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社会学思考.pdf_第1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社会学思考.pdf_第2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社会学思考.pdf_第3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社会学思考.pdf_第4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社会学思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内容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一方面,它要吸收和 借鉴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其中包括社会学的知识和方法;另一方面,它 必须应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才能体现其生命力。 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点阐述了社会学 中“社会分层” 、 “社会角色” 、 “人的社会化”这三个重要概念的含义以及它们对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影响及其应用。一方面,试图进行一个跨学科的研究 以充实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完善其思想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把新 的理论运用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以对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和方 法进行进一步论证并提出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使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通过 理论创新,更好地指导实践。 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过程中,经济成分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生活方式多 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而当 代大学生是社会中敏感的神经元,面对社会日益多样化的趋势,其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也往往极不稳定有时甚至发生激烈冲突。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 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应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 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最终顺利实 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化,是本文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重点和落脚点。 社会分层理论是社会学里的一个中心理论,它主张从人们的经济地位来衡量 人们的社会地位,从而考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有马克思的社 会阶级理论和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所不同的是前者主张从人们对生产 资料的占有来划分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而后者则主张从人们对财产占有的多少 来决定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笔者认为它们的区别已不那么 重要,重要的是它们都提供了一个观察事物的方法,即社会分层的方法。运用到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就要求我们注意学生的经济状况对其思想的影响,尤 其要注意富有学生和贫困学生的思想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其实行教育以提高高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社会学思考 ii 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这就赋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层次性与针对 性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以新的内涵,从而对实践产生新的指导意义。 根据社会学的观点,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是通过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来表现自 己的,同时,其社会角色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这就告诉我们高校学 生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就是一个运用角色期待,指导学生进行角色学习,进而进行 角色扮演的过程。要求我们注意学生在不同环境、不同时期角色的变化,引导其 进行角色调适,以适应新的环境,这就为我们顺利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 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要求。 人的社会化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根据社会学的观点,人一来到世 上就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这就告诉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 更好地实现社会化,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也就是帮助当代大学生 如何更好地实现社会化,以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这就为高校学生思想政 治工作者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即探求实现学生社会化的有效途径,这也是本文的 落脚点之所在。 关键词: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社会分层; 角色扮演; 人的社会化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abstract the science of the th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gmatic. on the one hand, it has to absorb the other sciences knowledge and methods, including those of the sociology; on the other hand, only when it is applied to the practice and guiding the practice, can it embody its strength of lif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ries to research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emphasizes the theories of “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 , “ the social role” ,“the socialization of people” . on the one hand, the author tries to enrich the theory basis and the theory system of the th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cience through a trans sciences study; on the other hand, the new theories are put into use in the practice. so the existed rules and methods are improved again and some new thoughts and methods of the th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put forward. it get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together better and guides the practice better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the theories. dur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socialism, the tendency of the multiplicity is more obvious than before, such as the multiplicity of the beneficial units, the ways of the people s life, the patterns of the social organizations, the ways of recruitments etc. the college student are sensitive, facing with the tendency of this multiplicity, their view of the world, of the life, and of the value are unstable, sometimes conflicting with each other fiercely. it brings some new problems and cases to the th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 main points and final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is to help the students shape the correct view of the value, the world and the life, then enhance the effect of the th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realize the socializ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theories in the sociology, it insists to value one person s social status by his economical position. by this means, people s thoughts and actions are researched. the most famous theories are karl.marx s “ class theory” and marx.webb s “ social stratification theory” . the former insists that people s social status is determined by the people s owner of the productive materials; while the later argues that people s social status should be decided by the amount of the properties he owns. nowaday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seem not very important again, the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they can give us a new way to observe the outside: the method of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being used in the th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社会学思考 iv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t asks u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ffect of the students economical condition, especially the effect on the rich ones and the poor ones. thus we can focus the main points in the education and get better results. so it makes the conservative way of the th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ve new contents and can guide the practice under the new condition better. according to the view of the sociology, people show themselves by role play, at the same time, the role is changing with the changing of the surroundings. so, it tells us the process of the th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process of the role play by using the role expectation and role learning. it demands u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role transition and make them be suitable to the changing surroundings. it gives us new perspectives and new demands for our work. people s socializ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in the sociology study. one person begins his process of socialization since he was born. it tells us that the purpose of the th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s to help realize this process of socialization better and be capable for the future life. it puts forward a new task: seeking for the effective ways for the students socialization, it is also the final purpose of this paper. key words: the th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tratification; role play; socialization of people 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 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 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 1 章 引言 1 . 1 选题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同样,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是高校 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面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应对这 些新情况、新问题,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高 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帮助当代大学生顺利地实现社会化,是一项常新 而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离开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门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 本理论的指导。而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具有阶级性、实践 性、综合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它一方面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学科的理 论基础,而且还要借鉴吸收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来进行 学科建设和理论探索。本着这一原则,笔者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当前高校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进一步论证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些理念和方 法,并赋予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方法以新的含义与内涵,通过理论创新来 更好地指导新的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于 2 0 世纪8 0 年代初开始登上大学讲 坛,至今已 2 0 多年了,它以跨越式的步伐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理论基础还显薄弱,还有很大拓展的空间。因此,笔者 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研究对象来对其进行一个跨学科研究的尝试,把高校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力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着巨大 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 . 2 研究进展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要借 鉴吸取其它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包括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但是具体怎么借鉴、 怎么吸取,却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更没有进行具体的典型实际运用的研究。目前, 虽然有一些用社会学的观点来考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学术论文,但都显得 很零散,不成体系,并且没有明确指出是在用社会学的观点考察思想政治工作中 的问题,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学研究,可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 具体来说,关于社会分层的研究,由于在社会改革中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 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反映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则体现在人们对经济 状况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关注,尤其是对贫困生的关注,产 生了许多论文和成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很好地指导了实践。但是明确地提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社会学思考 2 出以社会分层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 策的却几乎没有。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对社会角色理论尤其是对角色转换理论的关 注,由来已久。体现在人们对学生从高中到大学,从大学校园到走上社会,这其 中角色的变化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并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的关注 。但是这些研究 都还比较零散,缺乏系统研究。 对于人的社会化研究,人们一致认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 帮助学生实现社会化。并引起了人们对如何有效实现学生社会化的思考与探索, 尤其是对如何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于 2 0 世纪 8 0 年代初才开始形 成,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理论体系还有有待完善的地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 作作为一种实践活动,自高校存在之日起就存在,但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的考察,都是停留在感性认识和经验总结层面。近年来,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学 学科成立以来,理论研究有所加强,关于这方面的论文和著述也比较多,但从跨 学科的角度来研究的文章和论著并不多。 1 . 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 . 3 . 1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属于实际问题的研究。对于一个实际问题 的研究,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选准一个角度。 因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利用历史唯物主 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高校学生思想政 治工作的方向性原则;其次,选准社会学的角度,利用社会学中社会分层理论、 角色理论和人的社会化理论来考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试图用一种全 新的视角对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研究,指出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 出一些工作的建议;另外在研究过程中,还运用了经验总结法,归纳与演绎法等。 总之,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是本文的研究方法特色。 1 . 3 . 2 研究内容 本文共四章。 第 1 章: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进展、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内容。 第 2 章:简要介绍社会分层理论、评述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关于社会分层 理论; 指出社会分层现象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影响, 根据社会分层理论, 分析来自各阶层的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的特点;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当前高 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第 3 章:首先介绍角色、角色期待、角色学习、角色扮演等相关概念;其次 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角色变化、角色期待、角色学习和角色扮演的特点;最后针对 以上特点,提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 4 章:本章是文章的落脚点。在前两章从社会学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高校思 想政治工作的对象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当代 大学生顺利地实现社会化。本章首先简要介绍社会化理论;其次分析社会化理论 对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意义;最后试图探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1 . 4 本文的创新点 根据对当前此问题研究现状的综合考察,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 面:一是选题的着眼点有创新,采用另一门学科中的理论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 中的一个实际问题;二是研究方法新,采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用社会学的理 论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一个具体问题;三是论述方式新,如在第三章“人的 社会化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部分的论述中, 采取了与别人不同的论述方式: 即根据社会学中人的社会化的三个内容论述,而不是泛泛而谈;四是内部理论体 系严密和逻辑性强,每一部分都是先论述相关的理论,在联系实际,再推论出相 关的建议和对策,从而使这些建议和对策不是空中楼阁。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社会学思考 4 第 2 章 社会分层理论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2 . 1 社会分层理论简介 社会分层是社会学里的一个基本概念。分层(s t r a t i f i c a t i o n )一词来源 于地质学研究,原来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借用“分层”一词来分析 和说明社会的纵向结构。关于社会分层,结构- - 功能主义流派、冲突论者、互 动论者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主张,以下略举几例: 1 、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也有社会学家称作 社会阶层化。 p 2 2 9 2 、所谓社会分层,指社会中的人们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 过程与现象。 p 1 4 3 3 、所谓社会分层( s o c i a l s t r a t i f i c a t i o n ) ,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 的属性, 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成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 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p 3 1 3 4 、而功能主义者塔尔科特帕森斯( t a l c o t t p a r s o n s ) 则认为社会分层是“从 社会角度的某些重要方面把组成一定的社会体系的人类个体及他们之间在待遇 上的相对优劣分成等级。 ” p 1 9 目前,国内趋向于认同第 3 种观点,一方面把社会分层视为一种客观存在的 社会现象,是个人和群体在社会体系中的层次差别和等级区分;另一方面把社会 分层视为一个过程。但是,对于社会分层的标准,即“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 则不同的流派和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比较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两大理 论,一是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为核心的社会分层理论,二是以马克斯韦伯为 代表的西方社会学“层化理论” 。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分层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笔者认为,对马克思的社会 分层理论,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 、社会分工是阶级起源和存在的基础。马克思曾经说过: “几千年来地球上 一切民族的情况都是这样! ! ! 在埃及有过劳动和分工,因此有等级;在希腊有 过劳动和分工,因此有自由民和奴隶;在中世纪有过劳动和分工,因此有封建主 和农奴、行会、等级等等。在我们这个时代有劳动和分工,因此也就有阶级” 。 p 4 7 7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他进一步指出: “在分工的范围内,私人关系 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发展成阶级关系,并做为这样的关系固定下来;”恩格 王康 社会学词典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8 年 刘杰,徐祥运 社会学概论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8 月第 1 版 郑杭生 社会学 北京 学术期刊出版社 1 9 8 9 年 6 月第 1 版 塔尔科特帕森斯 社会行动的结构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 0 0 3 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7 卷 北京 1982 年 12 月第 1 版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更简明的指出: “分工的规律就是 阶级划分的基础。 ”在他们看来,分工和阶级是密不可分的,劳动分工是阶级产 生的根本条件,或者说是前提,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阶级。 2 、生产资料和劳动的占有关系是阶级划分的标准。马克思认为,是否占有 生产资料或劳动决定着人们的阶级属性。在私有制社会里,正是由于存在一部分 人对另一部分人生产资料和劳动的剥夺,社会逐渐形成两大对立阶级,阶级对抗 日益成为私有制社会的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和劳动的占有关系掩盖了社会分工的 基础性地位,成为社会阶级阶层划分的最主要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 义的阶级对抗主张是社会学冲突论的来源。 3 、共同的生活方式、阶级利益和教育程度是划分阶级的必要条件。如果对 马克思阶级含义的理解仅仅局限于以上两点的分析,那就会陷入把“经济因素作 为唯一的决定性因素”的错误, “那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无内容的、抽象的、荒 诞无稽的空话。 ” p 4 7 7 马克思虽然强调经济因素的决定性作用,但同时也注意到 了其它交互作用的因素,他在分析十九世纪法国农民时说: “既然数百万家庭的 经济条件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与其他阶级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 育程度各不相同并互相敌对,所以他们就形成一个阶级。 ” p 6 9 3 显然,马克思把 生产方式、利益等交互作用的因素当作划分阶级的必要条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马克斯. 韦伯是西方分层理论的鼻祖,他开创了用多维指标研究社会分层结 构的先例。与马克思不同,韦伯则认为最重要的社会资源不是一种而是三种,即 物质财富(含金钱) 、社会声望和政治权力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源。他主张从收入、 权力和声望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分层和社会不平等。 一般说来,以马克斯. 韦伯为代表的西方分层理论具有下述特点: 1 、分层指标的多维性。在研究社会不平等现象时常常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 采用不同的分层指标对人们进行分层,而不固守于某一特定指标。经常被使用的 分层指标主要有:收入、财产、权力、声望、职业、教育程度、技术、种族、信 仰等等。 2 、分层标准往往是连续系列,即统计中的等级定量指标。因此,各个层级 的界线往往是主观确定的,具有一定随意性,各个层级之间并不一定具有质的差 别。 3 、引进了主观的分层标准。用主观法和声望法确定的分层结构受个人主观 因素和价值观念的极大影响。 因此,有人将马克思的分层理论称之为一元分层论,而将以韦伯为代表的西 方的分层理论称之为多元分层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4 卷 北京 1982 年月 12 月第 1 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1 卷 北京 1982 年月 12 月第 1 版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社会学思考 6 与社会分层理论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社会流动。它是指社会地位的变动,而 社会地位是由分层体系来界定的,于是社会流动就是人们从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 层的变动。这种变化既有可能是水平的变化,也有可能是垂直的变化;既有可能 是向上的变化,也可能是向下的变化。社会学对社会流动的研究,既包括宏观层 次的阶层变化,即人群的社会流动,也包括微观层次的个人社会地位变化。 总之,马克思的“一元分层论”和韦伯的“多元分层论” ,从社会学的角度 来说,其区别就在于分层的标准的不同,但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每个人的社 会地位是不同的,人的社会地位是可以变动的,即社会流动。而根据马克思主义 的观点,物质决定意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会对其思想产生影响。这就为考察高 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新的视角,给予我们以新的启示。 2 . 2 社会分层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2 . 2 . 1 社会分层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的实施使许多人迈进 了小康乃至富裕生活的门槛,这打破了我国原有利益结构基本上处于均等化的状 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社会个体在经济社会资源的占有方面逐渐呈现较大 差异,也造成了贫富差距的沟痕。有资料表明,2 0世纪 9 0年代中期以后,贫富 差距呈继续扩大趋势,城镇家庭 2 0 % 最高收入户与 2 0 % 最低收入户年均收入差距, 从 1 9 9 0 年的 4 . 2 倍、1 9 9 3 年的 6 . 9 倍增加到 1 9 9 8 年的9 . 6 倍,而且由于中国在 过渡时期存在着大量的隐性收入,实际的贫富差距情况可能还要严重得多。 有 人甚至将社会阶层分成五大类型:超高收入阶层、高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 低收入阶层、超低收入阶层。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人们的社会心态、价值取向、 心理预期等等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特殊的年龄阶段,使他们成为社会中敏感的神经元,对于 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都会非常的关心,同时伴随着困惑、质疑与思考,经过思 索,然后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抉择。而人们社会地位的差距是不可避免地客观 存在的,有时还会很大。因此,当今的社会分层现象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 了许多影响,其中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效应,有时是正负掺杂,密不可分。 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分层现象使当代大学生义利观、经济观发生变化。 一方面,合理的经济差距是一个社会中的正常现象,绝对的平等、平均现象 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一差距的存在使整个社会舞台呈现出“万类霜天竞自由” 李培林 中国贫富差距心态影响和治理对策 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限 2 0 0 1 年第 2 期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的局面。每一阶层都有基于本阶层之上的目标取向,通过努力,各个阶层都得以 进步,社会便随之向前发展。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互相攀比有助于社会的进 步, 其激励作用有时远胜于人类的自我约束力。 随着我国传统的经济体制被打破, 人们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发展途径,社会流动性加大,人们的积极性被前所未有 地调动起来,反映到当代大学生身上,则体现为他们更崇尚竞争的生活方式和务 实的生活态度。 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一部分大学生“重利轻义”倾向的出现。片面追求物质 利益,片面地以经济收入水准来判断一个人在社会上是否取得了成功。社会转型 期权力经济、非法经济、犯罪经济的孳生和蔓延,使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 倾斜,从而导致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思想和官本位思想等在大 学校园悄然流行。传统文化价值观中“君子言义不言利”的观念发生根本性动摇。 其次,由于义利观的变化,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消费观的变化。 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成为当代择偶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有些人那里,甚至成 为唯一标准。反映到大学生身上,也不例外。同时,在消费观念上,勤俭节约的 传统美德受到严重的挑战。一些大学生追求高消费,把消费层次看成社会地位的 外在表现形式。尽管他们所处的社会层次有可能不同,消费的档次也会因此而不 同,但消费心理却大致趋同。因而导致有些大学生爱慕虚荣,互相攀比。 第三,社会分层现象使当代大学生竞争观发生变化。 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层的存在和竞争的日益加剧,许多大学生日益感受到现 代社会给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交往上带来的种种巨大压力,能够“两耳不闻 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少了, “爱拼才会赢”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从 大学生对自己的角色期待而言, 大多数学生希望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是 “高薪的、 重要的、有价值的” ,因为只有好的工作才会通向较高的社会阶层。然而社会就 好像一个大金字塔,在塔尖的人总是少数,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底层,这种状况加 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强化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 进取精神使他们始终处在动态前行之中,生活节奏加快了,生产效率提高了。 另一方面,有些大学生不堪承受竞争的压力,从而导致他们长期心理压抑, 心情焦虑,甚至导致过激行为的产生,这从近年来报道的一些大学生因不堪忍受 竞争压力而做出异常行为的案例中可以找到些微佐证。另外,为了在激烈的竞争 中取胜,一部分大学生甚至铤而走险,采取不正当手段,于是导致了考试舞弊、 给老师请客送礼等现象的发生,也促进了假证市场的繁荣,导致了当今大学生诚 信的缺失。 第四,社会分层现象使当代大学生社会观发生变化。人们的观念是对现实世 界的反映,社会的变化当然会引起当代大学生对当今社会看法的改变,尤其是当 现实与理想相差太远时, 引起的震荡更大。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由 “自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社会学思考 8 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当大学生们迈出大学的校门时,他们就应该成为“社 会人”了。在受教育者的理想境界中,社会应当是平等和谐的,而现实的社会情 形远远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美好。社会上不公平的现象太多了。这种理想与现 实的差距,使他们感到困惑。甚至许多大学生对自己能否在毕业以后在社会中占 有一席之地,找到自己应有的社会地位,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感到迷茫甚至恐 惧。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分层现象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是多方面、多角度 的,其中既有对时代前进过程中积极因素的首肯,又有衍生而来的世俗化的应对 方式,甚至还有一些与当今改革开放的最终目标相背离的价值取向。面对大学生 价值观的种种变化,盲目的乐观与盲目的悲观都是不可取的,每一时代都有每一 时代的特点,每一时代的特点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者,需要努力的是尽力消除大学生思想中的不健康因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 值观念,正确对待社会分层现象,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2 . 2 . 2 社会分层对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影响 不同的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处于不同的社会阶 层,这是不争的事实。大学虽然给他们提供了同等的学习机会、学习条件与学习 资源。但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平等的享受。其不 同的家庭背景对其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从而也造成大学生在思想状态上的 差异。研究表明:个体儿童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父母受教育程度、教养模式、 社会环境等因素都对其以后的成长发挥重要作用。来自农村地区高收入家庭的学 生与来自城市高收入家庭的学生、来自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与来自城市低收入 家庭的学生、来自农村中等收入家庭的学生与来自城市中等收入家庭的学生其思 想状况与心理特征是不同的。本文重点论述具有代表性的来自农村低收入家庭和 城市高收入家庭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状况。 来自低收入家庭的一部分大学生,在他们身上有着勤劳刻苦、踏实诚实、坦 率真诚、为人善良等优点。但由于生活环境的恶劣以及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差 异,使他们在各个方面特别是心理上极不适应。在巨大的经济、学习、环境压力 下,使他们的心灵遭到极大的扭曲: 1 、自尊与自卑的冲突。一方面,贫困和坎坷的经历,培养了他们艰苦奋斗 的精神和坚强不屈的品质,他们为自己能够凭本事走出祖祖辈辈厮守的黄土地而 自豪,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和巨大的自我满足感;另一方面,由于生活境况的窘迫 以及衣食上的寒酸,使某些贫困生自惭形秽。另外,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他们在 某些方面受的教育确实低于有些发达地区的学生, 在大学这个 “万类霜天竞自由” 的环境里面,使他们以前在中学阶段的优越感荡然无存。这样,在他们身上,自 尊与自卑都容易向极端发展,两者在他们的内心产生激烈的冲突,影响他们的身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心的健康发展。 2 、忧郁与焦虑并存。长时间感觉处处不如人的压抑生活使一部分贫困学生 的心理又慢慢地转向忧郁,但他们的自尊和青年人特有的强烈求知欲又使他们不 甘沉沦,这样忧郁之外又增焦虑。贫困学生同其他同学一样也有对知识的渴求, 对美好生活的向住,但是,对家庭的担心,对未来的迷茫,对贫富差距的不理解, 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认识不够,现实生活中时不时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愉快体 验,都不停地吞噬着他们的异常敏感的心灵。渐渐地他们在自尊与自卑的冲突中 一天天走向消沉,实际存在的经济压力和由于他们不能给自己正确的定位几乎压 垮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忧郁心理使他们觉得生命中没有希望。而焦虑又促使他们 不断的追求,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3 、爱慕虚荣,追求物质享受。贫困使这一部分学生长期感受着窘迫和压抑。 在内心里,他们渴望着自己能过上与周围同学差不多的生活。有些虚荣心强的学 生,不顾家庭条件困难,用父母的血汗钱请客摆谱耍阔气,试图掩饰自己的贫困。 虚荣心使他们对钱的渴望与日俱增,使他们的性格受到扭曲,变得冷漠贪婪;在 经济困难的情况下, 甚至有可能用不正当的手段去取得钱财, 从而滑向犯罪道路。 相反,来自高收入家庭的一部分大学生,生活环境优越,所受教育较好,使 他们有着见多识广,视野开阔,积极开朗等优点。但由于从小娇生惯养,各方面 压力较小,也形成一些不好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 1 、贪图享受,追求高消费。由于从小就生活在经济比较宽裕的环境下,使 他们感受不到挣钱的艰辛, 花钱的时候也不去考虑该不该花的问题, 进入大学后, 大部分学生都有了自己理财的权力,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就更变本加厉。再加上 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诱惑以及铺天盖地的迎合他们心理的广告,使他们的消费水平 越来越高。从而养成他们贪图享受,追求高消费的生活习惯。甚至有些学生用钱 不当,误入歧途。 2 、刁蛮任性,经不起挫折。有些学生由于从小就在家备受骄宠,养成了一 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进入大学后,难于与周围的同学处理好关系,造成人际 关系紧张。一旦受到挫折,则往往做出比一般学生更强烈的情绪反应,产生自暴 自弃的心理。对长辈易产生逆反心理,对朋辈则易反目成仇,或打击报复,或自 我封闭。 3 、怕苦怕累,上进心不强,自理能力差。个别富裕家庭子女从小不愿参加 劳动,厌学思想严重,缺乏积极进取之心。养成了懒散的生活习惯,生活不能自 理。再加上有些高收入家庭的家长愿意用金钱给孩子铺路,使这一部分学生产生 不努力也可以毕业并拥有一分好的工作的想法,从而导致他们整天不学无术,游 手好闲。 4 、拜金主义思想严重。有些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子女习惯了“吃要美味,穿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社会学思考 10 要漂亮,住要宽敞,用要高档”的生活,进入大学就看不起周围的同学,甚至看 不起教师这一行业,对教师极不尊重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的拜金主义思想形 成了他们重“物质享受” ,轻“精神财富”的思想取向。 2 . 3 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 . 3 . 1 注意层次性,增强针对性 社会分层现象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和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这一客观事 实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注意层次性的社会学依据之一。 对于来自低收入家庭的一部分学生,应表扬他们吃苦耐劳、艰苦朴素、做事 踏实等优点,鼓励他们主动融入集体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开阔视野,克服 自卑心理, 正确对待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别人的帮助。 以开放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 自强自立,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向上 的社会流动。 另外,由于这一部分学生自尊心极强,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自尊心的保 护。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自尊心是青年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潜 在的前进力量、动力和向上的根源。它是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我们要像保护自 己的眼睛一样去保护青年的自尊心。 ” 而对于自尊心极强的学生尤其应该如此。 对于来自高收入家庭的一部分学生, 一方面应表扬他们性格开朗、 兴趣广泛、 求知欲强、表现积极、知识面广等优点。另一方面,针对其物质生活优越、奢侈 浪费、自私自利等特点,要积极倡导物质生活的“平民化意识”和精神生活的“贵 族化意识”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营造受挫情境,增强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使 他们懂得生活的艰苦与劳动的伟大,抑制他们好逸恶劳的弊病。要让他们明白: 优越的物质生活环境并不代表以后他们的前途一定会比别人更好,将来的社会地 位就会比别人高,自己的人生目标只有通过努力奋斗才能实现。 另外,在张扬其个性的前提下,要加强其审美导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指 导他们正确的消费与学习,培养其高尚的情操与品格,使其能更好地全面发展。 这样,才能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2 . 3 . 2 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正确对待社会分层现象 首先,社会分层现象带来的日益物质化、经济化倾向使许多大学生对于人类 的精神领域的重大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 过多的关注物质领域的追求, 视野狭隘, 这使得他们在义利观、社会观、消费观上都缺少对人文精神价值的重视,对物质 的追求淡化了他们对人文情感、道义、力量、理想、信念的追求。 因此,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从“人”的角度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 义。人文精神的特点是追求真、善、美,在肯定人的理性作用的前提下,强调在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重视人的理性以外的精神活动,如意志、情感、信仰、欲望等。社会主义人文精 神的根本点是以当代最优秀的文化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把坚定不 移地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与坚决反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 主义等一切腐朽没落的低级情趣作为人文精神的主旋律;其根本任务是帮助受教 育者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内容包括生态意识、创新意识、情 感意识、协作精神的教育等。使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关心他人、 爱惜生命、爱护大自然,具有崇高责任感和使命感、富有感情的、具有健全人格 的社会主义公民。 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已是不可避免,而由竞争而带来的合理的社 会分层也属正常现象。社会分层对社会生活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要强调 社会分层的正功能,树立正确的社会流动观。因此,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 健康心态,引导学生以公平的手段参加竞争。既要树立“爱拼才会赢”的竞争意 识,又要倡导诚信的价值理念。要让学生明白自身的努力是改变自己社会地位和 促进社会合理流动的有效途径。与其怨天尤人,愤世嫉俗,不如正视现实,脚踏 实地,加强自身修养,发挥一个大学生应有的作用,把自己的青春与生命融入社 会主义建设大潮中。这样国家才有希望,自己的前途才有希望,社会才会更加公 平合理。 2 . 3 . 3 加强德育实践,在实践中正确理解社会分层现象 教育应该为社会服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样。人们必须从全社会的角度正 确认识自己,不断适应变化的社会环境,增强遵循社会规范的自觉性。 高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大学生是构成社会细胞的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群体,他 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与社会联系。所以,跟他们不切实际的 空谈理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