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铃兰的作文范文.doc_第1页
描写铃兰的作文范文.doc_第2页
描写铃兰的作文范文.doc_第3页
描写铃兰的作文范文.doc_第4页
描写铃兰的作文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描写铃兰的作文范文 现代散文选读难以忘怀的故事11 铃兰花 1、诵读课文,理清文本思路。 2、通过把握课文主旨,体会课文情感 新授课 诵读文本,理解课文主旨。 理解课文所体现出来的情感。 投影、电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玫瑰象征纯洁的爱,美丽的爱情;百合象征百年好合,事业顺利;康乃馨象征真情和纯洁。那么铃兰花,象征什么呢?读了本文,你也许就会有答案了。 二、作者介绍:应该简洁一点,不宜繁,下面仅供参考。 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作家。原名洛弗罗库哈尔,生于科鲁什卡。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在家务农,后赴维也纳入高等合作社学校求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20年参加南斯拉夫共产党,曾被迫流亡国外多年。后秘密回国。1941年为斯洛文尼亚解放阵线的发起人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关禁在纳粹集中营 战后当选为南斯拉夫联邦国民议会议员和斯洛文尼亚人民共和国人民教育委员会主席。他在农村务农时即开始创作活动,1935年出版小说与水搏斗,受到文学界的重视。他的作品大多描写奥匈帝国和南斯拉夫独裁统治时期的生活,贯串着反对民族压迫的精神 小说纵火者(1939)描写科鲁什卡人民反对奥匈帝国的统治的斗争。小说妙龄(1940)是他的代表作,描写一支斯洛文尼亚军队起义的过程。小说小坑(1941)写南斯拉夫统一之后斯洛文尼亚的生活。他的作品还有从科特利到贝利沃德(1945)、在国外土地上的战斗(1946)、我们的界石(1946)等。 三、解题并分段 以?铃兰花?为题,有什么含义?它与中心事件采铃兰花有关,同时象征对母亲深深的爱。 全文可分问三个部分:第一部分(l-4节),写?地狱?的环境,自己从小就对它充满恐惧。第二部分(5-22节),写?我?第一次被派到?地狱?去放牧。第三部分(23-36),写?我?第二次独自去?地狱?为母亲采摘铃兰花。 比较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同样是去地狱,但?放牧?是被动的,?采花?是主动的;在放牧时万分恐惧,在采花时虽然恐惧但不断战胜、终于战胜了。 四、分析第三部分:本文的中心事件采铃兰花。 这一举动是?我?自告奋勇,瞒着父母偷偷进行的。?我?为什么会有如此举动?这里面可能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父母有意且巧妙的安排。母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出自己心愿时的时间是在黄昏,父亲又特地点明只有?地狱?里才有。作为大人来说,他们知道所谓的?地狱?是不存在的,父亲说过?这个地狱里没有鬼?,可见,他们要实现这样的心愿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但是现在已是黄昏,去那个晦暗之地似乎又显得不切实际,故而留下了所谓的遗憾,母亲也深深地叹息。这一切都可以看作是父母故意说给?我?听的。父母的用心是良苦的,在不经意中给予?我?一次战胜自我的机会。这是文章在处理?藏?与?露?上的高明之处。表面上,文章的笔墨都集中在?我?这一方,但实质上,作家并没有忽视父母一方的言行举止对?我?的引导启发作用。他们巧妙的不着痕迹的启发,才是?我?的第二次主动行为的最好的注脚,否则前文的关于?我?的种种惧怕的铺垫都显得毫无意义与不着边际。这?藏?与?露?关系的处理,让我们看到了作家高超的艺术笔法。 二是?我?对母亲有着深深的爱。因为有这份爱,母亲的叹息声才会让?我久久不能入眠?,才会让?我?在半睡不醒的状态之中,充满了一种惬意而奇妙的责任感?,才会?恰似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使我又重新迈开步子,穿过地头,径直向地狱走去?,才会使?我?沉浸在幸福和无限喜悦之中,更显得容光焕发?。作家在此强调了爱的力量,爱能战胜一切,超脱一切,使人变得勇敢、顽强。学会正确的引导,拥怀一颗爱的心灵,这或许正是作家在本文中要告诉我们的。这部分写景有什么特点?明亮、美丽:?远方的波霍尔耶山背后,火红的朝霞烧红了半片天,朝阳眼瞅着就要擦出它圆圆的脸蛋了。阳光照到佩查山顶,给它抹上了一层绛紫色。青草、树木和灌木林上都披覆着露水,它们现在还只是忽闪忽闪地微微发亮,等到旭日东升,它们在阳光下黄澄澄的像金粒和珍珠那样闪光时,又会有另外一番景象。?(第28节)之所以这样写,是由于?我?充满责任感,在努力战胜心中的恐惧。如果我们将开头与这里的景物描写放在一起比照,便不难发现作家这种艺术处理的高妙之处。 作者是如何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不断战胜恐惧,但并不是没有恐惧。 ?我?自小就有的恐惧不会在片刻之间消失,作家很清醒地注意到这一点。?我从坡坎上恐惧地往昏暗的洼地瞥了一眼,为了不看它,就紧闭着双眼往下去?,?一直走到了底部,我才睁开眼睛?,采摘了铃兰花之后?也没有向四周张望的勇气?。这些都是极真实的描写,惟其真实才会可信。 五、分析一二部分 本来以?铃兰花?为题,仅仅安排第三部分,故事已经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在此之前写到地狱去放牧?为什么还要如此详细地写?地狱?以及对?地狱?的强烈恐惧?第二部分写?我?被派去放牧,强化了?地狱?的恐惧性和?我?的恐惧心理,这就为下文?我?战胜恐惧作了有力的铺垫,既使文章产生波澜,又突出?爱的力量?之大,?我?所付出的努力之大。具体分析如下:这在不到六岁的?我?看来,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考验?,?真想大哭一场?。得不到怜悯,只好?尽量放慢脚步,一点点走近这个可怕的地方?。想把牲口停留在山坡上,可牲口又隐没在洼地里,又只好?战战兢兢?的下去,不敢回头看四周。淙淙的小溪不能带给?我?欢乐,反而觉得好像有人在耍妖术。最终泪流满面地跑向父母,并编造谎言再次企图得到父母的怜悯。但谎言很快被父亲戳穿,自己也被推下了?地狱?。?我号啕大哭,把眼泪都哭干了,浑身仍哆嗦了好一阵,一直也平静不下来?,可怜而绝望的?我?只能?揪着心?等待夜幕降临,逃出?地狱?。这里的描写,细腻生动、形神兼备,活脱脱将一个恐惧万分的小孩子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里,作家主要是从心理活动、行为表现两方面来写?我?对?地狱?的恐惧的。 第一部分四个段落,或作渲染或埋伏笔,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具体分析如下:文章开篇,作家先总体介绍?地狱?:那是一块?怕人的、黑黢黢的洼地?。接着由上而下写它的环境:?三面由陡坡环绕,活像一口深锅?,出口隐没在晦暗、神秘的密林间;山坡上长满了杂乱的、乱七八糟的植物,林丛间是只能做羊饲料的蔓生的荒草以及一些无用的野草。因为?杂乱?、?无用?,这里人迹罕至,阴阴森森,即便有人来到这里,?心都会不由自主地紧缩起来?。而本来能让人感到生命存在的一眼泉水,所发出的淙淙声却又给这个阴森可怖的地方蒙上了更神秘的色彩。这里将环境的阴森、神秘渲染到了极致,为文章主题的揭示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第2、3节写?地狱?虽然没有什么大作用,只能从那里割些干草、千金榆和黄檗,但那里的草多汁,是放牧的理想之地,从而为下文写?我?被派到地狱去放牧埋下了伏笔。第4节写自己从记事时起常听到地狱的名称,在幼小的心灵中把它当做真正的地狱,因而对它恐惧万端,不敢靠近。 六、总结写作特点 1、环境渲染,激发兴趣。文章开头对阴森、神秘环境的恣肆渲染,既为文章营造了整体上的氛围,又激发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人物描写,出神入化。从心理、行为等角度对人物作出神入化的描写,主要体现在?我?身上。?真想大哭一场?、?放慢脚步?、?战战兢兢?、?浑身仍哆嗦了好一阵?、?紧闭着双眼?等句子,既符合人物的自身实际,又深刻地揭示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3、?藏?露?有致,匠心独具。如上文所说,表面上笔墨集中在?我?这一方的?露?,如果没有父亲一方巧妙激励的?藏?,?我?最终能战胜自己就失去了可信度,影响到人物形象的塑造。 铃兰花 教学目标:1、客观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烘托作用。 2、了解散文的“藏”和“露”的运用。 3、在学习中感悟爱与责任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客观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烘托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人有人言,花有花语。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花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寓意。大家请看这几种生活中常见的花,说说它们的花语。(出示PPT)(出示铃兰花的PPT)大家认识这种花吗?了解它的寓意吗?(出示PPT)请一学生读铃兰花的传说故事。现在我们一起跟随南斯拉夫作家沃兰茨去采摘一束芳香馥郁的铃兰花,去了解它的花语。 二、检查预习 1、走进作者 2、文中字词 黑黢黢黄檗攫取半爿天归咎潺潺馥郁 3、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通过铃兰花讲了什么故事? 提示:不到六岁的我第一次独自去“地狱”放牧,因恐惧而逃回去,又在某一天的清晨勇敢地在“地狱”采回一大把铃兰花。 三、文本研习 1、“我”对“地狱”这个地方它有什么特点,让我如此恐惧?(齐读第一节)提示:“地狱”特征是阴森恐怖、神秘的。 2、对“地狱”的景物描写有什么样的作用?(出示PPT景物描写的作用)提示:渲染了“地狱”的神秘、阴森、可怕,烘托了我的恐惧心理。 3、文中除了通过客观的环境来烘托的对“地狱”的恐惧,还有哪些句子来直接写我对它的主观感受? 4、“地狱”对我来说是如此的恐惧,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考验”,我去那几次?提示:第一次:放牧、恐惧、跑回来被动 第二次:采铃兰花、恐惧、采到铃兰花跑回来主动 两次“跑回来”一样吗? 提示:第一次:落荒而逃,第二次是高兴、激动跑回家。 5、“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我第二次去“地狱”,看到了什么样的风光?(齐读28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提示:不是地狱变成天堂而是因为我感情变化了,变勇敢了。 提示:源于对母亲的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特别喜欢铃兰花);强烈的责任感 7、(1)同学再思考,什么是促使“我”去地狱的直接事件。 提示:父母的一次对话。 (2)请两位同学朗读他们的对话并思考这是父母无意的,还是有意为之。提示:有意安排,因为母亲说话时是“若有所思”。这是暗示。 有意安排,因为对话时间恰是星期六黄昏,母亲又想星期日带着铃兰去教堂。时间较晚了,并且也只有“地狱”里有铃兰。 父母精心安排安排,为了锻炼我的胆量。表面上笔墨集中在“我”这一方的“露”,如果没有父母一方巧妙激励的“藏”,“我”最终能战胜自己就失去了可信度,影响到人物形象的塑造。 8、父母可谓用心良苦。父母的目的达到了吗?看课文最后几段。(生齐读33-36节) 提示:“我沉浸在幸福和无限喜悦之中,更显容光焕发。”“我”因为战胜了恐惧和为母亲采摘到铃兰而幸福高兴。 9、什么是“我”战胜恐惧的力量? 提示:“我”对父母的爱和父母对“我”的爱。 总结:是爱的力量。爱能战胜一切,使人变得勇敢、顽强。这个爱包括我 对父母的爱以及父母对我正确的爱。当然也需要我们自身有一颗向善的心。就像文中的“我”对美好事物有一种追求。 主旨: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接受许多考验,只有勇敢面对才能找到真正的 幸福,完成人生的飞跃。这其中需要爱的导航。 四、课堂交流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因爱而战胜困难的回忆,你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爱的力量。(课上3-4人交流,在周记上体现。) 五、作业布置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花,写一写与它相关的故事。 我在古城的小窝里养了三盆兰花,一盆惠兰一盆蝴蝶兰一盆兰草。也许后者应该有更美丽的名字,可是我就喜欢这两个字,或者说,我喜欢叫它兰草。它是最早来到我窝窝的客人,是一位大姐去年秋天送给我的。她知道我爱兰如痴却不舍得买,于是很好心地说她家里花太多放不下让我帮忙分担一盆。 我有一个很奇怪的毛病,越是珍惜越是深爱的越不愿意轻易占有,人如是,物也如是。怕自己给予不了那般疼爱,白白可惜了那份美丽。在我居无定所的时候我不愿意养兰,我怕它们跟着我辗转反侧颠沛流离,我怕它们凋谢在我手上,徒生感伤。 所以这盆兰草拿回家的时候窃喜为天外来客,心底端地喜欢却不曾心生好生饲养之念,毕竟是“天外来客”嘛。后来不小心得知这盆兰草是大姐养了十几年的爱物,心中凛然又痛得莫名所以,此后便前后左右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唯恐有丝毫闪失。可惜不知命里如此还是越是拼尽心力越要破裂,这兰草今天蔫巴明天泛黄,我日日拿一把小剪子做必修功课,咔嚓来咔嚓去,所有苍翠细长都所剩无几,它却偏偏不枯,七长八短还是顽强地活着。后来的两位是深谷烟岚送给我的,陪他去逛花市时,他见我嘴里念叨着“体积庞大没有地方囤积”,眼睛却像长胶水一般总是粘着那两盆兰花,硬是买下来送给我。真是国色天香的美丽,进门时就金枝玉叶,怕风吹怕日晒怕雨淋,温度高不成低不就,更可气的是你不扶着它它就一副贵妃醉酒的样子。于是我整日忙着插棍棍缠线线,天黑的时候还要做贼一样拿着勺子碗筷去楼下的花园挖土,免得它们整天水土流失给我一张病西施的脸孔。 才三天我就受不了了,怎一个累字了得。我是一个连自己都养活不好的人,体重只会直线下降,下一次厨房手臂手指就要挂彩一小下,关个冰箱门也要夹掉一块肉。养鱼鱼死,养兔子兔子死,乌龟王八统统都能养死,更不要说美丽娇弱的花儿了,连菊花文竹仙人掌都被我养死了,这些被我视若“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兰花,怕是所托非人。 好在快要人间四月天了,卖花的姑娘告诉我,今年,它们也就风光至此了。有朋友就笑:只一个月的美丽,剩下的十一个月你不过是守着两个硕大的花盆,如此,也要搬回家?我也笑:你也不过就一次白纱缠身众星拱月妖娆无限,此后便是草木皆兵神鬼皆疑琐碎唠叨,这围城你不是也拼命跻身了么?她扑上来叫叫嚷嚷,你个死妮子,看我不撕烂你的嘴。这是玩笑。其实这三盆兰花就是人生。我们都是人,有人光风霁月,有人风高夜黑,有人锦衣玉食,有人命若草芥?可是我们都要渡人生这条河,不过是你可以天道畅通,我要反复呛水。我们都要花开,一次或者多次,开长或者开短,开得毫不费力或者拼尽心力。多年以前,一位师姐对我说:“哪怕眼泪和伤痛,经历都是你的,你怕什么呢?”我因此而无畏。像这些兰花,我爱,它们为我美丽过,一个月十个月又有什么差别? 人的一生说长却短,说短还长。活着的时候能够纵情地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不失是一种幸福了。就像我走上写诗这条路,就像这四年的横纵起伏。我的诗歌之路就是我的网络之路,对于一个上网四年多的人来说,没有什么不能习以为常,应该是到了“安于是非,倦于开口”的状态了。这四年,无数次接受到这样的邀请,民刊官刊私人团体,都曾要我谈谈诗观或者写写网络诗歌,我都推脱了。虽然我是以杂文走上写作这条路的,是以砸砖走上bbs的,但我始终都认为:关于写作这个大场,绝对不是仅仅靠“写”而写出来的。四年了,从一个被人嗤之以鼻的菜鸟走到今天,聚焦于兰逸尘的目光和言辞也越来越多,七七八八都可以扩充成一种言辞的走向。我曾经保持沉默不等于无话可说,曾经无辩无争不等于默许认同。与其被人放在砧板上以不适合我的火候煎来炒去,不如我自己把这道菜亮出来。这种味道,也只有我自己,才能品得剔透如许。 关于我为什么写诗 仔细说来,我写“诗”是从xx年年底开始的,虽然那些文字现在回头看去,无法称其为“诗”,但是,即使连滚带爬,毕竟也是我走上“诗歌”这条路的伊始,是值得铭记的。要说明我为什么写诗,必须说明我为什么上网。我不想把自己武装得多么高尚,说 我写诗是“为了精神信仰为了我的心”这样的句子。 二000年年底我才开始接触网络,是同学当中最晚接触网络的。同学当中家境好的在1998年互联网出现的时候就已经上路了,家境不好的1999年迈进大学校门也抵制不住网络的诱惑而迈进e时代。大一大二的时候我都在忙着给报刊杂志写稿,什么都写,甚至写乐评(2000年还得了一个乐评大奖,见到我时莫名惊诧,他不相信一个听不见的女孩成了他的主要作者,给我颁奖时也特别尴尬,因为奖品是一对飞利浦音箱和一纸箱原版cd)。领奖的时候非常风光,领奖之后我大哭了一场。没有办法,我别无选择,因为我必须也只能靠稿费来维持自己大学时代的一切开销。人生中很多时候是没有选择的,命运将你逼到这个路口,即使再尴尬再苦再难你也必须走下去。 对于一个没有听力的女孩来说,人在异乡,举目无亲,上的是正常大学,每天应付功课应付日常生活已经让我耗尽心力,还要拼命赚稿费来维持生活来供自己读书,经常有被掏空的感觉。别说那时候我还没有闲钱去上网,即使有,我也不会去。一年半的时间足够让一切大学生活步入正轨,也正是这种步入让我有了接触网络的念头。即使是现在,我的同学老师都不相信我是一点都听不到,更别说那个时候了。谁会相信一个每学期都得奖,成绩门门优秀,英语也是八十分以上,演讲学年第一,写作课影评也会拿“优”的人会是一点也听不见这个世界的? 一年半的时间足可以让很多误会渗入生活,甚至腐蚀。没有人愿意用笔和我交流,也没有那个耐心,常常是我一脸茫然地望着人家不停地说“我真的听不见”,结果是各种各样的表情,鄙夷,厌恶,甚至憎恨。别人和你说话你不答腔,别人兴高采烈天南海北地侃大山你一言不发,人家就会有情绪,觉得你清高觉得你看不起他觉得你对他不尊重。连和我最要好的同学都是只在老师布置作业或者有什么活动的时候才写在纸上递给我。一个人生活在无声世界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状态不被相信甚至被曲解,那是比嘲讽蔑视更难以承载的难过。室友经常是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我,然后把电话话筒搁在桌子上,一屋子的人都跑光光。那个时候我的心情是语言没有办法形容的,我不知道打电话的人是谁也不知道我要怎么接这个电话,三番五次地请别人来接然后看人家以草书写完要点扔给我又匆忙离去,别人烦,我的心更是被撕得一道道的。后来我只能很冷静地告诉室友凡是找我的电话都说我不在,此后就经常看着她们眼睛盯着我面无表情地把电话挂掉,我也面无表情,我经常拼命在心底告诉自己:我不能,也必须没有情绪! 这样的生活是让人窒息的。当一个人只能靠眼泪来派遣负面情绪,甚至连流泪都不敢,这个人迟早要崩溃。所以我决定去上网,这也是我也可以了解这个世界的唯一渠道了。和所有上网的人一样,起初只是聊天。我没有玩游戏天赋,四年了都只会玩“跑得快”这种被我弟弟笑话为“幼儿园级别”的游戏。所以不到一个月我就厌倦了不停被人查户口的聊天方式,于是跑到了bbs,写七个字五个字的所谓“古诗”,稀里糊涂写了一年自我感觉蛮好,结果有一天给一个姐姐的生日写赠诗,不小心看到她在聊天室和别人说“等她写出有平仄的东西再送给我”,那一刹那才明白原己傻兮兮地被蒙蔽了一年。因为这个打击,我一年的时间都没有碰古体,去写所谓的新诗,其实就是改编自己喜欢的一些诗歌或者把一些感悟分行写出来。因为那时候我只能在网吧上网,一小时两块,我觉得好贵,没有那个经济基础在网上写散文写小说,只好写诗。是寄托也是一种满足,只有写点什么,我才觉得自己的心不会空。 xx年,我的诗句都是这样的:“拒绝了笙歌间觥踌筹华筵/独自聆听林间露珠轻弹/有丝竹敲韵,入耳成温/草儿最舒适的抚慰/是你一弯一拂的青丝”(水动铃兰),“群雄在金城万雉的汤池旁垒了十年青砖/玉册盟分铜盘露影散了一地白骨/萧萧马鸣风往北吹男儿热血插上了夜的双翼/太阳却径直南沉,不上中天,不照北方/有女人在北边,守候黑暗,始终如一”(千年风信子),“我的琵琶,醒来吧/完成一种圆满的铿锵/指上的舞蹈跳跃/把耳朵 拉长/拉长成一种空远/月下莲花娇羞地垂着头/有水声在脉下幽幽”(琵琶恋歌),“把宋词读成一道滔滔古渡/我四下环顾/不知道该撑起哪片诗笺/才能在三千秋水里寄身/为袅袅隐现的红颜/做出温柔的罗衣”(浅读宋词)。不难看出,我那时候写现代诗受古体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也是很多人批评我,希望我能够突破的最主要原因。回头看去,我必须承认,虽然那时候我还不会写现代诗,但是因为我的听不见,诗歌里呈现出的纯净是我如今无法再回去的状态。 转眼就到了xx年,这一年,我的诗歌几乎是延续了xx年底的状态,不过是偶尔多了一些青灰色的东西。比如月亮忘记了: (一) 鱼儿游倦了 星星拧亮了灯 眨巴着眼睛不知在想什么 土地上喧嚣着 热气前仆后继地冒出散去 红鞋子在前,黑鞋子在后 啪啪唧唧地川流不息 大象踩猴子的脑袋 猴子踩小狗的尾巴 即便是影子 也完全可以满足原始的 动物的虚荣本能 (二) 森林里的秋千空荡荡的 藤类植物较着劲儿往上爬 木板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