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专业论文)贺麟美学思想探究.pdf_第1页
(美学专业论文)贺麟美学思想探究.pdf_第2页
(美学专业论文)贺麟美学思想探究.pdf_第3页
(美学专业论文)贺麟美学思想探究.pdf_第4页
(美学专业论文)贺麟美学思想探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美学专业论文)贺麟美学思想探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 iii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贺麟认为最高的艺术和最高的道德性应当是同一的, 道德将循着艺术化道路 发展。道德和审美都是一种价值关系,并且从“永恒形式”出发,而且是一种客 观的价值关系。美学价值只是一个鉴赏问题,仅仅涉及那些与利害无关的事物, 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也毫不相干,是和生活无任何利害关系的,也都只是人精神 活动愉悦表现的一个方面。 但是道德价值却是与人类生活有利害性的。 在历史上, 人们把符合人类社会需要及其发展的价值抽象地概括为真、 善、 美, 求真、 向善、 尚美就是人们在进步的价值观念指导下,于社会发展最有意义的行为。他把道德 与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的,从义务论和目的论角度来判断行为的道德价值,但是 美学价值中是不存在类似道德命令那样的审美命令的。 美学价值是鉴赏过程中的 无欲无求,更是一种人的自由心性的发挥。现代哲学一个明显趋势是把道德价值 和美学价值归并到自然物中,同时提升自然物的地位。 贺麟认为道德要想成为艺术必须经历一个挣脱理性束缚, 返归直觉本能也即 感性的过程。道德必须是一种自发性而非强制命令的,源于内心自觉的并且还要 源于直觉本能的行为的时候,才会变成真正的艺术,而在这些前提中贺麟所说的 “直觉”又尤其重要。 贺麟认为文化包括三大概念:第一是真 ,第二是美 ,第三是善 。 他在文化观中追求一种“真文化” ,要从审美角度融合西洋文化。他认为作为中 国文化之体的儒家精神的核心内容正是永恒的真、善、美的价值理念,它是人类 精神的呈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合理性。现实文化生活中儒家思想的衰落不是 因为儒家精神已经失去价值或不合时宜,也不完全源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挑战, 根本原因在于失掉了真善美的孔孟真精神,失掉儒家思想的真面目。具体而言, 这种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也即是一种真文化的寻求,包括三个途径: “第一,必 须以西洋的哲学发挥儒家的理学” , “第二,须吸收基督教的精华以充实儒家的礼 教” , “第三,须领略西洋的艺术以发扬儒家的诗歌” 。 贺麟的“新儒学”对儒家的核心范畴“仁”和“诚”进行了解释和发挥,并 指出新儒学要循着艺术化、宗教化、哲学化道路迈进,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在道德观中,贺麟要求道德的艺术化,在“艺术中求具体美化的道德” 。贺麟坚 iv 持认为艺术需要道德的陶养,道德需要艺术的美化。贺麟承认艺术和道德是有区 别的,但是他又认为“最高的艺术和最高的道德应当是同一的” ,当道德也变为 一种源于自发性和内在和谐的,直觉的或本能的行为的时候,那时道德必定会变 成艺术。贺麟把儒家道德建设的两条不同道路综合统一起来,将仁、诚从人心中 的道德观念转变为哲学上的本体,其立意与境界与传统自是大有区别。他在艺术 化道德的思想中对“仁”和“诚”也进行了发挥。贺麟认为,儒家重视诗歌与音 乐,注重诗教、乐教。 “仁”这一概念如从诗教或艺术方面来看, “仁”即温柔敦 厚的诗教。贺麟认为就艺术方面而言, “思无邪或无邪思的诗教即是诚。诚亦即 是诚挚纯真的感情。艺术天才无他长,即能保持其诚,发挥其诚而已。 贺麟在介绍黑格尔关于“美是精神内容与感性形式的完善统一”观点时,他 也是非常认同“一个艺术作品的形式愈完善,则它的内容和思想之真理性愈深 刻” 。贺麟对克罗齐和朱光潜艺术观中的直觉说和移情说作了批判,在对“艺术 即直觉”说的分析中,贺麟说: “总的讲来, 艺术即直觉说包含有如下三点错 误:第一在于把供给科学知识的感性直觉与艺术的直觉混淆起来。第二在于形而 上学地把艺术与科学割裂, 把直觉与概念割裂, 割裂开了之后, 又想去勉强凑合。 第三,艺术即直觉说的根本错误在于把艺术划归在感性认识范围内。在对艺术美 与自然美的关系上,贺麟是很明确反对黑格尔的“艺术美高与自然美”和朱光潜 所谓的“自然无所谓美”观点的。贺麟在对自然和人生的分析中,最终得出自然 要艺术化, 并且强调人类要回复自然, 在自然的艺术化中最终达到人生的艺术化。 关键词:关键词:贺麟、美学价值、道德、直觉、艺术化 v abstract he lin thinks that the highest art and highest moral must be identical, and the moral will develop following the way of art. the moral and esthetic are all not only a kind of value relation, but also a kind of objective value relation, comprehending from “the eternal form”. the aesthetic value is only a question of appreciation, an aspect of humans amusing performance of spirit movement,merely involving those things with disregard to the relationship of benefits or damages, having nothing to do with important problems of life, and having no any benefits or damages of life .but the moral value is actually connected with benefits or damages human lives. in the history, the value fitting for social need and development is often generalized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abstractly. exploring truth, seeking for goodness and advocating beauty is the most meaningful behavior for soci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progressive value idea. he associates moral with the whole society in together, and judges the moral value from the angle of deontology and teleology, but the aesthetic value does not have esthetic orders similar with moral orders .the aesthetic value is the appreciating course without involving the benefits and damages, furthermore, it is also the display of humans free soul. an obvious tendency of modern philosophy is to combine the moral value and the aesthetic value with the natural objects, and promotes the status of the natural objects simultaneously. he lin thinks that if the moral wants to become arts, it must experience one course of breaking loose the rational fetter and returning to the intuitional instinct, namely,the course of perception. the moral wont become the real art until it becomes spontaneous, non-compulsion, stemming from the innermost consciousness and intuitional instinct behavior, among which “the intuition” what he lin had said is also especially important. he lin thinks that the culture includes three major concepts: the 1st one is “the truth”, the 2nd is “the beauty”, and the 3rd is “the goodness”. he pursues one kind of “the real culture” in the view of culture, and fuses the western culture from the esthetic angle. he thinks that as the main body of chinese culture, the central content vi of confucian spirits is no other than the value idea of the eternal true, goodness and beauty, which displays the human spirits, with formidable vitality and rationality. the confucian thoughts decline in the realistic cultural life is not because the confucian spirits have already lost the value or not suited for the times, nor is the impact and challenge of the external culture, and the basic reason lies in losing the truth, the goodness and the beauty, the true spirits of confucian, and the real features of the confucian thoughts. specifically speaking,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is kind of confucian thoughts, namely, a pursuit of a real culture, includes three approaches: “firstly, it must develop confucian idealist philosophy with western worlds philosophy”, “secondly, it must absorb christianitys essence to enrich confucian feudal ethical code”, “thirdly, it must appreciate western worlds art to carry forward confucian poetry”. he lins “the new confucianism” explains and displays the “benevolence” and “honesty” of confucian core whelm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new confucianism must make great stride forward following the path of art,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pursue the unity of the truth ,the goodness and the beauty. in the moral outlook, he lin requires moral to be art, “seeking for objective beautified morals in art”. he lin firmly believes art needs the morals to cultivate, and the morals need arts to beautify. he lin acknowledges that art and the morals have the difference, but he thought that “the highest art and the highest morals must be identical”, when the morals also become a spontaneous and intrinsic harmonious, intuitional or instinct behavior, the morals will surely become art at that time. he lin unifies the two different roads of the confucian moral reconstruction together, makes benevolence and honesty to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philosophy, his conception and whelm have great differences from the tradition. he develops “benevolence” and “honesty” in the thought of artistic moral. he lin thinks that the confucian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the poetry, music, and the cultivation by poem music. the concept of “benevolence” is namely the gentle and kindly poetry cultivation looking from the aspect of poetry cultivation and art. as far as art is concerned, he believes that “the poetry cultivation of unaffected thinking” regress is just honesty. honesty is the sincere pure sentiment. vii the artistic talent does not have any strong points, namely it can maintain its honesty, display its honesty. when introducing hegels viewpoint of “beauty is the consummate unity of spiritual content and feeling form”, he lin also approves “the more perfect the form of an artistic work is, the more profound the truth of its content and thought truthful is”. basing on criticizing the intuitionalism and empathy theory which are from croce and zhu ganglias artistic viewpoint, in the analyses of “art is the intuition”, he lin says that: “generally speaking, art is the intuition has the following three errors: the 1st one lies in confusing the perceptual intuition supplied by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the artistic intuition; the 2nd one lies in metaphysically separating art and the science, the intuition and the conception, after separating them, and wanting to piece them together reluctantly. the 3rd one is that, the basic mistake of the intuitionalism lies in incorporating art into the perceptual knowledge whelm.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eauty of art and the beauty of nature, he lin reacts explicitly against the following viewpoints “the beauty of art is higher than the beauty of nature” of hegels and “the nature does not have the beauty what we call” of zhu guangqians. in the analyses of nature and life, he lin finally concludes that the nature needs art to cultivate, and emphasizes that the human will go back to the nature, obtain the artistic life in the artistic nature. keywords: he lin; the aesthetic value; the moral; the intuition; artistic 目目 录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v 引引 言言 . 1 一、论贺麟思想中的道德价值和美学价值一、论贺麟思想中的道德价值和美学价值 . 3 1、道德价值和美学价值的概念 . 3 2、道德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关系 . 5 3、道德价值和美学价值同一的方法直觉 . 7 二、文化观、道德观、新儒学中的美学思想二、文化观、道德观、新儒学中的美学思想 . 14 1、文化观中的美学思想. 14 2、道德观中的美学思想 . 17 3、 “新儒学”中的美学思想 . 21 三、文艺观中的美学思想三、文艺观中的美学思想 . 24 1、对“美”的概念引述和理解 . 24 2、对艺术观中“直觉说”的批判 . 27 3、移情说论观 . 29 4、艺术美与自然美的统一 . 31 5、人生艺术化 . 34 四、关于贺麟的评价四、关于贺麟的评价 . 39 结结 语语 . 42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43 致致 谢谢 . 4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7 引 言 1 引引 言言 贺麟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对中国现代哲学的主要贡献不在 于他对自己哲学思想的阐述,而在于他对西方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的介绍。就 目前我们发现的资料表明,国内外对贺麟的哲学思想的研究还不十分完备,只有 少数几个人有几本贺麟哲学思想研究的专著, 而这些人都是从其哲学思想入手研 究的,探讨他创立的新心学以及他所代表的新儒学。而今学术界没有一本深入研 究他的美学思想的专著,贺麟本人也没有一本专门的美学著作,可是其美学思想 分散在各个哲学专著之中, 对贺麟美学思想的探究可以更全面地看清他的建立在 “新心学”基础之上的整个哲学体系。贺麟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家,对他的美学 思想的研究是对他的哲学体系进行的补充,看出他在哲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 均有建树。 本文是对贺麟美学思想的拓荒性的概括和总结, 由于他的美学思想比较零星 地分布于各哲学著作之中,所以研究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就首先采用归纳总结 的办法,找出体现其美学思想内容的文章,然后对他零散的美学思想采取具体分 析、分类区别、深入挖掘的方法层层研究,最后采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的方法 对其美学思想分析提炼,再铺陈开来陈述,对其美学思想进行全面分析探究。 文章重点阐述了贺麟的道德价值观和美学价值观, 他的审美价值观的诸多方 面即对审美判断的很多看法都是与康德的很多美学观点相契合的, 比如说审美判 断是超功利的、无利害的。贺麟非常有特色的一个观点是他认为“最高的艺术和 最高的道德性应当是同一的” ,这样他就把伦理学和美学联系了起来,最终提出 了道德要艺术化。贺麟在解放前写的文化与人生一书包含了他很多的哲学思 想,其中不乏一些美学观点。他是要寻求一种真善美相统一的文化,在儒学开展 的基础上从审美的角度来融会西洋的文化, 最终使中国文化循着艺术化、 宗教化、 哲学化的途径迈进。文章在论述贺麟对于朱光潜的一些美学思想时,采用了比较 和分析的方法,重点论说了直觉说、移情说以及人生艺术化思想。贺麟在自然艺 术化的基础上得出人生艺术化,贺麟的人生生命哲学的最高追求人生艺术化,涵 盖了自然与人生的统一,文化与人生的统一,并且道德内涵贯穿始终,是其人生 贺麟美学思想探究 2 理想的终极目标。 国内外对贺麟美学思想的研究很少, 至今学术界没有一本深入研究他的美学 思想的专著,也只是有少数几篇论文涉及到他的美学思想,但从总体上看不够系 统。贺麟的美学思想研究成了学术界的一个盲区,没被重视。基于此,我们应该 弥补这片被忽略的空白,而且他美学思想中体现的文化观、道德观以及对真善美 的追寻与探讨,也是对人精神的一种反思,所以对其美学思想的研究探析仍有一 定的现实意义。 对贺麟美学思想的研究发现他更加偏重儒家文化的新发展和道德 的艺术化,使我们更加注重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吸收借鉴外国文化精 神,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对生活充满热爱,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充满 更多的反思。 贺麟(1902-1992) ,字自昭,四川省金堂县人。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 家、 黑格尔研究专家、 教育家、 翻译家。 早在 20 世纪 40 年代, 贺麟就建立了 “新 心学”思想体系,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明确、正式提出“新儒家”概念的第一人, 被尊为现代新儒学八大家之一。 贺麟学贯中西, 在中西哲学方面均有极高的造诣, 其著作颇丰,哲学思想丰富而深刻,包括他所关注的所处时代迫切的文化问题、 伦理问题和人生问题等。 贺麟没有写过一本美学专著, 但他有其自己的美学思想, 这些美学思想散见于他的哲学著作之中, 下面结合其主要哲学著作对其美学思想 作一些探讨。 一、论贺麟思想中的道德价值和美学价值 3 一、论贺麟思想中的道德价值和美学价值一、论贺麟思想中的道德价值和美学价值 1 1、道德价值和美学价值的概念、道德价值和美学价值的概念 价值是客观事物的属性、功能、形态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意义。价值不是实 体范畴,它虽与客体事物有关,但并不是客体事物的本质规律;它是关系范畴, 表现的是在人们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客体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某种关系。 而贺麟认为“任何对象,只要它是我的注意力和专心的焦点,只要我的精力指向 着它,而且由于它,我的能力得到了发挥,那么对我来说,它就是有价值的。 ” 从他的价值定义中我们看出贺麟是没有区别价值判断中的善和恶的, 他认为只要 引起自己的注意,发挥出自己能力,并且其精力已经投身其中,那么就是有价值 的。譬如说战争可以说是罪恶的,但是贺麟认为只要战争引起了自己的关注,或 者士兵已经贡献出了他的力量在战争之中,无论自己对战争采取何种态度。战争 对于自己和士兵来说都是有着相应的价值。 可见贺麟对价值的评判标准不是以善 恶为依据,而是有一种主观的倾向的。 贺麟认为任何价值判断都是相对的和主观的,但也存在着“相对客观性”的 可能性。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并且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存 在着不同的价值尺度,因此,价值的评判标准是相对的、主观的。但是,贺麟认 为人们如果从一个较广泛的范围,或者从那种斯宾诺莎称之为“永恒形式”的角 度去判断一个对象,那么在此价值判断中,肯定会有一种较大的客观性,即使这 样得到的客观性,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相对的。贺麟认为只要我们能够用“永恒 形式”来衡量自己的价值尺度、只要自己的个人价值尺度能够普遍化,那么这样 的价值判断就具有客观性。 而如今人类总是以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 自己的利益, 是否符合自己的理想和意愿来评价事物,来衡量自己的行为是否具有价值和意 义。在历史上,人们把符合人类社会需要及其发展的价值抽象地概括为真、善、 美,求真、向善、尚美就是人们在进步的价值观念指导下,于社会发展最有意义 的行为。道德和审美都是一种价值关系,并且从“永恒形式”出发,而且是一种 贺麟: 哲学和哲学史论文集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年版,第 66 页。 贺麟美学思想探究 4 客观的价值关系。 审美是一种价值关系,美是一种价值,是一种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价值,这 种观点并非现今人们的发现,而是早已有之。我国古代就有羊大为美之说,东汉 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 “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 善同意。 ” 现代西方的实用主义美学家桑塔亚那认为: 美是一种价值, “也就是说, 它不是对一件事实或一种关系的知觉;它是一种感情,是我们的意志力和欣赏力 的一种感动。 ” 可以看出桑氏的价值观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认为价值是主观直觉 的产物,他说,美是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必不是事物的功力作用,而是对事物的 知觉。可见,贺麟和桑氏都认为美是一种价值,并且是主观的,但是从贺麟话语 中也可以看出美学价值也是具有相对客观性的, 那么什么情况下审美的价值判断 是客观的呢?也即用“永恒形式”来衡量自己的价值尺度,并且使个人的审美价 值尺度普遍化。也就是说在一般的情形下,最大多数地取得一种美的普遍性的认 可, 可能这种 “普遍性” 就是康德所谓的共通感。 使自己的美的价值尺度普遍地、 广泛地被认可并且接受,于是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审美的价值判断便具有了客 观性。而他所主张的个人价值的普遍化又是他所主张的“新心学”的外显。 “心” 是新心学观察宇宙的出发点,而物则是它要说明的对象。贺麟把存在分为两类, 一类是自然存在,一类是文化存在,这两类存在归结到底都取决于心,而心构成 一切存在物的统一性。宗教、哲学、艺术、科学、道德、政法都属于文化存在, 他认为文化之物乃精神自觉的活动之直接产物, 强调心与物处于不可分割的紧密 联系之中,主张“合心而言实在。 ”也即以主体的实在性规定外物的实在性,确 立心为唯一实体的主观唯心主义原则,这样就取消了外物的客观实在性。他说: “普通人所为物 ,在唯心论者看来,其色相皆是意识所渲染而成。其意义、 条理与价值,皆出于认识的或评价的主体。此主体即心” 既然这样那么美学价 值以及价值评判标准也都只是心的外化,没有任何现实性意义。因此他的那种个 人的价值尺度在唯一实体“心”的统一性也可以形成价值判断的统一性。如果说 在审美价值判断上相当于一种心的共通感, 那么在哲学层面上又似乎与陆王心学 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很相近。 桑塔亚那: 美感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年版,第 124 页。 贺麟: 哲学和哲学史论文集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年版,第 131 页。 一、论贺麟思想中的道德价值和美学价值 5 2 2、道德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关系、道德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关系 关于道德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关系,贺麟认为是既有差异也有统一联系的。对 于二者的差异贺麟举出了两点。第一点,他说“道德价值作为一个整体,总是同 需要相联系的,而需要又通过我们的意志产生我们的行为;至于美学价值,是摆 脱了实际生活中的欲求和期望的。这就是说,美学价值的对象就是没有任何欲望 的爱的对象。 ” 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贺麟是承认道德价值是同需要相联,是功利 性的;而美学价值是无任何欲望的,是超功利性的。第二点,贺麟指出,道德价 值是以义务或命令为基础的,这些义务或命令对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是生死攸关 的。而美学价值只是一个鉴赏的问题,仅仅涉及那些与利害无关的事物,与生活 中的重大问题也毫不相干。从此可知贺麟认为道德价值是有约束有限制的,是与 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有利害关系的, 但是美学价值, 也即审美判断却是无利害性的。 这正如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所说的“鉴赏判断的愉悦是不带任何利害的” , 鉴赏判断也即是审美判断。康德说: “被称之为利害的那种愉悦,我们是把它与 一个对象的实存的表象结合着的。 所以一个这样的愉悦又总是同时具有与欲求能 力的关系,要么,它就是这种能力所规定根据,要么就是与这种能力的规定根据 必然相联系的。 ” “鉴赏是通过不带任何利害的愉悦或不悦而对一个对象或一个 表象方式作评判的能力。 ” 可见,美学价值只是一个鉴赏问题,是和生活无任何 利害关系的,也都只是人精神活动愉悦表现的一个方面。但是道德价值却是与人 类生活有利害性的。一个道德方面的善的事物也能给人以愉快,但这种愉快与审 美愉快不同, “与理性、自由相对应的是欲求机能,这说明不管善的概念和道德 律令怎样纯粹抽象,具体的善的事物却一定与人的实际欲望有关,因而对善的愉 快必定有实实在在的利害关系” 。 我们可以看出具体的道德价值是牵涉到生活中 的利害关系的,这与审美判断只是纯粹的鉴赏是截然不同的。综观贺麟对于道德 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他认为道德的根源是自由意志, “真正的道德行为乃是自由 的意志和思想的考虑所决定,而非受物质条件的决定。 ” 他认为为经济所决定的 贺麟: 哲学和哲学史论文集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年版,第 67 页。 康德著,邓晓芒译: 判断力批判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第 3839 页。 康德著,邓晓芒译: 判断力批判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第 45 页。 曹俊峰: 康德美学引论 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第 184 页。 贺麟: 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 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 年版,第 68 页。 贺麟美学思想探究 6 道德,可随经济的改进而改进,可随经济问题之解决而解决,因为其本身即纯是 经济问题,而非真正的道德问题,一切经济的背后都有道德的观念和意识的作用 在支配它。所以不是经济决定道德,而是道德决定经济,经济只不过是道德的表 现工具而已,道德是体,经济是用,道德价值是与整个社会的经济问题有密切联 系的,是有功利性并且利害关系的。贺麟认为离开道德的经济是有害而无益的。 按照他自己的话说: “如果有任何资财的积聚或增进不是出于理智的或道德的努 力,则该项资财或物质便无真正的经济价值, ”他举例说, “那承袭巨万家产的阔 公子,他们的财产不惟无补于社会经济。而且不久即会荡然无存。又如中国近几 十年来,因剥削、贪污、投机而致巨富的军阀官僚奸商,人数当然不少。但因将 财产存在外国银行,反为外人所利用以剥削国人。所以这类的资财,不惟无有经 济价值,反而有害于国计民生。其故无他,即由于这是无道德背景非为道德所决 定的经济。 ” 我们知道贺麟这是从功利和利害的角度来看道德价值的,他把道德 与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的,从义务论和目的论角度来判断行为的道德价值,但是 美学价值中是不存在类似道德命令那样的审美命令的。 美学价值是鉴赏过程中的 无欲无求,更是一种人的自由心性的发挥。 对于道德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同一性贺麟也做了阐述, 他认为第一个提出此观 点的人是柏拉图。柏拉图阐发了绝对美的理念,与其理想国中的善的理念是 同一的。其实对于美善统一的论说,不止柏拉图一人。苏格拉底就认为,美即善 即利,他说: “你以为美与善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吗?你不知道凡是从某个观点 看来是美的东西, 从这同一观点看来也就是善的吗凡是我们有用的东西如果 被认为是美的和善的,那就都是从同一观点它的功用去看的。 ” “任何一件 东西如果它能很好的实现它在功利方面的目的,它就同时是善的又是美的,否则 它就同时是恶的又是丑的。 ” 亚里士多德也曾说: “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 感正因为它是善。 ”康德也提出了“美是道德的象征”这一重要命题。当然,在 今人看来美和善虽然都是一种价值,但两者是有明显的区别的:善,属于伦理道 德的范畴,是为了满足主体在社会伦理道德方面需要的一种价值,具有具体的功 利性要求; 美是一种满足主体精神需要方面的价值, 它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悦, 贺麟: 文化与人生 m 上海:商务印书馆,2002 年版,第 29 页。 北京大学哲学系: 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年版,第 36 页。 北京大学哲学系: 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年版,第 38 页。 一、论贺麟思想中的道德价值和美学价值 7 力求超越具体的功利目的, 但是美善统一论在西方作为主流确实流行很长一段时 间。贺麟认为一个结合道德价值与美学价值的尝试,就是康德的“崇高”概念的 提出。康德把“崇高”解释为道德的、超越性的成分在人的存在中对于感官本性 的胜利,而且即在这种崇高性中,这种最高的理想中,道德律就会呈现出来。康 德说: “智性的,本身自在地合目的的(道德的)善,从感性上审美上来评判, 必须不是被表现为美,而是宁可被表现为崇高,以至于它更多地唤起敬重的情感 (它蔑视魅力) 而不是爱和亲密的眷恋的情感; 因为人的本性不是那么的自愿地、 而只有通过理性施加于感性之上的强制力,才和那种善达到协调一致。反过来, 即使我们在外在于我们的自然里,甚至在我们内部的自然(例如某些激情)里称 之为崇高的东西, 也只是被表现为凭借道德原理而超升到感性的某些障碍之上的 内心强力、并由此而引起我们的兴趣的。 ” 贺麟认为崇高这一概念是真正意义上 把道德价值和美学价值统一了起来。崇高也是属于人的鉴赏范围之内的。因此康 德按他的哲学模式把美与崇高的一致性简要概括为四个方面:就量来说,二者都 是普遍有效的; 就质来说, 都是无利害感的; 就关系来说, 都是主观的合目的性; 就模态来说,都是必然的。可以看出,康德从更高层次上找到了崇高与其美学价 值的契合点。另一方面,康德也指出了崇高是一种超感性的,与一种不确定的理 性概念有关。 “崇高属于鉴赏范围,是一种反思判断,不需要也不可能有确定的 理性理念。但理性又要参与其间,出来活动,于是只好以某种不确定的理性理念 来处理无形式和无限的事物。 ” 于是在这种超感性的近乎理性的崇高性中,道德 律也就呈现了出来, 所以贺麟认为的崇高是道德价值和美学价值的结合观点也是 很有一定哲学意义的。 3 3、道德价值和美学价值同一的方法、道德价值和美学价值同一的方法直觉直觉 贺麟认为道德价值和美学价值是具有同一性一面的, 那么到底它们是在什么 条件下才能完全同一呢?贺麟说: “最高的艺术和最高的道德性应当是同一的。 当道德不再被仅仅作为调节人们行为的规则和戒律时, 而且当道德不再是关于冲 突或危机或杜威所说的道德情境的理智分析的解决的时候,换句话说,当道 康德著,邓晓芒译: 判断力批判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第 112 页。 曹俊峰: 康德美学引论 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第 255 页。 贺麟美学思想探究 8 德也变为一种源于自发性和内在和谐的、直觉的或本能的行为的时候,那时道德 也必定会变成艺术” 。 从上面贺麟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认为道德要想成为艺 术必须经历一个挣脱理性束缚,返归直觉本能也即感性的过程。道德必须是一种 自发性而非强制命令的,源于内心自觉的并且还要源于直觉本能的行为的时候, 才会变成真正的艺术,而在这些前提中贺麟所说的“直觉”又尤其重要。 一般来说,现代中国哲学大家都很注重直觉的方法。梁漱溟第一个出头倡导 直觉说,并把直觉看成儒家思想的特色之一,宣称“儒家尽用直觉,绝少来讲理 智” 。熊十力把直觉称为“性智” ,强调性智“即是真的自己底觉悟” 。冯友兰称 直觉为“负的方法” ,他说,直觉主义的方法讲形而上学不能讲,而这种不能讲 形而上学的方法本身就是一种方法。他认为逻辑分析为“正的方法” ,这两种方 法互相补充,并不矛盾。他认为“负的方法”主要源于中国传统哲学,其精髓不 能说它是什么,只能说它不是什么,即对不可思议者的思议,对不可言说者的言 说。这实际上是直觉主义的方法,亦即诗的方法,特点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真正 的意义而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