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公务员制度讲座》考试复习题.pdf_第1页
电大《公务员制度讲座》考试复习题.pdf_第2页
电大《公务员制度讲座》考试复习题.pdf_第3页
电大《公务员制度讲座》考试复习题.pdf_第4页
电大《公务员制度讲座》考试复习题.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7 页 电大公务员制度讲座考试复习题电大公务员制度讲座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1、公务员 2、公务员的义务 3、公务员的纪律 4、公务员考核 5、公务员回避 6、公务员工资制度 7、引咎辞职 8、法律责任 9、人事争议仲裁 10、工时制度 11、公务员退休 12、公务员辞退 第 2 页 共 17 页 13、公务员控告 14、公务员交流 15、公务员权利 二、注意:本题集为不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二、注意:本题集为不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我国新录用公务员在试用期间的考核结果是() A 只定等次,不写评语B 只写评语,不定等次 C 不写评语,也不定等次D 既写评语,又定档次 2.公务员队伍“出口”的主渠道是() A.退休B.辞去公职C.调出D.辞退 3.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使用范围仅限于对担任()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 A 副主任科员B 主任科员C 调研员D 巡视员 4.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 A.6 个月B.9 个月C.12 个月D.18 个月 5.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是于()起生效实施的。 A.1993 年 1 月 1 日B.2005 年 4 月 27 日 C.2006 年 1 月 1 日D.2007 年 1 月 1 日 6.公务员工资不包括() A 基本工资B 津贴C 医疗补助D 奖金E 实物如米.油等 7.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为() A 半年B 一年C 一年半D 两年 8.按照我国现行干部任用制度,公务员职务的任用方式不包括() A 选任制B 调任制C 委任制D 聘任制 9.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晋升职务,应当() A 破格晋升B 越级晋升C 逐级晋升D 按资历晋升 10.公务员培训种类较多,其中,针对晋升领导职务的公务员的培训是() A 初任培训B 任职培训 C 专门业务培训D 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在职培训 11.在我国,成为公务员必须具备()等条件 A 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B 纳入国家事业编制 C 纳入国家行政编制D 依法履行公职 12.在我国,下列()属于公务员 A 省委书记B 省长C 教育部部长D 国家主席 13.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有() 第 3 页 共 17 页 A 坚持政治中立B 从实际出发确定公务员的范围 C 不实行“两官分途”D 坚持党管干部 14.在我国,实践中认定公务行为一般遵循以下() A 身份标准B 职权标准C 目的标准D 时空标准 15.下列属于专业技术类职位的是() A 公安部门的法医鉴定职位B 国家安全部门的特种技术职位 C 外交部门的高级法官职位D 人民法院高级法官职位 16.下列属于行政执法类的职位() A 交通警察B 税务稽查C 法官D 检察官E 海关稽查 17.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确定和晋升级别的依据有() A 职务B 德才表现C 工作实绩D 资历E 职位类别 18.在我国,公务员录用的标准有() A 金钱B 社会地位C 人际关系 D 才能E 品德 19.公务员法将公务员考核分为以下那几个层次() A 优秀B 良好C 称职D 基本称职E 不称职 20.对公务员考核的原则是() A 客观公正的原则B 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C 分类考核的原则D 考用结合的原则 21.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考核的内容有() A 德B 能C 勤D 绩E 廉 22.实行职务聘任的范围有() A 专业性较强的职位B 辅助性职位 C 涉及国家秘密的职位D 机关中核心领导职位 23.公务员法规定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由( )组成 A 公务员主管部门的代表B 聘用机关的代表 C 聘任制公务员的代表D 法律专家 24.公务员的奖励形式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以下属于精神奖励的有() A 记一等功B 授予荣誉称号C 嘉奖D 奖金E 晋升工资档次 25.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受处分的种类有() A 警告B 记过C 记大过D 降级E 撤职 26.公务员奖励的原则包括() A 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 B 个人奖励与集体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C 奖励与升级相结合 D 定期奖励与及时奖励相结合 27.我国公务员制度将调任的对象确定为() A 人民团体B 群众团体C 国有企业D 事业单位 28.公务员因公牺牲.因公死亡或病故,国家对其亲属提供的抚恤和优待主要包括() A 丧葬补助费B 一次性抚恤金C 遗嘱生活困难补助 D 临时救助E 医疗费补助 29.公务员培训应遵循以下原则() A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 学用一致原则 C 按需施教原则D 讲求实效原则E 注重能力建设原则 30.公务员交流制度规定了公务员交流的法定形式有() 第 4 页 共 17 页 A 调任B 转任C 回避D 辞职E 挂职锻炼 31.任职回避是指对有特定亲属关系的公务员,在担任某些关系密切的职务方面做出的限制, 这说明公务员任职回避的主要对象有() A 夫妻关系B 直系血亲关系 C 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D 近姻亲关系 32.在我国,有权受理公务员申诉的机关有() A 原处理机关B 同级公务员管理机关 C 行政监察机关D 原处理机关的上级机关 33.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具有()的特点 A 保障性B 监督性C 预防性D 程序性 34.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是() A 坚持政治中立B 从实际出发确定公务员的范围 C 实行“两官分途”D 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35.目前,我国已有的职位类别包括() A 综合管理类职位B 专业技术类职位 C 行政执法类职位D 法官.检察官类职位E 国务院设置的其他类别 36.根据辞职原因的不同,辞去领导职务的形式分为() A 因公辞职B 自愿辞职C 引咎辞职D 责令辞职 37.我国公务员法规定()情况下,不得辞退公务员。 A 因工致残,被确定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 B 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C 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 D 试用期内 38.我国公务员职位聘任具有()特点 A.合同管理B.平等协商C.任其明确D.终生任职 39.我国公务员法规定的申请退休的条件为() A.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 B.工作年限满二十五年的 C.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 D.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 E.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且本人提出要求,经任免机关批准的 40.承担公务员法律责任的相关主体可以是() A.实施公务员制度的机关B.实施公务员制度的机关领导人 C.一般公务员D.处于试用期的公务员 41.公务员任职的前提条件有() A.编制空缺B.职数空缺C.职位空缺D.工作需要 42. 违反公务员员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有() A.处分B.行政处罚C.其他行政责任D.刑事责任 43.公务员衔级的主要功能有() .在特定的工作场景下迅速辨别身份.理顺指挥关系 .完成工作任务.显示地位和权威 44.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具有()的特点 A 权利保障性B 事后监督性C 预防性D 程序性 45.公务员控告的对象限定为() 第 5 页 共 17 页 A 公务员所在机关B 机关领导人员C 其他公民D 其他组织 46.公务员退休待遇的主要内容包括() A 政治待遇B 退休金待遇 C 公费医疗等待遇D 竞选原机关领导职务的待遇 47.公务员的工资、福利、保险,对公务员具有()等基本功能 A 约束功能B 激励功能C 保障功能D 调节功能 48.机关聘任公务员采用的方法有() A 公开选拔B 录用C 直接选聘D 公开招聘 49.聘任合同约定必备条款包括() A 工作条件B 工作纪律 C 聘任合同终止的条件D 职位及职责要求 50.公务员受过开除处分的,法律后果有() A 解除其与原单位的人事关系B 不再享有公务员的各项权利 C 退出公务员系统D 不得被再次录用为公务员 三、简答题集三、简答题集 1、简述传统干部管理体制的弊端? 2、简述公务员义务与纪律的关系? 3、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 4、简述降职与惩戒的区别? 第 6 页 共 17 页 5、简述公务员奖励的原则? 6、简述公务员处分的原则? 7、简述我国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和考核的重点? 8、简述公务员回避的主要情形? 9、简述我国公务员辞职的条件有哪些? 10、简述违反公务员法的主要情形? 11、在什么情况下,机关可以辞退公务员? 第 7 页 共 17 页 12、简述我国公务员管理的原则? 13、简述在我国现阶段,建立和完善公务员回避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14、简述建立公务员辞退制度的意义? 15、简述公务员交流的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第 8 页 共 17 页 四、案例分析:对此类型题目的回答切忌空谈空论,请运用公务员法的相四、案例分析:对此类型题目的回答切忌空谈空论,请运用公务员法的相 关条例、规定并结合相关案例具体内容回答。关条例、规定并结合相关案例具体内容回答。 【案例【案例 1 1】 某县公安局办公室主任王某在一次宴请自己老战友的酒席上与酒店老板李某发生 争执。王某一气之下,将酒店内的一台高级进口彩电砸坏,并扬言要吊销李某的营业执照。 李某在多次向王某索赔无效的情况下,以王某为县公安局干部为由,要求公安局予以赔偿。 被公安局拒绝后,李某以县公安局为被告,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县公 安局赔偿自己的损失。 请根据公务员法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 1某县公安局办公室主任王某的行为属于个人行为还是职务行为? 2实践中怎样判断公务员的职务行为,其标准有那些? 3办公室主任王某所在的公安局是否应当承担对受害人李某的赔偿责任?为什么? 第 9 页 共 17 页 【案例【案例 2 2】2007 年,重庆市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31 岁的重庆垫江县小学教师刘非报 考了渝中区某街道办事处文秘岗位,取得笔试、面试第一名的成绩。渝中区人事局政审时发 现刘非曾于 2004 年与一位女同事发生“一夜情”,还因此被垫江县纪委处以“党内警告处 分”。人事局据此决定不予录用。此前,刘非也报考过公务员,因同样原因被拒绝录用。刘 非鼓足勇气将渝中区人事局告上法庭,要求撤销其行政行为,但最终败诉。 针对上述情况,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刘非应该被录用,渝中区人事局的决 定无效;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刘非不该被录用,渝中区人事局的决定有效。请你运用中华 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有关公务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公务员限制录用的情形的相关内 容,谈谈你赞同那种观点?并请说明理由。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条理清楚,字数不少于 400 字。 第 10 页 共 17 页 【案例【案例 3】 如何看待问题官员如何看待问题官员“高调问责,低调复出高调问责,低调复出”的现象?的现象?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明确被问责 官员复出的年限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引咎辞职和受到责令辞职、 免职处理的,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两年内不得提拔;受到降 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拔;同时受到纪律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 但是与此规定不相符合的却是官员复出时间之短,以及复出的“悄无声息”,典型如: 2009 年 12 月,广州海事法院原院长罗国华被任命为广东省政协副秘书长。他曾因“出 国人均花费 8.2 万元”、“去沙漠考察海洋”事件为网络热议,于 2009 年 10 月 15 日被免 职也就是说,他的复出时间为“两个月”。 2008 年 10 月,“428”火车相撞事故后不到半年,胶济线铁路再次出现超速事故, 济南铁路局局长耿志修因此被免职。2009 年 3 月,耿志修以铁道部安全总监身份复出 算下来,他的复出时间是“5 个月”。 2008 年 2 月,辽宁省西丰县原县委书记张志国因派人进京抓披露西丰县丑闻的记者, 被责令引咎辞职。当年 11 月,媒体披露其履新为沈铁城轨交通工程办副总指挥这位 “最牛县委书记”的复出时间也才“9 个月”之久。 有统计显示, 从 2003 年问责之风兴起之后, 已有上千名官员因工作失误而引咎辞职, 其中大多数在并不长甚至可以说是很短的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复出, 或官复原职, 或提拔重用。 在一些地方的领导观念里,问责制“异化”成了对问题官员的暂时“冷藏”,经过一段时间 “冷处理”,等社会焦点转移了,也就可以再悄悄复出了。 针对上述情况,结合实际,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如何防止这种现象的产 生。本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有据即可,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楚,字数不低于 5 00 字。 第 11 页 共 17 页 【案例【案例 4】 干部“三小”现象 2009 年 10 月,中央领导同志在讲话中指出:现实中,有些领导干部常被一些“小”所 包围:建立自己的“小圈子”,结交“小兄弟”,放纵“小爱好”。“干部出问题,多数都 是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干部管理监督要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人民日报政 治文化部与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就“三小”现象做了问卷调查。“三小”现象调查报告 在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刊登以后,受到了网友们的关注。网友们认为,“小圈子”、 “小兄弟”、“小爱好”的问题不容忽视。应当“勿以恶小而不除”,当务之急要对领导干 部队伍中存在的“三小”现象重视起来,认真地研究分析,切实拿出有效、有力、有针对性 的措施加以解决。小圈子的形成,无非是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同一地域而形成的,二是同学 关系形成的,三是亲属关系形成。作为领导干部,要有谨防“小兄弟”、 “小圈子”的意识, 当有人利用这些关系套近乎时, 就要提高警惕, 审视着套近乎的背后是否另有所图。 “三小” 现象不是小节问题,要勿以恶小而为之。三小”现象并非小问题,也不是不拘小节,而是一 件大事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韩非子说:“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 之烟焚。”古语云:“祸患常积于忽微。” 领导干部要确立正确的小节观,切实处理好自 己的生活作风、情趣爱好、朋友圈子等小节的关系:不能以小节问题“不止我一个”来原谅 自己;不能以在小节上犯错误“一次不要紧”来开脱自己;不能以小毛病“有一点无所谓” 来放纵自己。 第 12 页 共 17 页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实际,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本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 有理有据即可,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楚,字数不低于 500 字。 【案例 5】如何看待如何看待“国考国考”招考工农公务员,要求大专学历的现象招考工农公务员,要求大专学历的现象 2011 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中,开始试点招录优秀工人和农民。长期关 注国家公务员招录制度的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副教授刘小楠表示, “国考”向工人农民 放开无疑是重大进步。这一举措打破了“身份歧视”,有利于推动公平平等,另外还能够在 全社会营造出不唯学历、不唯资历的氛围,不过,在针对工人、农民的招录要求里,最令人 困扰的地方还属工人、农民的学历问题。 本次招录工人、农民的 11 个岗位,全部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其中,乌鲁木齐海关下属 的阿勒泰海关要求学士学历。 有网友认为这样的招录公告是在蒙人, 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部(人事考试中心)考录专家、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任进认为是误解, 招录公告里提到 的学历要求, 不是指统招的大学本科学历, 而是指工人、 农民通过其他形式, 比如自学考试、 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夜大、电大等获得的学位、学历。 第 13 页 共 17 页 不过对于本次试点,不少学界人士依旧认为“步子迈得太小”。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 学院教授刘昕认为,这种既给工人、农民考录机会,又同时对其学历作出限制的招录办法, 目前还停留在对身份认同上的突破。 至于更大的步子, 应当来自对公务员岗位要求设置的改 变。而在此前,新华社曾发文指出,必须考虑到这两个阶层人群的特殊性,适当降低学历要 求、年龄限制等门槛。 答题要求:理论与具体事例紧密结合,观点鲜明、阐述充分、层次清楚、逻辑清晰、答题要求:理论与具体事例紧密结合,观点鲜明、阐述充分、层次清楚、逻辑清晰、 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 600 字。字。 第 14 页 共 17 页 【案例 6】 如何看待公务员招考中的歧视现象如何看待公务员招考中的歧视现象 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 2010 年公布的国家公务员招考中的就业歧视状况调查显 示,通过对 2010 年中央国家机关以及北京、黑龙江、浙江、广西四地的国家公务员招考(此 次调查通过对 16841 个公务员岗位,其中北京 1423 个、黑龙江 1860 个、浙江 3681 个、广 西 598 个、中央国家机关 9279 个)的调查分析得出,当前公务员录用中存在以下八种类型 的歧视:年龄、健康、性别、民族、残疾、社会身份、政治面貌、身体特征 1。该调查同时 显示,中央机关公务员和地方机关公务员中健康歧视均占总职位数的 100,健康歧视与年 龄歧视并列为调查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歧视。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研究所负责人刘小楠博士认为“基于应聘者的 社会身份给予不合理的区别对待就是社会身份限制,包括户籍限制、地域限制、出身限制、 身份限制四种。”限定户籍、限定国家机关工作经验等,都属于社会身份歧视,这在地方公 务员招考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占总职位数的 72.46%。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 教授表示,在地方公务员招考中社会身份歧视比例这么高,主要因为浙江、北京、广西对报 考者户籍、生源加以限制,或给当地户籍、生源的报考者以优惠对待。仅以浙江为例,社会 身份歧视在其 3681 个岗位中占了 3450 个,达 93.72%。地方机关性别歧视比中央机关严重, 地方机关占总职位数的 16.56%,中央机关为 12.96%。 而近年来出现的福建屏南、江苏句容、江西九江、浙江上虞、广东东源、安徽黄山和湖 南怀化等地先后出现为领导干部子女“因人设岗” “定制招聘”的事件, “非正科级干部子女 不得报考”的雷人规定,更让人不得不担忧身份限制现象的越演越烈。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公 民个人的起点决定终点,社会各个阶层之间难以合理流动,其结果后患无穷。 答题要求:理论与具体事例紧密结合,观点鲜明、阐述充分、层次清楚、逻辑清晰、答题要求:理论与具体事例紧密结合,观点鲜明、阐述充分、层次清楚、逻辑清晰、 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 600 字。字。 第 15 页 共 17 页 【案例 7】 如何看待公务员考试热现象如何看待公务员考试热现象 70 年代,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能生活得好一些的地方去;80 年代,到大学去,到 夜校去,到可以拿到文凭的地方去;90 年代,到美国去,到法加去,到一切不说中国话的 地方去;2000 年代,到国企去,到外企去,到年薪百万的地方去;2010 年代,到党政机关 去,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到一辈子不失业的地方去。” 进入新世纪以来,公务员考试热潮一浪高过一浪。2011 年国考报名者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