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日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其前景分析.pdf_第1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日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其前景分析.pdf_第2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日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其前景分析.pdf_第3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日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其前景分析.pdf_第4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日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其前景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中日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其前景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 s t 门c t to c ha域j 如anis 此 山 1川坛 幻 e p al tn er.inthe m o m 往 m e , c hi naisin此 biggest 如卯找 别 吐posi ti ontoj ap 皿 with阮 印9 胡e ofb li at o al加 ad e 州 比 on and co汕i cts, 加山以 皿 田 创 es , 访 d us 的 esln u st ha v e su 旅 山edg 吧 atl oss, 即 d w llj 么 int u m , b 日 s a 且 比 t ed 山 e d eve 】o p m ent ofb 让 时 改 a以 力 n o n u cand加 川 e 肥 l ations. hiz (x)1 , th e 加 川 ef d c ti on 倒p t ed 比 twe e n c 址 皿助 d j 即 叭 w llj ch con c 周 m ed solneagrl cult u lal p ro d u c ts . t b e j apaneseg o v e n 刀 力 曰 吐加p leln曰 吐 edthe ur g ent 油port l劝 ni ts tose v e ralc h 由 ese p r odu cts 夙 犯 b asgr e e n c h 的 。 记俪叽 肠 韶 h s 城倒 kem 山 hr ooms, 阳d the l inst ra wm 团 ts et c . as a 加 功 初 gpo诚 即dfi 勺 mth 比 on, the 切 ad e肠 c 石 佣 比 伽以 泊c hi daan dj apan has 训c eas加 gl y in 七 ns lfi 曰胡 d it co v er 目morean d m o rea r 巴 巧 . 月 防 0 训 功the n e g o t i 西。 丘 囚! y solv ed此 p 加 bl e ll、 we can not negl ect the 血 即t 示 cti onan d co n fl i cts fromboth s i d e s . in vi ew o fis s u 心 sm edt l o n 目 公 为 v e , 面sdi s se rt at l o 氏 丘s t 】 ys to d l e sand s u 代 山 灯 u 兄 sth econ c e p ti ons on in t e rr 口 i io nal tr a d e州丽on andth e ireco n 。 而c ratin nale 助d p 山ci pl es . then, ite la b o n n e s th e t晓 d e 成 ru ct ur e ofc 肠 的 a an dj a p an. and m ake s a com p ar ai i veana 1y sisonthe 七 刀 o countri es , 加d e c h ar ac t e ri sticsasw ell. inthe fo l l o w in g p a l l, the p 即 价not o ul y cam e s o n a q uali械i v e anal y s i s ont h e 勺 刃 0 countries , 仃 目e州比on fe at ur e s , b u t ai som ake s an elnp 试c al即a 】 y si s t hr o u gh the m e th o ds in th eq uan t i ta t i ve e cono而cs ,即c bas g r a ysy爪 e m t b e o ry ,hi dsx 户 刃 a 】 y s i s andg 田 ” e the o ry, on to p i c s asthe fo l l o w ln g : the in t e n e l ations b e 七 刀 e e d 山 e幻 即 ocount ri es, 坛 记 ed evel o p m edt andc h in e s eeco n 。 而cd e v el 叩m e n t ;in d e x 胡目 ysison 幻 刀 ocountries, p r edu c ts ; th eg 田 . eanal y s ison 妇 刀 ocountries,七 . d e 伍ction ,比e c a uses明de ffec tso f 卜 形 o c o unt ri e s加d e 示ctio n e t c . u pon th e e m p 试 cal an al 邓 i s o f al l th e a bove , this di s se d at i o n fi nally p r o pos e s so me cou n ter . m e a s u re s tothe probl elns asweu asfo 叹as tsthe prospecto f 往 刁 d e dev el 叩m ent tobothcoun苗 es . k 叮 w o rds:c hi naand japan 加 幻 e 州ction cou n t er . m easures and p ro s pect n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 解南开大学关于收集、 保存、使 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 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 扫描、 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 学校有权提供目 录检索以 及提供 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 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 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月 寸 始 问 年了 月尸 日 经指导教师同意,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 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解密时间:年月日 各密级的最长保密年限及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班 - 一 - 一一 -介 内 部 5 年 ( 最长5 年, 可少于5 年) 秘密10年 ( 最长10年,可少于10年) 机密20年 ( 最长20年,可少于20年) 到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己 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学位论文 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 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 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 体, 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 由本人承担。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时钻 问 年 了 月 。 日 第一章导论 第一章导论 自 上个世纪中后期以来,太平洋西岸的东亚地区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 迅猛的地区,中国和日 本作为东亚地区最为重要的两个国家,对东亚乃至世界 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中日 两国经常对立的国家关系, 使得双 方经贸关系的发展始终处于不稳定的发展状态,由 此引发了 双方的贸易摩擦不 断加剧。本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 研究现状及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一节 研究背景 自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 太平洋西岸的东亚地区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 迅猛的地区, 其发展速度相当于拉丁美洲的3 倍,非洲大陆的4 倍。在过去的 2 0 年里, 东亚地区经济年均增长率达既, 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年均4 . 既和发达 国家年均3%的经济发展速度水平。 伴随着经 济长期的高速增长, 东亚地区的 人均 国民 收 入在过去的25年里翻了 两番, 这在世 界 经济发展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1 中国和日 本作为东亚地区最为重要的两个国家,对东亚乃至世界经济的发 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9 72 年恢复经贸 关系以来,中日 两国的 经贸关系经 历了7 0 年代的恢复期,80年代的发展期, 在经历了90 年代的波动后, 进入了 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两国的经贸关系取得了长足的发 展。 据统计, 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 巧47亿美元, 相当于2001年对外 贸易总额的 2 . 3倍,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在中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上,日 本是中国最为 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据海关统 计, 2004 年,中日 双边贸易 额达到 1 680 . 8亿美 元,同比 增长 3 3 , 6%,日 本为 中国 第三大贸易伙 伴, 仅次于 欧盟与 美国。日 本贸易振兴机构2006年2 月21 日 发表的中日 双边贸易统计数据显示, 2005年日 本与中国内地的贸易总额高达1 893 亿美元,同比增长12. 7 % , 连续7 年创历史最高纪录。据海关统计,到2 0 06年中日 贸易额己 达到2 0 74亿美元, 是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时的2 00倍。 但是,日 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正在日 益被中国的其他贸易伙伴 代替。 从1 9 9 2 年至2 0 03年一直为中国 第一大贸易 伙伴的日本,在2 0 04年上半 年被欧 盟超过,同年8 月,又被美国甩在后面。 而且, 在中国前10大贸易伙伴中,日 第一章导论 本对中国的贸易增长率是 最低的。 2 004年的中日 贸易 增长率是26% , 但中国同 其他主 要国家和地区的 贸易 增长率都 超过3 服。尽管2 0 05年中日 两国的贸易总 额再度增长,但与中日贸易2 0 03年30. 4%, 2004年26. 叽的增长率相比,增长 幅度明显下降。更为严重的是,中日 两国之间的贸易 摩擦不断, 涉及农产品、 纺织品等诸多领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两国经济关系的发展。这些摩擦的产生 有着深刻的世界政治经济背景与明显的现实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显然与 中日 两国日 益对立的国家关系有关,“ 政冷”已 经影响了“ 经热,中日两国 有从 “ 政冷”走向“ 政经双冷”的危险。因此,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 研究这些摩擦背后的原因、特点及解决措施,促进中日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 造福两国人民,显得尤为紧迫。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贸易摩擦的概念 关于贸易摩擦的概念,可谓众说纷纭。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如 辞 海 ( 19 9 9 ) 曾对贸易摩擦做出 如下界定: 所谓贸易摩擦是指资本主义国家间剧烈 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为了独占市场、扩大国外市场, 经常在贸易上进行剧烈斗争。如通过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在本国设置关税 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对出口商给予各种补贴和奖励,通过货币贬值增 加本国出口商的竞销能力等。在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危机时期,垄断资本为了转 嫁危机,贸易摩擦越演越剧烈。 王厚双在其著作 贸易战: 离中国有多远? ( 2002) 中定义贸易战( 贸易摩擦) 为经济战的一种表现形式,他认为: “ 经济战的实质是发展机会与生存空间的争 夺战,因而贸易战是指为了 本国的国家利益,为了本国的经济、 政治和军事需 要, 为争夺商品销售市 场而 展 开的 限 制进口 和扩大出 口 的 激烈 对抗。” ” 。 赵瑾在 全球化与经济摩擦一日 美经济摩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2 0 0 2)一书 中也对这一问 题进行了 探讨。她也认为贸易摩擦是经济摩擦的一种形式,特指 其中的微观经济摩擦,即不同产业的摩擦。她同时指出,经济摩擦还有另外四 种形式: 由于各国财政政策、 货币 政策、汇率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不同所体现的 宏观经济摩擦; 跨国公司发展过程中 与东道国发生的 投资摩擦; 各国 法律制 度、 交 易习惯、竞争政策不同在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中所体现的 制度摩擦: 一国 在对外出口中因各国技术标准和法规不同而体现的技术性贸易摩擦。她同时认 第一章导论 为,这五种形式是经济摩擦的五个发展阶段, 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由贸易自由 化 到资本自由 化、 生 产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而发生 转变。13 二、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 ( 一) 有关 1 顷 销与反倾销 引发的贸易摩 擦 1 世界贸易 组织规则中倾销的定义以及有关反倾销的规定 g 川 叮第6 条将倾销定义为: 将一国产品以 低于正常价值的方法进入另一国 市场,如因此对某一缔约国领土内己建立的某项工业造成实质性产业损害,或 产生实质性产业损害威胁,或对某一国内产业的兴建产生实质性阻碍,这种倾 销应受到谴责” 。简言之,倾销即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 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造成损害的行为。反倾销正是为了抵消倾销这种不公平 行为的影响及其所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它是 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 市场造成实质性产业损害或产业损害威胁或阻碍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早 在关贸总协定1 948 年1 月生效的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就己经确立了以反倾销 为 核心的公 平竞 争原 则; 关 于实 施1 994 年 关 税 与贸 易 总 协 定第 六条的协议 ( 通 常 称为 反 倾 销 协 议 ) 对总 协定 第六条确定 的 基 本原 则 作了 进一步解释,以 便 制约调查、损害的确定、反倾销税的征收等的实施, 2. 我国学者的看法 因为我国是反倾销调查的最大受害国,所以反倾销一直是我国学者研究的 一个热点问 题,而且对反倾销的研究侧重于如何应对反倾销。例如,发挥政府 和行业协会的作 用, 企业实 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建立反倾 销预警机制等等。比 较有代表性的 有: 陈燕和、李新忠在其文章 美中 反倾销预 警模型分析“ , 中,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红黄绿灯预警信号系统推导出了美中 反倾销预警模型; 卓 俊、胡 丹婷、 单晓著在其文 章 发达国家对华 反倾销预普系 统的带兆指标探讨 困 中, 在对发 达国 家 对 华反倾 销指 控的 主要原 因 进 行 充分 研 究的 基础, 通过问 卷 调查,收集专家意见,并利用专家评分法将定性研究定量化,从而提出了发达 国家对华反倾销预警系统的 警兆指标; 李锋、 张仁俊在其文 章 应对国外对华反 倾销预等机制的 缺陷 , , 中, 探讨了我国反倾销应对体系在 信息预警、 法律预警、 制度预警、体 制预等方面的 缺陷; 卓俊、胡丹婷、 单晓著在 其文章 欧盟对华反 倾销统计 预警 模型 研究 刀 中 , 通过时差相 关 分 析 选择 苦兆 指标, 并通过 预警效 果检验,建立了 欧盟反 倾销统计预警模型和预测模型,为 政府和企业制订和采 取相应政策和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一章导论 ( 二)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引发的贸易摩擦 1 .世贸组织协议中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规定 根据 从 叮 0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有关规定,节 叮 0成员有权制定和实 施旨 在保护国 家和地区安全利益,保障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 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出口产品质量等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确定产品是 否符合这些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 上述这些措施总称为几t措施, 具体可分为二类: 即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 2. 我国学者的观点 技术性贸易壁垒也是国内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学者对技术性贸 易壁垒的研究也侧重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机制的建立。例如,企业实施可持 续发展战略,走标准化道路,市场多元化,建立tbt预警机制等等。陈志友在 他发表的文章 技术 性贸易壁垒: 机理特征、 政策效 应、 对应措施 叮 中, 对比 了扭t 与关税壁垒、 进口 配额在控制机制、 适用范围以及保护效应方面的区别, 探讨了tbt 的 政策效 应; 张海东在其文章 技术性贸 易壁垒形成机制的 经济学分 析, , 中, 指出 各国 技术性措施设置的差异导 致了 企 业成本的增加, 从而形成了 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了政府千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动因和政治动因; 吴秀 敏在其文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 产品出口 的消极影响分析101 中,分析 了珊t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短期和长期的消极影响, 分别利用小国模型和大国 模型分析了t b t的数量控制效应、贸易限制效应、 贸易禁止效应和贸易转移效 应; 孙敬水 在 其文章 实施标准化战略 一 我国 应对技 术 壁垒的 有效途径 l 1 中 , 提出了 构建标准化战 略的战略目 标、 战略原则和战略要点; 蔡茂森在其发表的 论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抑 制效应与我国出口 行业的对策12 一文中,从经济学的角 度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数量抑制效应和动态抑制效应,并提出了建立我国 的反技 术 性贸 易 壁垒 服务体 系的 建议; 董 旭升 阁 提出 了 复合型技术贸易 壁垒是 技 术壁垒的高级形式, 也是我国企业出口 面临的最大威胁,复合型技术贸易壁垒 是以技术专利和技术标准复合叠加构成的非关税壁垒,技术标准与专利的捆绑 是今天世界技术标准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复合型技术壁垒的重要特征,要应 对复合型技术贸易 壁垒,必须要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 ( 三)有关保障措施引发的国际摩 攘 1 . 世贸组织规则中有关保障措施的 规定 根据 保障措施协议 , 保障措施是由 于特定产品的进口增加而采取的“ 紧急” 第一章导论 行动,当这些进口品造成了对进口成员方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或存在严重损害 威胁时实施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采取暂停关税减让或中止其他义务的形式, 可以采取包括进口 数量限制或提高关税税率超过约束水平等措施。 2国内学者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保障措施的研究集中在 wt o框架下的保障措施条款的法学研 究,他们认为世贸组织有关保障措施的协议的 模糊性导致了 保障措施的缺陷, 使得我国在保障措施的调查中受害巨 大,他们认为我国保障措施的立法还不够 完善,同时也提出了我国应对保障措施的一些对策建议。例如,傅冠岚在其文 章 w t o保障 措施规则的缺陷 及我国 对策 lj 中,分析了w t o保障措施规则 方面的缺陷,比如,保障措施实施条件方面、 保障措施实施程序方面、保障措 施实施形式方面、保障措施针对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问题方面的缺陷; 郭双焦在 其 文章 w r o 保障 措施制度与 我国 保障措施 立 法之完善tln中 通 过对w t o保 障制度的研究, 指出了我国保障措施立法方面 还不完善的地方, 如: 没有强调“ 产 业结构的积极调整” 、 欠缺处理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规定、 没有明确规定“ 未可预 见的发展” 和“ 承担义务的结果” 是保障措施提起时的前提条件、对“ 国内产业” 中 的相关标准问 题也没有做出界定; 龙英锋在其文章 特别保障措施的法律分析及 应对策略 le 中, 分析了 特保措 施对中国的 不利影响,表现在严重损害了 中国 作为w t o成 员 所 应享有的 权利 ( 自 由 贸易的 权利、 最惠国 待 遇的 权 利、 公 平竞 争的 权利、 发展中国 家所应享有的优惠待遇的 权利) 、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具有 很大的 不 利性 ( 外国 可以 有“ 选 择 性 ” 、 门 槛低 、 对形式缺乏明 确 规定 ) 、 我国 承 担 了 额外的义务、 报复能力减弱, 并且提出了 我国的对策: 加快建立完备的市场经 济体制、 积极从国际法理论寻找去除特保措施的依据、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 作用、 企业建 立出口 市场预警机制、 构筑高效的 应诉机制、熟练地运用wt o规 则; 赵玉敏在其 文章 2 0 04年后依 然充满变数 一一纺织品特保条 款对我国 的 影响 及思考川 中 ,系统地分析了 纺织品特保条 款对我国的影响, 并提出了建 立我 国的应对体系。 ( 四)有关补贴与反补贴引 发的贸易摩擦 1 .世贸组织规则中有关补贴与反补贴的规定 根据 补 贴与反 补贴措施协议 ,补贴是 指一成员方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向 一个企业或产业,或一组企业或产业提供的 财政捐助以及对价格或收入的支持, 第一章导论 以 直接或间接增加从其领土输出某种产品或者减少向其领土内 输入某种产品, 或者对其他成员方利益形成损害的政府性措施。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规定 了 三种反补贴措施:临时 措施; 补贴 承诺; 征收反补贴税. 2 . 国内学者的研究 目 前国内学者对反补贴的研究还比较少,主要是因为入世以来我国遭遇到 的反补贴调查案件较少。 夏华在其文章 完善补贴与反补贴制度,积极应对国 外反补贴调查15 中指出, 我国的 补贴与反补贴制度应该在以 下几个方面进行 完善: 取消禁止性的各类补贴、引导产业合理利用可诉性的补贴、充分运用不可 诉补贴、完善我国的进口 反补贴法; 曲 如晓在其文章 反补贴: 中国出口贸易的潜 在威胁 ll 中, 分析了我国的 对策: 加大对相关法规的 研究和人才培养、 及时调 整国内 补贴政策和策略、 发挥行业协会在反补贴中的作用、利用贸易 救济措施; 蓝海涛 在其文章 呈随 机波 动状 一 世贸 组织成员补贴与 反 补贴案件的 特点 阂 中,系统地分析了世贸组织成员补贴和反补贴案件的特点是呈随机波浪型的变 化。 三、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贸易的政治经济学起源于对纯贸易理论解释现实中贸易干预政策存在性的 困惑, 它另辟蹊径地从收入分配的角度出 发, 引入公共选择( 新政治经济学 ) 理论 的范式,从政策决策过程的角度来探究贸易干预的水平、结构、形式和变化。 贸易的 政治经济学认为作为收入分配的次优手段, 贸易政策可能是“ 慈善” 的政府 实现社 会福利函数和提供社会保险的途径, 也可能是“ 自 利” 的 政府为寻求政治支 援或竟 选获胜向少数利益集团出 售的政治商品, 也可能是在“ 民主” 的政府目 标函 数下的 兼 而有之( 盛斌, 2 0 01 ) , 经济学 家 对贸易 摩擦问 题 研究的 这一 路径 转换, 不仅生动地描述了贸易摩擦的动态演进过程,使之更加符合现实世界中贸易关 系的发展变化和政府、企业的行为选择,也大大丰富了贸易摩擦问 题的理论内 涵和研究思路。 ( 一)认为贸易摩擦起源于政府为了公共福利的决策 早期关于贸易关系的研究,认为政府可以免于政治压力的影响,从而其行 动 完 全 为了 公 共福利而 具 有 慈 善 性。 jo hnson(johi 想 0 乓 1 9 5 封川 在 其 经 典 论 文 “ 最 优关税与报复” 中,通过运用一个两国关税的非合作均衡博弈模型,向人们展示 第一章导论 了 政府 间 的 政 策 如 何 相 互 决 定 ; m ay e 叹 m ay er, 1 9 8 1) 圈 和形 e 翻an ( 拓 e 刀 叮 aj 氏 1 9 82 采用了 和jo加 ” o n 类 似的 方法讨论了 贸易协定, 并将其视为两国 政府讨价还价博 弈模型的均衡结果。 对于政府间的博弈,一次性博弈往往导致非合作的均衡解, 即通常所说的 “ 囚徒困境” ,这是从个体理性出发 所导致的集体非理性。走出“ 囚 徒困境” 的办法是增加博弈的次数。 在重复博弈过程中,投机行为会遭致其他当 事人的报复。这种报复行为或实施报复的威胁有可能抑制某些当事人的投机行 为,从而就可能得出一个合作均衡解。但最终的结果究竟如何,还依赖于博弈 过程的条件。 对于 一个无限次的重复博弈, 如果当事人对未 来收益的评价足够 高,也就是当事人有足够的耐心, “ 任何满足个人理性的支付向量都可以通过一 个特定的子博弈精炼均衡得到 ” 。 这就是所谓的“ 无名氏定理” 。其中的子博弈精 炼均衡,指的是合作博弈均衡。要达到合作均衡,必须存在一个惩罚点。正是 由于害怕触发其他人的惩罚行动,参与人才有积极性保持合作,从而避免了非 合作均衡解的出 现。惩罚点和耐心是当事人进行合作的两个显性条件,除此以 外还有几个隐含的条件。要使当事人有兴趣进行合作,合作收益必须大于不合 作收益,这是一个激励相容的 要求。同时, 惩罚 还必须是可信的。所谓“ 可信惩 罚” 的含义是: 假定某一参与人采取了 投机行为, 其他人的最优选择就是惩罚或报 复。具体到贸易政策的博弈过程,要实现各个国 家之间的合作, 在理论上必须 满足上面的这些条件。现实中的政策博弈过程往往是介于有限次重复博弈和无 限次重复博弈之间,如果从政府要换届选举这个角度来看, 政府间的政策又会 是一个有限次的重 复博弈。 从博弈理论中可以 知 道, 有限次 博弈无法抑制投机 行为的发生。再结合特定行业如钢铁行业的特点 和威胁的不可信问题,博弈的 最终结果通常是导 致贸易 摩擦的产生。 尽管这些论点强调了对外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间的互动特征,但他们将政 府视为公共福利的慈善侍者而没有任何私利,让人怀疑他们是否抓住了现实世 界中 政 府的真正目 标 ( g 印 s s man an d h e l p man ,1 9 9 5 ) 0 ( 二)认为贸 易 摩擦起源于个体利益集团的 压力 正如st igler( s ti g ler, 1 9 71 ) 等人 指出的, 政 府 很 少 追求 那 些使 社会福利最大 化的政策。相反, 政府寻求的是那些使之政治支援最大化的政策,这些政策通 常反映的是那些最有影响力的自 利集团的利益. 实际上,尽管战略性贸易政策 的故事令人向 往, 然而美国 政府却很少采用这种方式口诫, 198 7)。 报复外国的 第一章导论 决策和实施关税同其他贸易政策的决策一 样,同为产生政治过程的结果。究竟 是选择报复还是选择贸易自 由 化来应对外国的贸易报复,不是由 政府的 外生目 标诀定的, 而是由 两国内部竞争性利益集团的相对影响力来决定的 ( g o u l dad d 场 钦 记 b ri dg e ,19 98) 。 事实上,政府间国际冲突是国内 政治形势的真实反映 ( g r o s smanand h e 】 p m an. 1 9 9 5 ) . 1 关于利益集团的 经济学阐述 传统社会科学普遍假设一个具有共同 利益的群体 一定会为实现共同利益 而采取集体行动的 逻辑推理是不正确的。由于“ 免费搭车” 行为的存在, “ 有理性 的寻求自 身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来实现他们共同或集团的利益。” 曼瑟 尔奥尔 森, 1 9 95 ) 圈。 集 体 行 动 之所以 不 容 易 实 现, 是 因为 大 集团 中 任 何 单个 成 员为共同利益做出的贡献或支付的成本必须自 担,而收益由所有成员分享,这 导致大集团效率比小集团来得低。而小集团更能克服“ 免费搭车” 问 题。 克服“ 免 费搭车” 可由两种特定条件来解决: 第一是集体成员的“ 不对称” ,即个体从集体中 得到利益比别人大,则其集体行动的积极性也越大: 第二是存在“ 选择性激励, 又分为“ 正向 激励” 和“ 反向激励” 。 “ 正向 激励” 是通过允 许集体成员搭卖私人物品 的方法刺激其为承担集体行动的成本作贡献;“ 反向 激 励” 是对“ 免费搭车 ” 享受集 体行动成果的惩罚性措施。利益集团通常只代表整个社会中的小部分成员利益, 所以, “ 各种社会组织采取集体行动的目 标几乎无例外的都是争取重新分配财富, 而不是为了 增加总 产出 一 钾 换句话说, 他 们 都 是 分 利 集团 , 。 ( 曼瑟尔 奥 尔 森, 19 9 9) 组成团体的部分成员的利益所得,必然是以其它未组成团体的部分成员的利益 所失为代价。闭 2 .关于利益集团模型的阐述 追求团体利益的利益集团参与政治活动的目的不是为改变政治结构,而是 为了影响现有政策后果。 通常运用“ 显性” 的影响方式 游说” 和“ 隐性” 的影响方 式 一 献金” 来左右政治家或政府决策过程, 从而实现自 己 偏好的政策选择。 政治 家或政府的目 标函数由 利益集团的“ 献金” 和加权的全体选民的总福利组 成, 总福 利权数越小, 利益集团的影响越大;反之, 利益集团的影响越小。 利益集团 与 政治家的 相互作用并非是影响政策的 唯一 决定因素, 不同 利益集团间、 利益集 团与全体选民间、 利益集团支持的不同 政党间的博弈 都能实现均衡政策的产生。 导致本国均衡政策产生的另一种情况是外国利益集团的影响,以及外国利益集 团间的博弈。 第一章导论 3. 关于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的经济学阐述 贸易 政策是利益集团 影响国内 外政策的主 要目 标: 一般来说, 资本富裕国 中 资本利益集团倾向于自由贸易,而劳动力利益集团倾向于保护贸易,劳动力 富 裕国则刚好相反 : 一般来说,利益集团机制越发达的国家,贸易政策越有可能 均 衡产生,而利益集团机制欠发达的国家贸易政策越易受单边影响,或是少数本 国利益集团,或是少数外国利益集团; 经济全球化有可能使利益集团的组织边界 突破国境,但最能影响本国贸易政策的利益集团必须是能满足本国政治家或政 府目 标函数最大 化的团体,而非单 纯以 资本、 规 模、 人数等决定。围 ( 三)贸易 靡擦起源干公共利益集团和个体利益集团双层的压力 g r o s slnan 和h el p it . 口 ( g r o s smanand h el p lr 以 氏 1 9 9 5) 阁 发 展 了 一 个 正 式 的 框 架, 将国内政治引入国际贸易关系的分析中, 假定政府既关注一般选民的利益, 又重视来自 特殊利益集团的政治捐助,分析了 两个层面的博弈,即国内利益集 团与 政府官员间的战略互动以 及国际领域政府间的战略互动。他们通过非合 作 与合作的关税博弈模型分析,表明了国内政治如何决定了政府的国际目标。 g o ul d 和w b o dbridg e(goul d and 钻 沁 d bri d ge , 1 9 98 ) 咖 考 察了 贸 易 保 护 、 报 复 和 贸 易战背后的动态 过程。 他们发现: 和政策发展的 经验证据一致, 政策决定是两 个 贸易国内部政治竞争的结果,而不是两国政府之间战略博弈的结果。报复发生 及其成功的不确定性产生一个动态的政治均衡,在均衡点,一国对进口品征 收 关税,最终,转移给另一国出口 利益集团的关 税成本导致对方的报复。但报 复 是促进贸易自由 化还是贸易战,这去取决于两国的市场特征.他们的结论表明, 贸易保护、自由化及报复的过程是外国寻求保护政治市场与本国决定报复以 应 对外国保护的政治市场之间的互动过程。 对贸易摩擦的新政治经济分析的缺陷在于: 一是似乎过于强调利益集团在贸 易摩擦形成中的 作用, 认为政府的贸易政策是 为了 换取利益集团的支挣 待价 而 沽” , 或者说, 政府政策蜕变成了 特殊利益的 “ 俘虏” 。 这种分析忽视了 执政者 在 政策形成中的作用。执政者由于面临多个利益相互冲突的利益集团而能够处 于 一个相对超脱的地位,执政者可以 通过选择与不同的利益集团结盟,或是将不 同的议题“ 捆绑 ” 起来, 在和利益集团的博弈中 更 有利地实现自 己的 利益。 在一定 的条件下, 政府的利益中在很大程度上兼容了 社会利益,这被olson 称为“ 共容 利益” 。 似乎忽视了制度因素对贸易政策形成的影响。有关贸易政策的案例研究 第一章导论 指出, 与 立法部门 ( 议会) 相比 , 行 政部门 更 倾向 于支持自 由 贸易, 所以 如 果国内 的政治体制中行政部门的权力相对较大,贸易政策和贸易 谈判的结果会更有利 于自由贸易。二是在于绝大多数博弈论模型一样都假定局中人为同质 伪 。 m o g e n e o us ) 的,而在国际 政治中, 不同国家国力的强弱和不同国家 在国际体 系中扮演角色之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最后的结果。 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框架及方法 一、 论文研究的基本框架 论文研究的基本框架见下图1 . 1 。 图1 . 1 论文技术路线图 二、 论文研究的基本方法 论文从中日 贸易发展的 历年基本数 据出 发,通过图表对中日 的贸易 现状、 结构进行了定性分析,又根据这些数据, 通过经济学方法, 如:邓聚 龙的灰色 系统理论、数据指标分析、 博弈论等, 对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结合中日贸 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中日贸易 摩擦的原因和影响,并对未来中日贸易 第一章导论 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展望. 对贸易摩擦进行研究,就必须对相关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本文以中日间的贸易关系为实证进行分析,找出中日 贸易摩擦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以定性分析方法为基础,在进行定性分析的同时, 论文对中日贸易发展与 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中日贸易 产品的比较优势分析,中日 农产品贸易摩擦采 用了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 使论文研究力求科学可靠,从而得出合理可靠的建 议。 第二章中日之间的贸易 及其摩擦概况 第二章中日 之间的贸易及其摩擦概况 本章主要介绍了近年来中日 两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状况、两国贸易往来的历 史、两国贸易结构的演变及中日贸易摩擦的 特点。 第一节中日 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况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国 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一)进出口 规模持续增长,贸易顺差继续增加 2 0 0 5 年, 中国对外贸易延续了2 0 02年以来快速增长的态势, 全年进出口总 额达 1 4 2 21 2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 既,比“ 九五” 期末的2 0 00 年增长了2 倍。由于世界经济稳步增长、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出口 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 年出口额7 6 20亿美元, 增长28. 4%。随着宏观调控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国内 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 得到抑制, 进口 增速明 显放缓, 全年进口 额6 6 01. 2 亿美元, 增长17. 6 % , 增幅 低于上 年18 . 4 个百分点。 虽然顺差占 进出口 总额的比 重不高, 为 7 . 2%,但顺差规模仍然达到 1018, 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 98 亿美元。2 0 06 年,全年进出口 额达17 6 06. 9 亿美元,比去 年增长23. 既,其中出口 达9 6 90. 8 亿美元,增长27 器,进口达7 916 . 1 亿美元,增长2 既,贸易顺差达 1 774 . 7 亿 美元, 增长74% 。 据海关初步统计, 2007年第一季度, 全国进出口总值为4 5 77. 4 亿美元, 同比 增长23. 溅, 其中出口达2 5 20. 9 亿美元, 增长27. 8 % , 进口 达2 0 56. 5 亿美元,增长1 82 % ,贸易顺差达4 64. 4 亿美元,增长99. 4 % 。 ( 二) 加工贸易 增速继续保持强劲,一般贸易进口 增速下滑 2 0 0 5 年, 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6 9 0 5 . 1 亿美元, 增长2 5 , 6 % 。 其中出口4 1 6 4 . 8 亿美元,增长27. 俄, 进口2 7 40. 3亿美元, 增长23. 6 % .加工贸易国内 增值率 达到52% ,比 上年提高4 . 1 个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出口 额5 9 48. 1 亿美元,增长 21% 。其中,出口3 150 . 9 亿美元,增长29. 器,自2 001 年以来首次高于出口总 第二章中日 之间的贸易及其摩擦概况 体增幅: 进口2 7 97. 2 亿美元, 增长1 2 . 7%, 增幅比上年回落19. 5 个百分点。由 于进口 增长放缓, 一般贸易在连续两年的逆差后,出现了3 53. 7 亿美元的顺差. 2006年,加工贸易 进出口总额达8 3 18, 6 亿美元,比去年增长20. 5 % ,其中出口 达5103. 7 亿美元,增长22. 战, 进口 达3 2149 亿美元,增长17. 钱;一般贸易 进出口 总额达7 4 95亿美元,比去年增长2 俄, 其中出口 达4 163 . 2 亿美元, 增长 3 2 . 1 % ,进口 达 3 3 3 1 . 8亿美元, 增长 1 91 % 。 2 0 0 7年前两个月,加工贸易进出 口总额达 1 3 51. 8 亿美元,其中出口 达8 48. 7 亿美元,同比增长31. 2 % ,进口达 5 0 3 . 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 4%: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达 1337. 6 亿美元,其中 出口 达766 . 2 亿美元,同比增长54. 5 % ,进口达5 71 4 亿美元,同比增长24% . ( 三)民营企业进出口比重继续上升,外资企业进出口平稳增长 2 0 0 5 年,民 营企业进出口 总额2 2 43. 9 亿美 元,增长38. 既,占 进出口总额 的巧8 % 。 其中出口1 4 89 8 亿美元, 增长47. 器,占总出口的比重由上年的1 踢 上升到 19 . 6 % ;进口 7 54. 1亿美 元, 增长 24. 既。 外商投资企业 进出口 额达到 8 3 17. 2 亿美元, 增长25. 4%,占进出口总额的58. 巩。 其中出口4 4 42. 1 亿美元, 增长31. 器, 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 上 年的57. 1 % 提高到58. 3 % : 进口3 8 75 1 亿美 元,增长19. 4 % ,增幅比上年回落20, 6 个百分点。2 0 06年,民营企业进出口总 额3 0 76. 5 亿美元, 增长37. 1 % , 占进出口总额的17. 5 % , 其中出口2 139 亿美元, 增长43. 6%, 占总出口的比重由 去年的19. 既上升到2 器, 进口9 37. 5 , 增长24. 3 % 。 外资企业进出口 额达到1 0364. 5 亿美元,增长24. 既,占 进出口 总额的58. 9 % , 其中出口5 638 . 3亿美元,增长 26. 9 % ,占出口 总额的比重由去年的58. 3%下降 到58 既,进口4 7 2 6 . 2 亿美元,增长2 既。 2 0 叮年前两个月,民 营企业进出口 总额5 59. 6 亿美元, 其中出口3 97. 1 亿美元, 同比增长6 6 . 2%, 进口162 . 5 亿美 元,同比增长29. 8%。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 1724. 2 亿美元,其中出口9 60. 9 亿 美元,同比增长36. 1 % ,进口7 63. 3 亿美元,同比增长22. 2%。 ( 四) 进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 两高一 资”产品出口回落 200 5年, 机电 产品和高新技术 产品 进出口 快速增长, 机电 产品 进出口 额达 到7 7 71. 3 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 额达到4 巧 9 . 6亿美元,占 进出口总额 的比重分别达到54. 6%和2 9 . 2 % ,比2 000 年分别提高 10. 7 和 1 0 . 3 个百分点. 其中, 机电产品出口4267. 5 亿美元, 增长3 既, 进口3503, 8 亿美元, 增长1 既; 第二章中日 之间的贸易及其摩擦概况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182. 5 亿美元, 增长31 . 8 % , 进口1 9 7 7 . 1 亿美元, 增长22. 5 %, 占 进口 总额的比 重达到3 0%。 通过采取禁 止加工贸易、 下调出口 退税率、 征收出 口关税等措施,部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 制,其中, 未锻轧铝出口 量由 上半年的增长21. 5%转为下降21. 7 % ;钢坯及粗锻 件出口 量增幅由上半年的2 . 6 倍回落到16. 7%; 钢材出口 量增幅由1 . 5 倍回落到 44. 乃.中欧、中美分别达成纺织品贸易协议,改善了纺织品贸易环境, 全年纺 织品出口1 巧 0 . 1 亿美元,增长20. 9%。 2 0 06 年, 机电 产品 进出口额达9 7 71. 6 亿美元,增长 25. 7 % ,占进出口总额的55. 5 % ,其中出口5 4 94 3亿美元,增长 2 8 . 8 % ,进口4 2 77. 3 亿美元,增长22. 1 % 。高薪技术产品进出口 额达5 2 88亿美 元,增长27. 1%,占 进出口总额的3 俄, 其中出口281 4 . 9 亿美元, 增长2 钱,进 口2 4 7 3 . 1 亿美元,增长25. 1 % 。纺织品出口486 . 9 亿美元。 2 0 07年前两个月, 机电产品进出口 额 1634. 8 亿美元,其中出口9 55. 7 亿美元,同比增长38. 4 % , 进口6 79. 1 亿美元,同比增长1 8 . 5 % . 高薪技术产品进出口 额8 69. 6 亿美元, 其 中出口4 6 8 . 9 亿美元,同比增长31% ,进口4 00. 7 亿美元,同比 增长22. 8 % 。纺 织品出口78 2 亿美元,同比 增长30. 1 % 。 ( 五)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全面增长,中日贸易增幅回落较大 2005年,中欧、中美贸易额双双突破2 0 00亿美元, 分别达到2 173 . 1 亿美 元和2116. 3 亿美元, 分别增长22. 6%和24. 既。 其中对欧美出口分别增长34. 1 % 和30 4 % ,自 欧美进口 分别增长5%和9 . 1 % ,对欧美贸易顺差分别达到7 01. 2 亿 美元和1 1 41. 7 亿美元。中日 贸易 额1 844 . 1 亿美元,仅增长9 . 外,比上 年回落 了1 5 . 8 个百分点,与中欧、中美双边贸易的差距拉大。中国与俄罗斯、 韩国、 东盟等周边地区的贸易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增幅分别达到 37 1 % 、 24. 3 % 和 2 3 , 1 % 。中国与非洲、拉美贸易发展迅速,中非贸易额增长 34. 叽,增幅居各大 洲之首; 中国与拉美贸易 额增长26. 1 % , 高 于进出口总体增幅2 . 9 个百分点。 2 0 06 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情况见表 2 . 1 。2007 年前两个月,中欧 进出口 额为5 1 0 . 8 亿美元,同比 增长42. 7 % , 其中出口3 62. 1 ,同比 增长51. 滩, 从欧 盟进口14 8 . 7 亿美元, 同比增长25. 既: 中美进出口额4 38. 6 亿美元, 同比 增长 3 2 . 器, 其中出口3 4 5 . 3 亿美元,同比增长35. 8%,从美国进口93 3 亿美元,同 比增长20. 5 % ;中日 进出口 额334 . 9 亿美元,同比增长22. 钱,出口1 55. 3 亿美 元,同比增长2 4 , 钱,从日本进口1 79, 6 亿美元,同比增长20. 践。 第二章中日 之间的贸易及其摩擦概况 表2 . 1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