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诗经》单音节同义形容词的辨析及词义发展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诗经》单音节同义形容词的辨析及词义发展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诗经》单音节同义形容词的辨析及词义发展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诗经》单音节同义形容词的辨析及词义发展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诗经》单音节同义形容词的辨析及词义发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诗经》单音节同义形容词的辨析及词义发展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 、i , k 一 、 l 、一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i 第l 章绪论5 i 1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任务5 1 2 诗经语言研究现状5 i 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6 i 4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思路6 1 4 1 形容词的判定6 1 4 2 同义词的判断7 1 4 3 主要研究方法及思路8 第2 章诗经单音节同义形容词辨析( 上) 1 l 2 1 惨、怪( c 石o ) 、忡、怀、颍、戚、悄( q i i o ) 、盱、怒1 1 2 i i 共同义位1 1 2 i 2 同义辨析1 1 2 2 哀、悲、悼、怛( d 6 ) 1 3 2 2 i 共同义位1 3 2 2 2 同义辨析1 3 2 3 昌、好、佼、美、媚、姝1 4 2 3 i 共同义位1 4 2 3 2 同义辨析1 5 2 4 好、善、徽、懿1 6 2 4 i 共同义位1 6 2 4 2 同义辨析1 6 2 5 吉、善、良、臧1 8 2 5 1 共同义位1 8 2 5 2 同义辨析1 8 2 6 柔、顺、惠1 9 2 6 1 共同义位1 9 2 6 2 同义辨析1 9 2 7 恭、敬、虔2 0 2 7 1 共同义位2 0 2 7 2 同义辨析2 0 2 8 毖、谨、慎2 1 2 8 1 共同义位2 1 2 8 2 同义辨析2 1 第3 章诗经单音节同义形容词辨析( 下) 2 3 3 1 苞、丰、茂、裰、郁、黄2 3 3 1 i 共同义位2 3 3 i 2 同义辨析2 3 3 2 白、杲、皎、素2 4 3 2 1 共同义位2 4 3 2 2 同义辨析2 4 3 3 多、黎、庶、熏、众2 5 3 3 i 共同义位2 5 3 3 2 同义辨析2 5 3 4 大、博、广、宽2 6 3 4 1 共同义项2 7 3 4 2 同义辨析2 7 3 5 康、安2 8 3 5 1 共同义位2 8 3 5 2 同义辨析2 8 3 6 吉、祥2 8 3 6 1 共同义位2 9 3 6 2 同义辨析2 9 3 7 粲、烂2 9 3 7 1 共同义位2 9 3 7 2 同义辨析3 0 第4 章诗经单音节同义形容词词义发展( 上) 3 1 誓 e , r t - , 二 i i 4 1 惨、怪、忡、怀、戚、悄( q i i o ) 、盱、怒3 l 4 2 哀、悲、悼、怛( d d ) 3 2 4 3 昌、好、佼、美、媚、姝3 2 4 4 好、善、徽、婉、懿3 3 4 5 吉、善、良、臧3 4 4 6 柔、顺、惠3 5 4 7 恭、敬、虔3 5 4 8 毖、谨、慎3 6 第5 章诗经单音节同义形容词词义发展( 下) 3 7 5 1 苞、丰、茂、裱、郁、黄3 7 5 2 白、果、皎、素3 8 5 3 多、黎、庶、蒸、众3 8 5 4 大、博、广、宽3 9 5 5 康、安3 9 5 6 吉、祥4 0 5 7 粲、烂4 0 第6 章结论4 l 6 1 、诗经单音节同义形容词辨析小结4 1 6 1 i 诗经中的同义形容词的意义关系4 l 6 1 2 诗经同义形容词形成原因4 l 6 2 诗经单音节同义形容词词义发展小结4 2 6 2 1 诗经中的单音节同义词的词义生命力4 2 6 2 2 诗经单音节同义形容词词义发展原因4 4 附录4 7 参考文献5 l 后记5 3 一 l , 一 1 一 摘要 诗经单音节同义形容词的辨析及词义发展 研究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方向:古汉语词汇 指导教师:张显成教授研究生:郭祖莲 摘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汉代以后成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 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源头。作为语言资料的研究对象,它真实的反映了春秋以前 汉语的存在面貌,是语言研究的一部珍贵文献。诗经的语言独具特色,词汇 极为丰富,因此对诗经中语言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很热门的话题。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计3 0 5 篇,其中“风 是民间创作,是劳 动人民的歌谣,以民间传唱为主要传播方式,共计1 6 0 篇,占据了大部分篇幅。 另“雅”也有部分来自民间创作。民歌在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旬、回环复沓 的形式,因而诗经中形成并积累了大量的同义词。在这些同义词中,有大量 的形容词同义词对环境、人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描写,对 于诗歌的叙事、抒情、达意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这些形容词中,单音节形容词数 量尤其多,极富表现力。 本文以诗经中单音节同义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题目为:诗经单音节 同义形容词的辨析及词义发展研究。笔者通过仔细研读诗经,根据王力先生的 “一义相同说”,对诗经中存在的大量的形容词进行了同义词归类。这些同义 词组内往往还不止一个共同义项,但本文所归纳出的形容词同义词,都是针对一 个共同义项进行研究的。本文对所归纳的形容词同义词按所涉及的对象为人和客 观事物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上部分的同义词组主要涉及人的形貌、心理、品 行及其他情状;下部分主要涉及客观事物的基本性质、状态,如形状、大小、数 量、色彩等。笔者对每组词的共同义项进行了归纳,然后进行了翔实、细致的辨 析,之后对各组词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细致考察。 本文分为六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概述了诗经在汉语发展史上的影响、 研究现状和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思路、意义等。第二、三章对诗经 中形容词同义词分上、下两部分进行同义辨析;第四、五章对诗经形容词同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义词分上、下部分进行了词义发展考察。第六章对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做小结, 归纳诗经中同义词形成的原因以及对这些同义词内部的意义关系;此外,通 过对比这些形容词同义词在诗经和现代汉语中的形容词义项存在情况,对他 们按不同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归类,总结了形容词古今继承关系及简要探析了其发 展变化原因。 本人认为对诗经中的形容词同义词进行归纳、辨析及其词义发展情况进 行考察很有意义。一方面可以体会到诗经语言的丰富、优美、细腻:另一方 面本研究以词语在原文中的用例为根本依据,结合前人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对 事实材料的翔实分析,深入地从词义角度揭示同义词的内在差异,以期在丰富诗 经研究资料方面有所贡献,对拟构上古汉语同义词群提供一些帮助。同时对古 汉语同义词研究理论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此外,本文对所归纳的同义形容词还 进行了词义发展变化的探析,以期通过古今词义的对照,探寻古语词汇的继承关 系。 本文主要采用统计、分类、分析、对比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单音节形容词同义词辨析发展 一 :j a b s t r a c t 寡量詈舅詈毫量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鼍量暑曼量皇皇鲁詈鼍量詈皇i 一i l l l 鼍喜鼍鼍量暑量暑曼皇鼍量皇皇曼曼曼曼量皇兽量詈摹鼍量曼量 a bs t r a c t t h eb o o ko fs o n g si st h ef i r s ta n t h o l o g yo fc h i n a se a r l i e s tp o e m sa n ds o n g s a s w e l la so n eo ft h ec l a s s i cw o r k so fc o n f u c i a n i s ma f t e rh a nd y n a s t y i t sa ni m p o r t a n t s o u r c eo f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l i t e r a t u r e i tr e f l e c t st h ee x i s t e n c ef e a t u r eo f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 s p r i n ga n da u t u m na g o i t i st h em o s tp r e c i o u s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o fl a n g u a g e t h e l a n g u a g eo ft h eb o o ko fs o n g s h a sas p e c i a lf e a t u r ew i t ht h ee x t r e m e l ya b u n d a n t v o c a b u l a r y t h e r e f o r ei ti sh o t t od os o m es e a r c hi nt h et o p i co fl a n g u a g ei nt h eb o o k o fs o n g s t h eb o o ko fs o n g si sm a d eu po ft h r e ef r a c t i o n sa d d e du pt o3 0 5 ,a m o n gw h i c h m o n o s y l l a b i ca d j e c t i v es y n o n y m s i sa b u n d a n t t h i s p a p e ri s b a s e do nt h em o n o s y l l a b i ca d j e c t i v es y n o n y m s ,a n a l y z i n gt h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sa sw e l la st h ed e v e o l p m e n ta m o n gt h e m t h i s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s i xf r a c t i o n s f i r s to o m e s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i nc h a p t e r l w h i c ho u t l i n e st h eb o o ko fs o n g ss u c ha si t ss i 留a i f i c a n ca n dt h et e x t u a lm a i ns e a r c h c o n t e n t sl i k et h em e t h o d , w a y so ft h i n k i n g ,a n de t c i nt h es e c o n da n dt h r e ec h a p t e r s ,w e a n a l y z et h e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a m o m gt h em o n o s y l l a b i ca d j e c t i v es y n o n y m s a n dc h a p t e r4 , 5a r eb a s e dt h ed e v e l o po ft h e s em o n o s y l l a b i ca d j e c t i v es y n o n y m s i nc h a p t e r6 ,w e c a 3 1 1 1 eu pw 弛as u m m a r yo ft h em a i ns e a r c hc o n t e n t so ft h et e x t ,i l u s t r a t i n gt h ei n i t i a l r e a s o nf o ra d j e c t i v es y n o n y m sa n d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a m o n ge v e r ya d j e c t i v ew o r d ,a n d a l s ot h ed e v e l o po f e a c hi nm o d e r nl a n g u a n g e i t sm e a n i n g f u lt os t u d yt h em o n o s y l l a b i ca d j e c t i v es y n o n y m s i tm a ye n r i c ht h e l a n g u a n g em a t e r i a la n de x p l o r et h eh e r e d i t a m e n tr e l a t i o no f t h ev o c a b u l a r y i nt h i sp a p e r ,w ef i r s ts t a t i s t i c ,t h e nc a t e g o r i z e ,a n a l y z e ,a n df i n a l l yc o n t r a s tt h e m o n o s y l l a b i ca d j e c t i v es y n o n y m s k e y w o r d s :a d j e c t i v es y n o n y m s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a n a l y z e ,d e v e l o p l i l _ , i l , 、i 第1 章绪论 暑葛量罾| 置鲁罾鼍舅| | | 皇量舅皇昙鲁罾舅| 舅| 罾鼍罾皇量曼曼皇曼皇量篁曼罾邑曼曼曼量鲁量量量量奠i l l 皇罾一 第1 章绪论 1 1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任务 本文以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影印本为研究材料,具体以诗经中单音 节形容词同义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诗经进行研读,笔者以对诗经原 文的理解为基础,同时参考前人对诗经做的各种疏证,如: 毛诗诂训传 ( 简称毛传) 、郑玄郑笺、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的毛诗音义部分、孔颖达 的毛诗正义、朱熹集传以及参考当代向熹诗经词典等,对诗经 中存在的大量的形容词同义词按其同义义项进行了归类。因形容词义项复杂,一 个形容词往往有1 个以上义项,本文所选取的同义词组是基于有一个共同义项的 同义词组。 本文所归纳的同义形容词按所涉及的对象为人和客观事物分为上、下两部分。 其中上部分的同义词组主要涉及人的形貌、心理、品行及其他情状;下部分主要 涉及客观事物的基本性质、状态,如形状、大小、数量、色彩等。笔者对每组词 的共同义项进行归纳,然后进行了翔实、细致的辨析,最后还对各组词的发展情 况进行了细致考察。 通过对诗经中形容词同义词进行研究,一方面笔者可体会 诗经中语 言的优美,尤其是形容词的词源丰富、表达细腻、用法活泼,另一方面,本研究 以词语在原文中的用例为根本依据,结合前人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对事实材料 的翔实分析,深入地从词义角度揭示同义词之间的内在差异,以期在丰富诗经 研究资料方面有所贡献,对拟构上古汉语同义词群提供一些借鉴。同时对古汉语 同义词研究理论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同时,本文对所归纳的同义形容词还进行 了词义发展变化的探析,以期通过古今词义的对照,探寻古今词汇的继承发展关 系。 1 2 诗经语言研究现状 当代学者对诗经的研究:研究的角度很多,如文学角度、文化角度、社 会角度、语言角度等。对诗经从语言角度进行研究,成果显著的首推向熹。 其著作有诗经语言研究、诗经词典。 近几年对诗经词汇的研究成果颇多,但大多数限于对某一意义上的一组 5 西南大学硕_ 上学位论文 或若干组词汇进行研究,内容较零散,如诗经中的关联词论析、诗经中“将” 字的意义和用法初探固等。而基于对诗经中形容词进行研究的,笔者馑见到 一篇硕士论文,即诗经中形容词同义词的类别和多组同义词的意义关系 。 尽管对诗经的研究成果己较多,如诗经词典对诗经中的各种词 类进行了研究:已有硕士论文对诗经的同义词和形容词进行了研究但至今没 有人专门对诗经中的单音节形容词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分析和研究,并 选择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形容同义词进行细致详尽的辨析和纵向考察这些同义词 在古今中的词义发展情况。故本文拟全面、系统的研究诗经单音节同义形容 词,对同义词进行辨析并考察其词义发展,必对诗经研究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1 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研究题目为: 单音节同义形容词的辨析及词义发展研究。笔者通 过对诗经进行研读,对诗经中存在的大量的形容词同义词按其同义义项 进行了归类。本文选取了1 5 组典型的同义形容词。在每组同义词中,本文逐一进 行了辨析,最后还对其词义的发展进行了考察。如:表示“茂盛”这一意义的形 容词。本文归纳出含“茂盛”意义的单音节共6 个,文章首先进行了翔实的、细 致的辨析,该组词在“茂盛”义上构成同义词,但所指对象及侧重均有不同,其 中,“苞、丰、茂“均可指草木之茂盛,但一苞“强调丛生之积状、“丰”侧重个 体之丰满貌;“郁”指林木数量多、面积大而显茂盛;“禳”指花团锦簇之繁茂; “黄”指树之硕果累累而显丰茂;另对该组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 察,裰、黄已在现代汉语词汇中消失,而丰、茂、郁均保留了其“茂盛”义,苞 虽存在于现代汉语词汇中,但“茂盛 义已消失,词类转化为名词,且词义发生 改变,主要指“花苞”。 1 4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思路 1 4 1 形容词的判定 何谓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的词。”剖向熹先生也曾在诗经 语言研究中提到“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本文所例举出的形 诗经中的关联词论析,许华,广西社会科学,2 0 0 9 年第6 期) 诗经中“将”字的意义和用法初探,刘亚洲,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诗经中形容词同义词的类别和多组同义词的意义关系,许雁,内蒙古师范大学硕文 现代汉语词典( 第五版)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2 0 0 5 年 语言研究,向熹,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版 一 6 第1 章绪论 容词,主要依据其在原文上下文语境中的词义和语法作用进行判定的。“无论用什 么方法划分词类,词义是一项重要的参考标准。 故本文所确定的形容词的根本 依据是该词在诗经中的具体语境下的根本含义。此外,笔者还借助前人对诗 经所做的注疏,一般格式为“貌”、“然 、“样 可考虑为形容词, 如郑风丰:“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毛传:昌,盛状貌。 结合“昌、濂濂 二者在原文中的含义,本文最终确定“昌、濂濂 为形容词。 另外,在以词义作为形容词的主要判定依据时,笔者还往往借助该词在句中的语 法功能进行断定。何谓语法功能? 即词与词的结合能力以及词在句子中所作的成 分所起的作用。 1 4 2 同义词的判断 “承认词的多义性是研究同义词的一个重要前提。 吲王力先生在同源字 典中对同义词的表述是:“所谓同义,是说这个词的某一意义和那个词的某一意 义相同,不是说这个词的所有意义和那个词的所有意义都相同。 故本文所指的 形容词同义词是指某一义项上相同的词语类聚。在本文所选取的同义词中,有时 可能存在某两个或更多词之间有不止一个共同义项的情况,但本文只对所选词组 中所有词共有的一个义项进行分析。这也印证了王力先生的“一义相同说”。 本文对同义词的判定除了词语本身在上下文中的意义是其根本依据外,还参 照了其它辅助手段,如借助前人注疏中一些固定的训诂格式,如同训、同义递训、 互文等。例如:惨、戚、悄( q i a o ) 、盱 “戚”,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戈部戚:“戚,又引伸训忧。 “悄”( q i t i o ) 。说文心部:“悄,忧也。一 “惨”。尔雅释诂下:“惨,忧也。” “盱”。尔雅释诂:“盱,忧也。” 由上可见,“戚、悄、惨、盱”都同训为“忧”,结合它们在诗经的上下 文中词义,可将它们归纳为一组同义关系词语。 再如同义词组“毖、谨、慎”。 毖,说文比部:“毖,慎也。”正字通比部:“毖,谨也。” 汉语语法论文集,吕叔湘,商务印书馆,1 9 9 0 年 说文解字同义词研究,冯蒸,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 同源字典,王力,商务日j 书馆,1 9 8 2 年 7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谨,说文言部:“谨,慎也。” 慎,说文心部:“慎,谨也。 由上可见,“毖、谨、慎”互训,结合其在诗经中的具体语境下的词义可 判定它们为一组同义关系词语。需补充说明的是,在参考这些较固定的训诂格式 时,笔者并不是完全以格式判定同义词。格式只是一种参考,其同义与否根本依 据还是这些词在诗经中的具体上下文中的含义。 本文所参考的前人训诂材料主要有毛诗诂训传( 简称毛传) 、郑玄郑笺、 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的毛诗音义部分、孔颖达的毛诗正义、朱熹集 传、向熹诗经词典( 1 9 8 7 年版) 以及说文、尔雅等。 1 4 3 主要研究方法及思路 本文主要采用统计、分类、分析、对比的方法。 笔者首先对诗经中的单音节形容词进行穷尽性统计,然后选取了6 1 个具 有同义关系的单音节词,之后按其意义的相近性将其分为1 5 组,并按照一定的逻 辑关系分为两部分分别进行同义关系辨析和词义发展研究。 第一部分为描写人的心理感受、德行、表情神态、外貌的具有同义关系的形 容词,共为8 组。其中,描写人的心理感受同义形容词2 组,如“惨、怪( c a o ) 、 忡、怀、戚、悄 ;描写人的外貌的同义形容词1 组,即“昌、好、佼、美、媚、 姝”;描写人的道德品行方面3 组,如“柔、顺、惠”;描写人的表情、神态的2 组,如“恭、敬、虔”。此8 组中主要涉及人心理感受、状态、美善丑恶德行评判 标准的同义形容词,考察的目的是在反映诗经用词丰富的同时,也借此考察 古代劳动人民的价值、道德伦理、心理等方面的标准。 第二部分为描写客观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数量及其他性状的具有同义关 系的形容词,共为7 组。下篇7 组涉及客观事物形状大小的1 组,即“大、博、 广、宽”;涉及颜色的1 组,即“白、果、皎、素”;涉及数量的1 组,如“多、 黎、庶、蒸、众”;涉及其他方面性状的4 组,如“苞、丰、茂、裰、郁、黄。 通过辨析和古今词义发展对比,考察人们在对客观事物的基本性状方面的认识变 化。 在对诗经单音节同义形容词进行辨析时,注意统计各组同义词在诗经 中的义项个数和出现次数,分析他们的词源、语用、词义等方面的区别,对每组 形容词同义词进行细致辨析,归纳出每组词的相同相异之处。在对诗经单音 第1 章绪论 节同义形容词的词义发展进行研究时,主要采取统计和对比方法。统计、对比各 组同义词在诗经和现代汉语中的形容词义项的存在情况。这样做的主要目的, 是为了对比研究古今词汇发展变化,通过这些同义词词义发展情况的考察,为古 今词语意义变化规律和原因的研究提供参考。 在此基础上,对本文所研究的6 1 个单音节形容词的词义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 得出:6 1 个形容词中,现代汉语词典不再收录的有3 个,如“怪、禳、黄”;现代 汉语词典收录但一般不再使用,仅存在文言文中的有1 3 个,如“怪、颍、盱、怒、 怛、娈、姝、懿、臧、毖、果、熏、粲”:基本不变的有1 5 个,如“哀、戚、悲、 吉、良、恭、虔、谨、慎、皎、多、众、祥、大、宽”;发生变化的有3 0 个,如 “惨、佼、婉、康、博”等。 9 , 第2 章诗经单音节同义形容词辨析( 上) 第2 章诗经单音节同义形容词辨析( 上) 本章与下一章( 第3 章) ,我们对诗经单音节同义形容词进行辨析。本章 辨析描写人的心理感受、德行、表情神态、外貌的具有同义关系的形容词,共为 8 组,以下逐组进行论述辨析。 2 1 惨、怪( c 5 0 ) 、忡、怀、颍、戚、悄( q i5 0 ) 、盱、怒 2 1 1 共同义位 “惨”在诗经中共出现1 次,共1 个义项,通“傈”,表忧愁不安”,如: 陈风月出:“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天绍兮,劳心惨兮。怪”在诗经 中出现1 次,共1 个义项,表忧愁不安”,如陈风月出:“月出皓兮,佼人倒 兮,舒忧受兮,劳心怪兮。 “忡”在诗经中出现1 次,共1 个义项,忧虑不 安的样子。风中共出现1 次。如邶风击鼓:“不我以归,忧心有忡。”“怀” 在诗经中出现1 6 次,共6 个义项,胸前,雅中出现1 次、心意、心 情、情绪;雅中出现1 次想念、怀念,风1 4 次,雅9 次、忧伤, 风 1 次,雅1 次,如:小雅正月:“终其永怀,又窘阴雨。”来、回来,风 1 次招来、招致雅1 次, 风1 次;“颖”诗经中出现1 次,表“忧愁”, 如:小雅无将大车:“无思百忧,不出于颢。戚”在诗经中出现2 次, 共2 个义项,斧,古代一种兵器,雅1 次、忧愁,愁苦,雅1 次,如: 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悄”在诗经中出现1 次,共1 个 义项,“忧愁”。如: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盱”在诗经中出现2 次,共1 个义项,“忧愁”。雅中出现2 次,如:小 雅都人士:“我不见兮,云何盱矣。”“怒”在诗经中出现2 次,共1 个义 项,“忧愁”。风1 次、雅1 次,如:周南汝坟:“未见君子,怒如调饥。” 综上所述,惨、搔、忡、怀、颖、戚、悄( q i s o ) 、盱、怒此9 个词含有共 同义位:忧愁、忧伤 2 1 2 同义辨析 “惨”。说文心部:“惨,毒也。从心,参声。”由此可见,“惨”本身并 不含“忧愁”的本义。诗经中“惨”在“忧愁”义项上出现1 次,通“傈( c 百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0 ) ”,做谓语,见于陈风月出:“劳心惨兮。” “怪( c i j o ) ”。玉篇心部:“怪,忧心也;愁也。”广雅释诂四:“搔, 愁也。字汇- 心部:“怪,忧也。”陆德明释文:“怪,忧也。”故“怪”作“忧 愁”义是其本义。其在诗经中“忧愁 义项仅出现1 次,做谓语,见于陈 风月出:“劳心怪兮”。 “忡( c h g n 9 ) 。说文心部:“忡,忧也。从心,中声。 又有广韵: “敕中切,平东,彻,忧愁貌”;可见,“忡”做“忧愁”义是其本义;诗经中 此义项上出现1 次,做谓语,见“忧心有忡”。 “怀”。说文心部:“怀,念思也,从心,裹声”。可见,“怀”本义指思 念,由思念之意引申因思念而生忧愁、忧伤之貌,故“怀作“忧愁”是其引申 义;其在此义项上,诗经中共出现2 次,均做谓语,如:小雅正月:“终 其永怀。 “颍 。说文火部:“颍,火光也。”高翔麟字通:“五音集韵以为古文 字耿字。增韵耿韵:“耿,耿耿,忧也。”可见,“颖”本身指火光, 诗经 中主要是假借“耿 字出现在此义项上。如:小雅无将大车:“无思百忧,不 出于颍。 集传:“颍,与耿同,小明也。在忧中耿耿然不能出也。”“颍”,假借 “耿”,强调忧愁积郁不能得以抒发,强调“抑郁”之意。 “戚 。说文戊部:“戚,戊也。 本义是指一种古代武器。在古汉语中常 通“慵”、“戚”。广雅释诂一:“戚,忧也。一可见,戚表“忧愁”义是通过通 假而来,与本义无关。诗经中此义项上共出现1 次,做谓语,见于小雅小 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毛传:“戚,忧也。 “悄”( q i 百o ) 。说文心部:“悄,忧也。”广韵“忧伤貌;凄凉貌。 故“悄”做“忧愁”是其本义;诗经中只出现1 次,做谓语,见于陈风月 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毛传:“悄,忧也。 “盱( x n ) ”。说文目部:“盱,张目也。”可见,“盱”本义指张开双眼仰 视。尔雅释诂:“盱,忧也”。诗经词典:“盱,通吁。”综合可见,盱表“忧 愁”是通过通假“吁”而来。而“吁”本身是一个表惊叹的叹词,由叹词之声引 申为叹息之声,再引申指人叹息时之无可奈何的神情,进一步引申指忧愁貌。其 在诗经中“忧愁”义项上共出现2 次,均做谓语,如:小雅都人士:“我 不见兮,云何盱矣。” “怒”。说文心部:“怒,忧也”。可见,“怒”本义指饥饿。尔雅释诂 1 2 第2 章诗绎单音节同义形容词辨析( 上) 下:“怒,思也”。周南汝坟:“未见君子,怒如调饥。 毛传:“怒,饥意也。” 郑玄笺:“怒,思也。未见君子之时,如朝饥之思食。 小雅小弁:“我心忧伤, 怒焉如捣。”由此可见,“怒”之忧愁状就如饥饿之时想念食物一般,故引申为思 念之忧貌。方言卷一:“怒,思也。秦晋或曰慎。凡思之貌亦日慎,或日怒。 可见,在表因思念而生优愁貌时,“怒”还和“慎”构成同义词,只是地方方言不 同而已。 综上所述,本组词含有共同义位“忧愁”,但其共同义位的形成情况、具体所 指却有所差异,如“惨”、“颍”、“盱”、“戚”是本义无“忧愁,主要通过假借、 通假形成同义词,其中“惨”通“燥”、“颍”借“耿”、“盱”通“吁”、“戚”通 “戚”;而“怪、忡、悄”的“忧愁”义是其本义;而“怀、怒”的“忧愁”义是 引申而来,且具体所指不同。 2 2 哀、悲、悼、怛( d 6 ) 2 2 1 共同义位 “哀一在诗经中共出现2 4 次,共2 个义项,忧伤、悲痛,雅中共 出现1 1 次,如:小雅小曼:“瀹瀹就就,亦孔之哀。”哀叹、可怜:共1 3 次;“悲”在诗经中共出现1 1 次,共1 个义项,表忧伤,如:豳风东山: “我东日归,我心西悲。”“悼”在诗经中出现3 次,共1 个义项,表悲伤, 如:桧风羔裘:“中心是悼。”“怛”在 :诗经中出现1 次,共1 个义项,表 忧伤,如:匪风桧风:“顾瞻周道,中心怛兮。” 综上,综上,“哀”、“悲”、“悼”、“怛”( d d ) 含有共同义项:悲伤、忧伤 2 2 2 同义辨析 “哀”。说文口部:“哀,闵也。从口,衣声。”故哀本义为哀怜、怜悯 之意。又广雅释诂二:“哀,痛也。”玉篇口部:“哀,哀伤也。”因此“哀”, 侧重于使人心生怜悯之悲伤,侧重于怜悯。 “悲”。说文心部:“悲,痛也,从心,非声。”正字通心部:“悲, 戚也”表悲痛、悲伤之意。如:易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 乎俭。”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哀吊:“以辞遣哀,盖不泪之悼。”可见“悲” 指由心而发之哀痛,侧重于“痛”。 “悼”。说文心部:“悼,惧也。”陈楚谓惧日悼。该词本义指恐惧、战栗。 西南大学硕f 二学位论文 因恐惧而生悲伤。方言卷一:“悼,哀也。”玉篇心部:“悼,伤也。”广 韵号韵:“悼,伤悼。”桧风羔裘:“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岂不尔思? 中 心是悼 郑玄笺:虬障,犹哀伤也。故悼悲伤之中含哀怜,侧重于“怜”。如:卫 风氓:“静言思之,躬是悼矣! “怛”。说文心部:“怛,僭也,从心,旦声。 方言卷一:“怛,痛也。” 玉篇心部:“怛,悲也。 广雅释诂一:“怛,忧也。” 诗桧风匪风: “瞻顾周道,中心怛兮。”毛传:“怛,伤也。 可见“怛”的“悲伤”之情溢于 “伤”。 综上,“哀”、“悲”、“悼”、“怛 ( d 6 ) 含有共同义项:悲伤;四者均是本义, 但其中“悲”侧重于“痛”;“哀 、“悼 侧重于“怜 、而“怛”侧重于“伤”。 2 3 昌、好、佼、美、媚、姝 2 3 1 共同义位 “昌”在诗经中出现8 次,共2 个义项,健壮、美好,风中出现3 次,如郑风丰:“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盛多、昌盛,风 1 次,颂4 次。“好”在诗经中出现2 1 次,共4 个义项,容貌美、漂亮, 风2 次,如:魏风葛屦:“要之裱之,好人服之。”好、善,共1 7 次, 其中风8 次、雅8 次、颂1 次;用作名词,好看的样子,风1 次; 友好,风1 次。“佼”通“姣”,在诗经中出现3 次,共1 个义项,表“美 好 ,风中出现3 次,如: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 ”“美”在诗经中出现4 2 次,共2 个义项,表美丽、美好,风 中共出现3 7 次,如邶风静女:“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用作名词, 美人,指丈夫或妻子,风中出现5 次。“媚”在诗经中出现8 次,共2 个 义项,爱、亲爱,风1 次,雅4 次,颂1 次美好、可爱,雅1 次, 颂1 次,如:大雅思齐:“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姝”在诗经中出 现6 次,共1 个义项,表容貌美丽、漂亮,风中共出现6 次,如:邶风静 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娈”在诗经中出现6 次,共1 个义项,表 美好,风5 次,雅1 次,如:邶风泉水:“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综上,“昌”、“好”、“佼”( 通姣) 、“美”、“媚”、“姝”、“娈”在“美丽、 漂亮”( 主要指外貌) 义项上构成同义词。 1 4 “ 、 第2 章诗经单音节l 司义形容词辨析( 一卜) 2 3 2 同义辨析 “昌”。说文日部:“昌,美言也。 郑风丰“子之昌兮,俟我乎堂 兮,悔予不将兮。 毛传:“昌,盛状貌。”齐风猗嗟:“猗嗟昌兮,颀而长 兮。 郑笺:“昌,佼好貌。”故,“昌”指体态高大、健壮、修颀之美,主要指男 子。 “好”( h s o ) 。说文女部:“好,美也。从女、子。”段玉裁注:“好,本谓 女子,引申为凡美之称。”魏风葛屦:“要之檄之,好人服之。”“好”指女子 貌美,“好人”指貌美之女子。如:国语晋语一:“子思报父之耻而信其欲,虽 好色,必恶心,不可谓好。韦昭注:“好,美也。”方言卷二:“自关而西,秦 晋之间,凡美色或谓之好。”故“好”表美貌,源于方言,只要用于秦晋之间。 “佼”,通姣。说文女部:“姣,好也。 段玉裁注:“姣谓容体壮大之好 也。”徐灏笺:“凡从交声之字其意多为长状佼亦谓其状而高长,非谓大也。 可见“姣”主要指女子谓容貌美丽,体态优美。如:晏子春秋杂下二四:“寡 人有女少且姣,请以满夫子之宫。”史记苏秦列传:“前有楼阙轩辕,后有长 姣美人。” “美”,说文羊部:“美,甘也。从羊,从大。 徐铉等曰:“羊大则美。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疑象人饰羊首之形。”本义指羊肥大。段玉裁注:“甘 者五味之一,而五味之美皆日甘。”由羊之肥大引申五味之甘,再由五味之甘引申 感官之美感,所以,凡一切与“丑 相对的能让人感官产生美感之物皆通称“美”。 如:邶风静女:“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媚”。说文女部:“媚,悦也。从女,眉声。”广雅释诂一:“媚, 好也。 c d , 尔雅广诂:“媚,美也。玉篇女部:“妩媚也。”故“媚“指容 貌娇美,更添妩媚之神情美态。如:大雅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 周姜,京室之妇。”再如:三国魏阮籍咏怀诗:“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一 “姝”。说文女部:“姝,好也,从女,朱声。”方言卷一:“娥,好也。 赵、魏、燕、代之间日姝。”朱骏声通训定声:“华严经音义上引说文:姝, 色美也。广韵虞韵:“妹,美好”。故,“姝”形容容貌美丽、漂亮源于方言, 主要用于赵魏燕代四地之间,与“娥”同义。如: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 我于城隅。” “娈”。广雅释诂一:“娈,好也。”广韵猕韵:“娈,美好。”诗邶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风泉水:“娈彼诸姬,聊与之谋。毛传:“娈,好貌。”诗邶风静女:“静 女其娈,贻我彤管。毛传:“既有静德,又有美色。可见“娈”不仅指女子之美 貌,还指其娴静之美德。 综上,“昌”、“好”、“佼”( 通姣) 、“美、“媚、“姝 、“娈”在“美丽、漂 亮 义项上构成同义词,但各有侧重,“昌”侧重于指男子强健伟岸之健美、“媚” 侧重于神情之妩媚、“娈 侧重于美貌之外更添娴静之美德;“美”是泛指一切与 丑相对之事物;而“姝、好”主要源于方言,其中,“姝”用于赵魏燕代四地之间; “好”用于秦晋两地。 2 4 好、善、徼、懿 2 4 1 共同义位 “好”在诗经中出现2 1 次,共4 个义项,容貌美、漂亮,风2 次, 如:魏风葛屦:“要之 9 i i l 之,好人服之。”好、善,共1 7 次,其中风8 次、雅8 次、颂1 次:用作名词,好看的样子,风1 次;友好,风 1 次。“善”在诗经中出现9 次,4 个义项,分别为善良、美好,风1 次、 雅2 次,如:邶风凯风:“母氏圣善,我无令人。”认为是好的,雅2 次;长于、善于,风2 次,雅1 次;多、容易,风1 次。“徽”在诗 经中出现2 次,共1 个义项,表“美好”,雅2 次,如小雅角弓“君子 有徽猷,小人与属。”“婉”在诗经中出现3 次,共1 个义项,表美好,如郑 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懿”在诗经中出现4 次,共3 个 义项,好、美好,雅1 次、颂1 次,如大雅蒸民:“民之秉彝,好是 懿德”深,风1 次;通“噫 叹词,雅1 次。 综上,“好”、“善”、“徽”、“婉 、“懿有共同义项“美好”。 2 4 2 同义辨析 “好”。说文女部:“好,美也。从女、子。”段玉裁注:“好,本谓女子, 引申为凡美之称。”可见,由女子之美看起来赏心悦目引申为感官能感受到的“美 好”。小雅何人斯:“做此好歌,以极反侧”郑笺:“好,犹善也”。“好歌”之 “美好”在于诗歌朗朗上口,其动听能用耳朵捕捉,诗歌意味悠长,能用心感受 其“美好”。大雅崧高:“其风肆好,以赠申伯”。“风好”指能用心体味其( 含 义) 之美好。从词的结合能力看,“好”表“美好”义时可单独使用,如:大雅崧 1 6 第2 章诗绎单音节同义形容词辨析( 卜) 高:“其风肆好,以赠申伯”。也可带被修饰词,如:小雅正月“好言自口, 莠言自口。” “善”。说文蔷部:“善,吉也,从荔、从羊,此与义、美同义”。可见, “善”的本意是指吉祥。在“美好这一义位是由本义引申而来,具体表述的是 品行、行为恰到好处,为人祥和而让人感到“美好”,如:邶风凯风:“母氏 圣善,我无令人 。 “徼”。说文系部:“三纠绳也。”可见,“善“本义指绳子。汉书扬雄 传下:“今夫弦者,高张急徽,追趋逐耆,则坐者不期而附矣。 颜师古注:“徽, 琴徽也。 由绳子引申为系琴弦的绳。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琴之十三徽, 犹十二经络之穴也。”由系琴弦的绳引申为七弦琴琴面十三个指示音节的标识,再 由琴弦的十三音之动听引申美好之德行。 :尔雅释诂上:“徽,善也。 玉篇乡 部:材徽,美也,善也。” 小雅角弓:“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毛传:“徽, 美也 。集传:“徽,美。猷,道。可见,“徽”之“美好”义已与其本义相去甚 远。在词的结合能力上,“徽”通常带被修饰词,如“徽文”( 美好的诗文) 、“徽 行”( 美好的德行) 、“徽风“( 美好的风范) 。 “婉”。说文女部:“婉,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