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质量标准与分析方法验证.ppt_第1页
药品质量标准与分析方法验证.ppt_第2页
药品质量标准与分析方法验证.ppt_第3页
药品质量标准与分析方法验证.ppt_第4页
药品质量标准与分析方法验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品质量标准与分析方法验证,一、药品质量标准及制订原则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三、原料药及制剂分析方法的研发四、原料药及制剂分析方法的验证五、标准品,药品质量标准与分析方法验证,一、药品质量标准及制订原则,1.药品质量标准概念药品质量内涵的三要素:真伪、纯度、品质。药品质量概念可以理解为药品的物理、化学、生物药剂学、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均一性等指标符合规定标准的程度。(1)物理学指标:药品活性成分、辅料的含量、制剂的重量、外观等指标。(2)化学指标:药品活性成分化学、生物化学特性变化等指标。,一、药品质量标准及制订原则,(3)生物药剂学指标:药品的崩解、溶出、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指标。(4)安全性指标:药品的“三致”、毒性、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使用禁忌等指标。(5)有效性指标:药品针对规定的适症在规定的用法、用量条件下治疗疾病的有效程度指标(6)稳定性指标:药品在规定的储藏条件下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保持其物理、化学、生物药剂学、安全性、有效性指标稳定的指标。,一、药品质量标准及制订原则,(7)均一性指标:药品活性成分在每一单位(片、粒、瓶、支、袋)药品中的物理、化学、生物药剂学、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等指标等等同程度的指标。,一、药品质量标准及制订原则,2.药品质量标准的理解活性成份含量合格,不等于其崩解、溶出、吸收质量指标合格,而崩解、溶出、吸收不合格的药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难以符合规定要求。即使一片药或一粒药的质量合格了,也不等于这种药品的质量就合格,直接与药品接触的包装材料的化学特性、透光性、透气性也会影响药品的质量和质量稳定性。,一、药品质量标准及制订原则,药品包装材料特性和质量、包装及标签、使用说明、广告及宣传品中的信息是正确储藏、运输、使用药品的重要依据。储藏条件信息不明确会因储藏条件选择不当导致药品在储藏过程中质量发生变化;药品包装、标签、使用说明、广告及宣传资料给出的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禁忌或注意事项、忠告、药品分类标识等信息不完整,会因使用不当导致降低甚至失去疗效并可能因药品不合理使用导致严重的毒、副作用,甚至危及用药者的生命安全。,一、药品质量标准及制订原则,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关系到人民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为保证其质量,国家对药品有强制执行的标准,即药品质量标准。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为控制药品的质量,在药品质量标准中,规定有检验的项目,检验的方法,以及限度和要求。,一、药品质量标准及制订原则,法定的药品质量标准具有法律的效力。我国“药品管理法”指出,“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生产、销售、使用不符合药品质量标准的药品是违法行为。药品的质量标准和药品总是同时产生的。在进行新药研究时,除对新药生产工艺、药理学方面进行研究外,还需要对新药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订药品的质量标准。,一、药品质量标准及制订原则,3.制订药品质量标准应遵循的原则检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准确、灵敏、简便、快速”的原则,既要注意方法适用性,又要注意采用先进的分析测试技术,不断提高检测的水平。质量标准中限度的规定,要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根据生产所能达到的实际水平来制订。,一、药品质量标准及制订原则,4.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1)名称包括中文名称和英文名称中文名称是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推荐的名称以及命名原则命名的,是药品的法定名称。英文名称尽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简称INN),INN没有的,可采用其他合适的英文名称。,一、药品质量标准及制订原则,注意:中国药品通用名称的命名原则指出,“药品名称应科学、明确、简短;词干已确定的译名要尽量采用,使同类药品能体现系统性”;“药品的命名应尽量避免采用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称,并不得用代号命名”。,一、药品质量标准及制订原则,(2)性状:主要记述药物的外观、臭、味、溶解性、一般稳定性情况以及物理常数等1)外观、臭、味:质量标准性状项下,首先要对药物的外观、臭、味作一般性描述。药物的外观具有鉴别的意义,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物的内在质量。2)溶解性:是药物的重要物理性质,可以作为精制或制备溶液的参考。用术语表示,“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解”等,一、药品质量标准及制订原则,3)物理常数:具有鉴别的意义,也能反映药物的纯杂程度,是评价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如熔点。另如相对密度、凝点、比旋度、黏度、吸收系数、碘值等。(3)鉴别:是指用规定的方法来辨别药物的真伪。对于原料药,还应结合性状项下的外观和物理常数进行确认。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方法有:1)化学方法:制备衍生物测定熔点、显色反应、沉淀反应等。,一、药品质量标准及制订原则,2)物理化学方法:主要是一些仪器分析方法,如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色谱法等。3)生物学方法:是利用微生物或实验动物进行鉴别,主要用于抗生素和生化药物的鉴别。(4)检查:一般包括有效性、均一性、纯度要求和安全性四个方面的内容1)有效性:是指和疗效有关,但在鉴别、纯度检查和含量测定中不能有效控制的项目。,一、药品质量标准及制订原则,2)均一性:主要是检查制剂的均匀程度,如片剂等固体制剂的“重量差异”检查、“含量均匀度”检查等3)纯度要求:是对药物中的杂质进行检查。杂质按来源可分为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一般杂质是指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产中可能引入的杂质。如水分、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等。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收载在中国药典附录中。特殊杂质是指在个别药物的生产和贮存中引入的杂质,其检查方法收载在正文各品种的质量标准中。,一、药品质量标准及制订原则,(5)含量测定:是指用规定的方法测定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6)类别:是指按药品的主要作用、主要用途或学科划分的类别,如有抗高血压药、抗肿瘤药、镇痛药、抗生素药等。(7)贮藏:贮藏项下规定的贮藏条件,是根据药物稳定性,对药品包装和贮存的基本要求,以避免或减缓药品在正常贮藏期内的变质。有关贮藏条件的专用名词在中国药典凡例中规定。,一、药品质量标准及制订原则,避光:系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例如棕色容器或黑纸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容器。密闭:系指将容器密闭,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密封:系指将容器密封以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熔封或严封:系指将容器熔封或用适宜的材料严封,以防止空气与水分的侵入并防止污染。阴凉处:系指不超过20。凉暗处:系指避光并不超过20。冷处:系指210。,一、药品质量标准及制订原则,常温:系指1030。注意:ICH:25230253-205,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1.ICHQ6A-新原料药和新制剂的测试方法和认可标准(化学物质)质量标准在原料药和制剂的放行及有效期中为确保产品质量及一致性起了重要作用。质量标准由生产商制定和证明合理性,并由药品监管机构批准。,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变更已获批准应用的质量标准,需事先申报药品监管机构批准。几个概念:出厂标准与货架认可标准:对于药物制剂,出厂标准可以比货架寿命认可标准更严格,如对溶出度、含量和杂质(降解产物)的限度要求。在日本和美国,这一概念只用于内控标准,而不是法定标准。在欧盟,当出厂和货贺寿命标准不同时,管理机构要求提供各自的标准。,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过程检验:是指在原料药和制剂生产过程中,仅仅是为了在某一阶段内调节工艺中的参数而进行的检验,如:包衣前片芯的硬度、脆碎度及片重,在质量标准中可以不包括这些检验。可替代方法:是指在测定某个项目时,它与法定的方法相比,在控制原料药或制剂质量的程度上相当或更优越。如:片剂在生产中不降解,出厂时可用光谱法来代替法定的色谱法。但货架寿命期间的产品仍以色谱法来检定其是否符合认可标准。,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2.原料药质量标准描述外观:固体/液体、颜色、结晶粉末。鉴别:IR、UV、HPLC-RT、反离子(Cl、硫酸盐);(NMR、MS、元素分析等,用于一级标准品鉴别)理化性质:mp、bp、pH、RI、酸/碱度、比旋度。水分/干燥失重:优先使用卡氏滴定法(KF),也可使用干燥失重(LOD)。无机杂质:炽灼残渣、重金属、氯化物、硫酸盐、砷盐等。,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含量测定:HPLC方法(UV、PDA、RID、ELSD、ECD、MSD)或滴定方法(酸碱、氧化还原、非水)等公司内部开发方法。有机杂质:工艺相关杂质/降解物等,HPLC、TLC等内部开发方法。残留溶剂:GC、HS-GC等公司内部方法。粒度分布:筛分方法、激光衍射等企业内部方法。水溶性差的原料药用于生产固体口服制剂,并对下列任一因素有显著影响时应进行粒度分布研究并制定适用标准。,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1)制剂工艺及含量均匀度。2)溶出率3)生物利用度4)稳定性及外观原料药如符合以下任一条件,则无需设定可接受标准:1)在制剂生产过程中原料药溶解2)溶液剂型3)对药物可生产性、含量均匀性、溶出度以及稳定性不起关键作用。,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多晶型:IR、DSC、或X-Ray等企业内部方法。研究查明是否存在多晶型?如果存在,有多少晶型?结晶型式:A、B、C。无定型形式溶剂化合物或水合物形式对水溶性差的原料药并对以下药物质量及性能有显著影响时(或专利问题),应进行晶型研究并建立可接受标准。,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1)生产工艺2)溶解度及溶出速率3)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4)药物稳定性多晶型分析测试方法:熔点(包括热层显微镜)、固体形态的红外、拉曼光谱、热分析(DSC、TGA、DTA)、X-RD、固态NMR、电子扫描显微镜等。,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3.制剂质量标准描述/外观:定性描述大小、外形、颜色等鉴别:红外光谱IR(需要开发样品制备方法);HPLC-RT。水分/干燥失重溶出度:HPLC或UV等内部开发方法含量均匀度:HPLC、UV、或滴定方法。重量差异含量测定:HPLC、UV、或滴定方法。,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降解产物:HPLC方法。残留溶剂:GC、HS-GC。4.几个重点质量指标(1)手性鉴别:应能区分另一对映体及外消旋体含量:应选手性含量测定方法或用非手性含量测定方法结合对映异构体杂质检测方法。对映异构体杂质:定量检测原料药中其它对映异构体含量。,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如制剂中的其它对映异构体也是降解产物,应定量检测在制剂中的含量。(2)溶出度方法及质量标准可参考指导原则:FDAGuidanceforIndrustry:DissolutionTestingofImmediateReleaseSolidOralDosageForms.ICHQ6A-Specifications:TestProcduresandAcceptanceCriteriaforNewDrugSubstancesandNewDrugProducts.,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溶出度常规质控检测速释制剂:单点溶出度质量标准(对于高溶解性和速释剂型即:BCS/类药在0.1NHCL介质中,在15min内药物溶出达85%以上。)双点溶出限度或溶出曲线(对于某些慢释或低水溶性药物)对于缓释剂型,应设定多点溶出度质量标准。对于延迟释放制剂,应设定双阶段溶出限度质量标准(连续使用或平行使用两种介质)。,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BiopharmaceuticsClassificationSystem)定义:是根据药物的水溶性和肠粘膜渗透性特征来划分药物的分类系统。,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BiopharmaceuticsClassificationSystem)高水溶性:在pH1.07.5范围(37),药物的最高剂量可溶解在不超过250ml水中。高渗透性:药物在人体内吸收程度不少于服用剂量的90%。实验测试。分类目的:剂型研究类别划分不明确性:/;/;/。,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仿制药溶出度质量标准设定1)有USP药物制剂溶出度方法,按现行USP规定的溶出度方法及限度(申报FDA),建议用USP方法与对照药作溶出对比曲线(15min间隔,各12片,计算f2相似因子)。2)没有USP药物制剂溶出度方法,有公开发表的对照药溶出度方法,用已批准的对照药的溶出度方法作溶出对比曲线(要求同上)。3)既没有USP方法,又没有公开发表对照药溶出度方法,在不同溶出介质(pH16.8缓冲液或添加表面活性剂(对水溶性差药物)中与对照药作溶出,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对比曲线(要求同上),并考察篮法和浆法及使用不同转速。在基于已有的生物等效性和其它数据基础上来制定溶出度标准。仿制药溶出限度:一般与对照药一致并用已通过的BE批溶出度行为来确定,如与对照药有显著差异,但体内数据可接受的情况下,允许设定不同的限度。一但溶出限度已设定,产品在有效期内必须符合此限度。,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3)残留溶剂原料药(API)残留溶剂,应考虑:原料药合成路线,DMF持有者的质量标准(外购原料),挥发性起始物料及试剂,各步反应及纯化用到的溶剂,最后一步重结晶所用到的溶剂。制剂残留溶剂,应考虑:制剂生产工艺所用到的溶剂(需要检测),基于API/辅料供应商的声明并按USPOption2进行计算,产品应符合USP残留溶剂的限度标准。,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有机溶剂的分类分类依据:允许日暴露量(permitteddailyexposurePDE)定义:是指某一有机溶剂被允许摄入而不产生毒性的日平均最大剂量,单位为mg/天。,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有机溶剂的分类,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一类溶剂及可接受标准,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二类溶剂及可接受标准方法1:假定每日给药量为10g1000PDE(ppm)=剂量PDE:mg/天剂量:g/天#适用所有的药物、赋形剂和制剂。如服用剂量超过10g/天,用方法2。,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二类溶剂及可接受标准方法2:将制剂中每种成分中的一定量的残留溶剂叠加起来,应低于PDE。例:乙腈的PDE为4.1mg/天,由方法1算出限度为410ppm。如现在日最大给药量是5.0g,则:,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二类溶剂及可接受标准,成分处方量乙腈量日(摄入)量原料药0.3g800ppm0.24mg辅料10.9g400ppm0.36mg辅料23.8g800ppm3.04mg药物制剂5.0g728ppm3.64mg成分处方量乙腈含量日(摄入)量原料药0.3g800ppm0.24mg辅料10.9g2000ppm1.80mg辅料23.8g800ppm3.04mg药物制剂5.0g1016ppm5.08mg,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三类溶剂及可接受标准50mg/天(5000ppm或0.5%)干燥失重0.5%(仅三类溶剂存在),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4)有关物质原料药含的有机杂质供应商的质量标准从原料药合成路线:未反应完全的合成起始物料,试剂、催化剂及中间体,反应副产物、污染物、立体异构体、对映异构体(如原料为单一光学活性体)。降解产物:由生产过程中、强制降解试验和稳定性考察期间所产生或文献报导等方面考虑。,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美国药典或其它药典所列的杂质(评估)制剂含的杂质/降解产物降解产物由制剂生产过程中、强制降解试验(酸、碱、氧化、光、热、湿等)和加速稳定性考察期间所产生或文献报告。美国药典或其它药典所列的杂质。不包括原料药合成工艺杂质(如果不是降解产物)。,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杂质可接受标准USP(orUSP-PF)orEP(orEP-PF),BP,JP.FDAGuideline:ImpuritiesindrugSubstance;ImpuritiesindrugProducts.ICHQ3A(R2)ImpuritiesindrugSubstance;ICHQ3B(R2)ImpuritiesindrugProducts.,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使用最大日剂量计算ICH阈值报告阈值:杂质应报告的限度;鉴定阈值:杂质应进行鉴定的限度。界定阈值:杂质应被界定(评估生物安全性)的限度。原料药杂质的ICH阈值,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例:,鉴定后:如果确定的响应因子和原假设明显不同,应检测所存在的杂质的实际量,并重新评价界定阈值。,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制剂杂质的ICH阈值报告阈值,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制剂杂质的ICH阈值鉴定阈值,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制剂杂质的ICH阈值界定阈值,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杂质分类:特定已知杂质:基于ICH界定阈值。特定未知杂质:科学合理的说明。未知杂质:基于ICH鉴别阈值。总杂质:,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特定已知杂质列表:杂质化学名、编号、化学结构、HPLC保留时间。杂质来源:合成工艺杂质或降解产物。合成工艺杂质:起始物料、中间体、副产物、对映体等。降解产物:氧化、酸/碱水解、热或光降解产物等。,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CTD格式资料杂质情况分析列表,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对杂质高于ICH质控阈值,可基于以下理由作适当的限度调整:美国药典专论(未知杂质不包括在内)科学文献或其它药典专论(EP、BP、JP等)主要药物代谢产物与参照药对比(杂质评价)药理/毒理研究,二、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CDT格式资料质量标准模板,三、原料药及制剂分析方法的研发,1、原料药分析方法含量测定杂质/相关物质残留溶剂粒度分布多晶体无机离子等,三、原料药及制剂分析方法的研发,2、制剂分析方法含量测定(API含量、防腐剂(如用到)含量均匀度杂质/降解产物溶出度残留溶剂,三、原料药及制剂分析方法的研发,3、含量测定、杂质及残留溶剂分析方法开发使用USP专论方法;使用其它药典(EP、BP、JP等方法);原料药厂家提供的检验方法;开发企业内部方法。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原理/应用范围仪器设备(仪器型号、检测器种类、色谱柱品牌、填料)。,三、原料药及制剂分析方法的研发,试剂、化学品及对照品溶液配制(稀释液、缓冲液、流动相、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详细操作程序包括仪器参数的设置(流速、温度、运行时间、波长等)系统适用性试验及接受标准(拖尾因子、理论板数、分离度、相对标准偏差、相对保留时间、容量因子。),三、原料药及制剂分析方法的研发,进样序列计算公式(对杂质检测方法包括杂质相对响应因子及定量限)结果报告,并附典型色谱图。HPLC含量测定及杂质分析方法仪器设备:Agilent、Waters,etc.色谱柱选择:C18、C8、Phenyl(苯基)、CN(氰基)、Chiral(手性)等。,三、原料药及制剂分析方法的研发,洗脱模式:等度或梯度。流动相组成及比率:乙腈/甲醇:水/缓冲液,等。是否用缓冲液或离子对试剂:酸、碱、或中性成分。缓冲剂、缓冲液pH、缓冲能力及离子强度的选择检测器及检测波长的选择(PDA200400nm)流速、进样体积、柱温。样品溶剂(稀释剂)的选择,三、原料药及制剂分析方法的研发,样品溶液制备的振摇或超声时间(1)HPLC含量测定方法用于原料药及制剂常规放行及稳定性研究API活性成分应安全溶解或完全被溶剂萃取。API活性成分峰应与杂质包括降解产物的峰完全分离。API活性成分峰应是纯峰(不含任何杂质或降解产物重叠峰)进行强制降解试验来表明含量测定方法具有稳定性指示能力。,三、原料药及制剂分析方法的研发,原料药峰的响应值应在检测器线性范围内。尽可能选择原料药的最大吸收作为检测波长。原料药出峰的保留时间通常控制在10min之内。低成本、易操作、使用便捷。(2)HPLC杂质测定方法用于原料药及制剂放行及稳定性研究API活性成分应容易并完全溶解或完全被样品试剂萃取。,三、原料药及制剂分析方法的研发,API活性成分出峰时间通常控制在10min左右。任何杂质峰/降解物峰应与溶剂峰分离(晚于死体积洗脱)。所有杂质包括降解产物应完全从色谱柱中洗脱(检查后期洗脱峰)进行强制降解试验来表明杂质测定方法具有稳定性指示能力。所有杂质峰/降解物峰之间应相互分离并与API活性成分峰能完全解析(无任何杂质或降解物峰“隐藏”)。,三、原料药及制剂分析方法的研发,所选波长应能检测所有已知和未知杂质,包括降解产物。应有足够的灵敏度能对低于或等于报告限度的所有杂质包括降解产物检测并正确定量。低成本、易操作、使用便捷。(3)气相色谱或顶空-气相色谱残留溶剂分析方法气相色谱仪:Agilent、PE、Thermo,etc.气相色谱柱:DB-Wax、DB-624、DB-1、CapillaryTextandMethodologyFDAGuidanceforIndustry:AnalyticalProceduresandMethodsValidationUSP:ValidationofCompendialProceduresUSP:VerificationofCompendialProcedures,四、原料药及制剂分析方法的验证,检验项目和验证内容,四、原料药及制剂分析方法的验证,2、内部研制分析方法开发和验证流程基于预设定的质量标准,研制内部分析方法。编写及审核分析方法草案试验并完善强制降解试验条件标准品准备包括杂质对照品基于设定的质量标准,编写及审核方法预验证方案。进行方法预验证实验并完善方法验证参数及接受标准。,四、原料药及制剂分析方法的验证,编写、审核及批准最终方法验证方案。按已批准的方法验证方案,进行方法验证实验。编写及递交完整的相关色谱图在内的方法验证报告。完善、审核、批准及放行最终的分析测试方法。,四、原料药及制剂分析方法的验证,3、方法验证举例(1)HPLC方法测定有关物质耐用性HPLC参数变化:流动相:有机相与水相比例10%。pH:0.2。柱温:5。流速:0.2ml/min。接受标准:符合系统适用性要求。,四、原料药及制剂分析方法的验证,样品处理:超声时间:5min。萃取溶剂量:10%。过滤:1、2、3、4、5ml。接受标准:样品峰面积变化2%。对照、样品溶液稳定性:0、1、2、4、8h或更长。接受标准:每个杂质偏差10%,总杂质偏差15%。,四、原料药及制剂分析方法的验证,重复性:对照品混合溶液:进样6针。接受标准:每个成分相对标准偏差RSD5%。线性:接受标准:R平方0.99,应报告截距和斜率。中间精密度:接受标准:RSD10%。,四、原料药及制剂分析方法的验证,(2)GC或HS-GC测定有机溶剂残留系统适用性:35针,计算T、N、R。对照品混合溶液:6针,每个溶剂RSD5.0%残留溶剂定位:每个残留溶剂、残留溶剂混合对照品溶液;原料药/制剂中掺入对照残留溶剂。,四、原料药及制剂分析方法的验证,线性:对照品混合溶液,不少于6个浓度,每个溶剂做线性回归。每个溶剂接受标准:R平方0.99。报告截距和斜率。检测限:S/N=3:1,报告每个溶剂。定量限:S/N=10:1,每个溶剂RSD10.0%。,四、原料药及制剂分析方法的验证,准确度/回收率:原料药/制剂中掺入残留溶剂对照品,浓度:3LOQ,3100%,3150%。接受标准:每个溶剂回收率:80%120%(LOQ可适当放宽),报告RSD。精密度:原料药/制剂中掺入残留溶剂对照品(6100%),原料药/制剂样品作为空白。接受标准:每个溶剂回收率RSD10.0%。,四、原料药及制剂分析方法的验证,中间精密度:不同人、不同时间、不同仪器,RSD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