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介引处所的介词短语“在NL”.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介引处所的介词短语“在n i ,” 中文提要 介引处所的介词短语“在n l 中文提要 介词“在”介引处所成分,构成介词短语“在n l ”( n 代表处所名词,l 代表方 位间) 后,在句巾有四个位置,构成4 种句式。甲式:n p + v p + 在n l ( “在n l ” 在动词后) :乙式:n p 十在n l + v p ( “在n l ”在动词前、主语后) ;丙式:在n i 。+ n p + v p ( “在n l ”在主语前) ;丁式:在n l + v p + n p ( “在n l ”置于句首的存现 旬) 。本文根据进入甲、乙、丙三式中的动词的语义特征以及“在n l ”的语义指向、 语义功能分别对甲、乙、丙二式的句子进行详细的分类研究,并尝试将包含“在n l 的旬式放在语篇中进行考察,全面揭示制约“在n l ”在三种不同位置的句法、语义、 语j = = 、语篇等因素以及甲式与乙式、乙式与丙式的对应变换关系( 注1 ) 。本文还对甲、 乙、丙、丁四式中“在”的隐现问题进行探讨,总结出制约介词“在”隐现的多种因 素及其隐现规律。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在:处所;句法;语义:语用;语篇;隐现 作者:林齐倩 指导老师:陆庆和 垒! ! 竺堕塑坌塑堑堕! :垄! ! :一一 薹茎堡矍 t h e u s a g e o ft h e p r e p o s i t i o n a lp h r a s e “z a i + l o c a t i o nw o r d a b s t r a c t t h e r ea r ef o u rt y p e so fs e n t e n c ep a t t e mf o rp r e p o s i t i o n a lp h r a s e z a i + l o c a t i o n w o r d ,_ at y p e :n p + v p + z a i + l ( n ”r e p r e s e n t s n o u n ,p ”r 印r e s e m s “p h r a s e ”,“v 1 r e p r e s e n t s v e r b i“l r e p r e s e n t s “l o c a l i o f f ,) ;b t y p e :n p + z a j + l 十v p , c t y p e : z a l + l + n p + v p :dt y p e :z a i + l + v p + n p t h i st h e s i sm a k e sad e t a i l e d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n d s t u d yo n 8 a n d c 坼,e s i ta l s oc o m p t e t e f y r e v e a l ss y n t a c t i c a l ,s e m a n t i c ,p r a g m a t i c a la n d d i s c o u r s ef a 蝴t h a td e c i d et h ep o s i t i o no f “7 _ a i + u i na d d i t i o n , t h i st h e s i sm a k e sa -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a l y s i s o ft h ec o n c e a l m e n ta n dt h em a n i 诧s m t i o no ft h el o c a t i v e p r e p o s i t i o n z a i ”t h e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o f t h et h e s i sh a sc e r t a i np r a c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t ol 2 c h i n e s e p e d a g o g y k e yw o r d s :z a i ,l o c a t i o n , s y n t a x ,s e m a n t i c s , p r a g m a t i c s ,d i s c o u r s e , t h ec o n c e a l m e n ta n dt h em a n i f c s t a t i o n i i w r i t t e nb yl i nq i q i a n s u p e r v i s e db y l uq i n g - h e y 6 4 6 1 8 6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 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 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蛐! 整日 期: 2 = 三里竖二( :p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中国 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 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盔盗 鱼日期 型圭垒鱼:用期 7o 。毕、r 山 21 1z :乜 坌! ! 竺堕堕坌望望堡:壅坠:堡= 量旦堡 第一章导论 l l 研究动机 介词“在,介引处所成分,构成介词短语“在n l ”( n 代表处所名词,l 代表方 位词) 后,在旬中有四个位簧,构成4 种句式( n p 代表名词短语,v p 代表动词短语) : 甲式:n p + v p + 在n l 。如:爷爷躺在沙发上。 乙式:n p + 在n l + v p 。如:我在家里看电视。 丙式:在n l 十n p + v p 。如:在火车上,他遇到了一位老朋友。 丁式:在n l + v p + n p 。如:在广场的入口处,横着一块石碑。 i 1 1 目前一些对外汉语教材对这一语法点的讲解处理 总的来说,目前的对外汉语教材对“在n l ”这一语法点的讲解处理过于简单化 而且不够平衡:对乙式过分强调,对甲式蜻蜒点水,对丙式、丁式几乎不提。 关于乙式( n p 十在n l + v p ) : 实用汉语会话2 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是:“在”作介词,与它后边的名词或代词 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例如:他在教室学习。( 编者; 朱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p 2 5 ) 汉语会话3 0 1 旬对这一问题是这样处理的:状语是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 它一般要放在中心语的前边,铡如:他在家看电视。( 编者:康玉华、来恩平,北京 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p 8 6 ) 华人实用汉语课本对这一问题的讲解是:介宾词组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 作状语,例如:我们在宿舍看书。( 编者:张富强,厦门大学出版社,p 1 3 3 ) 从以上这些教材对这一语法点的讲解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教材对乙式过分重视 而忽视其他j 式的存在。这很容易使学生对乙式的语法规则的使用过度泛化,让学生 以为汉语中“在n l ”只能放在动词前做状语( 乙式) ,而不知道“在n l ”可以放在 动词后做补语( 甲式) ,或可放在主语前( 丙式) 。 关十甲式( n p + v 1 a + 在n l ) ,很多教材中都未谈及这一语法点,即使谈及 般也不作为单独的语法点提出来,如标准汉语教程( 主编:黄政澄,北京大学出 1 介引处所的介词短语“在n l ” 第一一章导论 版社) 上册( 三) ( 四) 中讲到结果补语和“把”字句时提了一下儿,但也只用了很 少的笔墨 该教材把乙式作为单独的语法点提出来,且讲解说明基本没有问题) 。 至于丙式( 在n l + n p + v p ) ,几乎没有教材提到这一句式。丁式( 在n l + v p + n p ) 在实际语言中出现频率不高,对外汉语教材中只出现隐含“在”的存现旬形式( n l + v p + n p ) ,不提显现“在”的丁式,且甲、乙、丙三式中“在”的隐现问题教材中 也都未涉及。可见,目前的对外汉语教材对“在n l ”这一语法点重视不够且处理不 当,这是导致留学生出现许多偏误的一个重要的原网。 1 1 2 留学生的偏误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外国留学生对何时该用甲式、何时该用乙式、何时该用丙式, 以及甲、乙、丙、丁四式中介词“在”何时该隐、何时须用、何时隐现均可不是很清 楚,导致许多偏误的出现,例如: 我在桌上放书。( 不该用乙式) 他在地上摔杯子。( 同上) 他在医院里死。( 同上) 孩子们醒在床上。( 不该用甲式) t 孩子们睡着在床上。( 用甲式有误) 他一进门,就坐下在椅子上。( 同上) t 在朋友家,他吃饭。( 该用乙式而用丙式) + 我爸爸公司工作。( 该显现“在”) 在屋里没有人。( 该隐含“在”)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在n l ”这一语法点时比较困难,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我 们先不妨引用任长慧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所统计的数据。1 9 9 5 年,有7 9 名不 同程度、来自美国各地的汉语学习者参加了由美国“t h e s u m m e r i n s t i t u t e l a n g u a g ea n d c u l t u r ep r o g r a m ( s i l c ) ”组织的汉语强化训练项目“p i l o ts t u d y ”以及随后的“m a i n s t u d y ”训练项目,测试者通过录音整理被测试者的偏误,最后从5 0 6 个错误中总结出 8 种偏误类型,其中,“时地词语序”偏误为4 8 个,占9 6 。 t l 我们对这4 8 个偏误 做了进一步的统计,发现涉及介词短语“在+ 处所名词”的偏误有3 1 个,占“时地词 语序”偏误的6 4 ,占全部5 0 6 个错误的6 。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但这一数据只 , 介引处所的介词短语“在n l ”第一章导论 反映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的掌握情况,笔者根据一些留学生在口语表达和书面作 j 啦中出现的偏误设计了一份调查目卷( 见附录濠一】) ,对母语为韩语、日语、法语、 德语、英语的部分留学生进行了调查。( 注2 ) 调查结果表明留学生对这一语法点掌握 得并不理想。 l i2 l 调查对象 笔者的调查对象为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2 3 位留学生,他们分别来自韩国( 9 人) 、日本( 6 入) 、法国( 3 人) 、德国( 2 人) 、美国( 2 人) 、英闰( 1 人) ,其汉语 水平分别为初、中、高三级。为了统计方便,我们把法国、德国、美国、英国的留学 生统称为“欧美学生”。以下是被调查的2 3 位留学生的基本情况 初级班( 2 4 班)中级班( 5 ,8 班) 高级班( i o 1 2 班) 班234567si o f1 2 韩国学生数 1l311l1 日本学生数 l1 l 11l 欧美学生数 23l1l 学生总数1 0 76 阶段 l il 2l 3 i 在2 3 人中所 4 3 5 3 0 4 2 6 1 占比例 1 1 2 2 调查内容( 见附录【表一】) 1 1 2 3 调查问卷结果 【表2 】“在”字句调查问卷结果统计表 舟引处所的介词短语“在n l ” 第一章导论 从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可以看出,留学生对“在n l ”的位置掌握得并不好。 其中错误率比较高的( 上表中已用底纹表示) 如:“在桌上放书”( 3 b ) ,2 3 个学生中 有l1 个学生认为这句话是对的,错误率达到4 8 n o :“书在桌上放了两天”( 3 e ) ,“我 4 舟引处所的介词短语“在n l ” 第一章导论 放了几本书在桌上”( 3 h ) 、“我在洗衣机里洗衣服”( 4 e ) 、“他死在医院里”( 7 a ) 这 四句话是对静,但分别有5 3 、6 t 、5 2 、5 7 9 i 学生认为是错的;“孩子们流浪在 街头”( 1 l a ) 和“孩子们在街头流浪”( 1 1 b ) 都可以说,但4 8 的学生认为前者不 对,5 2 的学生认为后者不对:“观众们必须在左边的门进去,在右边的门出来” ( 1 2 b ) 、“他在楼梯上跑下来”( 1 2 c ) 这两句都不对,但很多学生认为可以这么说, 错误率分别为5 2 和7 4 ;而“一位漂亮的小姐在我们面前走过”( 1 2 e ) 是对的却 有5 2 的学生认为不对。 从学生的汉语等级程度来看,初级班学生的错误率总的要比中、高级班的学生高; 但中、高级班的学生对某些句式的掌握情况反而不如初级班学生,如“孩子们睡着在 床上”( 6 c ) ,初级班有4 个学生认为是对的,占初级班学生的4 0 ,中级班却有6 个学生认为是对的,占中级班学生的8 5 7 ;“孩子静) 在线头漉浪”( 】b ) ,有3 个初 级班、5 个中级班、4 个高级班的学生认为不对,中、高级班学生的错误率高于初级 班学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中、高级班的学生对这一初级汉语语法点的印象 已淡化甚至遗忘了。 从被调查学生的国籍来看,欧美学生的掌握情况总的要比韩国、日本学生差,其 中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受到母语语序的影响,从汉英对比中可知,英语中无论什么情 况,处所词总是放在句末。如: ( 1 ) m yf a t h e rw o r k sa tt h ec o m p a n y ( 我爸爸在公司工作。) ( 2 ) lu s e d c h i n e s e a t m y m e e t i n g ( 我在会上用中文。在会上,我用中文。) ( 3 ) w es h o u l dp l a yo u t s i d e ( 我们应该在外面玩几。) ( 4 ) ta ml y i n g o nt h e b e d ( 我在床l 躺着。) 这些句子中的处所词都放在句末( 划线部分为处所) ,有的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 有的表示事件发生的处所,有的表示状态呈现的处所,同样的意思用中文表达,处所 结构都要放在动词前或主语前。故欧美学生在学习这一语法点时常受到语际迁移的干 扰,容易产生“我爸爸工作在公司”这样的偏误句( 见【表一】“1 a 、i b ”) 。 综上所述,现在我们暂且不管学生的水平差异和国籍差异,从总体上来看,留学 生对这一语法点的掌握都不是很理想。分析其原因,第一是由于“在n l ”何时置于 动训后,何时置于动词前,何时又置于主语前,以及介词“在”何时该隐、何时必现, 饔受到句法、语义、语用、语篇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情况比较复杂。其本身就是现代 s 介弓| 处所的舟词短语“在n l ” 第一章导论 汉语语法的一大难点:第二二,目前的一些对外汉语教材以及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师对于 这一语法点的处理过于筒单、笼统,这也造成了学生学习上的混乱,导致语法规则的 过度泛化;第三,目前汉语语法学界对“在n l ”的位置及“在”的隐现问题的研究, 虽然已有一些结论( 见第二章) ,但还有不少尚未解决的闷题。鉴于以上三方面的原 阳,本文将对制约“在n l ”采用甲、乙、丙三种不同句式的句法、语义、语用、语 篇等因素以及甲、乙、丙、丁四式中“在”的隐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1 2 研究方法 由于甲、乙、丙三式中部分存在对应关系,韶分不存在对应关系,且些表面看 上去结构相似的句子其内部的深层语义结构关系并不相同,故本文采用“语义指向”、 “语义功能”理论,通过分析“在n l ”的语义指向、语义功能来揭示隐藏在句子表 层语法结构关系背后的深层语义结构关系,以此对甲、乙、丙三式的句子进行分类研 究讨论。同时,本文受朱德熙先生文章的启发,着重采用变换分析法来揭示甲式与己 式、乙式与丙式的对应变换关系。 本文还秉承汉语语法学界提出的三个平面句法、语义、语用分析的理论,对 “在n l ”在三种不同位置中的句子进行静态和动态的双重研究,既探索制约“在n l ” 位置的句法、语义因素,同时又跨出单旬的形式和范围,将包含“在n l ”的句子放 存语篇中迸行考察,揭示语篇中“在n l ”在不同位置中的语用因素。另多卜,在分析 “在”的隐现问题时也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来探究甲、乙、丙、丁四式中制约“在”隐 现的句法、语义、语用、语篇等多种因素。 l3 论文架构 本文对介引处所的介词短语“在n l ”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郝分,第一大部分( 第 三章和第四章) 探究制约“在n l ”采用甲、己、丙三种不同旬式的句法、语义、语 剧、语篇等因素以及甲式与乙式、乙式与丙式的对应变挨关系;第二大部分( 第五章) 探讨甲、乙、丙、丁四式中“在”的隐现问题,总结归纳制约介词“在”隐现的多种 嘲素及其隐现规律。以下是本文大致的框架配置: 介引处所的介词短语“在n l ”第一章导论 第一毒 第i :善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介绍本论文的研究动机和方法; 目前有关的研究掇况及秘待解决的问题; 甲式与乙式的特点及其变换关系; 丙式的特点及其与乙式的变换关系; 介引处所的介词“在”的隐现; 结语。 介引处所的介词短语“在n l ” 第二章目前有关的研究概况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目前有关的研究概况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在n l ”的位置问题,已有许多语言学家写文章讨论过。现将其中具有代 表性的几篇论著的主要观点概括转引如下: 王还脚早在1 9 5 7 年就对“在l ” 即本文的“在n l ”) 置于动词后( 甲式) 和动 词前( 己式) 的情况进行探索研究。她指出l 是动作发生的地点时,“在l ”不能置 于动词后,如:“我在词典里查不着这个字”;l 是施事通过动作到达的地点时,“在l ” 不能置于动词前,如:“她倒在床上”;l 是动作发生的地点,且是受事通过动作到达 的地点时,“在l ”既可置于动词前也可置于动词后,如:“在黑板上写字”、“字写在 黑板上”、“把字写在黑板上”。 朱德熙哪的“在黑板上写字”及相关句式一文对“在n l ”置于动词前( 乙式) 这一类句法歧义现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对乙式与甲式之间的变换关系进行了有益 的探索。朱先生把“在竹四十、件n ”句式称为a ( 即本文的乙式) ,把其中能变换成“( 把 + ) n + v + 在+ n p ”的a 称为a 1 ,把不能如此交换的a 称为,并认为a l 和a 2 语 法意义的区别在于:“在a 1 里,在+ n p 表示的是人或事物的位置”,“在a 2 里,在 + n p 表示的是事件发生的处所”。 王还t 4 】在再说说“在”一文中针对朱德熙的上述观点提出:“a 1 也能说明事件 发生的处所”,并认为“这样的区分会增加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困难”。他主张:“凡 是说明动作在哪里进行,我们就把在及其宾语放在动词前;说明人或事物通过动 作到达于某处所,就把在及其宾语放在动词后”。 戴浩一巧悯时间顺序原则来区分甲式与乙式,如“他掉在水里”,“掉”的状态先 于而且终于“在水里”的状态,所以“在水里”必须排在动词之后;而“我在尉房里 做饭”,“我”一定先“在厨房里”,然后才“做饭”,所以“在厨房里”必须排在动词 之前。对于“在n l ”位置的语义特征,戴浩一提出:“在n l ”出现在动词之前( 乙 式) 表示事情发生的地点;“在n l ”出现在动词之后( 甲式) 表示事情过后参与者所 处的位置。这和朱德熙先生的观点是一致的。 俞咏梅【6 i 则着重从“在n l ”的语义指向和语义功能的角度对乙式进行分类研究, 并对甲、乙两式的语序割约原则进行探索。他还根据戴浩一提出的时间顺序原则,把 r 升引处所的介词短语“在n l ” 第二章目前香关的研究概况及尚待解决曲同题 【终点】分为前簧和后置两类,前置【终点】表示“一种有预期动向的动作的附着点”, “表达了处所范畴与动词的先时性、同时性的对序因素”,“与动词的进行体有关”, 如“在黑板上写字”;后置【终点】表示“一种已然的附着结果”,“表达了处所范畴 与动词的继时性的时序因素”,“与动词的完成体有关”,如“小猴子跳在马背l 二”。 以上诸论文只涉及甲、乙两式,并都从语义的角度来研究“在n l ”的位置问题。 李临定可在“在”格的类型、比较及变换一文中根据动词的语义特征t 对甲、己、 丙三式进行分类说明,并揭示了一部分“在n l ”在三种位置上可能有的变换关系。 该文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中,对动词的语义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动词的语义对“在 n l ”的位置安排具有制约作用。这较前人的研究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但该文对动词的 分类以及变换关系的分析还有可以商榷之处。 范继淹1 8 1 的论分词短语“在十处所”对“在n l 在三种不同位置上的毒u 法、 语义内容进行详细的论述。关于三式对动词的选择,范继淹指出:乙、丙两式“对动 词的限制很少,一般动词都能进入”,甲式“对动词的选择很严,一般的动词只有一 部分能够进入”。但他并没有对动词的选择条件进行详细的分类讨论,只是根据动词 的音节数对能够进入甲式的动词进行粗略的统计概括。他认为决定“在n l ”是否能 置于动词后的一个主要因素是v p 的音节数:“单音节动词大部分能进入本式,双音节 动词大部分不能进入本式”。 张祯o i 在范继淹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制约“在n l ”置于动词前或后的因素很多, 它们的作用是有层次性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v p 的音节数。他认为:语义对“在 n l ”的位置有一定的影响,但一旦v p 的构成复杂,语义对“在n l ”的位置的制约 作用就消失了。 另外,王力f 1 0 l 指出:“把”字句中只有“v p + 在n l ”;陈重瑜认为:有时态助 词“者”时只有“在n l + v p ”。 从上述“在n l ”位置研究的简单回顾可以看出,对这问题的研究在汉语语法 学界已取得了不少成果,特别是对甲、乙两式的研究,很多论著已经总结出一些规则。 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比如以下情况是前人还未讨论的: 书放在桌上t 在桌上放书 ( 在) 桌上放了本书( 在) 桌上放着书 书在桌上放着书在案上放了两天 9 介引处所的介词短语“在n l ,” 第二章目前有关的研究概况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在桌上放书”不可以,加了一些附加成分就可以了昵? 本文将对“在 n l ”于动词前后位置的转换得以实现的条件以及原因加以探究。 另外,过去的研究过分拘泥于单句的形式和范围,着重讨论“在n l ”在不同位 置上的句法特点和语义内容,两很少把它放在语篇当中来探讨制约“在n l ”位置的 语用、语篇因素;e 口使在讨论甲、乙、丙三式的句法和语义特点时也重在句式整体的 句法、语义特点的概括( 王还、范继淹) ,未细化为小类来研究,故所得出的结论不 够全面。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进入甲、乙、丙三式中的动词的语义特征 以及“在n l ”的语义指向、语义功能分别对这三式中的句子进行洋细的分类研究, 全面揭示甲式与乙式及乙式与丙式的对应变换关系,并尝试将包含“在n l ”的句式 放在语篇中进行考察,揭示语篇中“在n l ”采用甲、乙、丙三式的种种条件及制约 嚣素。 至于“在n l ”中“在”的隐现问题,国内只有很少的论文谈及: 吕文华旧在试论旬首短语“在伸+ 处所”一文中探讨了句首处所词语前 即夺 文的丙式) “在”有无的规律。她认为“当句首的处所是话题兼主语,是句中出现的 情况或事件的场所,或作为环境、场所、气氛的描写对象时,处所词语前一般不用。在。 若句首的处所词语在语义上是施动者行为、活动的场所,或是表达中须强调的部分; 在结构上,处所词语前有长定语,处所名词后没有方位词,以及在复句或句群中旬首 是处所词语的分句主语省略等,这时处所词语前须有介词在。” 储泽祥1 3 1 的论文“在”的涵盖义与句首处所前“在”的隐现主要从“在”的 涵盖义这个角度来考察旬曹处所词语前介词“在”的隐现情况。他还总结归纳7 一些 制约句首“在”隐现的因素,但这只在“余论”中简单地提了一下,没有进行深入的 讨论分析。 陈信春1 1 4 j 的“在+ n p ”的“在”的隐现一文从句法结构、语意、语境的角度 对“在+ n p ”( n p 为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短语) 中的“在”何时必现、何时必隐、何 时隐现自由进彳亍讨论。对本文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但由于该文大量的篇幅在讨论“在 十时间名词”,故对“在+ 处所名词”分类讨论得不够全面。 关于“在n l ”中“在”的隐现情况。首先国内很少有论文对这一脚题进行详细 的讨论,其次即使讨论也多集中于丙式( 吕文华、储泽祥) ,很少论及甲、己、r 三 式中“在”的隐现,而且在讨论“庄”的隐现勰律时多集中于句法、语义上的制约罱 l o 介弓l 处所的介词短语“在n l ” 第二章目前有关的研究概况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素,很少把它放在语篇中进行考察。但甲、乙两式也有隐含“在”的现象,丁式虽以 无“在”为常,可也有显现“在”f 每情况。我们不能顾此失彼,故本文的第二大部分 将把甲、乙、丙、丁四式r 1 “在”的隐现情况全面地展示出来,探究制约“在n l ” 中的介诃“在”隐现的多种因素及其隐现规律。 介;l 处所的舟诃短语“在n l ” 第三章甲式与乙式的特点及其变换关系 第三章甲式与乙式的特点及其变换关系 3 1 甲式( “在n l ”在动词后) 的句法、语义分析及其与乙式的变换 关系 “在n i l , ”放在动词后,表示动作达到的处所或状态呈现的处所。同是此类结构, 因主语是施事、受事、工具情况的不同而表示的意义也各不相同。为了把问题说明清 楚,我们将这类结构的句型分及物动词句和不及物动词句两种情况来讨论: 3 1 1 及物动词句 及物动词可以出现在甲式的有以下几类; j j l :石头扔在水里i 箭射在靶子上 杯子摔在地上 j j 2 :书放在桌上i 礼物藏在抽屉里j 小狗关在笼子里j 车停在门口 j j 3 :字写在黑板上1 标语贴在电线杆上| 地图挂在墙上 j j 4 :砖头垫在桌子下f 麻绳绑在木头土f 装纸糊在窗户上 j j 5 :刀砍在门框上i 鞭子抽在身上 上述句子因主语性质不同又可分为两类。 3 1 1 1 主语为受事 j j l 、j j 2 、西3 三类句子主语是一般受事,或作为位移的对象( 如射的“箭”) ,或 作为附着的对象( 如写的“字”) 。“在n l ”在句中表示受事通过动作达到的处所,语 义指向受事,语义功隧为受事【终点】( 注3 ) 。这三类句子都可以转换为“把”字句, 表现物体的空间位移,并强调动作行为的执行,具有明确的目的性【1 5 1 : 把石头扔在水里把箭射在靶子上 把书放在桌子上把车停在门口 把字写在黑板上把标语贴在电线杆上 j j l 、j j 2 两类句子“在n l ”不能置于动词前: 石头扔在水里在水里扔石头石头在水里扔 书放在桌上+ 在桌土放书+ 书在桌上放 l , 介引处所的介词短语“往n l ”第三章甲式与乙式的特点及其变换关系 但是j i 2 类句子如在动词后带上完成体标记“了”且宾语前带有( 数) 量词、动 词后带i 状态助词“着”或时量补语,“在n l ”就能置于动词前,而j j l 类句子如此 转换就小能成立。如: j i l :+ 在水里扔了( 一) 块石头+ 在靶子上射了( 一) 支箭 j i 2 :( 在) 桌上放了( 一) 本书( 在) 桌上放着( 一本) 书 书在桌上放着书在桌上放了两天 ( 在) 笼子里关了( 一) 只小狗( 在) 笼子里关着( 一只) 狗 小狗在笼子里关着小狗在笼子里关了一整天 为什么j j 2 类句带了附加成分“在n l ”就可以移至动词前? 这是因为,j j 2 类句 与j j l 类句动词所能表示的意义的不同:j j 2 类中的动词既可表示受事因动作发生位移 的过程,即由动到静的过程:又可以表示动作完成后结果持续的状态,即静止的状态。 这类动词属于范继淹( 】9 8 2 ) ( 注4 ) 中兼有表示瞬时动作的动作动词和表示状态持续 的状态动词两种语义功能的动词,可以用于这类中的动词还有:搁、摆、插、拿、安、 柬、塞、揣、罩、披、搭、遮、存、留、装、陈列、排列、穿插、摆放等。而j i l 类 中的动词只能表现前一种由动到静的过程,而不能表示静止状态,该类动词属于表示 瞬时动作的动作动词,可以用于该类的动词还有:丢、抛、照射等。正因为j i 2 类句 动词可以表现静态性情状,所以加上动态助词“着”就可以表示状态的持续,加上“了” 就可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吕叔湘f 1 6 1 曾说过:“动作完成就变成状态。因此凡是叙述句 的动词含有已成的意味的,都兼有表态的性质。”在j i 2 类句中的时量补语一般 表示动作完成后状态持续的时间。当j j 2 类旬借助于上述附加成分,将“在n l ”移至 j j 2 类句的动词前,动词的动作性就大大减弱了,整个句子的语义重心发生改变,即 从强调动作趋向( 位移) 的动态过程转变成强调动作完成后的静止状态。可见,弱化 谓语动词的动作性、增强其静止的状态性是将“在n l ”从动词后移到动词前的一个 语用原因而上述“了着”“时量补语”等附加成分则是使这一转换得以实现的必 要条件( 见卜例) 。如果不加这些成分,则转换不能成立: 书放在桌上在桌上放书+ 书在桌上放 小驹关在笼子里在笼子里关小狗 小狗在笼子里关 也j e 因为j j 2 类句中的动词具有上述两类表义功能一动态功能和静态功能,所 以“在n l ”的语义功能既可以表示受事【终点】,也可以表示受事【原点1 。同一个 f 1 介引处所的介词短语“在n l ” 第三章甲式与乙式的特点及其变换关系 句子往往会产生歧义,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来判断,如: ( 1 ) 快把这些文件放在总经理桌上,他马上要回来查阅。( 动态) ( 2 ) 这堆文件放在这桌上十年了,上面积满了灰。( 静态) 与j j 2 类句相对,巧3 类句子不需要带任何附加成分,“在n l ”就能置于动词前( 转 换后的句子见3 2 1 y i 3 类) : 字写在黑板上一一在黑板上写字 标语贴在电线杆上一一在电线杆上贴标语 这是因为j j 3 类句子中的动词可以表示连续的动作,同类的动词还有:钉、绣、 缝、刻、画、涂、洒、晾、浸、种、铺、堆等。这些动作行为的起始点和终结点在时 轴上有明显的距离,就单次动作来说这些动作本身就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不是瞬时 的。当“在n l ”置于动词后对整个句子强调动作趋恕( 位移) 的动态过程以及受事 通过动作到达的终点( 如“字写在黑板上”) ,而当“在n l ”置于动词前时则强调动 作的持续性( 如“在黑板上写字”) 。另外,这类动词还可以表示状态的持续,当“在 n l ”置于动词前且动词后带状态助词“着”时,攘个句子则表现一种持续的状态( 见 3 2 2 y b 2 类) ,如: 一个大大的“忍”字在黑板上写着标语在电线杆上贴着 3 1 1 。2 主语为工具类名词 j j 4 、j j 5 类句子的主语在句中都可作为工具出现。其中j j 4 类句动词前的工具可以 傲动词的受事,动词的自主性比较强,强调使用工具豁目的,是有意而为之,具有强 烈的主动性、目的性,可以转换为“把”字句,如: 把砖头垫在桌子下。 把报纸糊在窗户上。 j j 5 类中的工具丰语与动词没有受事与动作的关系,只表示动作赖以进行的方式和 手段,而且是无意而为之非目的性的,不能转换为“把”字句。 王还1 4 1 认为:“凡工具和动词,都不能把工具放在动词之后。不能说在石头卜l 砍 刀、在身上抽鞭子。”这个论断只涵盖了j j 5 类,但是忽略了j j 4 类,即:在桌子下 垫砖头、在木头 :绑麻绳、在窗户上糊报纸所以,她的结论应当修正为:当工具 成分不做动词的受事,动作没有目的性时,工具成分不麓放在动词之后:当工具成分 1 4 介引处所的介词短语“在n l ” 第三章甲式与乙式的特点及其变换关系 做动词的受事且动作有目的性时,就可以把工具成分放在动词之后。可以用于这两类 旬式的动词很有限,一般要符合下面两个特点:一、动作必须借助于工具才能实现; 二、动作完成时,工具就要到达某处。 3 1 2 不及物动词句 不及物动词可以出现在甲式的有以f 几类: j b l :他倒在床上i 树叶落在地上i 头碰在墙上 j b 2 :他躺在床上;妈妈坐在沙发上l 他躲在门背后 y 0 3 :一只青蛙跳在水里j 一个皮球滚在草坪上j 我走在前面j 机群飞行在高空 j b 4 :小船漂在海上i 树叶浮在水面上 d b 5 :他:f 乏在路上7 他消失在人群里7 钥匙断在里面 糖溶化在水里 j b 6 :我住在这儿i 他出生在北京l 他生长在南京l 竹笋产在南方 上述句子的主语一般为施事或当事。 j b l 类句子表示施事通过动作到达某处,“在n l ”是施事通过动作发生位移后的 终点,语义指向施事,语义功能为施事【终点】,“在n l ”不能置于动词前( 他在床 上倒头在墙上碰) 。这类动词属于范继淹( 1 9 8 2 ) 中表示瞬时动作的动作动词( 与j j l 同属一类,区别只在于这里是不及物动词) ,可以用于j b l 类中的动词还有:跌、掉、 打( 丙打在窗户上) 等。 与j b l 类句子不同的是,j b 2 类句中的动词既可表示由动到静的过程( 动态功能) , 又可表示动作完成后结果持续的状态( 静态功能) 。这类动词属于范继淹( t 9 8 2 ) 中 兼有表示瞬时动作的动作动词和表示状态持续的状态动词两种语义功能的动词( 与j j 2 同属一类,区别只在于这里是不及物动词) 可以用于该类的动词还有:站、立、跪、 蹲、卧、趴、躲藏等。由于j b 2 类句中动词的语义兼动态功能和静态功能,故“在 n l ”的语义功能既可以表示施事【终点】,也可以表示施事【原点】。单独一个句子有 时很难判断到底是表示动态的还是静态的,只能放在具体语境中来加以区别,如: ( 3 ) 胖女人一屁股坐在大门外的青石块上。 ( 4 ) 吃完饭,他躺在了炕上,头枕着手心,眼看着棚顶。 ( 5 ) 她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回想着最近发生的种种。 ( 6 ) 他躺在这张床上好几个月了。 l i 介引处所的介词短语“在n l ” 第三章甲式与乙式的特点及其变换关系 例( 3 ) 和例( 4 ) 中的“v + 在n l ”都表示施事通过动作发生位移,最终到达某处, 是一个由动到静的过程,“在n l ”表示施事【终点】。这时,“v 在”后常加“了”。例 ( 5 ) 和例( 6 ) 中的“v + 在n l ”都表示动作完成后状态的持续,“在n l ”的语义功能是 施事【原点】,是静态的处所。 正因为y 0 2 类句的动词可以表示持续的状态,故当动词本身重叠( 限于部分动词) 、 动词后带上状态助词“着”或各类补语时,“在n l ”就能置于动词前,从而突出其状 态义,它们在语义上的共同特征是:某人或某物在某地保持一种状态不变。如: j b 2 :他在床上躺着他在床上躺了一会儿他在床上躺躺 y 0 3 类旬中的动词属于范继淹( 1 9 8 2 ) 中表示连续动作的动作动词,且多是移位 动词( 注5 ) ,可以用于该类的动词还有:跑、冲、游、航行、奔驰、徘徊、流浪、回 荡等。这类句式“在n l ”可以置于动词前。但其中部分单音节动词的句子,“在n l ” 置于动词前后,语义上相去甚远,如:“一只青蛙跳在水里”,“在水里”是“青蛙” 通过“跳”这个动作发生位移后到达的终点,“在n l ”的语义功能为施事【终点】, 而“一只青蛙在水里跳”,“在水里”则是“跳”这个动作连续发生的处所,“在n l ” 的语义功能为施事【原点】( 详见32 2 y b l 类) ;而双音节动词的句子,“在n l ”置于 动词前后,语义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如: 机群飞行在高空一初群在高空飞行 几个孩子流浪在街头一一几个孩子在街头流浪 在j b 4 、j b 5 、j b 6 三类句子中,“在n l ”并不是施事或当事通过动作到达的处所。 如:“小船”并非受动作“漂”的影响面居于“海上”,“小船”本来就在海上:“饱” 不是通过“死”这个动作而到达“路上”,“他”一定是先在路上而后死去。所以“在 n l ”在这里表述的是状态呈现的处所。博】 i b 4 类中的动词属于范继淹( 1 9 8 2 ) 中表示状态持续的状态动词,可阻用于该类 的动词还有:漂、飘、飘流、漂流、漂浮、浮、堆积、守( 她守在爱人的身边) 、呆 ( 他老呆在家里) 等。j b 5 类中的动词属于范继淹( 1 9 8 2 ) 中表示状态变化的状态动 词,可以用于该类的动词还有:沉、淹没、溶解、昏迷等。这两类句子“在n l ”可 以置于动词前,但动词后一般都要带上动态助词“着”或“了”,如: j b 4 :他死在路上一一他在路上死了钥匙断在里面一一钥匙在里面断了 j b 5 :小船漂在海上一一小船在海上漂着树叶浮在水面上一一树叶在水面上 浮着 l6 介引处所的介词短语。在n l ” 第三章甲式与己式的特点及其变换关系 j b 6 类“在n l ”表示“出生、发生、产生、居留的处所”1 1 7 , 这种情况比较复杂, 育的“在n l 一可以不加任何成分就置于动词前且意义上没有明显的区别,而有的即 便加了附加成分也无法置于动词前: 我住在这儿一一我在这儿住 他出生在北京一一他在北京出生 他生长在南京一一他在南京生长竹笋产在南方一一竹笋在南方产 我生活在这片国土上一一我在这片国土上生活 3 1 3 本节小结 当动词表示的是受事因动作发生位移的过程,即由动到静的过程时,“在n l ” 只能放在动词后,表示动作趋向、位移后的终点( 如:j j l ) 。当动词既可表示受事因 动作发生位移的过程,即由动到静的过程,又可以表示动作完成后结果持续的状态, 即静止的状态时,“在n l ”有两个位置:放在动词后突出动作性、结果性,放在动 词前突出状态性( 如:j j 2 ) ,“在n l ”从动词后转换至动词前,必须带上特定的附加 成分,如状态助词“着”、完成体标记“了”或补语等,这一转换得以实现的根本原 因就是动词动作性的弱化、状态性的增强。当动词既可表连续动作又可表持续状态 时,“在n l ”放在动词前、后都可,而且从动词后转换至动词前不需带任何成分( 如: j j 3 ) 。从使用动词的情况来看,甲、乙、丙三式中,用于甲式的动词受到的限制最多, 只有很少一部分动词可以进入。至于限制的条件,学术界的看法也不一致,范继淹降j 认为一在+ 处所用在动词后。对动词的音节数有约束力;单音节动词大部分能够 进入本式,双音节动词大部分不能进入本式。”李临定 7 】认为可以出现于甲式的动词 主要是:表向下或向外置放义的动词( 放、丢) ,表身体移动的动词( 坐、躺) ,表 存现、消失义的动词( 生、死、发生、出现) 。从我们收集到的语料来看,虽然可进 入甲式的动词以单音节居多,但可进入甲式的双音节动词也还是有一些的( 如:躲 藏、飞行、徘徊等) 。因此,动词的音节数并不是动词能够进入甲式的决定性因素, 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动词本身所具有的语义特征。经笔者的分析发现,从语义角度 看,可以进入甲式的动词有三类:一类是该动词的语义中必须包含“附着于某处| 3 j ( 包括居留的处所) ”,上面提到的j i l j j 5 、j b l 、j b 2 、j b 4 中的动词和j b 6 中的部分 动词( 如:住、产、生长、生活) 都具有这一语义特征;第二类就是出现在j b 5 中的 动词和j b 6 中的部分动词,它们都是表示状态瞬时变化( 出现或消失) 的不及物动词, 1 7 介引处所的介词短语“在n l ”第三章甲式与乙式的特点及其变换关系 如:死、断、溶化、溶解、消失、出生等;第三类是出现在y 0 3 中的移位动词( 注6 ) 始:跳、走、滚、1 s 行、流浪、徘徊、奔驰等。 3 2 乙式( “在n l ”在主语后、动词前) 的句法、语义分析及其与甲 式的变换关系 “在n l ”在主语后、动词前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或状态呈现的处所: 3 2 1 及物动词句 及物动词可以出现在乙式的有以下几类: y j l :他在小狗身上抓虱子l 我在网上查资料l 他在口袋里掏钥匙i 他在墙上起 钉子i 他在地上撮了j 臭石头 y j 2 :他在盆里洗衣服i 他在炉子上烧开水l 他在电视里看球赛i 我在心里骂他 y j 3 :他在黑板上写字i 他在墙上挂画l 她在裙子上绣花 y j 4 :他在教室里写字i 他在飞机上看书1 他在这所学校当老师 y j 5 :他在火车上写字j 他在屋里挂画l 他在院子里种花f 他在山上盖房子 这五类句子“在n l ”都是指动作发生的处所,区别就在于“在n l ”的语义指向、 语义功能的不同。y j l 类“在n l ”语义指向受事,语义功能为受事【起点】。2 类 语义指向受事,语义功能为受事【原点】,3 类“在n l ”的语义功能表示受事【终 点】。y j 4 类“在n l ”语义指向施事,语义功能表示施事【原点】,虽然y j 4 类如“他 在飞机上看书”,“他”在飞机上“书”确实也在飞机上,但这并不是必然的,我们 也可以说“他在飞机上看海”,“海”就不在飞机上了埽】,可见,从根本上来说,“在 n l ”指向施事。y j 5 类句“在n l ”语义指向上是双指的,既可指向受事宾语又可指 向施事主语,在语义功能上是重叠的,既可以表示施事【原点】,又可以表示受事【终 点】,如“他在院子里种花”,“花”可以在院子里,这时“在院子里”就是受事【终点】, 也可以在院子里的花盆里,“他在院子里把花种在花盆里”,这时“在院子里”就是施 事【原点】。 这五类中只有y j 3 类表示受事【终点】的句子,“在n l ”可以置于动词后,与j 1 3 类相对应,存在变换关系,如: 介引姥所的介词短语“在n l ” 第三章甲式与乙式的特点及其变换关系 他在黑板上写字一一字写在黑板上一一他把字写在黑板上 她在裙子上绣花一一花绣在裙子上一一她把花绣在裙子上 y j 5 类旬由于“在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防安全专项考试题及答案
- 消防证考试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林业局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合同审查与风险管理记录单样本
- 白银中考试卷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共青团入团积极分子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
- 券商面试笔试题库及答案
- 青协志愿者协会笔试题及答案
- 泵出租合同(标准版)
- Excel 基础操作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活动板房施工合同范本
- GB/T 7713.4-2025信息与文献编写规则第4部分:数据论文
- 2025关于上海市的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全国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通信专业实务终端与业务)(高、中级)练习题及答案
- 土地出让课件
-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试卷一)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 江西中寰投资集团下属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弱电施工安全培训课件
- 特种作业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储能应用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2030中国游戏音频技术发展与沉浸式体验设计趋势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