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变易理论教学研究.pdf_第1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变易理论教学研究.pdf_第2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变易理论教学研究.pdf_第3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变易理论教学研究.pdf_第4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变易理论教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近年来,全国范围的新课程改革再次给学校教学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新一轮课改的 本质就是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摈弃那些过时的、不合时宜的教学活动。在这个 变动不居的时代,我们需要以更新的视角审视教学和学习。本文基于对变易理论基本原理 的理解,通过对实践中典型案例的分析,以及笔者在某中学的教学研究实践,提出对课堂 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入理解与思考。 变易理论起源于瑞典教育家m a r t o n 创立的现象图式学。他关于学习的实验和研究,以 及对“描述类别”、“成果空间”、“第二位视角”、“交易”等关键词语的解释直接形成交易 理论有关学习和教学本质的阐述。要学习就要审辨,要审辨就要经历变易。而教师必须审 辨到各个方面的变易,并制订适合学生的变易图式,提高他们的学习效能。 交易理论的发展和成熟使其得以在上世纪9 0 年代香港“以目标为本”的课程改革中 应用,基于变易理论的课堂学习研究尝试给香港中小学的教学带来了可喜的成效。课堂学 习研究促使教师认识到学生的变易、教师之间的变易,并反馈到他们的教学实践中,提高 理论意识,促进专业发展。无独有偶,上海教育科学院的顾泠沅教授自1 9 7 7 年开始进行 了长达1 5 年的数学教学实验。但是他以相反的研究路线,在数学变式教学的实践中反思 交易。 笔者于2 0 0 5 年1 0 月在北京市丰台区某中学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变易理论教学研究, 通过与学生和教师的合作及交流,双方都受益颇多。在研究过程中,更引发笔者对什么是 有意义教学、怎样的教学更适合学生、教师如何自觉地专业发展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现象图式学变易理论课堂学习研究数学变式教学 a b s t r a c t t h em t e n t i o no ft h i st h e s i si st od i s c u s st h et h e o r yo fv a r i a t i o n ,w h i c hi sb e f i e v e da sa n e wp e r s p e c t i v eo nt e a c h i n ga n dl e a r n i n g ,a n do fs i g a i f i c a n c et ot h eo n g o i n gc u r r i c u l u m r e f o r mi nc h i n a t h i sr e f o r mh a sb e e nt a k i n gp l a c en a t i o n w i d e ,a n dt h et e n e to fw h i c h i st oc h a n g et h eo u t d a t e d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 ,a n dm a k et e a c h i n gb e a e rm e e t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 r e g u l a t i o n v a r i a t i o nt h e o r yw a so r i g i n a t e df r o mp h e n o m e n o g r a p h y , w h i c hw a se s t a b l i s h e db ym a r t o n , as w e d i s he d u c a f i o n i s t h i sr e s e a r c ho nl e a r n i n ga n dh i s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t h ek e yw o r d s s u c ha s :c a t e g o r i e so fd e s c r i p t i o n ”,“t h eo u t c o m es p a c e ”,“s e c o n d - o r d e rp e r s p e c t i v e ”,“a n d v a r i a t i o n ”e t c h a v ef 0 1 1 1 1 e dt h ev a r i a t i o nt h e o r yo nt h en a t u r eo fl e a r n i n ga n dt e a c h i n g a c c o r d i n gt om a r t o n ,t ol e a r ni s t od i s c e r n ,a n dt h u st o e x p e r i e n c ev a r i a t i o n t h e r e f o r e t e a c h i n gm u s td i s e e mt h ev a r i a t i o n s a ta l ls i d e s ,a n dt om a k es u i t a b l ev a r i a t i o ng r a p hf o r t h es t u d e n t s t w oc a s es t u d l e si nr e l a t i o nw i t hv a r i a t i o nt h e o r ya r er e v i e w e di n t h i st h e s i s :o n ei st h e t a r g e to r i e n t e dc u r r i c u l u mr e f o r mi nh o n gk o n gi n1 9 9 0 s t h i sr e f o r mp r o f o u n d l yu t i l i z e d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s o p h i s t i c a t i o no ft h ev a r i a t i o nt h e o r y t h ef i r s te x p e r i m e n t a lr e s e a r c h o ne l a s s r o o ml e a r n i n gb a s e do nt h ev a r i a t i o n 也e o r yh a sb r o u g h td e l i g h t f u lr e s u l t st ot h e t e a c h i n gi nh o n gk o n g sm i d d l ea n dp r i m a r ys c h o o l s 耽er e s e a r c he n c o u r a g e dt e a c h e r s t or e c o g n i z ev a r i o u si d e a so nt e a c h i n ga n dl e a r n i n ga m o n gt h es t u d e n t sa n dt e a c h e r s ,a n d t or e f l e c tt h e s ei d e a si n t h e i rt e a c h i n gp m c l i c e , s oa st oi m p r o v et h e i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o t h e ro n ei st h ee x p e r i m e n to nm a t h e m a t i c st e a c h i n gb yp r o f e s s o rg u l i n g y u n ni n s h a n g h a ie d u e a t i o ns c i e n c ec o h e g es i n c e1 9 7 7 f r o md i f f e r e n ta n g l e ,g u l i n g y u a nw a st o s e e kt h ep r a c t i c eo fv a r i a t i o nt h e o r yf r o mm a t h e m a t i c st e a c h i n g f o c u s i n go nt h ed i s c u s s i o no fv a r i a t i o nt h e o r y ,t h i st h e s i su t i l i z e s t h em e t h o do fc a s e a n a l y s i st o d i s c l o s et h ee s s e n c eo fv a r i a t i o nt h e o r y i na d d i t i o n ,t h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 v a r i a t i o nt h e o r yi nt h ef i e l d e x p e r i e n c ei ns o m es c h o o l si nb e i j i n gh a se n a b l e dt h ea u t h o rt 0 d e v e l o ps o m et h o u g h t so nt e a c h i n ga n d t e a c h e r s 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w o r d s p h e n o m e n o g r a p h y , t h ev a r i a t i o nt h e o r y , l e a r n i n gs t u d y 2 0 0 3 级硕士学位论文 变易理论教学研究 一、研究背景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问题提出 1 9 9 6 年美国学者布鲁纳( j b r u n n e r ) 指出,现代教育争论应聚焦在真实的课堂活动 中,即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这一精辟论述一语道破教育教学改革的未来走向。 目前正值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大潮,其主要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 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 。 而一直以来在教学实践中困扰教师的却是:在真实生动的课堂里,怎样提高学生学习 的有效性?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真正适合学生的有意义的教学? 怎样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组织学习材料? 这些问题倍受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关注,对这些问题的解 释和鼹决途径也各异,有从教材结构入手的,有从教学方法考虑的,也有从课堂组织形式 来探索的,等等。 在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解释和争论中,传统二元对立的认识论将学习与教学看成 是完全割裂的两件事:学习就是把特定的知识内容在不经恰当组织的情况下强加给学生, 而教学更多考虑的是课堂的组织、教学形式、先进技术的应用等:而不是身临课堂情境, 去真实呈现并还原学习与教学的本来面貌。不经验学习就不能把握学习的本质,不经验教 学也就无法预知课堂里的千交万化。 本题的变易理论立足现象图式学的“第二位视角”( s e c o n d - o r d e rp e r s p e c t i v e ) ,从 探究学习本质入手,呈现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是怎样认识学习内容的? 采用什么样的学 习方式? 以前的经验对当下的学习内容有什么影响? 产生了哪些变易? 教师是怎样学习 教学的? 教师对学生以前的经验是怎样认识的? 是否意识到变易? 能否有效运用这些变 易组织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笔者在查阅资料时看到,根据瑞典著名教育家f e r e n c em a r t o n ( 马腾) 教授的建议, 1 m c d x j y j c o m x y z h d s b c c 嘣c a i l i a o 新课程7 1k2 0 0 4 - 6 - 2 9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1 2 0 0 3 级硕士学位论文 变易理论教学研究 香港教育学院首创基于变易理论的课堂学习研究( 1 e a r n i n gs t u d y ) ,其研究结果令人鼓 舞。笔者于2 0 0 5 年6 胃2 4 、2 5b 在香港教育学院参加了关于课堂学习研究韵研讨会,听 取了香港研究人员对变易理论的介绍、实践成果报告以及直接参与课堂学习研究的一线教 师的自述,深受启发。因此意图借鉴香港基于变易理论的课堂学习研究的理论和实验模式, 选取北京市某中学的一些课程进行交易理论的应用研究,探索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并为 教师教学和专业发展提供理论与行动策略的支持。 二、研究意义 1 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笔者通过对大量变易理论文本的研习,力图较完整地呈现这一理论的原理和本质,并 对理论发展中出现的一些误读和概念混淆予以厘清。目前,国内教育界对现象图式学的介 绍日渐增多,但变易理论却刚刚崭露头角,将现象图式学和变易理论这一一脉相承的理论 体系较完整地呈现和把握,在理论领域尚是个空白,但这也说明变易理论的发展具有广阔 空间。本文希望通过对变易理论的基本原理的介绍,为目前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以及 课堂学习和教学的研究注入新的生机。 交易理论作为一种教学理论或教学模式。其研究成果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以及提高 教师教学理论水平具有较重要的意义。一线教师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其教学理论水平 却往往滞后,对教学的应变与掌控更多地靠自身经验或同事间的借鉴,实践与理论的脱节 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突发问题时,缺乏分辨的能力和应对的机智,或是对关键的教学点视 而不见。变易理论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也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 提供途径,对其教学和研究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2 为剑设有意义的教学提供实践依据 交易理论是在真实的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因此它对教育教学的现实意义更加深远。目 前国内只有上海教育科学院的顾泠沅教授在做与之相似的数学变式教学研究,但并没有大 范围地燎变易理论作为一种教学设计蛉依据引入真实课堂教学中进行实验性韵理论论证, 香港教育学院所做的基于变易理论的课堂学习研究的经验和教训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 示,揭示了学习与教学中审辨和变易的重要性。香港的经验告诉我们:有审辨的学习和能 够审辨到学习酌变易性质豹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有效的学习和教学。从教育的宏观角度 来看: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对未来作好准备,由于未来的社会显然不同于今天,并 者具有更天的变易眭下确定一;禹此,我们可以通过经验变易、审辨变易为未来的变易 1 2 0 0 3 级硕士学位论文 变易理论教学研究 作好准备。 变易理论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发展创新能力的特点,符合目前的教育形势。 此外,变易理论对教师职业的知识、素质、道德品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变 易理论的基本原理,而且还要能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可谓是对教师的知识、综合素 质的新挑战;新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必然会占用教师更多的在校时间,甚至业余时间,这也 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一个新挑战。 第二节变易理论的现实图景 一、变易理论与课堂学习研究 交易理论是瑞典教育家f e r e n c em a r t o n 针对学习本质进行研究的理论成果,经过几 十年的发展日趋成熟。2 0 世纪9 0 年代初,香港小学开始实施“以目标为本”( 1 d c ) 的重 大课程改革,此课改项目是香港学校课程改革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教育 制度中最为雄心勃勃的改革尝试之一”2 。当时恰逢m a r t o n 教授在香港教育学院作访问学 者并担任该项目顾问,他建议用变易理论作为分析课堂的理论框架和依据。通过实际应用 及教学效果分析,表明它的运用能从多方亟改善课堂上的教学和学习。自此开创了课堂学 习研究( 1 e a r n i n gs t u d y ) 的形式。 简言之,课堂学习研究是以源于现象图式学的变易理论作为分析课堂的理论框架,针 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来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协同工作,进行系统的反思以达到更有效的 教与学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其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3 “课堂学习研究”属于行动研究,是以改善课堂上的教与学为目标的研究活动,教师 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教师通过行动进行反思,再通过由反思而带来的行动策略的改进, 进行更有效的、更有针对性的和更有意义的教学。它以变易理论做基础,关注点在于如何 能创设适当的学习经验,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其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期望能找出教师 处理学习内容的方法与学生学习成效之闻的关系,并建立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从 而改进教与学。根据变易理论,“课堂学习研究”指出学习的意义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 在学习完一个内容后产成与学习前不同的理解。而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取决于学习者聚焦 于学习内容的那些特征,酃关键特征。因此不同的交易图式,可以帮助学生聚焦于特定的 :占敏玲:课堂学习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发展与学技更新的影响,蔫 羿两岸三地课程理论研讨会:溧 理发展、教师专业拄展与学校更新1 论文,2 0 0 5 年4 月2 2 日一2 4j 。 3 同上。 3 2 0 0 3 级硕士学位论文 变易理论教学研究 特征上,进行有效地学习。相应地,“课堂学习研究”发展出三个不同层面的变易: v l :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不同见解所带出的变易; v 2 :教师对学习内容的不同见解及处理方式所带出的变易; v 3 :利用适切的“变易”作为指导教学设计的工具。4 教师要根据这三层面的交易既考虑学科的架构,又考虑学生对预设学习内容的认知, 构建适当的学习经验,使学生有机会审辨到学习内容的关键特征,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几年的时间,香港研究人员兴奋地看到“课堂学习研究”对香港学校中教与学的改 善、教师专业发展、进化式的校本课程发展及学校更新所做的贡献;其次就是开创了学校 与师资培训机构合作的一个双赢局面;目前,发展“课堂学习研究”最大的障碍就是教师 自身的理论建构,尤其是对变易理论的理解。迫切的是尽快出版有关文献,举办相关讲座, 帮助教师掌握原理,直至“课堂学习研究”成为香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二、变易理论与数学变式教学研究 如果说香港的课堂学习研究是从理论向实践的推衍,那么上海教育科学院的顾泠沅教 授则是基于实践向理论的探求。 顾泠沅教授的实验研究肇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海青清全县范围的数学教学方法的 改革,从1 9 7 7 年至1 9 9 2 年他做了长达1 5 年的数学变式( v a r i a t i o nt h e o r y ) 教学实验, 旨在通过探求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学习的教学措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它在运用现有 教育科研方法的同时,力图从实际的应用性出发,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实验方法体系,进 而通过实验结果的思辨,期求在教学原理、教学结构的归纳上有所创新;最后通过科研成 果的传播发展,向学校教育整体改革的深度和广度推进。5 顾泠沅教授的变式教学以闯题为中心,通过建构水平变式题和垂直变式题,形成变式 题目空间的深度,从而达到学生学习经验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基于数学问题的解决,变 式教学分为四个阶段: ( 1 ) 构建源闯题和变式问题的心理表征; ( 2 ) 选择源问题; ( 3 ) 对源问题和变式问题的各个成分进行匹配; 4 祁水垡尉锡金拳绍基编著: 变易理论与掌习空间,寻港大学出版社,2 0 0 5 。 。顾泠沅:( 教学实验论首浦实验的万法学与教学原理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9 4 。 4 2 0 0 3 级硕士学位论文 变易理论教学研究 ( 4 ) 将匹配过程作进一步概括,进而产生解决变式问题的图式。8 此外,青浦实验在探索新的研究模式中形成自己的研究路线:调查一筛选实验 传播7 。并以新的实践将理论推向前进,在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 1 数学知识的最佳呈示应是个“套箱式”的过程,只有确立每个套箱的最佳结构及其 间的适当梯度才有理想的教学效率; 2 数学学习过程的最佳模式应是“接受式”与“活动式”的正确结合、相互补充; 3 实验表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由更基本的记忆、理解和评判三大内隐因素所决定, 因此数学教学目标可以简化,不同方式的习题训练对应着不同的目标水平,变式递进的训 练对提高教学效率十分有益; 4 发掘教学过程中师生交际传播的有利因素对学习的理想模式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特别重视让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在最佳状态; 5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反馈机制可以克服教师、学生两方面存在的不足,有 效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值得一提的是,自上世纪8 0 年代以来,在有关中国数学教学和学生数学学业成就的 国际比较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所谓“中国学习者悖论”的矛盾现象8 :一方面,大量研究表 明,无论是国际数学教育成就调查( i e a ) 还是奥林匹克竞赛( i m o ) ,中国以及其他东亚 国家中小学的数学成绩均显著优于西方学生;但另一方面,许多西方研究者的调查与研究 却认为,“中国学习者”的数学学习环境存在着许多缺陷,尤其在教学方式上,属于典型 的“被动灌输”和“机械训练”。 笔者认为,m a r t o n 的变易理论和顾泠沅的变式教学研究可以给这一悖论以很好的解 释。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对学习和教学的本质的理解问题,一些西方研究者把记忆与理解 看成是对立的两个方面,并将重复学习与机械学习相提并论地进行认识。根据变易理论: 看似重复的学习和教学包含着变易,有变化的重复学习也可以是有意义的学习。由此可见, 变易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解释为教学实践和研究提供了有力 的依据。 顿泠沅:变式数学教学如何提升学生学习的效能。“从基本功到高层次思维能力”变式教学在数学教育的潜能研讨会 沦文,2 0 0 5 年1 2 月2 日,香港。 顼冷沅:青涌实验一个基子中国当代水平的数学教育改革报告( 上) ,课程教材教法,1 9 9 7 年第i 期。 8 郑毓信:中国学习者的悖论,数学教育学报,2 0 0 1 年2 月,第l o 卷第1 期。 5 2 0 0 3 级硕士学位论文 变易理论教学研究 第三节研究方法 本文写作主要从搜集相关文本入手,通过对文本的研究和对案例的分析呈现变易理 论。本题研究将要运用的方法主要包括: 1 文献检索法。本文需要以大量详实的文本资料作支持,因此,首先以文献检索法 获取重要的文献资料。因为国内有关本题的论述和翻译资料较少,笔者主要运用 o c l c f i r s t s e a r c h 等阅览器检索外文资料。 2 扎根理论。扎根理论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目的是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 由于变易理论直接来源于现象图式学,现象图式学理论中有许多核心概念,如描述类别 ( t h ec a t e g o r i e so fd e s c r i p t i o n ) ,成果空间( t h eo u t c o m es p a c e ) ,第二位视角 ( s e c o n d o r d e rp e r s p e c t i v e ) ,结构方面( s t r u c t u r a l ) ,意义方面( r e f e r e n t i a lo r m e a n i n g ) 、变易( v a r i a t i o n ) 等等,在内容分析基础上,探询这些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 主要引用香港和上海的课例,阐述交易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意义,通过对意义的探究形 成关于变易理论的较全面的认识。 3 个案研究法。变易理论意在研究学习和教学的本质,并通过对变易空间和学习空 间( 或教学空间) 的认识,改进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效能。本文拟选取北京市某中学的 某一门课程,试图采纳香港普遍推行的课堂学习研究的形式,用变易理论的原理组织一堂 教学,并进行前后测比较,以佐证本文理论,期待为实践应用提供例证,并成为推动有效 教学的一条可行途径。 第四节论文结构 本论文以交易理论为主线,重点介绍交易理论的基本原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及 笔者在某中学进行的变易理论教学研究,并探讨其对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与启 示。本论文的主体部分由以下四章组成: 第一章:绪论。介绍交易理论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主 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关于交易理论。对变易理论进行追根溯源,详述其原理,并解析其中的关键 概念。 第三章:基于变易理论的课堂教学研究。引用香港课堂学习研究的课例和上海顾泠沅 教授的数学变式教学瓤例,磉求变易理论在教学各环苛书驹应用,以及对提升学生学习效 r 2 0 0 3 级硕士学位论文 变易理论教学研究 能的意义。 第四章:我与变易理论。笔者与北京市丰台区某中学的f 老师用变易理论的原理进行 课堂教学尝试,在共同的备课、评课、反思过程中双方都受益颇多,从而引发对课堂教学 以及教师自身学习与专业成长的深入思考。 7 2 0 0 3 级硕士学位论文变易理论教学研究 一、现象图式学概况 第二章关于变易理论 第一节变易理论与现象图式学 ( 一) 现象图式学的缘起 2 0 世纪7 0 年代,瑞典g s t e b o r g 大学在大学生中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学习的研究。这些 研究的出发点是基于一个学习过程中最简单的观察,即一些学生耍比另一些学生的学习成 绩好。这一直接的观察导致一个需要在现实教学情境中调查的问题:a 我们看到的一些人 比另一些人学习成绩好,这意味着什么? 进而引出第二个疑问:b 一些人为什么会比另一 些入的学习成绩好。现象图式学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兴趣,逐渐发展形成为一个探究学习 本质的研究专业。 从以上两个基本问题出发,现象图式学展开实验研究。学习是在相对自然的条件下被 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者的眼睛去描述。研究采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学生被要求阅读一 个文本( 这个文本摘自教科书或类似的文本) ,并被告知在阅读完文本之后,他们要与实 验者讨论对文本的理解。当他们阅读完毕之后,被一一安排与实验者讨论对刚刚阅读的文 本的理解。在讨论过程中,更多特别的信息不时地被发现。此外,他们还被要求给出对文 本尽量充分的解释。讨论从他们所阅读的文本中的问题展开,并特别要求说出他们是如何 阅读这个文本的。 所有的讨论都被录音,随后进行文字整理。仔细研究了学生对他们如何整体理解并记 忆文本的解释后,有限数量的理解文本的不同方式就被区分出来。而且,这些不同的理解 方式被认为是彼此存在逻辑联系的,如彼此包含或排斥。通过仔细描述每一种不同的理解 方式,总结出它与其它方式相比特殊的特征,这样就渐渐形成了一系列“描述类别” ( c a t e g o r i e so fd e s c r i p t i o n ) 。通过总结不同理解方式之间的逻辑联系,描述类别中的 层次也明晰起来。这样的一个有层次有顺序的类别系统被称为“成果空间”( t h eo u t c o m e s p a c e ) 。成果空间描述了文本被理解的不同方式;根据这个成果空间,可以比较不同的描 述类别,从而判断他们表达的理解与特定标准的解释存在哪些差异。当然,这种推理方式 2 0 0 3 级硕士学位论文 变易理论教学研究 不仅适用于理解某一个文本,也同样适用于处理不同主题的文本。 成果空间提供了一个在质性研究中总结学习者如何成功完成学习任务的各种方式及 特征的手段。这一方法的发现回答了:“一些人比另一些人学习成绩更好”意味着什么? 对不同性质学习成果的归纳是建立在学生解释他们理解和记忆整个文本、或文本中的特定 部分的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的这些解释,研究者又发现了一些显著的差异。对一些学生来 说,他们清楚地知道所阅读的文本采用的论述方式、文本要传达的内容 他们试图理解文 本内容。而另一些学生,他们这样叙述自己的阅读经历:他们认为只是被要求在阅读后回 忆文本;同时,他们关注的是尽量多地将文本装进脑袋里。与学习状态相关的前一种方式 称为深层次的理解方式( d e e pa p p r o a c h ) ,而后一种称为浅层次的理解方式( s u r f a c e a p p r o a c h ) 。深层次的理解方式与学习成果的较高级类别相联系( 即更好地理解文本) ,而 浅层次的理解方式与学习成果的较低级类别相联系( 即粗浅地理解文本) 。这样,一方面 是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方式,另一方面是他们经验学习情境的方式( 或他们自己的学习行 为) ,两者之间存在很强的内在联系。学习的两个方面,即学习内容和学习行为,是我们 所要研究的学习本质这一整体的两个方面。至此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第二个问题的解释:一 些人要比另一些人学习成绩好是因为他们对同一学习任务采用了不同的学习方法。 ( 二) 现象图式学的含义 “现象图式学”( p h e n o m e n o g r a p h y ) 是关注我们所体验的( e x p e r i e n c e ) 、概念化的 ( c o n c e p t u a l i z a t i o n ) 、认识的(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 、知觉的( p e r c e p t i o n ) 和理解的 ( a p p r e h e n s i o n ) 周围世界中各种现象及各个方面的有限数量的不同性质的经验方式,并 对此进行质性研究。这些不同的经验及理解根据“描述类别( c a t e g o r i e so f d e s c r i p t i o n ) ”被归纳出不同的特征,形成一定的逻辑联系,并根据特定的标准形成不 同层次。我们把这种有层次的描述类别体系称为“成果空间( t h eo u t c o m es p a c e ) ”。 现象图式学是一种经验现象的方式,研究的内容是人们对现象的不同经验方式。通过 质性描述人们如何识见世界中各种现象的过程,揭示和描述不同经验方式的差异所在,即 经验方式的变易。换句话说,这反映着交易的重要性和经验世界能力的变化,更进步说 就是以特定的方式经验世界中特殊现象的能力的变化。通常,这些能力是有顺序的或者说 是有高低差别的。以每个情境特定的观点来看,一些能力会被认为是比另一些能力更高级 的、更复杂的、或者更有力的。 f _ m a r t o n :p h e n o m e n o g r a p h y x e e v e s ,j p ( e d x 1 9 9 7 ) e d u c a t i o n a lr e s e a r t h m c t h o d o i o g y , a n df n e a s u r e m e n 【:3 ni n t e m a t i o l l a t h a n d b o o k ( 2 l i d ,e d ) o x f o f d ,n e w y o r k ,n 1 r = p e r g a m o n ,1 9 9 7 。 9 2 0 0 3 级硕士学位论文 变易理论教学研究 现象图式学本身不是一种方法,尽管它有方法论的因素:它也不是一种关于经验的理 论,尽管研究过程有理论的成分。确切地说,现象图式学是一种鉴别、阐明、处理特定类 型问题( 经验) 的方式,并特别指向教育情境中与学习和理解相关的问题。 首先,“经验”的含义是什么呢? 这与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的“我们如何获得关于世 界的知识”这个问题是相关的。根据现象图式学,“经验”就是经验现象本来的样子,经 验一种辨证地与结构纠缠在一起的意义。“经验”就是把现象从情境中审辨出来并使之与 情境相联系的方式。对某人来说,在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经验的意义就是对被审辨出的 现象的某些部分或方面做出反应,并同时使之成为意识的中心对象。 其次,一个方面被审辨到并且成为意识的中心对象意味着什么呢? 一个被审辨到并且 被纳入核心的方面是与明显或隐含的变易维度联系在一起的,那个方面会明显地或隐含地 被看作整个情境的背景。审辨到并使之成为意识变化的中心内容隐含着两个可能的变易维 度,即静止和运动。由于意识的变易维度有两种情况:一致的运动( 包括静止) 和非一致 的运动( 加速或减速) 。当一方面没有被审辨到并成为中心意识对象时,事情可能处于静 止状态,所以没有为我们特别意识到。也可以说这一方面缺失,或者它一贯如此,没有发 生变化。 不同经验方式的交易来源于:整个现象的不同方面或不同部分可能会或可能不会被审 辨到并同时成为中心意识的对象,不是所有包含在现象或情境中的相关方面都会被审辨到 并同时显现在中心意识里。通常一些方面是抽象的、分离的、独立的。但是,同时成为中 心意识的各个对象可能一个一个地、按顺序地被分离和经验。这就说明经验现象的特定方 式比另一些方式更复杂或更丰富,它们是基于对现象整体中更多部分或更多方面的同时意 识。 再次,根据现象图式学,“经验现象的方式”是经验者与被经验情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a 和b 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如果它们之间没有建立某种联系,a 和b 就不会被认为是相关 的。如婚姻就是一种内在联系:男人和女人通过建立联系成为丈夫和妻子。我们如何勾画 人和世界之间的内部联系昵? 世界,或者至少世界的某些部分,是向人显现的:世界是被 人经验的。很明显,如果没有这个正在经验的世界,人与人之闻就没有相通的介质:如果 世界是根据经验世界的所有可能方式( 认识、感知、在其中生存) 的总和来被理解的,那么 如果没有人去经验世界,世界就不可能是这个世界了。 ( 三) 现象图式学的研究方法:第二位视角 在科学领域和日常生活中,育很多关于世界、现象、情境的阐述。经验( 或体验) 世 n 2 0 0 3 级硕士学位论文 变易理论教学研究 界、现象、情境的各种方式通常是被经验者想当然地认定的,他们看不到也意识不到这些 方式。在现象图式学中,基于第二位视角,这些经验世界、现象、情境的根本方式被作为 研究内容。 1 对“第二位视角”的解释 什么是现象图式学的“第二位视角呢? 为了便于理解,这里我引用b o w d e ne ta 1 ( 1 9 9 2 ) 的“火车中的球”来对其含义进行解释。 例题:火车里有一个球向车尾滚动,3 秒钟滚动2 米,同时,火车以1 0 米秒的匀速 向前行驶。讨论球的位移值。 例题中球的位移可以从数量上很容易得出答案就火车行进方向来说,球的位移是 2 8 米,但对答案的得出却有不同性质的识见方式,正确答案可通过一系列地思考而得出。 首先,火车的位移一3 0 米,其次,球在火车地板上的位移一2 米,3 0 米减去2 米得到 2 8 米。用这种推理方法,每一过程中位移的部分都是隐晦的,最后把它们联系起来得出结 果:位移值被看作是各部分的和。换一种方式,答案可以很明确,即同时思考两个过程, 3 0 米是火车相对地面来说在它前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2 米是球相对火车地板来说以另 一个方向移动的距离,最后得出的2 8 米是球相对于地面来说的位移值。 物理学家,或物理老师对这个问题一般都是寻找数量意义上的答案,即正确的数值, 他们正是以第一位视角考虑问题的。对他们来说,3 0 米一2 米= 2 8 米是正确的,而2 米或 3 0 米都是错误的。他们以第一位视角描述情境,检查结果是否与预定答案符合;学生的思 考方式,或经验某些活动的方式对他们来说却无足轻重。 但是,如果出现了错误的答案2 米,物理老师就有可能成为现象图式学者,这样 问:“你是怎样得出那个答案的? 你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 你能说说这个问题是什么意 思吗? ”这就是采用了第二位视角,当对答案进行分析时,就是用第二位视角来描述对这 一现象的经验。 这些描述是根据人们如何理解或经验相关活动而表达的,不是首先判断其正确与否。 在学生回答“2 ”这个事件中,教师可能会总结出学生是站在火车上考虑问题,然后从这 个角度出发继续考察其它错误答案。 2 第二位视角与第一位视角的差异与联系 第二位视角与第一位视角的差异在于,把一种叙述( 如“3 秒内球的位移是2 米”) 看成是关于客观世界或一些特殊情境的说明,还是根据其它有关客观世界或类似情境的说 b o w d e n ,j e ta i d 卸& c o n e n t , v e l o c i t y , a n d # a m e s 酵r 乖m n c e :p h e n o m e n o g r a p h i cs t u d i e s o f s t u d e n t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n d s o m e i m p l i c a t i o n s i o r t e a c h i n g a n d a s s e s s m e n t a m c f i c a nj o u r n a l o f p h y s i ,1 9 9 2 1 1 2 0 0 3 级硕士学位论文 变易理论教学研究 明来判断这种叙述。特别是,它可能与既定的常识、定理做比较,在这种情况下权衡发现 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也可以换个方式,将类似的叙述看作是反映学习者经验问题、意识 问题的方式,然后我们再根据这些方式探寻学习者如何理解问题和有关的现象。 当我们采纳一种视角或另一种视角时,当然我们要很好地理解它们,但是我们必须在 一段时间对它“加括号”( b r a c k e t ) 1 1 。我们必须承认在好的教学中两种视角都需要。一 方面,我们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发现学生取得的进步,这也是教学力图发展的学生的能力; 另一方面,为了使教学能更好地发展这种能力,我们还必须了解为什么一些学生要比另一 些学生进步更快。 针对两类视角对文本的研究可以发现,第一位视角与第二位视角的差别主要是两类研 究内容的差异。不可否认,这为搜集研究内容提供了一种参差不齐的不确定的标准。一方 面,我们所有的科学研究经历几百年的探索形成了许多关于世界的说明,没有一种是基于 人们经验做出的,我们从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文化中能获得很多与之相关的内容。 另一方面,有关人们如何经验世界的研究非常有限。现象图式学的研究就属于这一系列, 当然还有一些,如人种学、历史、哲学。 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社会学家、考古学家都想要发展知识,说明世界,或者获得一 些他们所研究的世界某些方面的知识。他们认为自己就是按照本来面目描述世界的,并且 相信他们描述的那个世界就是他所经验到的那个世界,但是他们不可能用自己的经验来表 达,而是要根据相关现象的其他说明来判断,并认定他们的描述是否有效或有用。 如果我们采用第二位视角,我们就会关注入们的经验,无论物理的、生物的、社会的、 文化的或其他。然而,我们所研究的人们的经验源自他们正经验的世界,我们作为研究者 要基于他们经验世界某些方面的各种方式,这里就存在一个很明显的不相称。没有我们对 经验的研究他们能生活得很好,但是如果没有他们经验世界我们就不可能研究经验。经验 反映在关于世界的说明,实施的行为,和人工制品里。根据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这些说明 交得更有效或更无用,这些行为更娴熟或更笨拙,人造品更有价值或更没有价值,这类判 断属于第一位视角。而当我们采用第二位视角时,就必须悬置判断。 此外,第一位视角和第二位视角还有两点复杂的联系。第一,在第一位视角中,研究 者关注的是客观世界,人们的经验( 如,意识构成方式) 被悬置。而在第二位视角中,研 究者关注的是其他人经验世界的方式,他自身的经验被悬置。第一位视角( 基于研究者的 经验) 包含着第二位视角( 基于其他人的经验) 。在现象学中,研究者本人的经验是中心, 注:五口括号来源于现蒙学意思是悬置判断。 2 0 0 3 级硕士学位论文 变易理论教学研究 同时要悬置对经验内容的判断。我们习惯于指向我们自己的经验,研究者也不例外。现象 学研究者( 哲学家) 通过反思自身的经验,回到实事本身:而现象图式学者通过反思其他 人的经验,探究人们的经验方式。 第二点联系是,由于我们把经验看作是经验者与被经验世界的内在联系,因此,有必 要用第二位视角来审视基于第一位视角认识的那些事情。 用现象图式学观点看待现象,关注的是不同现象的意义,特别是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 现象对学习者的意义。各个领域中固定化的想当然的方式被摈弃,而关注即时的识见方式。 更有时候,特定的现象如何被经验可能成为研究的中心问题。 在现象图式学研究中,当问题提出时、收集资料时、分析资料时,都在运用第二位视 角。这意味着以他人的眼睛识见现象和情景,以代理的身份重现他人的经验。在现象图式 学研究的每个步骤中,研究者都要有意识地回避自己的经验方式,仅用它来客观描述他人 交谈、解决问题、经验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二、变易理论研究 ( 一) 变易,非变异 “易b 在我国古老的易经中有解释,即简易、变易和不易。其中“变易”大致有 0 四层意思,第一,六十四卦本身就是从自然现象的交化中演绎出来的;第二,是说明自然 万物的变化是有规则的;第三,是说明人的意志可以决定事物的变化;第四,是指六十四 卦本身。 v a r i a t i o n 在当代英语词典中的解释有三:1 ad i f f e r e n c eo rc h a n g ef r o mt h e u s u a la m o u n to rf o r mo fs o m e t h i n g ;2 s o m e h t i n gt h a t i sd o n ei naw a yt h a ti s 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ew a yi ti su s u a l l yd o n e :3 o n eo fas e to fs h o r tp i e c e so fm u s i c , e a c hb a s e do nt h es a m es i m p l et u n e 。 我初次接触“交易理论”感到非常困惑,不知所云为何物,甚至误认为是达尔文进化 论中的“变异”。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渐渐明晰了其中的奥妙,之所以将m a r t o n 的t h e t h e o r yo fv a r i a t i o n 翻译成中文“交易理论”,从以上的汉英解释中可窥一斑,“变易” 与“v a r i a t i o n ”至少有三个含义是吻合的:1 “变化”的意义;2 变化是有规则的;3 变化要依靠人的意志,并依赖人意识到这些变化。因此,香港教育学院的研究者在研究 m a r t o n 的著作时将“t h et h e o r yo f 、r a r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