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明清时期中国画对陶瓷装饰的影响.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明清时期中国画对陶瓷装饰的影响.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明清时期中国画对陶瓷装饰的影响.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明清时期中国画对陶瓷装饰的影响.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明清时期中国画对陶瓷装饰的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明清时期中国画对陶瓷装饰的影响.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t h e s i ss u b m i t t e df o r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t h em a s t e r sd e g r e eo fa r t s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 p a i n t i n go nc e r a m i cd e c o r a t i o ni nm i n ga n d q i n gd y n a s t y c a n d i d a t e :x i eq i n 西a n s p e c i a l t y : s c i e n c eo f a r td e s i g n s u p e r v i s o r : a s s o c i a t ep r o f e s s o rl i um u s e n s h a n d o n gi n s t i t u t eo fl i g h ti n d u s t r y , j i n a n ,c h i n a a p r i l ,2 0 1 0 5niii舢7 4mmii川7,iil-哪y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在导师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文 中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义上 已属于他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文或 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2 翌 2 年乙月上日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山东轻工 业学院。山东轻工业学院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 专利等权利,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版,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 署名单位仍然为山东轻工业学院。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鑫! 罐互 日期:竺! ! 年l 月上z 日 日期:鲨! ! 年上月立日 山东轻i :业! 学院倾i j 学化论丈 目录 摘要1 a b s t r a c t i 第1 章绪论1 1 1 研究目的1 1 2 研究现状1 1 3 研究内容1 1 4 研究意义2 1 5 研究方法2 第2 章明清时期中国画与陶瓷装饰概述3 2 1 明清时期中国画特点3 2 1 1 明代中国厕特点3 2 1 2 清代中国画特点4 2 2 明清陶瓷装饰概述4 2 2 1 明代陶瓷装饰手法5 2 2 2 清代陶瓷装饰手法5 2 2 3 明清青花瓷的装饰特点6 2 2 4 明代青花瓷的装饰特点7 2 2 5 清代青花瓷的装饰特点8 2 3 明清时期彩瓷装饰9 2 3 1 大明五彩9 2 3 2 康熙五彩1o 2 3 3 珐琅彩1 l 2 3 4 雍正粉彩一13 2 3 5 晚清浅绛彩15 日录 2 4 明清时期中国画与陶瓷装饰的关系1 7 2 4 1 点、线、面的装饰性l7 2 4 2 意象造型手法18 第3 章明清时期中国画的题材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2 l 3 1 明清时期中国花鸟画在陶瓷装饰的运用2 2 3 2 明清时期中国山水画在陶瓷装饰的运用2 6 3 3 明清时期中国人物面在陶瓷装饰的运用2 7 第4 章中国画技法与陶瓷绘画技法对比研究3 3 4 1 明清时期中国画中色彩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3 3 4 1 1 审美心理的共通性3 3 4 1 2 青花颜色的审美意趣3 3 4 1 3 瓷器的色彩与传统的色彩理念3 5 4 2 明清时期中国画中笔墨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3 7 4 2 1 墨分五色3 7 4 2 2 料分五色3 9 4 3 明清时期中国画构图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3 9 4 3 1 韵律美在陶瓷装饰上的运用4 1 4 3 2 款识在陶瓷装饰上的运用4 l 第5 章陶瓷装饰中意境的传达4 5 5 1 独特的意匠4 5 5 2 精神的自由4 6 5 3 情感的寄托4 7 第6 章结论4 9 参考文献51 致j 射5 5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5 7 山东轻i :业学院顺l j 学化论文 摘要 陶瓷艺术集造型和装饰于一体,在我国已有七干多年的光辉历史,是人类文 化史上科学与艺术的结晶。就陶瓷装饰艺术而言,一方面它属于陶瓷造型领域, 另一方面它又有着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在工艺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有着丰富多彩 的表现。在历史发展中,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对陶瓷装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明清时期,传统中国绘画从题材到表现技法都已成熟,尤其是文人面在这时高度 成熟。这时期的艺术家充分发挥陶瓷艺术特长,借鉴吸收中国面的优秀表现手法, 创作了各种陶瓷艺术,促进陶瓷艺术的发展。中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与陶瓷装饰的 结合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且在结合过程中,国画的艺术性得到新的发展,形成 了独特的陶瓷装饰语言。例如受明代成化时期宫廷绘画的影响m 现了成化斗彩, 清初受到恽寿平的没骨花卉的影响出现了雍正粉彩,晚清浅绛彩陶瓷的出现则是 受到了山水画的影响。并且国画的构图、笔墨、造型等都对陶瓷装饰产生了影响。 文章主要分析明清时期中国面对陶瓷装饰的影响,运用追溯法、调金法及对比法, 根据两个朝代国画风格和陶瓷装饰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去深入探究,分析其影 响。在研究生学习和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到各大博 物馆参观明清时期的陶瓷艺术品进行比较,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受到很多启发。 关键词:陶瓷装饰;中国画:纹饰 山尔轻i + 业学院倾f j 学化论文 a b s t r a c t c e r a m i ca r t si sac o m b i n a t i o no fp r o f i l i n ga n dd e c o r a t i o nw h i c hh a sag l o r i o u s h i s t o r yo fm o r et h a n7 0 0 0y e a r s ,i ti st h ef r u i to fs c i e n c ea n da r ti nh u m a nc i v i l i z a t i o n a sf o rt h ec e r a m i cd e c o r a t i o na r t s ,o nh a n d ,i tb e l o n g st ot h ef i e l do fc e a m i cp r o f i l i n g ,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i ti sar e l a t v e l yi n d e p e n d e n ta r tf o r m c e r a m i cd e c o r a t i o na r t sh a sa v a r i t yo fw a y st op r e s e n tt h e m s e l v si nt e c h n i q u e sa n da r t i s t i cs t y l e t h ea r t i s t i c p r e s e n t i n gt e c h n i q u e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h a sag r e a ti m p a c to nc e r a m i c d e c o r a t i o nd u r i n gi t s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p e r i o d so f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y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g o tm a t u r ef r o mi t ss u b j e c t st ot h ep r e s e n t i n gt e c h n i q u e ,e s p e c i l l yt h e l i t e r a t ip a i n t i n g sw h i c hb e c a m eh i g h l ym a t u r ea tt h i st i m e a r t i s t so ft h i sp e r i o dm a d e f u l lu s eo ft h ea d v a n t a g eo fc e r a m i ca r t s ,a n db yl e a r n i n gf r o ma n dt a k i n gi nt h e e x c e l l e n tp r e s e n t i n gt e c h n i q u e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 ,t h e yc r e a t e da l lk i n d so f c e r a m i ca r t sw h i c hh a v ep r o m o t e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e r a m i ca r t s 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 sa r tf r o ma n dc e r a m i cd e c o r a t i o nw a sw e l lr e f l e c t e d t h r o u g ht h e m d u r i n gt h ep r o c e s so ft h i sc o m b i n a t i o n ,t h ea r t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 p a i n t i n gd e v e l o p e da n df o r m e dau n i q u ec e r a m i cd e c o r a t i v el a n g u a g e f o re x a m p l e , i n f l u e n c e db yp a l a c ep a i n t i n gi nc h e n g h u ap e r i o d m i n gd y n a s t yc a m ec h e n g h h a d o u c a i ,u n d e rt h ei n f l e n c eo fy u ns h o u p i n g sf l o w e ra n dp l a n t st h e m ep a i n t i n gi nt h e e a r l yp e r i o do fq i n gd y n a s t yt h e r ew a sy o n gz h e n gf a m i l l er o s e i nl a t eq i n g d y n a s t y ,t h ee m e r g e n c eo ft h el i g h tc r i m s o nc o l o u r e dc e r a m i c d e c o r a t i o nw a s i n f l e n c e db y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 b e s i d e s ,t h ec o m p o s i t i o n ,t h eu s eo fi n ka n dt h e p r o f i l i n g 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a l s oh a v es o m ei m p a c to nc e r a m i c d e c o r a t i o n t h i se s s a ym a i n l ya n a l y z e s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o n c e r a m i cd e c o r a t i o ni n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yw i t ht h eu s eo f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s u r v e y a n dc o n t r a c tm e t h o d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d i f f e r e n ts t y l e so ft r a d i o n a l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 a n dc e r a m i cd e c o r a t i o n ,i tf u r t h e re x p l o r e sa n da n a l y z e st h e i ri m p a c tf r o md i f f e r e n t a s p e c t d u r i n gt h es t u d ya s ap o s t - g r a d u a t ea n di nt h ep r o c e s so ft h er e s e a r c h ,t h e a u t h o rr e f e r e dt oal a r g en u m b e ro fl i t e r a t u r e ,v i s t e dm a j o rm u s e u m sa n dm a d ea c o m p a r i s o nb e t w e e nc e r a m i ca r t so f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y ,t h u sr e c e i v e dal o to f f i r s t h a n d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e n l i g h t m e n t k e y w o r d s :c e r a m i cd e c o r a t i o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 ;o r n a m e n t a t i o n 山东轻f :业学院倾i 。学位论文 1 1 研究目的 第1 章绪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画作为文化意识形态中的一朵奇葩,逐渐被运用到陶 瓷装饰上来,成为人类思想情感的一种载体,陶瓷也因此具有了中国画潇洒优美 的线条和酣畅淋漓的笔墨。陶瓷绘画中中国画作为陶瓷装饰的主要手段之一,曾 经在中国画发展成熟后,利用高度成熟的绘画技巧,在陶瓷上面开辟了一种不同 于颜色釉装饰的另一种美的境界。历史一卜陶瓷的装饰伴随着中国画的发展也有所 发展,特别是宋代以来与绘商同步出现的不同的装饰表现,例如青花、粉彩、斗 彩等的产生,至明清达到了巅峰。中国绘面技巧与制瓷工艺,尤其是与陶瓷装饰 结合越来越密切,中国画技法更多地融入陶瓷装饰之中,表达了中国画的意境特 征,是中国画在陶瓷器物上的再现。瓷器的装饰手法和绘画的结合“瓷器的彩绘 装饰,自从吸收了绘画的技法以来,使他得到了惊人的发展,不论青花、五彩等 彩瓷,出现了绘画风的装饰之后,便发生了崭新的面貌。”【l 】及至当今,中国画 在陶瓷装饰绘画范围的应用依然十分广阔。 1 2 研究现状 明清陶瓷装饰艺术是中国艺术发展史上辉煌的历史阶段,目前国内外关于明 清时期中国画对陶瓷装饰的影响一题的研究,大多侧重于陶瓷装饰的发展、装饰 的内容、寓意等。但明清时期的中国画对陶瓷装饰的影响这方面缺乏全面系统的 研究,从中国面对陶瓷装饰的影响角度以及中国面的各种要素为出发点,研究各 要素的关系尚不够深入。因此,系统的全面的进行理论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 3 研究内容 本文从明清时期中国面以及陶瓷装饰这两点展开论述,以中国画与陶瓷装饰 的概述、发展渊源,以及中国画与陶瓷装饰的关系为基础,具体分析明清时期中 国画的不同题材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着重比较分析中国画的技法对陶瓷装饰的 影响,继而从笔墨和构图进行对比研究,最后总结明清时期中国画对陶瓷装饰的 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_ ) q :臼天术文集浙江炎术学院j i 版 :,1 9 9 2 年版,第6 9 页 l 第1 市绪论 1 4 研究意义 本课题意在通过对中国明清时期陶瓷绘画的分析,从中国画的不同题材、技 法等方面对陶瓷装饰的影响进行综合研究,欲通过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装饰手 法来研究国画对它们产生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对比历史上陶瓷绘画的优秀作品 以及目前陶瓷绘画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此探讨如何将中国画 的理念与技法更好的应用于陶瓷装饰中,使之具有更强的时代特征。 1 5 研究方法 第一,理论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及各种理论研究,准确理解前 人的研究成果,进而着重分析中国画与陶瓷装饰的关系,为迸一步研究中国画对 陶瓷装饰的影响及发展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第二,调查研究。以国内各大博物 馆中的优秀作品为具体实例,进行分析研究,做全面的考察,从而对中国画对陶 瓷装饰的影响及发展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探寻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空间。第三,对比研究法。总结明清时期陶瓷装饰与中 国画的关系,并与其他时期陶瓷与绘画的具体实例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明清时期 中国画对陶瓷装饰的影响。 2 山东轻i :业学院顺f j 学化论文 第2 章明清时期中国画与陶瓷装饰概述 2 1 明清时期中国画特点 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艺术形式门类繁多,各种艺术形式都达到了很 高的艺术成就。在各类艺术形式中,中国画的发展较为丰富和完善,极具民族性。 而且从中国艺术发展史方面看,中国画对诸多艺术形式都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 很多艺术门类在明清两代得到辉煌的发展,研究中我们发现明清两个朝代在政治、 经济和文化上有许多共性和延续性。例如文人书画的兴盛,个性流派的突显,地 域画派的纷呈等。 2 1 1 明代中国画特点 图2 2 明徐渭墨葡萄 第2 卷明浦r 寸j i j 中陶i 嘶j 陶瓷装饰概述 明代的中国画最具代表性的是院体画与文人画。院体画继承唐宋院体传统, 并有新的风格面貌,创造了新的辉煌。有灿烂恢弘的工笔画代表人物边景昭、吕 纪;有粗放写意的没骨代表人物孙隆;也有道劲豪放的水墨花鸟代表人物林良。 文人画从宋元发展以来在明代逐渐成为画坛主流。在题材上最大的变化是山水、 花鸟的盛行和人物画的逐渐衰微。以吴门四家为代表的文人画家,把元人的水墨 风格继续向前推进,这一特征表现了艺术家的人文情怀和美学价值的转化。晚明 董其昌提倡的南北宗论更加拓宽了山水的文人境界,反应了文人对自然的崇尚和 隐逸心态的追求。另外一个特征是画家主观情感的抒发更为强烈。缘物寄情,通 过对一花一草、山川树石的描绘来抒发个人情感,突出人格、修养、思想和个性。 例如徐渭墨葡萄所题:“笔底明珠无卖处,闲抛闲掷野藤中”。( 如图2 2 ) 石 榴图所题:“山深少人收,颗颗明珠走”。( 如图2 1 ) 强烈的主观情感通过自然 物象挥洒的淋漓尽致。最后一个时代特征是绘画由注重表现内容转向表现形式。 艺术本体语言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形式美的凸显,笔墨情趣的追求,最终完成 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完美形式。 2 1 2 清代中国画特点 清代国画的发展与明代有一定的延续性,最突出的特征是复古思潮和独抒个 性的画家并存。复古思潮代表如四王,四王推崇董其吕的南北宗论,他们终生传 承古法,尤其是对传统山水绘画技法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总结。个性画家以四僧和 扬州画派为代表,他们对笔墨进行大胆实验革新,有着强烈的个性特征。两类画 家之间当然也存在互相交往的艺术现象。四王的贡献主要在传统技法的归纳和总 结上,但仅仅固守传统的思想使得作品千篇一律,缺少个人面貌特征,禁锢了艺 术的发展。真正推动艺术发展的是四僧及扬州八家等锐意革新的艺术家。晚清海 派的出现,将传统文人画与民间艺术相结合,使中国绘画从自我内心关照的艺术 走向了世俗化,具有了大众化、市场化的特征。如以赵之谦、三任为代表的画家, 开创了雅俗共赏、自然清新的画风。 2 2 明清陶瓷装饰概述 元代以前瓷器品种大都以单色釉为主,到明清时代社会的变革,人们审美趣 味的改变,致使“釉如玉”的青瓷,渐趋衰落,不再是皇家贵族和文人雅士所追 求了。明代从洪武朝开始,以青花瓷为代表的彩瓷得以兴盛:粉彩、五彩、斗彩、 珐琅彩、素三彩、釉下三彩等接踵而至。这些技术上的不断开拓和品种的不断创 新,不仅体现了是中国制瓷业的辉煌成就,也体现了不同时代社会意识形态和人 们审美趣味的变化。 4 山东轻i :业学院倾l j 学位论文 2 2 1 明代陶瓷装饰手法 明代瓷器装饰手法“或描花、或堆花、或暗花、或锥花或玲珑无不具备” ( 江西大志陶书) ,彩绘成为明代瓷器装饰的最主要手法。从传世作品上看,洪 武时期的釉里红、青花瓷,永宣时期的甜白釉瓷、青花瓷、祭蓝釉瓷,成弘时期 的斗彩瓷、青花瓷、黄釉瓷,正德时期的孔雀绿釉瓷,嘉万时期的素三彩瓷、五 彩瓷等,都代表了明代瓷器的水平。 在瓷器装饰方面,洪武时期大多以花卉植物为题材,采用折枝或缠枝花卉等 表现形式,具有回环往复、流畅优美的韵律。永宣时期青花瓷器以苏麻离青为饰, 题材一卜虽然仍以植物花卉为主,但有了完整的花卉画。故宫博物院藏有这一时期 的青花绶带鸟盘,表现了枇杷树上只绶带鸟正在啄食枇杷的画面,手法细腻传 神,是一幅精妙的作品。( 如图2 3 ) 洪武瓷器上的花卉纹饰大都有花无果,而永 乐瓷器上则经常出现石榴、荔枝、寿桃、枇杷、葡萄等富有吉祥寓意的纹饰。宣 德至正德一段时期中以人物故事画为题材的陶瓷作品经常出现,尤其是婴戏图之 类题材在正德嘉靖时期最为流行。嘉靖以后装饰图案更加丰富多彩,不仅有龙、 凤、狮、麒麟、仙鹤等图案,以谐音、吉语为装饰的内容如“三阳开泰”、( 如 图2 4 ) “竹报平安”、“五福临门等也得到风行。 图2 3 明永乐枇杷绶带盘 图2 4明 青化二千开泰杯 2 2 2 清代陶瓷装饰手法 清初康雍乾三代被认为是历史上制瓷的巅峰,其制瓷的最大成就是装饰的改 进与提高,特别是多种釉色加彩绘的装饰。清代陶瓷的装饰手法多种多样,根据 各朝不同的背景有不同的特点。官窑瓷器主要以图案纹样为主,特别是龙凤纹和 缠枝莲花纹最多。花卉图案以康熙五彩,雍正、乾隆粉彩最明显。冰梅纹、刀马 人在康熙朝出现较多,云龙、云凤、云鹤、缠枝花卉雍正朝出现较多。乾隆朝纹 饰内容最为繁杂,但都以吉祥如意为主题,如百子、百福、百鹿、福寿、瓜瓞连 绵、路荣华等。( 如图2 5 ) “锦地花卉和“荣华富贵等一系列富有吉祥寓 ;强强叠囊疆语曩0。 第2 带明 占时期中删i r l l i j 陶瓷装饰概述 图2 5 清青化瓷瓶 意的装饰,可以说是乾隆时期粉彩花卉最主要的题材。自嘉庆朝以后,各朝的制 瓷业都没有出现大的创造,不论是器型、工艺、装饰内容、表现手法等都未能超 越康雍乾三朝。 2 2 3 明清青花瓷的装饰特点 青花瓷在元代兴盛以后,明代在元朝基础上不断创新,成为景德镇主要的代 表瓷器,也成为当时全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在后来又不断走向辉煌。在装饰手法 上,青花之前的瓷器装饰大都是划花、刻花、印花的手法。但随着青花的流行, 并且成为陶瓷生产的主流以后,彩绘成为了主要的装饰手法了,而以前的划花、 刻花、印花等手法逐渐衰退。 明清两代是青花瓷发展的辉煌时期。青花瓷能够经久不衰与青花的色彩是息 息相关的。白地蓝花是青花瓷色彩的典型特征,人们对青色情有独钟,这与中国 人传统的审美意识有关。青花那种明净素雅的感觉与传统的水墨画相结合所产生 的艺术效果,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一下契合,举国上下人们爱之甚深,这种爱 根植于民族文化的积淀。 青花瓷在元代时得到大发展,这与元朝蒙古民族对白和蓝的偏爱有关。“元朝 的人祖,是天生一个苍色的狼与一个惨白色的鹿相配了产生了一个人,名字 叫巴塔赤罕。 ( 蒙古秘史总译) “苍”就是蓝色的意思,现在我们所说的天苍苍, 就是指蓝蓝的天。蒙古人常年生活在大草原,眼里见到的就是蓝天和白云,所以 他们对蓝色与白色有着非常特别的感情,“苍狼与白鹿”便成为蒙古人心里的永远 情结。元代时期中国画与青花瓷都有一个大的转折。这一转折为明清时期青花与 绘画的结合做了很好的铺垫。 6 山东轻i 。业学院倾i j 学化论文 2 2 4 明代青花瓷的装饰特点 明代青花装饰艺术,受元青花装饰、和当时的绘画艺术的影响,其装饰风格 总的来说显得比较充实,造型较概括,装饰性比较强。当然每个时期又有其独特 图2 6 明青仡人物纹罐 图2 7 明成化瓷碗 的艺术面貌:永宣的浓艳,成化的典雅,嘉靖的清逸,万历的俊秀。民窑则自由 奔放,笔调不受拘束,吸收了中国绘画的技巧,讲究笔法、追求流畅、淋漓的效 果,使青花装饰形成典雅的艺术特色。明代青花装饰内容大都来自生活、风土人 情、民间故事等,反映的是对生活的热爱。( 如图2 6 、图2 7 ) 具体地说明早期青花瓷瓶装饰花纹豪放生动,多用牡丹、松竹梅、一束莲等。 在用笔上,非常轻松潇洒。到了明代中期,画法上出现了“分水”,使本身单色 青花产生了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与水墨画更接近,用笔疏简,线条自然流畅, 有飘逸潇洒的韵致,艺术装饰效果强烈。装饰花纹多用缠枝莲、婴戏、花鸟、栅 栏树石、云竹垂柳、八宝等。明代晚期,装饰花纹多用云鹤、莲花鱼藻、牡丹、 折枝花果等题材,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绘画用笔基本上采用双勾分水面法,色 调明快单纯。 绘画技巧上,以线为主的造型手法与中国画完全相同,在各个时期呈现出不 同的艺术风格。洪武时期倾向多留白边,以程式化的多方连续为主,改变了元代 装饰层次多、花纹满的特点。永宣时期是青花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时期图案花样 清丽疏朗为主要特征,技法以双钩填色为主。花鸟、人物一类的题材被普遍运用, 并有些作品受到西亚装饰的影响,出现了异国情调的体裁,被称为“开一代未有 之奇”。成化、弘治青花装饰上清淡雅致、匀净秀美别具一格,所绘花鸟、婴戏 皆疏简轻柔,特别具有文雅幽淡的气息,与中国绘画追求的萧散淡泊的审美趣味 相吻合。嘉靖、隆庆、万历的青花装饰变为浓重,图案趋于多样化,道教色彩的 八仙、八宝、八卦、老子讲经、松鹤等题材广泛出现。 第2 带明消r 寸j l i j 中闰i l l io j p , j 瓷装饰概述 图2 8 明青化八宝纹罐 图2 9 明青化人物纹罐 晚明清初青花装饰吸收了院体画更吸收了文人画法,用笔上洒脱、率意。绘画 题材多样,写意花鸟、山水独步一时。“分水”技法的娴熟运用是这时期的重大 进步。明代青花装饰艺术博采众长,吸取了大量中国画的表现手法。仙道人物、 历史传说等题材大都从民间绘画人物装饰画法吸收得来,花鸟画、山水画吸取了 明代院体画和文人画的诸多优点。 ( 如图2 8 、图2 9 ) 2 2 5 清代青花瓷的装饰特点 清代青花装饰艺术也很繁荣,基本上分为两大阶段,前一阶段以康、雍、乾 为代表,主要是对明青花的模仿基础上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后一阶段自嘉庆起 对康雍乾三朝的模仿与复制,作品程式化严重,前一阶段尤以康熙时代的青花装 饰为代表。这时期装饰题材非常丰富,既有街头巷尾议论的武侠小说、还有戏曲 故事、神话传说等等。( 如图2 1 0 ) 康熙青花一个重要特征是能够达到如水墨画 般“墨分五彩”那样的艺术效果。“明代青花器,特别是正德以前青花的色彩往 往也有浓淡不同的层次,但这是在用较小毛笔涂抹青料时由笔触自然造成的效果, 既使有一些分色层次,色调也不多。康熙青花则完全有工匠们成熟的运用更多种 浓淡不同的青料,有意识地造成多种不同深浅层次的色调。【ij 有“青花五彩” 的美誉。 总体来看,这时期的装饰风格,纹饰繁缛,意境通俗,富于吉祥寓意。纹饰 绘制手法以双钩填色为基本笔法,风格古朴。 1 i 中l q 陶瓷殳,文物版礼,1 9 8 2 ,9 ,第9 带 山东轻l :业学院顺 j 学位论文 图2 1 0 清青化碗 明代浙派代表人物吴伟行云流水的线条和明末陈老莲线条方棱折角、奇崛夸 张的装饰意趣,对这时期人物装饰有很大影响。花鸟纹饰多吉祥寓意,很多面法 受青藤白阳的影响。山水则主要是传统风格,尤其以四王仿古山水为典型特征。 2 3 明清时期彩瓷装饰 “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新烧大足素者欠润,有青花及 五色花者且俗甚。今烧此器,好者色白而莹,最高。 ( 曹昭格古要论) 这 说明早在元明时期五彩瓷器就可能存在。而明代其它的文献中也有提到“五彩”。 “宣窑五彩,深厚堆垛,故不甚佳,而成窑五彩,用色浅淡,颇有画意,此评似 榷然,允哉。”( 明高濂燕闲清赏笺) 这表明当时五彩瓷器已经出现。彩瓷 包含釉下彩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釉上彩的珐琅彩、粉彩、五彩,以及釉 下青花和釉上彩构成的斗彩。这些彩瓷的出现使得陶瓷的发展不断创出辉煌。明 清彩瓷装饰从色彩上、意境上、手法上都有很多相同之处,下面从每种具体的瓷 器分析。 2 3 1 大明五彩 图2 1 1明宦德再彩鸳鸯纹粉盒 9 第2 常明清时j i j 中旧i n l i ,陶瓷装饰概述 “大明五彩 是明代五彩瓷绘的统称。大明五彩的艺术追求“是要在瓷器表 面完全实现釉上彩的五彩烧成,从而进一步实现把中国绘画艺术领域色彩表现的 成果转化为陶瓷装饰的企望”。1 1 】彩瓷在明代首先出现的是洪武釉上彩和宣德青花 红彩。到成化朝出现斗彩,获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斗彩又继续影响到嘉靖、万 历朝的“青花五彩”。所以成化斗彩的成就在此时期最有代表性。( 如图2 1 1 ) 成化朝基本无大器,所以在装饰上,以花草图案居多,团花装饰较常见,没 有纯画山水的瓷器。成化斗彩的烧造特点是以釉下青花为主色,而釉1 - _ 彩色处于 附助地位,有着鲜明清雅的艺术特点。釉下青花勾线本身就是白描手法,具有很 强的装饰效果,明显是受到李公麟线描勾线的影响。在图案布局方面经常表现很 多花鸟的题材,也有菊花和蝴蝶类似图案。鸟的种类很多,大都栖于枝头,十分 生动,从构图和画面的意境上受到很多宋人绘画的影响。( 如图2 1 2 、图2 1 3 ) 图2 1 2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图2 1 3 宋伙名子埘鸩图 2 3 2 原熙五彩 康熙五彩继承了明五彩的优秀传统,又新添加金、黑、蓝等颜色,使之更加 浓重热烈。康熙五彩的最大突破,就是发明了釉卜蓝彩,这种蓝彩的浓艳程度胜 过青花,但是看上去又并不感到刺目。在康熙以前,五彩中的蓝色,都是以釉下 青花料色所代替。釉上蓝彩的出现,使五彩瓷进入了繁荣昌盛的辉煌时代,具有 鲜明的时代特色。康熙五彩以釉上替代釉下,非常注重细节的表现。如鸟的羽毛 都毫发毕现。艺术效果生动,而且还降低了成本。开创了从开始描画到填色全部 在瓷胎上完成的新工艺。( 如图2 1 4 ) 扎六次著,中吲陶瓷绘i 珊i 艺术尘,东南人学版礼,2 0 0 4 年版,第6 章 1 0 山东轻l 业学院硕 j 学位论文 图2 1 4 清康熙青仡五彩满池娇图衙 技术上具体到康熙五彩,此时一般会使用釉上蓝彩替代釉下青花来表现五彩 中的蓝色,这是康熙朝的创新。另外就是在纹饰中大量地加金彩和黑彩,增加图 案的写实效果,一改明五彩的单纯古朴,使画面更加鲜丽。康熙五彩使用釉上蓝 彩之后,并不妨碍五彩瓷器上青花的继续使用,两者同时出现在一件器物上也是 常有的事。较之釉下青花,釉上蓝彩更有一种玻璃料感。从彩釉配置和烧造技术 上来说,蓝彩、金彩、墨彩在五彩上的运用是康熙五彩的最大特点,所有色彩一 次烧成,色彩的可控性大大提高,色彩的丰富逼真促使绘画题材的表现更到位。 例如康熙人物的头发浓黑、金彩的大面积使用使宫廷用瓷富丽堂皇等等。明代彩 瓷没有发挥到这种程度。“康熙彩画手精妙,官窑人物以耕织图为最佳,所面多系 怪兽老树,用笔敢于恣肆。( 陶雅) 这是康熙民窑五彩的描述。民窑五彩题材十 分丰富,尤其以描绘武士的“刀马人 最为有名,在人物面风上线条简洁有力, 造型奇古,极富装饰感。以黑、蓝勾勒人物面部和衣褶,然后用平涂法上色。这 时期的绘画风格典型受到了陈老莲绘画风格的影响。 2 3 3 珐琅彩 珐琅彩是在景德镇烧造的白瓷上运用从国夕t - l 3 1 进的珐琅料二次烧成的瓷器。 是清代康雍乾三朝极为名贵的御用瓷器。珐琅彩是把景泰蓝工艺运用到瓷器上作 装饰,把传统制瓷工艺与国外珐琅技法相结合而创作出新的彩瓷品种,是具有中 第2 带明清时期中闰l 山j oj 陶瓷装饰概述 国艺术特色的珐琅彩艺术。在装饰方面,康熙时期以蓝、红、黄、豆绿、绛紫色 作底色,多绘制缠枝花卉图案。 图2 1 5 清珐琅彩瓶 雍正时期制作大为精进,在白瓷胎上用珐琅材料画花鸟和山水竹石,还配上 书法题诗,达到了制瓷工艺和诗、书、画的完美结合。乾隆年间,描绘富丽精致, 还出现了仿西洋画的题材。在制作工艺上由繁到简,康熙彩绘花鸟纹饰是有花无 鸟,雍正时瓷胎画珐琅有花有鸟,有竹石,有山水。艺术审美效果比康熙珐琅彩 色地更为清亮,珐琅彩与瓷器白色釉彩相映成趣。构图上有一定的自由性,摆脱 了很多传统样式,趋向“清水出荚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效果,( 如图2 1 5 ) 为国画与珐琅彩艺术的结合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雍正粉彩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并且雍正本人又十分提倡水墨和青绿山水,因此出现了很多具有国画味道的佳品。 山东轻i :业学院倾l j 学f 证论文 “珐琅盘碗茶园,酒园俱烧造的甚好嗣后将画水墨的多烧造比。”这是雍正十 年八月十五日上瑜要求用国画的方法绘制珐琅彩。“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正,肇 自然性,造化之功”。( 王维) 水墨画是用单纯的墨和水绘制,讲究“墨分五色”, 用墨本身的变化来表现自然万物,有着独特的民族特点深厚的民族情感。为适应 水墨画之要求,让材料进一步的稀释,使之晕散效果接近水墨面,改用樟脑油调 配,这样出来行云流水、淡雅宜人的效果。所以,雍正时代的珐琅彩艺术很丰富, 诗、书、画、印相融,十分有特色。雍正的珐琅彩所开创的诗书画的先河一直影 响到乾隆。 2 3 4 雍正粉彩 雍正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一卜发展而来的。粉彩装饰是以玻璃白作底色, 在底色的绘画过程中,粉彩直接施与其上。通过线、面浓淡着色、粗细的变化, 并借用没骨画法渲染,产生浓淡、阴阳的效果,充分表现出物体的前后关系和质 图2 1 6 清雍正粉彩寿桃稚 图2 1 7 清粉彩牡丹瓶 感,和国画工笔重彩打底色相类似。雍正粉彩的彩画法是对康熙五彩的革新,主 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 、打底后粉彩施与其上,然后用干净的笔将花卉的边缘洗淡, 这样就比康熙的平涂多了很多层次。2 、画花卉时先勾轮廓线,然后填上不透明的 粉彩。烧成后轮廓线就消失了,这种效果与没骨法画出的一样。被誉为“前无古 人,后无来者,鲜娇夺目,工致殊常f f o ( 陶雅) ( 如图2 1 6 ) 雍正粉彩还有一个重要革新,去除了康熙五彩“锦地开光”的边饰,大胆空 白,使画面上除了所绘粉彩外没有其他装饰,使得主体更加突出。这方面应是受 第2 章明i l 时期中h l u ij - j 陶瓷裟饰概述 到中国画的审美启发。“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 李方膺) 当你欣赏 到最美的一束花时,其他的也就视而不见了,这样会更加突出表现人的主体情感。 雍正粉彩即使是很多大的器物多余的空间也不做任何的装饰,如天球瓶、橄榄瓶 等。 图2 1 8 清恽寿平牡丹图 雍正粉彩的发明契机,与清初恽寿平的绘画风格息息相关。( 如图2 1 7 ) “雍 正花卉纯属恽派,没骨之妙可以上拟徐熙,草虫尤奕奕有神。川i l 恽寿平用没骨法画 花卉,即不用墨线勾花的外轮廓,能够自然生动,极尽鲜活之态。能做到“花有 露珠,蝶有茸毛”,富于生活气息。“南田氏得徐家心印,写生一派有起衰之功。 其渲染点缀,有蓄笔,有逸笔,故工细亦绕机趣,点簇妙入精微矣。 【2 】( 如图 2 1 8 ) “平日随笔点花叶,须令意致极幽。庭有时花秀草,毫墨绢素悦人,意兴到,抽 i 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荣宝赤版 i :,2 0 0 0 ,3 第5 6 页 2 办薰山静居i 田i 论山东炎术版 l :,2 0 0 3 ,7 第4 8 页 1 4 山东轻i :业学院倾l j 学位论文 毫含丹吮粉,罗青和黛,分条布叶之间必有潇洒可观者。”w 币法自然造化,使恽氏 花卉画在美术史上获得一个大的创举。这种风格意趣影响了清初面坛,深受人们 喜爱和模仿,也被清廷作为院体画深受皇家青睐。 2 3 5 晚清浅绛彩 浅绛彩产生于清末,是可与纸相媲美的彩瓷新品。浅绛彩既具有皇家风骨, 又有文人雅韵之风,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浅绛彩色彩幽淡,清雅可人,其产 生受到董其昌美学思想的巨大影响,崇尚元人山水的淡墨枯笔效果,其略施淡彩 的作品尝试在陶瓷绘画上得到实现。浅绛彩在用料上,开创了一种新的黑彩料。 这种材料勾完线不用覆盖,而且烧成后有水墨画的浅淡效果,非常淡雅,文气十 足。浅绛彩将诗、书、画的形式美在瓷器上表现,使之于中国丽结合,开创 。;i ;2 争一 麓; o 4 。” 图2 1 9 清法若真浅绛山水图2 2 0 清程门浅绛彩绘瓷板 出了瓷画的新面貌。清末产生的浅绛彩与中国画结合十分紧密,在表现手法和 气息上如出一辙,是陶瓷绘画受中国画影响的又一成果。 浅绛彩的代表人物有:程门、王少维、金品卿等。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都具有 深厚的书画基础,都是以书画入陶瓷。( 如图2 1 9 ) 历史上记载程门:“画尤精妙 绝伦,凡山水、人物、花卉以至虫、鱼、鸟兽兼擅其长,其得力于唐宋元明及国 初诸大名家者甚深,故所谓直到古人。【2 】其所绘风格淡逸疏朗,气格高旷,为时 恽寿卜南l 田i 跋l :海书i 田j f l ;版 l :,2 0 0 8 6 第1 5 页 2 1 黔县p n q 占人物忠安徽人民 l ;版 i :,1 9 9 2 ,3 第1 9 页 第2 常明清时删中h i j - i n 瓷装饰概述 人所重。浅绛彩十分具有文人风韵,是中国传统文人画与瓷器结合的很好的创造。 浅绛彩绘的最高成就是山水画,多取材山脚一景或林下观瀑等一类的文 人景观,并且配上和意境吻合的诗文,体现了文人画中的意境。( 如图2 2 0 ) 浅绛彩花鸟厕,受海派花鸟画的影响,多取材于吉庆祥瑞的寓意题材。花卉 常画四君子、牡丹、紫藤等,动物常画绶带、喜鹊、仙鹤等题材。以迎合当 时大众的审美趣味。浅绛彩人物画题材并不多,仅知有王少维及王琦二人在 当时名重。 清初三代的陶瓷水平在中国陶瓷史上达到了制瓷业的一个巅峰。尤其是陶瓷 绘画与同时代的中国画有着明显的影响,创造出了大量内容丰富,生动典雅的瓷 画作品。尤其是明代浙派代表人物吴伟、明末陈老莲,还有当时的四僧、清六家 的很多影响。从“人物图笔筒”中可以看出,线条简洁有力、极具装饰感,明显 受陈洪绶笔墨影响。江西很多民窑青花的与八大山人的风格有着很多一致性。( 如 图2 2 1清氏窑瓷瓶 图2 2 2 清八人山人鹿图 图2 2 3 清八人山人 松图 图2 2 1 ) 当时青花陶瓷绘画上的动物造型神态与八大山人的风格十分相似,( 如 图2 2 2 ) “天合青花画猫图”笔意洒脱,这种笔墨风格典型受到明清文人画的影 响。从以卜例子不难看出历史提供给我们的这些信息足以反映出陶瓷绘画与中国 画的密切关系。( 如图2 2 3 ) 1 6 矽产除、 山东轻i 。业学院顺i j 学位论文 2 4 明;f f n , - t 期中国画与陶瓷装饰的关系 2 4 1 点、线、面的装饰性 点、线、面被称为是绘画的三个基本要素。“点、线、面是造型艺术表现的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