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浦东派、汪派琵琶艺术比较研究.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浦东派、汪派琵琶艺术比较研究.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浦东派、汪派琵琶艺术比较研究.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浦东派、汪派琵琶艺术比较研究.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浦东派、汪派琵琶艺术比较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音乐学专业论文)浦东派、汪派琵琶艺术比较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浦东派、汪派琵琶艺术比较研究* 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以 养正轩琵琶谱和汪昱庭琵琶谱为比较依据,试图考察浦东派、汪 派琵琶音乐及其两派琵琶音乐艺术传承、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章, 通过对流派的人物、传谱的概述来说明浦东派,汪派琵琶 艺术的传承。 第二章,对养正轩琵琶谱、汪昱庭琵琶谱中各曲目的乐曲结构、 曲谱、曲谱指法等方面进行逐首比较分折。得出结论:两种曲谱中异名同 曲的曲目有5 首,即夕阳箫鼓与浔阳夜月、武林逸韵与塞上 曲* 、陈隋* 与神传妙碲、“霸王卸甲* 与郁轮袍、十面埋伏与 淮阴平楚;同名同曲的曲目有3 首,即阳春白雪* 、灯月交辉、普 庵咒;同名异曲的曲目有1 首,即将军令;月儿高、平沙落雁、 水军操演3 首是养正轩琵琶谱特有的曲目,“青莲乐府是汪 昱庭琵琶谱的特有曲目。 第三章,对浦东派、汪派的演奏技法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浦东派的 特色技法有:夹滚、长夹滚、各种夹弹和夹扫、大摭分、飞、双飞、轮滚 四条弦、弦数变化、并四条三条二条弦、扫撇、八声的风点头、各种吟类 推类、拖类的变化方法、音色变化奏法、锣鼓奏法等等,其中轮滚四条弦、 绞弦、勾搭、锣鼓点奏法更是该派的特技。汪派的特色指法有摇指、凤点: 头等,右手用上出轮,指力刚健有力。 第四章,从乐谱、演奏技法和乐曲处理三个方面对j 甫东派、汪派的演 奏风格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浦东派注重音色及其行韵变化,乐曲处理细i 腻,善于利用右手指法过弦的角度、力度及过弦工具不同,使音色产生变 化。汪派的演奏较注重内在的情感处理,以豪放、阳刚、朴实著称。讲究 力度、大气。 第五章,从历史的社会的地理的人文的乃至艺术家个人审美等方面入 手,对影响琵琶流派形成的要素加以综合归纳。主要有:琵琶流派的师承 性、社会性、地域性、审美性、创新性五个方面。 关键词:琵琶浦东派汪派比较 t h ec o m p a r i s o ns t u d yo nt h el u t ea r t s o f p u d o n gs c h o o la n dw a n g s c h o o l a b s t r a c t a p p l y i n g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f r o mn a t i o n a lm u s i c o l o g ya n db a s e do nt h e t w om u s i cb o o k s 一砌憎z h e n g x u a nl u ws c o r ea n dw a n gy u t i n gl u t es c o r e , t h i sp a p e r , f 船c o m p a r i s o ns t u d yo nl u t ea r t s o fp u d o n gs c h o o la n dw a n g s c h o o l ,a t t e m p t st oe x a m i n et h el u t ea r t so fp u d o n gs c h o o la n dw a n gs c h o o l , t h e i rm u s i c a lp e d i g r e ea n dg e n e r a lc o u r s e si nd e v e l o p m e n t c h a p t e ro n e t h i sc h a p t e ri sd e v o t e dt ot h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t h ep e d i g r e eo fp u d o n g s c h o o la n dw a n gs c h o o lb ym e a n so fo u t l i n i n gt h ek e yp e r s o n a l i t ya n d p e d i g r e e c h a p t e rt w o t h i sc h a p t e rm a k e so n et oo n ec o m p a r i s o nb e t w e e nt h em u s i cj t e m sf r o m y a n gz h e n g x u a nl u t es c o r ea n dw a n gy u t i n gl u t es c o r ei nt e r m so ft h e i r s t n l c t u r e s c o r ea n df i n g e r i n g e t c a n dc o n c l u d e st h a tt h e r ea r ef i v es c o r e st h a t a r et h es a m ei nc o n t e n tb u t 、v i t l ld i f r e r e n tt i t l e s ,x i y a n x i a o g ua n d x u e n y a n y e y u e ,w u l i n g y i y u na n ds a i s h a n q uc h e n s h u ia n ds h e n c h u a n m i a o d i b a w a n g x i e j i aa n dy u l u n b a o ,s h i m i a n m a i f ua n dh u a i y i n p i n c h u ;t h r e es c o r e s w i t ht h es a m ec o n t e n ta n dt i t l e s :y a n c h u n b a i x u e d e n g y u e j i a o h u i p u y a n z h o u i na d d i t i o n ,3s c o r e sj i a n j u n l i n ,y u e e r g a o ,p i n s h a l u o y a na r eu n i q u et oy a n g z h e n g x u a nl u t es c o r ea n dq i n l i a n y u e f ut ow a n gy u t i n gl u t es c o r c h a p t e rt h r e e t h i sc h a p t e rm a k e sc o m p a r i s o nb e t w e e nt h ep e r f o r m i n ga r t sb e t w e e nt h e t w os c h o o l sa n dc o n c l u d e st h a tt h ef e a t u r i n gs k i l l so fp u d o n gs c h o o la r e j i a g u n ,c h a n g j i a g u n ,v a r i o u sj i a t a n ga n dj i a g u i ,d a z h i f e n g ,f e i ,s h u a n f e i , l u n g u a n s i t i a o x i a n ,x i a n s h uv a r i a t i o n ,j o i nf o u r , t h r e e ,t w os t r i n g s ,s h a o p i e , b a s h e n d e f e n d i a n t o u ,v a r i a t i o n so fs k i l l si ny i nm i ,t u o ,s k i l l si nt a m b e r v a r i a t i o n ,r e n d e r i n go fg o n ga n dd r u m ,e t c ,a m o n gw h i c hl u a n g u a n s i t i a o x u a n , j i a o x u a n ,g o u d a ,g o n ga n dd r u ma r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h i ss c h 0 0 1 t h e f e a t u r i n gf i n g e r i n g so fw a n gs c h o o la l ey a o z h i ,f e n g d i a n t o u ,e t c ,w i t ht h e r i g h th a n du p w a r d sa n ds t r o n gf i n g e r i n g , c h a p t e rf o u r t h i sc h a p t e rm a k e sc o m p a r i s o nb e t w e e nt h et w os c h o o l si nt e r m so f s c o r e s ,p e r f o r m i n ga r t s ,a n dc o m p o s i t i o nr e n d e r i n ga n dc o n c l u d e st h a tt h e p u d o n gs e h 0 0 1e m p h a s i z e sv a l i “0 i 1 j nt a m b e ra n dc a d e n c e d e l i c a c yi n r e n d e r i n g i ti sa l s og o o da tr i g h tf i n g e r sa n g l e ,f o r c ea n ds t r i n g i n gt o o l s d i f f e r e n c es oa st or e a l i z ec a d e n c ed i f f e r e n c e 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fw a n g s c h o o le m p h a s i z e st h es o l u t i o no fi n t e m a le m o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b e i n g b o l da n dp l a i n ,f o r e e f u l n e s sa n dm a g n i t u d e c h a p t e rf i v e t h i sc h a p t e ra n a l y z e sa n ds y n t h e s i z e st h ef a c t o r st h a tf o r m i n gt h es c h o o l s o f l u t ep e r f o r m a n c ef r o m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s o c i a l ,g e o g r a p h i c a la n de v e np e r s o n a l a e s t h e t i cp e r s p e c t i v e s ,i n c l u d i n gm a i n l yt h ep e d i g r e eo fl u t ea r t s ,s o c i e t y , l o c a l i t y , a e s t h e t i ea n dc r e a t i v i t 、f k e yw o r d s :l u t ep u d o n gs c h o o l w a n gs c h o o l c o m p a r i s o ns t u d y 2 绪论 一、民族音乐学的琵琶流派研究 民族音乐学作为一门新必的学科,倡导不仅要研究音乐本体,还要研 究形成这些音乐的历史、社会、文化、地域因素。 琵琶音乐艺术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源远流长、生生不 息。本课题以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去考 察琵琶流派艺术,明确琵琶流派形成的标志和特征。 二、浦东派、汪派琵琶艺术的研究现状 有关浦东派、汪派琵琶在文字、曲谱和音像方面的资料主要有: ( 一) 文字资料方面 1 浦东派、汪派流派研究方面:林石城在琵琶流派例析一文 中,以十面埋伏、霸王卸甲为例,分析了浦东派、平湖派、汪派琵 琶艺术的特点。王霖在汪昱庭其人和汪派琵琶艺术“文中介绍了汪派 琵琶艺术的基本情况。程午加先生在关于江南琵琶流派之我见。3 一文 中,介绍了清束以来江南地区( 主要是指形成于长江下游、长江三角洲、 太湖流域和浙江杭州一带) 影响较大的崇明派、平湖派、杭州派、浦东派、 无锡派等琵琶流派,以及他们的师承关系。认为在当时“浦东派是当时琵 琶派中的主流,这是因为浦东派在演奏尚有许多新的东西,如下出轮、琵 琶制作的规格以及该派所培养出来的大批杰出演奏家,对社会的影响是其 他各派所不及的。”同时,他还特别指出“流派在师承关系上,并非都是 专一不变的。”陈泽民先生在汪派对现代琵琶的影响及其历史地位”1 一文中,对汪派曲谱、传承衍变以及对现代琵琶的影响作了详细的阐述, 认为“作为一个流派,他们总的演奏技法与演奏风格不应脱离流派的根, 这就是有别于其他琵琶流派风格的特征所在( 指传统曲目) ”,汪派是“在 广学博收流派的基础上,融会贯通,自成一格”。樊伯炎在近代琵琶溯 源删一文中,对一百年多来琵琶艺术作了简述。林石城先生在琵琶流 派概况“3 一文中,叙述了无锡派、浦东派、平湖派、崇明派、汪派的基 本情况,并提出了流派形成的基本条件。王霖在各领风骚数百年一中国 四大琵琶流派简述”3 一文中介绍了无锡派、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的 概况和艺术风格。李民雄在论流派”3 文中着重分析了流派发展存在的 原因,认为“流派传承的动力在于发展”。他还在琵琶音乐述略。3 中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1 9 世纪中叶以来上海地区浦东派、崇明派和汪派历史 传承。林石城在流派乐德发展琵琶教学漫谈“”谈到自己研究流 派的体会以及形成和延续流派的几个要素。陈重在琵琶的历史演变及传 派简述中提出了流派的四个条件,认为,琵琶艺术是在不断地创造革新、 发展提高,以不同的演奏特点和艺术风格逐步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流 派具有四个条件应是,“一,在演奏技巧上有独创,有高深的艺术修养以 及丰富的表演力;二是对乐曲的体会和处理有精辟的见解和艺术上的再创 造以及在曲目上有所创新;三是师承问题,有好的老师把自己的精湛技艺 和艺术风格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一传再传,能源远流长,流传不衰, 还有一个流派,必须经过长时期的历史考验,被群众所接受、喜爱并承 认,才可称得上为一个流派”。 2 浦东派、汪派人物研究方面,这方面的文章很多,主要注重个体 的介绍。解金福先生在展琵琶技艺精髓呈汪派传承脉络】一文中详 细介绍了汪派艺术传承脉络。韩淑德、张之年先生在中国琵琶近现代史 资料( 一至八) ”2 1 中,从各个角度对我国近代琵琶流派、著名琵琶演奏 家作系统阐述。民间音乐家小传“”也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我国不同时期 琵琶演奏家简况。金健民在近代琵琶的一代宗师汪昱庭1 一文中,郑 汝中在琵琶演奏家李廷松“”文中重点介绍了汪派传人李廷松的琵琶艺 术生涯、演奏风格和艺术道德品格。徐立胜在国乐大师卫仲乐“” 文中详细介绍了卫仲乐先生艺术成就以及人才培养的贡献。董克钧、徐小 6 芬在回忆民族音乐家孙裕德“7 中高度赞扬了孙裕德先生高尚的艺术品 格以及他刻苦钻研的精神。飞云在用年华谱成美妙的琴声介绍琵琶 演奏家、民族音乐教育家林石城“”详细阐述了浦东派传人林石城先生演 奏艺术、教学研究的历程和所取得丰硕成果。 3 浦东派、汪派乐曲研究方面,1 9 9 3 年出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 ( 十面埋伏) 汇编“”一书,从十面埋伏这首最具有代表性琵琶传 统独奏大套曲入手,比较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汪派的有关十面埋 伏乐谱、指法、风格等特点。林石城先生在前言中写道:“在封建社会 中,由于统治阶级不重视民间音乐,琵琶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爱好和演奏 琵琶的人为数极少。因此,有些流派虽然有乐谱而已演奏无人。”“汇编 了这本乐谱和有关文章,为研究本曲试做第一步工作”。陈泽民从( 十 面埋伏) 乐谱版本看流派的衍变啪1 一文中,从六种原始工尺谱和现代五 位代表性人物的演奏谱入手,从乐曲结构、调性、指法等方面加以比较, 分析不同流派乐谱的历史衍变。杨荫浏在从( 春江花月夜) 的标题谈起 ”“中对春江花月夜与浔阳琵琶的小标题进行比较。李吉提、邝宇 忠在琵琶套曲( 海青拿天鹅) 结构特点文中以养正轩琵琶谱中 海青拿天鹅为例,通过中西音乐的比较分析该曲音乐结构和曲式,认 为我国传统音乐的灵魂在于追求“神似”的美学思想。荫浏、安和在琵 琶古曲( 夕阳箫鼓 “”中详细对不同曲名的夕阳箫鼓小标题进行比 较,并且逐段介绍音乐发展的艺术意境。林石城在浦东派琵琶初探。” 一文中,从指法和音色入手比较系统地介绍浦东派的演奏技巧和演奏风 格。林石城介绍琵琶独奏曲( 龙船) o ”中介绍了三首不同记谱龙船 的不同与共同之处。王霖在春江花月夜曲源及作者探究。”中分析了春 江花月夜的曲源。周瑞康在生意盎然( 阳春白雪) 。”文中深刻地分 析了阳春白雪这首琵琶古曲的音乐内容和音乐情绪发展,体现了中国 传统的“起、承、转、合”的结构原则。 ( 二) 曲谱资料 两个流派都有比较完整的曲谱集出版,目前所收集到的关于两个流 派的曲谱有: 1 、浦东派 闲叙幽音琵琶谱( 鞠士林琵琶谱) 。“,全册共四十九页,( 第十 三,十四页抄有目录二十九首。浦东琵琶谱。”全册共1 1 9 页。林石城 先生于1 9 8 8 年出版的鞠士林琵琶谱啪1 ,是根据唐乐吾收藏本、蔡之 炜收藏本、金缄三收藏本而来。该谱的曲目,据林石城先生整理有2 0 曲。 沈浩初对浦东派琵琶进行了整理与研究,于1 9 2 9 年出版养正轩琵琶谱 。,该谱分上、中、下卷。 沈氏的养正轩琵琶谱由他的弟子林石城 于1 9 8 3 年重新整理出版,除上述的几首乐曲外,还多了水龙吟和闹 场两首乐曲”“。 2 、汪派 汪昱庭琵琶手抄本8 ”1 ,非汪氏亲自编撰,而是由中央音乐学院 收集整理,汪派弟子大力协助提供,于1 9 8 0 年才油印成册的,共有十九 首乐曲。据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陈泽民先生口述其前十首才是汪先生的所弹 乐曲,其它曲目他是不弹的。卫仲乐琵琶演奏曲集。3 1 是由中国管弦乐 团卫仲乐琵琶演奏曲集编辑小组编辑,1 9 9 4 年2 月由学林出版社出 版。该曲谱收有卫仲乐传统琵琶独奏曲1 5 首。书前除了编辑的前言外, 有秦鹏章撰写的浅谈卫仲乐先生的琵琶演奏艺术o “一文,对卫仲乐从 事民乐工作六十余年作了回顾,其中对卫仲乐从艺经过,对汪派琵琶的继 承,对前辈刘天华创作乐曲率先向国内外所作的介绍,对传统文武乐曲的 删节整理与再创造,对乐曲的处理以及演奏的风格等方面,都作了简要的 分析和介绍。另有编辑小组撰写的卫伸乐教授传略o ”一文。书后为学 习卫仲乐教授演奏艺术体会m 1 部分。其中有朱予撰写的人品艺品光 泽照人跟随卫仲乐先生学习古琴。”、张警淦撰写的谈卫先生在琵 琶文曲演奏中的气势问题啪1 、陈泽民撰写的学习卫仲乐教授琵琶演奏 风格的点滴体会啪1 等文。 3 、流派混合曲谱。 民族乐器传统独奏曲选集“”( 琵琶专辑) 由中央音乐学院、中 国音乐学院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8 7 年出版。该选集为正谱( 五线谱) 版,共收有传统乐曲1 8 首,谱前有“乐曲简要说明”,对每一首乐曲的 来历出处,作了简要的考证,并对乐曲的内容作了介绍。各曲所选的流派 版本。均为一般琴家所公认的、有本流派特长的较好的版本。中国琵琶 名曲荟萃“,由上海音乐出版社编辑,于1 9 9 7 年6 月由上海音乐出版 社出版。收有传统琵琶曲( 包括不同的版本) 5 3 首,按流派分类编排。 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汪派、无锡派。3 首刘天华乐曲歌舞引、改 进操、虚籁和3 首华彦钧乐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书前有林石城撰写的序,书后有樊愉撰写的琵琶艺术的发展历史及近代 琵琶流派简述“”,对琵琶乐器及其名称的由来;琵琶历史上的两大高潮; 历代琵琶演奏名手;琵琶传统乐谱:近代以来琵琶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 物,等等,都有简扼精辟的介绍。另有陈泽民撰写的阿炳琵琶谱的修订 经过及其演奏风格探析“”,对阿炳的左右手指法,尤其是轮指以及音律 处理与节拍的轻重变化等方面,都作了研究。 ( 三) 音像资料 录制唱片,出版c d 、v c d ,已成为当今推广和普及传统音乐的一个重 要方式。运用这些先进的传媒手段,也能使一些宝贵的民间音乐,得以保 存下来。在目前所收集的有关两个流派传人演奏的音像资料有:卫仲乐先 生演奏、香港龙音公司录制的,曲目有阳春曲、十面埋伏、青莲乐 府、歌舞引、飞花点翠、霸王卸甲、春江花月夜、塞上曲; 由胜利公司录制,卫仲乐演奏的十面埋伏,由百代公司录制、卫仲乐 演奏的塞上曲;中央音乐学院资料室藏、金祖礼演奏的浔阳夜月; 音乐研究所藏,孙裕德演奏的阳春古曲;从中国唱片转录的李廷松演 奏的十面埋伏( 删节版) 、霸王卸甲、塞上曲、灯月交辉:中央 音乐学院资料室藏,李廷松演奏的十面埋伏、浔阳夜月、青莲乐府; 为纪念卫仲乐音乐艺术七十年而出版的卫仲乐演奏曲集该集分为琵琶、 古琴、二胡三个部分,琵琶部分曲目有:阳春曲、十面埋伏、青莲 乐府、歌舞引、飞花点翠、霸王卸甲、春江花月夜、塞上曲、 大浪淘沙、月儿高;浦东派林石城先生讲解示范的十八首琵琶名 曲、由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曲且有:寒鹅戏水、 小阳春白雪、秋思、思春、陈隋、飞花点翠、( 大) 阳春白 雪、高山流水、昭君出塞、陈杏元和番、虚籁、霸王卸甲、 龙船、十面埋伏、出水莲、大浪淘沙、海青拿天鹅、汉宫秋 月:等等。这些音像资料的出版发行为研究两个流派的艺术特点提供了 宝贵的资料,但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还有一些曲目如水军操 演、将军令、普庵咒等乐曲还未录制,再加上老艺人的相继辞世, 音像资料缺乏也成为研究中的一大难题。 总的来说,琵琶艺术的研究是方兴未艾,值得可喜的。这正是我们 研究琵琶艺术、弘扬琵琶艺术的动力。但在收集、箍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 不同琵琶流派之间的比较研究方面还是比较少。“中国琵琶如果没有各个 流派的保存与继承,琵琶的流传历史早已结束“3 。这充分说明了琵琶各 流派对保存继承和繁荣发展琵琶艺术的伟大贡献。 三、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采用梅里亚姆研究模式( 观念行为一音响) 和 赖斯研究模式( 历史一社会个人) 相结合的方法,从浦东派、汪派琵 琶的曲目、演奏技法等音乐本体和音乐行为的比较入手,追溯其音乐风格 等观念特点,同时将它们放置到一定的历史、社会背景中考察,注意到个 人在艺术流派形成过程中的创造与贡献。具体方法有比较研究法和社会历 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以音乐本体分析为基础,对浦东派、汪派两个琵 琶流派传谱中曲目的结构形式、旋律特点、演奏技法进行逐一比较分析, 探求浦东派、汪派这两个琵琶流派在演奏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浦东派、汪派琵琶艺术的不同风格。社会历 史研究法是将浦东派、汪派琵琶艺术置于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之下,跳出就 音乐论音乐的局限,从更加宽阔的视野去寻找历史的、社会的、地理的、 人文的因素与琵琶流派艺术之间的联系,探求琵琶艺术流派及琵琶音乐传 承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注: 【t 】琵琶流派例析* 林石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 2 ( 3 ) 2 “汪昱庭其人和“汪派”琵琶艺术* 王霖音乐爱好者i9 9 1 ( 3 ) 【3 关于江南琵琶之我见程午加艺苑l9 8 3 ( 3 ) 4 】宁静淡泊留余韵一一纪念汪派琵琶创始人汪昱庭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 【5 近代琵琶溯源樊伯炎上海音讯i9 8 2 ( 2 ) 6 】琵琶流派概况林石城北市国乐i9 9 4 ( i6 ) 【7 】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四大琵琶流派例析王霖音乐爱好者19 9 0 ( 3 ) 8 】论流派李民雄北市国乐* i9 9 2 ( 2 9 ) 9 】琵琶音乐述略李民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器乐曲集成上海卷人民音乐 出版社19 93 、1 2 10 】流派、乐德、发展一琵琶教学漫谈林石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i9 9 0 ( 1 ) 1 1 1 】“宁静淡泊留余韵一一纪念汪派琵琶创始人汪昱庭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 12 】中国琵琶近现代史资料( 之一至八) 韩淑德、张之年音乐探索 13 民间音乐家小传中国氏族民问器乐曲集成上海卷* 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9 3 、 12 【1 4 】近代琵琶的一代宗师一汪昱庭金建民艺苑 15 】琵琶演奏家李廷松郑汝中艺苑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1 9 9 1 年第2 期 【1 6 国乐大师一卫仲乐* 徐力胜音乐爱好者* 1 9 8 6 ( 1 ) 【i7 】回忆民族音乐家孙裕德董克钧、徐小芳中国音乐i9 8 4 ( 4 ) 【i8 】用年华谱成美妙的琴声一琵琶教育家抹石城飞云中国近代音乐家传 ( 三) i 9 9 4 4 【19 】 汇编人民音乐出版社i9 9 3 【2 0 】从 乐谱看流派的衍变陈译民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季刊) i9 9 7 年第1 期 2 h 从 的标题谈起杨荫柳“人民音乐1 9 5 4 ( 2 ) 【22 琵琶古曲( 夕阳箫鼓 * 荫柳、安和人民音乐1 9 5 6 ( 2 ) 【23 “浦东派琵琶初探林石城广州音乐学院学报19 8 2 ( i ) 2 4 】介绍琵琶独奏曲( 龙船) 林石城 2 5 】春江花月夜曲源及作者探究王霖 【2 6 l 春意盎然的 周瑞康音乐爱好者1 9 83 ( 1 ) 2 7 】鞠士林琵琶谱* ( 闲叙幽音) 鞠士林辑上洋兰馨室藏版成丰庚( 18 60 年) 抄本 2 8 】浦东琵琶谱1 8 9 8 年抄本 【2 9 】鞠士林琵琶谱鞠士林整理林石城译谱人民音乐出版社19 8 3 7 【3 0 】养正轩琵琶谱沈浩初i9 2 9 年 【3 1 】养正轩琵琶谱沈浩初编著林石城整理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8 3 9 【3 2 】汪昱庭琵琶谱中央音乐学院收集整理油印本1 9 8 0 【3 3 】 c y - 仲乐琵琶演奏曲集中国管弦乐团卫仲乐琵琶演奏曲集编辑小组编著 学林出版社i9 9 4 2 【3 4 】浅谈卫仲乐先生的琵琶演奏艺术 秦鹏章p 3 6 卫仲乐琵琶演奏曲集中 国管弦乐团编辑小组编著学林出版社l9 9 4 2 【3 5 j 卫仲乐教授传略p 7 - - 1 0 卫仲乐琵琶演奏曲集* 中国管弦乐团编辑小组编 著学林出版社1 9 9 4 2 【3 6 】学习卫仲乐教授演奏艺术体会p i73 - - i7 5 陈泽民卫仲乐琵琶演奏曲纂中 国管弦乐团编辑小组编著学林出版社19 9 4 2 f3 7 人品艺品 光泽照人跟随卫仲乐先生学习古琴p 1 6 6 - - i6 8 朱予卫仲 乐琵琶演奏曲集中国管弦乐团编辑小组编著学林出版社1 9 9 4 2 【3 8 】谈卫先生在琵琶文曲演奏中的气势问题p 16 9 17 2 张敬滏卫仲乐琵琶演 奏曲集中国管弦乐团编辑小组编著学林出版社1 9 9 4 2 【3 9 】学习卫仲乐教授琵琶演奏风格的点滴体会p i7 3 一l7 5 陈泽民 卫仲乐琵琶演奏曲集中国管弦乐团编辑小组编著学林出版社1 9 9 4 2 2 【40 】民族乐器传统独奏曲选集( 琵琶专辑) 由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l9 8 7 年 【4 1 k 中国琵琶名曲荟萃* 上海音乐出版社19 9 7 、6 4 2 1 琵琶艺术的发展历史及近代琵琶流派简述p 3 3 8 - - 3 4 4 樊愉中国琵琶名曲 荟萃上海音乐出版社19 9 7 、6 4 3 1 阿炳琵琶谱的修 - 7 经过及其演奏风格探析p 3 4 5 3 4 8 陈泽民中国琵琶名 曲荟萃上海音乐出版社19 97 、6 4 4 】流派乐德发展林石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 90 ( 1 ) 第一章 浦东派、汪派琵琶艺术的历史发展 琵琶艺术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到明末清初,形成了众多的流派。 琵琶艺术以南北分为两大派:“北方以燕京王君锡派( 即直隶派) 为代表, 南方以浙江陈牧夫派( 即浙江派) 为代表。清代中叶之后,北方琵琶 艺术发展较为缓慢,南方琵琶艺术得到迅速的发展,主要云集在江、浙一 带,出现了百舸争流的繁荣局面,逐渐形成了以无锡派、平湖派、浦东派、 崇明派为代表的四大流派。汪派又称上海派,则是在近代发展起来的一个 流派。 第一节浦东派琵琶艺术传承 浦东派琵琶,以鞠士林、鞠克家为鼻祖。上海浦东南汇,今有鞠氏家 族,其子孙仍蓍衍不息。“鞠士林,城东门人,与族兄克家俱工琵琶,克 家性静,守里闸不出,年仅中寿。士林则好交游,耄犹作客,故鞠琵琶之 名,独士林为著。克家作平沙落雁,神理逼肖。士林操霸王卸甲。 尤豪宕自喜。曾居上海,知音者品为江南第一手。”0 1 鞠士林的生卒 年,虽无确切考证,但在秘本鞠氏琵琶谱抄本闲叙幽音的“新增凡例” 中,有“吾邑鞠先生讳士林,乾隆、嘉庆闻人”之旬。故历来对于鞠士林 先生均称乾嘉人氏,或称为清中叶人。 清乾嘉时期,正是我国南北派琵琶艺术大交流、大融汇的年代。1 7 6 2 年( 乾隆二十七年) 有一素子琵琶谱( 手抄本在社会上流传。1 8 1 4 年, 在北方有蒙人荣斋编辑的弦索备考( 抄本) ( 中的“琵琶分谱”传播。 乾隆乙卯年( 1 8 1 9 年) 华秋苹、华子同兄弟编辑的南北二派秘本琵琶 谱真传正式干0 行,从此,琵琶之谱本及指法等均有所规范与遵循,其深 远影响遍及全国,华秋苹更以融南北二派琵琶艺术之精华为一炉而名震大 江南北。生长在江南的鞠士林,性嗜琵琶,广结知音,人称“鞠琵琶”。 晚年居沪上,在上海半淞园当琵琶擂主,艺誉益显,咸称“江南第一手”。 鞠士林去世时,他的好友以诗挽之,有“太息杜彬弦顿绝,获花风急咽秋 涛”。”之赞。他教过的学生,在浦东,有王东田,时人称他有出蓝之概。 在家乡最有名的是其侄子鞠茂堂。鞠茂堂本承其家传医业,在浦东家乡悬 壶济世,但其琵琶技艺,却得到鞠士林之衣钵,在浦东一带亦声名卓然。 鞠茂堂的琵琶入室弟子二人,一为程春塘,一为陈子敬( 1 8 3 7 1 8 9 1 ) , 后成为浦东派琵琶的一位大师,有“天下第一琵琶”“3 之雅号。 鞠士林先生原在上海半淞园主持琵琶擂主赛。鞠士林先生逝世之后, 擂主赛便没有人主持。陈子敬为了弘扬鞠氏琵琶,欣然到半淞园去演奏, 数曲奏毕,顿惊四座,满堂赞声不绝,均为其武套琵琶及指法的精湛,韵 致之出神而叹服。此后,陈子敬又被聘请当半淞园琵琶擂主,声名大噪。 当时,光绪帝的父亲醇亲王亦喜爱琵琶,得知陈子敬的技艺之后,即聘请 陈子敬至北京王府内教授琵琶。醇亲王赐陈子敬“天下第一琵琶”的称号。 陈子敬创作有龙船一曲,这首曲子是模拟五月端阳江中龙舟比 赛,锣鼓喧喧,弦歌声声的欢愉情景。此曲传至今日仍然不衰。他另传授 的灯月交辉、水龙吟等曲,亦有锣鼓模拟之声,此为浦东派琵琶之 一大特色。 陈子敬编有琵琶谱卷,名为陈子敬琵琶谱,系手抄本,但未流传 下来。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藏有邱怀德琵琶谱,此谱系林石 城先生所献。林先生给曹安和先生之短笺称:“陈子敬谱已佚。今自同乡 邱君处得一谱。邱怀德系陈子敬之学生,当时只学此三曲。现邱君愿将彼 父( 怀德) 之谱赠给我。”三曲即夕阳箫鼓、十面埋仗、霸王卸甲。 此谱中之指法符号,为研究者提供了不少宝贵的信息。 陈子敬广交游,与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之编辑者李其钰、 李芳园等为挚友,过从甚密,并和周厚卿一起,参加了南北派十三套大 曲琵琶新谱的校订工作,劳绩卓著。 陈子敬教授的弟子甚多,卓有声名的即有曹静楼、倪清泉、王惠生、 戚竹君、张步蟾等。 曹静楼,南汇孙小桥人。他擅长演奏大曲外,并传有名曲婆媳相 争、灯月交辉。 张步蟾,苏州人,评弹家,以能弹奏琵琶大套曲而声满当时评弹界。 倪清泉( 1 8 6 9 - - 1 9 2 8 ) ,南汇= 团人。他的琵琶继承了陈子敬的全部 真传,而他最大的功迹是在于将浦东派琵琶传授给了沈浩初。因为他在上 海楼外楼演出时,琵琶谱被人偷走了,所以他在教沈浩初时,完全靠口授, 一面教,一面回忆乐谱,有时,甚至要几天才能写出一段来。就是这样, 基本上把浦东派的乐瞌传授下来,只有两首曲子没有传授,一是巾帼安 邦( 即昭君和番) ,一是百鸟朝风。 沈浩初( 1 8 8 9 - - 1 9 5 3 ) ,南汇黄家路人,一生以医为业,以琵琶名世。 他的精湛技艺,在本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曾辉煌一时。沈先生集浦东派 琵琶之大成,撰有养正轩琵琶谱一卷传世。他还编有元人乐府集 十六册。 沈先生剔绝门户之见,定期与平湖派吴梦飞、崇明派樊少云聚会, 轮流演奏,相互切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沈先生的学生有徐印飞、龚e p , o 、林石城、唐乐吾等。而传其薪火 者,则首推林石城。 林石城,1 9 2 2 年生于上海南汇横沔。少年时代,即跟随其父亲演奏 江南丝竹,尤擅琵琶。1 9 4 1 年他从上海中国医学院毕业后,即开始行医。 业余仍执着于操弄琵琶,经朋友龚印心介绍,拜师于沈浩初先生门下专攻 浦东派琵琶,数年之后,艺事猛进。后到上海又得汪昱庭大师指导,从 而成就伟业。从2 0 世纪四十年代起,林先生即蜚声于我国乐坛。林先生 是我国当代老一辈的琵琶演奏家、理论家、教育家。数十年来,得国内英 才而教,桃李门墙,炳炳麟麟,当代的琵琶大家刘德海、叶绪然、邝宇忠、 陈泽民、吴俊生等等,皆出自林先生门下,使浦东派琵琶艺术,人才辈出, 传承有绪。 浦东派的琵琶谱,在清末只有手抄本流传。咸丰庚申年( 1 8 6 0 年) 有题为闲叙幽音琵琶谱之手抄本。此谱前有“凡例”、“新增凡例”、 6 “华谱右手指法”、“鞠谱华法”、“琵琶正面、背面图”、“手指讳号图”, 除标明“鞠谱指法”外,其它均出自华秋苹等所撰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 真传( 下简称“华氏谱”) 。 据韩淑德、张之年考证,闲叙幽音是在咸丰年间卒于浦东地区的 一部手抄琵琶谱。其中除标明有鞠氏传谱字样的乐曲外,其它有十三首乐 曲,均出自华氏琵琶谱。全册共四十九页,( 第十三,十四页抄有目录二十 九首) ,曲目有: 正调:慢商音、美女游春、滚绣球、泛音、大十样景、楼 上楼、对玉环、小十样景、诉冤、满地金。 文板:思春、相思泪( 华氏谱作泣颜回) 、懒画眉、水 龙吟、斑鸡过河、昭君怨、傍妆台、美女穿梭、金鳌化龙( 华 氏谱作金鳌哭鱼) 、锦缠道( 华氏谱作绊马索) 。 北派文板平沙落雁。 正宫变调海青拿鹤( 十三段) 。 六字陈隋调。 华正调杂板小月儿高。 鞠谱海青( 共九段) 。 肆合、玉荷郎。 小拜门( 急板) 、普庵咒。少数乐曲与华氏谱稍有出入。如文 板相思泪( 原注“华谱作泣颜回”) 与华氏谱中的绊马索以及 懒画眉均稍有出入。另闲叙幽音的陈隋调、慢商音等乐曲, 收集当时流行于民间的琵琶曲8 1 。 大约在1 9 世纪至2 0 世纪初年,在浦东还出现了另一手抄琵琶谱, 题名为唐乐吾家藏琵琶本。1 9 5 3 年曹安和先生写的华东琵琶采访录 中收有此乐谱,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题名为浦东琵琶谱,收有 慢商音等1 0 曲,又武板艳阳天等1 0 曲,又随手八板春光好 等5 曲,又杂板花胜等1 4 曲,北派文板一板等4 曲,北派武板 葡萄轮等6 曲,补文板泣颜回l 曲,补武板绊马索、千胜 2 曲,武板紧中慢l 曲。杂板普麻咒1 曲。还有十面埋伏、将 军令、霸王缺甲、普庵咒等共计9 0 首乐曲。在目录中还有满将 军令、月儿高、陈隋调、海青拿鹤,鞠谱杂板高尖,鞠派霸 王卸甲,鞠谱海青作平沙落雁等i 2 曲。但这1 2 曲只有目录, 无乐谱“1 。此琵琶抄本在1 9 世纪末至2 0 世纪初形成,因为抄录的时间较 晚,所以收罗广,曲目丰富,在浦东一带影响也较大。是值得重视的一部 琵琶手抄谱。 1 9 8 3 年7 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鞠士林琵琶谱,此乃林石城 先生根据流传于浦东地区的三种琵琶手抄本整理而成。这三种琵琶谱是: 唐乐吾收藏本;禁之炜收藏本;金缄三收藏本。这三种琵琶谱都有残佚。 林石城先生根据三种谱本参酌订正,整理出版,并把原工尺谱译成简谱加 以对照,使今人能直窥浦东派琵琶之真面貌。 沈浩初继承了浦东派琵琶之精华,于1 9 2 9 年编撰成养正轩琵琶谱 刊行( 线装本、工尺谱、全三册) ,当时印数不多。不易求得,沈先生复 于1 9 3 8 年将谱本熏新整理,同时增补水龙吟、闹场二首曲子,减 去灯月交辉、水军操演二曲。后因战乱连绵,未予出版。沈先生于 1 9 5 3 年逝世,临终前嘱弟子林石城将此谱予以出版。林先生不忘所托, 终于1 9 8 3 年将养正轩琵琶谱整理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浦东派富有特色的传统技法有;夹滚、长夹滚、各种夹弹和夹扫、大 摭分、飞、双飞、轮滚四条弦、弦数变化、并四条三条二条弦、扫撇、八 声的凤点头、各种吟类推类、拖类的变化方法、音色变化奏法、锣鼓奏法 等等,其中轮滚四条弦、绞弦、勾搭、锣鼓点奏更是该派的特技。在演奏 时严格的区分文套、武套和大曲。武套演奏气势宏伟,威武雄壮,文套演 奏表情细腻,委婉柔美,大曲演奏强弱有序、刚柔相济。而且演奏时注重 音色和韵味的变化。善于运用右手过弦的角度、力度和用指甲或用指肉的 不同,弹弦点离复手的远近变化,来产生不同的音色变化。 浦东派师承表 一叫= 匡一 ,- 像;e 乜 参见( 我国琵琶艺术的两个高峰时期) 第二节汪派琵琶艺术传承 一马圣龙 汪派琵琶形成于2 0 世纪三、四十年代,是近代琵琶史上形成的一支 新的流派。其创始人是汪昱庭( 1 8 7 2 1 9 5 1 ) ,由于他的演奏和教学生涯 均在上海,所以又称上海派。汪昱庭名敏,字昱庭,号子夷,出生安徽省 休宁县农家。自幼喜爱音乐,曾师从王惠生、陈子敬、倪清泉和曹静楼等, 又得到平湖派殷纪平的教授,据记载:“汪昱庭琵琶大部分是从王惠生学 的”,“他( 汪) 的浔阳琵琶是弹的殷纪平的谱。他的十面埋伏则是 在琵琶会中听了陈子敬的弹法学会的。”0 1 汪昱庭谦虚好学。广采博纳, 创立了上海汪( 昱庭) 派。 1 9 2 1 年大同国乐会会长郑觐文先生邀请汪昱庭在该会教授大套琵琶, 1 9 2 6 年1 2 月3 1 日报刊载文云:“大同乐会自成立以来即设琵琶一科请 汪昱庭、吴梦飞教授,所造男女人材甚多,能手辈出州”,由此可见汪昱 庭在当时的影响。汪氏在1 9 2 9 年前还成立了“汪氏琵琶学社”,= 、三十 年代,登门求学者众多,在上海形成学习琵琶的热潮。 雌礁喃嗤c 黼船怖腮璐隅蝴珊脚啾獬嘲 f f 一一f f 汪昱庭先生治学严谨,在教学中。经常亲自为学生抄乐谱。据中央音 乐学院陈泽民先生在2 0 世纪八十年代从汪氏学生手中收集到的汪昱庭先 生手抄的乐谱有:阳春白雪、青莲乐府、塞上曲、将军令、郁 轮袍、月儿高、画眉穿林、斑鸠过河、汉宫秋月、( 乙字凋) 第 一第二节、平沙落雁、露珠烟清、江天作阵、塞上卸卢、雁落 平沙( 海青) 的部分段落、夜深沉、中板、黛玉琴曲、粤曲到毒 来、江南丝竹欢乐歌等。 汪昱庭先生的演奏活动很多,但有记载的很少,现根据当年上海申 报等载消息得知主要有:1 9 2 4 年6 月8 日,大同乐会在市政厅举办“古 乐舞大会”,汪昱庭先生演奏十面埋伏;同年6 月1 5 日,汪昱庭应邀 出席国乐研究社联谊会上演奏琵琶独奏霸王卸甲、夕阳萧鼓:1 9 2 6 年1 月3 同,浦东中学在职工教育馆举行国乐大会,汪昱庭与吴梦飞受邀 演奏大套琵琶千面埋伏、浔阳夜月;1 9 2 7 年i 月1 2 月,大同乐会 在市政厅举办“古乐投壶大会”,汪昱庭与弟子叶寿臣琵琶合奏将军令; 同年7 月2 臼,大同乐会在汉口路慕尔堂举行大同乐会夏季音乐会,汪昱 庭先生演奏十面埋伏。同台演奏的还有其弟子王叔威,演奏普庵咒; 1 9 2 8 年1 2 月7 日,上海雅乐社成立十周年,在市政厅举办纪念音乐会, 汪昱庭应邀琵琶独奏:1 9 3 1 年4 月2 5 同,中华音乐会联合大同乐会、清 平集、霄乐团、广东乐社等在横浜桥中央大会堂举行国乐大会,筹措经费。 是晚,琵琶名家汪昱庭独奏。1 9 3 4 年8 月i 6 目为“清平集复兴纪念”, 上海乐界杜团及国乐名家举行“游船音乐会”,弦之声漫浦江,汪昱庭先 生独奏琵琶曲郁轮袍。 汪派学生较多,其弟子除叶寿臣外,根据金租礼先生回忆还有( 按姓 氏笔划为序) :卫仲乐、王叔咸、王恩韶、孙裕德、李廷松、李廷栋、李 振家、张云江、张萍舟、吴桐初、陈天乐、陈永禄、杨大钧、郑卫国、金 祖礼、柳尧章、姜光昀、浦梦古、程午嘉、蔡之炜等。其中著名的有李廷 松、金祖礼、卫仲乐、孙裕德、程午嘉、陈天乐、陈永禄、张萍舟等。 卫仲乐( 1 9 0 9 3 1 2 一1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