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瘿病,.,甲状腺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分左右两叶,中间以峡部相连。成人甲状腺的平均重量为20-40g。甲状腺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表面结缔组织深入到腺实质,将实质分为许多不明显的小叶,小叶内有很多甲状腺滤泡和滤泡旁细胞。,【概说】一、概念: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瘿:指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瘤子。有称瘿、瘿气、瘿瘤、瘿囊、影袋等名者。,二、沿革庄子德充符即有“瘿”的病名。吕氏春秋季春纪所说的“轻水所,多秃与瘿人”观察到瘿的发病与地理环境密切有关。肘后方首先用昆布、海藻治疗瘿病。儒门事亲瘿指出常食海带、海藻、昆布可消瘿,以之作为防治瘿病的方法。本草纲目明确指出黄药子有“凉血降火,消瘿解毒”的功效,并记载了在用黄药子酒治疗瘿病时,“常把镜自照,觉消即停饮”及“以线逐日度之,乃知其效也”的观察疗效的方法。外科正宗瘿瘤论所载的海藻玉壶汤等方,至今仍为临床所习用。,三、范围现代医学的以甲状腺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如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等。,【病因病机】一、病因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体质因素,二、病机,情志内伤饮食体质因素,忿郁恼怒忧愁思虑,气机郁滞精液不布凝聚成痰气滞痰凝,水土失宜,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凝,影响气血运行,妇人,经孕产乳,情志及饮食,素体阴虚痰火郁滞化火,气郁痰结气滞血瘀,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肝郁化火,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基本病机,主要在肝脾,与心有关。,病位,以实证居多,久病由实致虚,可见气虚、阴虚等虚候或虚实夹杂之候。,病性,病机小结,初期:气滞、痰凝;日久气、痰、血互结,病机转化(两个危象)痰气郁结化火-肝火亢盛证;火热内盛阴虚火旺之候,其中以心肝阴虚最为常见;气滞痰气郁结,耗伤阴津,深入血分,血液运行不畅,形成痰结血瘀之候。,阴虚火旺的各种症状常随病程的延长而加重,当出现烦躁不安、谵妄神昏、高热、大汗、脉疾等症状时,为病情危重的表现。,若肿块在短期内迅速增大,质地坚硬,结节高低不平者,可能恶变,预后不佳。,【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一)瘿病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临床特征,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初作可如樱桃或指头大小,一般生长缓慢。大小程度不一,大者可如囊如袋。触之多柔软、光滑;病程日久则质地较硬,或可扪及结节。(二)多发于女性,常有饮食不节,情志不舒的病史,发病有一定的地区性。(三)早期多无明显的伴随症状,发生阴虚火旺的病机转化时,可见低热、多汗、心悸、多食易饥、面赤、脉数等表现。,二、病证鉴别,1.瘿病与瘰疬,2.瘿病与消渴,3.瘿囊与瘿瘤,三、相关检查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和总甲状腺素(TT4)升高,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升高,血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TSH(血清促甲状腺激素)不升高,甲状腺摄131碘率增高,可确定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甲状腺功能检查,TT3、TT4、FT3、FT4一般正常,血清TSH值亦正常。甲状腺B超和甲状腺核素扫描检查,有助于确定甲状腺的位置、外形、大小及结节性质。,【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在气与在血病在气分:颈前肿块光滑,柔软,属气郁痰阻;病在血分:病久肿块质地较硬,甚则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属痰结血瘀。2.辨火旺与阴伤如兼见烦热,易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红苔黄,脉数者,为火旺;如见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两目干涩,头晕目眩,倦怠乏力,舌红,脉弦细数者,为阴虚。,二、治疗原则基本治则:理气化痰,消瘿散结瘿肿质地较硬及有结节者,配合活血化瘀;火郁阴伤而表现阴虚火旺者,以滋阴降火为主。,三、证治分类,1、气郁痰阻主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兼证: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常随情志波动舌脉:苔薄白,脉弦。证机概要:气机郁滞,痰浊壅阻,凝结颈前。治法:理气舒郁,化痰消瘿。代表方:四海舒郁丸。本方功能理气解郁,化痰软坚,消瘿散结;适用于瘿病早期由痰气郁结所致者。常用药:昆布、海带、海藻、海螵蛸、海蛤壳、浙贝母化痰软坚,消瘿散结;郁金、青木香、青陈皮疏肝理气。,2.痰结血瘀证,主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兼证:胸闷,纳差,舌脉:舌质暗或紫,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证机概要:痰气交阻,血脉瘀滞,搏结成瘿。治法:理气活血,化痰消瘿。代表方:海藻玉壶汤。本方既能理气化痰消瘿,又能养血活血,适用于气滞、痰阻、血瘀壅结颈前所致的瘿病。常用药:海藻、昆布、海带化痰软坚,消瘦散结;青皮、陈皮、半夏、胆南星、浙贝母、连翘、甘草理气化痰散结;当归、赤芍、川芎、丹参养血活血。海藻30g昆布15g贝母15g半夏l0g青皮6g陈皮l0g当归15g川芎l0g连翘l0g甘草6g,3.肝火旺盛证,主证:颈前喉结两旁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兼证:烦热,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舌脉: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证机概要:痰气交阻,气郁化火,壅结颈前。治法:清肝泄火,消瘿散结。代表方: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加减。栀子清肝汤清肝泻火,适用于肝郁化火之瘿病;消瘰丸清热化痰,软坚散结,适用于痰结化热之瘿病。常用药:柴胡疏肝解郁;栀子、丹皮清泄肝火;当归养血活血;白芍柔肝;配合牛蒡子散热利咽消肿;生牡蛎、浙贝母化痰软坚散结;玄参滋阴降火。,4.心肝阴虚证,主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或大或小,质软,病起较缓,兼证: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脉: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舌体颤动,脉弦细数。证机概要:气火内结日久,心肝之阴耗伤。治法:滋阴降火,宁心柔肝。代表方:天王补心丹或一贯煎加减。天王补心丹滋阴清热,宁心安神,适用于心阴亏虚为主者;一贯煎养阴疏肝,适用于肝阴亏虚兼肝气郁结者。常用药:以生地、沙参、玄参、麦冬、天冬养阴清热;人参、夜苓益气宁心;当归、枸杞子养肝补血;丹参、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远志养心安神;川楝子疏肝理气。,【预防调护】一、使用加碘食盐(食盐中加入万分之一的碘化钠或碘化钾)。二、患者应保持精神愉快,防止情志内伤。三、病情危重时,需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结语】,1、定义:瘿病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基本临床特征,2、病因:主要由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引起,并与体质有密切关系。3、病机: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是瘿病的基本病理4、分型:气滞痰阻、痰结血瘀、肝火旺盛、心肝阴虚5、转化,:气郁痰阻痰结血瘀证,气郁化火肝火旺盛证,心肝阴虚证火旺阴虚互见6、治疗:对于前两种证候的瘿病,治疗一般均以理气化痰、活血软坚、消瘿散结为主;对后两种证候的瘿病,则应重在滋阴降火。,【临证备要】一、瘿病早期出现眼突者,证属肝火痰气凝结,应治以化痰散结,清肝明目,药用夏枯草、生牡蛎、菊花、青葙子、蒲公英、石决明。后期出现眼突者,为诸络涩滞,瘀血内阻所致,应治以活血散瘀、益气养阴,药用丹参、赤芍、泽兰、生牡蛎、山慈姑、黄芪、枸杞子、谷精草等。二、传统医学的许多消瘿散结的药物,如四海舒郁丸中的海带、海藻、海螵蛸、海蛤壳等药中,许多药物的含碘量都较高,临证时须注意,若患者确系碘缺乏引起的单纯性甲状腺肿大,此类药物可以大量使用,若属甲状腺功能亢进之症,则使用时需慎重,在初用时能减轻病情,但随后易加重甚至恶化病情,一般不主张使用。,病例孙某,男,39岁,该患于一个月前发现颈前正中隆起,并有心慌症状,自觉烦热,手指震颤,该患现两目外突,急躁易怒,胸闷胁痛,攻窜两肋,多食易饥,恶热汗出,舌质红,苔黄,脉弦。写出证候分析、诊断、证型、治法和方剂。,病例分析证候分析:情志内伤,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故见胸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生态考试题目及答案七
- 车辆工程考试题库及答案
- 经营管理中的新质生产力应用
- 新质生产力的四大主要特点
- 医患关系处理方法
- 民族民间考级课件
- 七夕超市促销活动策划方案
- 民族政策教学课件
- 解读新质生产力核心内涵
- 2025年全科医学常见病诊断治疗能力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5秋版)
- 2024年水域救援安全及基础理论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4电工(三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电子化作业规范》
- 《财政与金融》教学教案
- 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解决方案-
- 虚拟电厂柔性控制系统用户手册
-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 胡杨林导游词
-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青铜葵花》导读课 课件(共24张PPT)
- MR在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中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