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九章环境问题与世界政治ppt课件_第1页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九章环境问题与世界政治ppt课件_第2页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九章环境问题与世界政治ppt课件_第3页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九章环境问题与世界政治ppt课件_第4页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九章环境问题与世界政治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环境问题与世界政治,1,2,第一节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第二节人类面对的生态与环境问题,第三节环境问题与国际冲突(重难点),第四节生态环境与国际合作,3,第一节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环境问题二、环境问题的分类三、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四、环境问题的性质与实质,4,一、什么是环境问题,人类在生态与环境方面所遇到的问题,既有原生的自然环境问题(地震、火山喷发、气候异常等),也有人为的次生环境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耕地盐碱化、臭氧层耗竭等)。此章主讲认为次生环境问题。,5,二、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土壤荒漠化、物种濒危地面沉降、水枯竭等,“三废”污染及噪声、放射性污染等。,6,三、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一)早期的环境问题(二)近现代环境问题(三)当代环境问题,7,(一)早期环境问题(自人类出现产业革命为止),崇拜自然、依赖自然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污染很少;环境问题是局部的,不突出。,往往持续较长时间。例如:黄河流域的变迁;文明古国的衰落等,8,(二)近现代环境问题(自产业革命1984年发现南极臭氧空洞),过度开采资源,排放“三废”,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公害”加剧。,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构成了第一次环境问题高潮。,9,近现代工业文明时代-第一次环境问题高潮,(1)第一次技术革命(17世纪初-18世纪末)蒸汽机,(2)第二次技术革命(19世纪初20世纪初)-内燃机,10,20世纪50年代前后世界“八大公害”事件,1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12月原因:逆温、硫氧化物,八大公害事件之一,硫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颗粒进入肺部,死亡60人/周。,1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5月-10月原因:烃类、阳光、三面环山,八大公害事件之二,汽车尾气+强紫外线,死亡400人,全市患病者占3/4。,13,【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10月原因:逆温、硫氧化物,八大公害事件之三,二氧化硫+大雾,4天内死亡20人,患病者6000人(占全市43%)。,14,【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原因:逆温、硫氧化物,八大公害事件之四,二氧化硫+粉尘,先后共死亡12000人。,15,【日本】水俣事件1953年原因:甲基汞,八大公害事件之五,汞甲基汞中枢神经疾病,持续多年,1991年死亡1004人。,16,【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1955年原因:镉米,八大公害事件之六,镉骨骼畸形,死亡100人,17,【日本】四日市事件1955年原因:二氧化硫、重金属粉尘,炼油厂使烟雾厚达500米,八大公害事件之七,二氧化硫+粉尘气喘病患者6376人。,18,【日本】米糠油事件1955年原因:多氯联苯,八大公害事件之八,多氯联苯火鸡大批死亡;13000人受害。,是什么导致了污染事件的频繁发生?,19,西方自然观念变迁与生态,古希腊:自然充满了神性与活力中世纪:基督教把自然看做上帝的造物,导致人类支配自然思想的发展。近代培根、牛顿、笛卡尔等人最终促使西方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思想盛行。现代则反思自然观,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回归自然等思想逐渐取得支配地位。,人类曾受“人定胜天”思想支配,20,保护自然:,寂静的春天美蕾切尔卡逊(RachelCarson)著,1962年唤醒人类环境意识,增长的极限停止发展论-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美丹尼斯米都斯著,1972年,活动:,“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人类环保的“普罗米修斯”蕾切尔卡逊(RachelCarson),21,1972年6月5日至6月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提出了两个环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和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环境问题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我国代表参加此次会议,曲格平,22,(三)当代环境问题阶段(1984年南极发现臭氧空洞至今),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淡水资源枯竭和污染、海洋污染等。,大面积的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迭出,十大污染事件有毒化学品的扩散,23,近现代环境问题与当代环境问题比较,24,1992年6月13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迎来了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其中有10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研究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人们又称这次会议是“地球高峰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环境和发展问题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又称地球宪章)和21世纪行动议程。,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环境问题发展的第二次高潮,25,1.它的积累有一个较长的过程;2.生态威胁,特别是对地球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往往不可逆转,如资源枯竭、物种灭绝;3.生态威胁不仅是对当代人的威胁,更重要的是对下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威胁;4.生态问题很少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它没有国界。,四、环境问题的特点,26,第二节人类面对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一、人口压力与城市化二、资源的过渡消耗,三、环境日趋恶化,27,第二节人类面对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一、人口压力与城市化作为消费自然资源和改变自然环境的主体,人口的不断增长,直接导致了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状况。,28,地球村第60亿位居民诞生,据新华社萨格勒布1999年10月12日电:波黑时间12日凌晨零时02分,一名3.6千克的男婴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降生,成为地球上的第六十亿位居民。,60,29,联合国确定70亿人口日,2011年10月31日凌晨,成为象征性的全球第70亿名成员之一的婴儿在菲律宾降生。,30,2016年9月联合国人口司资料,31,由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就业紧张,生活垃圾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压力,工业污染,人口拥挤,3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滥伐森林,33,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饥饿贫穷,34,25%-30%,70%,后期成熟阶段,中期加速阶段,全世界人口近半居住在城市:,35,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大多在75以上,英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高达90。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迅速推进,引发系列环境问题。,36,、大气污染,烟尘、烟气、尾气,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37,、城市水污染,污染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38,、固体垃圾污染,垃圾堆放场,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39,、噪声污染,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人体健康,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40,第二节人类面对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二、资源的过渡消耗主要是能源消耗。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消耗世界资源的4/5。能源消耗大量增加的后果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41,2006年,煤炭资源状况,42,1996年,全球探明的煤炭剩余可采储量约1.03万亿吨,储采比约224年,煤炭资源状况,2009年中国探明煤炭总储量为11598亿吨,居世界第3位;其中可采储量1825亿吨,40%已开采2009年中国煤炭产量为30.5亿吨,储采比不到50年,43,石油资源状况,2009年全球累计剩余探明石油储量分布,44,2009年,全球探明的石油剩余可采储量约1855亿吨,储采比约30年,2009年中国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约29亿吨,储采比约15年,石油资源状况,45,2008年,天然气资源状况,46,天然气资源状况,全球探明的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约187万亿m3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报告,估计全球未探明的技术可采的常规天然气量达159万亿m3按目前每年开采约3万亿m3的速度,天然气可供人类使用60年,47,天然气资源状况,2009年中国探明天然气总储量为4.7万亿m3,居世界第15位2009年天然气消耗量为830亿m3中国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正逐步受到重视,预计20年内中国天然气的开发将进入高速增长期,2020年产量将达到1200亿m3,48,能源消费概况,世界平均,49,能源消费概况,中国,50,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比较(2012年),能源构成环境影响关系密切,51,目前世界上75%的能源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而这些燃烧是人类最大的健康污染源,也是地球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火力发电、交通运输和各种加热过程都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木制品,在燃烧过程中,这些矿物燃料会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颗粒,可导致人类呼吸系统疾病。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降低矿物燃料的排放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52,资源短缺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枯竭和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能源开发利用的两大限制性因素。在近代工业化革命短短的一二百年中,工业生产增长了50倍,矿物燃料的消耗增加了30倍。更重要的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能力的80%是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产生的,人类消耗矿物燃烧的能力的60%也是在50年代以后产生的。如果人类能源开发利用的模式不尽快改变,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53,三、环境日趋恶化,(一)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淡水资源枯竭和污染、海洋污染,(二)大面积的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减少、耕地减少等。,(三)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迭出,十大污染事件污染物越境转移,54,1、生物多样性锐减,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diversity或Biodiversity):指地球上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的多样化。具体包含基因或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5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56,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情况:,受威胁物种的现状,转引保护世界的生物多样性,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据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消失140个物种。目前物种丧失的速度比人类干预以前的自然灭绝速度要快1000倍。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结论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20%的动植物种群可能受到灭绝的威胁。,57,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1生境片断化和丧失;,2不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如一些鸟类的灭绝等,3环境污染;如臭氧层空洞引发的悲剧,4外来种引入;如水葫芦等,5人口膨胀;如城市化和工业化,旅游等,58,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1形成国际公约,2采取措施保护基因、物种、生境和生态系统-建立自然保护区等,3保护生物多样性要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做起。如:不吃野生动物、不践踏草坪、少用杀虫剂等,59,每年的5月22日被宣告为国际生物多样日。,生物多样性备受关注,1993年生物多样性条约已正式实行,180个国家是生物多样性条约的缔约国。,华盛顿公约、拉姆萨尔公约、波恩公约、世界遗产公约,60,2、土地退化及荒漠化正在加速,什么是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它使土地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沙漠化,劣地和石质坡地,土壤板结或损毁,61,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经济问题,土地荒漠化的基本状况,世界荒漠化状况,转引自地球环境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干地指极干旱、干旱、半干旱、干性半湿润(drysubhumid)土地的总和,62,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经济问题,土地荒漠化的基本状况,各大洲荒漠化状况,转引自地球环境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全球荒漠化的土地达3600万平方公里。全世界荒漠化土地仍在继续扩大,荒漠化吞噬土地面积相当于美国可耕地面积的总和。荒漠化是全球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非洲地区荒漠化最为严重,我国受荒漠影响的区域已超过国土面积的1/3,并仍以每年2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荒漠化的危害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40多亿元。,63,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土地荒漠化,自然因素:异常的气候条件(干旱、洪水、滑坡),人为活动: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土地荒漠化的危害,一是土地资源减少,质量下降;二是生态环境恶化,生存条件丧失;三是加剧贫困,影响社会稳定;四是制约经济建设发展。,64,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2015年,我国有耕地20亿亩,比上年净减少161万亩。人均不足1.4亩,为世界水平的35%左右。化肥、农药使用普遍。水土流失356.9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2%。,存在问题:总体质量偏低;耕地退化趋势加重;重用轻养现象严重;耕地被占、水土流失严重。,【稳步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实施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工程】,【科学施用化肥农药与秸秆综合利用】,【开展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65,人地矛盾突出,从1996-2005年,我国的耕地面积净减少1.2亿亩。自05年起,国土资源部停止别墅类用地供应。,66,RE,67,3、森林面积锐减,(1)森林的重要作用,水土的保护神,陆生生命的摇篮,空气的净化器,自然界物质、能量加工厂,物种基因库,(2)现状:,约60亿公顷,占陆地2/3,不足39亿公顷,目前,世界热带森林消失速度1700万公顷/年。地球上的热带雨林平均每分钟就要被毁38公顷。,68,(3)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大规模放牧,砍伐林木,开垦林地,采集薪柴,空气污染,(4)影响与危害:,气候异常,增加CO2排放,物种灭绝,加剧水土侵蚀,减少水源涵养,加剧洪涝灾害,(5)保护森林的国际行动:,69,毁林开垦使森林资源匮乏,我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居世界第五位。森林覆盖率为20.36(世界平均27%),居世界第130位。,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为0.145公顷,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134位。人工林居世界之首。,存在问题:1、质量不高,中幼龄林居多(占71%),人工林占87%,且林种单一。2、森林资源分布不均。3、破坏严重,乱砍滥伐现象普遍。4、森林火灾较为频繁、病虫害发生面积大。(09年,发生火灾8859起)中国的森林资源在严重锐减,已濒于枯竭。,70,4、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迭出和有毒化学品的扩散,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哩岛核电站事故。,1984年11月9日,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故,1986年11月1日,德国莱茵河污染事故。,死亡1000多人,伤4000人,1400栋房毁,3万人被疏散,事故段生物绝迹,160千米内鱼类死亡,480千米内的井水不能饮用。,200万人口极度不安,直接损失10多亿元,71,1990年6月8日,两艘外轮在我国渤海老铁山水道相撞。图示,1989年7月18日,肯尼亚总统在国家自然保护区火炬焚烧12吨象牙。,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1984年12月2-3日,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故。,3000多人死亡,5万人失明,10万人终身残废,20万人中毒。,31人死亡,237人受放射性严重伤害,13万人疏散,直接损失30亿美元。,拯救非洲大象,保护生物多样性,1300平方公里海域遭到污染,300平方公里发生赤潮。,2003年12月23日,我国重庆川东油田特大井喷事故。图,30个村,4240户居民遭受伤害,243人中毒死亡。,72,第三节环境问题与国际冲突,1一般来说,可能导致冲突的生态环境的改变可以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生存空间的改变(空气污染、气候变暖、荒漠化等),另一种是生存资源的改变(水、石油、渔业等资源状况的改变)。生存资源的改变对国家间的冲突通常具有直接的作用。生存空间的改变对国家间的冲突通常只有间接的作用,即它有可能改变某些国家的生存资源状况,并进而导致国家间的冲突(例如荒漠化导致资源短缺引起国家间冲突)。,一、生态环境问题为什么会导致冲突?,73,第三节环境问题与国际冲突,国家实现生态安全有两个意义:一是国家要保持适意的生存空间;二是要保持对必要的自然资源的利用。霍默迪克逊认为,环境的恶化对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的影响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更快更严重地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其中,有七个较大的环境问题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内部或之间的冲突:气候变暖、臭氧出现空洞、酸性物质沉积、滥伐森林、农田退化、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污染、渔业资源枯竭。,一、生态环境问题为什么会导致冲突?,74,2生态与环境问题导致冲突的主要原因:(1)对生存资源的争夺(包括环境移民潮,对矿产、石油、水资源的争夺,粮食危机等)。迄今为止,在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最重视的就是对生存资源的争夺,特别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争夺。在海湾战争中,美国之所以大动干戈,说到底既不是为了民主,也不是自由,而是为了石油。,75,(2)改变生态环境的行为。这都是人的故意的行为,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故意但非敌意的行为,例如越界的环境污染、滥发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另一种是故意且带敌意的行为,例如生态战争,通过改变敌国的生态环境,给敌国造成灾难性后果,使用生化武器。核战争说到底也是生态战争,其最终结果即所谓的“核冬天”,其实就是地球生态环境的毁灭。,76,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发达国家把危险产业,如生产剧毒物质的工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也是一种类似生态战争的越界污染行为。这种行为是蓄意的,即使不是敌意的,至少也不能算善意的。而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故意转移垃圾带有敌意。,77,二、水资源与国际冲突,未来随着人口的增长,随着用水要求和用水标准的提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水供应问题的日益增多和供应的日益不稳定,水与供水系统越来越可能成为军事行动的目标和战争的手段。马林福尔肯马克提出了一个衡量缺水状态的人均用水标准,即“水关卡”,是每人每年占用可用水1000立方米。,78,水与国际安全的关系表现为:(1)很多水系都是多国共有,单一国家,特别是下游国家,往往不能确保自己能够得到足够的干净用水;(2)由于某些国家可以通过修筑水利设施支配别国的用水,因而水资源可能变成战争的手段;(3)一些干旱、半干旱国家由于人口的增长过快,将很快进入严重缺水状态,这很可能导致争夺水资源的战争;(4)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以水力发电为主,随着可用水的短缺,能源短缺将成为严重问题。,79,一些国际冲突与水资源密切相关。例如,约旦河流域(流经约旦、叙利亚、以色列、黎巴嫩、巴勒斯坦五国)的国际冲突;尼罗河流域(流经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布隆迪、卢旺达、乌干达八国)的国际冲突;两河流域(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的国际冲突。从国际法的原则讲,沿河国家对流经其领土的河段拥有主权和管辖权,在维护自己主权的时候,不得损害别国主权。但通常上游国家总是掌握主动。,80,三、生态与政治,1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导致了全球范围内以环境为中心的政治斗争。我们可以称之为全球环境政治。这种政治斗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政府组织进行的斗争,最著名的是绿色和平组织所进行的斗争;另一类是政府组织所进行的斗争,这实际上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斗争,包括外交斗争和干涉主义行为。,81,2生态政治的主要表现(1)民间生态保护组织对国内国际的政治影响不可忽视。在某些国家甚至成立了有环境保护色彩的政党,进入政府执政。如1979年成立的德国绿党。(2)生态政治的政府行为重要表现为对内对外两个方面。对内的政府行为,其主要表现是国家开展的打击生态犯罪的斗争。对外的政府行为,其主要表现是国家的外交活动,如美国的“环境外交”。,82,第四节生态环境与国际合作,联合国着手解决环境问题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联合国第一个关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国际原则声明,即人类环境宣言,会议决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会后联合国成立了环境规划署、环境规划理事会、环境协调委员会和环境基金管理委员会。产业革命以来“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是20世纪积累下来的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83,第四节生态环境与国际合作,80年代中期,欧洲一些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书第15届理事会期间,就“可持续发展”的界定、发展的公平性以及尊重国家主权达成了共识,并以环境署第15届理事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的形式,记载了这一共识。“声明”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对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它包括3个方面:生态的可持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