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牙齿主体.ppt_第1页
构成牙齿主体.ppt_第2页
构成牙齿主体.ppt_第3页
构成牙齿主体.ppt_第4页
构成牙齿主体.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牙本质,Dentin,牙本质,概念、分布:构成牙齿主体冠部覆盖釉质根部覆盖牙骨质中央为牙髓腔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牙本质,一、理化特性:1、颜色淡黄色2、硬度52250KHN平均68KHN3、有一定弹性,牙本质,4、组织成分:无机物70%(W/W)50%(V/V)有机物20%(W/W)30%(V/V)水10%(W/W)20%(V/V),牙本质,无机物:磷灰石晶体,比釉质的小,与骨和牙骨质的相似有机物:胶原蛋白(18%):主要型胶原非胶原蛋白:磷蛋白、Gla、生长因子、脂类、蛋白多糖等牙本质磷蛋白(DPP):50%分布于牙本质矿化前沿,矿化成核的作用牙本质涎蛋白(DSP):上皮和间充质间的相互作用、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牙本质的形成和矿化中发挥作用,牙本质,有机物:蛋白多糖: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硫酸皮肤素核心蛋白聚糖-与胶原纤维关系密切双糖链蛋白聚糖富含酸性基团和涎酸的酸性糖蛋白:主要为骨连接素:见于牙本质、前期牙本质,与钙及羟基磷灰石表面结合能力强,可抑制矿化骨桥蛋白:含整合素受体,牙本质,牙本质中的生长因子:T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FGF作用:在诱导新的成牙本质细胞形成、创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脂类:通过形成钙-磷脂复合体参与矿化,牙本质,二、组织学结构:牙本质小管Dentinaltubule成牙本质细胞突起Odontoblasticprocess细胞间质Intercellularsubstance,牙本质,(一)牙本质小管1、牙本质小管的排列:牙尖、根尖部-较直牙颈部-呈“”弯曲,牙本质,牙本质小管的排列:牙尖、根尖部-较直牙颈部-呈“”弯曲,牙本质,2、牙本质小管的直径近牙髓端直径:3-4,65,000/mm2近表面处直径:1,15,000/mm2牙本质在近髓端和近表面处每单位面积内小管数目之比约为4:1,牙本质,牙本质小管,牙本质,牙本质小管,牙本质,牙本质,3、牙本质小管的侧支侧支相互吻合根部分支数目比冠部多。,牙本质,牙本质小管的侧支,根部分支数目比冠部多,牙本质,牙本质小管近釉质牙本质界处,罩牙本质内,牙本质小管末端出现终末分枝。,牙本质,(二)成牙本质细胞突起*伸入牙本质小管内,分出小支,与临近分支联系*延伸长度:以往认为达牙本质小管近髓端1/3或1/2,现认为到达釉牙本质界,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牙本质,成牙本质细胞突起成牙本质细胞突周间隙限制板Laminalimitans-调节、阻止小管矿化,成牙本质细胞突周间隙,牙本质,(三)细胞间质:大部为矿化的间质,其中有细小的型胶原。大部分纤维与牙本质小管垂直而与牙表面平行,交织成网状。,牙本质,牙本质,牙本质细胞间质矿化不均匀,在不同区域因矿化差异而有特定名称:1、管周牙本质Peritubulardentin2、管间牙本质Intertubulardentin3、球间牙本质Interglobulardentin4、生长线Incrementalline5、托姆斯颗粒层Tomesgranularlayer6、前期牙本质Predentin,牙本质,1、管周牙本质Peritubulardentin牙本质横断磨片:呈环形的透明带在球间牙本质和近釉牙本质界处无管周牙本质。又称管内牙本质,牙本质,管周牙本质Peritubulardentin,牙本质,管周牙本质Peritubulardentin通过比较脱钙和不脱钙的牙本质小管直径,可得出管周牙本质厚度:近髓端约为400nm近釉质端约为750nm,牙本质,2、管间牙本质Intertubulardentin,牙本质,3、球间牙本质主要见于冠部近釉质牙本质界处。沿生长线分布,大小形态不规则。有牙本质小管通过,无管周牙本质结构,Interglobulardentin,牙本质,球间牙本质Interglobulardentin,牙本质,球间牙本质Interglobulardentin,牙本质,4、生长线incrementalline又称冯埃布纳线(vonEbner)与牙本质小管垂直,表示牙本质的发育和形成速率是周期性变化的欧文线加重的生长线,牙本质,新生线neonatallines,出生前牙本质,牙本质新生线,出生后牙本质,牙本质,5、托姆斯颗粒层Tomesgranularlayer,牙本质,托姆斯颗粒层Tomesgranularlayer,6、前期牙本质Predentin厚10-12m,牙本质,牙本质,生理情况下:原发性牙本质Primarydentin继发性牙本质Secondarydentin,牙本质,原发性牙本质:牙发育时形成罩牙本质冠部透明层根部髓周牙本质,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建立咬合后形成增龄性变化形成速率与食物和牙所承受的咬合力有关与原发性牙本质间有明显分界,牙本质,三、牙本质的反应性改变:修复性牙本质Reparativedentin透明牙本质Transparentdentin死区Deadtract,牙本质,(一)修复性牙本质第三期牙本质Tertiarydentin反应性牙本质Reactivedentin,牙本质,同义名:修复性牙本质、反应性牙本质、第三期牙本质、不规则牙本质、刺激性牙本质,含义略有不同反应性牙本质:病理刺激下由原来的成牙本质细胞形成修复性牙本质:由新分化的成牙本质细胞形成,原来的成牙本质细胞死亡,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特点:牙本质小管少、弯曲,有些区域仅含少数或不含小管出现在刺激相对应的髓腔侧骨样牙本质Osteodentin:,牙本质,(二)透明牙本质硬化性牙本质Scleroticdentin成因:,牙本质,(三)死区,修复性牙本质,死区,牙本质,四、牙本质的神经分布与感觉目前认识不一致电镜:前期牙本质和靠近牙髓的矿化的牙本质中成牙本质细胞突周围间隙中有神经纤维。,牙本质,牙本质小管内神经,牙本质,神经分布和感觉:牙本质的神经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其密度不同:髓角处40%ECJ处0.2-1.0%根中部0.02-0.2%,牙本质,牙本质痛觉的感受和传递机制:(一)神经传导学说(二)转导学说(三)流体动力学说,该学说的基础是刺激直接作用于牙本质小管内的神经末梢并传导至中枢。,牙本质,牙本质痛觉的感受和传递机制:(一)神经传导学说(二)转导学说(三)流体动力学说,该学说认为成牙本质细胞是一个受体,感觉可以从釉牙本质界通过成牙本质细胞突起至细胞体部,细胞体与神经末梢紧密相连,得以传导至中枢。,牙本质,牙本质痛觉的感受和传递机制:(一)神经传导学说(二)转导学说(三)流体动力学说多数人接受,该学说认为牙本质小管内有液体,这种液体对外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