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论中原地区生存状态对河南油画的影响——从“二段”的油画艺术谈起.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论中原地区生存状态对河南油画的影响——从“二段”的油画艺术谈起.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论中原地区生存状态对河南油画的影响——从“二段”的油画艺术谈起.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论中原地区生存状态对河南油画的影响——从“二段”的油画艺术谈起.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论中原地区生存状态对河南油画的影响——从“二段”的油画艺术谈起.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摘要 论中原地区生存状态对河南油画的影响 从“二段的油画艺术谈起 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王明磊 指导教师马一丹教授 摘要 身处中原地区的河南油画因为没有形成大的艺术气候,所以对其的研究甚少,特别是对 河南油画较深层次、系统化的研究几乎可以说没有。这对于河南油画的发展不可不说是一种 莫大的遗憾和悲哀,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河南油画的正常发展。但悠久且深厚的中原大地, 也哺育出了一些有所作为的油画艺术家和油画艺术作品。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更多的 人了解和关注河南油画内在本质中蕴藏的独特艺术魅力。本文从为大多数人认知和认可的典 型代表河南油画的杰出艺术家“二段”及其作品谈起,从其中所折射出的中原地区生存状态 为着眼点,试图来论述中原地区生存状态对河南油画的影响所产生的独特艺术面貌。全文主 要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对河南“二段”及其油画艺术进行浅析,从而引出关于河南油画艺术与中原地区 生存状态的话题; 第二:对中原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史上所经受过的自然和战乱灾害进行阐述和分析, 从而得出在中原地区生存状态影响下的与之同种“味道”的河南油画的特征“土”和“苦 涩”: 第三:是本文的重点部分。结合“二段”的油画艺术从审美创造心理、题材选择,绘画 语言三个方面及以对其他河南油画家的分析,来阐述中原地区生存状态对河南油画艺术家的 影响,并提出中原地区生存状态对河南油画生态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中原地区生存状态河南油画土苦涩 i 西南大学硕十学 市论文a b s t r a c t p o s t g r a d u a t eo fm a s t e rd e g r e eo ft h es c i e n c eo fa r t :w a n g m i n g l e i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m a y i d a n a b s t r a c t s i n c et h eh e n k no i lp a i n t i n gh a sn o tf o r m e dt h ei n f l u e n t i a ia r t i s t i ca t m o s p h e r e ;n o b o d yc a r r i e s o u tm u c hr e s e a r c hi n t oi t ,e s p e c i a l l yt h o r o u g h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i t su n f a v o r a b l ef o rh e n a no i lp a i n t i n g a n dt h u sp r e v e n t si t sf u r t h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 h o w e v e r , t h e r ems o m eh e n a no i lp a i n t i n ga r t i s t sa sw e l l t h e i rw o r k si nh e n a n a n dw eh o p et h a tm o r ep e o p l ew i l l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h e n a no i lp a i n t i n ga l t e r m yr e s e a r c h m y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i n f l u e n c et h a ts u r v i v a ls i t u a t i o ni ns o u t ha r e ao fy e l l o wr i v e r u p o nt h eh e n a no i lp a i n t i n g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e r d u a n ”a n dt h e i rw o r k so f o i lp a i n t i n g t h i sp a p e ri sm a i n l yc o n c e r n e dw i t ht h r e ea s p e c t s : l :a n a l y z i n g ”e r d u a n a n dt h e i rw o r k so f o i lp a i n t i n gi no r d e rt os o r to u tt h et o p i ca b o u tt h eh e n a n o i lp a i n t i n ga n dt h es u r v i v a ls i t u a t i o ni ns o u t ha e ao f y e l l o wr i v e r ; 2 :a n a l y z i n gt h eg e o g r a p h i cc o n d i t i o n sa n dh i s t o r yo ft h es o u t ha r e ao fy e l l o w r i v e ra n d g e n e r a l i z i n gt h er e a $ o i l so f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h e n a no i lp a i n t i n gb e i n g - c o u n t r i f i e dh - u s t i c h a r d , d i s t r e s s e d ; 3 :e x p l o r i n ge s t h e t i cp s y c h o l o g y , t h e m e ,p a i n t i n gl a n g u a g e ;h e n u no i lp a i n t i n ga r t i s t sa sw e l la s e c o l o g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e n u no i lp a i n t i n gw i t ht h ep u r p o s et oe x p l a i n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s u r v i v a l s i t u a t i o ni ns o u t ha r e ao f y e l l o wr i v e ru p o nt h eh e n u no i lp a i n t i n g k e yw o r d s :t h ea r e as o u t ho f y e l l o wr i v e rs u r v i v a ls i t u a t i o n h e n a no i lp a i n t i n gc o u n t r i f i e dl r u s t i eh a r d d i s t r e s s e d 而 m b 盼协卷扒讯m i l s雌眦吡删艮加 僦一 星m 研 o n n山墨蓦 独创性声明 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 了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 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c 学位做憾凇 签字日期:弘一7 年年月万目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筹) 可以将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可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 月止) 学雠文储虢书飘 签字日期:矽。7 年年月j5 白 两南大学硕士学伊论文绪论 绪论 1 选题意义 对一地区油画艺术的研究,在国内屡见不鲜,在相关的学术期刊、艺术类杂 志、出版书籍等中常有见。但因河南油画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一批大有影响的 著名艺术家和杰出艺术作品,没有形成特殊的艺术群体和独特的艺术流派,没有 形成大的油画艺术气候。所以对于身处中原地区的河南油画则研究甚少,特别是 对河南油画较深层次、系统化的研究可以说几乎没有。这对于河南油画的发展不 可不说是一种莫大的遗憾和悲哀,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河南油画的正常发展。 悠久且深厚的中原大地,也哺育出了一些有所作为的油画艺术家。据记载最 早的河南油画家为吴法鼎( 1 8 8 3 1 9 2 4 ) ,1 9 1 1 年由河南省选派到法国留学,是 2 0 世纪中国第一位进入巴黎美术学院的留学生,1 9 1 9 年回国后在北京、上海等地 投入到美术教育事业中。艺术家谢瑞阶( 1 9 0 2 - - 2 0 0 0 ) ,一直在中原从事艺术教育 和创作,早年曾从事油画艺术的学习和创作,河洛早晨、瓜农、三门峡全景 等都是其不为人熟悉却很有艺术水准的油画作品。当下曹新林、王宏剑、段正渠、 段建伟也在全国乃至世界闪耀着他们的艺术光芒,他们一次次的获奖、一轮轮的 画展,向世人展示着河南油画的独特魅力,为河南艺术争得了不少的耳光。 本文从为大多数人认知和认可的典型代表河南油画的杰出艺术家“二段”及 其作品谈起,从其中所折射出的中原地区生存状态为着眼点,试图来论述中原地 区生存状态对河南油画的影响所产生的独特艺术面貌。算是对河南油画作一次相 对较为深层次的理论研究,期望能为以后的对河南油画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个视点, 提供一个可以参考和借鉴的例子,对于河南油画学术研究的沉闷氛围,也算是抛 砖引玉吧。 2 研究现状与方法 关于记述河南油画的文章有河南美术5 0 年简述、河南美术:历史性的跨 越、河南美术期待再辉煌、河南绘画落后原因初探等。河南美术家协会副 主席、河南油画协会会长曹新林先生所著的敞开的壁炉曹新林美术文集 中收录了其所写的关于河南油画以及河南油画艺术家和工作者的文字,如黄河 里流的是油河南油画的文化生态、中原油画扫描、话说“河南二段”、沉 默的力量读王宏剑新作有感等,同时也收录了诸多学者对其的评述,如易 英的土地的呼唤曹新林的油画艺术、于会见的厚土浓情等。关于河南 “二段”的记述和研究有美术文献乡土油画专辑、我看“二段”、艺术视 场:“二段”、中国现代艺术品评段正渠、艺术家谈段正渠创作、在北方的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绪论 夜空下评段正渠作品、乡土中国当代美术中的乡土母体段建伟、小孩段 建伟油画、朴素是一种品格段建伟等。关于王宏剑的记述和研究有唯美现 实主义油画名家系列、冷峻之美王宏剑油画小议等。 有关河南油画的研究贫乏,这些对于河南油画的研究只是简单的记述或是对 河南油画的泛泛而谈,而对于艺术家也只是作品的评述和分析,没有对河南油画 内在本质特征做深层次和系统的研究和论述。当然,研究现状的落后在为本文留 有写作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难度。 任何研究都要有适合的研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该选题坚持科学方法论的 指导,根据实际灵活运用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对河南的地域特色、历史等做深一步的认识和 阐述; 比较研究法:将中原地区生存状态、油画与其他地区生存状态、油画作比较 分析; 个案研究法:主要针对生长或工作在河南,受中原地区生存状态影响的著名 油画艺术家及其作品做个案研究; 图像研究法:对艺术家作品分析研究,挖掘深层折射出的中原地区生存状态 及其艺术特色。 3 关于中原地区与河南的概念界定 中原一词,在历史上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 狭义的中原指今天的河南省。今天河南省的大部分地区,在古代属于中国的 中部平原,所以人们把河南称为中原。宋史李纲传说:“自古中兴之主,起 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这里的“西北”是指陕西关中一带,“东南” 是指江南,而“中原”就是指河南一带。 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它不仅包括河南,而且包括今天陕西、山西、 河北、山东等省的部分地区。诸葛亮出师表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这里的“中原”就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与“中原”一词意思差不多的还有“中州”。中州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 的中州指河南,因河南大部分地区在古代属豫州,故简称为“豫”。尔雅释地 篇说:“河南日豫州”。豫州是中国古代九州之一,位于其他八州中间,所以称 为中州。如北宋王安石黄河诗云:“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广 义的中州指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如三国志全琮传说:“是时, 中州士人避乱而南,依琮居者以百数。”但“中州”一词的使用在历史上远远没有 “中原”多,亦难反映出较多的内涵。 2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绪论 在古代,人们所说的中原,以指广义的为多。但近代以来,人们所说的中原, 一般都是指狭义的中原,如“挺进中原”、“中原解放区”等,都是专指河南,而 不包括其他地区。 本文所说的“中原地区”,就是中原的狭义概念,即指河南省。 两南大学硕+ 学 市论文第1 章从河南“二段”的油画谈起 第1 章从河南“二段”的油画谈起 1 1 “二段”简介及其油画艺术浅析 在油画艺术界,人们总是把出自河南的两位画家并列,1 9 9 1 年9 月他们在中 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油画展,由此油画艺坛称其为“二段”,享誉八方。他f f - - 人 均为性情中人,痴心于油画艺术,题材相近,风格迥异,他们以艺乡亲,情同手 足,他们就是段正渠和段建伟。 “二段”都与农民有着血缘的情感联系,尤其对北方的农村有着固执的偏爱。 他们热衷的表现着苍凉而厚重的北方农村的广阔土地;表现孕育着这片土地的浑 厚而凝重的黄河;表现生长在这片土地、流域的憨厚而质朴的农民,执着的追求 着表达他们内心感触的独特方式。 段正渠,1 9 5 8 年生于河南偃师,1 9 7 7 年入河南省戏曲学校学习舞台美术, 1 9 7 9 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 9 8 3 年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到郑州市群艺馆 工作,1 9 8 5 年入郑州画院,1 9 9 7 年入河南省书画院,2 0 0 0 年春移居北京,任教于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大学毕业后的段正渠多年去陕北采风,当他漫步于一望无际的陕北大地,被 那雄浑和粗犷的黄土高原,被悲壮、苍凉的陕北信天游,被生生不息的顽强生活 在这片土地上的朴拙而厚道的农民所震撼,他发觉自己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理想 段正渠黄河船夫 世界,从此他的画笔伴随着激情 投入到这片令其神往的土地。 1 9 8 4 年段正渠的油画作品山歌 在首届中国油画展中引起人们的 关注,接着在1 9 8 9 年举办的第七 届全国美展中以油画作品红崖 圪岔山曲曲一举获得铜奖,使 得全国都知道河南有个学法国卢 奥的画家。在这样的状态下,段 正渠又陆续创作出了东方红、 亲嘴、走西口,黄河 鲤鱼等满怀真情的艺术作品。段正渠早前的油画作品带有一定的叙述性和情节 性,那么1 9 9 4 年之后他的作品则成功的摆渡,创作出了英雄远去、七月黄 河等充满着对生存思考的艺术作品。在画面中他喜欢用厚重的黑色、粗大的轮 廓线,粗粗拉拉的干涩肌理笔触效果,黄褐色泥土般的色调描绘出陕北黄土高原 和生存于此的人们的厚重与朴实,挥洒出浓浓的乡土味道,呐喊出他所领悟到的 4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1 章从河南“二段”的油画谈起 与内心遥遥呼应的苦涩与苍凉。 段建伟,1 9 6 1 年生于河南许昌,1 9 8 1 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获文学学士, 曾在三门峡印染厂图案室工作两年,1 9 8 4 年入河南文心出版社任美术编辑,现从 教于j k 方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如果在段正渠的油画艺术作品可以看到卢奥的影子,那么段建伟他不曾远离 河南的土地,他的油画艺术作品更洋溢浓厚而自然的中原气息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我的绘画题材南阳人说像南阳人,豫西 人说像豫西人,豫东人说真像豫东人”1 。他追求着植根于故乡土地的艺术, 他的作品是土生土长的河南油画,不会使你想起任何一个外国画家。段建伟也热 衷于对卢梭、勃鲁盖尔、本顿油画作品的研究,但学会的是蕴藏在其中的对浓浓 乡情的表达和对待艺术的纯真态度,他对弗朗切斯卡的油画作品也有研究,但融 入其油画作品的是严谨的平面化构图中隐透的某种象征主义,对生存的隐喻。 段建伟用他那独特的笨拙的笔触、凝灰的油 彩细细体味着其关心的平平常常的乡间人物和 他们的世俗生活,这些让我感到如此的真实和亲 近。作品母亲中手持鞋挚的白发苍苍的老母 亲就像是我的奶奶,作品情侣中那一对温情 的男女像是我年轻时的父母,作品中一系列描绘 小孩的油画让我回忆起了童年时的自己和朋友 们。段建伟的油画作品像一幕幕剧情简单的乡村 独幕剧,“没有耀眼的光和昂贵的道具”2 ,剧中 大多是一个“木木”的乡土人物形象,性格朴拙 而内敛,目光沉默而苦涩,儿童目光虽纯净与柔 弱却透露特有的早熟,剧中的道具也只是一把锄 头、一只小猪、一袋面、一双鞋垫、一个便宜的 段建伟小孩 塑料玩具,诉说着对人们质朴无华而苦涩的生存 感悟,表达着画家对朴素自然的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 1 2 “二段”现象所折射出的中原地区生存状态问题 “二段”性之所近,自然而然的选择了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如果我们认为 他们的油画艺术的创作纯然是他们主观意识的产物,这将是极为极端的想法。因 为人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是离不开他赖以生存的环境,艺术的发生和发展同样也 尤汪洋艺术视场:“二段” j 艺术探索,2 0 0 0 ( 3 ) 2 段建宇我看“_ 二段” j 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0 0 0 ( 7 ) 5 荫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第l 章从河南“二段”的油画谈起 是。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艺术家生存在他们永远也无法摆脱 而且不能摆脱的现实生活之中,是一切社会存在的参与者和承担者,这一切如同 空气和水一般平常而且重要。地理环境、历史传承、社会生活,文化习俗等都给 艺术家心理打上深深的烙印,艺术家是在这样的一定因素熏陶之下成长起来的, 对他们思想性格的形成起着最基础的潜在的永久性的影响作用,这痕迹从古今中 外一些艺术家的传记和艺术作品中便可以清晰的看到。艺术家作为天性情感丰富 而敏感的人,对周围环境的嗅觉敏锐于常人,这一切使他的情绪如大海波澜汹涌 般激动澎湃甚至对他来说是撕心裂肺的刺痛、欲哭无泪的挣扎,这切都深深地 烙印在他的心里,作为具有运用和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专业技能和技法的他, 又能将这一切加以选择和加工,伴随着蕴藏在他心底的无限情感一泻而出淋漓尽 致的表达出来。这是作为艺术创作主体的艺术家对环境的一种认知,认知过程就 是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作品就是这种认知过程的结果和物化形态。 “二段”都出生于河南,生长于河南数十年,中原的土地孕育着他们,黄河 的泥水滋养着他们,中原的风雨砺炼着他们。中原大地蔚蓝而开阔的上空弥漫着 历史演变传承的久远深厚的气息,弥漫着中原淳朴民风的“土气”,弥漫着中原人 民苦涩的生存状态,这一切的中原地区生存状态都贴近他们的皮肤渗入他们 毛孔,已深深的融入他们的血脉之中,伴随着具有中原基因的血液流淌开来,进 入他们的每一处的神经。当段正渠走进陕北大地,那里干燥的黄土高原和生存于 此的人们荒芜悲凉的境况刺激着他的神经,这与他内心原本情感中的某些部分相 契合,促使着他在其画面中极力地去表现。他激情笔触挥洒出的是陕北大地和陕 北农民,但寄予其中的却是他那血脉之中流淌开来的、内在心灵深处积蓄己久的 情感,其中当然渗透着对中原大地生存状态的感悟。当段建伟漫步于河南的农村 的沟沟坎坎之间,一个男人、一个女人或是一个小孩同他擦肩而过,或在他眼前 一步一步地消失在山坡或房屋背后,他们一张张质朴无华的脸庞和一双双“呆呆” 的透露着他们性格气质和生存境况的目光像一把钥匙为段建伟打开一扇扇门,一 条连接他的血脉和通往他心灵深处情感堆积处的小路展开而来,使他无法停止用 他内敛的思维和笔触涂抹出对中原大地人们生存状态的体味。 著名的油画艺术家罗中立先生,他的油画艺术作品与“二段”的有着相同的 题材表现乡土的题材,但艺术面貌上却有着巨大的差异。这当然是因为罗中 立先生所生存的环境与“二段”不同所致。巴蜀地域的青山秀水、温润气候孕育 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四川盆地。虽然抗战时期使得四j i i 地区被卷入一段 特殊的历史,但其与中原地区所经历和发生过的历史迥然有别。罗中立先生的油 6 两南大学硕十学 市论文第1 章从河南“二段”的油画谈起 画艺术作品中,洋溢着浓郁的大巴山农民自足 的生活气息。画面中人物形象如马约尔雕塑厚 重般结实,人物形体矮小但男性粗壮、女性丰 腴,身体裸露或着衣单薄,人物面部大大的水 灵灵的眼睛透露出精明与灵动之气,艺术性的 展示出了独特的地域和生存特征。虽同表现的 是土地可与“二段”对土地的理解和描绘有着 很大的差别,画面中让人感觉浸蕴着湿气,也 多有表现雨水、河水的场面,全别于“二段” 油画艺术作品中的干涩和“土气”。在画面语言 上,彩色的呈菱形交叉状的细密笔触分离的跳 跃在画面之上,使得形体坚实之中又透露出空 罗中立雨季 透之感,与“二段”的或是豪放粗犷或是凝重 拙朴的涂抹有着皆然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艺术表现力。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二段”的油画艺术就是对艺术家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反映, 是艺术家对他们所生存的环境的一种认知。“二段”油画艺术虽然表现的是生存环 境的乡土题材,实际上乡土题材更像是一种托辞和载体,是一种精神性的寓意和 象征。他们的油画艺术作品中折射出的是他们所生存的地域中原地区的 生存状态,他们的油画艺术作品中承载着他们对中原地区生存状态的体悟和理解。 7 两南大学硕十学竹论文第2 章关丁中原地区生存状态的话题 第2 章关于中原地区生存状态的话题 2 1 自然地理环境 在人类生存的初始阶段,由于人对自然的支配能力远远低于自然对人的影响 力,地理环境就成了制约人类生存的主要因素,所以关注生存状态就必须考虑到 地理环境因素。黑格尔认为人类历史的地理条件影响着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性 格的类型。 中原地区位于我国中东部,处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地区,西部是丘陵东部是 辽阔平原,山地黄河的中下游在其广袤的大地自西向东穿行而过,从农业自然资 源的形成、发展与利用的地理环境基础来讲,中原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因 而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一直比较发达,在七八千年前人们已经世世辈辈辛劳的耕 作于这片土地上。农业艰辛的耕作方式带给河南人清贫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他们 勤俭和知足自得的观念和性格;农耕的经济结构极大的决定了河南人以素食、面 食为主的饮食结构,造成了他们质朴而平和的观念和性格;农业耕作中与黄土长 期的接触,促成了河南人坚忍和朴拙的观念和性格。 河南的别称为“豫”,据说文解字:“豫,象之大者”,豫就是大象。安阳 殷墟还曾出土亚洲象等亚热带动物化石,出土的甲骨文上也有猎象、训象及用象 祭祖先得记载。这虽说明河南历史上曾经是一个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生存的优良地 域环境,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种种复杂原因,河南的自然环境极度恶化。如今的 河南,植被覆盖率低,气候干燥,风沙强劲,在河南生活感触最深的就是一年四 季经常频繁出现的尘土飞扬的生存环境。 从自然地理生存环境,到其影响到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性格、观念特征,河 南人的生存状态中无处不弥漫着“土”的气息。 2 2 自然和战乱灾害 对于土地过于单一性的依赖,这种看似长久却敏感的人地关系,在灾害的恶 魔之前则显得弱不禁风。 旱涝、蝗虫等灾害的影响,使得河南人苦不堪言。黄河这条母亲河几千年的 奔腾不息哺育了中原儿女,但带来的苦难也实在太多。隋唐以前,黄河天然植被 保护的较好,黄河长期安流八百余年。进入隋唐时期,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 坏,开始了千年之久的泛滥。安史之乱到唐末的一百六十年间,河南就遭受到6 次黄河决溢。北宋时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下游河道淤积严重,河南遭遇4 7 次决 溢。到了明代,整个黄河中游的森林植被遭受到毁灭性破坏,使得黄河含沙量达 到7 0 ,二百七十多年的统治时期在河南境内决口达1 4 0 余次。进入清朝,对黄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2 章关于中原地区生存状态的话题 河中游的森林大规模砍伐仍在继续,由此造成的黄河泛滥更为频繁。清朝以后直 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黄河水灾在河南境内也多次发生,最严重的是花园口 决堤那次,至今豫东大片土地沙化、盐碱化难以治理。洪涝之外便是旱灾。据史 料记载,从公元前2 0 6 年至1 9 4 9 年,河南发生旱灾9 4 9 次,平均约两年多一次。 远的暂且不说,1 9 6 0 、1 9 6 1 连续两年大旱,1 9 7 8 、1 9 8 1 大旱,1 9 8 6 至1 9 8 9 连续 三年大早,灾情之重,人们记忆犹新。河南旱情说“十年九旱”玄了点,但一两 年来一次实属正常,只是不同地区稍有差异而已。大涝之后有大早,大旱过后出 蝗灾,这在河南似乎成为定律。在蝗虫的肆虐下,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摧残,还使 河南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河南人民严重缺粮,很多地方发生了饥荒。这些灾害 的发生死人无数,尸体腐烂,因而疾疫的发生和蔓延就往往不可避免,死者更多。 直到今日,过往得自然灾害仍是河南人祖祖辈辈教育下一代人的“必备教材”,像 1 9 5 9 年至1 9 6 1 年的三年自然灾害,现在还是河南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题。这沉重 的苦难,河南人无法忘记,沉淀在河南人的血液之中,一代代的传承,使得河南 人性格中有着比其他地域人更多的忧患和苦涩的成份。 中原居中国古代九州之中,是中国腹地。从战略角度看,可四面出击,也可 八面来风,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河南,命中注定要饱受战乱 之祸。 宋代以前,尽管中国历史上许多改朝换代的重大战役都是在河南进行,尽管 战争也给河南不小的创伤,但由于她不失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修复也 快,经济发展仍能延续,繁荣之貌并未消失。然而,宋代以后截然不同,河南地 区战争迭起,烽烟不断,恶性循环,由于战乱使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丧 失,这又使得对战争创伤的修复能力大减。宋金连年征战,百姓生活无着。大规 模的农民起义,中原大地又燃狼烟。公元1 6 3 6 年清朝建立,次年金戈铁马占领河 南全境,硝烟又起。清朝统治时期,鸦片战争,甲午风云的主战场虽不在河南, 八国联军的铁蹄尽管少踏中原,但河南却成为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及官僚买办 勾结下销售毒品和榨取工农业原料的地区。军阀混战时期,河南是北洋军阀的老 巢之一,又因战略位置重要,故而难逃战乱之祸。1 9 2 0 - - - 1 9 3 0 年,河南发生十余 次大规模战争,使得经济遭受到毁灭性的摧残。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凶残地烧杀 掠抢给河南又带来沉重的灾难。日本鬼子投降,解放战争随之而来,河南仍然是 重要的战场。全国中解放了,河南近乎一贫如洗,人均工农业总值比全国水平低 4 1 ,此时的河南经济已经彻底崩溃。身处战乱之中的河南人,遭受着战争迫害带 给他们身心的莫大痛苦,承受着由昔日的繁盛和荣耀到今日的贫困和屈辱,除了 苦涩和艰辛之外,难以占喻。 “后天残疾”的中原大地,并没有在过去她所经历过的灾难中一蹶不振,她 9 西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第2 章关于中原地区生存状态的话题 拖着虚弱而残疾的身体,跌跌撞撞的向前冲,取得了现如今的经济、政治、文化 的良好状态和发展f j f 景。但河南毕竟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基础差、底子薄的状况 发展起来的省份,较北京、浙江、广东等等其他发达地区来说还是相去很远,人 们还生活在较为苦涩和艰难的生存状态之中。 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中,就将艺术品的产生归为“自然气候”和“精神 气候”发生作用的结果。他以橘树的生长、繁殖为例来说明艺术和自然环境的关 系,以苦难及其对人的影响举证来阐明精神气候对艺术的作用。在上述的阐述中, 自然地理环境与自然和战乱灾害可说是对中原地区“自然气候”和“精神气候” 的分析,“土”和“苦涩”就是中原地区的生存状态。艺术的根和它的枝,总能从 这生存状态之中吸收到水分、空气、阳光、雨露,伸展着触须、枝叶、蓓蕾花朵, 以不断繁荣和发展自己的生命河南油画就是其中。当然“土”和“苦涩”不 仅仅是两个简单的词,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含义,“土”可以是与人的生存相关的土 地等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也可以是人生存方式的循i e t ,性格的憨厚,气质 的质朴。“苦涩”则是与它具有同感的苦难和艰辛等。 l o 西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第3 章中原地犀生存状态对河南油画艺术的影响 第3 章中原地区生存状态对河南油画艺术的影响 3 1 从文学、戏曲等姊妹艺术看中原地区生存状态对河南艺术的影响 中原地区的生存状态在河南油画艺术中有所折射,当然从它的姊妹艺术如文 学、戏曲等艺术形式中我们必然也能看到其受中原地区生存状态如影随形的深远 影响。这也更为证实了中原地区生存状态对河南油画艺术影响的存在。 出生于河南,作为“文学豫军”中一员的阎连科在当今文坛,绝对应该是一 个醒目的现象,他始终饱含着对土地的热情、对人民尤其是普通农民的热情,近 距离地反映农民的处境和农民的情感。他的主要作品表现的都是二十世纪后半叶 体现中国主要时代精神的种种乡土人情主题,他主要关注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农民的生存境况和可能性的命运。其作品中的苦难主题和抗争主题就像两根擎天 大柱,既支撑又贯穿于其创作的始末,他的作品成功地描绘出了集苦难、抗争主 题于一体。一方面,他是描写苦难的高手,他的作品着眼于人,浓墨重彩、精雕 细刻地铺写人的苦难,将苦难描写到极致,将人的命运也推到了极端;另一方面, 他又孜孜以求、永不放弃地写人对环境、对命运,对一切邪恶势力的抗争,将人 的勇气和顽强也用非常惨烈的手段宣泄而出。即使他的作品中大多反抗都是徒劳、 都是失败,但他的那种喜剧中含悲剧,悲剧中蕴喜剧的写法,使人感到温暖、感 到希望。 在阎连科小说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片偏僻、闭塞、贫瘠的土地,它灾荒不断, 逢到干早,“土地的裂纹,纵横交错地笼罩了耙耧山的世界,一团团黄土的尘埃在 那山坡上雾样滚着,沟沟壑壑都干焦得生出紫色的烟云。”当两根电线从山梁外面 艰难地架迸村里时,一生没进过县城的老人在通电之夜,到山梁上痛哭一场,爱 唱的媳妇在村头灯光下疯疯癫癫唱了半夜古戏。瑶沟人的梦中姐弟之间为了升 学的一线生机争得不可开交,其实就是为了能有逃离土地的机会。备受苦难的人 们只有借助于一些愚昧的乡俗来自我安慰,在即使含辛茹苦的生存也难以持续下 去时,连死也会成为一种美好的向往。在阎连科的小说中也有对战争的描写,因 为战争也是造成人们苦难的根源,和平疡中“我”的姐夫就一直活在战争的阴 影里。 凡是读过阎连科小说的人,恐怕很难摆脱那些噩梦般的描述,正是因为作家 在他的小说里,对苦难环境进行了最生动而逼真的描写,这些描写如此的惊心动 魄,令人难以忘怀。他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农村现实生活的严酷和惨烈,为农业文 化中的贫苦农民的生存境遇,吟唱出了一曲曲既哀婉又悲壮的挽歌。苦难主题始 阎连科欢乐家园【岫北京:北京出版社,1 9 9 8 ,第2 页 i l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3 章中原地区生存状态对河南油画艺术的影响 终是他关注的重点,他在作品中始终贴近乡土,零距离地摹写自然、社会、文化、 历史等因素带给农民的不幸和苦难,一次次用具象化的细致描写营造了一个个灾 难深重的“苦难世界”。 品罢了文学我们来听听豫剧。豫剧是河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曾名“河南 梆子”、“河南高调”、“靠山吼”等,建国后才统一改为今称,从其名字就能感受 到其中的中原气质,乡土味极强,豫剧传统唱腔多为高亢粗犷、慷慨激昂、苍凉 悲壮的“悲调”。这种唱腔与千百年间中原百姓在苦难生活、悲惨遭遇中形成的悲 戚心境和悲剧审美体验相契合,容易激发中原百姓大众心理的共鸣。 3 2 中原地区生存状态对河南油画艺术家的影响 3 2 1 对艺术家审美创造心理的影响 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心理,固然与艺术家的先天条件是非不开的,但并不是纯 粹个人先天的生理与心理能力,而是普遍存在的外部因素与艺术家个性特征共同 作用、彼此选择、有机融合的产物。就像一颗种子,如果没有后天的环境,这颗 种子也能会天折。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依赖于他的审美创造心理,它内在于艺术 家的深层心理,其中沉淀着艺术家所赖以存在的环境的生存状态之精神结晶。它 是艺术家掌握社会生活、并创造出艺术作品的内在模式,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具有 能动的统辖作用。 生存状态对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心理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同的生存状态影响艺 术家产生不同的审美创造心理,并驱使着艺术家创作出不同风格面貌的艺术作品。 就如同“桔生淮南而为桔,桔生淮北而为枳”。 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一书中也曾的论述过。在一个以悲观绝望为特征的 时代,“苦难使群众伤心,也使艺术家伤心。艺术家既是集体的一分子,不能不分 担集体的命运。亲身受了连续不断的苦楚,本性快活的人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快活, 本性抑郁的更加抑郁。艺术家在愁眉不展的人中间长大,从童年起,他日常感到 的观念都令人悲伤。艺术家从生到死,心中都刻着这些印象。”“而且艺术家的本 质越强,那些印象越加深他的悲伤。他之所以成为艺术家,是因为他惯于辨别事 物的基本性格和特色;别人之见到部分,他却见到全体,还抓住它的精神。”“不 但如此艺术家又把特征印在作品里,以致它所看到所描绘的事物,往往比当时别 人所看到所描绘的色调更阴暗。”4 河南油画艺术家当然不可能例外,他们生存或曾经生存在中原这片土地上, 必然他们存在的中原地区的生存状态对他们的审美创造心理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 4 法 丹纳艺术哲学 h 】傅雷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 0 0 4 ,上册第6 9 页 1 2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3 章中原地区生存状态对河南油画艺术的影响 响。中原地区“土”和“苦涩”的生存状态深深触动着他们的心理,更深深地融 入他们的血液,促使着他们描绘出同样气息的油画艺术作品。也正因为此,他们 才能画出这样感人心、撼人心的充满着强烈感情色彩的油画艺术作品,他们才能 有这样杰出的艺术成就。 曹新林先生曾对我说段正渠特别 喜欢收藏古陶残片这些“土玩意”,在段 正渠的自述中他也这样说道:“一到乡下 就低头拾捡古时陶瓷残片,并常常摆弄 着残片陷入无际的遐想”。5 在他的有 古陶的桌子、老东西、静物等油 画艺术作品中,陈旧的老柜子、白色的 土瓷碗、古老的汉砖还有残破的陶片在 泥土般的色调中安静的像在诉说着什 段正渠静物, 么,诉说着曾埋葬它们的中原大地的泥 土味道,诉说着它们久远的曲折身世,诉说着它们走过的漫长历史,诉说着它们 过如烟云的辉煌,诉说着它们经历过的辛酸和苦涩。 段正渠的以人物为主体的系列油画艺术作品,描绘着人们的平凡生活,浓郁 段正渠东方红 的情感色彩直振人心。山歌中 那夜特别的深暗,清冷的月光下 深厚的黄土高原上,一个裹着白 毛巾的中年男子在投入的唱山 歌;红崖圪岔山曲曲中黑漆漆 的窑洞里,围坐的人们在听着那 年轻人仰脖子的歌唱;东方红 中血红的天空里,身穿羊毛坎肩 头扎白毛巾的老汉扯着喉咙的高 唱,额上的青筋暴如蚯蚓,面色 憋涨成紫红,那声音响彻天空、 直入云霄。他们的“信天游”刺破画面直透我们的内心深处,你觉得动听吗? 不, 那是他们偶尔欢愉的表露,那是他们苦苦劳作一天之后的宣泄,那更是他们长久 苦闷心境的发泄,撕心裂肺。 段正渠关于黄河为题材的一系列作品中,在大自然的眼中,人变得异常的渺 小,根本不可能看出人物表情和内心所传达出的信息。不易辨识的人群和船已经 美术文献乡士油画专辑 j 湖北美术出版社,1 9 9 5 ( 1 2 ) ,第4 4 页 1 3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3 章中原地区生存状态对河南油画艺术的影响 化为了一体,孤独而恐惧的挣扎于 浑重的惊涛骇浪之中,就像让我感 觉到在黄河决口的肆无忌惮的大 水面前人们的无助而无望,就像人 们在苦难的历史中辨不出方向,只 能提心吊胆的应对每一次波涛,表 达出艺术家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忧 患与思考。 现实的生存状态,又给段正 渠的心理带来这样的状态,他在 英雄远去这一系列的油画艺术 段正渠夏日黄河 作品中展现出来。现实生存状态的日益世俗和病态,使得段正渠感受到那质朴、 纯净、苍凉的“土气”的弥足珍贵,“平凡依然存在,英雄却已远去,让我们更 加哀伤地怀念过去存在现在已沉寂和被我们遗忘的英雄,“我们需要英雄的指引”。 “段正渠笔下那广袤的土地、那横亘大地残存的城墙、断裂的峡谷与高耸的陵墓 中,不正散发出英雄的气息? 游荡着我们民族的灵魂? 段正渠以他的执着在画布 上跋涉,在苦难的土地上吟唱理想的信天游,用心聆听土地之下的英雄细语。”难 怪与段正渠同感的段建伟这样评价道,英雄远去是“他( 段正渠) 去年所画的 一组哀伤的大画,无疑是他更为成熟的作 品。英雄远去成为一首英雄的招魂曲, 成为空旷中的一声叹息”6 。 当代著名美术评论家水天中先生评论 段建伟的油画艺术作品时写道:“他的画, 题材、形象、技法、情调,无一不土, 而他就像他画中的人物那样,在这种土气 中生活和思想。河南土气对他的艺术, 犹如空气对于一切依赖空气而生存的生物。 如果这种土气被改造、被清洗,作为画 家的段建伟也就消失了。”的确,中原地区 的生存状态影响着他的审美创造心理,使他 段建伟花鞋垫 的油画艺术洋溢着同种的味道。 6 段建伟英雄远去川东方艺术,1 9 9 7 ( 2 ) 7 同t 。同e 9 水天中穿越四季【m 】北京;新华出版社,1 9 9 7 t 第1 9 0 页 1 4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3 章中原地区生存状态对河南油画艺术的影响 段建伟的油画艺术作品花鞋挚,将小伙子单纯而美好幸福感凝固起来,他 双手握紧鲜艳的花鞋挚傻呵呵的快乐的奔跑着,乐得咧开嘴巴、眼睛眯成两条缝, 好像幸福突如其来,从天而降一般。在农村,年轻姑娘通常用这种很“土气”的 方式表达她们的爱意,但质朴、纯真而感人。 段建伟的大多油画不像花鞋垫中的小伙子那样傻呵呵的乐,他们大多是 “木木”的神情,他们也没有多少肢体语言的表达。 油画少年中红衣少年双腿平肩而立,目光完全 可以说得上呆滞;油画换面中的路上相遇的两 位扛着面袋子的青年没有急切和焦虑的神色,只是 家常的说上几旬;油画雪原里在冰天雪地的背 景中,一个穿着厚厚毛皮衣服,带着耳捂的猎人一 手执猎枪,一手高高地拿着猎物,在向迎面走来, 但是猎人的表情却是僵着的,可以说面无表情;油 画情侣中,相依一起的男女情侣也没有甜蜜的 神色;即使在系列油画作品小孩中,也难得见 到玩耍中的还没有触及社会的懵懂的小孩有快乐段j 枣伟小孩 的表情。他们就是这样平凡而平静的生活,从他们木讷的眼神中我们读出他们的 内心,在他们看来生活并没有什么享受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本本份份、平平安 安的过一辈子就是来之不易的莫大幸福。这种质朴而憨厚的想法,可以说是混着 “苦涩”的“土”的很的想法,就是在中原地区生存状态中段建伟对于平凡人生 存的心理体悟。 3 2 2 对艺术家题材选择的影响 题材是艺术家在认知生活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审美创造心理对生活素材进 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而在美术作品中就是具体描写的某种的现实生活。 从对“题材”一词的理解中给了我们两个基本信息:一个是“艺术家在认知生活 的过程中”,另一个是“按照一定的审美创造心理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 工、改造”。前一个信息说明题材的选择是艺术家在认知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后 一个信息说明题材的选择是要按照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心理进行,肯定是受艺术家 的审美创造心理影响的,在上一节的对“对艺术家审美创造心理的影响”的论述 时,我们得知艺术家的审美创造心理受艺术家所存在的生存状态的影响。基于以 上对两个信息的分析,所以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认为,艺术家对于题材的选择是 受他所存在的生存状态的影响的。 “二段”他们的艺术创作当然是不可能脱离于这一规律,我们可以从他们的 西南大学硕十学伶论文 第3 章中原地区生存状态对河南油画艺术的影响 油画艺术作品中看到。“二段”不约而同的把他们的视点放在农村的泥土地上,放 在平凡的农民身上。 “二段”生长或曾经生长在中原在这块土地上,中原地区生存状态的“土” 与“苦涩”影响了他们的审美创造心理,这种心理影响着他们去选择这样的题材 去表达。其实很多题材可以去表现“土”与“苦涩”,但他们对农村生活是如此的 了解,他们知道农村无疑不是这种“土”与“苦涩”最为集中、最为丰富也是最 为原始的载体。于是,段正渠把自己所向往的那片陕北大地上的农村作为一种对 中原地区情怀宣泄的符号来描绘,段建伟则选择了继续对自己生长的、热爱的、 熟知的中原大地上的农村的描绘。在农村这片广袤而纯静的土地上可以任他们的 画笔肆意的涂抹,任他们的油彩肆意的挥洒,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 世界,创造属于全民族的油画艺术成就。 “二段”喜欢表现农民,他们都穿 着朴素可以说是“土气”的衣服,段正 渠的油画艺术作品中的男性形象都头上 扎着白色的毛巾;段建伟的油画艺术作 品中的人们穿着红红粉粉、绿绿或是藏 蓝色的俗气的衣服有的还戴着廉价的围 巾。“二段”喜欢表现农民的生活,段 正渠的农民在山梁上,月光下,窑洞里 喊起悲凉的信天游,在漆黑的山梁上神 色忧郁或匆匆的赶着路,青年男女在山 路上羞涩的擦肩而过或是亲嘴,年轻人 在黄河里抓捕着偌大的黄河鲤鱼; 段建伟的油画中互相两个扛着面袋走在段建伟换面) 村间山路上青年农民招呼几句,生怕被 恶狗吃掉手中点心的男孩拿起石头砸狗,老母亲拿着鞋垫静静的等着儿子的归 来。段建伟还喜欢画小孩,他从所熟知的中原农村儿童的身上,提炼出某些 共通的特点他们平平的脸颊,细细的眼睛,宽宽的鼻翼,呆呆的神情,他们 玩着刀、喇叭等廉价的塑料玩具,蚂蚱、小猪等都是他们的伙伴,一切都那么的 真实,那么的生活,那么的乡土。“二段”喜欢表现土地,段正渠油画艺术作品中 的陕北土地厚重而苍凉,油然而生的苦涩之情;看着段建伟油画艺术作品中的土 地就能闻到那土的气息,俨然就是中原农村的土地,光秃秃,干燥而灰黄没有水 气,恶劣的生存环境。 对于农村题材的选择和描绘,使得中原地区生存状态的“土”和“苦涩”表 1 6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3 章中原地区生存状态对河南油画艺术的影响 达的真实细腻,洋溢着河南油画的独特气息。 3 2 3 对艺术家绘画语言的影响 一个艺术家如果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