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化学工程专业论文)lh03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制及应用.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随着环保法规的同趋严格,对油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氢精制是提高油品质量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而加氢效果的好 坏主要取决于加氢精制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因此,j 1 :发性 能优异的加氢精制催化剂成为提高油品质量的关键技术之 。 l h 一0 3 加氢精制催化剂选取了具有大孔容、大比表面积的碳化法 氢氧化铝干胶为原料,通过加入改性分子筛对其改性,改善了 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催化剂采用共浸法制备,活性组分选用 w m o n 体系,其中钨源采用钨的杂多酸盐,提高了催化剂的加 氢活性和脱氮活性。经实验室小试研究、中试放大、工业生产 及应用,结果表明,l h 0 3 加氢精制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制备重复 性及优异的脱硫、脱氮活性和活性稳定性,其主要性能优于目 前删内工业催化剂。本文主要介绍该催化剂的研制及在2 8 万吨 a 石脑油加氢装置上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馏分油加氢催化剂脱硫脱氮 a b s t r a c t t h er e s e a r c ha n d a p p l y m e n t o f h y d r o g e n a t i v c c a t a l y s i s ta b o u t l h 0 3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a se n h a n c i n g t h el a w s 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h o wt oi m p r o v et h eq u a l i t yo fp e t r o l e u mh a v eb e e nt h e m o s tp i v o t a lt e s t o n eo fi m p o r t a n tm e a n st od e a lw i t hs u c h q u e s t i o ni sh y d r o f i n i s i o n w h e t h e rt h ep u r p o s eo fh y d r o g e ni sg o o d i s m a i n l yd u e t ot h e a c t i v i t y a n ds e l e c t i v i t yo ft h e c a t a l y s t o f h y d r o g e n a t i o n s oi t i si m p o r t a n tt oe x p l o i th i g hq u a l i t yc a t a l y s tt o i m p r o v et h eq u a l i t y o fp e t r o l e u m t h e c a t a l y s t o fh y d r o g e n a t i o n a b o u tl h 0 3h a ss e l e c t e dt h ew a f e ro fa l u m i n u mh y d r o x i d ea s s t u f fm a t e r i a lw h i c hh a st h eb i gh o l eo fc u b a g ea n dt h eb i gr a t i o s u r f a c e i ti st h em o l e c u l a rb o u l tt h a tr e m o d e lt h ea c i do f t h es u r f a c e o f c a t a l y s t d i p p i n gt h ec a t a l y s ti n t ot h es y s t e mo f w - m o - n iw h i c h i st h ea c t i v i t yc o m p o s i t i o na l t o g e t h e r i ti sc o n s i s to fm o t l e ys a l to f t u n g s t e nw h i c h i st h ef o u n t a i n h e a do f t u n g s t e nw e t a l k e db e f o r et h a t e n h a n c et h ea c t i v i t yo fh y d r o g e na n dd e n i t r o g e n a t i o n i ti sk n o w n t h a tl h 一0 3h a st h ee x c e l l e n tc a p a b i l i t yn o to n l ya s r e d u p l i c a t e p r e p a r a t i o n a n ds t a b i l i t yo fa c t i v i t y , b u ta l s oa st h e a c t i v i t y o f d e s u l p h u r i z a t i o n a n dd e n i t r o g e n a t i o n s u c hc o n c l u s i o nh a sb e e n t e s t e db yt h ef o l l o w i n gt e s t s t h ef i r s ti ss m a l ll a b o r a t o r i a l t h e s e c o n di sm e d i u m m a g n i f y a n dt h el a s ti s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 p r o d u c t i o n s ow e c a nb e l i e v et h a ti t sm a i n c a p a b i l i t yi ss u p e r i o rt o t h eo t h e rd o m e s t i c c a t a l y s t i n p r e s e n t i n t h i s p a p e r , i tm a i n l y r e c o m m e n d st h er e s e a r c ho fs u c hc a t a l y s ta n dh o w t oa p p l yo nt h e n a p h t h ah y d r o g e n o f 2 8 0t h o u s a n dt o n s y e a r k e y w o r d s :f r a c t i o nh y d r o g e n c a t a l y s td e s u l p h u r i z a t i o n d e n i t r o g e n a t i o 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二l _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r 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 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石油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 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2 0 0 4 年9 月1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石油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及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生签名:2 0 0 4 年9 月lf = 1 导师签名: 量鸯逡7 卯件,护月日一 石油人学( 华东) i :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 第一章前言 1 1 国内外汽柴油现状及相关法规 随着高硫原油加工量的增加及重油转化深度的逐渐增大,二 次加工柴油的硫、氮、胶质、芳烃含量升高,氧化安定性变差。 同时,f = i 1 趋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生产“环境友好”的石油产品, 世界燃油规范已将i i 类汽油硫含量的指标定为2 0 0 “g g , 而且对烯烃和芳烃的含量也进行了加以限制;柴油硫含量指标 定为牛3 0 0 ug g ,十六烷值术5 3 ,芳烃含量小于2 5 ( m m ) 。美 国从1 9 9 3 年1 0 月1 日开始强制执行低硫( 4 5 0 0 ug g ) 和限 制芳烃( 4 0 的柴油规格。1 9 9 5 年 起执行汽油硫含量小于3 3 8ug g 的质量标准。1 9 9 9 年5 月和 1 2 月美国环保局宣布,从2 0 0 4 年起轿车和轻负荷卡车、从2 0 0 7 年起重负荷卡车和非车用柴油机实施新一轮更严格的尾气排放 标准,主要是含硫量从目前的5 0 0 ug g 降低到3 0 ug g 以下。 欧洲从1 9 9 6 年1 0 月起,把柴油含硫量从2 0 0 0ug g 降到 5 0 0 pg g ,十六烷值4 9 ,2 0 0 0 年含硫量降到3 5 0 ug g 、十 六烷值提高到5 1 ,2 0 0 5 年含硫量降到3 0 5 0 ug g 、十六烷值 提高到5 2 5 6 。但是,欧洲的某些国家出于环保的需要,采取 减税政策,已提前执行更严格的柴油规格,如德国从2 0 0 1 年开 始执行含硫5 0 “g g 、稠环芳烃2 m ,从2 0 0 3 年开始执行含 硫l oug g 、稠坏芳烃2 m 的超清洁柴油规格,英国从1 9 9 8 年开始执行含硫5 0ug g 的超清洁柴油规格。日本从1 9 9 7 年 开始执行含硫( 5 0 0 ug g 、十六烷值9 4 5 的柴油规格。表l 、 互边盔望! 警鸯)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 表2 给出了汽油世界燃油规范与我国汽油现行质量标准。表3 、 表4 、表5 给出了柴油世界燃油规范、欧洲柴油标准及我国柴油 现行质量标准。从表卜表5 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车用汽柴油标准 与世界燃油规范及其他国家的燃油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到2 0 0 5 年我国车用汽柴油标准将会逐渐向世界燃油规范i i 类标准 靠近。 表1 世界燃油规范( 汽油) 燃油规范 ii ii i i 硫 o 1 00 0 20 0 0 30 0 0 1 烯烃牛 2 0 0l o o1 0 0 芳烃丰 5 0 o4 0 03 5 o3 5 0 苯牛 5 o2 51 01 0 氧 丰 2 72 72 72 7 p b g l 。1 牛 0 0 1 3 未检出未检出末检出 表2车用无铅汽油国家标准主要指标 石油大学( 华东) r 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 表3 世界燃油规范一车用柴油的部分质量指标( 2 0 0 0 年4 月) 注:( 1 ) 二环和三环芳烃 表4欧洲车用柴油规格标准 表5g b 2 5 2 。2 0 0 0 轻柴油主要指标 柴油牌号 1 050 1 02 0一3 55 0 密度2 0 c k g m 3 实测 s 牛02 十六烷值, 术 4 5 总不溶物m g l “净 2 5 闪点 术 5 55 55 55 55 54 54 5 凝点 牛 1 050 1 0- - 2 0 - - 3 5 - - 5 0 冷滤点 牛 1 284 - - 51 4 - - 2 9 - - 4 4 馏程,9 0 牛 3 5 5 9 5 牛 3 6 5 3 石油大学( 华东) 1 2 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 齐鲁石化公司胜利炼油厂是我国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年 原油加工能力1 0 0 0 万吨,2 0 0 4 年预计原油加工量8 7 5 万吨,生 产汽油1 2 0 万吨、柴油3 5 3 万吨。其中年加工能力3 5 0 万吨的 第一常减压装置主要加工高硫高酸原油,与之配套的1 4 0 万吨 年催化裂化、1 4 0 万吨年延迟焦化以及8 0 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 生产的汽油、柴油中间产品性质变差,给后续的加氢精制装置 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加大了生产的难度,对产品的质量带来了 严峻的挑战。 在现有的加氢精制装置上加工劣质的汽油、柴油原料,最 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高空遽、高性能的加氢精制催化剂,研制 应用一种高空速、高性能的能够满足加工劣质的汽油、柴油原 料的加氢精制催化剂成为当务之急。 1 2 国内外加氢精制催化剂研究现状 目前世界上几家著名催化剂商已经开发出的高活性加氢脱 硫新催化剂有: 丹麦哈尔德托普索公司开发了两种深度脱硫新催化剂【2 】: t k 5 7 4 和t k 5 7 3 。t k - 5 7 4 是一种高活性的钼钻新催化剂,其 相对体积脱硫活性比其前身t k 5 5 4 高3 0 4 0 ,装在生产低 硫( 5 0 0 ug g ) 柴油的加氢装景上,可以生产硫含量3 5 0 ug g 的柴油。如果要生产硫含量一 脱硫 脱氧 单烯烃饱和 脱氮 芳烃饱和。 1 3 1 加氢脱硫反应机理“”“”。” ( 1 ) 硫化物的类型及其加氢反应活性 汽油中的含硫烃类以硫醇、硫化物和单环噻吩为主,通过 加氢硫容易脱除。柴油中不同硫化物加氢脱硫的反应活性差别 很大。通常,柴油中的硫化物主要分两类:一类是脂肪族硫化 物,如硫醇、硫化物和二硫化物,其中大多数都容易加氢脱硫, 些多支链的脂肪族分子会阻碍硫原子的脱除,因而脱硫的难 度稍大一些;另一类是沸点较高、分子量较大、带支链的噻吩 类化合物,其中苯并噻吩在柴油中含量较多,脱硫也相对容易 一些,带烷基的噻吩类化合物脱硫的难度要大一些。二苯并噻 吩脱硫的难度更大,且随烷基位置的变化差别很大,烷基不是 在b 位时,脱硫的难度相对小一些,如果烷基在一个b 位( 如4 或6 一甲基二苯并噻吩) 或两个b 位( 如4 ,6 一二甲基二苯并 噻吩) 、脱硫的难度就大大增加,4 ,6 一二烷基二苯并噻吩脱硫 的难度最大。如果噻吩脱硫的反应速度为1 0 ,其它噻吩类化合 物脱硫的相对反应速度为:苯并噻吩o 8 ,4 一烷基二苯并噻吩 0 6 ,4 ,6 一二烷基二苯劳噻吩0 4 。如果二苯并噻吩分子中再 多一个芳烃,脱硫的复杂程度就进一步加大,带单b 位或双b 位取代基的三环、四环或四环以上的硫化物,其硫就非常难以 脱除。 ( 2 ) 加氢脱硫反应机理 研究工作表明,噻吩、二苯并噻吩( d b t ) 和4 ,6 一二甲基 石油大学( 华东)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 二苯并噻吩( 4 ,6 - d m d b t ) 加氢脱硫的反应机理是不一样的。 噻吩、d b t 主要是直接脱硫( 一步脱硫) ,是常规的加氢脱 硫反应,在脱硫过程中通过氢解( h y d r o g e n o l y s i s ) 反应,使 c s 键断裂把硫原子脱除。如果经过加氢( 使一个芳烃饱和) 在 氢解,反应就慢得多。因此,提高氢分压对脱硫反应速度的影 响不大。这与加氢脱氮反应明显不同,对加氢脱氮反应而言, 加氢饱和是反应速度的控制步骤,因此提高氢分压的影响很大。 4 ,6 - d m d b t 加氢脱硫的反应机理是一个芳烃先加氢饱和,接 着再氢解脱除硫原子。因为4 ,6 - d m d b t 分子是扁平分子,由于 甲基的空间位阻效应,硫原子难以接近( 被吸附在) 催化剂上 的活性中心,直接脱硫( 一步脱硫) 的反应速度就很慢,而在 把邻近噻吩的一个芳环加氢饱和以后4 ,6 - d m d b t 分子就不再是 扁平状,硫原子就容易接近催化剂上的活性中心,就容易脱除 硫。因此,加氢饱和就成了脱硫的控制步骤。 不同结构的d b t 其反应活性差别很大,因此加氨脱硫的反 应历程( 反应机理) 也不一样,试验研究的结果如图1 3 所示。 由这个结果可见,d b t 容易直接脱硫( 一步脱硫) ,2 ,8 一d m d b t 也容易直接脱硫( 一步脱硫) ,可是6 - - m d b t 直接脱硫( 一步脱 硫) 就比较困难,而先加氢后裂解脱硫( 两步脱硫) 就比较容 易;4 ,6 - - d m d b t 直接脱硫就更困难。而先加氢后裂解脱硫( 两 步脱硫) 就容易得多。 a c r e o n 公司p r o c a t a l y s e 公司i f p 根据研究工作的结 果,把柴油中的硫化物按其加氢脱硫时的反应活性分为以下四 类: i o 石油大学( 华东) t 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 第一类是反应活性很高的硫化物,如噻吩和苯并噻吩,在 很低的氨分压下就很容易直接加氢脱硫( 一步脱硫) : 第二类是反应活性高的硫化物,如d b t 和2 ,8 - - d m d b t ,在 低或中等氢分压下就可以直接加氢脱硫( 一步脱硫) ; 第三类是反应活性中等的硫化物如4 一m d b t 和6 - - m d b t ,在 中等氢分压下,先加氢饱和再氢解才能脱硫( 二步脱硫) : 第四类是反应活性低的硫化物,如4 ,6 - - d m d b t ,只能在高 氢分压下,才能先加氢饱和再氢解才能脱硫( 二步脱硫) 。 不同含硫化合物脱硫反应的模型如下: 硫醇类:r - s h + h 2 _ i 瑚+ h 2 s 硫化物:r s r + 2 h 2 r h + r 一h + h 2 s 噻吩烷: _ j 、| + 2 h 2 _ c 4 h 2 0 + h 2 s y 噻吩: + c 4 hi0+h2 s + 5 h :一+ h 2 s +21 ji j ;j + 弋 1 3 2 加氢脱氮反应机理n 3 3 在石油馏分中所含的氮化物可以分成三类:一类为脂肪胺 及芳香胺类:一类为吡啶、喹啉型的碱性杂环化合物;另一类 为吡咯、茚及咔唑型杂环化合物。 卜 吩弋 一 噻 百咏 石油大学( 华东) _ 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一苹前吾 在氮化合物的不同族中,胺类的反应性最强。无论是脂肪族 胺或芳香族胺在原油中都不存在,而在加氢精制反应进程中一 般作为环状氮化物分解的中间产物出现。 碱性或非碱性的杂环化合物都是比较稳定的,特别当多环时 更是如此,如茚、咔唑、喹啉以及通过中间的次甲基( 一c h = ) 与苯核连接之氮原子等。这些杂环化合物存在于各种石油馏分, 特别是重馏分中。氮化物的含量随馏分的平均分子量的增加而 增加,在直馏汽油中,很少超过几个p p m ,但在高温热解或重 油催化裂化所得汽油和中间馏分中,则可达数百p p m 之多。 对比毗咯和吡啶型的单环杂环化合物,由于反应分许多步 进行,它们的相对速度,根据反应条件及使用催化剂的不同, 对整个反应速度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当从吡啶或吡咯那样简单的化合物过渡到多环氮化台物时, 加氢脱氮就更加困难,需要更高的氢气压力,其原因主要是: 一、由于空间效应和热力学的原因,含有氮原子的环化物氢解 之前的加氢步骤是特别困难的。二、氢解反应第一步的副产物 往往是比原来化合物更难脱氮的其它杂环化合物。三、由中间 反应步骤生成的各种氮化合物,可以彼此之间或与起始的化合 物缩合,生成另外的中间化合物,其氢解也是很难的。 不同氮化物的氢解模型如下: 胺类:r n h 2 卜r h + n h 3 吡咯: 石油大学( 华东) 翻鼙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 1 11 、。 h 毗啶: 咔唑: 虬l 。j - c 4 h 2 n h 2 一,c 4 h l o + n h 3 。 3 融p 旦皎p b 固删, 旦且驳:且汕一s 1 3 3 加氢脱芳反应机理1 3 5 i 清洁柴油和超清洁柴油除了要求大幅度降低含硫量外,还要 求降低密度,降低9 5 馏出温度,降低芳烃含量特别是稠环芳烃 含量,提高十六烷值。其中,最主要的是降低芳烃特别是稠环芳 烃含量。 直馏柴油和二次加工柴油中芳烃的含量和类型差别很大。例 如,催化柴油主要由芳烃( 6 0 m 至8 5 9 0 m ) 组成。这些芳 烃主要是一环、二环和三环芳烃,实际上是一些脱烷基( 带短侧 如岛 且 毗岛k 0 由 数 铅 9 汹k 击 一 啉喹 石油大学( 华东)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一草丽百 链) 的芳烃。这些烷基萘类芳烃,通常十六烷值只有5 1 5 。在 中压条件下,很容易使烷基萘分子中的个芳环饱和。这时,密 度和沸点有所降低,十六烷值也有些提高,每个环饱和消耗2 摩 尔氢气。另一个环饱和需要消耗较多的氢气,使密度有进一步降 低,十六烷值有进一步提高,但沸点没有再进一步降低。但是, 选择性加氢裂化是饱和的环打开,只多消耗1 3 的氢气,却可以 使密度和沸点有更多的下降,十六烷值有更大的提高,关键是要 控制较低的反应苛刻度,以避免明显的过度裂化和脱烷基反应, 生成石脑油和气体,降低柴油收率。一系列模型化合物的研究表 明,稠环芳烃第一个环加氢的相对活性顺序如下: 苯 菲 萘 蒽 一般来说,稠环芳烃中环的数目越大,其中的第一环就容易 加氢,苯环上取代基的存在也会提高加氢难度: 苯 甲苯 邻二甲苯 对二甲苯 乙苯 1 4 加氧精制催化剂相关专利 中国专利c n9 6 1 0 9 8 7 7 介绍了一种柴油加氢转化催化剂。 本发明涉及一种烃油加氢转化催化剂,其载体由分子筛、氧化铝 和无定形硅铝基质组成,其加氢金属组分为钨、镍,并可加入助 剂,它适用于1 5 0 4 0 0 。c 的石油馏分加氢转化,特别适用于提高 劣质柴油十六烷值,降低芳烃含量及脱硫、脱氮的加氢转化过程, 采用该催化剂在加氢转化条件下,高空速( 1 o 一3 h 1 ) 进行劣质 柴油的加氢处理,降低了s 、n 及芳烃含量,使产品的十六烷值提 高l o 个单位以上,并获得了9 5 w 以上的柴油收率。 中国专利c n 9 6 1 2 0 9 8 8 7 是一种柴油加氢转化催化剂。此 “油大学( 华东) r 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 发明涉及一种柴油加氢转化催化剂。其载体由氧化铝,无定型硅 铝,分子筛组成,其加氢金属组分可以是至少_ 。种v i b 族金属w 或m o ,至少一种族金属n i 或c o ,它适合于1 5 0 4 0 0 的石油 馏份的加氢转化,特别适用于硫、氮、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较 低的催化裂化轻循环油( l c o ) 的转化,其特点是在较缓和的条件 下,降低硫、氮、芳烃含量,大幅度提高产品十六烷值。 中国专利c n0 0 1 1 0 0 1 7 3 1 公开了一种柴油加氢转化催化剂 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催化剂由氧化铝、氟、硼、硅、磷、镁、 钛、镓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氧化物,分子筛及加氢金属组成,加 氢金属组分可以是v i b 族金属w 和族金属n i ,它适合于1 5 0 - - 4 0 0 的石油馏份的加氢转化,特别适用于硫、氮、芳烃含量高, 十六烷值较低的催化裂化轻循环油( l c o ) 的转化,特点是在较缓 和的条件下降低硫、氮、芳烃含量,提高产品十六烷值1 0 1 2 8 。 中国专利c n0 0 11 0 0 1 8 1 “1 介绍了一种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 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由w 、 n i 担载在一种通过特殊方法制备的氧化铝上制备,特殊方法制备 的氧化铝通过加入氟改性,同时加入硼、硅、磷、镁、钛、锆、 镓的种或一种以上的氧化物制备。催化剂中含氧化钨1 8 3 0 ( m ) ,含氧化镍3 8 ( m ) ,含氟3 1 0 ( m ) ,含硼、 硅、磷、镁、钛、锆、镓的氧化物l - - 5 ( m ) 。使用于重质馏 分油的加氢处理,特别适用于柴油及减压瓦斯油的加氢处理。 中国专利c n9 7 1 2 2 0 8 6 7 介绍了一种烃油的加氢转化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的组成为氧 化镍1 5 ( m ) ,氧化钨1 2 3 5 ( m ) ,氟3 - - 1 0 ( m ) ,其余 石油大学( 华东)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 为氧化铝载体。所属的氧化铝载体有小孔氧化铝与大孔氧化铝按 照7 5 :2 5 5 0 :5 0 的重量比复合而成,- j :i l 氧化铝为孔直径小于 8 0 埃孔的孔体积占总孔体积9 5 以上的氧化铝,大孔氧化铝为孔 直径6 0 6 0 0 埃孔的孔体积占总孔体积7 0 以上的氧化铝,所述 孔分布采用b e t 低温氮吸附法测定。 中国专利c n0 1 1 2 3 7 6 5 。3 1 介绍了一种柴油加氢处理催化剂及 其制备方法。一种柴油加氢处理催化剂含有一种载体和负载在该 载体上的钼和或钨及镍和或钴,所述载体有氧化铝和沸石组 成,氧化铝与沸石的重量比为9 0 :1 0 5 0 :5 0 的重量比复合而成, 其中,小孔氧化铝为直径小于8 0 埃孔的孔体积占总体积9 5 以 上的氧化铝,大孔氧化铝为直径6 0 6 0 0 埃孔的孔体积占总体积 7 0 以上的氧化铝。 中国专利c n0 1 1 3 0 9 3 7 。43 介绍了一种馏分油的加氨方法。一 种馏分油的加氢方法,是在氢分压为3 0 8 o m p a 、温度为3 3 0 4 0 0 、氢油体积比为4 0 01 0 0 0 n m 3 m 3 、液时空速为0 5 2 0 小 时“的条件下,使馏分油原料与加氢催化剂接触而不经中间分离, 反应后的流出物经冷却分离,含氢气体循环使用,液体产物进入 分馏系统分离为柴油馏分和少量石脑油,其中加氢催化剂以元素 周期表族、族的金属为活性组分,以氧化铝和沸石的混合物 为载体。该方法能加工来自催化裂解的轻循环油和或重循环油, 主要生产高收率的柴油馏分,其十六烷值大幅度提高,密度、硫 含量均大幅度降低,是种优质柴油或优质柴油调和组分。 日本专利j p0 7 1 6 6 1 7 5 啪1 介绍了一种馏分油加氢脱硫的方 法,本专利涉及一种加氢催化剂,该催化剂以氧化铝为载体,以 年i 油人学( 华东) r 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 钴、钼为活性组分,可将含硫为0 5 2 ( m ) 、馏程为2 0 0 4 0 0 的馏分油,在反应温度为2 8 0 4 5 0 。c ,压力为1 0 一l o o k g c m 2 在 条件下,把硫含量降低至4 0 0 5 ( w t ) 。 苏联专利s u1 7 9 9 9 0 1 ”介绍了一种柴油加氢转化的方法,本 专利涉及一种加氢脱硫催化剂,该催化剂的组成为氧化镍1 8 , 三氧化钼4 0 ,二氧化硅1 2 ,稀土会属氧化物3 7 ,其余为氧 化铝,该催化剂用于柴油脱硫,脱硫率为8 卜9 8 。 石油大学( 华东) j i 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试验部分 第二章试验部分 2 1 试验所用主要原材料及其规格 实验所用主要原材料及其规格见表6 。 表6 原材料及其规格 主要原材料规格 氢氧化铝于胶工业品,比表面积3 7 8i l l 2 g 一,孔容0 9 4m 1 9 1 钨赫工业品,w o 。含量8 2 钨的杂多酸盐分析纯,纯度9 9 9 镍盐工业品,n i o 含量4 0 氧化钼 工业品,纯度9 9 5 磷酸分析纯,含量8 5 分子筛工业品,结晶度:7 9 。2 ,s i o :a l 。o ,:7 ,8 3 2 2 加氢评价装置 2 2 1 压力微反评价 催化剂的筛选在l o o m l 压力微反评价装置上进行,压力微反装 置为等温固定床评价装置,催化剂装量为l o m l ( 规格1 0 2 0 目) ,试 验所用氢气为钢瓶氢,纯度9 9 ( m m ) 左右。试验装置经试密合格后, 对催化剂进行常规湿法预硫化。硫化条件:压力4 o m p a ,温度3 6 0 。c , 氢油比( v v ) 5 0 0 :1 ,体积空速3 o h 。所用硫化油为环己烷加6 ( m m ) 的c s 。恒温硫化4 h ,结束硫化,切换成原料油,并按下列条件进行 试验:反应压力:4 o m p a ,反应温度:3 6 0 。c ,体积空速:3 o h ,氢 石油大学( 华东) j :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二二章试验部分 油比( v v ) :5 0 0 :l 。稳定5 h ,每三小时一个样,共取三个样,结果 取平均值。 2 2 21 0 0 m l 小型加氢装置评价 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评价在1 0 0 m l 小型等温固定床评价装置上进 行,装置流程图见图3 。催化剂装量为1 0 0 m l 。试验所用氢气为重整 氢,纯度为9 0 ( m m ) 左右,氢气计量采用尾气计量法。 1 反应器2 高压分离器3 低压分离器4 质量流量器 图1l o o m l 小型加氢装置流程图 试验装置经试密合格后,对催化荆分别进行常规湿法预硫化。硫 化条件为:压力4 o m p a ,氢油比( v v ) 4 0 0 :1 ,体积空速为2 0 h 。 所用硫化油为胜利直馏煤油加1 ( v v ) 的c s :。 硫化步骤:按空速和氢油比调整好氢气量,以5 0 h 升温至1 0 0 开始进硫化油,并调整泵量;继续升温至2 5 0 c ,恒温5 h ;然后以 2 0 h 升温到3 0 0 ,恒温5 h ;再以2 0 h 升温至3 5 0 ,恒温5 h 。 石油大学( 华东)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试验部分 结束硫化,切换成原料油,并分别按下述条件进行试验: 反应压力:4 o m p a ,反应温度:3 0 0 、3 2 0 、3 4 0 、3 6 0 体 积空速:1 5 、2 0 、3 0 、4 o h ,氢油体积比:5 0 0 :1 。 每个条件,稳定4 0 h 后,开始恒定取样,每5 h 取一个油样( 汽提3 0 m i n ) , 共取3 个样,结果取平均值。1 0 0 0 h 的长周期评价试验。每l o o h 连续 取三个油样,分析结果取平均值。 2 3 原料油的性质 表2 给出了催化剂活性评价所用原料油的性质。试验所用原料油 有三种,原料油一1 、原料油一2 为催化柴油;原料油一3 为催化与焦化 混合柴油。三种油品的性质列于表7 。从表7 结果可以看出原料油一l 、 2 为催化柴油,十六烷值较低,原料油一3 由于含有部分焦化柴油, 十六烷值略高,三种原料的十六烷值均达不到国标o “优级柴油质量指 标要求。 表7 原料油的性质 弋油原料油一1原料油一2原料油一3 性质、 密度,g c l m 3 ( 2 0 c ) 0 9 0 5 90 8 9 7 40 8 7 6 6 总硫,l lg g 。 9 7 2 0 03 9 4 0 06 8 5 0 0 总氮,ug 9 1 儿6 92 3 1 53 1 7 7 碱氮,ug 9 1 1 0 8 43 1 3 6 实际胶质,m g l o o m l 2 7 8 0 苯胺点, 2 5 23 3 o4 2 。7 石油大学( 华东)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试验部分 十六烷值 2 6 22 9 73 5 2 h k1 8 61 8 61 9 2 3 0 9 62 4 12 3 92 4 6 馏程 5 0 2 6 62 6 42 7 1 7 0 2 9 72 9 52 9 9 9 5 3 5 53 5 33 4 4 k k3 5 73 5 53 5 0 2 4 主要分析仪器及分析测试方法 2 4 1 催化剂的孔容、比表面积和孔分布由自动扫描6 0 型测孔仪 ( s p 一2 0 ) 测定,采用标准:z d j 0 4 2 5 1 9 9 9 。 2 4 2 载体及催化剂的机械强度由d l 一5 0 0 型强度测定仪测得,采用标 准:g b l 3 6 3 5 8 3 。 2 4 3 原料油及生成油的硫含量由w k - 2 型微库仑仪测定,采用标 准:g b 6 3 2 4 4 - 8 6 。 2 4 4 原料油及生成油的氮含量由r e n i 0 0 0 型发光定氮仪测定,采用 标准:z d j d o i 一0 1 6 1 9 9 9 。 2 4 5 原料油及生成油的碱氮由化学法测定,采用标准:s h t o t 6 2 9 2 。 2 4 6 催化剂中活性组分含量由分光光度法测定,采用标 准:z d 7 d o i 一0 1 8 2 1 1 9 9 9 。 2 4 7 催化剂中结炭量由重量法测定,采用标准:z d j d o l 一0 2 4 1 9 9 9 。 2 4 8 生成油中残炭含量由电炉法测定,采用标准:s h t o l 7 0 9 2 。 2 4 9 原料油及生成油的十六烷值按g b t 3 8 6 标准测定。 石油大学( 华东) j 2 程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试验部分 2 4 1 0 催化剂堆密度的测定,采用标准:z d j d 0 1 0 2 9 1 9 9 9 。 2 5 催化剂制备设备 催化剂制备所用主要设备见表8 。 表8l h 0 3 催化剂制备主要设备 设备名称 生产厂家 糖衣机 挤条机 热风循环烘箱 搪瓷玻璃反应釜 电窑 山东潍坊医疗器械厂 华东理工大学 常州市干燥设备厂 博山化工设备厂 金岭化工公司 2 6l h 0 3 催化剂制备工艺 2 6 1l h 一0 3 催化剂的设计 c h a r l e sn s a t t e r f i e l d 在以噻吩作为模型化合物研究脱硫机 理时认为:脱硫反应是不可逆的,可以不经过加氢饱和而直接氢梓脱 硫。 9 + 3 h 一茹托一 在以吡啶作为模型化合物研究脱氮机理时认为:对脱氮反应,含 氮原子的芳环必须先加氢饱和,然后再氢解脱氮,即c - n 键的氢解速 度比芳烃饱和的速度慢。 石油大学( 华东) 工程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试验部分 尝( ) 晶m 因此,一个好的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应该具有好的加氢活性和一 定的( 酸性) 裂解活性,使催化剂既有好的脱硫活性,又有较高的脱 氮和芳烃饱和活性。 根据脱硫、脱氮反应的机理,l h 一0 3 催化剂的设计具有以下特 点:( 1 ) 采用改性载体,改性后的载体具有适宜的表面酸性,在促使环 状化合物开环及加氢脱氮反应的同时,提高柴油的十六烷值:( 2 ) 外 观为三叶草型,具有较高的侧压强度和较低床层阻力降:( 3 ) 具有较 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提供较多的活性中心;( 4 ) 具有较大孑l 容及较合 理的孔结构,在保证中孔集中分布的同时,部分大孔起到传输胶质等 大分子物质的作用;( 5 ) 活性组分高度分散,具有较高脱硫、脱氮活 性及芳烃饱和性能。 根据上述设计思路,l h - 0 3 催化剂选取了具有大孔容、大比表面 积的碳化法氢氧化铝干胶为原料,通过加入u s y 分子筛改性剂对其改 性,改善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催化剂采用共浸法制备,活性组分选用 w m o n i 体系,其中钨源采用钨的杂多酸盐,提高催化剂的加氢活性 和脱氮活性。 2 6 2 载体的制备 将一定量的粘结剂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配成均匀溶液。将 氧化铝干胶、扩孔剂、载体改性剂加入捏合机中搅拌混匀,在不断搅 石油大学( 华东)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试验部分 拌下,将定量的粘结剂溶液加入,捏合一定时间后,采用由1 o m m 三叶草型孔板挤条成型,经烘干、焙烧即得催化剂载体。载体制备工 艺流程见图2 。 圆圆圈 图2l h - 0 3 催化剂载体制备工艺流程 2 6 3 催化剂的制备 ( 1 ) 浸渍液的配制 首先在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升温至一定温度后将磷酸缓缓加 入,待混合均匀后,同时将混匀的钨盐、镍盐、氧化钼慢慢加入水中, 继续升温至一定温度,恒温搅拌2 4 h ,观察无不溶物后,停止加热, 冷却至室温,添加去离子水至1 l 。 ( 2 ) 催化剂的制备 根据载体吸水率,按照等体积浸渍法量取上述浸渍液加入载体 中,常温浸渍2 h ,l i o 。c 干燥4 h ,5 0 0 。c 焙烧4 h ,即得催化剂样品。 催化荆制备工艺流程见图3 。 石油大学( 华东) 工程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试验部分 区盈+卜圈 图3l h - 0 3 催化剂制备工艺流程 囹警嚣 石油大学( 华东)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试验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试验结果与讨论 3 1 载体中加入不同种类的分子筛对催化剂加氢活性的影响 为了改善载体的表面酸性,载体中加入x ( m m ) 不同种类的分子 筛,制备了活性组份及含量相同的催化剂,在1 0 m l 压力微反评价装 置上,以原料油一2 为原料,进行了加氢活性评价,结果见表9 。按 照加入分子筛的种类不同( i 、i i 、i i i 、v 、v i i ) ,相应制 备的催化剂依次标记为a 、b 、c 、d 、e 、f 、g 。 表9 不同种类分子筛对l h 0 3 催化剂加氢活性的影响 从表9 可以看出加入x ( m m ) 分子筛i 制备的催化剂a ,对于提 高油品的十六烷值最有利。而且脱硫效果较好,脱碱氮活性较高。 3 2 载体中分子筛的加入量对催化剂加氢活性的影响 为了考察载体中分子筛的加入量对催化荆活性的影响,以分子筛 i 为原料制备了不同分子筛含量的催化剂,在1 0 m l 压力微反评价装 石油大学( 华东)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试验结果与讨论 置上,以原料油一1 为原料进行了活性评价,结果见表1 0 。 表1 0分子筛的加入量对催化荆加氢活性的影响 分子筛含量,生成油中硫含生成油中氮含量,十 烷 项目 ( m m )最i lg g 。ug g值 lx 一77 4 68 9 33 00 2x 一51 0 2 07 723 0 1 3x 一31 0 4 0 6 7 53 0 3 4x1 0 5 26 6 33 0 6 5x + 31 1 8 06 772 9 9 6x + 81 2 1 0 6 2 83 0 o 7x + 1 31 5 0 25 1 ,63 0 0 从表1 0 可以看出,随着分子筛加入量的增加,催化剂的脱氮活 性增加,载体中分子筛加入量为x ( m m ) 时,生成油的十六烷值最大。 随着分子筛加入量的增加,催化剂表面酸性增强,平均孔经变小,从 而有利于催化剂脱氮活性的提高,而不利于催化剂脱硫活性的增加, 在反应过程中环状烃开环和长链烃断链竞相发生,油品十六烷值有一 最大值。 3 3 不同载体改性剂对催化剂加氢活性的影响 为了提高催化剂的脱硫、脱氮活性,制备出性能优良的加氢精制 的催化剂,考察了在氢氧化铝干胶中( 以氧化铝计) 加入2 ( m m ) 的 1 3 、y 、e ( 以氧化物计) 载体改性荆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以原料油 一2 为原料,评价结果列于表1 l 。 石油大学( 华东)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试验结果与讨论 表1 l 不同载体改性剂对催化剂加氢活性的影响 从表1 1 可以看出以b 改性的载体制备的催化剂脱硫、脱氮活性 较高。并且经该催化剂精制后生成油的十六烷值较大。 3 4 活性组分的优化 为了优化催化剂中各活性组分含量,取分子筛i 加入量为x ( m m ) 的载体,制成活性组分不同的催化剂。由于w 、m o 、n i 、p 溶液的配 制存在可配区和不可配区,根据文献。”7 1 一般认为投料的重量比在下 列范围内可配制出清亮稳定的溶液:m o o 。n i :4 - 8 ,p 。:0 0 2 2 0 2 5 , 超出上述范围配制的溶液不稳定或根本无法配制出清亮的溶液。为 此,在可配制出清亮稳定的溶液的范围内,制备出了不同活性组分含 量的催化剂,在l o m l 压力微反装置上以原料油一2 为原料进行了活性 评价,结果列于表1 2 。 表1 2 可以看出,并非活性组分含量越高,催化荆的加氢活性越 好。3 号催化剂,具有较好的脱硫、脱氮活性,而且对于提高柴油十 六烷值效果较好。 表1 2 催化剂活性组分的优化 liillf 石油大学( 华东) 了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试验结果与讨论 m o o _n i 0pw 0 3ug g 。ug g 。 烷值 l1 03 4 8 ,31 4 1 33 29 21 0 o 2 0 151 52 2 5 31 0 5 83 3 1 32 02 2 7 41 0 6 63 3 7 41 02 2 1 31 3 5 73 2 6 51 503 o2 01 52 1 831 2 753 3 2 62 02 9 8 31 4 6 43 2 8 71 02 5 3l1 2 843 2 7 2 0 04 o2 5 81 52 3 371 2 7 73 3 o 3 5 不同钨源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为了考察不同的钨源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分别以普通钨盐和钨 的杂多酸为前趋物,以相同的载体制备了钨含量及其他活性组分含量 相同的催化荆,在1 0 m l 压力微反和1 0 0 m l 小型加氢装置上进行了活 性评价。其中,以普通钨盐制备的催化剂标记为i p ;以钨的杂多 酸制备的催化剂标记为i i - 1 2 。表1 3 给出了在1 0 m l 压力微反装置上 以原料油一2 为原料的催化剂活性评价结果。 表1 3l h 0 3 催化剂1 0 m l 压力微反评价结果 表1 4 给出了在1 0 0 m l 小型加氢装置上以原料油一3 为原料,不同 温度下,两种钨物种的催化剂加氢评价结果。 从表1 3 、表1 4 可以看出,1 0 m l 压力微反与1 0 0 m l 小型加氢装置 石油大学( 华东)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试验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景观外包合同范本
- 五一活动教育促销方案策划(3篇)
- 地铁竖井施工方案(3篇)
- 果园种植转让合同范本
- 水上乐园活动游戏策划方案(3篇)
- 模塑聚苯板施工方案(3篇)
- 每天手撕考研数学试卷
- 溧阳店庆活动策划方案(3篇)
- 七年级苏教数学试卷
- 丽江中考数学试卷
- GB/T 45411.2-2025光学和光子学瞄准望远镜规范第2部分:高性能仪器
- 少数民族民歌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微课版)全套教学课件
- 腰椎间盘突出症试讲教案
- 钢旋转楼梯施工方案
- 2025-2031年中国手抓饼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培训
- 电动车充电桩调研报告
- 合同能源管理epc合同范本
- 2025年天翼云解决方案架构师认证考试指导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道路工程材料第7版 课件全套 -孙大权 0-绪论-6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