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元代云南王政考述.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元代云南王政考述.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元代云南王政考述.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元代云南王政考述.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元代云南王政考述.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王。卯知s 云南在整个元代一直受到蒙古统治者的高度重视,这一点体现在诸王封镇 问题上,就表现为云南与漠北祖宗根本之地一样,都是一直以亲近宗王出镇。 而王政也就与省政一起,成为元代云南政治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方面。 。 本文即试图从王政自身变迁的角度,通过对以云南王、梁王为主的元代云 南地区封镇诸王的王系更迭与王政活动情况的考述,大致按照历史时期的先后, 对元代云南的王政历史作一比较系统详备的纵向梳理。并对有元一代云南王政 各阶段的发展状况和特点以及王政与省政关系的消长演变作出分析和揭示,最 后试对云南及云南王政为何在元代政治历史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这一问题作 出一些解答。 同时,本文在综合把握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了高丽史、南夷 书等书中前人尚未留意过的史料,以及云南的地方史书、碑刻文物特别是新 出元碑等史料,综合比勘,对传统史书中关于元代云南封镇诸王的记载作出了 补缺、纠误。,如对云南王、梁王在云南驻地的考证,对多被前人忽略的豫王阿 刺忒纳失里封镇云南的史实的考述,以及有关元代后期云南王、梁王孛罗的世 系问题,他与末代梁王把匝刺瓦尔密之间的血统关系以及他们二人活动年代的 划分等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说法。, , 【关键调】王政云南王梁王 【分类号】k 2 4 7 ( 2 7 4 ) 绪言 元宪宗二年( 1 2 5 2 ) ,忽必烈平大理。忽必烈即位以后,于至元四年( 1 2 6 7 ) , 封皇子忽哥赤为云南王。至元十年( 1 2 7 4 ) ,以平章政事赛典赤行省云南,建立 行省比内地,并确定以云南为行省之名。 有元一代,云南地区的地位在蒙古统治者的眼中直十分重要。作为西南边疆 地区的一个行省,却与作为蒙古人祖宗根本之地的漠北地区一样,从忽必烈时代开 始,就多以地位重要的亲近宗王出镇。 在元代云南出镇宗王中,最首要的宗王多数情况下是被封以云南王、梁王的王 号。他们与其他一些没有专封王号的普通诸王一起,构成元代云南地区统治体系中 的核心。而与之相应,王政也就成为当时云南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谓王政,就是指宗王出镇,是一种将宗室分封与军事镇戍相结合的体制。这 种体制的基本性质是一种封藩而不治藩,重在军事镇戍和军政监督,且与官僚制相 补充的分封形态一。 在当时元代人的眼中看来,“王皇子,视封建:置行省、廉访司,视中国。”2 这句话中,前者即是指王政,属于分封制的范畴;后者即是指省政,属于中央集权 官僚制的范畴。元代地方上王政、省政并存的情况在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在内地 主要是以省政为主,王政为辅。在边疆地区,则王政作用更为突出。其中,王政作 用始终特别突出的是漠北和云南两个地区3 。 关于元代云南封镇诸王及王政情况的记述,除了元史之外,散见于元人文 集、元代碑刻中。而元以后明清云南地方史书如南诏野史、滇载记、滇考 等野史,以及景泰云南图经志书以下诸方志,也都对元代云南封镇诸王的情况 有所提及。南诏野史、滇载记等书中的相关记述有较多的错讹混乱。滇考 卷下有专节对元代云南封镇诸王加以叙述,但其所据史料仍基本不出元史。而 明清以来诸方志,则多将这部分内容列于藩封部分,简略罗列封镇诸王的名字封爵 而已。 清末学者屠寄在蒙兀儿史记中对涉及到的元代云南封镇诸王的世系与事迹 都做了很有参考价值的考证。法国学者韩百诗的( 元史) 卷1 0 7 ( 宗室世系表) 译注及( 元史) 卷1 0 8 ( 诸王表) 译注,即基本上是以屠寄蒙兀儿史记中 的考证作为参考依据。 。参见李治安元代的宗王出镇 ,载元史论丛第四辑,北京:中华书局,1 9 9 2 年2 月 2 刘岳申申斋集) 卷6 云南中庆路儒学新制礼器记 冗代陕西、吐着地区的王政情况也具有相当的特殊性这个问题在本文中暂不予讨论 近人夏光南在其元代云南史地丛考一书第五部分“元代滇政之统系”中, 对元代云南的王政作了简略提及。夏光南将王政视作元代云南政治设施中之一部 分,不过对这一点并未展开讨论。 而现代学者方国瑜的云南王梁王年表概说,则除了取材于元史之外, 还汇辑了经世大典叙录及元人文集中的史料,罗列云南封镇诸王事迹要比前人 详细。不过尚仍属于概述事迹,而未对王政本身展开分析。此外,方国瑜所攥云 南史料目录概说及其主编的十卷本云南史料丛刊,论说辑录史料蔚为大观, 极具参考帮助价值。 韩儒林主编的元朝史第八章第五节关于元代云南地区的部分,不但对元代 云南王、梁王的世系与事迹作了进一步的考证,而且对云南王政与省政等方面的关 系作出了富有成果的研究。 李治安元代云南蒙古诸王问题考察一文,对元代云南王政,主要是按制度 结构,分为若干个平面来加以铺展式的研究,而不是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过程进行考 察。方慧在行省、宗王、段氏并立时期的段元关系、天历兵变之后的段元关系 两文中,虽也涉及到云南王政,但其主要是从元代大理段氏总管的角度为出发点来 论述段氏与云南行省、封镇宗王的关系,而没有从正面将元代云南王政本身作为话 题加以论述。 本文打算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王政自身的角度,基本按照纵 向的历史时期先后顺序,通过对以云南王、梁王为主的元代云南封镇诸王的王系更 迭与王政活动情况的考述与分析,来对元代云南王政的奠立、发展、变迁进行比较 系统详备的梳理,并同时对元代云南王政发展的各阶段特点作出分析和揭示。 在新材料的运用上,本文主要利用了高丽史、南夷书等文献中尚未为前 人注意过的史料,对前人有关元代云南封镇诸王的世系、事迹等的研究进行补缺、 纠误,同时也相应地对自元史以下传统文献记载中的一些缺漏有误之处进行了 订j 下。本文的讨论时限从元宪宗二年( 1 2 5 2 ) 忽必烈平大理到北元天元三年( 明洪 武十四年,1 3 8 1 ) 明军平云南,梁王把匝刺瓦尔密自杀为止。 本文正文分三章。第一章的叙述时段是从忽必烈平大理到成宗朝结束为止,为 云南王政格局的形成时期。在这一章里,笔者重点考察元初云南王政体制的确立过 程,以及世祖末到成宗一朝云南王、梁王两王并封、东西共镇的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同时对忽必烈征大理时从征诸王拔突儿、朵欢的身份,诸王阔阔的王号等问题, 作出了考订。 第二章的叙述时段是从武宗到文宗朝为止,这是云南王系发生频繁更迭与王政 发生起伏曲折的时期。在这一章,笔者具体描述了这一状况,并探讨了其中的原因。 对周王常侍府的地位的分析,以及对云南作乱之诸王秃坚的身份问题都提出了笔者 自己的意见。 第三章为元朝后期云南王、梁王权力膨胀发展,到最后专制一方的时期。在这 一章里,笔者对云南王、梁王孛罗的世系问题,及其与末代梁王把匝刺瓦尔密的血 统关系,两人之间的活动年代划分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在有关讨论中,并附 带对梁漱溟先世是否是云南王也先帖木儿这一问题作了考订。 第一章元代云南王政格局的建立 第一节忽必烈平大理 元宪宗蒙哥即位之第二年,岁壬予( 1 2 5 2 ) ,夏六月,忽必烈入觐蒙哥于曲先 恼儿( 即曲薛兀儿泽,蒙语作k u s e u r n a u r ,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正南) 之地。七月,他奉命以皇弟亲王身份率师征云南,并以大将兀良合台总督军事同 行z 。此前蒙古军已有多次试图掠经吐蕃进攻大理的行动,不过都未成功3 。 同年秋七月,忽必烈回驻营地征调军队备战,九月正式率军出师4 ,冬十二月 渡黄河。宪宗三年癸丑( 1 2 5 3 ) 春,历盐夏,四月,出萧关,驻军宁夏六盘山。八 月,忽必烈大军抵达临洮( 在今甘肃省) ,遣玉律术、王君侯、王鉴谕大理,未能 成行。于是,蒙古军渡洮河,取道吐蕃之境,九月,大军抵达忒刺( 今四川省松潘 附近) ,分三道推进,由诸王抄合、也只烈与兀良合台分率东、西道兵,忽必烈自 率主力为中路军。十月,忽必烈军过大渡河,又经行山谷二千余里,至金沙江,在 卞头乘革囊及筏渡江,进入今丽江境,摩挲蛮主麦良等率所部迎降5 。 十一月,忽必烈复遣玉律术等使大理谕降,大理主政的国相高祥拒绝投降,杀 了蒙古使者,“悬尸于树”6 。忽必烈于是继续进军,十二月,率军逼近大理城。 大理国王段兴智与高祥出城迎战,大败。此时,东西两路蒙古军也相继到达。城中 守军乘夜逃遁,段兴智奔鄯阐( 今昆明) ,高样奔姚州( 今姚安) ,忽必烈命大将 也古及拔突儿追之。 i 元史卷4 ( 1 i t 祖本纪一,中华书局点校本页5 8 :元史卷3 宪宗本纪) ,页4 6 又据拉施特史 集,蒙哥原是命忽必烈率兵征南宋,忽必烈奏准蒙哥,先攻取大理。以从西南侧后迂回包抄南宋见余大钧、 周建奇译史集,第2 卷,页2 8 8 2 元史,卷1 2 l 兀良台台传 ,根据云南地方史书南语野史、滇载记) 等书的记载蒙古与大理之问最早的直接军事冲突发生在1 2 4 4 年丈理权臣高禾领兵与蒙古军拒战于大理北境的九禾( 今丽江九和) 地区,高禾在此战中战死,而蒙古军亦 退参见韩儒林主编元朝史 ,北京;人民出版社,页2 7 4 ,注1 关 二忽必烈大军出师时问,从程矩夫世祖平云南碑 中的说法此碑文原载程矩夫雪楼集 卷s ,元 丈类卷2 3 收载,景泰云南图经志书) 以下明清方志多录其文,而文字略有差异又苏天爵国朝明臣 事略,卷j 2f 徐世隆鼻略) 载馀世隆在忽必烈出征云南前曾见忽必烈于日月山据元史 卷7 2 祭把志一, 页1 7 8 1 载宪宗二年秋八月八日,宪宗慧哥会诸王拜天于日月山,忽必烈报可能参加了此次拜天活动在此 之后,才于九月出师宪宗本纪 中载二年壬子岁八月,忽必烈师次临洗为误记摹在下年八月 5 摩擎蛮即今纳西族,当时其地在大理北四百余里此据元史) 卷6 1 地理志四) “丽江路军民宣抚司宝 山州”条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七册“元云南行省”圈幅似将该地名误注记作。卡头”,并将它的位置标 于盒沙江之西,恐有未妥参见胡昭曦宋蘩( 元) 关系史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杜,1 9 9 2 年1 2 月,页2 1 2 6 姚燧牧庵集卷1 8 提举太原盐使徐君神道碑 4 进入大理城后,忽必烈怒于大理杀使拒降,欲屠城,被刘秉忠、姚枢与张文谦 谏止。忽必烈乃命姚枢裂帛为旗,上书止杀之令,分号街陌,城中之民由此得以保 全,。十二月,蒙古军于姚州追获高祥,解回大理,高祥不屈,被斩于五华楼下8 。 宪宗四年( 1 2 5 4 ) 春,忽必烈留大将兀良合台戍守并继续征服未附诸部,并以 刘时中为宣抚使9 ,他本人遂取原路班师北还”。同年秋,兀良合台攻取鄯阐,又在 昆泽俘获了逃至此地的大理国王段兴智,并将其北送至大汗蒙哥处。到宪宗五年 ( 1 2 5 5 ) ,兀良合台平大理五城、八府、四郡洎乌、自等蛮三十七部,完成对云南 主要地区的征服。段兴智在见到大汗蒙哥之后,表示臣服,于是蒙哥许其仍用“摩 珂罗嵯”“的名号,管领云南各部,协助蒙古人征讨与统治。 此次远征大理,依照大蒙古国出征的惯例,各系诸王从征者不少。如元史 卷1 2 1 兀良合台传中多次提到的“四王”,据屠寄考证,大概就是指率东道 兵行进的抄合、也只烈及追击高祥的大将也古和拔突儿”。屠寄认为,抄合或即成 吉思汗之弟斡赤斤之曾孙察刺海,此说似可疑。又认为,也只烈即也只里,是成吉 思汗之弟哈赤温的曾孙,至元二十四年( 1 2 8 7 ) 封济南王。也古即也苦、野古,是 成吉思汗之弟搠只哈撒儿之子,封淄川王。拔突儿即拔都儿,是成吉思汗之叔答里 真之玄孙,封宁海王,然此说亦可疑。元史卷1 0 8 诸王表“宁海王”条载: “八都儿,延祜五年( 1 3 1 8 ) 赐印”,则两者之间年代相差似乎太远,疑并非一人 4 除了以上四王,与征大理的诸王还有哈丹、朵欢、脱脱等三王”。据屠寄考证, 哈丹当即哈赤温之孙,至元二十四年( 1 2 8 7 ) 与乃颜共叛于辽东。朵欢,屠寄书中 误作“乃欢”,遂认为其可能即定宗贵由之子恼忽,误。其人世系不明,但亦很可 能是属于东道诸王。据元史卷1 6 6 王绥传附兀爱传中记载,至元二十四年 7 苏天爵国朝名臣事略 卷7 左丞张忠宣公文谦,页1 4 6 ;卷8 左丞姚文献公枢 ,页1 5 9 ,北京,中 华书局,1 9 9 6 年8 月皈并见( 元史 卷1 5 7 张文谦传 页3 6 9 6 ;卷1 5 8 姚枢传) 。页3 7 1 3 姚枢在 出兵之初于曲先脑儿夜宴时,即曾以“宋太祖遣曹彬取南唐不杀一人,市不易肆”事劝忽必烈仿效 元史卷4 世祖本纪一 中的说法是:“获高祥斩于姚州”而据万历云南通志卷1 6 ( 元史摘传世 祖入大理条引今天已佚之白古速记 佚文,则日:“世祖斩高样于五华楼下”,云南地方史书南诏野史) 、 ( 滇载记等关于此事记虢亦同,应以后一种说法为是。 9 元史卷4 世祖本纪一,另据大理五华楼出土元碑故大理口口氏躬节仁义道济大师墓碑铭并序记 载。忽必烈在攻下大理后,最初是以杨公道济大师为长八达刺丁为安抚使,共同安辑民众方龄贵考证认为, 此八达刺丁即是畏吾儿人小云石脱忽怜( 元史 卷1 3 4 有传) 之子八丹。具体考证,参见方龄贵忽必烈征 大理史事新证 。载思想战线) 1 9 8 7 年第4 期 姚燧牧庵集 卷1 7 贺公( 仁杰) 神道碑 ;元史 卷1 5 4 郑鼎传 ”梵语,即“大王”之义 ”元史) 卷1 2 i 兀良合台传 ”f 絮兀儿史记,卷2 9 速别额台侍,附兀良合台传 “参见 卷1 6 7 张立道传据方禺瑜先生认为,宝合丁毒杀忽野赤时应在至元七年 ”元史卷7 世祖本纪四 ;“火你赤、帻发其事”。则赴京师告变者或为其二人之一 加元史 卷1 2 i 博罗欢传 “元史糟7 世祖本纪四 ”王恽秋涧大全集 卷8 6 乌台笔补 还是表明,元廷现在试图将云南纳入与中原内地相同的统治体系。首任云南行省长 官,即赛典赤。 至元十年( 1 2 7 3 ) ,赛典赤获任命,至元十一年( 1 2 7 4 ) ,至云南。当时宗王 脱忽鲁正镇云南,以为赛典赤至,必夺其权,于是严兵以待。而赛典赤采取表面上 尊重脱忽鲁权威,实际上逐步集中行省权力的办法,使得脱忽鲁大悦,由是政令一 听赛典赤所为。 至元十二年( 1 2 7 5 ) ,赛典赤奏准以宣慰司兼行元帅府事,并听行省节制。同 时他又着手以云南既有的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为基础,改置路、府、州、县, 选廉能者任州县令长。至元十三年( 1 2 7 6 ) ,赛典赤以所改定的云南诸路名号上奏 朝廷。他并且将云南统治中心从大理迁至鄯阐( 今云南昆明) ,改名中庆,作为行 省治所,这样既可摆脱段氏旧势力的干扰,又可以加强对滇东地区的统治。这样, 赛典赤就逐步建立起云南的行省权力体系,替代了前一阶段具有浓厚军事占领色彩 的宗王临镇、都元帅专制的统治体制。到至元十六年( 1 2 7 9 ) 赛典赤死于任上时为 止,在此数年内,行省实际掌握了云南地区军政事务的主导权。而相应的是,此期 云南王政的地位就处于一种不张的状态。 第三节也先帖木儿继封与征缡 至元十六年( 1 2 7 9 ) ,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病死,云南行省方面失去了一 位强势人物。以此为契机,云南王政的走势又逐渐抬头。至元十七年( 1 2 8 0 ) ,中 庆路总管张立道入朝,乃力请于忽必烈,以云南王忽哥赤之子也先帖木儿袭王爵, 忽必烈从之”。同年十月,赐也先帖木儿云南王驼纽金镀银印”。 也先帖木儿袭云南王的最初几年,在政治上并无表现。至元十九年( 1 2 8 2 ) , 元廷命诸王相吾答儿同云南行省右丞太h 、参知政事也罕的斤将兵征缅。是年九月, 大军发中庆。此次征缅,是以诸王相吾答儿节制诸军,指挥攻守进退。至元二十年 五月丙子,忽必烈诏谕诸王相吾答儿:“先是云南重囚,令便宜处决,恐滥及无辜, 自今凡大辟罪,仍需待报。”此等有关云南刑政大事的诏书,亦是发给相吾答几, ”元史 卷1 6 7 张立道传 及卷1 0 8 诸王表 ”元史,卷l i t o t 祖本纪八 作“嘿云南王忽哥赤印”钱大听廿一史考异元史考异) 认为:“此纪 所书,盖以忽哥赤子也先帖木儿袭云南王t 仍以其父印赐之耳”所以本纪此处文字可能有脱误井参见屠寄 蘩兀儿史记 卷7 6 忽哥赤传 文内夹注 ”l 元史卷1 2t o t 祖本纪九 ,页2 5 4 9 也许是由于此时也先帖木儿还尚未完全成年,因而以诸王相吾答儿实际主云南政 事。 至元二十二年( 1 2 8 5 ) 十月,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脱脱木儿遣使言“阿沙、阿女、 阿则三部欲叛,宜遣人往召,如不至,乘隙伐之。”忽必烈不允,并因此敕谕之日: “事不议于云南王也先帖木儿者,毋辄行。”此时,云南王也先帖木儿可能已实 际主持云南军政大事。不久,又命合剌章酋长之子入质京师,千百户之子留质云南 王所。 李治安认为,行省建立之后,便与临镇宗王形成了一种分权而治的关系 。不 过这种分权并不是一种始终完全平等的关系,实际上在不同的具体时期,王政与省 政的地位是有所不同的。在至元后期,由于当时不断的军事征伐云南王也先帖木 儿又是皇孙出镇,军政大事的决策权是掌握在云南王手中的。行省方面在军政大事 上要听从云南王决断指挥,此期是王政居于主导地位。忽必烈的谕旨,正反映了这 一点。 至元二十三年( 1 2 8 6 ) 二月,朝廷遣使谕云南王调合刺章军千人或二三千,付 阿里海牙,从征交趾,仍具将士姓名以闻”。 至元二十五年( 1 2 8 8 ) 春二月,云南王也先帖木儿由原受之第四等的镀金驼纽 银印换赐第三等的驼纽金印,并受命帅兵镇大理”。云南王王府所在地,此前应是 在省会中庆,而这一移动应是与征缅之役有关。当时元朝再次出师征缅,立缅中行 省,忽必烈敕缅中行省,凡事一禀云南王也先帖木儿节制。云南王与诸王率师进征, 至蒲甘,缅人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元军损失惨重,丧师七千余。最后元军乘缅人 内乱,才平定之”。然而当云南王率军回师时,金齿、白衣、答奔诸蛮往往埋伏险 要之处阻元军归路。万户忙古带往援,奋击破之,凡十余战,至缅境,开金齿道, 奉云南王以还”。 云南王也先帖木儿自缅国还军后,似乎即留镇大理,未再还镇省治中庆。看来, 元廷此次征缅虽然未获多少成果,倒是形成云南壬移镇大理的事实,从而加强了对 大理段氏势力的控制。 “( 元史 卷1 3 世祖本纪十 ,页2 8 0 ”李治安元代云南蒙古诸王问恿考察 ,载思想战线1 9 9 0 年第3 期 ”元史,卷1 4 世祖本纪十一) ,页2 8 6 镇南王脱欢此次节制诸军征交趾,调发湖广等行省军队云南 行省虽不属于其封镇范围之内但云南行省仍不止一次的调军队从镇南王出征 归元史 卷1 5 世姐本纪十二页3 0 9 :卷1 0 8 诸王表,页2 7 4 1 世祖本纪十二,此处载云南王 也先帖术儿所受赐的是驼纽金镀银印诸王表 “金印驼纽云南王“条下,则载云南王也先帖木儿,至元十 七年袭封屠寄认为元史诸王表的记载印纽是而年份误,本纪) 的记载则年份是而印纽误盖十七年 所赐者,乃其父忽哥赤原受之第四等金镀银印驼纽,而二十五年所赐者乃第三等之金印驼纽也见屠奇蒙兀 儿史记 卷7 6f 忽爵赤传,文内夹注 ”见元史 卷缅国传 ,页4 6 5 9 ”见元史 卷1 4 9 耶律秃花传) 附忙古带传 ,页3 5 3 3 o 第四节两王并封 至元二十七年( 1 2 9 0 ) 冬十月,世祖忽必烈封皇孙甘麻剌为梁王,赐一等兽纽 金印,出镇云南”。 甘麻刺出封云南,似乎反映了忽必烈对他的特殊眷顾。他是皇太子真金长子。 甘麻刺少育于祖母察必皇后处,日侍忽必烈,未尝离左右,因此,他受忽必烈钟爱 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至元二十二( 1 2 8 5 ) 年,皇太子真金忧死。这时,忽必烈已 年迈,真金之死不但对他打击十分重大,而且使他必需重新考虑皇位继承者的人选 问题。次年,甘麻剌受命领军漠北。在元前期,领军漠北似乎是皇位继承者一项不 可或缺的重要政治经历和资格证明。甘麻刺此番北上,很可能是忽必烈为立储所作 的准备。但至元二十六( 1 2 8 9 ) 年,甘麻刺在杭海岭与海都叛军作战不利,元军全 线溃退”,以致和林一度都被海都攻占。当年七月,忽必烈亲征,收复和林。甘麻 剌则奉旨率部曲南撤至柳林休整。翌年,忽必烈又以甘麻刺出封云南。云南与漠北 并为两个深受元朝重视的特殊区域,所以忽必烈此举表明他仍有立甘麻刺为皇储的 心思。屠寄认为可能是由于忽必烈以云南王也先帖木儿不娴军事,征缅不利,才另 封甘麻刺为梁王代镇云南“,这个意见恐难成立。 有一种意见认为,甘麻刺可能不是真金妃阔阔真所生,其生母地位不高。究其 理由,大体可归纳为三条。其一,虽然元史卷1 1 5 显宗传载其母日昭睿顺 圣皇后,弘吉刺氏阔阔真。但同书卷】1 6 后妃传二裕宗徽仁裕圣皇后传中却 只载阔阔真生苔剌麻八剌,而未言阔阔真生甘麻剌。其二,史集俄译本第二卷 铁穆耳合罕纪叙甘麻刺与铁穆耳争位时,特别指明,甘麻刺长铁穆耳一岁。甘 麻剌既系真金长子,而长于行三的铁穆耳才一岁,则他比行二苔刺麻八刺所长只可 能以月日计,其不可能为阔阔真所生甚明。其三,在后来成宗铁穆耳死后的皇位之 争中,当时公认的合法继承人也只是苔刺麻八刺二子海山与爱育黎拔力八达,而排 除了甘麻刺之子嗣晋王也孙帖木儿,也可反证甘麻刺地位要低于苔刺麻八刺“。所 以,元史卷l1 5 显宗传中所记阔阔真甘麻刺生母的说法,很可能是后来甘 麻刺之子泰定帝也孙帖木儿为抬高自己的出身而假托的。 但实际上据余大钧、周建奇所译史集同处的记载,甘麻刺长铁穆耳几岁, 而非一岁“。而嗣晋王也孙帖木儿在成宗铁穆耳死后的皇位之争中没有表现,其实 ”兀史卷1 6 世祖本纪f | 二,卷1 0 8 诸王表, “参见元史 卷1 2 8 土土哈传 ,甄3 1 3 4 “屠寄蒙兀儿史记 卷7 6t , l g 哥赤馈,附也先帖木几传 ”周良宵蒙古选汗仪制与元朝皇位继承向题 ,载t 元史论从第三辑,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 年1 月 拉施特著,余大钧、周建奇译史集 第二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5 年7 月,页3 7 6 是因为他当时只有十五岁,尚未完全成年,因此不应拿这件事来说明其父甘麻刺地 位要低于苔刺麻八刺。而阔阔真虽然在甘麻刺与成宗铁穆耳争位时,偏向铁穆耳, 但联系以后答己太后在武宗之立时偏袒幼子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史实,真金妃偏袒幼 子铁穆耳,也并不能一定说明甘麻剌不是其亲生嫡子。事实上,甘麻刺在不得不拥 戴成宗即位时是称成宗铁穆耳为“母弟”的。而且,如果甘麻刺不是嫡子,那么他 几乎就根本没有继承汗位的资格,又怎能与其弟铁穆耳争得一时难分高下昵? 甘麻刺到达云南后,忽必烈以行省参知政事兀难为梁王王傅”。梁王封号来历, 可能是以云南地近华阳黑水古梁州之域,因取其义为封号。梁王王府应是在行省所 在地中庆。这时,云南王也先帖木儿已移镇滇西的大理地区,于是。在云南形成了 此后到成宗朝十数年内云两王并封、东西共镇格局下梁王支配云南政局的形势。在 两王并镇时期,关于云南王也先铁木儿活动的历史记载便大为减少“,而见诸史书 记录的主要是梁王的活动。 至元二十九年( 1 2 9 2 ) ,原镇漠北的北安王那木罕死”,十二月,梁王甘麻刺 进封晋王,移镇漠北祖宗根本之地,更铸晋王金印授之”。中书省臣言于世祖忽必 烈日:“诸王皆置傅,今晋王守太祖肇基之地,视诸王宜有加,请置内史。”忽必 烈从之,遂以原北安王傅秃归、梁王傅木八刺沙、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赛阳并为内史, 秩从二,品秩要高于正三品的王傅一级。明年,置内史府,置官十四员”。 甘麻刺在云南来去匆匆,从至元二十七十月封梁王到至元二十九年十二月进封 晋王移镇漠北,其问实际真正在云南的时间大约只有一年多,但就是这短短的一年 多,使云南在此后的三十余年中,长期处在甘麻刺系后王的影响之下。 在甘麻刺改封晋王移镇北边时,皇储的人选仍未最后确定。到至元三十年 ( 1 2 9 3 ) 六月,忽必烈以皇太子宝授予真金第三子、甘麻刺母弟铁穆耳,令其总军 北边”。由于忽必烈的这一最后选择,甘麻刺基本失去继位的希望。可能是出于抚 ”元史卷1 6 世祖本纪) “二十八年六月乙酉”条 “此期关于云南王也先帖木儿的记载多只是受赐的事情,如元史) 卷2 0 成宗本纪三,载大德三年十月 己亥,赐云南王也先帖术儿及所部钞三万八千锭又, 卷1 2 0 察罕传 附立智理戚传 载大德八年“云 南王八朝所在以驿骑纵猪”,时立智理成为四川行省左丞,劝止之刚是云南王也先帖木儿曾在大德八年取 道四川入朝 相关于北安王那术罕薨年的考证,参见屠寄薰兀儿史记 卷7 6 那木罕传 蛐元史卷1 1 5 显宗侍 及卷2 9 寨定帝本纪 井参见卷1 7 世祖本纪,眷1 0 8 诸王袭 ”元史) 卷i l ,t 显宗传,眷8 9 百官志五 关于晋王内史府的设立年代卷1 8 成宗本纪一 则日: “至元三卜年六月壬屉立晋王内史府”与显宗传 异 ”元史) 卷1 7 世祖本纪十四 ;井见卷1 8 成宗本纪一 1 2 慰他的考虑,忽必烈又以甘麻剌长子、皇曾孙松山封梁王出镇云南,仍以甘麻刺原 梁王印赐之”。 至元三十一年( 1 2 9 4 ) 春正月,元世祖忽必烈去世,铁穆耳即位,是为成宗。 成宗即位以后,对曾与自己争位的皇兄晋王甘麻刺难免会有所猜忌。而梁王松山作 为甘麻刺长予,其权利也自然就受到一些限制。比如,至元三十一年六月,成宗以 云南每年贡马二干五百匹给梁王,数太多,命量减之“。成宗并且通过加强省臣权 力的举措,来牵制梁王松山的权力。 大德元年( 1 2 9 7 ) ,成宗任命赛典赤第三子忽辛为云南行省右丞。忽辛到了云 南。即列举诸不便事言于梁王,请更张之,梁王不同意。忽辛于是与左丞刘正驰还 京师,获取成宗圣旨,令梁王协力施行。云南豪民规避徭役,往往投充梁王府为宿 卫,有司不胜供给,忽辛以朝廷元额厘定,元额之外,全部入籍为民,去王府宿卫 三分之二。马龙州酋谋叛,暗地里与外贼勾结,持所受朝廷宣敕纳贼以示信,事情 败露,梁王为左右所蒙蔽,将释之不追究。而忽辛与刘正反复研鞠,反状尽得,竟 斩之。王府畜马繁多,长年都放牧于郊外,伤害百姓庄稼,而牧人又在民家宿食, 室无宁居。忽辛度地置草场,建造房屋数十间,使为牧所,百姓因此得以安宁。” 不过在遇到诸族叛乱需调军镇压的情况时,梁王松山仍显示出其作为封镇宗王 镇戍一方的权力。大德四年( 1 3 0 0 ) ,梁王松山上言朝廷,请自行率军讨伐不服招 谕的八百媳妇国与大小车里”。这本是粱王松山作为封镇诸王权限内之事,此前如 元贞二年( 1 2 9 6 ) 九月,元江蛮舍资杀掠边境,梁王松山即命位下怯薛歹军等讨降 之”。然而由于成宗欲建立武功,朝议的结果却是调湖广、江西、河南、陕西、浙 江五省兵二万人,命前荆湖、占城行省左丞刘深为云南行省右丞率领,大举出征”。 大德五年( 1 3 0 1 ) 六月,刘深征八百媳妇军道经顺元,土官宋隆济不堪征调丁 复马匹,拒命作乱。梁王下令湖广、云南、四川三省会兵诛捕。八月,粱王遣云南 ”元史卷1 7 世祖本纪十四 关于松山是否是甘麻剃长子即松山与褰定帝也孙帖木儿两人谁是甘麻 刺长子的问题,由于牵涉到泰定帝也孙帖木儿的生年与寿年的考定,以及由此对元朝历史一系列史实的理解问 题,所以此处有必要交代清楚卷t 0 7 宗室世系表以粱王松山为甘麻剌长子,而卷2 9 泰定帝本纪一则 以泰定帝为甘麻剌之长子,裕宗真金之嫡孙卷l l j 显宗传 则日甘麻刺“子三人:日也孙帖木几。日松山, 日迭里哥儿不花”事实上,粱王松山是甘麻刺庶长子,泰定帝也孙帖木儿居次,是嫡长子,泰定帝本纪 中说泰定帝是甘麻刺长子,实际上同卷2 2 武宗本纪一,中关于武宗长次的记载一样,是本纪) 的一种书 法并且,豢定帝本纪一) 中还将泰定帝的生年“至元三十年”误作“至元十三年”,屡奇沿袭此误,以致 于由此对元史上一些史实的理解产生一系列矛盾歧误关于这一问题的具体考订,参见李则芬t元史新讲 第三卷,页4 8 1 i 胡和温都尔:元寨定帝生年考 ,载内蒙古社会科学 1 9 8 2 年第二期,页5 l 一5 2 ;剑 桥中国辽夏垒元史 萧启庆所撰之第六章,页6 1 3 洼i ”元史 卷1 8 成宗本纪一 ,页3 8 4 ”元史 卷1 2 5 赛典赤传 附忽辛传 蛐f 经世大典叙录政典总叙招捕 。八酉媳妇”条 ”元史 卷1 9 成宗本纪二) ,页4 0 6 ”经世大典叙录政典总叙招捕“八百媳妇”条 平章撞兀儿等入顺元,率军与宋隆济等战,数败之,然而邻近地区的土官蛇节等被 宋隆济煽动,皆相继而叛”,遂围刘深于深谷之中。而云南境内乌撒、乌蒙亦叛, 相邻的罗罗斯,武定、威楚、仁德、临安等处诸族,也都怀贰心,反形已具。大德 六年( 1 3 0 2 ) 二月,梁王松山离开省城中庆,出驻陆梁卅| 6 l 。元廷相继急调湖广、 河南、四川、陕西诸省兵,以湖广行省平章刘国杰( 又称刘二拔都) 、陕西行省平 章也速答儿节制诸军,会云南行省军共同迸讨”。云南省调军三千人屯陆凉州,五 百人驻曲靖,一千人于沾益州接乌撒地要害镇守,二干人护中庆,而梁王又有兵五 千人。也速答儿与云南省兵共进,悉次第讨平云南叛乱诸部。到大德七年( 1 3 0 3 ) , 刘国杰亦先后擒斩蛇节、宋隆济,这次战乱方基本平定“。 不久,发生了有人作飞语及符谶之说蛊惑梁王谋逆的事。忽辛与刘正秘密将此 事奏报朝廷。朝廷遣使临问,凡造言之徒悉诛之“。虽然松山未见被牵连下狱,但 是显然是由于受此事的影响,大德九年( 1 3 0 5 ) 三月,朝廷诏梁王松山不要再干预 云南省事6 6 。 成宗朝,见于记载的与云南有关诸王,还有诸王阔阔,大德四年( 1 3 0 0 ) 五月, 节制薛兀超而等军征缅”;诸王脱脱、亦吉里带,大德八年( 1 3 0 4 ) 五月,以平宋 隆济功,受赐银、钞、金、币、玉带“;诸王昔宝赤、亦吉里带,大德十年( 1 3 0 6 ) 夏四月,讨云南罗雄州等地叛乱诸蛮阿邦龙少等6 9 。 世祖末形成的云南王、梁王并镇的格局在成宗朝基本得到了继承,云南王政的 地位在成宗朝的大多数时间里,也基本上未有大的改变。只是到了成宗朝末期,沼 梁王勿与云南行省事,才标志着梁王权力开始受到进一步明显的限制,这或许可以 看作是以后武宗朝云南王系频繁更迭,王政地位衰弱的先声。 j 9 经世大典叙录政典总叙招捕,“宋隆济”条 舯元史 卷1 3 6 哈刺哈孙传 “经世大典叙录政典总叙招捕) “乌蒙乌撒东川芒部”条 6 2 黄缙金华黄先生文集 卷2 5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武宣刘公神道碑 经世大典叙录政典总 叙招摘,“鸟撤乌蒙东川芒部”条、。四川”条 ”经世大典叙录政典总叙招捕 “乌撒乌蒙东川芒部”条 “经世大典叙录政典总叙招捕) “宋隆济”条 ”元史 卷1 2 5 奏典赤传) 附忽辛传,页3 0 6 9 黼元史 卷2 1 成宗本纪四 ,页4 6 3 ”元史) 卷2 1 0 缅国传) ,页4 6 6 0 元史) 卷1 3 2 步鲁台答传 ,页3 2 0 8 ,载步鲁合答曾从诸王阔 阔征大小车里而陈邦瞻元史纪事本末 卷6 西南夷用兵 记载大德五年,有粱王阔阔率兵援救被围困 深谷中的刘深之军其中以蛹阀有粱王封号,显误冯廷滇考 卷下记载同元史纪事本末) 并且认为“粱 王阔阔”就是梁王松山,更误清康熙云南府志 卷1 4 “封建志一”元代云南封王之名中,亦有“粱王阔 闭”虽未将其与粱王松山混为一人,但同样认为闫闫有梁王封号,仍误同元史纪摹本末, “元史 卷2 l 成宗本纪四,页4 5 9 舯兀史 卷2 l 成宗本纪四 ,页4 6 9 4 第二章王系更迭与王政的中衰 第一节从老的代镇到周王出封 大德十一年( 1 3 0 7 ) 春正月,成宗铁穆耳去世。皇位在安西王阿难答与真金次 子苔刺麻八刺的两个儿子即海山兄弟之间展开。海山之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入京师抢 先发动政变,掌握了政权,迎立其兄海山,是为武宗。 武宗至大元年( 1 3 0 8 ) 正月,云南王也先帖木儿进封为营王”,离开云南。在 这之后一年多的短时间内,云南由梁王一王独镇。 本来,作为真金长子一支的晋王甘麻刺系后王,在成宗去世后,也同样具有继 承汗位的资格。但由于嗣晋王也孙帖木儿此时大约只有十五岁,尚未完全成年,实 际上难以参与皇位继承的竞争。而作为甘麻刺长子的梁王松山虽年长,但却是庶予, 所以在大德末的这场汗位之争中,并未见到梁王松山积极活动的记载,似乎他小心 地保持了沉默。 尽管如此,武宗仍然难免对梁王松山心存忌讳。梁王松山与武宗同辈,并且在 云南已年久势大,而此前云南王也先帖木儿又己进封营王调走。在这种情形下,武 宗先是在至大元年以太后宠臣铁木迭儿为云南行省丞相,以加强省政来牵制王政 ”。到了至大二年( 1 3 0 9 年) 三月,他又借口梁王松山在云南有风疾,以世祖忽必 烈第七子西平王奥鲁赤之孙老的为云南王代镇云南,赐第三等驼纽金印”。梁王松 山此后事迹不详。在立于延裙二年( 1 3 1 5 年) 的太华山佛岩寺无照玄鉴禅师行 业记碑中,于皇庆元年( 1 3 1 2 年) 、延祜二年( 1 3 1 5 年) 仍还两次提到梁王在 云南的活动。按老的只封云南王,未曾封梁王,碑文两处提到的梁王,应即是指梁 王松山,据此则松山此时仍居云南。但是据方国瑜考证,此碑碑文中相关史实记述 错误或可疑处甚多,它很可能是元代以后的伪作,因此难以为据。除此之外,关于 梁王松山此后的活动及其卒年等情况。因史文缺载而无法确知。但老的既然受命代 加元史卷2 2 武宗本纪一 卷1 0 8 诸王表) 作大德十一年进封 7 元史卷1 3 4 多儿赤传 载铁木迭儿欲擅自诛杀省臣之事t 铁木迭儿既不将朝廷之命放在限里,就更不 用说粱壬, 7 2 元史卷2 3 武宗本纪二 页5 1 0 ;卷l 吣诸王表 老的,元史 卷1 0 7 宗室世系表) 又作“老 的罕”屠寄认为“罕”即王也,非名见蒙兀儿史记,卷1 4 9 宗室世系表) “西平王奥鲁赤世系”条 镇,则很可能松山此后是被召回京师即便是仍留在云南,大概也不再继续握有镇 戍大权”。 老的为西平王奥鲁赤长子镇西武靖王铁木儿不花的长子。西平王奥鲁赤,至元 六年受封,镇守吐蕃之地,驼纽金镀银印”。据拉施特史集记载,奥鲁赤“为 朵j b 另, j 真哈敦所生”,则西平王奥鲁赤与云南王忽哥赤同母,封镇之地又相邻, 自老的之后,奥鲁赤系后王与云南的关系也很密切,或许不完全是巧合。 关于老的云南王府所在地,史未明载,不过老的既然是代梁王镇云南,而梁王 府是在省治中庆,则老的封云南王后亦很可能是驻中庆,而不再是如先前云南王也 先帖木儿那样驻大理。此后云南两王并封、东西共镇的格局便不复存在。由于老的 出镇云南的时间只有几年,所以史书上留下的活动记载较少。 至大四年( 1 3 11 ) 正月,武宗海山去世,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是为仁宗。 五月,八百媳妇蛮与大小车里蛮寇边,朝廷命云南王老的及云南行省右丞阿忽台以 兵讨之。九月,以云南王老的出征,朝廷赐给其部属马价钞一万二千锭”。 延 右二年( 1 3 1 5 ) 二月,老的入朝”,关于他此后的活动,史书失载。推测起 来,他很可能未再返云南。因为此后不久仁宗即以武宗长子和世琅封周王出镇云南。 仁宗即位后,欲违背与其兄海山“兄终弟及,叔侄相承”的约定,而改立己子 硕德八刺为皇太子。于是他先在延祜二年十一月,封武宗长子和世珠为周王,赐一 等兽纽金印”,次年三月,迫使他就藩云南。前面提到过,封藩云南在元代前期是 一种很高的待遇。仁宗以兄子为周王封云南,显然是一种在名义上尊崇和世碓的姿 态。与之相联系,周王常侍府的组成,也显示出特别的规格。仁宗为和世辣置周王 常侍府,秩正二品,设常侍七员,以遥授中书左丞相秃忽鲁、大司徒斡耳朵、中政 使尚家奴、翰林侍将学士教化等充之;中尉四员,咨议、记室各二员。此外,又置 打捕鹰坊民匠总管府,设官六员;断事官八员;延福司、饮膳署官各六员,并隶周 王常侍府”。仁宗又命在周王经过陕西、四川时,当省省臣各一员护送就镇。 ”关于此碑碑文,见民瑁新纂云南通志 卷9 4 ,及夏光南t 云南史地丛考) 页2 0 5 2 1 0 关于碑文真伪 的考释,见方国璃云南史料目录概说 ( 第三册) ,页1 0 6 0 - - 1 0 6 3 “元史) 卷6 世祖本纪三) “至元六年冬十月庚子”条,关于西平王奥鲁赤封年,参见屠寄藏兀儿史记 卷1 4 9 宗室世系表 “西平王臭鲁赤世系”条 ”拉施特史集 第二卷忽必烈台罕纪 第一部分页2 8 5 ,余大钧、周建奇中译本 ”元史卷2 4 仁宗本纪一 。页5 4 2 页5 4 7 7 几史 卷2 5 仁宗本纪- - ) ,页5 6 8 ”元史卷2 5 仁宗本纪二 ,页5 71 卷1 0 8 诸王表,页2 7 一t ! ”元史卷2 5 仁宗本纪二,。页5 7 3 篾儿乞氏伯颜当时也被任命为常侍之一,见卷1 3 8 伯颜传 页 3 3 3 5 6 常侍正二品,品秩要高于从二品的诸王王傅,安西王阿难答在世祖忽必烈时曾 经请求置常侍而未被同意”。仁宗将和世嘛出封云南,而高其王府官品秩,盛备官 属,显然也是为了对其有所补偿,以示慰籍”。 延祜三年( 1 3 1 6 ) 十一月,和世璩行至延安,秃忽鲁、尚家奴及武宗海山旧臣 厘日、沙不丁、哈八儿等都来会合。教化谋曰:“天下者我武皇之天下也,出镇之 事,本非上意,由左右构间致然。请以其故自行省,俾闻之朝廷,庶可杜塞离间, 不然,事变叵测。”于是与陕西行省丞相阿思罕、平章政事塔察儿、行台御史大 夫脱列伯、中丞脱欢,尽发关中之兵,以清君侧为名,分道自潼关、河中向东进军。 塔察儿、脱欢至河中,意中变,袭杀阿思罕、教化,和世建遂西奔至北边金山,居 于察合台汗国后王之地。大概是仁宗认为和世,- 震远居西北,不足为患,同时亦不便 赶尽杀绝。于是也就度外置之。 周王之后,在仁宗在位剩下的几年里,似乎未再有正式获封的云南王,见于史 书记载的,可能只是一般的云南镇守诸王。如延祜四年正月,诸王脱脱驻云南扰害 军民,仁宗以诸王按灰代之”。 武宗、仁宗时期,由于云南王王系数次发生转移与中断,再加上武宗、仁宗对 诸王的防范与猜忌,是以此期的云南王政在云南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就有所下降, 省政的地位就相应有所上升,特别是在武宗朝答已太后的宠臣铁木迭儿一度为云南 行省丞相的时候,情况就更是如此。 第二节甘麻剌系的再度获封及其在云南封藩的终结 延祜七年( 1 3 2 0 ) 春,仁宗去世,英宗即位,乃于五月封梁王松山子王禅为云 南王,持第四等的驼纽金镀银印“。至治元年( 1 3 2 1 ) 三月甲午,置云南王府”。 英宗至治三年( 1 3 2 3 ) 八月癸亥,御史大夫铁失、知枢密院事也先帖木儿及诸 王按梯不花、孛罗、月鲁帖木儿等发动南坡之交,杀丞相拜住,弑英宗于南坡行幄。 九月癸巳,嗣晋王也孙帖木) l i i p 位,是为泰定帝。 兀史卷1 7 世祖本纪十四) ,页3 6 9 ”李治安已意识到周王置常侍府设常侍可能含有不同一般的意义,但他认为这是祟是抑待考见李治安 元代分封制度研究 第六章,页2 2 7 笔者认为,常侍品秩为正二品,要高于当时品秩为正三品的王傅,此 举自然足崇 ”元史卷3 l 明宗本纪 ,页6 9 4 ”元史 卷2 6 仁宗本纪三 。页5 7 7 方国瑜先生即认为,脱脱、按灰盖代行王府事,惟井未封云南王 王号见方圉瑜元云南王槊王年表概说 载民国新纂云南通志 卷1 7 2 姓族考四 “元史 卷2 7 英宗本纪一 页6 0 3 卷1 0 8 诸王表 泰定帝即位时,诸子皆幼* ,所以作为其亲侄的云南王王禅及其子帖木儿不花, 自然就大为泰定帝所倚重。泰定元年( 1 3 2 4 ) ,云南王王禅入朝。十月,王禅进封 为梁王,食邑益阳州六万五千户。其子帖木儿不花则袭封云南王,持第四等之驼纽 金镀银印”。至此,梁王和云南王的王位同时归于甘麻刺系后王。虽然王禅父子同 时分别封梁王、云南王,但由于王禅封梁王后是留在朝中辅政,所以就云南来说, 依然只有云南王出镇,两王并封的格局并未恢复。云南王帖木儿不花应驻省治中庆。 泰定三年( 1 3 2 6 ) 六月,梁王王禅受命与诸王彻彻秃镇抚北军,八月,受命整 饬斡耳朵思边事。斡耳朵思即太祖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地,为晋王封镇之地,虽然 此前泰定帝已于泰定元年三月己酉以皇子八的麻亦儿间b 嗣封晋王,但八的麻亦儿 间b 因年幼实际上而不克之镇,是以命王禅代往。泰定三年十一月,梁王王禅往北 边,赐钞三干锭。岭北与云南这两个以宗王出镇的要地,此时以王禅父子分领之, 由此亦可见王禅父子在泰定帝朝的中坚地位。此期云南的王政无疑是获得了大大的 上升与加强,并且可能再次在云南政治生活中处于支配与主导地位。 泰定四年( 1 3 2 7 ) 十一月,云南王帖木儿不花受召赴上都”。由于次年( 即致 和元年,1 3 2 8 ) 春,泰定帝也孙帖木儿就已病重,不久即于七月病死于上都,云南 王帖木儿不花作为近亲宗王,很可能就一直留在上都,丽没有再返回云南。 致和元年春,泰定帝病情日重时,诸王满秃、阿马剌台、太常礼仪使哈海赤、 宗正札鲁忽赤阔阔出等,就与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密谋政变,迎立武宗后人。当泰 定帝病死上都的消息传到大都后,当时实掌大都枢密符印的燕铁木儿,即谋与大都 留守宗王西安王阿刺忒纳失里,于八月甲午,在大都发动政变,迎立武宗次子怀王 图帖睦儿。图帖睦儿于九月即位于大都,是为文宗,改致和元年为天历元年( 1 3 2 8 ) 。 同时,倒刺沙等在上都立泰定帝太子阿刺吉八为皇帝,改元天顺。 在大都政变发生后,梁王王禅作为甘麻刺系年龄最长、爵位最尊的亲王,即亲 自领军与右丞相答失铁木儿等分道进讨大都。王禅率军与燕铁木儿等数战,结果兵 败而逃。十月,上都倾覆。十一月,倒刺沙被诛,梁王王禅亦被捕获赐死。 王禅之子云南王帖木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