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指南新版(1)PPT课件.ppt_第1页
心肺复苏指南新版(1)PPT课件.ppt_第2页
心肺复苏指南新版(1)PPT课件.ppt_第3页
心肺复苏指南新版(1)PPT课件.ppt_第4页
心肺复苏指南新版(1)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3年国际体育10大新闻英超曼城队孙继海队友福猝死绿茵场,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AmericanHeartAssociationGuidelinesfor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术,Dr.Safar,Prof.Kouwenhoven,面临的挑战,1.全球心跳骤停的院外生存率6。2.北美洲推行社区心肺复苏培训,心跳骤停院外存活率提高到49-74%,制订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目的,“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5”变化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更为早期、高质量CPR,能使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得以提高。,背景资料一,由美国心脏协会(mricianeartsociation,)和国际复苏联合会(InternationaLiaisonCommitteeonResuscitation,)联合举办2005年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和心血管急诊()科学治疗国际会议于2005年1月23至29日在美国南部城市达拉斯举行。,全世界358位从事心脑血管急诊和心肺复苏基础研究的学者参会.卫生部派中华急诊医学会副主任委员樊寻梅教授参加此次盛会.会议就和的256个专题展开讨论。,背景资料二,在常温情况下心跳停止后,典型症状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刻心音消失立刻3秒钟头晕10秒钟左右抽搐60秒瞳孔散大3060秒后呼吸停止,二便失禁46分钟后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1、意识丧失;2、正常呼吸、咳嗽和自主运动消失;3、大动脉搏动消失;,心跳骤停的紧急诊断,生存链”是提高CPR成功率的唯一途径,尽早呼救。尽早电击除颤。尽早徒手CPR。尽早高级生命支持。,基本生命支持(BLS)关系到病人的存活率:BLS10min,存活率为20.7。,复苏时间与成活率,初级心肺复苏(BLS)第一个ABCD,Aassessment+airway判断意识、开放气道Bbreathing人工呼吸Ccirculation人工循环(胸外心脏按压)Ddefibrillation电除颤,首先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AAssessment+Airway(判断有无意识和通畅呼吸道),1、判断意识2、迅速呼救3、适当体位4、畅通气道,1、判断意识评估:病人无反应,“喂!你怎么啦?”直呼其名,临终前呼吸应按无呼吸及心脏停搏处理。,2、迅速呼救,致电急救中心,如病人失去知觉,复苏者叫人去给急救中心打电话。,3、适当的抢救体位(仰卧体位),整体转动、保护颈部脊柱平直无扭曲置于地面或硬板,4、畅通呼吸道,开放气道;气道异物的清除;注意疑有颈椎损伤者;防压迫气道。,气道开放(1)仰头举颏法,一手置于患者额部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同时抬举患者下颏,使舌离开咽后壁,开放气道。,会厌后坠,气道开放,气道开放(2)推举下颌法,双手放置患者头部两侧,肘部支撑在患者仰卧的平面上,四指上提下颌角,拇指向前推下颌。,怀疑有头、颈部创伤患者用此法更安全,不会因颈部动作而加重颈部损伤。,BBreathing(人工呼吸),判断有无呼吸;人工呼吸;,(一)判断有无呼吸,眼(看胸部起伏)、耳(听气体逸出)、面(感觉气流),即“一看二听三感觉”,保持气道开放位置!十秒内完成。,(二)人工呼吸,1、口对口;2、口对鼻(口腔有阻);3、气囊面罩给氧通气;4、气管插管通气。亦可行气管插管及呼吸机通气,指南推荐的人工呼吸要求,1、先予2次人工呼吸2、每次吹气时间:1秒3、潮气量足以产生明显的胸廓起伏(500-600ml)4、频率:10-12次/分注:有人工气道时潮气量400ml,频率8-10次/分,通气方式(1)口对口,仰头举颏(颌)畅通气道;捏闭鼻翼下端;深吸气、包住口用力吹气;患者被动排气时,开放鼻道。,通气方式(2)口对鼻,呼吸道畅通;提下颏、闭口部;深吸气、包鼻部、用力吹气;被动呼气时放开口部。,通气方式(3)气囊面罩,开放气道密封面罩(E-C手法)按比例捏球有条件接氧气,3.1二人用气囊面罩,在头顶的复苏者用拇指和示指环绕面罩边缘使其密闭,用其余手指抬举下颌和伸颈,同时观察胸部起伏。另一复苏者缓慢挤压气囊(持续1秒钟以上),使胸部抬举。,3.2单人使用面罩,复苏者用拇指和食指握住面罩边缘,用其余手指抬举下颌。在挤压气囊时,观察胸廓抬举。使面罩密闭是成功的关键!,密封面罩(E-C手法),通气方式(4)气管插管,喉镜,经口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情况,CCirculation(人工循环),1、判断有无脉搏2、胸外心脏挤压(闭式),1、判断脉搏(颈动脉)检查有无循环的征象,A、确定气管位置B、轻触感觉颈动脉搏动(喉结旁移23cm),2、胸外心脏挤压(闭式),挤压部位挤压手型与姿势用力方式挤压频率挤压深度按压与人工呼吸,1)按压部位胸骨下1/2处,2)按压部位的测定,快速测定同侧放示、中指在胸廓下缘沿肋弓向中间滑移胸骨下切迹双掌根重叠,A、把第一只手的食、中指放在肋缘下;B、沿肋骨缘向上滑到胸骨底部(剑突处),另一只手掌放在手指内侧(胸骨下半部分);C、把第二只手叠放在第一只手上。,A,C,B,3)按压手型,4)挤压姿势,肘关节固定;双臂垂直;双肩在双手正上方;髋关节为支点。,错误与正确按压姿势对比图,5)用力方式,垂直向下挤压;平稳、规律;下压放松时间相同;胸廓完全恢复正常。放松时手不离位(胸壁)。,挤压速率:100次/min按压深度:4cm尽量避免按压中断;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婴儿、青春期以前的儿童心脏骤停多为窒息性,可提高通气比例为15:2。,按压:通气=30:2。通气时不必停止按压,按压-通气比,DDefibrillation(除颤),除颤方法,波形选择双向波电击除颤除颤1次能量120-200J,电极位置一个电极放在患者右上胸壁(锁骨下方),另一个放在左乳头外侧(中点在腋中线较好),上缘距腋窝7cm左右,单相波除颤仪双相波除颤仪,除颤仪,除颤能量的选择,只给予一次电击;单相波首次和系列电击的能量为360J;双相波首次选择150J-200J,第二次能量应该相同或更高,如不熟悉设备有特定能量,建议使用默认能量200J,双向波与单相波除颤效果比较,结论:双向波除颤比单向波更有效,所用的能量低(120-200)。,AEDs(自动除颤仪),AEDs面板仅三个按钮绿色:开关(ON/OFF)黄色:分析(Analysis)红色:电击(Shock)操作时尚有语音和文字提示,存活的关键,反应的速度CPR加立即除颤1分钟后除颤有90%复苏成功机会10分钟后除颤,复苏成功机会5%,CPR有效的指标,瞳孔瞳孔由大变小复苏有效;瞳孔由小变大、角膜混浊复苏无效。面色(口唇)面色由紫绀转红润复苏有效;面色灰白复苏无效。颈动脉搏动挤压一次,触及一次搏动;停压,搏动消失继续进行心脏按压;停压,脉搏跳动病人心跳已恢复。神志眼球活动,对光反射复苏有效;无眼球活动,无光反射复苏无效。呼吸恢复自主呼吸。,CPR的并发症,胃膨胀和返流肋骨骨折胸骨骨折气胸、血胸肺挫伤、肝脾破裂、脂肪栓塞;,CPR终止的指标,一、复苏成功;二、经30分钟的抢救,心肌活动毫无反应;三、脑死亡。,高级生命支持(ALS),给氧,通气和气道支持的辅助装置维持有效循环药物治疗降温防止脑水肿,常用措施有以下几方面:,复苏药物及给药途径,经血管通路优于气管内给药。当无法建立血管通路时,可以经气管内给药,但药物的用量为静脉途径的22.5倍.,给药途径,1.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每35min1次。2.可以单剂量加压素(40Uiv/io)代替第一或第二剂量肾上腺素。3.对于缓慢心律失常可考虑使用阿托品(1mgiv/io)4.电转复或加压素治疗无效的室颤或室速可应用胺碘酮。无胺碘酮可考虑用利多卡因,复苏药物,血管加压素,动物实验表明优于肾上腺素。临床无安慰剂对照研究未显示优于肾上腺素。,有关胺碘酮的研究,ARREST试验(随机、前瞻、双盲、对照研究)504例院前心搏骤停患者,均为3次电转复无效接受胺碘酮或安慰剂治疗。结果:入院存活率(p=0.03)胺碘酮44%安慰剂34%,有关胺碘酮的研究,ALIVE试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胺碘酮180例利多卡因167例均为院前室颤/室速患者均为3次电转复无效者。结果:入院存活率(p=0.009)胺碘酮22.8%利多卡因12.0%胺碘酮治疗被认为是提高入院存活率独立指标,患者无反映开放气道检查生命指征CPR30:2直到电击或监测需除颤给电击1次再连续做2分钟/5组30:2的CPR,新指南推荐的BLS操作流程,2005复苏指南中的主要变化,一、先呼叫还是先复苏?,新指南确定成人患者无反应,应该“首先打电话”,目的是急救人员带来AED。对无反应婴儿或儿童,应该“首先行CPR”,约5个循环或2分钟CPR后再求救。这与导致猝死的最可能原因有关。2000年指南中提及了对可能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应措施,但在培训中未予强调。,新指南:强调按压优先。当心搏停止发生在院外时,EMS反应时间常超过4-5分钟,可在电击前先做1.5-3分钟CPR;强调一次除颤以缩短停止按压时间,除颤完毕即行5个循环CPR后再检查心律。院内心搏停止,有条件可先行除颤,但不能因等待除颤而延迟按压。2000年指南做法:VF一律电击,且连续3次,除颤期间不按压,除颤结束即检查心律。,2005复苏指南中的主要变化,二、先按压还是先电击?,0,10,15,20,25,30,35,40,45,50,05101520Durationofhands-off,sec,PROSC,%,EftestolTetal:Circulation2002;105:2270-3,n=156,除颤成功率与停止按压时间的关系,2005复苏指南中的主要变化,三、强调有效的心脏按压新指南:“用力和快速地按压”,尽量控制中断按压的时间。按压后胸廓完全恢复正常位置,压/放时间大致相等。一位以上急救人员在场时,每2分钟或每5个CPR循环后应轮换“按压者”,轮换应在5秒钟内完成。2000年指南中未强调胸外按压的质量、胸腔完全恢复正常状态,以及减少胸外按压的重要性。,2005复苏指南中的主要变化,四、按压与通气新指南:对婴儿至成人患者,CPR按压/通气比30:2专业人员双人复苏婴儿和儿童时可为15:2。每次吹气应在1秒钟以上,并见到胸部起伏,避免过度吹气或吹气过度用力。没有“足够”呼吸时即给2次吹气。2000年指南中建议成人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