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输变电工程职业病危害评价 PPT课件.ppt_第1页
案例分析输变电工程职业病危害评价 PPT课件.ppt_第2页
案例分析输变电工程职业病危害评价 PPT课件.ppt_第3页
案例分析输变电工程职业病危害评价 PPT课件.ppt_第4页
案例分析输变电工程职业病危害评价 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输变电工程职业病危害评价,1,1,内容提要,一、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2,3,一、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变电站运行的生产工艺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电能通过输电线路进入变电站,通过配电装置进入变压器,变压器进行电压变换,在通过其他电压等级的配电装置输出。,4,一、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变电站的电压等级有:1000kV、750kV、500kV、330kV、220kV、110kV、66kV、35kV、10kV、6.3kV等;按电压等级可分为超高压、高压、中压变电站和低压变电站。电压在1kV以下的称为低压;电压为110kV的称为中压;电压高于10kV低于330kV的称为高压;电压在330kV以上的称为超高压;1000kV为特高压。变电站的形式有:户内式、半户内式、户外敞开式、地下式。,5,一、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输电:电压等级一般为220kV/330kV/500kV/750kV,把电力从电力产地输送到相对较远的用户。输电距离一般都在200km以上。配电:电压等级一般为110kV/66kV/35kV/10kV,把从输电网得到的电能进行必要的调配,满足用户与电网之间的需要。配电距离一般在20-150km范围供电:电压等级一般为35kV/10kV/0.4kV,直接供用户。供电距离一般在20km以内。,6,一、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配电装置包括母线、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抗器、电容器、避雷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测量仪表等设备。220kV/500kV变电站部分有GIS组合电器设备和SF6断路器等,部分变电站无SF6设备。具有GIS组合电器设备的220kV变电站,部分变电站GIS组合电器设备位于室内,部分变电站GIS组合电器设备位于室外。,7,一、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变电站运行时产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a)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电能在输送或电压转换过程中,主变压器和高压配电设备与周围环境存在电位差,形成工频(50Hz)电场;输变电设备还有很强的电流通过,在其附近形成工频磁场。b)噪声220kV/500kV变电站主要噪声源有二种,即机械噪声和电磁噪声。机械噪声:由机械设备运转、摩擦、撞击、振动所产生,这类噪声以中、低频为主。变电站主要机械噪声源为排风装置、变压器冷却风机等。电磁噪声:由于磁场交变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属低、中频噪声。变压器、电抗器和电晕噪声是变电站主要电磁噪声源。,8,一、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c)六氟化硫及其分解产物六氟化硫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常温、常压下密度约为空气密度的5倍,该气体是无毒性反应的。但当该气体的含湿量超过一定量时(一般1000ppm),会在电离作用下分解产生剧毒的高氟或低氟化硫,在常温下绝大多数分解产物又结合为SF6气体。由于运行电器设备内部残留水分的扩散,运行一段时间后,电气设备内部会存在一定量六氟化硫分解产物,如遇设备渗漏或进行SF6气体采样、设备检修等作业时,会有一定量SF6及其分解产物挥发出来,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危害。d)变压器油变压器中有大量变压器油,变压器油中含有烷烃类、芳香烃、烯烃等类化合物,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危害。,9,一、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变电站检修变电站检修包括变电检修、二次设备检修和电气试验,其作业种类主要有电焊作业、油漆作业、电缆检修作业、变压器检修作业、化验作业、清理作业等。a)电焊作业电焊作业可产生电焊烟尘;所用焊药成份不同,烟尘中可能含有锰、铬、硅、氟等化合物以及臭氧、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有毒气体;电焊弧光发射出强烈的紫外线,会对眼睛造成严重伤害,可导致电光性眼炎。b)油漆作业油漆作业时,油漆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多种有毒有机化合物,在油漆作业过程中上述有毒物质弥散在整个作业场所中,对人体造成伤害。,10,一、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c)电缆检修作业电缆检修作业需要进入电缆沟或隧道等密闭空间作业,其进出口受限制,而且通风不良,内部空气中的氧含量可能低于18%;有时还可能含有有毒气体,在其内部进行检修作业可能发生人员中毒和窒息危害。d)变压器检修作业变压器检修时,变压器油主要成份为烷烃类、芳香烃、烯烃等类化合物,含芳香烃的油蒸气具有麻醉和痉挛作用。,11,一、生产工艺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e)化验作业化验作业时,化验人员定期进行变压器油、六氟化硫气体品质检测,需要使用多种酸碱和有机溶剂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f)清理作业变电站设备检修过程中清除检修之后存在的油污会用到化学清洗剂,化学洗清剂包括化工洗涤剂和除油除胶剂等,其使用量少。,12,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工频电磁场,13,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工频电磁场,14,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工频电磁场,15,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工频电磁场,16,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工频电磁场,17,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工频电磁场,18,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工频电磁场,19,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工频电磁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规定,8h工作场所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为5kV/m。目前,职业卫生标准并未给出如何计算8h工频电场职业接触值的方法。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以正式出版物形式,正式发布了名为制订以健康为基础的电磁场标准的框架官方文件。WHO强烈的推荐成员国采纳电磁场的国际标准,其中关于保护人体基本标准的“曝露标准”,WHO推荐ICNIRP及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国际电磁安全委员会(IEEE/ICES)制订的标准。,20,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工频电磁场,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发布的限制时变电场和磁场曝露的导则(1Hz-100kHz)(2010版)规定,针对50Hz职业曝露允许的电场强度参照水平(referencelevels)为10kV/m。导则中规定,50Hz频率照射的基本限值采用的参数为电流密度,ICNIRP建议,瞬间或短期峰值场产生的电流密度限值应被视为瞬间值,不应按照时间进行平均。电场强度参照水平为基本限值(电流密度)的导出限值,ICNIRP提示,为了证明遵循基本限值的目的,电场和磁场的导出限值视为独立的,而不是累加的,出于保护的目的,电场和磁场产生的电流不具有累加性。同时,ICNIRP导则指出,对特殊职业,在可排除接触带电荷的导体产生的间接有害影响的情况下,电场强度参照水平可增加一倍,即20kV/m。美国IEEE标准C95.6标准中针对50Hz电场最大容许曝露水平为20kV/m。,21,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工频电磁场,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7部分:工频电场、磁场监测(DL/T799.7-2010)中规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