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诗经》对文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诗经是先秦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它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 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而且是研究周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习惯、 部族起源和关系等的重要史料。历代学者对诗经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不胜 枚举。前人研究诗经的重点在诗旨的阐发和字词的训诂上,也有人着眼于音 韵、名物、地理等的研究,今人则基本侧重于诗经的翻译和普及工作,他们 给诗经作注很少提修辞手法。 对文是古代文献中广泛使用的修辞表达方法。利用对文训诂,称为对文释 义,简称对文,也是传统训诂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今日的词义训诂中也被广泛运 用。利用对文的特点,有助于确定词义、校勘古籍、解决古书的旬读问题。诗 经中的对文随处可见,但没有人进行过系统的研究,笔者对诗经中的对文 作了全面考察。 本文第一章先是分析了“对文 这一术语的名实。“对文这一术语在产 生之初就有两个内涵。“相对为文 、“对言、“对举 、“相对成文”、“相对 、“对 等名异实同,我们把这种对文称为“对文1 。为了便于区别,我们把与“散文 相对,用来辨析同义词中的各种差别的对文称为“对文2 。本文探析了“对文1 ” 与“互文 、“连文 、“变文、“对偶”的区别,认为可只把“对文1 作为专门 的“对文 术语,“对文2 若在结构上与“对文1 ”相同,从训诂的角度出发, 可以将其视为“对文1 ,并可用以训诂、校勘。最后分析了对文的形成原因。 本文研究的是“对文1 ”。 第二章先是从形式、内容、语法等方面对诗经中的“对文 作出了具 体规定。然后分类描写“对文 在诗经原文中的存在方式,分成单句对文、 句间对文、章间对文以及篇间对文四类,每一类都按照同义对文、反义对文和类 义对文的顺序分别加以统计分析。 最后一章探讨了诗经对文的意义。诗经对文在训诂学、校勘学、 构词方面和修辞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诗经对文训诂 分类号:h 1 3 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 t l l l c h l 他a s ”d u iw b n1 ”,w ec 姐r e g a r di t 勰”d u iw 色n1 ”舶me x p l 柚a t i o n so fw o f d si n 柚c i e n t b 0 0 k s 锄西ee m b a r k i n g ,u s i n gi ne x p l 加a t i o n s0 fw o r d si na n c i e n tb o o k s 蛆dc 0 u a t i o n u l t i m a t e l y t h ea u t h o r 孤a l y s i st h ef b 彻a t i o nr e a n s o f i i d u iw b n ”w h a tt h i sa n i d es t u d i e si s ”d u iw r e n1 ” 1 飞e 辩c o n dc h a p t e fh a sm a d et h ec o n c r e t ep m v i s i o nt o ”d u iw r e n ”i n ”p o e t r y ”f i r s t l yf r o m a s p e c t so nf 0 珊,c o n t e n ta n d 铲a m m a r t h e nt h ec l a s s i f ! i c a t i o nd e s c r i b e st h ee x i s t e n c ew a yo f d u i w e n ”i n ”p o e 时i nt h eo r i 西n a lt e x t ,d i v i d e si n t of o u rk i n d s :t h e ”d u iw r e n ”i no n es e n t e n c e ,t h e d u iw 色n ”b e m e e n 似os 蛐t e n c e s ,t h e d u iw b n ”b e 锕e e nc h a p t e r s 勰、na st h e ”d u iw r e n ” b e 衄e e n 越t i c k s ,e a c hk i n dd e f e 璐t 0t h es y n y m y ”d u iw 色n ”,r e m b l i i l gs i 印i f i c a n c e ”d u i w e n f a n do p p o s i t es i 驴i f i c a 嗽”d u iw e n ” 1 kl a s tc h a p t e rh 雒d i s c i l s s e da 碹s i 萨i f i c 锄c eo f ”d u iw r e n ”i n ”p o e 仃y ”d i u iw b n i i i l ”p o e 时h 醛t h ev i t a ls i 印i f i c a n c e 柚dt h ef u n c t i i nt l l ee x e g e s i s0 f 柚c i e n tt e x t s ,t h et e x t u a l c f i t i c i s m ,t h ew o r dc o n s t m c t i o na s p e c t 柚dt h er h e t o r i ca s p e c t k e yw o r d s :”p 0 e t r ) r ”:”d u iw b n ”;”u ng u ” c a t e g o r yn u m b e r : h 1 3 1 m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张弓云 导师擗彦磊彭噫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堂撞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数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旅为主、 签字日期:2 0 暗年年月加日 气一 ,勿 脚辱 : g q 字 猢 签 艘 师 期 斟 日字签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诗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诗经研究的遗产极为丰富。前代著作,据夏传才( 诗经) 研究史 概要统计,仅清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收录及存目,计一百四十七部、一千 八百六十四卷。清代名家辈出,只在清经解正续编收录者,卷帙不止万千。 近代、现代也有很多有价值的专著和论述。历代尚有大量重要著作,前人未曾集 成。著述多至汗牛充栋,内容广至包罗万象,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也不为过。 对诗经研究史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近代有胡朴安的( 诗经) 学,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有蒋善国的三百篇) 演论,1 9 8 2 年夏传才的( 诗经) 研 究史概要出版,无论在观点、方法上,还是在资料的选择上,都比前两者有了 明显的进步。 2 0 世纪诗经的研究史,已经有学者作为专题进行过研究。像寇淑慧编 二十世纪( 诗经) 研究文献目录、檀作文著二十世纪( 诗经 研究史略、 夏传才著二十世纪( 诗经) 学等等。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又有不少专著和论文出现。专著方面,有洪湛侯著 的诗经学史。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方面,有以诗经文本为研究对象的,如:( 诗经) 乐器研究( 徐艳霞,山东师范大学2 0 0 1 年) ;( 诗经) 农事诗研究( 张春霞, 首都师范大学2 0 0 1 年) ;( 诗经) 弃妇诗研究( 陈远丁,首都师范大学2 0 0 1 年) ;( 诗经 水意象综论( 刘雅杰,东北师范大学2 0 0 2 年) ;( 诗经 “颂 诗的研究( 陆银湘,暨南大学2 0 0 2 年) ;( 诗经) 变换句研究( 李小军,西南 师范学院2 0 0 2 年) ;( 诗经) 植物意象探微( 孙莹,东北师范大学2 0 0 2 年) ; ( 诗经豳风) 考释( 孙红彬,西北大学2 0 0 3 年) ;( 诗经) 祭祀诗研究( 易 卫华,河北师范大学2 0 0 3 年) ;( 诗经国风) 里的女性世界( 虎维尧,苏州 大学2 0 0 3 年) ;( 诗经齐风) 研究( 李兆禄,山东师范大学2 0 0 4 年) ; 研 究( 何海燕,华中师范大学2 0 0 5 年,博士论文) ;宋代( 诗经) 学与理学( 陈 战峰,西北大学2 0 0 5 年,博士论文) 。 有作专书专人或者比较研究的,如:闻一多的( 诗经) 研究( 朱金发,河 南大学2 0 0 1 年) ;戴震( 诗) 学研究( 程嫩生,安徽大学2 0 0 2 年) ;苏辙( 诗 集传) 新探( 李冬梅,四川大学2 0 0 3 年) ;姚际恒与戴震( 诗经) 研究之比较 ( 左川凤,安徽师范大学2 0 0 3 年) ;方玉润( 诗经原始) 研究( 李春云,福建 师范大学2 0 0 4 年) ;古史辨( 诗经) 学研究( 章原,复旦大学2 0 0 4 年) ;戴 震“以诗证诗”的 诗) 学研究( 孙改芳,山西大学2 0 0 5 年) ;戴震与朱熹( 诗 经) 学比较( 陈海燕,安徽大学2 0 0 5 年) ;朱熹( 诗集传) 阐释方法研究( 董 芬,安徽师范大学2 0 0 5 年) ;朱熹( 诗集传) 研究( 胡琴,南昌大学2 0 0 5 年) 。 在第四至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各位与会者也提交了很多有价 值的论文。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诗经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各种刊 物和报纸上发表的有关诗经的文章更是数不胜数,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节“对文”含义界定 一、“对文”这一术语存在的问题 “对文。是我国传统的训诂学术语之一。古代经学家、注疏家以及当代训诂 学者、校勘学者往往利用它来确定词义、校勘古籍。无论是释义还是校勘,应用 “对文 的理论来辨误析疑,都能更有效地整理古籍。但是,关于“对文”的内 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迄今仍未有定论。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对这一术语进 行分析,加以界定。 1 、“对文1 从现有文献来看,最初明确提出“对文”这一术语并用之进行训诂的是唐代 训诂大师孔颖达。他在尚书正义序中有下面一段话: 然( 刘) 焯乃织综经文,穿凿孔穴,诡其新见,异彼前儒,非险而更为险, 无义而更生义窃以古人言诰,惟在达情,虽复时或取象,不必辞皆有意。若其 言必托数,经悉对文,斯乃鼓怒浪于平流,震惊飚于静树,使教者烦而多惑,学 者劳而少功。过犹不及,良为此也。 文中的“经悉对文,是说尚书经文使用偶旬,两两相对。除了使用这 一名称外,在五经正义中他还用了“相对 、“对”等名称;李善、洪迈等也 用“相对来说明对文。 清代阮元用“对言,如“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 :度山林,鸠薮泽。一鸠 与度对言,鸠乃雉之讹,雉即度也。度,以绳尺为度数也。 翻 高邮王念孙和王引之父子除了使用“对文 之外,还使用了“相对为文”、 “相对成文”、“相对 、“对 、“对言、“对举”等名称,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对 文 和“相对为文”。如读书杂志汉书第十: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宋祁曰:“网字上疑有结字。”念孙案,结 网与纺缴对文,宋说是也。力 再如: “明主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私术者,下之所以侵上乱主也。”念孙案, “明主”当为“明法”,明法与私术相对为文,下文法废而私行即承此法字而言 f 们 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清代俞樾多用“对文 这一术语,在古书疑义举例卷七中还专门列举了 “两字对文而误解例”: 凡大小长短是非美恶之类,两字对文,人所易晓也;然亦有其义稍晦,致失 其解者。如尚书洪范篇:“木日曲直,金曰从革。”“曲直”对文,“从革” 亦对文。汉书外戚传注日:“从,因也,由也。”盖从之义为由,故亦为因。 从革,即因革也。金之性可因可革,谓之“从革”;犹木之性可曲可直,谓之“曲 直”也。人知因革,莫知从革,斯失其解矣。嘲 这些名称虽然各异,但所指是相同的。例如王氏父子在读书杂志、广雅 疏证、经义述闻、经传释词中有五次使用了尚书皋陶谟“蒸民乃粒, 万邦作义”句为例,说“作 与“乃 对文,却分别使用了“相对为文”、“对文 、 “相对成文 等三个不同的名称。由此可见,这些名称的不同只是作者选词用字 的不同,实质是一样的。我们把这种对文称为“对文l 。 2 、“对文2 “对文 这一术语在产生之初,就有两个内涵。孔颖达在其五经正义中 使用“对文”还有另外一种含义。如他在毛诗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 狐绥绥 正义中说:“对文则飞日雌雄,走日牝牡,散则可以相通。”这是利 用与“散文”相对的“对文”来辨别同义词中的各种差别。我们把这种对文称之 为“对文2 。 到了清代,利用对文进行训诂已经极其普遍,但是这一术语仍然存在着名称 虽同,而所指和功能并不相同的问题。例如王氏父子利用“对文1 ”来进行训释 难词、判别词性、分析句读、校勘等工作,如: “天德无私亲,顺之和起,逆之害生。”念孙案,“和”当为“利”,草书 之误也。顺逆利害皆对文,若作“和”,则与“害”不相对矣。”“1 同时又利用“对文2 与“散文”相配合,辨明同义词中的各种差别。如: 说文:“绅,大带也。”玉藻:“绅长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 郑玄云:“绅,带之垂者,言其曲而重也。”案,对文则绅为带之垂者,散文则带 亦谓之绅。n 1 从使用频率上来看,王氏父子使用“对文l 的次数远高于使用“对文2 ,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但一个名称两种用法,与孔颖达仍然是一脉相承的。 3 、关于“对文1 和“对文2 一的研究 一个名称两种用法,古人将“对文1 ”与“对文2 共用一名,也不是毫无缘 由的误用,它们确实有交叉相关之处: 第一,“对文1 的对象虽然有同义、反义、类义等各种关系,但最主要、 最核心的是同义关系,其主要的功能是对文释义,就是揭示、利用同义词之同, 而“对文2 则是揭示、利用同义词之异。这样看来,“对文 的两用,正是反 映了同义词的两面性,前者是见异而识同,并用其同;后者是外同而实异,为求 其异。古人用一“对文”而统之,也是有道理的。 第二,两个相比较的同义词常常会以整齐的对文形式出现,于是既可以利用 对文进行训诂,又可以利用与“散文 相对的对文进行同义词辨析。如: “王制、大略二篇又云: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皆以类与 法对文”嘲 “王制篇日:其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盖法与类对文则异, 散文则通矣”侈1 在这里,诸句都是形式结构整齐的对文,王念孙既言对文之同,又辨识对文 之异。 “对文1 与“对文2 虽有交叉和相关,但基本是名同实异,不能混为一 谈。笔者认为其不同有三: 其一,含义不同。“对文1 是偏正式名词性词组,指的是相对称结构的词 语。“对 者,指相对称;“文”者,指文字,即文字所表示的词或词组;“对文” 指的就是在相同或相近的语法结构中,处于相对应位置上的词或词组。“对文2 ” 则是动宾结构,“对 是动词,指相对比、相区别。散文则通,意思是若不对比 不区别,则二词同义。对文则别,意思是若相对比相区别,就会有相对的不同。 其二,对象不同。“对文l 的聚焦点在相对应状态下的词或词组,不仅可以 意义相同,还有相近、相关、相类或相反等多种关系。但“对文2 的对象都是 一组同义词,并无词组。 其三,功用不同。“对文1 本是一种修辞方法,但训诂学家常常利用它来 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从范围上来看,构成“变文 的只能是相同或相近的词,而“对文 还可以 有相反、相类等多种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变文”只是“对文 的一种形式。 4 、“对文1 与“对偶 “对偶”也叫“俪辞 、“对仗”,修辞方法之一。指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 意义相关的两个语言片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从形式上可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 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旬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平仄相对,不能用重复 的字。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宽式对偶要求字数大致相等, 结构大致相同,其他条件也不严格。如:“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 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但它们只给人一种外表好看的印象,不能给 人以力量,“杨柳 、“桃李”两句为宽式对偶。口铂 很显然,对偶中有很多对应位置上意义相同、相类或相反的词,可以说对偶 中存在着很多对文。但是,对文并不要求对偶。也就是说,对偶是对文的充分不 必要条件。如: 下文日:“百姓之群待之而后和;百姓之财待之而后聚;百姓之势待之而后 安;百姓之寿待之而后长。”和、聚、安、长与功相对为文,是功为成也。n 钉 在这一组对偶、排比句中,“和 、“聚 、“安”、“长”是“对文。,“群”、 “财 、“势”、“寿”也是“对文”。一般来说,“对偶”中都存在着“对文。但 是像下面的例子: “使百吏免尽而众庶不偷。”免与勉同。尽勉,皆勉也。勉与偷对文。n 司 “勉与“偷”是“对文”,但这句话却不是对偶。单句“对文和成语中 的“对文”一般不能看作“对偶”。 三、“对文1 与相关术语纠葛之原因 术语是随着学科的发展而发展的,训诂术语也是如此。先秦时期,训诂已开 始萌芽,而此时的训诂用语几乎与日常用语没有什么区别,随着训诂实践的不断 深入,训诂经验的逐渐积累,还有历代训诂大家的不断发现和总结,训诂术语也 一步步地走向科学化、专业化。 其实,郑玄注三礼时就已经注意到了对文现象。如礼记中庸:“故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注:“易犹平安也险谓倾危之道。 此 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时的他虽已有了利用对文进行训诂的意识,但尚处于非自觉状态。到了唐代,孔 颖达提出并使用了对文”这一术语,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推动了训诂学的发展, 也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传统的训诂往往是随经注解,很多术语都是夹杂在训诂实践当中。历 代学者在沿用过程中很少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和限定,产生了很多不规范的情 况。一般来说,科学的术语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内涵的单一性;二,内涵 的准确性;三,学科的专业性。而“对文1 和相关的术语如“互文 、“连文 等,在使用过程中却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纠葛不清。这种不规范的局 面延续至今仍未完全解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至少有以下两点: 一、这些术语所训释的句子,在结构和行文特点等客观形式上存在相似性。 例如不少“互文”从形式上看与“对文l 没有什么区别。像郦道元水经注 “冬秋之时,林寒涧肃 ,类似于句中对文;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 黄,类似于旬间对文。其实这两例都是公认的“互文。 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学者在使用中有各自的理解。如李商隐昨 日:“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也 与“赊”是同义词,郭在贻训 诂学和宋金兰训诂学新论都认为是“对文”,但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 把此例归入“互文。再如管子地员篇:“其阴则生之楂梨,其阳安树之五 麻。 王氏父子认为:“安与则相对为文,安亦则也,言其阳则树之五麻也。 n 7 3 而裴学海在古书虚字集释中却称作“互文”。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和 徐仁甫的广释词一般都用“互文”来证同义,用“对文”来证反义,他们都 把“对文”局限于意义相反的词了。 即使是同一位学者,由于角度不同,或者在具体环境中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也会造成术语使用的不规范问题。如孔颖达在训诂、考订文字时使用“对文1 , 而在辨明同义词的细微差别时使用“对文2 ;又如王引之在证明两旬或几句互 换虚词而虚词的意义相同时,一般都用“互文 ,偶尔用“对文”或“相对为文 。 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诗经对文分析 第一节诗经对文的判定 本文研究的“对文”就是上文所提到的“对文l ”,指在平行的结构中处于 相应位置,在意义上相同、相反、相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词组。除了要求 满足这个内涵外,具体到诗经还要补充以下几点: 一、形式上,把诗经中的“对文 分成单句对文、句问对文、章间对文 和篇问对文四类。 单句对文是指在一句( 四字为一句) 之中处于相应位置,在意义上相同、相 反、相类的两个词。如廊风载驰“载驰载驱中“驰 与“驱”对文,意 义相同。 旬间对文是指在同一篇的同一章的两句之间处于相应位置,在意义上相同、 相反、相类的两个词。如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 中“谷”与“死 对文,意义相反;“室”与,穴对文,意义相同。 章问对文是指在同一篇的不同章之间处于相应位置,在意义上相同、相反、 相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如召南草虫第一章“忧心忡忡 ,二章“忧 心慑慑”。“忡忡与“慑慑对文,意义相同。 篇间对文是指在不同的篇之间处于相应位置,在意义上相同、相反、相类的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词组。如小雅采菽第二章:“其旃淠淠 、鲁颂泮 水第一章:“其旃筏莅 。“淠淠”与“筏筏对文,意义相同。 但是形式上相对并不是形成“对文 的充分条件,如周南葛覃“言告 言归 ,“归是“告 的内容,二者并不形成对应关系,不能算作“对文”。再 如“害浣害否 中“否 的意思是“不浣,这样的也不收在内。 二、内容上,把“对文”分为同义对文、反义对文和类义对文三类。 同义对文是指“对文 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可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种 类型。等义词的意义相同表现为词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都完全相同, 如“衣服”和“衣裳。近义词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指词汇意义完全相同但色彩 意义不同的同义词,如“崩”、“卒”、“死 和“没”。第二种指词汇意义基本相 同,但在词义的轻重、应用范围的大小、词义指称的侧重面等方面有所不同的同 1 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义词,如“饥 与“饿”、“负 与“任 。诗经中的同义对文绝大多数是近 义的第二种类型。如鄢风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 于楚室。”诗集传:“楚宫,楚丘之宫也。楚室,犹楚宫。”“宫”与“室 对文 同义。 反义对文是指“对文中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反义词有两种情况:第一种 是意义完全相反的词,又称绝对反义词,其特点是两个词的词义绝对独立,非此 即彼,无中间现象存在。如“生”与“死”、“动”与“静 。第二种是意义相对 的词,又称相对反义词。这种反义词都是由某种条件或环境的作用而形成的,两 个词义之间可以有中间现象存在。如“大”与“小 、“夏 与“冬”。诗经中 这两种情况都有。第一种如:邶风谷风:“何有何亡 。传:“有,谓富也。 亡,谓贫也。“有 与“亡 对文反义。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 谓地盖厚,不敢不踏。天”与“地”对文反义。第二种如:小雅斯干:“下 莞上簟 。“下 与“上”对文反义。国风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 揭。”国风邶风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川深” 与“浅 对文反义。 类义对文是指“对文 中属于同一事类的词。类义词如尔雅释草中“石 芸、苓耳、杜衡 等等都与“草 有关;说文解字水部中“江、河、津、 渡 等等,都与“水 有关。诗经中的类义对文比较多,如:召南小星: “维参与昴。诗集传:“参、昴,西方二宿之名。”周颂我将:“维羊维 牛”。周颂丝衣:“自羊徂牛 。“羊”与“牛对文类义。“叔 、“伯,“兄”、 “弟”这些关系义场中的词为了行文方便也归入了类义对文。 三、语法上,第一,两个词在句子中的位置相同,或同为主语,或同为谓语 等;第二,两个词的词性相同,或同为名词,或同为动词、形容词等。如小、 宾雅楚茨:“我黍与与,我稷翼翼。 “黍”与“稷”位置相同,同为主语;词 性相同,都是名词,二词是类义对文。“与与”和“翼翼 位置相同,同为谓语, 词性相同,都是形容词。诗集传:“与与、翼翼,皆蕃盛貌。 二词是同义对文。 1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节诗经对文的种类 一、单句对文 诗经中的单句对文去掉重复的共有4 8 8 对,其中同义对文1 4 2 对,占 2 9 0 9 8 ;反义对文4 0 对,占8 1 9 6 ;类义对文3 0 6 对,占6 2 7 0 6 。下面举例 说明。 ( 一) 同义对文 l 、同为名词的如: ( 1 ) 小雅采芑、大雅云汉:“如霆如雷 。朱熹诗集传:“霆, 疾雷也。“霆 与“雷”对文同义。 ( 2 ) 小雅十月之交、小雅巧言:“无罪无辜。“辜”,罪。如书大 禹谟:“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罪”与“辜对文同义。 ( 3 ) 大雅- 生民:“于豆于登”。释器:“木豆谓之豆,瓦豆谓之登”。 “豆与“登 对文同义。 ( 4 ) 鲁颂团宫:“无灾无害”。“灾 与“害”对文同义。 ( 5 ) 大雅卷阿:“令闻令望。“闻 ,名望、名声。“望 ,名望。“闻 与“望”对文同义。 2 、同为动词的如: ( 1 ) 邶风柏舟:“以敖以游 。说文:“敖,出游也。“敖”与“游” 对文同义。 ( 2 ) 邶风谷风:“泳之游之。释言:“泳,游也。”对文时,“泳”指 潜行水中,“游”指浮行水上,意义略有不同。 ( 3 ) 都风载驰:“载驰载驱 。说文:“驰,大驱也。 “驰”与“驱 对文同义。 ( 4 ) 卫风氓:“尔卜尔筮 。传:“龟日卜,蓍日筮。 “卜”与“筮” 都是占卜方法,只是用的材料不同,二者对文同义。 ( 5 ) 豳风七月:“塞向瑾户 。传:“瑾,鎏也。“瑾”与“塞”对文 同义。 1 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5 ) 大雅抑:“谁夙知而莫成? ”传:“莫,晚也。”“夙”与“莫 对文反义。 2 、动词性的如: ( 1 ) 邶风燕燕:“颉之颃之。传:“飞而上日颉,飞而下日颃。”“颉 与“颃 对文反义。 ( 2 ) 邶风终风:“莫往莫来”。“往与“来 对文反义。 ( 3 ) 邶风谷风:“何有何亡 。传:“有,谓富也。亡,谓贫也。 “有 与“亡 对文反义。 ( 4 ) 秦风小戎:“载寝载兴 。“兴 ,起。“寝 与“兴”对文反义。 ( 5 ) 小雅四牡:“载飞载止”。“飞与“止对文反义。 ( 6 ) 小雅菁菁者莪:“载沈载浮。“沈”与“浮 对文反义。 3 、形容词性的如: ( 1 ) 邶风谷风:“不远伊迩”。“迩,近。“远”与“迩 对文反义。 ( 2 ) 小雅大东:“小东大东。鲁颂泮水;“无小无大”。商颂长 发:“受小球大球”、“受小共大共 。“小 与“大 对文反义。 ( 3 ) 小雅四月:“载清载浊。“清 与“浊 对文反义。 ( 4 ) 大雅荡:“靡明靡晦”。“晦 ,晚,夜。左传昭公元年:“晦淫 惑疾,明淫心疾。“明 与“晦”对文反义。 ( 5 ) 鲁颂泮水:“允文允武。“文与“武对文反义。 ( 6 ) 商颂长发:“不刚不柔”。“刚 与“柔 对文反义。 ( 三) 类义对文 1 、名词性的如: ( 1 ) 召南采蘩:“于沼于浊。诗集传:“沼,池也。浊,渚也。 “沼 与“洼 对文类义。 ( 2 ) 召南小星:“维参与昴 。诗集传:“参、昴,西方二宿之名。 “参 与“昴 对文类义。 ( 3 ) 邶风柏舟:“日居月诸”。王风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日” 与“月对文类义。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4 ) 邶风谷风:“采葑采菲”。传:“葑,须也。菲,芴也。”诗三家 义集疏:“葑即芜菁,一名蔓菁。焦循云:菲之为芴,犹非之为 勿。虫之名蜚,一名虚蟹,则菜之名菲,即蔗葩也。麓葩即麓菔,与蔓菁一类, 故诗并举之。m n 明 ( 5 ) 廊风君子偕老:“如山如河”。“山”与“河 对文类义。 ( 6 ) 大雅常武:“如江如汉”。“江”与“汉”对文类义。 ( 7 ) 秦风终南:“有傺有梅”。传:“傺,稻。梅,棍也。 僚 与“梅 都是木名,对文类义。 ( 8 ) 秦风终南:“有纪有堂”。传:“纪,基也。堂,晕道平如堂也。 王引之经义述闻“有纪有堂 条下云:“终南何有,设问山所有之物耳。山基 与晕道,仍是山,非山之所有也。今以全诗之例考之,凡首章言草木者,二 章、三章、四章、五章亦皆言草木,此不易之例也。今首章言草木而二章乃言山, 则既与首章不合,又与全诗之例不符矣。今案纪,读为杞。堂,读为棠。傺梅杞 棠,皆木名也。 n 们“纪 与“堂”对文类义。 ( 9 ) 小雅车攻:“赤芾金舄”。“芾 ,古代官服外的蔽膝,缝于腹下膝 上。笺:“芾,太古蔽膝之象也。 传:“诸侯赤芾金舄。舄,达屦也。”“芾 与“舄 对文类义。 ( 1 0 ) 周颂我将:“维羊维牛 。周颂丝衣:“自羊徂牛 。“羊”与 “牛 对文类义。 ( 1 1 ) 鲁颂圈宫:“有稻有租”。笺:“柜,黑黍也。“柜 与“稻 对文类义。 ( 1 2 ) 鲁颂园宫:“是寻是尺”。诗集传:“八尺日寻。 “寻”与“尺 对文类义。 2 、动词性的如: ( 1 ) 卫风氓:“载笑载言”。“笑”与“言”对文类义。 ( 2 ) 唐风山有枢:“弗洒弗扫 。“洒”与“扫”对文类义。 ( 3 ) 小雅信南山:“是剥是菹”。诗集传:“菹,酢菜也。“剥”与 “菹”对文类义。 1 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4 ) 小雅车牵:“式歌且舞”。“歌”与“舞 对文类义。 ( 5 ) 小雅绵蛮:“饮之食之”。大雅假乐:“食之饮之。“饮”与“食” 对文类义。 ( 6 ) 商颂殷武:“是断是迁。传:“迁,徙。断”与“迁 对文类 义。 3 、形容词性的如: ( 1 ) 邶风绿衣:“绿衣黄裳 。“绿”与“黄都是颜色词,对文类义。 ( 2 ) 唐风扬之水:“素衣朱缡”。“素 与“朱”都是颜色词,对文类义。 ( 3 ) 小雅采薇:“载饥载渴 。小雅车牵:“匪饥匪渴 。“饥指饿 了想吃东西,“渴指口干想喝水,二者对文类义。 ( 4 ) 小雅小曼:“或哲或谋”。书:“睿作圣,明作哲,聪作谋,恭作 肃,从作义。哲 与“谋 对文类义。 ( 5 ) 小雅楚茨、周颂执竞:“既醉既饱 。“醉”与“饱 对文类义。 ( 6 ) 小雅大田:“既庭且硕 。诗集传:“庭,直。硕,大。 “庭 与 “硕 对文类义。 ( 7 ) 大雅生民:“实坚实好 。“坚”与“好对文类义。 ( 8 ) 鲁颂盟宫:“俾尔寿而富 。“寿”与“富对文类义。 4 、其他词性的如: ( 1 ) 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诗集传:“居、诸,语词。 ( 2 ) 邶风燕燕:“终温且惠 。“终与“且 皆为连词。 ( 3 ) 商颂那:“既和且平”。“既 与“且”皆为连词。 二、句间对文 句间对文也就是章内对文,包括连句对文和隔句对文。句间对文去掉重复的 共有3 6 0 对,其中同义对文4 1 对,约占1 1 3 8 9 :反义对文1 0 9 对,约占3 0 2 7 8 ; 类义对文2 1 0 对,约占5 8 3 3 3 。 ( 一) 同义对文 1 、名词性的如: 1 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都风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诗集传:“楚宫,楚丘之宫也。楚室,犹楚宫。宫 与“室 对文同义。 ( 2 ) 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笺:“泮读为畔。畔,涯也。 “岸”与“泮”对文同义。 ( 3 ) 陈风株林:“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笺: “马六尺以下日驹。 “马 与“驹”对文同义。 ( 4 ) 小雅出车:“设此旒矣,建彼旄矣。 传:“龟蛇日旒。旄,干旄。” 诗集传:“旄,注旄於旗干之首也。旒”与“旄”对文同义。 ( 5 ) 小雅采芑:“于彼新田,于此蕾亩。传:“田一岁日蕾,二岁日 新田。 “新田与“蓄亩 对文同义。 ( 6 ) 小雅楚茨:“我仓既盈,我庾维亿。 说文:“仓,毅藏也。庾, 仓无屋者。”胡广汉官解诂:“在邑日仓,在野日庾。 “仓 与“庾 对文同 义。2 0 1 2 、动词性的如: ( 1 ) 周南葛覃:“薄污我私,薄游我衣。诗集传:“污,烦捆之以去 其污,犹治乱而日乱也。瀚,则濯之而已。 “污与“漳 对文同义。 ( 2 ) 邶风简兮:“左手执筲,右手秉翟。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溱 洧韩诗云:秉,执也。此亦当同。上言执,此言秉,文变义通。” 船1 h 执”与“秉”对文同义。 ( 3 ) 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释言:“怙,恃也。”说文: “怙,恃也。 “恃,赖也。”“怙”与“恃”对文同义。 ( 4 ) 小雅宾之初筵:“匪言勿言,匪由勿语。“勿言”的“言 与“语” 对文同义。 3 、形容词性的如: ( 1 ) 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经义 述闻:“毛传日:被,首饰也。僮僮,竦敬也。祁祁,舒迟也,去事有仪也。 家大人日:诗言被之僮僮、被之祁祁,则僮僮、祁祁皆是形容首饰之盛。 嘲“僮僮”与“祁祁对文同义。 1 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鄣风鹑之奔奔:“鹑之奔奔,鹊之疆疆。 笺:“奔奔、疆疆,言 其居有常匹,飞则相随之貌。”“奔奔”与“疆疆 对文同义。 ( 3 ) 唐风葛生:“角枕粲兮,锦衾烂兮。”诗集传:“粲、烂,华美鲜 明之貌。”“粲”与“烂 对文同义。 ( 4 ) 小雅楚茨:“我黍与与,我稷翼翼。”诗集传:“与与、翼翼,皆 蕃盛貌。 “与与”和“翼翼”对文同义。 ( 5 ) 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苞”指丛生的草或木,引申 为茂盛,与“茂 对文同义。 另外,还有副词性的:大雅瞻印:“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 女覆说之。“反”与“覆 对文同义。 ( 二) 反义对文 1 、名词性的如: ( 1 ) 国风邶风简兮:“山有榛,隰有苓。诗集传:“下湿日隰。” “山 与“隰 对文反义。 ( 2 ) 国风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夏 与“冬 对文反义, “日 与“夜 对文反义。 ( 3 ) 小雅斯干:“哙哙其正,哕哕其冥。 笺:“正,昼也。冥,夜也。” “正”与“冥对文反义。 ( 4 ) 小雅正月、大雅瞻印:“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先与“后 对文反义。 ( 5 ) 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踏。“天” 与“地 对文反义。 ( 6 ) 小雅小弁:“不属于毛,不离于里。 传:“毛在外,阳以言父。 里在内,阴以言母。 “毛 与“里对文反义。 ( 7 ) 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天 与“渊”对文反义。 2 、动词性的如: ( 1 ) 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大雅抑:“投我以桃, 报之以李。投 与“报”对文反义。 1 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王风大车:“毅则异室,死则同穴。 传:“毅,生。”“毅 与“死 对文反义。 ( 3 ) 小雅伐木:“有酒渭我,无酒酤我。 大雅瞻印:“此宜无罪, 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说之。有 与“无”对文反义。 ( 4 ) 小雅蓼莪:“出则衔恤,入则靡至。”出”与“入”对文反义。 ( 5 ) 大雅蒸民:“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诗集传:“茹,纳也。“茹 与“吐”对文反义。 ( 6 ) 大雅瞻印:“哲夫成城,哲妇倾城。诗集传:“倾,覆也。 “成”与“倾 对文反义。 3 、形容词性的如: ( 1 ) 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邶风谷风:“就其深矣, 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深与“浅 对文反义。 ( 2 ) 邶风简兮:“左手执筲,右手秉翟。”“左与“右”对文反义。 ( 3 ) 王风大车:“毂则异室,死则同穴。”“异”与“同对文反义。 ( 4 ) 郑风东门之埠:“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迩 与“远对文反义。 ( 5 ) 小雅出车:“设此旒矣,建彼旄矣。 小雅采芑:“于彼新田, 于此中乡。”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微,此日而微。此 与“彼 对文反 义。 ( 6 ) 小雅正月:“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诗集传:“莠,酰也。 “好” 与“莠”对文反义。 ( 7 ) 小雅谷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商颂长发:“受小国是达, 受大国是达。“大”与“小 对文反义。 ( 8 ) 大雅抑:“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笺: “庶,众也。众人性无知,以愚为主,言是其常也。贤者而为愚,畏惧于罪也。” “庶”与“哲 对文反义。 4 、副词性的如: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昔”与“今”都是时间副词,对文反义。 ( 三) 类义对文 n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名词性的如: ( 1 ) 召南采蔟:“于以采蔟? 南涧之滨。于以采藻? 于彼行潦。蒴” 与“藻”都是水草,对文类义。 ( 2 ) 邶风简兮:“左手执筲,右手秉翟。 诗集传:“筲如笛而六孔, 或日三孔。翟,雉羽也。川筲 与“翟 对文类义。 ( 3 ) 邶风泉水:“出宿于沸,饮饯于祢。”诗集传:“沸,地名。祢, 亦地名,皆自卫来时所经之处也。 “沸”与“祢”对文类义。 ( 4 ) 卫风竹竿:“泉源在左,淇水在右。”诗集传:“泉源,即百泉也, 在卫之西北,而东南流入淇,故日在左。淇在卫之西南,而东流与泉源合,故日 在右。泉源 与“淇水 对文类义。 ( 5 ) 豳风东山:“伊威在室,螨蛸在户。 诗集传:“伊威,鼠父也。 室不扫则有之。蠕蛸,小蜘蛛也。户无人出入,则结网当之。”“伊威”与“蠕蛸 对文类义;“室与“户 对文类义。 ( 6 ) 小雅吉日:“既张我弓,既挟我矢。“矢”,箭。“弓 与“矢对 文类义。 ( 7 ) 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笺:“成王见禾毅之税, 委积之多,于是求千仓以处之,万车以载之。仓”与“箱 对文类义。 ( 8 ) 小雅白华:“有骛在梁,有鹤在林。”笺:“骛也,鹤也,皆以鱼 为美食者也。 “鹜 与“鹤”对文类义;“梁 与“林 对文类义。 ( 9 ) 大雅召曼:“池之竭矣,不云自频! 泉之竭矣,不云自中? 诗 集传:“池,水之钟也。泉,水之发也。池 与“泉 对文类义。 (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养老护理员高级面试必-备知识点与模拟题
- 2025年中国烟花爆竹安全技术规范解析及模拟题集
- 2025年高精度压力、差压变送器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项目建议书
- 抢救药品培训课件
- 2025秋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2025年保险中介服务项目建议书
- 抢救制度课件
- 2025年洗涤剂用4A沸石项目合作计划书
- 河北省部分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建筑涂料采购专项合同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44)
- 2025年城市环境监测评估标准评估方案
- 2025年水面渔业养殖承包合同范本:水产养殖合作协议
- 2025年有害生物防治员初级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新版2026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第4课《 科技力量大》第1课时 科技改变生活和科技改变观念 教案设计(教案)
- 供应链金融操作指南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 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重庆八中宏帆中学小升初自主招生数学试题(含答案详解)
- 学会交流与沟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