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中草药命名管窥.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中草药命名管窥.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中草药命名管窥.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中草药命名管窥.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中草药命名管窥.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草药命名管窥 中草药命名管窥 研究生:杨艳庆 指导教师:陈榴 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中文摘要:传统医学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中草药的名称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它也是 民族共同语的一部分,既有汉语词汇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本文从构词法和造 词法两个角度切入,对中草药名称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与分析,同时,对中草药 的命名理据及文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中草药名称;造词法;构词法;命名理据;文化功能 一、绪论 中药是祖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充分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自 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由于其来源以植物为主,而植物的使用也最为普遍,所以占来相沿 把弱学称为“本草”。本草典籍和文献资料十分丰富,记录着我国人配的聪明才智和对医 药学的卓越贡献,成为中华民旗优秀文化宝库中的宝藏。 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由于采食植物,得以接触并逐渐了解了这些植物及其对人体的影 响。k 期实践生活中的某些药效反应和中毒现象,使人们瞳得在觅食时对这些植物有所辨 别和选择。为了同疾病作斗争,j 二述经验启示人仃j 对某些植物的药效和毒性予以注意。神 农尝卣草的传说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物知识萌芽的实践过程。古人经过无数次有意识的 试验、观察,逐步形成了最初的药物知识。据医史学家研究,猿人和最早的人类用以充饥 的食物,大多是植物类,冈此最先发现的也是植物药。随着文字的创造和使用,药物知识 也由口耳相传发展为文字记载,药物名称也得以流传下来。诗经中涉及的植物和动物共 3 0 0 多种,其中不少是后世本草著作中收载的药物。文物考古表明,商周时代的钟鼎文中, 已有“药”( 榘) 字出现。说文解字将其训释为“治病之草,从草,檠声”。明确指山 了“药”即治病之物,并以“草”( 植物) 类居多的客观事实。 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先民们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对 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有着巨大的贡献。据考证,秦汉之际,本草已相当流行,但可惜这些 本草大都已亡佚,无可查考。现存的最早本草著作是神农本草经,著者不详,根据其中 记载的地名,可能是东汉医家修订前人著作而成。神农本草经全书共三卷,收载药物3 6 5 种,每药下载有性味、功能与主治,另有序例简要地记述了用药的基本理论可以说该书 是汉以前中医药物知识的总结,并为以后的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南北朝时期,粱代 陶弘景( 公元4 5 2 5 3 6 年) 将神农本草经整理补充,著成本草经集注一抒,其中 增加了汉魏以来名医所用的药物,称为名医别录。每药之下不但对原有的性味、功能与 1 中草药命名管窥 主治有所补充。并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问和加丁方法等,大大丰富了神农本草经的内 容。到了唐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外国药物陆续输入,药物品种 日见增加。为了适应形势需要,朝廷指派李勤等人主持增修陶氏所注本草经称为唐本 草。后又命苏敬等重加修正,增药1 1 4 种,于显庆四年( 公元6 5 9 年) 颁行。称为新修 本草或唐新本草。此书由当时的政府修订和颁行,所以可算是中国也足世界上最早的 一部药典。这部本草载药8 4 4 神,并附有药物图谱,开创了中国本革著作图文对; : 【的先铡, 不但对中国药物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不久即流传国外,对世界医药的发展作出了重 要贡献。以后每隔一定时期,由于药物知识的不断丰富,便有新的著述出现,如宋代的开 宝本草、嘉福补注本草,都是总结性的。到了北宋后期,蜀医唐慎微编成了经史证类 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 。他将嘉祜补注本草与图经本草合并,增药5 0 0 多种, 并收集了医家和民间的许多单方验方,补充了经史文献中得来的火量药物资料,使得此书 内容更为充实,体例亦较完备,曾由政府派人修订二次,加上了“犬观”、“政和”、“纠兴” 的年号,作为官书刊行。明代的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 公元1 5 1 8 1 5 9 3 年) ,在证类本 草的基础上进行彻底的修订,“岁历二十稔,书考八自余家,稿凡三易”,编成了符台时 代发展需要的本草著作本草纲目,丁李时珍死后三年( 1 5 9 6 年) 在金陵( 今南京) 首次刊行。全书5 2 卷,约2 0 0 万言,收药1 8 9 2 种,附图1 1 0 0 多幅附方1 1 0 0 0 余首。他 改绘药图,订正错误,井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为十六缀,六_ r 类,每药之f ,分释名、 集解、修治、主治、发明、附方及有关药物等项,体例详明,用字严谨,是中国本草史上 最伟大的著作,也是中国科学史上极其辉煌的成就。李时珍长期亲自上山采药,足迹踏遍 了火江南北,对药物进行实地考察和整理研究,并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力辟迂儒之谬论, 痛斥方士之邪说,纠正了占代本草中不少药物品种和药效方面的谬误,才使本草纲日 书达到前代一切本草远未达到的水平。这部书在十六t h = 纪初就流传中外,曾经多次刻印 并被译成多种文字,不但对世界医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在训诂、文字、历史、地理、植 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目前对于中草药名称科学、系统的研究还处于个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还有很多问题、疑点有待解决。虽然中草药名称已经开始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相关 的学术著作尚不多见,研究范刚也存在着局限性多是对说文解字、诗经等一些号 讳中提及的草药名称进行训释研究。在可见的研究资料中,更多的是从医学、生物学等角 度进行的研究,以语言学为视角的研究还较为少见。另一方面,丰富的本草文献资料,也 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另一个广阔的空间,是语言研究的宝库。草约名称由来已久,些草 药在有文字记载以前已在先民中流行,其中必然会保存大量的占汉语资料。目前对中草药 名称的研究,主要是做一些词义的训释c 作,仍旧停留在传统训诂学范围内,重在名物训 诂,面缺少定性定量的分析。本文咀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中4 1 0 种药物名称为基础, 对中草药的命名做一些汇集和梳理1 二作,从而总结出其基本的类型与特点,并对其命名的 理据进行探索研究。本文拟通过造词法 u 构词法两方面对中草药名称进行全面的考察与分 析,同时对中草药的命名理据及文化特征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中草药名称的结构 关于词语的结构分析,我们将分为“造词法”与“构词法”两部分。造词活动和人们 2 中草药命名管窥 的认识以及具体的环境条件都是密切相关的。人们在造词时,主要考虑的是用什么名称命 名合适的问题并不是而且也不会去考虑名称的内部结构形式应该怎样,譬如用偏芷结构 呢? 还是用主谓结构呢? 因此。我们把结构分析分为两部分。 ( 一) 造词法分析 造词活动除了和人们的认识密切相关外,和语言本身也有紧密的联系。任何社会的造 词活动无一不是在原有造词元素的基础上进行的。原有的语言材料和语言习惯能够为人们 的遣词滔动提供丰富的原料和根据,语乘义与词义之间往往有黄慕种内在的联系,人们造 词时遥用的语言要素是多方面的,这些要素客观存在予人们的谣言当中,不管人们对它们 是否有科学的认识,大家都可以自然地按照社会的语亩习惯加以运用。如汉语中的音色青 位、非音色音位,以及啬位之闻的配合规律和变化情况,赢有的语言符号;己经习用的语 言材料的组合规则;文字的结构特点等。正是通过对谱音、词汇,语法、文字、修辞等这 些语言要素的综合运用,才产生丁新词、新义。中草药名称正是在共同语的备种语言要素 的基础上产生的。本文将中草药名称的造词法分为以下几方面并逐项说明。 1 语源造词t 有些草药的名称是由其构成语素通过意义类比、声音转化面得名的从而形 成了词与词之间语义语音的渊源关系。如; 酥( 苏) t 酥从酥,音酥,义为舒畅。辣性舒畅。行气活血,加草头表示其意义类属。 饕二班固自虎通载i l 子云t “蓍之为言誉也。老人历年多,更事久,事铯尽知也。”陆 佃埤雅云:“革之多寿者,故字从膏。”博物志云:“曹千岁而兰百茎。其本已 老,故知吉嘟。” 莠( 狗尾革) :莠草秀( 开花) 而不实,所以莠字从秀。 艾:王安石字说云:“艾可义疾,久丽弥替,故字从义。” 漏卢:房屋的西北角黑的地方称为黼。凡物品照色的称为卢。这种草袱后即变成黑色,与 其他的革不同,所以有漏卢之称。 人参;人澧( 音参) 年深曰久,漫渐而成,所以有神。整字从疆,也是漫渐之义。疆郾漫 字,后世因为文字繁琐,就用参璺的“参”字代替,以求鼹便。 黄芩:芩说文作莶,谓其“色黄也”。“或云芩者黠也,黔乃黄黑之色也。”宿芩是黄芩 的旧根,中空。外黄内黑。 萤草:篮本作谖。谖,忘也a 诗云:“浠得萤革7 言树之背。”注云:“谓忧恩不能自遣,故 欲树此单,玩昧以忘忧也。或云:欲忘人之忧月赠之萤革,一名忘忧故也。” 蒺藜:蒺,疾也;藜利也其蒯伤人,非常锋利,所以称为蒺藜,草头表示其意义类属。 石韦:古代柔皮叫做韦。这种草蔓延在石头上,叶子如柔皮,所以叫做石韦。 知母:郭璞释尔雅云:“蹰,蝇母也。生山上。叶如韭。”蝗:尔雅释革郭璞注作 “楗”( 即今“匙”字) 或“提”。郝媳行云:“提、蝇、基、蛾、芪、知,并声借 字通也。” 栝楼t 蕊与菔同。说文云;“木上目菲地下圈被。”这种植物蔓生。附着于高大的术本 植物上,所以兼名。诗云:“果赢之实,亦施于字。”柄楼即赢菔二字音转。古时 瓜、姑同音所以又有泽姑之名。 3 中草药命名管窥 菝葜:菝嚣犹坡嫱也。骏皓,短也。这种草茎蔓强坚短小所以叫菝繇。 红姑娘( 酸浆) :燕京有种野果叫红姑娘,结紫红色的果实,里面有红色的形如珠子的子, 酸甜可食。“姑娘”二字是“瓜囊”之讹,古时瓜姑同音,娘囊之音也相近。 狼把革:这就是陈藏器本革中的郎耶草。闽人州爷为朗罢,讹为朗罢草又讹为狼把革。 2 性状造词 ( 1 ) 形态造词 赤箭( 天麻) :赤箭是芝类。茎似箭杆,赤色。顶端开花叶亦赤色,远看就像箭秆上有羽 毛,所以叫赤箭。 狗脊:这种草根很长,两旁有很多突起,像狗的脊骨,所以得名。 金灯( 山慈姑) :开花大红色,形状如灯笼,所以有此名。 防葵:根时如葵花子的根叶,香味如防风,所以叫做防葵。 天豆( 云实) :其子形状像豆子一样,大如黍及大麻子等,黄黑色。所以叫天豆。 毛莨:莨是草乌头的萤名,此草形状及毒性都与之相似,故名。 风仙:花形像一只凤凰,头翅足尾俱翘然,所以称为风仙。 妒妇( 黄芩) :其根外黄内黑,中空,根内皆烂。妒妇心黑,与此相像,所以得名。 龙腥:此草叶如龙葵,昧蕾如照,所以褥名。 江蓠、蕲苣( 蘼芜) :当归一名蕲,自芷一名蓠。其叶如当归,其香如白芷,所以有江蓠、 蕲苣之名。 公公须( 王瓜) :此草茎上一时之下有一根须予,所以俗称公公须。 婆婆奶:地黄苗名婆婆奶,因为其茎叶掰开后有许多白汁。此与公公须可谓绝对。 白头翁:草根的附近有许多白茸。形状像白头老翁。所以褥名。 观音莲:夏秋之间抽茎开花,形如莲花,碧绿色。花蕊穆状,垂出花外,像她在圆光之中 的观音像。 木芍药:唐朝人把牡丹a q 傲本芍药,因为其花如芍药,而宿杆如术。 草决明、鸡冠苋;其子能明目,与决明子有相同的作用,所以叫做草决明。其花叶像鸡冠 草,嫩苗如苋,所l ;叫做鸡冠苋。 小龙牙、紫背龙牙;这种草叶像龙牙而稍小,背紫色,所以叫小龙牙,叉叫紫背龙牙。 流星草( 谷精草) :茎头开小白花,点点如乱星。白花似星,所以叫流星革。 马兜铃:燕生附着在树木上,叶落时果实还垂挂在藤蔓上,形状像马脖子上的铃铛,所以 得马兜铃之名。 金盏银台( 水仙) :金盏银台,形容花的形状。这种革在茎头开花数朵,像暂头一样大。形 状如瀵杯,黄心,其花莹澜,其香清幽。 地蜈蚣草:这种革蔓生,其蔓向左右蔓延。叶子密而对生,象蜈蚣的形状,俗称过路蜈蚣, 其中蔓延上树的,称为飞天蜈蚣。 ( 2 ) 凰性遣词 牡丹;牡丹以色丹者为上品。虽结予但在根上生酶,所以称为牡丹。 天雄:天雄是种附子时生出或变出的,其形长丽不生子,所以称为天雄。 半夏:礼记月令;“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 4 中草药龠名管窥 害母( 鬼臼) :新蓖生则旧苗死,所以有害母之名。 怨冬;藤生,凌冬不凋,所以得名忍冬。 狼毒:此药毒性很强,顾名思义,光看名字就知道有大毒。 国老( 甘草) :甘草是众药之长经方根少有不用它的,舀老是帝师之称,虽不是菌君帮为 君所宗,所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朱震亨本草衍义补遗云;“其味甘,大缓诸 火,黄中通理,厚德载物之君子也。” 钻冻( 获冬花) :百草中,只有这种草不怕冰雪,最先发芽,所以被称为钻冻。 夏枯草:此草夏至后就枯萎了,古人认为这种革得纯阳之气而生,遇到阴气就枯萎了, 所以得名。 王不留行:此药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所以得名。 3 产地造词 芎剪:产自兼中的,称为京芎,也叫西芎;产自蜀中的称川芎;产自天台的称台芎:产自 江南的称抚芎,都是以产地来命名的。 燕艚:伏侯中华古今注云;“燕艚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作之。调脂饰女面,产于燕地, 故日燕脂。” 蜀葵:产自蜀地,所以得名。 野葛( 冶葛) :此草虽叫野葛。但不是生长在野外的葛。或作冶葛。壬充论衡云:“冶, 地名也在东南。” 甘松香:产自j l 西松,辞,其昧甘。所以得名。 商良姜: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说,此姜始出高良郡,故得此名。 荆三棱:其叶有三棱。生于荆楚地,所咀叫做荆三棱。 都粱香:盛弘之帮硝记云:“都粱有山,f 有水清浅,其中生兰草,囡名都粱香。” 另外还有:j i f 贝、川乌、川楝子、j 1 1 牛- 膝、川白芷、川木通;广防己、广藿香、,。豆 根、广木香i 巴豆、巴东忍冬;房党( 房县出产的党参) 、庙党( 巫山大庙出产的党参) : 杭麦冬、杭臼芷;藏红花、镊柴胡( 银川) 、多伦赤芍( 内蒙古) 等。顾名恩义,这些草药 的产地一目了然。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与兄弟民族往来须繁,中药也包括那些来自边疆地区的 药材- 中国古代把少数民族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来自这些地区的药材也打上了民族的 烙印。如:胡黄连、胡韭子、胡荆芥、胡麻、胡卢巴、胡集、番红花、番萝h 子、番木鳖、 羌话、蛮姜、戎葵。 4 入药部位造词 肉豆蔻:肉豆蔻对草豆蔑而言,其果实无核,去壳只用肉,故名。 用根的有:甘根( 自及) 、茹根、营根( 地筋) 、筋根、彭根、葛根、蒿本、麻黄根、自茅 报、朱砂根、山豆根、轺折根、伏鸡子根等。 用花的有:芫花、红花、旋花、苦花( 贝母) 、金银花、洋金花等。 用子的有:益智子、天仙子、五味子、覆盆子、悬钩子等, 另外还有:燕实、云实、恶实、玉枝等, 5 中草药命名管窥 5 典故造词 杜仲:杜仲是古时一个以打柴为生的人。他得了腰疼病。一天,他在山上打柴的时候,腰 又疼了,只好停下来,靠在一棵大树上休息。他光着脊背,靠着人树睡着了。一觉 醒来,他感到腰部舒服极了。从此以后,杜仲每天都要在树皮上蹭一蹭。慢慢地, 杜仲的腰病全好了。后米他又用这种药治好了他母亲的腰腿疼,并把这件事告诉了 乡亲们。于是人们就把这种药命名为杜仲,用它来治疗腰腿疼痛。 牵牛子:这种药之所以叫做牵牛于,是冈为农夫为了感谢医生施药治病的恩情而把自家的 牛牵来作为谢礼。 徐k 卿:徐长卿是古时一位村医,他常用这种草药治邪病,所以人们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 吉利草:古时,江夏李俣要搬到合浦去,在半路上中了毒,他的奴仆吉利偶然得到这种草 药,服用屙立即解毒,而吉利却消失了。李俣j l j 这种草药救治了很多人。为了纪 念吉利就把这种草药命名为吉利草。 刘怔草:刘敬叔异苑:“宋元嘉中,青州刘| 腼射一獐,剖五脏以此草塞之,轰然而起。 俪怪而拔草,便倒,如此三度,俪因密录此草种之,主折伤,愈多人,因以名之。” 使君子:传说潘州郭使君治疗小儿病多是单独使用这种药物,后来医家就把这种草药称为 使君子。 何首乌:这种草药本来叫做交藤。因为何首乌在夜间看见两株藤交合在一起,便采来食用, 颇有功效,于是就以采摘者的名字命名。 羊负来:博物志云:“洛中有人驱羊入蜀,此草子多刺,粘缀羊毛,遂至中十,故名羊 负来。” 蛇衔草:刘敬叔异苑云:“有田父见一蛇被伤,一蛇衔一草着疮上,经日伤蛇乃去。田 父因取草治蛇疮,皆验,遂名日蛇衔草也。” 刘寄奴草:李延寿南史云:“宋高祖刘裕,小字寄奴,微时伐获新洲,遇大蛇,射之。 明日往,闻杵臼声。寻之,见童子数人皆青农,于榛林中捣药。问其故。答口: 我主为刘寄奴所射,今合药傅之。裕曰:神何不杀之? 口:寄奴王者,不可杀 也。裕叱之,童子皆散,乃收药而返。每遇金疮傅之即愈。人因称此草为刘寄 奴草。” 越王余算:刘敬叔异苑云:“昔晋安越王渡南海,将黑角白骨做算筹,其有余者,弃于 水中而生此。故叫白者似骨,黑者似角,遂名之。” 6 药效造词 远志:这种草妫有益智强志的功效,所以有远志之称。 防风:这种草药最重要的功效就是疗风,所以称为防风。 益母:其功效宜于妇女,所以有益母之称。 当归:当归主治妊妇产屙恶血上冲,药效迅速。气血昏乱的服之即定。能使气血各有所归 所以名为当归。 续断:此药可接骨,以功效命名。 蚤休:这种草药专治虫蛇之毒,故有此名。 碎骨子( 淡竹叶) :碎骨是说此药可以下胎。 6 中草药命名管窥 通脱术:阴窍涩而不利,水肿吲而不行,_ j 此药立通,所以有通脱之名。 衄见愁( 地锦) :专治血病,很有效果,故名血见愁。 下马仙( 大戟) :大戟俗称为r 马仙,是说它药效非常迅速。 奔马草( 丹参) :丹参治疗风软脚,非常有效可以追逐奔马,故名奔马草。 千里及:采花叶治眼病。千里及,极言其澈。 省头草:庸瑶经验方言:“江南人家种之,夏月采置发中,令头不昏,故名省头草。” 7 避讳造词 延矗h 索;本名玄胡索,因避宋真宗讳,改玄为延。 露葵( 莼) :颜之推家训云:“蔡郎父讳纯,改莼为露葵。北人不知,以绿葵为之。诗 云:薄采丽茆,即莼也,或讳其名,谓之锦带。” 金寄奴草( 刘寄奴草) :郑樵通志云:“江南人网汉时谓刘为卯金刀,乃呼刘为金。是 以又有金寄奴草之名。”( 汉时皂帝姓刘,人们因为避讳所以将刘拆为卯金刀。) 8 音译造词 荣莉:稽含草木状作“末利”,洛阳名园记作“抹厉”,佛经作“抹厉”,王龟龄集 作“没利”,洪迈集作“末丽”。“末利”本来是胡语,没有正字,随人会意而已。 孳茇:荜拨当作荜芨,出自南方草水状,番语也。段成式酉阳杂俎云:“摩伽陀国 呼为荜拨梨,拂林国呼为阿诃陀。” 多骨( 白豆蔻) :自豆蔻出白伽古罗国,呼为多倡+ 。 吃力伽( 术) :西域称为吃力伽,所以外台秘要有吃力伽散。 苦弥哆( 甘松香) :金光明经称其为苦弥哆。 昆尸沙( 金钱花) :酉雕杂俎云;“金钱花一名昆尸沙,白梁武帝时始进入中国。” 迦拘勒( 肉豆蔻) :肉豆蔻出自胡国,胡名迦拘勒。 阿输乾陀( 仙茅) ;梵音呼为5 j 输乾陀。 矩琵佗香( 木香) :金光明经称其为矩琵佗香。 兜娄婆香( 藿香) ;法华经称其为多摩罗跋香。楞严经云:“坛前以兜娄婆香煎水洗 浴,”印此。金光明经称其为钵恒罗香,都是“兜娄”。:字梵言也。 各种造词法统计如下 造词 语源 性状 产地 入药 典故功效避讳 音译 部位 造词其他台订 法 造词造词造词造词造词造词 造词法 数量 ( 个) 6 7 1 7 6 4 0 2 4 8 3 2155 74 l o 百分 1 6 3 4 2 ,9 9 8 5 9 2 o 7 8 0 2 1 2 1 3 9 1 0 0 比 ( 注:以本草纲目中草部4 1 0 种草药名称为基础,不包含草药的别名。) 7 中草药命名管窥 中医学药食商源,中草药可谓无处不有,浩如j 鼹海,以上凡种造词方式只是一个粗略 的分类,未必能涵盖所有中草药名称。我们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中草药名称的造词法 分类还有待于避一步完善。其造词法复杂多样,一个词往往可以综台运用多种造词法。这 就给分类工作带来一些困难,我们的原则是抓住主要方面,“避轻就重”。从上表我们可以 发现中草药名称综合运用了多种造词法,其中性状造词占有绝对优势。草药的性状对人们 而言最为直观,最易掌握。一秘草药区别于另一种草药的特征往往就是它的外般形态,如: 茎、叶、花的形态颜色等。其次,汉人也习惯子观物取象的直观思维,所以人们更多地关 注草药的形态。另外,语源造词也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可见中草药的名称中保存了大量 语言学资料,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广阐的天地。中草药历史悠久,由予缺乏必要韵 资料佐证,一些草药的命名理据暂时还无法考证,如:茵芋、自前、蜀羊泉、都管革、草 薄等。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事物的命名都是有理可循的,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我们将会了解更多的中草药命名理据。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中草药名称的造词法有一 个大体地了解。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二) 构词法分析 构词是指词的内部结构问题,通过对词的内部结构的分析总结出词的内部结构规律。 1 单纯词 ( 1 ) 单音节词 术、芒、苏、荏、菊、蓍、艾、箸、芦、葵、蓝、蓼、莸、葛、莼 c 2 ) 连绵词 双声:离娄 叠韵:蒺藜、莨著、豆裁、苁蓉、萎蕤 其他:带苡、蘼芜 ( 3 ) 音译词 茉莉、草茇、薄荷 2 复合词 ( 1 ) 联合 庵简、漏卢、芭蕉、青黛、聚稼、三七、藜芦 ( 2 ) 偏正 沙参、狗脊、仙茅、山柰、地榆、人参、王孙、地筋、石蒜、龙胆、草犀、木香、山 姜、茅香、兰草、马兰、龙葵、芍药、陆英、水英、鸡冠、蒿本、蛇床、牛膝、龙珠、蜀 葵、媲肤、水蓼、虎杖、狼毒、蓖麻、鸢尾、玉簪、蛇莓、女菀、术莲、海藻、地衣、肉 苁蓉、淫羊麓、山慈菇、钗子股、吉利草、朱砂根、铁线草、金丝草、蜘蛛香、高良姜、 黄花篙、鹿蹄草、狗尾草、灯心草、使君子、山豆根、虎耳草、五味子、仙人革、赤车使 者、紫花地丁 ( 3 ) 动宾 锁阳、贯众、远志、防风、续断、忘忧、疗愁、益母、益明、钩吻、络石、忍冬 ( 4 ) 主谓 王不留行、蚤休、革踟蹰、红内消、血见愁 8 中草药命名管窥 各种构词法统计如下: 总数4 1 0 ( 个) 单纯词4 0复合词3 4 6 单音词 连绵词音译词 联台式偏正式动宾式 主谓式其他 其他2 4 1 71 857 3 1 41 3 84 4 1 4 4 1 2 1 7 7 6 6 3 2 1 9 1 0 9 7 8 44 5 9 ( 注:咀本草纲目中草部4 1 0 种草药名称为基础,不包含草药的别名。)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中草药名称中复合词占有绝对优势。就构词的语法手段来看,义 以偏正式复合词的数量最多。陈光磊曾指出“在复合词的种种组合法式中,以配合式晕的 偏正格式( 或称向心格) 为比例最高,它所构成的词最为“泛,能产性特别强。”而在这 最能产的偏正式中又依次以“名+ 名”、“形+ 名”、“动+ 名”三种组合最常见。这就说明了中 草药名称的构成特点是:( 1 ) 以名词性成分为主要构成要素( 联合式、动宾式、主谓式中 也都有名词性成分) :( 2 ) 后音节为名词性成分者占大多数。陆志韦先生曾明确地指出过: 汉语构词法上显出下面这一连串现象。( 1 ) 汉语里最常听到的词或词组是向心格。( 按:即 偏止格式) ( 2 ) 向心格的例子之中,最常听见的是名词性的。( 3 ) 名词性的例子之中,最 常听见的是用名词性的成分作为“心”的。( 4 ) 这样的例子之中,前段的修饰语最常听 见的义多是名词性的。这可以与我们的研究互相印证。且在复合词中赊补充式、重叠式 构词法缺少例证外,其它几种构词法基本都有涉及。这与我们的研究对象都是名词有关, 补充式构成名词的能力极为有限;重叠式虽可构成名词,但以称谓词铰常见。另外,由于 中草药名称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很多名称的理据无法考证这就使得这些名称的内部结 构无法确定。 构词法和造词法问题不同。 药名造词法 构词法 莼语源造词 单纯词 漏卢 语源造词联合式复合词 人参语源造词偏正式复合词( 定中) 术 性状( 形态) 造词 单纯词 赤箭性状 形态) 造词偏正式复合词( 定f f l ) 忍冬性状( 属性) 造词 动宾式复台词 王不留彳了 性状( 属性) 造词主谓式复合词 羊负来 典故造词偏止式复合词( 状中) 露葵 避讳造词偏正式复合词( 定中) 防风费效造词动宾式复台词 莱莉音译造词 单纯词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造词法相同的词,构词法却不相同;构词法相同的词,造词法又有 9 中草药命名管窥 所区别。因此,对词分别进行造词法和构词法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造词是人们适应社 会交际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所以社会上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进行造词,对造出的新 词,每个成员都要接触它,使用它,并参与对它的约定俗成活动。可是构词问题却不是这 样,因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关心的是需要某个词,创造和使用某个词,但是并不关心词 的内部结构形式如何。”但是构词的研究不但使人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词,分析词,同时 也能为人们的造词活动提供遵循的规律和科学的根据。 三、中草药命名的特点 ( 一) 命名方式灵活多样 命名方式的灵活多样,从上文对造词法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这些造词法都是建立在 对基本词汇的灵活运用上的。基本词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产性,后起新词多以基本词 汇作为构词的基本材料。中草药名称在这一点上与共同语是+ 致的其构成时也必然人量 运用已有的基本词汇。基本词汇的能产性是建立在其常用性和稳定性上的,所以用来构成 中草药名称的话素大多是人们常见的。 汉人习惯于类比推导的思维方式,在造词时也用得得心应手。很多药名都出j :此,如: 紫苏、白苏;草豆蔻、肉豆蔻、白豆蔻;大蓟、小蓟;草决明、石决明;香蒲、臭蒲:水 英、陆英、木英等。还有在药名中冠以地名,加以区别,因为中药的产地与药性是相关的, 正所谓“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如:川芎、川贝、川鸟、川楝子、川牛膝、川 白芷、川木通:广防己、广藿香、广豆根、广木香等。不少中药的颜色是该药的显著特征, 所以就以颜色入名,如:红色的有红花、赤芍、朱砂、血竭、丹参、赤箭、赤地利等;黄 色的有大黄、地黄、黄连、黄芪、黄芩、黄柏、麻黄、黄环、黄藤、黄药子等;白色的有 白芷、白芨、自薇、白术、白茅、白前、白鲜、自蒿、白敛、白英、白头翁、白药子、白 花蛇舌草等:青色的有青皮、青黛、青蒿、青葙、大青、女青等;紫色的有紫草、紫参、 紫菀、紫葛紫藤、紫金牛、紫花地丁、紫背金盘草等;黑色的有玄参、黑枣等。中药往 往具有不同的气味或滋味,相同的味道常常冠以相同的名字,以香为例,就有木香、香薷、 藿香、茴香、丁香、麝香、沉香、茅香、瑞香、苏合香、安息香等。 另外,一种中药的名称往往综合运用了多种造词法。例如:葳蕤,黄公绍占今韵会 云:“葳蕤,草小叶垂之貌。此草根长多须,如冠缨下垂之矮而有威仪,故以名之。凡羽盖 旌旗之缨矮,皆象葳蕤。”葳蕤既是语源造词又运用了形态造词。 ( 二) 命名以复合词为主 干力先生曾在汉语史稿中指出:“到了中占时期,双音词逐渐增加。汉语由单 音词过渡到双音词的发展,是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之一。远在唐代,汉语烈音词已经非常 丰富了。”中药名以复合词为主符合汉语发展的规律,也符合当时人们的语言习惯,同时, 复合词与单纯词相比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成书于明代,复合词理 应占据重要的地位。在这些复合词中,偏止式合成词占有绝对优势。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有 以f j l 方面的原因:第一,偏正式合成词本身是一种能产的构词方法,可以构成名词、动 词、形容词。虽然作为复音化过程中较早使用的构词法,联台式也可以构成名词,但是, 它要求语素间必须是近义或反义的关系,从而增人了这种构词法的局限性。第二,偏正式 作为限制性、修饰性的构词法,还具有类化的作用,这满足了中草药命名的需要。中草药 1 0 中草药龠名管窥 名称形象性强,偏正式修饰性强,如前文以香为例,同一种味道香,却因为修饰限定不同 就成了不同的中药。中药命名进行类比推导,偏正式也以限定成分进行词的类化,即具有 同一限定成分的词往往具有相同的性质,反之,同一中心词受不同限定成分修饰也可以类 化。这也是其能产性的原因之一。 ( 三) 同药异名现象大量存在 之所以会有大量的同药异名现象,这更多是考虑到具体的语亩环境和实际表达的需要。 不同的称谓,是因为在选择参照物时“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而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 加以说解,以使读者能够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一f 面将举例说明: 人参又名黄参、血参、鬼盏、神草、土精、地糟。此药根像人形,年深日久才能长成, 所以称为人参、神革。其革背阳向阴,所以叫鬼盖。人参在五参之中,色黄属,而补脾 胃。生阴血,所以有黄参、血参之名。得地之糖灵丽成,所以有土精,地精之名。 天门冬;抱朴子云t “一名颠棘,或名地门冬,或名筵门冬。在东岳名淫羊藿,在 中岳名天门冬,在西岳名管松,在北岳名无不愈,在南岳名百部。在京陆山阜名滇棘,在 越人名浣草。” 陟厘:李时珍认为:“盏苔农之类有五:在水日陟厘,在石日石濡,在瓦日屋游,在墙 日垣衣,在地曰地农。其蒙翠两长数寸者亦有五:在石日乌韭,在屋臼瓦松。在墒日士马 鬃,在山曰卷柏。在水日薄也。” 再者一些中药因为具有某些相同之处因而造成了同名异物的现象。如:徐长卿、 赤箭皆治鬼病,故并有鬼督邮之名;术香、马兜铃同名青木香;王孙、紫参同名杜蒙;兰 草、泽兰同名水香、都梁香;独活、鬼督邮同名独摇萆;杜若、术同名山姜等。 ( 四) 命名富于形象性 中草药的命名大量运用了性状造词法,为了描述药物的形态而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段 其中尤以比喻修辞法常见。这就使得命名的形象性显而易见。这也与我们“观物取象”思 维方式有关,我们喜欢用相应的具体形象使概念变得生动可感,所以在命名时多数情况下 都是直接描摹药物的外形。另外,汉字作为个音形义的结合体,本身也具有很强的形象 性。所以单单看药名就可以使这些草药的形象跃然纸上,也使得这些药名雅俗共赏。如: 远虑、馥草、紫菀、女菀、忍冬、忘忧、垂球、当归、豆蔻、蕙草、女青、雀瓢、女 兰、更生、宣男、连翘、鸟扇、半夏、益母、鸡冠、守田、水玉、楚婢、景天、玉柏、金 灯、风翼、鸢尾、玉簪、风仙、凌霄、女蒌、玉竹、铃儿草、凤尾革、五鸟花、鸦衔草、 支箭、金钱花、蟾蜍兰、羊负来、淡竹叶、鸡舌草、蛤蟆衣、金盏花、杏叶革、常春花、 光明革、墨烟草、鱼津草、锦地罗、孩儿菊、绿显青、小桃红、紫金牛、火把花、覆盆子、 马兜铃、五味子、狗尾草、夹竹桃、碧玉革、紫金藤、落雁木、寻风藤、金星草、石长生、 碧蝉花、蓝姑革、洛神蛛、决明子、剪红罗、戴星草、天南星、鸳鸯菊、早珍珠、醉鱼草、 仙女娇、常春藤、金盏银台、金雀儿椒、龙鳞薜荔、紫背龙牙、重楼金线、金钱薄荷、鸡 爪三棱、紫花地丁、秦王试剑革、婆婆针线包、老鸦眼睛草、头项一颗珠、文王一支笔、 猫) d i p 睛革、天王铁塔草、绿叶绿花革、七叶一技花等。 ( 五) 命名反映医患射美好愿望 医药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原则,不但可以 治病强身而且能够养生延年。人们吃药无论是为了治病还是为了养生都希望药物有效,甚 l i 中草药命名管窥 至希望出现神奇的效果。于是,人们为了彰显药物的疗效,就在药名中冠以“仙”、“神”、 “金”、“鬼”等字样,以显其贵重神奇。如: 金不换、百两金、千金草、千金子、金灯、千两金、三自两银药、千金藤、金钗股、 鬼督邮、鬼藏、鬼卿、鬼桃、鬼药荔、鬼臼、鬼针草、鬼目、鬼头、鬼芋、鬼馒头、下马 仙、仙茅、天仙子、仙女蒿、仙灵脾、白鹤仙、隔河仙、仙沼子、天仙藤、仙人草、仙遗 粮、承露仙、九仙子、威灵仙、天豆、天灸、天荷、宝鼎香、菩萨豆、皱面还丹、金刚根、 九真藤、b 廉、西王母簪、王母珠、长生不死药、赤箭芝、观音莲、赤眼老母草等。 某些药物在治疗某种疾病时具有显著的疗效,人们由此认为其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 是上天赐予人们的宝物,于是山于对神的敬畏人1 f j 不敢直呼其名,也不能让普通人都知道 它的名字。在迷信心理的作用下人们就改用另外一个名字来称呼它,既表现了对神的崇拜, 也显示了药物的灵异珍贵。如: 黑丑:牵牛子被隐其名为黑丑,白的为白丑,因为丑属牛。 水剑( 菖蒲) :典术云:“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方士隐为水剑, 因真菖蒲叶有脊如剑刃也。” 百倍( 牛膝) :李时珍认为:“本经名百倍,隐语也,言其滋补之功,如牛之多力也。” 马肝石( 何首乌) :汉武帝时,有马肝石也能使人的头发变黑,所以后人隐何首乌之名, 也称为马肝石。 三百两银药:岭南人用马兜铃治蛊毒,非常有效,隐其名为三百两银药。 我们民族自古就亲近自然,喜爱祥禽瑞兽。人们也把瑞兽的名字用到药名中,既显其 灵异,更希望通过他们来实现人们的美好愿望。如: 鹿竹、活鹿草、鹿蹄草、鹿衔、麋衔、鹿葱、鹿剑、鹿首、鹿肠、马先蒿、马蓟、奔 马草、马勃、马唐、马舄、马目毒公、马兰、虎麻、虎兰、虎蒲、虎须草、虎蓟、虎杖、 虎掌、老虎花、虎耳草、独行虎、虎膏、龙豆、龙须、龙珠、龙修、龙常草、龙脑薄荷、 龙枣、石龙刍、龙葵、龙牙草、过l u 龙、五爪龙、龙舌草、游龙、风颈草、五风草、风翼、 金风花、凤尾草、白鹤仙等。 四、中草药命名的理据 为什么中草药的名称是有理据可循的呢? 这就涉及到语言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的问题。 词是个音义结合体,任意性指的是音义结合问题,理据性指的是词义形成的道理或依据问 题。声音和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而用什么声音去称呼什么事物又是有道理的。词的理据 性和任意性就这样矛盾统一在一起。从发生学角度而言,中草药名称绝大部分是有理据可 循的,即药名同它的构成成分( 语素) 的意义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联系,语素义或多或少 或明或暗可以在药名中得到体现。 人作为一种有理性的动物,无论做什么,总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中草药的“命名”也 不例外。从语言的历史发展上看,在一种语言的基本词汇初步形成以后,新词的产生往往 建立在旧词的基础之上,其音义与旧词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或者说,早起的音义约定关 系对后起的音义关系往往有着不可忽视的相承与制约关系。“晟初”的词也不可能没有一定 的依据。早在公元前2 0 0 年诞生的中国第一部训诘词典尔雅对其所释词语作了这样的 安排,前三篇分别为释诂。释言,释训,其总体顺序为:语言人类社会( 亲属,富室, 1 2 中草药命名管窥 器具。音乐) 自然界( 天,地,山,水) 生物界( 草,木,虫,鱼,马,兽,畜) 。 这里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以及语言在他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 中草药的命名完全可能是有理据的。因为,在原始人那儿,“符号还被看成是事物的一种性 质,就像事物的其他物理性质一样。”既然如此,原始人怎能完全随意的给中草药命名呢? 我们还知道,原始人没有很多抽象思维能力,“一切都以心象概念的形式早现出来, 亦即以某种画出了最细微特点的画面呈现出来,这不仅在整个自然界的自然种方面是如此, 而且在一切客体、不论什么客体方面,在由语言所表示的一切运动或动作、切状态或性 质方面也是如此。”而用作草药命名根据的特征在语言中的表现就是中草药命名的理据。 这种理据性是否与任意性相抵触昵? 当然不是。每个药名都有它的语肓形式和意义内 涵,一般而言,药名的语音形式和其意义内涵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没有必然的关系,但 是给一种草药命名,又总是在已有语言材料和构词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把某 药呼之为某名,总是有所依托的,因而药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涵往往义是有理据的。这 种理据性只是说药物之得名是有一定原冈的,并不是说所得的名与药物之间有必然的关系。 具体说来“一个名字的作用永远只限于强调事物的一个特殊方面,而这个名字的价值恰恰 就在于这种限定与限制。”每种草药都有多种特征,人们为之命名时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 这种选择本身就是任意的。如汉语中同一种药材既可以叫“甘草”,又可以叫“灵通”,还 可以叫“国老”等等。但是,任意性并不主要是指这种选择的任意性。更重要的是,这种 选择的结果即得到的“名称”,无论如何也是与“药物”没有本质的联系。正是由于“名称”、 “药物”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才有了上述“选择的任意性”。我竹j 不妨再打个比方。一种 草药人们可以根据时代风俗或根据它的特征或出于美好的愿望为它取名,这个名称总是有 一定的道理可说的,不是毫无根据的“胡取”,这是名称的理据性。但名称毕竟与药物没有 自然的联系,这就是名称的任意性。任意性和理据性矛盾统一于事物的名称之中,你中有 我,我中有你,缺一不可。 ( 一) 思维理据 词义的理据与民族的历史文化、心理特点、民俗民风,乃至地理环境等,都有密切的 联系。从思维方式上看,中草药的命名主要受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 整体直观的思维 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是综合,西方人的特点是分析。所谓综合,就是看问题从整体出发, 注重事物各方面的联系。张岱年先生说:“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有一个特点,就是整体思维。 中医非常强调整体,把人体看成是一个整体。这可以说是中国占代的系统思想。”这主要 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人与自然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之中,不是“天人对立”,而是“天人相通”。在占人看米, 一山一水皆有神韵,一草一木皆与心通。动植物是自然界的精灵,而中草药更是上天赐予 人f j 的宝物。从中草药美轮美奂、如诗如画的名称中我们可以看剑古人对自然的亲近与热 爱。在中草药中以五参五色配五脏:人参入脾日黄参,沙参入肺日白参,玄参入肾日黑参, 杜蒙入肝目紫参,丹参入心日赤参,其苦参则右肾命j 之药也。古人认为,下有人参,上 有紫气。春秋运斗枢云:“摇光星散而为人参,人君废山渎之利,则摇光不明,人参不 牛。” 中草药命名管窥 2 ,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 人们认识到,客观事物是相对、相合的,每事物都存在着相对、相合的两个方面; 而且事物会向着对立的方向转化。中草药命名继承了这种辩证思维方式,在语义上表现为 创造了大量对称。如:草豆蔻和肉豆蔻,草豆寇相对于肉豆蔻而言,肉显蔻也是相对于草 豆寇而言;再如公公须、婆婆奶等都是对称。 3 现物取象的象征思维 象征的意义在于:试图用类推法阐明仍隐藏于人们所不知道的领域,以及正在形成的领 域之中的现象。系辞传中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观乌兽之文与地之宣,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 情。”这段话阐述了由天地万物到阴阳八卦的产生过程。 申小龙指出:“中国古代哲学讲求观物取象,即取万物之象,加工成为象征意义的符号 来反映、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概念是一种思维的抽象,而运用汉语语词蒯定概念的形式 时,中国人习惯用相应的具象使概念生动可感而有所依托。”这种“生动可感而有所依托” 在中草药命名中,突出的表现在形态造词法上,大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段。草药的外部 形态对人们而言最为直观,最易掌握。一种草药区别于另一种草药的特征往往就是它的外 部形态,如:茎、叶、花的形态颜色等。 ( 二) 自然崇拜 在古人那里自然是伟人的,拥有无比神圣的力量。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有 神的,冥冥中有一股强大的力鼍左右着他们。出于敬畏,他们崇拜自然、崇拜动植物。所 以在药名中加入祥禽瑞鲁的名字,自然地相信这些神奇的动物会庇佑白己。从崇拜f 】然进 而崇拜偶像,于是有了“神仙”。后来连文字都要敬畏了,于是产生了避讳。这些在中草药 的命名中都有体现。 ( 三) 理据类型 综合起来,中草药的命名理据可以概括为以下儿种类型: 1 ,语源型 有些草药的名称是由其构成语素通过意义类比、声音转化而得名的,从而形成了词与 词之间语义语音的渊源关系,也明显的标示了词的理据。如前文所述的语源造词法。 2 特征型 任何草药都往往具有多方面的特征或标志,如药性、形态、功效、产地、以及和其他 事物的联系等等。名称是用来区别事物的符号,在给草药命名时,人们一般只选择一个特 征或标志作为依据。这种选择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而选取不同的特征就赋予词以不同的理 据。以黄精为例,黄精、戊己芝、仙人余粮、救穷草、鹿竹、菟竹、垂珠、野生姜、米铺 虽指一物,却以不同的特征命名。黄糖为照食的要药,仙家认为它属于芝草之类,得到坤 土的精粹,所以称为黄精。五符经云:“黄精获天地之泞精,故名为戊己芝。”余粮、救 穷,以其功效命名。鹿竹、菟竹,是因为它的叶子像竹子而鹿兔食之。垂珠,以子形命 名。其根像嫩姜,俗名野生姜。九蒸九曝,可以代粮,又叫米铺。由于根据事物的特征给 事物命名是最能直接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种方法,所命名的词语简明易懂、特点突出,所以, 理据为特征型的名称在中草药名称中比其他类型的要多些,而且多数为偏正式复台词。 1 4 中草药命名管窥 3 ,典故传说型 往往一一味药就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有关长生不老、服药成仙的神话故事最多。 如:地黄、茯苓、枸杞、徐& 卿、刘寄奴、何首乌等。 4 禁忌型 各种语言都有种种忌用的词语,汉语也不例外。禁忌主要源白迷信心理。有些中草药 也因为禁忌而改了名字。如:金寄奴草( 刘寄奴草) 、延胡索( 蟊胡索) 、露葵( 莼) 等。 五、中草药名称的文化功能 中医学和古典文学都是中国占代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医学对古典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 的。最重要的表现是为古典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开拓了占典文学题材的领域。 占典文学中有大量的咏药诗赋。现存的药名诗以南朝齐王融的药名诗为最早,祷 云:“重台信严敝,陵泽乃闲荒。( 重台,陵泽) 石蚕终未茧,垣衣不可裳。( 石蚕,垣衣) 秦芎留近咏,楚蘅播远翔。( 芎,蘅) 韩原结神草,随庭衔夜光。( 神草即人参,夜光) ” 在这短短的五言诗里,即嵌有八种药名。之后,历代文人时有创作,形成我国一种特殊的 文化景观。王筠的“霜被守富槐,风惊塑i 王誊”( 寓直中臆坊赠萧冼马) ;孟浩然的“曲 岛寻花药,回潭折苎筮”( 同张明府碧溪赠答) ;王维的“遥望兄弟登高处,遍插苤墓少 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杜甫的“波漂蓝鲞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秋 兴八首( 其七) ) ;陆游的“莹鹱酒,红酥手。满园春色宫墙柳”( 钗头凤) ;东徽宗的“萱 盟初生认禁烟”( 清明日) 等等。人们的一些风俗习惯也与中药名称有关。唐诗:“胡麻 甜种无人种,正是归时义不归。”( 葛鸦儿怀良人) 崔豹古今注云:“古人相赠以芍 药,相招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芍药一名将离故也。”蕾草一名宜男,周处风土记云: “怀妊妇人佩其花,则生男。” 人自然的神奇造化,创造了品类繁多的中草药,丰富了中药宝库,而这些草药名称在 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也充实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小说西游记在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 藏抒发情怀的诗。其诗日: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