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专业论文)宋徽宗对宫廷绘画的影响.pdf_第1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宋徽宗对宫廷绘画的影响.pdf_第2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宋徽宗对宫廷绘画的影响.pdf_第3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宋徽宗对宫廷绘画的影响.pdf_第4页
(艺术学专业论文)宋徽宗对宫廷绘画的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 - 一一 oi i 一i i i ! 苎曼皇! 曼! 曼! 曼曼鼍曼曼曼曼曼皇! 曼曼曼! 舅 摘要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长期演进发展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 形式。宫廷绘画又是中国绘画史发展的主流,在宋代徽宗时期达到了顶峰。宋徽宗身 为帝王,又是一个造诣极高的艺术家,他的特殊身份、个人爱好及审美趣味深深影响 了宫廷绘画的发展。宋徽宗时期,宫廷画院的建制趋于完备,画家的待遇有了明显提 高;另外,徽宗赵佶把他的画风引入画院,使画院在传统写实的基础上更加成熟,达 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宋徽宗还提倡“以诗入画,讲求画的意境,开创了宣和画 风,直接左右了宫廷画风。此时期宫廷绘画的繁荣直接影响了后来南宋宫廷绘画的发 展,也对后世宫廷绘画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宋徽宗宋代绘画宫廷绘画影晌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h a sal o n gh i s t o r ya n dl o n gs t a n d i n g a f t e rl a s t i n ge v o l v e m e n t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th a sb e c o m ea ne t h i c a l a r tm o d a l i t y p a l a c e p a i n t i n g w h i c hi st h e m a i n s t r e a mo f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 s e v o l v e m e n t ,a c h i e v e d i t st o pi n n o r t h e ms o n g d y n a s t y e m p e r o rh u i z o n g w a sn o t o n l y a ne m p e r o rb u ta l s oa na r t i s tw i t h s p l e n d i f e r o u s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 s h i ss p e c i a ls t a t u s ,i n d i v i d u a l l i k ea n da e s t h e t i c g u s t o i n f l u e n c e dt h ec h i n e s e p a i n t i n g s e v o l v e m e n t d e e p l y i n h i s r e i g n ,t h 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s y s t e m o f p a l a c ep a i n t i n g s a c a d e m ea p p r o a c h e d m a t u r i t y ,t h e t r e a t m e n to f p a l a c e a r t i s t sh a db e e ni m p r o v e di ne v i d e n c e 。i na d d i t i o n ,e m p e r o r h u i z o n g z h a o j ii n t r o d u c e dh i s p a i n t i n gs t y l e t ot h e p a l a c ep a i n t i n g s a c a d e m e ,t h i s m a d ei t m o r em a t u r ea n d a p p r o a c h a nu n h e a r d o fl e v e l o n t h eb a s eo ft r a d i t i o n a lr e a l i s m h ea d v o c a t e dt h e i m p l i c a t i o nb e t w e e np a i n t i n g a n d p o e m ,a t t a c h e di m p o r t a n c e t o a r t i s t i c c o n c e p t i o n o f p a i n t i n g ,i n a u g u r a t e d x u a n h e p a i n t i n g e t h o s ,a f f e c t e d t h e p a l a c ep a i n t i n g sv o g u ed i r e c t l y t h e p r o s p e r i t y o f p a l a c ep a i n t i n g i n t h i s p e r i o d h a dad i r e c t i n f l u e n c eo n t h ee v o l v e m e n t i ns o u t h e r n s o n gd y n a s t y ,a n d i ta l s o i n f l u e n c e d t h e p o s t e r i o rp a l a c ep a i n t i n g i ns o m e w a y s k e yw o r d s :e m p e r o rh u i z o n g ;p a i n t i n go fs o n gd y n a s t y ;p a l a c ep a i n t i n g ; i n f l u e n c e l l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 驯谚要 日期:翌年二月旦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叫乞襄 日期:里年二月旦日 日期:! 年二月三日 日期:竺z 年月卫日 引言 鼍! 曼曼曼皇曼! ! ! ! 曼二一= i ii i n 鼍曼! 曼! 曼! 曼 引言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汉族为主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 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绘 画。中国绘画的最早遗迹可上溯到远古的岩画和繁荣于新石器时代彩陶器上的非常丰 富的装饰纹样,艺术风格至纯至真,吸引了很多的艺术爱好者,但是这一时期还没有 专职的画家,也就是说专职画家还没有从劳动中分离出来。在国家产生之前,根本无 从谈论宫廷绘画,更无从谈论画院和院画家。宫廷画是伴随着宫廷的出现而诞生的, 对宫廷画的界定有个限制,那就是“宫廷 二字,即使是宫廷画师,宫廷外的作品也 不能称之为宫廷画。中国宫廷画有记录的历史可上溯至商周时期,当时宫殿墙壁上就 画有图画,此后魏、晋、南北朝、隋、唐、明、清时期都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如清明上河图、步辇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等,随着清朝的灭亡,宫 廷画的历史随之终结。 宫廷绘画,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宫廷中创作的和那些关于宫廷的绘画,具体指:( 1 ) 历代帝王创作的绘画作品;( 2 ) 历代宫廷画家秉承帝王旨意创作的绘画作品:( 3 ) 历 代文臣创作的描绘宫廷情景的绘画作品。因此凡是为宫廷所吸纳和雇用,以皇帝的旨 意为作画指向的绘画形势和绘画机构,都应纳入宫廷绘画的范畴之内。中国的绘画艺 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而宫廷绘画又是传统绘画发展的主流之一, 宫廷绘画的发展和封建国家的统治息息相关,因此,研究宫廷绘画不仅有助于我们了。 解绘画艺术的规律,还能了解中国古代的宫廷文化。 对于宋代绘画,一些研究者们习惯地将其化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即北宋前 期( 约从公元9 6 卜1 1 0 0 年) ,这一时期中,主要是江南,西蜀和中源地区遗留下来的 画家继续称雄画坛,表现出对唐、五代时期的写实主义传统创造性的继承;第二时期, 为宋徽宗赵佶时代( 约从公元儿o l 1 1 2 5 年) ,可视为宋代绘画史的黄金时期;第三 时期,南宋前期( 约从公元1 1 2 7 1 1 9 4 年) ;第四时期,南宋后期( 约从公元1 1 9 5 1 2 7 9 年) 。宋徽宗赵佶作为北宋末皇帝,在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均有较高的造诣, 尤其是他创立的宣和画院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绘画的发展,在他的主持下,宫廷绘画的 发展达到了顶峰。因此选取宋徽宗这一时期研究宫廷绘画,考虑它发展繁荣的诸多因 问北大学文掌坝t 掌位论文 素,使我们能在更好的理解和欣赏宫廷绘画的同时,了解绘画艺术发展的规律及带给 我们的种种启示。 当提到宫廷绘画时,就不得不提到宫廷绘画的一个重要机构宫廷画院。画院 是随着宫廷绘画的发展逐步成熟完善起来的,在它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一种称为“院 体画”风格的画风,一种写实的绘画风格,主要特征就是“重色韵 、“以形写形”、“突 出画意”、“再现为主 。而文人画“重墨韵 、“以意写神”、“突出写意”、“表现为主”。 表面看起来正好相反的两种画风,其实有相通之处,可以相互融合。 从查找的一些资料来看,发现对宫廷绘画所作的零散研究的居多。如对某些帝王 艺术家的研究,或是主要对院体画风的研究,更多的是对北宋时期画院的研究,着重 是论述画院的建制以及这种制度下形成的院体画的风格特征和画院对绘画的影响,另 外就是注重个别画家的艺术成就的研究。而把宫廷绘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还是很 少的。 在2 0 0 3 年1 0 月1 5 日至2 0 日,北京建城8 5 0 周年、故宫博物院建院7 8 周年之际, 坐落于明清两代皇宫遗址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中国古代宫廷绘画国际学术研讨 会”。同时还在故宫绘画馆举办了历代宫廷绘画特展。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 院长郑欣淼认为:“故宫博物院主办中国宫廷绘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举办中国宫廷绘画 特别展览,这在国内外学术界还是第一次。”来自国内外的中国美术史学者高居翰、韦 陀、金维诺、杨新也先后在开幕式上发言。此次研讨会共分五场讲演,在第一场中研 讨了宋代皇帝画家宋徽宗赵佶的创作活动、审美意趣等。上海美术馆丁羲元研究员的 论文题目是宋徽宗( 听琴图) 解读。他认为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听琴图,其构 局是以徽宗名讳佶字入画,视角新颖独特。中央美术学院薄松年的论文题目是宋 徽宗墨笔花鸟初探。他认为徽宗墨笔花鸟画艺术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为五代以来的 江南画,二为熙宁元丰以来日益发展的士大夫画风。由此而导致其作品虽然表现的是 江湖野趣,但仍带有雍容的气貌。论文还通过对文献的阐释、图像的比较,加深了对 宋徽宗墨笔花鸟画及代笔问题的研究。首都师范大学李福顺的论文题目是徽宗崇道 与宋道教美术。他论述了宋朝历代皇帝崇尚道教的历史根源,陈述了宋代宫廷内有关 道教的美术活动、徽宗画作中的道教思想以及道教美术遗存等。美国华盛顿大学伊霈 霞的论文题目是宫廷收藏对宫廷绘画的影响:宋徽宗的个案研究。宋徽宗赵佶是历 2 引言 曼曼! 鼍曼曼皇曼曼! 鼍i iii i i i l , l i 皇皇蔓! 曼曼曼蔓 史上对书画创作与收藏均起到重要作用的帝王艺术家,伊女士在论文中探讨了“宫廷 绘画的收藏和对宫廷画家的资助之间可能相互影响的方式。”她认为:“徽宗朝画作的 收藏、评估和编目是由宫廷画家之外的一群专家完成的,有时候宫廷画家也参加宫廷 画品的鉴赏、复制等活动。 这是一次难得的中外学者关于宫廷绘画史的交流盛会, 在既有的研究基础上,从不同侧面拓展了人们对宫廷绘画风格、语言、文化内涵及其 功能的认识,将对今后宫廷绘画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它是历年来对宫 廷绘画研究的一次总结,也是将宫廷绘画研究深入下去的一个必要的开始。 基于目前对宫廷绘画艺术研究的现状,本文将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从社会学、 美学、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一时期宫廷绘画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教育训练、艺术实 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而熟悉宫廷绘画艺术发展过程,把握绘画艺术的发展规律, 推动绘画不断的向前发展。宋徽宗时期宫廷画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文人画异军突起, 宫廷绘画和文人画的相斥也有一定缓和,文人画的发展或多或少影响了宫廷绘画的发 展,宫廷画在风格上有些变化,此文从艺术学的角度以及哲学的深度来分析宋徽宗个 人对宫廷绘画的影响,研究这一时代的美学理念,从而能更好的指导现代绘画。 o 李浞:故宫博物院院刊- “中国古代宫廷绘画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第1 5 0 页,2 0 0 4 年3 期 3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 章北宋宫廷绘画的文化背景 1 1 宫廷绘画的沿革 进入商、西周奴隶社会以后,从事美术的画工都是奴隶的身份,虽然在专业形式 上类似于画院画家,但在画家身份和制度关系上与画院画家本质上仍是有区别的。故 宫博物院书画部副主任余辉说过,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用于捉拿朝廷罪犯的“画影捕形” 也算是宫廷画,据郭沫若对江苏丹徒出土的矢簋铭文的考释,西周初年就有“武 王、成王伐商图及巡省东国图”的创作。只不过它们毫无艺术性,仅是一种带有目的 的工具。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制度也相应改变,商品交换的增加促使了 个体手工业的发展,一些手工业者,如画工、铸工、木工等,有时被统治者收养或雇 用,当时被称为“客”,韩菲子外储说记载了有为周君画荚的“客”;庄子外 篇田子方也记录了宋元君收养为作画图的“众史”,其地位要比“客”的地位略 高些。在形式上,这时的“客”和“史与画院画家就很相似了,只是画院还没有明 确的制度和完整的结构,可以说这时的“客和“史 是院画家的雏形。 庄子田子方载:“宋元君将画图,众使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 半。有一史后至者,值值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礴赢。君 日:可亦,是真画者也。由此看来,当时就有了大批的宫廷画史了,有的已经具 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但这些画史的地位还是相当低下的。 两汉以前虽然已经有了宫廷绘画的基本形式,但是由于这一时期没有什么绘画作 品留存,因而也不能对这一时期的画风加以完整的分析评价。 汉代宫廷机构“少府中设有专业画工部门,其属下有“黄门署长、画室署长、 玉堂署长各一人”:相应的画室内有“黄门画者”或者“尚方画工 。 “少府”不只是具有统管所有宫廷艺术活动的职能,而且具有自己独立的税收职 能来保证艺术活动的开支,是宫廷艺术活动的财务总管。“少府 出自战国时期秦国所 设的“少内”,主要是负责帝王和王室生活各方面的开支和用途。秦汉时期中央政府掌 。华彬;中国宫廷绘画史,第1 1 页,辽宁美术出版社,2 0 0 3 年 4 第1 章北宋宫廷绘画所处的文化背景 管税收、财政的机构有大小和“公、“私 之分。大的“公 的机构官长为“治粟内 史 、后称大农令、大司农,用作中央官署和驻军的开支,包括官吏的俸禄和军队的供 养等。小的“私”的机构,官长为少府,主要用作皇帝的“私养俸 。 汉代的宫殿、苑囿和陵墓一般由“将作大匠”掌管,“将作大匠”主要是负责建筑 一个官职,在汉代以前也只是少府的一个署官,名“将作 ,汉代以后才分化出“将作 少府”和“将作大匠”,这些的费用由大司农开支,不归少府,因此,少府在汉代少府 的支出就大大减少了,从而它的税收职能比秦时也减少了很多。 到了东汉,有记载:“明帝雅好图画,另立画官,诏博洽之士班固、贾逵辈取诸经 史事,命上方画工图画 ;“又创立鸿都门学以集奇艺,天下之艺云集”。 由此可知, 在当时已经建立了专门的画图机构,并从民间征集了艺人成为宫廷画工,如汉灵帝时, 收罗了民间文学家乐松、江览等三十二人进入鸿都门学,其中民间画家刘旦、扬鲁还 被冠以“待诏尚方”的头衔。此时的“鸿都门学 就类似于唐的翰林院,而后世茴家 “待诏”的称谓也由此而出,这应该说是画院体制有文献记载的最早起源。在这一时 期,有一些官僚学者也善画,著名的有张衡、蔡邕、刘褒、赵岐等,开创了文人绘画 的先河,当然他们与后来的文人画是有本质区别的,他们属于宫廷人物,处于社会上 层,画风大多倾向于雍容华丽,注意写生,讲求形似;其题材多为先贤的仪容,宫廷 宴乐,出行狩猎场景等。有时他们也被当作画工使用,只不过他们可以算是宫廷的比 较有身份的画工了。历代名画记中有记载灵帝诏蔡邕“画赤泉五代将相于省,兼命 为赞及书”。 从两汉出土的一些绘画来看,这一时期的绘画基本倾向于追求描绘对象、塑造形 象,并带有些丰富的想象。在绘画技艺和绘画工具上初步形成系统和制作方法,这时 的绘画还主要是政治、祭奠、器物的附属品,带有极大的功能性,还没有独立的绘画 理想追求。但它的成就是不能否认的。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个动荡混乱的时期;它的历史就是一个由统一而分裂 的过程。两汉以来的儒家思想支配着政权的阶级统治,民间深受其影响。魏晋以来由 于政局的混乱,使得佛教出世轮回的思想和道家清静无为的宗旨一拍即合,尤其佛家 。华彬:中国宫廷绘画史,第1 5 页,辽宁美术出版社,2 0 0 3 年 口同上 5 河北大掌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教义更加为当时社会上下阶层所接受,这种思想风气,也引起了绘画艺术的变化。 对于宫廷绘画来说,频繁的政权交替使得这一隶属于皇家政权的绘画根本无法立 足,在汉代刚有萌芽的宫廷绘画在政治原因和佛教艺术兴起的状态下,处于了停滞阶 段。而作为宗教艺术的创作者,这一时期的民间和官营手工艺人占了主流地位。少部 分的绘画能者为宫廷吸收,继续着宫廷绘画的创作。因为在汉代,佛教传入中国,虽 然有些帝王和官民崇尚佛事,但因中国民族的深层反宗教心理,“浮屠之说”并末被广 泛的接纳。但到了六朝以后,政治动乱,民族冲突,阶级对抗愈演愈烈,人民遭受了 巨大的痛苦,他们不得不去寻求各种方法来解脱痛苦。然而,此时佛教的出世思想与 孔孟黄老之言找到了相通之处,尤其佛教宣传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之说,渐为大众接 受。这时的统治者、帝王门阀认识到佛教可以麻醉人民、稳定政治,因而大加倡导佛 教,佛教从此开始全面的影响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佛教艺术也相应得到巨 大发展并成为六朝艺术的重要特征。这一时期,虽然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宫廷绘画 和宫廷画家,但对民间画工及士大夫画家来说是介于半民间半宫廷意义上的。他们作 大量的宗教壁画,大部分是由统治阶级修建的,这些画家和统治阶级有一定的雇佣关 系,因此他们的艺术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受到统治阶级审美趣味的影响。另外,由 于哲学思想的变革,使得艺术具有大量的活动空间和广阔的天地可以驰骋,士大夫画 家很好体现了这一点。- 这两派的绘画都与后来的宫廷绘画有一定关系。在当时由于士 大夫画家生活相对稳定,有较多的时间研究绘画,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因而也出现 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画论、画品,如顾恺之的论画、谢赫的古画品录、姚最的 续画品录,都对后世的绘画有很大的影响,当然对宫廷绘画也毫无例外。 虽然这一时期,政治动荡不安,真正意义上的宫廷绘画不存在,但是在某一稳定 阶段仍有这种类似于宫廷绘画的美术活动。在一些史料中也有所记载。如曹魏都城邺 ( 今河南省临漳县西) 宫廷中的温室壁画是三国时代宫廷壁画的代表:曾经被誉为“佛 画之祖的曹不兴,是孙吴的著名画家,孙权经常诏他去作画,谢赫的古画品录 中说其“吴时事孙权 可以得到印证。但是作为宫廷画家有确切证据可查的就是北魏 北齐时代的杨子华,他的创作都是为了满足皇帝的要求。北齐武成帝高湛“使居禁中, 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文献著录他的作品有北齐贵戚游苑图、宫苑人物屏风、 邺中百战图等,这些都反映和记录了当时北齐宫廷的奢糜生活。 6 第1 苹北宋宫廷绘i 堕j 所处的文化背景 ! 曼曼i n i 一_ ;一; 一。i 曼鼍曼 对于这一时期,宫廷绘画的建制也有所进步,虽然六朝依然延续汉制,设有少府、 将作大匠等部门,但它的职能发生了变化,少府开始专管官营工业,宫廷事务由门下 省续管。管理宫廷艺术的长官也开始有意识地让专业人员担任,而不在是随意的任命 指定外行担任,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内部管理结构,这种做法就体现了一定的进步性。 南北朝时期绘画优秀者有可能被封为监画工,绘制屏风等的画工是宫廷中最下层的画 家,等同于匠人,这些人由监画工监管,以确保绘画质量;监画工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就是指导画工如何按宫廷的趣味和方式来绘画,这些画家和画工的俸禄,还是延续了 汉制,由少府来供给的。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因为这一时期还没有形成完全意义上的 画院体制,没有如宋代宣和画院一样的机构专门接纳宫廷画家,因此这时的许多宫廷 画家是被分散安置在各个机构中的。画种上只有壁画、纸上绘画和工艺器皿绘画;分 科上大部分是以人物画为主,山水和花鸟画只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和点缀存在,还没有 成型。 宫廷绘画发展到隋唐时期,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水评。到五代,西蜀和南唐画 院的设立,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宫廷绘画形成,它对两宋宫廷绘画的繁荣产生了深刻 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时期。 隋唐时期是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时期,中国的封建政治制度也在这一时期趋于 成熟,封建的职官制度形成了相当严密的三省六部制度,使负责皇帝私人事务的官署 和官吏同朝廷的政务机构脱离而自成系统,进一步加强了封建的中央集权统治;也使 封建官僚机构的设置更加完备、管理的掌职分工更为细密。 隋唐的大部分宫廷画家都被集中安置在翰林院中,另外当时宫中还设有弘文馆( 亦 称昭文馆) 、史馆、集贤院,里面也有很多画家。隋唐宫廷还专门设置了一些闲职来安 置宫廷画家,有的甚至达到了较高的官位,拥有显赫的社会地位。再加上隋唐统治者 有很多酷爱艺术,为了搜求散落于民间的书画珍品,不惜重金,不遗余力,并且购求 书画的分工也很明确:任命专人专职从事搜购、鉴别工作;重金求购,如萧翼在房玄 龄的推荐下为唐太宗收来了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后,“太宗大悦,以玄龄举得其人, 上锦彩千段。擢拜翼为员外郎,加五品。赐银瓶一、金镂瓶一、玛瑙碗一,并买以珠, 内厩良马两匹,兼宝装鞍辔,宅庄和一区 ;裱褙、鉴赏、复制。到了唐代,对书画装 裱相当重视,汤厘画论云:“唐人褙手卷多有紫绫作襟首,至有红绫作引首,用珊 同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瑚为小轴,如今藏经之状。宫廷装裱书画是和鉴别、复制相联系的,因此也是一大型 的艺术活动。 隋唐时期,活动于宫廷的画家也分为两类,宫廷画家和闲暇时以画自娱的士大夫 画家,但与后世还不相同。在制度上还没有建立像北宋“翰林图画院 这样的机构专 门置养和培养画家。虽然唐玄宗时在“掌刊辑经籍”的集贤殿书院中设有“画直,“画 直”的主要任务还不是陪伴皇帝,而是各本馆从事预定的绘画工作。由翰林院中的“学 士 是常陪伴皇帝。但据历代名画记记载杨宁、邵斋钦,唐书艺文志记载张 萱仅这三人曾担任过此职。这一时期有很多著名的画家都供奉于宫廷,大多被安置于 朝廷中并不重要的司局里。如“隋朝展子虔( 朝散大夫帐内都督) 、董伯仁( 光禄大夫 殿中将军) 、郑法士( 中散大夫) ;唐朝如阎立本( 右相) 、吴道子( 宁王友) 、张萱( 史 馆画直) 、周畴( 宣卅1 5 3 i j 驾) 、李思训( 右武卫大将军) 、王维( 右拾遗) 等等”。同时, 宫廷中还征召了许多侍奉皇帝的待诏画家,唐玄宗时“始置翰林院,密迩禁延,延文 章之士,下至僧、道、书、画、琴、棋、数术之工皆处之,谓这待诏圆。吴道子就是 被玄宗“召入禁中,改名道玄,因授内教博士,非有诏不得画。 “官者善画 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至清代,这种现象更为普 遍。在唐代仍还没有形成职业画家和业余画家之间技艺方面的巨大鸿沟,也不存在文 人画家和职业画家之间对立,因此我们还不能以后世文人与宫廷、职业的标准来划分 这一时期的给画格局,这样对他们的身份加以明确的断定就很难了,但是从他们都是 为皇家服务的功能来看,不管是职业画家、工匠还是文人士大夫画家都属于宫廷画家 的范畴。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列出了一些最有可能是宫廷画家的人。值得注意 的一点是,在唐代开始就产生了许多的宗室画家,但没有宋代宗室画家影响力大,如 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汉王李元昌、江都王李绪、藤王李元婴等善花鸟者颇多。 五代时期又是中国的一个分裂动荡的时期。政局的混乱确实影响宫廷绘画的发展, 但从发展的总趋势上看,宫廷绘画在这一时期还是向前迈进了大步。在唐代之前, 绘画的主要功能在整体上体现了统治者的要求,宫廷绘画只作为统治者宣传的工具, 到了五代,这种功能依然存在,但其主要功能已发生了变化,宫廷绘画创作开始倾向 d 华彬:中国宫廷绘画史,第3 卜3 l 页,辽宁美术出版社,2 0 0 3 年 。同上 。同上 8 第1 章北宋宫廷绘画所处的文化背景 1 _1 1 1 鼍曼! 曼曼鼍皇曼鼍曼 于审美愉悦性。西蜀和南唐相对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统治阶级中流行着奢侈享乐的 的风气,最高统治者有很多爱好绘画并先后兴办了画院,这对两宋绘画的最终繁荣产 生了深刻的影响。明德元年( 9 3 4 ) 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史称后蜀,他接过前蜀雄厚的 绘画班底,首次创建了翰林图画院。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有正式意义的宫廷画院的开始。 南唐中主李瑕耽爱文艺,恩宠画士,在前代的基础上,将流散的画家召集到宫中,仿 效西蜀画院建制,于保大元年( 9 4 3 ) 建立了翰林图画院。总之,五代时期在绘画史上 起到了承唐启宋的作用,宋承袭了前代画院之制,继续发展和完善,到宋徽宗赵佶时 期中国的绘画走进了一个黄金时代。 1 2 北宋宫廷画院的文化背景 宫廷画院自五代起发展至宋,人们的生活对绘画的发展可以说有很大影响。从经 济发达的汉代和唐朝可以看到,绘画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汉代 画像石、画像砖的繁荣是和当时崇尚厚葬的民风是分不开的,因此就有孟李、孟卯兄 弟开设的刻石作坊。唐代的佛道寺观在经济生活中,保证了一些人以建筑、雕塑和绘 画的行会为生活之源,同时也促进了建筑、雕塑和绘画艺术的发展。 宋代的市民文化和都市生活在推进经济繁荣方面比前代更为有力,因为绘画艺术 活动不再只是少数世族豪门享受的生活,还有很多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普通百姓也参与 其中。在宋代,各行各业的行会都集中在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的商业中心,这正符合 经济发展的特点。如当时汴梁的皇家寺院大相国寺就是其中最热闹的场所。那里经常 有庙会活动,在大殿后、资圣门前就有买卖图画、书籍的摊位,而后廊则专门有经营 画像的生意。这些行会组织的活动,在激烈的竞争中充满活力。因此他们要求要不断 有新鲜画样问世。激烈的竞争使绘画题材趋向专门化。因此有长于画儿童的“杜孩儿”, 长于画富殿建筑的“赵楼台”,他们都根据人们的审美需要,批量制作图画,这也说明 了当时人们的购买力非常旺盛。购买者来自全国各地,推动了时新样式的普及。还有 一些绘画被销售到宋朝以外的地区。在宋的都市中,外地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也大量 流入,使京城的文化艺术能不断出新。一些画商拿着画家的画去画院后门卖,可以得 到高价。从北宋开始,还有不少画家就在京城的街上卖画。宋徽宗所经营的画院就是 在这种背景下达到鼎盛的。 9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 章宋徽宗对画院的贡献及对宫廷绘画的影响 宋徽宗赵佶( 1 0 8 2 1 1 3 5 ) ,神宗第十一子,哲宗弟。绍圣三年( 11 0 1 ) 封为端王, 哲宗死后继位( 1 1 0 0 ) 年,时年1 8 岁,为宋朝第八位皇帝。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 家,早在他为端王时,就好声色,尤好蓄兽养鸟和踢球。做了皇帝后,亲信蔡京、童 贯之流,置朝政于不顾,过着极度奢侈的生活。他为营造艮岳不惜劳民伤财,使江南 百姓倾家荡产,激起多方起义。当时表面繁荣,实质危机四伏的北宋王朝,从此愈加 腐败不堪,终于酿成“靖康之变”,金兵入侵,生灵涂炭,而他本人也做了亡国的俘虏, 惨死在异邦。但就是这位在政治上昏庸无能的国君,却是一个罕见的艺术奇才。他不 仅是中国书画史上开宗立派的大师,也是贡献最多的书画大家 2 1 北宋画院的发展状况 北宋宫廷画院,取名“翰林图画院 ,简称画院,是在西蜀、南唐画院的基础上建 立的;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画家作品最多、体制最完备的画院,在我国的绘画历史上 占有重要的地位。北宋画院的发展和其它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也经历了一个从初创 到发展再到繁荣期的过程。 北宋宫廷画院,正式创于雍熙元年( 9 4 8 年) ,初址在大内中苑东门里。成平元年 ( 9 8 8 年) 迁至右掖门外,隶属翰林院。画院初期约( 9 6 0 年1 0 6 4 年) ,一般以太祖、 太宗、真宗、仁宗在位期计。初创期画院的画家多来自于西蜀画院、南唐画院与中原 画家三方面。宋太祖攻灭西蜀、南唐,西蜀画院画家如黄筌父子、高文进父子以及袁 仁厚、夏侯延祜等和南唐画院画家徐熙等随之归宋至汴京,成为北宋初期宫廷画院的 主要骨干力量,北宋画院中还有一些画家是五代后期中原较著名的画家,如高益、王 真道、燕文贵等。北宋画院初期是以黄筌父子的画风为代表,端庄富丽,工整细腻、 逼真为主的华贵画风,适应了宫廷建筑装饰的需求,为宋初朝廷所欣赏。此外,南唐 画家如徐崇嗣、徐祟矩、董羽等也有一定地位;以高文进为代表的中原画家也有一定 的影响。总之,黄筌父子的画风成为北宋初期画院的规范和品评标准,正如宣和画 普卷三花鸟记载,“黄荃、居案画法,自祖宗以来,图画院为一时标准,较艺者, 视黄体为优劣去取”。因而形成了一种明确的画风,即宫廷画风;一种既符合时代要求 l o 第2 荦宋徽宗对北宋宫廷【田j 院的影响 皇曼曼! 皇皇! ! 喜! 曼! 皇苎! ! 曼! 曼皇! ! 鼍苎! ! 曼! ! 曼! ! ! 詈! ! ! ! ! ii 曼量曼曼! ! ! 曼曼曼! 皇曼曼曼! ! 曼曼曼曼曼曼曼! 曼曼 又符合皇家的审美取向的风格。自此,黄氏体制开始左右画院风气、标志着北宋院体 画风的初步形成。 熙宁、元丰时期是北宋画院变革的关键,尤其元丰年间,出现了一场真正的画院 大变革,史称“元丰改制”。宫廷画院中,黄体风格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当时宫廷 画风开始了变化和创新。“祖宗以来,图画院之较艺者,必以黄筌父子笔法程式,自崔 白及吴元瑜出,逐变其格 。在传记史料中也有关于吴元瑜的记载:“武臣吴元瑜,画 师崔白,能变世俗之气,所谓院( 画院) 者,而素以院体之人,亦因元瑜革去故态, 稍稍放笔墨以出胸意,回手之盛,追踪前辈,盖元瑜之力也 。 这种变格,在花鸟画 中尤为突出,他们力求改变黄家画派的那种端妆富丽、细腻写实的单纯绘画手法;把 表现作者感情的写意与工笔手法结合起来,形成和谐统一的新风格。直接影响了后来 宋徽宗时期宫廷绘画的发展。 2 2 宋徼宗极大的推动了北宋画院的发展 北宋宫廷画院,至宋徽宗在位期间( 1 1 0 i 1 1 2 5 年) ,已发展到繁荣鼎盛阶段。 画院聚集了众多的名家,不断举行绘画活动,广泛搜求天下古今名画,画院制度得到 进一步完善,兴办了专门培养绘画人才的画学,命题多以诗词,讲求“意在象外 ,要 求画家须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和表现力。尤其赵佶本人也是这一时期杰出的职业画家, 以“格物致知 的精神把写生画和黄氏体制的“精工妍丽”推向了极致;同时,由于 文人画风的影响,他的画又充满了诗情画意。画院中许多风格各异的作品,说明了院 画风格的多样丰富性,标志着院体画风的真正成熟,正如宣和画谱中的花鸟叙 论一节中指出“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 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骛,必见之幽闲。至于鹤立轩昂, 鹰隼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 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 。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此时 院体画风的多样性,其花鸟画创作以高于现实的面目来寄寓审美理想,院体画风的多 样性体现在不仅有以勾勒填彩,工丽精妙而又不失自然的黄氏画风;还有以“体制清 o 宣和画谱卷十八崔自传 留宣和画谱卷十九吴元瑜传 学宣和画谱 花鸟叙论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曼曼! ! ! 曼鼍苎鼍i m 一 i i i i i ! 毫曼曼曼! 曼曼曼篡! 置曼量! 曼鼍皇皇! 曼量量 澹,作用疏通 的崔白、吴元瑜画风;还有以画法精劲、质朴优美的李唐画风,更有 把诗、书、画三者巧妙结合的赵佶画风。 北宋画院的繁荣,是与宋徽宗对绘画的爱好与亲自过问宫廷画院是密不可分的, 而主要还是与赵估个人内在的素质有关。此时期的画院较著名的画家见图表。 姓名 籍贯职称擅长师承备考 李唐 河阳人待诏山水、人物、山水初师李思画继画继补遗图绘宝 止 训、荆浩、关仝,鉴格古要论珊瑚网宝 树石类李公麟绘录 苏汉臣 开封人待诏善画道释、人 刘宗古 画继补遗图绘宝鉴 物、仕女等 马贲 河中人待诏工国花马、佛圆继图绘宝鉴 释、山水 刘宗古待诏精于人物、山郭熙国继图绘宝鉴 水、佛像 李希成华州山水李成画继图绘宝鉴 韩若拙洛人写真、翎毛画继 刘益开封花鸟、山果、画继图绘宝鉴 尤长小景 富燮开封花鸟画继图绘宝鉴 侯宗古龙画继图绘宝鉴 , 陈尧臣婺州画学山水写真挥麈录 正 开封 待诏 蕃马、人物胡环、丹东王画继补遗图绘宝鉴 和成忠京西 待诏山水李成 画继图绘宝鉴 韩拙 南阳山水 绘事备考佩文斋书画谱 李迪河阳待诏花鸟、竹石画继补遗 李安忠钱唐成忠花鸟、走兽、画继补遗图绘宝鉴 郎山水 勾处士待诏鉴赏画继 2 。2 1 宋徽宗对画院教育制度的完善 宋徽宗即位之后,不断改变原有的画院制度,提高了画院画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 待遇。按照宋朝旧制,诸司伎术、工巧人不得拟外官的规定在宋初一直是执行严格的, 而到了徽宗时期,画家被授予外官的则陆续有所出现,有的还参与了政治、军事、外 交等方面的重要活动,据王明清挥麈录记载,画院画学正陈尧臣在征辽战争中有 1 2 第2 章宋徽宗对北宋宫廷画院的影响 曼皂! 鼍曼鼍蔓! iii i i ii iii_ 鼍曼 功,遂受赐巨万,官职迁至侍御史。“本朝旧制,凡以艺进者,虽服绯紫不得佩鱼。政 宣间独许书画院出职人佩鱼,此异数也。又诸待诏每立班则画院为首,书院次之,如 琴院棋玉百工皆在下。又画院听诸生习学,凡系籍者,每有过犯止许罚直,其罪重者 亦听奏裁。又他局工匠日支钱谓之食钱,惟两局则谓之俸直,勘旁支给不以众工待也。 睿思殿日命待诏一人能杂画者宿直,以备不测宣唤,他局皆无之也。 从以上记载来 看,由于宋徽宗个人的偏好,画院画家与其他院局工匠相比较,待遇优厚,地位也较 高,工作的性质也显得风雅高逸,从而摆脱前朝画院画家作为工役的地位。赵佶还按 照自己的需要经常接触指导画家,对有成绩的少年亲进给予破格赏赐,甚至对不愿在 画院的画家进行劝说挽留。据邓椿画继卷六载:“宣亨,京师人,久在画院,承平 时入蜀,终普州兵官。精花鸟,初离院时徽宗留之,亨牢辞而去。 有赵佶鉴署的绘画 作品,风格多样,技法上差异很大,固然造成鉴定上的疑案,但也说明了他能容纳和 吸收各种风格的绘画,允许风格各异的画家进入画院,他们各尽所长,更好的满足宫 廷的需要。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都会有助于发挥画家的积极性和多方面的专长。 赵佶为了网罗天下绘画人才,于崇宁三年( 1 1 0 4 年) 六月,创立“画学”这在宋 史徽宗本纪中有着明确的记载,当时与“画学 一同建立的尚有“书学 和“算 学”。在画学制度实行之前,北宋中后期的画院画家基本上都是由本院画家的后人充补 或者是父子二人同时服务于画院;还有就是在大型的绘画创作中,来自于民间画工中 的优异者;还有一些是来自资格老的画家和大臣的推荐。“画学”设立后,分科学习定 期考核,有升降制度,由修养较高的博士( 如宋汉杰等) 主持,比以往的师徒传授进 了一步,在艺术教育史上是一个发展和创造。进入画学要通过考试,然后才能进入画 学进行系统的学习,学习内容包括文化、书法、经义,要他们能通晓文义,提高绘画 立意的深度,“以不仿前入,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洁为工。”画学考试大 多以古诗为题。 如“踏花归去马蹄香”。所取第一名,画的是群蜂,彩蝶翩翩起舞,追逐着马蹄, 似逐香而来,巧妙地体现了画题。 “深山藏古寺 。被徽宗评为第一的是这样一幅画,画面上没有呈现出古寺,而是 青山深处,有和尚打水,幡竿若隐若现,以合藏意。 o 邓椿:画继卷十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竹锁桥边卖酒家”。该画应试者多在酒家上下功夫,而取于前者的画只有一幅画 于桥头竹林之外酒帘高挑,隐约可见帘上“酒 字,以体现“锁 字。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试画者有的画只空船横揽岸边,有杨柳低垂,显得 清静冷落:有的是在船舷上画只孤鹭;有的是在船尾栖几只乌鸦,显得凄凉萧条。唯 只有一幅画与众不同,画面上一艄公斜倚船尾,闲吹孤笛,似听余音袅袅。以艄公闲 暇的笛声,表现“无人渡”,以动见静,意境幽远深长,为此而一举夺魁。其他的如“嫩 绿枝头红一点,恼人春色不在多”、“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等等,这些 都体现出了绘画重视认真观察生活和追求绘画中意境等的要求。 进入“画学 的人,就开始系统学习了。画学之业,日佛道、日人物、日山水、 日鸟兽、日花竹、曰屋木。以说文、尔雅、方言、释名教授。在大观元年, 画学与画院合并后学生除课业之外,他们可以看到和接触到许多名画真迹,加以临摹 和学习,如邓樯画继载:“乱离后,有画院旧史流落于蜀者二三人尝谓臣言,某在 院时,每旬日蒙恩出御府四轴丙匣,命中贵押送院以示学人。仍责军令状以防遗坠渍 污,故一时作者咸竭尽精力以副上意。”徽宗赵佶常常亲自教授绘画。如王希孟,在画 学为生时数以画献而不工,徽宗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过半年便创作 出了千里江山图。传世被称为“天水摹的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 等正是由当时画学中的高手临摹,这也足以说明当时画学在教学传统师承方面的成就。 赵佶对绘画的重视与大力经营,使“四方召试者源源而来 ,因此,宣和画院画家 的人数之多,绘画水平之高,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其中著名的有黄宗道、和成忠、郭 信、陈尧臣、刘坚、张择端、韩若拙、任安、赵宣、侯宗古,以鉴别名画著称的勾处 士,临摹古画的周怡( 他还是南宋山水名家赵伯驹兄弟的老师) ,精于写生“不师古本 , “作莲塘,背风荷叶百余,独一红莲花半开其中 构思精妙的刘益等等:有些画家在 当时并不出名,但在进入南宋之后,成为绍兴画院的骨干力量,如苏汉臣、李唐、李 迪等,都一样要归功于画学的教学成果。徽宗时期画院几乎囊括了当代朝名家,容纳 了各种风格流派,他们之间的交流与竞争促进了艺术技巧的提高,从而产生了晋文 公复国图、货郎图、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许多优秀作品。其中有一些 画家在“靖康之变”后成为南宋高宗画院的骨干力量,特别是李唐开创了山水画的新 。华彬:中国宫廷绘画史,第1 0 9 页,辽宁美术出版社,2 0 0 3 年 1 4 第2 章宋徽宗对北宋宫廷画院的影响 鼍曼! 曼! 鼍曼! 皇! l | m i ! 皇皇曼! ! 苎毫皇! 曼! 曼! 鼍苎曼曼曼曼! 曼曼曼曼寰 风貌,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 2 2 宋微宗对宫廷绘画风格的影响 2 2 2 1 宋徽宗对传统宫廷画风的继承 宫廷绘画自五代两宋出现画院以后,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名字即宫廷院体画,从此, 院体画就成了宫廷绘画的代表。一般认为院体画始祖是唐代的李思训。在中国画史中 大都将宫廷体画家叫做“行家”,而李思训的画风直接影响“行家”的画风。董其昌、 陈继儒将李思训列为北宗之祖,而北宗之画家大都属宫廷画院之画人系脉。 由于宫廷院画体的画家大多是以“供奉”为目的专业画家,所以在艺术形式上, 以定型化、样式化、命题化、装饰化为主要特征;在艺术手法上,多以刻画精致,设 色浓丽而精于雕饰见长。彭修银在中国绘画艺术论中写到:“从中国绘画气韵说的 角度看,宫廷院画体重色气、重色韵;从中国绘画的意境说的角度看,宫廷院画体重 画意,注重绘画本身的意境无我之境:从中国绘画本体论的角度看,宫廷院画体 重再现、重具象、重“外美 ;从中国绘画创作论的角度来看,宫廷院画体重以形写形; 从中国绘画的存在方式看,宫廷院画体重结果、重作品;从美学形态来讲,宫廷院画 体为富贵之美。”这些可以说是宫廷画风的传统风格。 北宋“翰林图画院 自创立之始,就讲究对“传统”的继承。这种传统就是隋唐 以来己臻成熟的“再现型 的写实性画风。自西蜀院画家归顺后,北宋就把西蜀画家 黄荃,黄居案父子的花鸟画风确立为画院“较艺”和确定“优劣去取”的标准。究其 原因,固然包含了“黄家富贵 的花鸟画风有适合宫廷审美趣味的一面,但更重要的 是黄氏花鸟画直接上承唐代边鸾、刁光胤的花鸟画风,与唐代以来花鸟画发展的传统 和主流一脉相承,才使得黄氏花鸟画在赵宋统治者的心目中备受尊崇,而被确立为画 院花鸟画的楷模。尽管后来神宗熙宁、元丰间,崔白、吴元瑜等人的花鸟画取代了“黄 氏休制 。成为北宋画院花鸟画的新风,但崔自等人的“体制清澹”、“皆中法度 的花 鸟画,其实质还是唐代以来工致、写实之花鸟画风在北宋的延续和发扬。另外,画院 还特别重视对画院所建立的“体制 画风的师承。当然这种所谓的“体制 画风首先 。彭修银:中国绘画艺术论, o 彭修银:中国绘画艺术论, 第5 2 页,山西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 第5 2 页,山西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 1 5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l 要符合宫廷的审美需求,即符合统治者的审美趣味,合乎“传统 画风的发展方向, 为画院大众所接受。邓椿画继云:“图画院,四方召试者源源而来,多有不合而去 者。盖一时所尚,专以形似,苟有自得,不免放逸,则谓不合法度,或无师承,故所 作止众工之事不能高也”,正反映了宫廷绘画对“传统 的继承和对“体制”的师承。 北宋前中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