年的水彩画孤独的老 人里的重点之一是突出了怀旧、沉重、粗糙沧桑等,都在人物凝神坐立思考的一 瞬间释放,很传神到位,也很苦涩孤独。这很大一方面归于作者的笔墨语言的运用。 2 1 2 作者笔墨运用的浅释。 这里就怀斯的笔墨语言展开一谈,作者笔下对老人形象里、枯木繁草、陈墙 旧壁的沧桑苦涩感的挖掘,笔法的运用采取皴擦、叠加沉淀、渲染等结合的直接画 7 涩感一, 趁而下接的是中景的大地或房舍枯木等,这些就塑造的次数和笔法的运用都要较之 前者丰富,也更显深沉。在画面亮部淡墨的渲染下到重部的皴擦叠加,厚重沧桑的 苦涩感也随之而出。看怀斯水彩画的厚重、沧桑的皴裂感,讲求笔与墨的运用很关 键,这较之中国画艺术语言里,讲求笔墨的浓淡干湿及笔法的平圆留重变的穿插, 是有相似点的,黄宾虹先生的“五笔七墨 概括了中国画里的用笔用墨章法。这在 怀斯的画作里也是多有体现的,譬如爱国者中的硬朗的人物形象的刻画,就突 出了笔墨的皴的质感,注意到了“留、重、变 的艺术及付诸于典型的人物形象上 的相辅相成;五代山水画家董源的水墨山水的皴擦点染并用,创造的披麻皴、点子 皴,成功的画出山川远近层次和氤氲气氛,这在当时具有革新精神,在怀斯笔下, 这种皴法比较前者的运用更直接随意,在讲求的笔墨技巧上随着表达物象的具体需 要,章法性减弱,主要运用于树木、土地、老人的肌肤及墙壁等的塑造上,这是别 于中国画中对其主要表现山石的具体性的强调。在风景画很有披麻皴、点子皴的 的痕迹,较之董源的南方山水画景观里的抒情的怀斯的风格更显坚硬、寒冷、刻骨。 此外,怀斯沧桑苦涩的笔墨语言与近代的国画大师林风眠、黄宾虹的画作里的苦涩 感的流溢是殊途同归的,这也很好的说明了经历过人生风雨的笔致,常关注的是生 命及生活的本身,这其中的滋味也就有后人来品了。 2 1 3 画家笔下的苦涩与鼻土地气息 的解读与思考。 在1 9 6 2 年的干笔水彩画作品阁楼里,老人躺在昏黄陈旧的环境里的孤 独所服务的。 3 独苦涩感,除了对老人形象塑造的典 型成功外,还隐约出了埋葬父亲的土 地的空间、孤独苦涩的情感,其一是 致力营造泥土铺设似的周围壁垣,这 在再者通过色调的昏暗及笔墨的涩 感传达被掩埋过的类似父亲的躯体 的痕迹。这是作者时常使用的隐喻手 法,这里所不同的是为这种苦涩和孤 青岛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那么下面谈一谈中国的现代绘画,带有“土地气息 ,表现农民生活题材的 作品的状况。郑板桥说“天下第一等人是农民 ,康熙说“念生民之本,以衣食 为天一( 御制耕织图序) ,都看到了农民是王朝的根基。五四运动前后,农民 题材的文学艺术,以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的拯救民性的启蒙主义思潮为 代表,主要通过批判和揭示农民身上愚昧、落后、麻木的性格特征为主。2 0 世 纪3 0 年代最早深入农村写生的画家赵望云,是创作农民题材作品的代表人物, 其中还有唐一禾的作品祖与孙( 1 9 3 卜1 9 4 4 ) 、王悦之的弃民图( 1 9 3 0 ) 、 蒋兆和的流民图( 1 9 4 4 ) 所描绘的也都是些离开土地四处流亡的农民。反映 的主要也是处于民族危亡之中的苦难农民,充满人道主义的同情心,有强烈的责 任感和使命感。新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确定了 农民作为革命主力军的重要地位。认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农民为主题的社会主义 的性质。延安文艺创作中的对农民形象的塑造主要是歌颂性质的褒扬与崇敬,表 现农民作为劳动者的伟大和光荣。改革开放后,画家们进一步关注社会底层和最 落后地区。开始描绘农村生活主要是通过反思文革灾难的伤痕艺术开始,曾经历 过的知青岁月成为青年艺术家的思路走向。在乡土绘画中,罗中立的苦涩味的绘 画作品、何多苓的哀伤感的作品和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等画作,各具特点。1 9 8 0 年以后的大量反映农民生活的作品以一种人道主义的同情,艺术家塑造了一系列 具有生活真实性和真实性格特征的农民形象。比较典型的罗中立的油画父亲。 这幅画采用传统极为写实工细的艺术手法描绘了苦涩艰辛、布满沧桑感的老农的。 身影,通过残缺的土碗影射生活的清贫与苦涩,干裂瘦骨嶙峋的手、渴望的眼睛, 具有深刻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周思聪所表现得凉山负重的彝族妇女,忻东旺 和徐唯辛的作品有令人震撼的纪实性,有着是对底层人群惨痛案例的现实主义挖 掘。艺术家与表现客体融为一体,我即它,它即我似的存在。继而之的罗中立的 :故乡组画回到生命的本源状态,这是他后来作品开始从反映农民生活向表现 农民文化转化,开始寻回艺术创作者的主体性。绘画语言逐渐从写实转向变形和 夸张,在最平凡角角落落,用日常的的观察方法来塑造敦实粗矮的人体、丛生堆 积的笔触和质朴的塑造方式,较纯的色彩样式来表现本色的农民文化。在这里, 农民是主人公身份主导式的文化地位出现的,同时体现了艺术家置身于乡村文化 的主体性。 9 青岛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2 2 对于“罹难悲苦疗的艺术的审思。 2 2 1 柯勒惠支的艺术形象里的苦涩之美。 2 2 1 1 科勒惠之艺术历程简介。 德国女版画家科勒惠之是一 生旗帜鲜明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迫切悲凉的命运中充满使命感, 是将磨难痛苦呼号推向极点的苦 涩的艺术家。她的早期绘画艺术 作品起义死神与妇女、织 工反抗等,用尖锐的艺术语 言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 层的悲惨命运和勇于斗争的精神传达出来,唤醒人们反对侵略战争,要根 除战争根源,实现世界大同的理想。游行、 母与子等绘画作品的内容 阐释了其人对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更高的认识思路,艺术水平也达到一个 新的境界。希特勒上台,她虽然受到迫害,仍坚持作画,代表作死亡 和哀悼基督的作品以粗犷的线条,强烈的黑白对比,描绘了殊死搏斗, 宣泄了她的悲愤。科勒惠之的一生的艺术创作,在早期关注工人起义、农民战 争,婚后刻画母亲与孩子,丧子之后关注死亡,反对战争,以自己为原型的母 亲的形象和对死亡感的刻画与关注是贯穿其人一生的绘画作品中的符号。她的 一生深受战争带来的迫害,儿孙先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 死,住宅也被炸毁,在临去世她依然没有看到战争结束的那一刻,被迫离开柏 林搬到德累斯顿的一个小镇居住并于1 9 4 5 年在那里逝世,而此种等等,成为 艺术家刻骨深入的苦涩艺术表现的根源,对中国近现代的绘画思路里关注 现实、革命美术的开展、苦涩生命之美的关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 2 1 2 析科勒惠之的艺术表现手法里苦涩之美的传达。 1 0 青岛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就科勒惠之对于苦涩之美的表 现手法上,文章中主要谈以下几点: 一、“现实的意向 与苦涩感的表 达。就艺术道路上来说,科勒惠之是 2 0 世纪典型的现实主义画家,所以 人生历程里的苦难给予画家的最多, 也最直接。就艺术表现手法上则倾向 于意想型,是不完全的再现客观现实 的所谓“不准确 ,也就是当观者第 一眼之后,再仔细推敲琢磨,会发现 按我们的素描规律的不合乎常理性 的夸张、抽离、或添加的因素,有一些是常人无法捉摸的似无还有的存在,譬如 抱子掩面而泣的母亲的脸,大家也许并没看到清晰的其人的五官但却感觉到了那 种似乎的痛苦状态,这又联系到了前面对于怀斯的艺术里所提及的隐喻似的暗 示,这强调的是视觉上的感应,是对于这一不同苦涩感的精心的营造。这种更为 鲜明的艺术手段实际是作者在提升到一定高度和境界才会有的。苦涩之美的传达 就图一所示作者主更要是强调抱子痛心疾首的人物的状态,所谓的不准确之处主 要在于背及人物的表情及整个骨骼结构的穿插的夸张,通过扭曲神态来进行对于 典型艺术形象的塑造也更好的表现了作者的艺术特点下的苦涩感。 二是作品里。活生生的雕塑感挣与苦涩的力量的传达。科勒惠之的苦涩的 艺术形象的力量,是常人无法企及的,具备饱满的雕塑感。具备罗丹雕塑里的体 块与量面的空间感的强烈表现性,沧桑的坚实有力度的美。很大方面是这种极为 苦涩的深入经历而奔发出的力量。 三是。深深嵌为一团 的苦涩力量的汇总。作者在表现母子时,总是将置为 一体式的相互嵌为一团。这是在强调一体的深刻情感,也是丧子后母亲的那种痛 苦与怀念。苦涩的力量的增强也是主要在于这种汇总似的突出。其中的神经质似 的疯狂的痛苦呐喊,联系到了著名批评家威尔( e d m u n dw i l s o n ) 曾经写过部 名为伤痛与弓的著作,指出艺术家的身心痛苦与艺术创作之间有一种内在的、 青岛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难以割舍的联系。中国历史上明代的徐渭疯狂痛苦至极的杀妻,( 这是生活的一 端,这里之所以涉及,是因其与作品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除了笔调的大胆奔放, 随意性情,狂傲不羁,造型也怪异奇拙,其传达的是这种内心的愤愤不平和无法 自制的内心的苦楚,这些此种等等的心灵之痛都是非同常规的作品成型的催化 剂,历练了艺术家的精神气质。西方艺术家中,蒙克患有精神分裂症,丢勒患有 忧郁症,看凡高的身心痛苦所造成的疯狂举动,体现在画作里就是最直观的 感受上的狂烈带有某些神经质的色彩和笔触,那种较真、不驯服,在痛苦的泥淖 里挣扎的影子,十分强烈。还有一种是痛苦之后无法释怀的画家逃避现实生活, 正如庄子的逍遥的所谓无所为的人生境界里酝酿出的艺术作品类型,看中国画史 上黄公望的曲折经历,却没有太多狂烈的愤愤不平,看不到徐渭、八大的影子, 看到的仅是恬淡的气氛和自然的真山水,这是痛苦被内化了的结果,一切归于平 淡。中西绘画中对于内心痛苦的表达给观众造成的印象是大相遇异的,一种是恬 淡平和的气氛,一种是焦虑不安的情绪,内心痛苦和艺术创作的关系,在中西方 的艺术创作中同样存在,中国传统画家在创作中虽然没有西方艺术家表达的清 晰、强烈,但表达方式的不同也绝非意味着可以忽视中国绘画中内心痛苦对于艺 术创作的影响,在平和、高远、恬静的山水美背后,艺术家所经历的内心痛苦是 同样的,所不同的只是我们各自有的文化背景差异。 2 2 2 读蒋兆和先生的“苦茶”艺术。 蒋兆和先生( 1 9 0 4 - - 1 9 8 6 ) 是我国近代画坛卓越的美术教育家和人物画大师。 他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西洋画,拓展了中国水墨人物画。他的为人生而艺 术的道路是惨淡艰辛的历程,他的苦难人生,使他独忠于苦茶的余韵,直面社会 的苦难遵从自己的良心。 触动他的灵魂深处的是人生的苦涩艰辛。蒋兆和在2 0 世纪通过描述流民颠 沛流离的苦难生活,表现了劳动人民那悲壮的凄凉。在茫茫的沙漠中,看看那 慢慢奔走的骆驼,当烈日炎炎之时,听听那不可忍受的苦蝉。于是作者知道, 有些人是需要一碗苦茶来减渴。如果其然,蒋兆和先生当竭诚来烹一碗苦 茶,敬献于大众之前,共茗此盏。在他的笔下所描绘的人物形象,罹难悲苦 的难民,天真的儿童和纯情的少女,都有着纯朴、善良和不屈服于命运的个性, 1 2 青岛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于美丽可爱之中总包含着苦涩。在那倾注着情与血的画幅上,细心的观众都可 以从那频繁顿挫的勾勒中和苍劲、枯涩的皴擦中,用心灵体察到那个时代悲怆 痛苦的节奏。 中国美术馆馆藏的中国 画人物长卷 流民图,被 誉为“中国现代画史上现 实主义的历史画卷 。历史 背景是卢沟桥事变爆发之 后,侵略者横行霸道的行径 使得中国人民处在了水深火 热之中,激起了画家内心深处强烈的悲愤之情,经过长期思考酝酿,蒋兆和先 生在1 9 4 2 年开始动笔作画,完成了这幅表现战争灾难,人民罹难疾苦的现实主 义的人物画长卷,这是充满血和泪的作品,也是2 0 世纪上半叶中国最大的一幅 真实反映民族悲剧的人物画卷。画卷起始是一位拄棍老人,他身边还有一位卧 地的老者,已经气息奄奄,二位妇女和一个牵驴人围着他,毫无办法。再往下, 是抱锄的青年农民和他的饥饿的家眷,抱着死去小女儿的母亲,在空袭中捂着 耳朵的老人,以及抱在一起、望着天空的妇女、儿童。断壁颓垣、路皆乞丐、 尸身横卧。再往下,是乞儿,逃难的人,受伤的工人蒋兆和画中那“黝黑、 粗壮的线条 是属于他自己的艺术个性。这里,蒋兆和先生的艺术个性是与他 人生的“一碗苦茶一相关联的,可以说现实主义的人物画大师蒋兆和先生创造 的美是崇高而苦涩的。 2 2 3 周思聪与作品矿工图。 王鲁湘说“一生被浓重的悲剧意识所笼罩、最后又从悲剧意识超然而出 的,在中国画史上大约只有三位金农、八大、周思聪。周思聪的悲剧意识不在于 她的身世,而在于她对同胞物理的悲凉心境。一作为中国画坛早期重要的领军 人物,周思聪对于苦涩的美感的体会非常深刻,苦难中的底层矿工,比较有代表 意义,她曾经说过:。艺术是人道主义的,是人性、人的感情的结晶;“绘画 的功能,不仅仅使人赏心悦目。人生充满了苦难,往往它最震撼我的心灵,产生 1 3 青岛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强烈的表现欲望。一正是对人生 苦难的洞穿,才驱使画家以悲悯的 人道主义情怀、沉重苦涩的笔墨语 言,表现人生的苦难和痛楚。 矿工图组画以第二次世界 大战中的中国东北为背景,以矿工 命运为主题,作品表达画家对真实 人间关爱的起点,从而完成了由直 感人生到咀嚼人生的过渡。这是自 流民图以来用中国画形式揭露 侵略罪恶、呼吁和平与人道的最主 要的作品。看矿工图的产生的原因:一是当时伤痕文艺兴起。对文革的回顾 和反省, :矿工图所抒发的是对矿工,也是对一切无辜受难者的同情;鞭策日 本侵略者的暴行。 二是改革开放的新环境使得这类型的美术作品有了可容身之地。 三是画家深人访问辽源煤矿情况,对那幕历史惨剧有了深入了解。第四,周 思聪悲剧的意识情怀。中学时代,周思聪就钟爱科勒惠之,为科勒惠之笔下那些 透露出她的个性气质和心理意向。 赏析矿工图里的悲剧感。 1 4 。因痛苦和仇恨而扭曲的 i 形象所感动。1 9 5 6 的日 i 本夫妇丸木位里、赤松俊 i l 子的原爆图展出,周 l 思聪深受震撼。从珂勒惠 i i 支到丸木位里,这些创造 l l 悲剧作品、具有鲜明表现 l 。主义特色的艺术力作正 青岛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周思聪在 矿工图里的深刻的悲剧感和震撼力主要是通过描绘主题中人 物被压迫、被欺凌者的艰辛与痛苦来传达的。王道乐土似一支悲怆的乐曲,它 没有柯勒惠支艺术里那种纯粹的“中北欧式一激狂、奔突的爆发力,有的只是以 内向的情绪、倔强的沉默感来实践苦难的中国脊梁。遗孤中的母女、姐弟、祖 孙、弃婴痛苦挣扎的姿态极为深切感人,人物的苦涩形象也很具时代特征,艺术 表现手法受科勒惠之及表现主义的影响,将形象夸张扭曲,很注重主观的感情强 调。浓重的色调和笔墨产生了很强的灾难里矿井中压抑的效果,也更好的突出了 的立意深度。右边佝偻瘦削的提灯老人的刻画十分沧桑。深陷的眼窝,悲痛的表 情,斑斑的裂痕。 人间地狱里的漆黑一团的矿井隧道里闪着怒火的眸子等等都 很有艺术表现力和视角特征。此其中的苦涩感的突出,作者对于作品中“线性韵 味一的讲求也很重要,他本人也说道讲究线本身的味道很重要,否则就不必用毛 笔了。她不喜欢“率一的线,喜欢兢兢业业,喜欢毛、涩的线。用笔慢一些易控 制,可考虑到形的夸张,如过快,很难出味道。 2 3 曩拙钝清贫的苦涩一食土豆的人( 梵高) 。 梵高取材底层劳作者清贫的生活场 景的典型代表作食土豆的人,是“拙 钝清贫的一种苦涩。一拙钝是作者的画 法,清贫是作者画中及自己人生里的苦 涩滋味。 2 3 1 作品创作背景。 1 8 8 3 年1 2 月,梵高来到纽南,在 这里两年的时间里,他一刻不停地作画。他的画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画 面深沉有力又极富乡土气息。这幅吃土豆的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为完成 这幅作品,他画了大量的习作,包括素描,速写,许多农民肖像,以及室内,手, 瓶子,水壶等。其实只有凡高的话最能说明他创作这幅画的目的:“我想清楚地 说明那些人如何在灯光下吃土豆,用放迸盘子中的手耕种土地老老实实地挣得 他们的食物。修“我白天画油画,晚上画素描,几乎整天埋首在绘画之中,我反 复以这种方式画了3 0 多遍每天晚上在农舍的灯光下画画,几乎是夜色暗到调 色板都看不清的时候才停止,这样我才能了解夜晚时灯光的效果 1 5 青岛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2 3 2 作品简介。 此画约开始构思于1880 年,1885 年4 月左右完成,现藏阿姆斯特丹 国立文森特梵高艺术馆。这幅 :吃土豆的人不再拘泥于写实主义的旁观处境 的观察守望而是渗透着个人的强烈主观情感。凡高说:“我要努力学会的,不是 画一个比例正确的头部,而是画生动的表情。不是描摹没有生命的东西,而是画 鲜活的生活。一 作者对这种清贫苦涩感的理解主要是因为梵高一生对劳动者的贫寒生活深 有感触,他发现自己与这些贫穷劳动者之间,有某种精神上、感情上的共鸣,之 所以选择画那些农民,也受大地画家米勒的深刻影响,对农民画家情有独钟。作 品中一家围坐于桌旁的下层贫民,身处悲惨的境遇,却是安详和平静的,令观者 对人生、对命运产生无限的感慨。梵高在给其弟弟提奥的信中写道:“我想强调, 这些在灯下吃土豆的人,就是用他们这双伸向盘子的手挖掘土地的。静 2 3 3 看作品中的苦涩感。 在画作中这种清贫的苦涩感的主要来源及体现是: 一、色调与苦涩。具体说来,图中辛苦劳作一天的农民一家,围坐在狭小的餐 桌边吃土豆,这些在一盏昏黄的灯光下吃土豆的人,室内破旧拥挤坏境的营造, 画面取低矮破旧的房屋的一角,背景设色低调沉重,光线暗淡简单,昏黄的灯光 洒在农民憔悴的面容上,显得很突出。 二、人物形象与苦涩。图中对他们形象的处理是:人物形象纯朴稚拙,面容 焦虑清涩,有着骨节粗大的手,画家以粗拙、道劲的笔触,刻画人物布满皱纹的 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躯体。面对苦涩的生活,却是感激的眼神。梵高他说:“我不想 使画中的人物真实,真正的画家画物体,不是根据物体的实况,而是根据自己的 感受来画的。我崇拜米开朗基罗的人物形象,尽管它们的腿长臀大。一有人指责他 这幅画中的形象不准确,而他的回答是:“如果我的人物形象是准确的,我将感到 绝望,我就是要制造这些不准确、这些偏差,重新塑造和改变现实。是的,他们 能不真实,你可以这样说,但是比实实在在的真实更真实。一画家的拙顿的绘 画正好在某种意义上更好的表现出了这一主题苦涩味道。正是这种不准的稚拙、 钝钝的朴实,加之作者对于清贫的下层生活的深刻理解,使得梵高笔下苦涩的美 得更具特性,更意味伸长。 1 6 青岛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2 4 看悲剧之后的苦涩之美的崇高意义。 历史上悲剧哲学家尼采,从希腊悲剧文化中提炼出悲剧艺术与悲剧精神,以此 审美人生,从而把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生活引向崇高的艺术审美境界之中。对于痛苦之 于人,之于人类的影响及实质的意义所在提出了人们为什么需要悲剧,为什么要创造 悲剧? 得出了“只有巨大的痛苦强迫我们下降到终极深渊,那样的痛苦能使我们更加 深刻等等的结论。一 西方的崇高理论,偏重于对于痛苦的表现,尤其是在审美和艺术上,强烈偏重于 令人惊心动魄的悲剧美和令人恐惧的崇高感。 叔本华认为,崇高源自那些无法摆脱的痛苦,客观世界可怕现象以战胜一切 的优势威胁着意志,痛苦的意志被那无限大的对象压缩至于零。人们在痛苦与恐 惧之中经历着一个瞬间的生命力的阻滞,而立刻继之以生命力的更加强烈的喷 射! 悲剧意义上的美术作品,譬如米开朗基罗的 为例 3 1 米勒拾穗者与周思聪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作品简述。 拾穗者是法国1 9 世纪最杰出的 农民题材著称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 让弗朗索瓦米勒j e a n f r a n c o i s m i l l e t ( 1 8 1 4 - 1 8 7 5 年) 的著名代表作,在 这幅画中,作者描绘了三个衣着简陋、弯 腰低头拾麦穗的农村妇女形象,其中主 要是对背、及背上的负荷感的经营,来再现生活的重负下默默耕作的下层劳动人 民。在造型上,米勒用较明显的轮廓使形象坚实有力,很好地表现了农民特有的气 质。色彩沉着,调子丰富细腻、纯朴浓厚,有很好的艺术感染力。 1 7 青岛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2 0 世纪中国杰出的国画家周思聪取材大凉山彝族 妇女生活的“荷物女 系列中的典型代表作品。画面描述的是山区两个背柴的彝 族妇女归途中歇脚喘息的瞬间。老年妇女坐地,中年妇女倚立,背后负荷沉重, 满面疲劳,沧桑苦涩。画面色调苍凉沉重,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有较强的艺术表 现力。 3 2 作品中突出立意点的思索。 3 2 1 关于立意点的特点。 艺术作品的立意点的重要之处首先是 它的特点,具体说来,一是对客观事物的本 质性的特点的挖掘,这需要艺术家的修炼和 眼光,鲁迅先生的犀利文笔,就是深邃的洞 察力之下的显现,这在文中是作者对农民生 活特点的挖掘,米勒注重了农民、大地、艰 辛劳作这一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注 意的是农妇、干柴、清苦沧桑。在教皇英 诺森十世肖像中就是人物凶狠、狡猾及老人精神虚弱的特点。织工暴动中 ( 科勒惠之1 8 9 7 ) ,就是要突出那个时代的德国社会底层织工的愤怒、痛苦与 无奈 二是表现上的特点。这是为表现事物最本质的特点而选取的独特的角度及 采取的措施。米勒的拾穗者与周思聪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作品中,比较 突出的立意的特点都是通过塑造画中人物背上的负重( 负荷感或负荷物) 来体 现劳作者的生活。( 在说明这一点上,又各用各的方式。)拾穗者中作者 将农妇的背突出在观者的眼线的第一位置,又通过画面人物的位置、角度及姿势 的经营来形成重量对背部的挤压感,即负重感,来塑造底层农民的这种沉甸甸的 生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则是通过人物背后沉甸甸的实物负荷及清苦的表 情和环境的渲染比较直接的来描述山区农妇的生活重负,立意明显突出。 3 2 2 突显“一一点的力度。 背上的负荷,是文中二者突出的一点立意,跟据不同的表达需要这一点可能 1 8 青岛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是脸手、一种整体意向或其他。文中拾穗者的人物的脸处于次要位置的舍的配合, 恰恰让背上的负重突出起来。绘画作品的精彩之处是集中的“一点的简与深, 不在于多而繁,多余的枝节只会干扰主题。譬如画一组偎依在一起的西藏喇嘛群 像:先是表现大片的深紫红色、人物含糊隐约混合在一起的状态,再注意人物脸 的特征,表情等的传达,或者为了这一点气的凝聚,就不独立刻画单个人物,只 让读者知道:一群偎依在一起的喇嘛这一信息就可以了,好给观者从整体上的把 握的空间。( 当然这是针对画面想要什么的简要阐述。) 这种舍弃恰恰把这一独 到的风景的主要特点凸现出来了,所以舍弃也是- - l - j 学闯。这里想重点谈的是舍 与取之间的跨度。凸要凸最高的一点,要有极致,凹要凹到,对凸不会产生一丝 干扰的境地,还要恰当地存在。才会在这种两极的对比下,更好地实现表现主题 的突出,这是一种难度。跨度要大这是我的实践主张,不要在不温不火的相度里 徘徊,要有艺术凸凹的极致。这里所说的是取和舍之间的跨度距离。早期的油画 在取与舍之间,照顾的因素比较多,是在微妙的层层递进的关系里进行过渡,无 论是空间、色彩还是塑造,度度之间的差别较小。这联系着写实手法的特点倾向, 尊重客观实际的绘画思路。中国的大写意国画抽离的因素比较多,是大实大虚的, 宋朝梁凯的泼墨仙人图就只取其姿态和意象,中间过渡相对减少,力求精简, 炼其魂魄。这是油画与中国画在最初的不同特点上的显现。 3 2 3 不同画种里的穿插因素简述。 东方的含蓄隐喻、写意抒情、笔法线性等的基本特征,西方绘画的写实凝重、 焦点透视等的处理特点,特别是2 0 世纪以后的绘画艺术里,随着东西方文化交 流的加深,各种流派思潮碰撞发展,开始脱离早期明显的画种和地域差别。油画 吸收东方绘画里的神韵线等的运用;中国画也加入西方油画的写实等的处理手 法,以求表现内容的需要。马蒂斯的东方神韵线性等特点,莫奈对日本浮世绘的 关注与表现,包括立体派的绘画精神道义等的思索里都有所企及。中国画对西画 的表现手法的写实等的吸收,早在郎世宁时期就开始初步尝试,徐悲鸿时期,又 做了艰辛的努力,再到当下各种手法的表现。文中周思聪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 息中,写实成分取多,人物形象接近油画拾穗者中的塑造坚实饱满,真实 客观等的西方油画的思维表现。看米勒一生的绘画基调,也隐含着东方的含蓄诗 意抒情等的特征。观察近些年全国美展上的绘画作品,非常突出。 1 9 青岛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3 2 4 作者与表现客体。 米勒与周思聪的绘画艺术都关注底层劳作者,充满人性的光辉。贯穿 拾穗 者其中的是米勒真实的生活经历,是作者“生为农民,死也是个农民静的真切 体会下的艺术角度的切入,即作者与表现客体之间是“它即我,我即它 的一体 关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周思聪深入大凉山写生,在表现客体彝族妇女 的身上发现了某些与自己呼应的成分、触动了心灵深处,然后思索升华,集中突 出了艺术家对表现对象的非常强烈的感情和关怀精神。 在这里二者与表现客体都是紧密相连、合而为一似的,所以作品鲜活有生机, 艺术感染力也加强。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入境体会,作品才会更有艺术感染力。 谈及艺术感染,以往我们仿佛只赋予那些轰轰烈烈地动荡与宏大以不朽的精神涵 义。观察二者作品,都是来源于自寻常巷陌里看似平凡的普通生活场景。但是艺 术既然要反映真实,就注定了这种美的价值。平凡也并不仅仅意味着平淡,维米 尔的油画作品 倒牛奶的厨娘,取材如此寻常生活一角,却仍会有深入人骨子 里的感人的力量,这种祥和、寂静、质朴,恰恰是温馨的美感,更能贴心。列维 坦的抒情风景、柯罗的孟特芳丹的回忆像涓涓细流静静流淌着,却都会给人 很好的视觉享受。 看早期中国的绘画,再看当代,就会有所察觉当下艺术的缺失,一是对照 片的过分照抄依赖,不去深入到生活当中吃苦,缺少鲜活生动的现场感应。二是 绘画的纯粹爱好变成了市场的商品价值,不少艺术家在急于求成中,作品慢慢流 于肤浅、开始无病呻吟、盲目跟风。所以米勒与周思聪的绘画精神道义上的提倡 是很有必要的。真正的艺术也决不可能是政治和经济权贵的恭顺奴仆,急功近利 的商业推动也只能生产出更多的艺术次品。 我们时下所处的,多与周思聪更类似,但却少有能做到她那样的纯粹、质 朴、真切的艺术了。8 5 新潮,震撼了中国画家,有的急起趋新,有的固守旧地。 周思聪为潮势推动,并不随波逐流。她明确宣布宁可做步履蹒跚的初学者,也不 做成熟的拉磨驴,坚决不取急功近利的态度。在当前市场虚热、权威主导,思想 迷惘的中国画坛也隐藏着不少真正的艺术大家,他们始终坚持对这些人类文明主 流价值的认同与体现中的正义、人道、博爱、自由、平等等,追求真善美的艺术 家以及他们的艺术作品,犹如沙土中的金子般宝贵,我们应去珍视的同时,做好 青岛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自己;像那些投机取巧、甜俗媚世、苍白无力的、没有创造力的绘画艺术作品都 将在年月的流逝中,消失褪色。虽然当今社会允许多元化的艺术形式的存在,但 并不是浮夸造作的,纯粹的艺术及艺术家是非常具有现世意义的。 贫瘠的思想之地永远长不出伟大的艺术之果,雨果说过:“衡量伟大的唯一 尺度是他的精神发展和道德水平。一所以看罗丹晚年给予年轻艺术家的嘱词,在 赋予时下向年青的艺术家们的忠告就是:一个新时代的杰出的绘画艺术家,必定 是社会良知阵磊中最坚定的一员,也必定是对艺术的衡量及发展最为认真的观察 者和思想者。没有文化哲理、思想精神的深邃内蕴,不重视画品和人格的修炼, 不艺术境界是不会高的,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大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